⑴ 網友說我也想挨打,你怎麼看
網友直接表達,想挨打。可能是想解壓吧,心裡有一定的壓力,想通過被挨打的形式得到釋放。
當然也不排除有其他的原因。所以這種情況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明白。
⑵ 因為家裡的種種事情 我最近對孩子特別凶 打得越來越厲害 我該怎麼辦
不能這樣對孩子會讓孩子有心裡陰影的,對孩子不健康的,心情不好時可以帶孩子出去走走
⑶ 怎麼打孩子啊最好厲害點的
可以先跟她講道理,讓她知道為什麼挨打
⑷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我要上頭條##心理那點事兒#
家暴對兒童心理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長期受到家暴威脅的孩子,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擁有溫馨健康的成長環境。就像一顆樹苗,它根基所在的土壤遭到了破壞,影響樹苗的健康茁壯成長是必然的事。那麼究竟家暴會對兒童心理方面造成哪些不良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遭受家庭暴力兒童受到的影響:
1.自卑
一些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來表明孩子接受教育了。實際上,這樣做只能加劇孩子的委屈和不滿。表面上,孩子是照著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抵觸情緒很大。被打之後,孩子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時間長了,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每個孩子都有自尊,經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
2.孤獨無助
有些家長打過孩子後,又覺得懊悔心疼,轉而又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認錯,又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就習以為常了。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3.人格缺陷
面對家長的虐待,兒童缺乏能力、意識去主動向醫院或有關機構尋求幫助。不少孩子等到上了初中、高中以後,心理問題才被發現。他們成年後出現婚姻、育兒、交友等心理問題去醫院咨詢,追根溯源才發現問題來自童年的被虐待。這樣的後果在於,孩子錯過了及時的干預,心理和精神問題日積月累得不到解決和疏導,逐漸發展為其人格的一部分,到成年後很難徹底根治,終其一生都將受到影響。
4.人際困難
大量研究發現,遭受家暴的兒童存在多方面的情緒、心理等問題,自我防範和敵對意識強。遭受家暴的兒童常常顯得過分警覺,對環境中任何有關傷害性刺激的些微痕跡保持高度警惕,並作出迅速攻擊;遭受軀體虐待或忽視的兒童還表現出較多的品行障礙問題、注意問題、多動、破壞行為、反社會行為等。他們的人際關系、親密關系也存在嚴重困難。
目擊家庭暴力兒童受到的影響:
無論孩子是否受到身體虐待,他們往往因父親虐待母親的家庭而遭受情感和心理創傷。母親遭受虐待的兒童,如果是男孩,長大後在親密關系中常使用恐嚇和暴力來對付女伴,不尊重女性伴侶;如果是女孩,長大後多會相信威脅和暴力是關系中的常態,她們的伴侶更可能對她們施暴。
來自暴力家庭的兒童患有酒精/葯物濫用、創傷後應激障礙和青少年犯罪的風險較高。目睹家庭暴力是青少年犯罪和成人犯罪的唯一最佳預測指標。
親歷和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以後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心理陰影,走向更為快樂的生活呢?這里提供一些方法供參考。
1、重構一個故事。
回看自己的童年,其實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從一個被遺棄、缺少愛甚至被父母親拋棄的孩子的眼光看;第二種,告訴自己:我一定會過得比這更好!收拾行囊,我們走吧。
按照第一種看法,你是個受害者;按照第二種看法,你就掌控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2、認識到「指責不能改變任何事」。
家庭暴力應該被指責。但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指責中,說明我們還在回味過去,還看不到現在和將來發生改變的可能性和力量,甚至還並不是真的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有點自我虐待,是一種家庭暴力的變相延續。
3、善待記憶的偶然造訪。
有時候,我們會觸景生情回憶起童年的痛苦經歷,會哭會憤怒會抱怨,讓它自然地流露出來,不去壓制和排斥。之後,該幹嘛幹嘛,比如忙手頭的工作或者做一頓可口的飯菜。
4、接受一個事實:並非所有人都願意你強大。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冷,但卻真實。你的身邊人可能不停地在你耳邊絮叨:你現在的一切很不錯了,別再讓自己勞累下去;或者不停地指責你,說你這不行那不對,讓你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他們覺得,如果你強大了,會發生兩件事,一是你會離開他們;二是他們要被你遠遠地甩在後面。他們實在是太愛你了,如果你能呆在現在的位置原地不動的話,他們會比較安心。
5、存錢。
讓你走出童年陰影的好方法之一是存錢。不把手裡的錢都花掉,
留著一些錢在手裡。金錢是你的力量。每存一分錢,就告訴自己:我在遠離那些討厭的人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步!
6、嘗試兼職一份苦工。
強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找一份令你討厭的正當工作,一直做下去,熬到不再討厭為止。以後就再也沒有能夠壓垮你的困難,你那糟糕的童年回憶也就結束了。也就是嘗過黃連,以前吃的苦瓜就不算苦了。
7、專業幫助
在自我調節家庭暴力給自己帶來的心理陰影的過程中,如果感覺不奏效或者實施困難,建議及時聯系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來專業輔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