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羅斯福新政時為什麼要壓縮農業種植面積
凱恩斯主義主張自由資本主義發展,使得生產過剩即爆發了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壓縮農業種植面積,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獲得大量的勞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即工業復興,從而推動美國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甦
❷ 三四線城市 為何 經濟停滯不前,原因在哪裡
三四線城市經濟停滯不前的原因很多。
一是三四線城市經濟很大程度上比較依賴房地產,土地財政經濟的特點明顯,在房地產「虛火下泄」不景氣的情況下,整體經濟停滯不前不足為怪;二是實體經濟不振。近年來,受虛擬金融、電商的影響,實體經濟受到較大沖擊。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例,地方本來想依靠小額貸款融資來救活企業,但卻不知小額貸款融資的成本有多大?而電商方面,由於大多數電商不納稅、無房租等低成本優勢,導致實體店大量關閉;四是工業方面,去產能,意味著壓縮產量;五是農業方面,受糧食進口沖擊,小麥、玉米等價格連續兩年低迷,不要說種糧還有沒有積極性,同樣產量在價格下降時也意味著產值下降很多;六是三四線城市因為實體經濟不振,人口集聚不足,難以拉動三產服務業,並反過來制約金融業發展;七是受大形勢傳導,招商引資承接發達地區、發達城市產業西移幾乎已不可能;八是因為種種原因,科研動力不足,幹部不作為現象突出.......
❸ 羅斯福實施新政後,有人說美國的經濟中心已從華爾街轉移到了華盛頓為什麼是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加強了
29年的危機就是因為過度自由競爭,盲目擴大生產,以至於生產過剩產品積壓;股票市場的虛假繁榮刺激了經濟泡沫的擴大。羅斯福的新政就是要採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對於放任自流的自由競爭採取干涉,「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以工代賑),擴大消費需求;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回收大企業、銀行」(網路),其核心是《全國工業復興法》。美國的經濟中心已從華爾街轉移到了華盛頓,就是說國家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已經超過了華爾街金融市場對經濟的影響力,以此可以說是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加強了。
❹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一、主要內容:
1、新政是以整頓銀行業開始的,整頓財政金融體系。
銀行休業整頓,恢復銀行的信用,這是一種應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真正具有改革性意義的措施則是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它實際上是凱恩斯貨幣理論的具體實踐。這一貨幣政策的推行必然是宣布美元貶值。
2、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中心措施是通過工業復興法,其目的在於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但並未觸及企業的所有制。其中有關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的規定,則起了擴大消費、提高生活水平、緩解社會矛盾的作用。
3、調整農業的政策。
實際上是政府通過獎勵補償等手段來壓縮農業產量,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這樣有利於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利於環境保護。國家收購農產品等措施則起了國家監督調節經濟的作用。
4、推行「以工代賑」。
興辦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實際上通過擴大內需來刺激生產發展,起到了調節生產與消費矛盾的作用,同時由國家調節再分配。
二、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1、採用新的理論知道——凱恩斯主義指導經濟;
2、政府對經濟全面干預,同時採取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3、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二戰後被一些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借鑒和繼承,促使二戰後資本主義發展出現新變化,進入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
(4)壓縮農業產量擴展閱讀
羅斯福新政的意義:
(1)關於「新政」以及有關的政策和措施,當時在美國國內有人把它說成是「極權主義」,也有人把它說成是「社會主義」。
羅斯福的新政當然不是什麼社會主義,因為所有政策都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的根本,即資本主義財產私人佔有制本身;「新政」也不是什麼極權主義或法西斯主義,新政的每一項重大舉措都有立法依據,並無濫用暴力的現象。
(2)羅斯福新政在美國現代歷史上基本上是一個進步現象,起著積極的、肯定的作用。
羅斯福新政就是在保證資本主義制度根本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和利用總統和國家行政的權力,採取一系列措施對各種產業關系和利益關系進行大幅度調整,來確保充分就業、經濟繁榮和社會安全,使美國渡過了當時的經濟危機,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同時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保障體系。
(3)最重要的是新政採取的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的政策,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美國傳統的自由企業制度,把資本主義推進到國家資本主義的新階段,創造性地發展了資本主義,為以後美國和其他許多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政府所效法,它的實施是美國歷史上資產階級某些民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從此,西方國家陸續放棄傳統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逐漸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特別是在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
(4)羅斯福新政將美國的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迅速地、大規模地推向美國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處境,緩和了階級斗爭,挽救和加強了美國的壟斷資本主義制度。
但是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暫時地、略微地緩和了一些經濟危機在美國經濟中所造成的嚴重的局面,它沒有也不可能消除危機。
❺ 1933年美國發生了什麼事
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台後實行「新政」,中心是對工業的調整。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
1、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
2、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
3、興辦公共工程(如田納西水利工程),減少失業(以工代賑),擴大消費需求;
4、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回收大企業、銀行。
❻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指下降的原因
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它表現為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於混亂和癱瘓。1825年,經濟危機第一次在英國爆發一後,每隔 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空前的大危機.
[編輯本段]一、「黑色星期四」
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短暫的經濟繁榮。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 20世紀20年代,美國證券市場興起投機狂潮,「誰想發財,就買股票」成為一句口頭禪,人們像著了魔似地買股票,夢想著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瘋狂的股票投機終於引發一場經濟大災難。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雪崩似地跌落,人們歇斯底里地甩賣股票,整個交易所大廳里回盪著絕望的叫喊聲。這一天成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並觸發了美國經濟危機。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29日,交易所股價再度狂跌。一天之內1600多萬股票被拋售,5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金融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下跌,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終於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到來。 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各國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減少2\3, 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美國失業人口17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無業人口顛沛流離。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盪。經濟危機也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引出一連串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
[編輯本段]二、羅斯福新政
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就任美國總統後,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經濟危機,並呼籲美國人民支持他的「大膽實驗」。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擴大消費需求;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 《全國工業復興法》(National Instrial Recovey Act)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 [為保證《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實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鳥藍鷹為標記,發動了「人盡其職」的「藍鷹運動」(Blue Eagle),凡遵守該法的企業懸掛藍鷹標志。幾周後,有25萬僱主與政府簽署了法規,他們給自己的產品標上藍鷹,以示守法。《時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藍鷹。] 「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編輯本段]三、《國家工業復興法》作用
《國家工業復興法》: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大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為消除經濟危機給美國造成的重大破壞,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新政的中心是對工業的調整。羅斯福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各行業企業指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和調節.
[編輯本段]五、羅斯福新政的作用
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新政並沒有徹底消除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因經濟危機的根源還存在. 效果和影響: 美國經濟回升,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 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強。 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大膽借鑒社會主義的長處,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資本主義危機,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本段]六、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
①范圍特別廣: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及各生產部門; ②時間特別長:從1929-1933年,前後共5個年頭; ③破壞性特別大: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
[編輯本段]七、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
[編輯本段](1)對美國的影響
①金融、貨幣和信用危機;②工農業生產遭到巨大損失倒退;③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急劇下降;④國民收入減少,貧富懸殊加劇,階級矛盾尖銳;⑤美國社會出現全面危機。
[編輯本段](2)對世界的影響
①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社會危機。
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改善生活狀況,示威、遊行、罷工斗爭不斷;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對現狀的不滿,興風作浪,引起社會動盪
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改善本國經濟形勢,加強干預,加緊在國際市場的爭奪,各國間的矛盾和摩擦日趨尖銳。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 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 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❼ 大蕭條及其影響
原因:
1、根本原因在於工資落後於不斷上升的生產率。從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時的工資只上升了2%,而工廠中工人的生產率卻猛增了55%。同時,農民的實際收入也由於農產品價格的不斷下跌、租稅和生活費用的日益上升而正在減少。
2、美國銀行業的弱點。美國銀行業的弱點是促成1929年股票市場崩潰的最後一個因素。當一家銀行倒閉時,恐慌傳播開來,儲戶便會紛紛趕到其他銀行去提取存款,從而也就引發了一個破壞整個金融結構的連鎖反應。
過程:
1、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市的突然暴跌。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
2、1929年10月29日,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
3、股票巿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大蕭條,這次經濟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其他工業國家。
影響:
1、使德國、日本為了擺脫大蕭條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與法西斯主義道路。
2、大蕭條相對於其他單一原因來說是最能夠解釋為什麼在1932年到1938年之間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各國政治逐漸右翼化。
3、大蕭條提高了政府對經濟的政策參與性,即凱恩斯主義。
(7)壓縮農業產量擴展閱讀
美國政府應對大蕭條的方法:
1、首先從整頓金融業開始。因為這次經濟危機最初是由金融危機引發的,所以首先整頓財政金融體系。銀行暫時休業整頓,經營狀況不佳的勒令清盤。通過成立聯邦儲蓄保障公司,保證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復銀行信用。
2、同時,禁止黃金出口,並宣布美元貶值40.9%,以刺激生產和對外貿易。
3、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要求各行業擬定公平競爭法規,以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依靠國家和壟斷組織的聯合力量,把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納入到有控制的軌道上
4、調整農業政策。獎勵農民壓縮產量,目的是限制農業生產,克服生產過剩,以提高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蕭條
❽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裡面,「壓縮農業用地,提高土地生產率,建設基本農田」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
這個點主要是優化土地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