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該用棉簽掏耳屎還是用掏耳勺掏耳屎
就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是把這兩種工具配合使用來清潔耳朵的,具體來說就是先用挖耳勺,挖耳勺挖不出來了再用棉簽在耳朵裡面轉動,清理沾在耳道上的污垢。
挖耳勺總體來說有點硬,有時候不小心會挖的耳朵疼,所以用挖耳勺的時候一定要特別謹慎,而且要離別人遠一點,防止別人不小心碰到你的手或者你的胳膊。而且用挖耳勺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太用力,耳朵也是很嬌氣的,傷到耳朵就是影響自己的聽力,後果可是很嚴重的。我用挖耳勺清理那些成塊的,畢竟挖耳勺是有一個勺狀的前段,能夠盡可能地把耳朵裡面的東西給掏出來,我覺得還是比較好用比較有效率的,就是材質有點硬,不是很舒服,再加上我一挖耳朵還喜歡咳嗽,所以我用挖耳勺的時候都特別小心。
然而掏耳勺也不是萬能的,總是會留下星星點點的留在耳道上,這些東西我都是喜歡用一根棉簽解決,就伸進耳朵去不用太深,也不用摳挖,就轉幾圈就能清潔下來了,很方便很容易,而且棉簽那種柔軟的觸感還能「安撫」一下自己耳朵被堅硬的挖耳勺「傷害」到的地方,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我也知道挖耳朵太頻繁不是啥好事,所以我挖耳勺用的很少,爭取用一次就全面清潔,讓兩次使用之間的間隔盡可能延長,耳垢讓我覺得很惡心,一想到大量的這種東西在自己耳朵裡面藏著就受不了,所以我每次清潔都很認真。
以上是我的經驗總結和分享,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B. 用棉簽掏耳朵棉花球脫落在外耳道深處,宿友用掏耳勺想幫忙把它掏出來
建議馬上到醫院處置,平時不要自行掏耳朵 ,以免損傷耳道及鼓膜。
C. 天天用棉花棒采耳好嗎
哪來的那麼多耳屎啊 如果是耳朵經常癢最好去醫院看看
D. 采耳和平時一般用棉簽摳耳朵有什麼不同
您好,宮廷采耳在明末清初已經開始流入民間,現已無明顯區別。希望能夠幫到您!
E. 常見有人用棉簽掏耳朵,那麼普通棉簽可以掏耳朵嗎
但其實我們也沒有必要頻繁地清理,因為它本身就會自動清理,我們在平時吃飯,說話的時候,那些小塊的耳屎和碎屑就會自動掉到耳朵外面,通常是不會在耳朵中淤積,導致耳道堵塞。可以將耵聹或脫落的皮屑持續的清理出耳外。用棉簽掏耳朵一是容易將耳屎推向更深的部位,再就是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造成感染,所以我們倡導的是平時不要外耳道。
盡管掏耳朵自古有之,但這千年的奇葩,似乎近年來又有發揚光大之勢!不信,你可以留意一下周遭的沿街商鋪,回眸間,一些亮閃閃、響當當的「采耳」招牌,便是掏耳朵的美其名曰!如果耵聹生長過快,在家自行清理耳道時最好用軟質棉棒,輕輕在外耳道轉動幾圈,深度不宜超過2厘米,然後耳朵朝下,耳屎可自行出來;盡量不用指甲、挖耳勺等尖銳物掏耳。
F. 誰知道采耳的主要步驟
有耳屎一般先取耳屎,再清洗油耳、中耳炎、碎耳屎,少數情況如耳孔小,毛多,中耳炎,油耳,干耳皮,等難采耳朵可以酌情先洗後采,保證耳朵干凈乾燥,再做放鬆動作(耳扒耳孔里外刮癢、下海底、耳扒止癢、雲刀放鬆),轉毛毛敲振子,按摩耳朵。
采耳取耳屎清潔耳孔(或者耳扒刮癢)和按摩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采耳每個步驟大概2分鍾左右,如果客人覺得哪個步驟舒服可以延長一到兩倍時間,每個地方收費不一樣,做的時間不一樣,程序就可多可少,真正讓采耳舒服必須做到四五個步驟左右,操作盡量在10分鍾左右,有時間一定要做下耳穴按摩。
技巧
采耳程序也不是固定不變,比如客人耳朵碎耳屎比較多,我們不一定先用耳扒刮,可以馬上用雙氧水洗耳朵,洗干凈後我們在撓癢癢,做放鬆程序,或者是耳孔耳屎較多,有碎耳屎,或者耳孔毫毛比較多,我們用濕棉簽洗耳朵可以起到清理視線的作用。
特別舒服,因為能快速洗干凈耳朵,洗過耳朵後看耳孔裡面會非常清晰,我們采耳追求采耳速度和舒適,恰恰這步能夠滿足所有要求。
G. 掏耳勺和棉簽 掏耳朵那個好些
如果是別人幫你掏,用掏耳勺,可以掏的比較徹底,如果是自己掏,最後用棉簽,不會對耳道造成太大的損傷,不過會掏的不徹底。
H. 為什麼聽到抖音快手上的那些所謂的聲控,比如說吃東西哄睡覺,采耳什麼的會讓人有性興奮
人類的聽覺發展有性活動因素。瑞典語音學家斯培伯爾認為,性行為是語音生產的源,這是相當有道理的。他認為,有兩種情況能使人發生本能的呼喚,並能引起回響:一是嬰兒在飢餓時發出的啼哭聲,母親聽到後便喂其母乳;二是處於性興奮狀態的男人會發出呼喚,女人聞之就會產生回應的聲音。甚至有人提出;人類的節奏感主要來源於人類的最基本的活動同房。男女不同的是聲音傳送到對方耳朵里,在相愛的人中會引起性刺激。正如費爾德在《理想的婚姻》中指出的那樣:「愛情的聲音是一種神奇的物質,它在『愛人——傾聽者』身上的力量決不會減弱,即使從電話中聽到聲音,也會被記憶喚起萬般柔情」。所以這種人體的摩擦聲會讓人性興奮也就不難理解了,一個是因為采耳這個行為原本刺激到的人體部位跟性愛的時候的刺激相同。其次是性愛的過程中的摩擦聲跟這個聲音類似。
I. 采耳流程的步驟是什麼樣的
先給耳朵按摩,再用刮耳刀順耳廓刮,給耳朵放鬆,再用耳勺刮耳廓進而掏耳朵,手法以輕為主,掏完耳屎後,用鵝毛棒清掃耳朵里外,干凈後用各式的按摩放鬆工具給耳朵按摩,最後用銀針鵝毛放進耳朵用震子打耳朵,有敲鼓和過電兩種打法,讓耳朵在緊張刺激過後放鬆下來,還可用雙氧水清洗耳朵,這樣耳朵很涼快,這樣就是采耳的基本過程,操作完後用手放鬆耳朵結束。
采耳是一個專業術語,意思指掏耳朵。起源於民間,民間的掏耳朵,工具比較簡陋,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一支竹簽,一根細棍子,就是簡單的掏耳工具。
掏耳朵興起於剃頭匠,他們發明了專業的掏耳朵工具,並且發明了專業的操作手法。
注意事項
一是不衛生導致交叉感染。采耳過程中,所有人使用的都是同一個掏耳勺,消毒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引發疾病。
二是工具不專業損傷耳膜,使用的工具一般是毛刷、耳勺和頭燈,並不是醫院里的專業工具。比如醫生在清理耳道時頭頂帶的是反光鏡,會將光源聚集到一點,能清楚看到耳道內部。而采耳師所戴頭燈,看似專業,照出的光實際上是散射光,無法看清耳道內部。耳勺、毛刷也並非醫用,一旦用力不當,很容易損傷外耳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導致耳鳴、疼痛、聽力下降。
J. 棉簽幾乎成了掏耳朵神器,實際這一小舉動卻「暗藏殺機」,用棉簽掏耳朵有哪些危害
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咱們平常人自己清理耳垢的方法就是運用棉簽,很多人的家裡都會准備一些干凈的棉簽,除了用來在受傷流血時上葯以外,一般就是洗澡過後用來掏耳朵了,掏耳朵一件會上癮的事情,很多時候都讓人慾罷不能,但小心用力過猛造成傷害。
那就是在掏耳朵的過程當中,對外耳道的皮膚造成了破損,這時候整個耳道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感染的症狀,以至於讓人患上毛囊炎,外耳道的毛囊炎是一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疾病,沒有生病危險,但是疼痛非常磨人,還會出現流血和灌膿的現象,在夏天很難收拾。
所以沒事千萬不要大力掏耳朵,也不要對著裡面使勁戳,而是應該以輕輕打圈的方式來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