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是程序員,剛畢業7個月,覺得編程不適合我。看到代碼就想吐。想轉行,各位大哥覺得轉哪個行業,有前途
苦逼的程序員,我同學和你一行,現在做公務員了,既然有了這樣的經歷,想轉行,就應該想看看自己喜歡做什麼?快樂的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B. 程序員技術差勝任不了工作應該辭職嗎
那就去找個有老員工的大公司吧,這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C. 程序員為什麼要一直改bug
程序寫代碼就像造一座大樓,包含有地基、樓層、窗戶等。而且現在的軟體開發,大多是團隊合作,多人的合作產出都符合設計要求,勢必需要合適的開發流程,需要更多的項目管理的技巧和方法。這就要求軟體開發者盡可能多地在軟體測試階段發現bug,而不是交付之後。
另外Bug分很多類,一類是對用戶來說不能正常使用,能被用戶感知到的錯誤。一類是用戶能正常使用,但是有各種異常的錯誤。一類是使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不符合產品預期的問題。
1、對用戶來說不能正常使用,能被用戶感知到的錯誤。
其中一種情況是程序員和測試人員的問題,所有功能在上線前,工程師和QA人員應該測試,回歸完功能。能被用戶感知到使用流程有問題的話,一定是相關人員能力或者線上意識某一方面欠缺,也是最不能容忍的。
2. 用戶能正常使用,但是在用戶看不到的地方有各種異常的。
一個功能模塊幾乎不可能是獨立的,它必然牽扯到其他模塊。這個時候可能雖然有錯誤,但是只要不影響主要流程,我們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但這個時候對於外部依賴的異常處理,很考驗工程師的能力。
3. 使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不符合產品預期
這個更多的是研發和產品經理對於需求理解的不一致。因為文字是有二義性的,況且人和人對相同文本的理解本來就可能出現偏差,這就導致了需求理解的不一致,最終導致了線上產品不符合預期。對於內部人員來說,這個也算BUG。
D. 程序員為什麼要一直改bug 不能一次性寫好嗎
程序寫代碼就像造一座大樓,如果即便經過嚴格的設計論證,裝配高質量的部件,最後還有系統性地驗收,讓你去造這么一座大樓,你能保證不管是窗戶安沒安好,還是地基挖淺了挖深了,還是牆皮脫落,都一個問題沒有?
回想早年的小程序,執行某一個具體的任務,明確的輸入輸出,一般是不會有bug的。
但現在的軟體開發,早就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大部分的工程,開發規模5人左右居多,另外稍大的軟體工程動輒幾十人,更有甚者幾百人的團隊規模並行作業。你試想一下,要保證這么多人的產出都符合設計要求,勢必需要合適的開發流程,需要更多的項目管理的技巧和方法。這就對個人以及團隊的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了。
軟體工程的方法論中,要求軟體開發者盡可能多地在軟體測試階段發現bug,而不是交付之後。
但是樓主說的能不能讓軟體開發出來沒有bug,我覺得把下面這幾個事情做好,還是有可能的。
1、花盡可能多的時間,和客戶溝通軟體需求,了解每一項需求的用意。
2、確保軟體需求不能隨意變動,因為很多情況下一個需求的變化,程序會帶來很多問題,有可能連底層結構都需要跟著一起變動。頻繁的需求變動,加上開發周期和成本的約束,帶來的結果就是軟體質量的不可控。
3、確保軟體測試質量,完成全覆蓋測試,設計系統需要的全部用例並保證全部通過。
總結下,軟體項目在實際開發過程中風險點還是很多的,通過合理的控制,可以降低和減少bug。但是軟體本身是為人的需求而生,只要需求在變化,軟體是永遠都需要跟著去維護和更新的,所以只要有不可控的因素(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系統詳細設計,編碼,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等)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人產生問題,反映到最後的軟體產品上就是一個bug。
另外Bug分很多類,一類是對用戶來說不能正常使用,能被用戶感知到的錯誤。一類是用戶能正常使用,但是有各種異常的錯誤。一類是使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不符合產品預期的問題。其他應該還有很多,這里我們一一討論。
對用戶來說不能正常使用,能被用戶感知到的錯誤。
其中一種情況是程序員和測試人員的問題,所有功能在上線前,工程師和QA人員應該測試,回歸完功能。能被用戶感知到使用流程有問題的話,一定是相關人員能力或者線上意識某一方面欠缺,也是最不能容忍的。
另外一種情況是黑天鵝事件,什麼網線被挖斷,機房被炸,伺服器爆炸什麼的。。。。。。 ,這個說實話,出了在軟體架構上做冗餘,目前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
2. 用戶能正常使用,但是在用戶看不到的地方有各種異常的。
一個功能模塊幾乎不可能是獨立的,它必然牽扯到其他模塊。對於你所依賴的模塊,你沒辦法保證這些模塊是100%可用的。這個時候可能雖然有錯誤,但是只要不影響主要流程,我們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但這個時候對於外部依賴的異常處理,很考驗工程師的能力。
舉個例子,有可能你看到的點贊數比你實際收到的點贊數少。這個是由於點贊統計在什麼時候失敗了一次,某些用戶可能認為這個是bug,但是其他可能不會在意(當你有10001贊的時候,你在意少了1個么?)
3. 使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不符合產品預期
這個更多的是研發和產品經理對於需求理解的不一致。因為文字是有二義性的,況且人和人對相同文本的理解本來就可能出現偏差,這就導致了需求理解的不一致,最終導致了線上產品不符合預期。對於內部人員來說,這個也算BUG。
說了那麼多,最主要的核心在於實現功能的是人。人不像機器,不可能不犯錯;同樣的,不可能存在沒有bug的程序,像大家使用的windows,窮盡無數優秀的工程師,給予用戶優秀的桌面體驗的同時,也有你可能完全看不到的數千個bug。想要完全避免幾乎是不可能的。所有也不存在一次性就寫好的情況,鬼知道產品經理什麼時候改需求呢~
E. 做了一年的程序員,真心感覺不適合自己想轉行,但又不知道干什麼好,現在好糾結,想好好悟一行
按這樣的流程做:
尋找你喜歡的崗位(如果不抗拒,建議產品經理,因為有技術背景的產品經理會特別有優勢),和目標崗位的的同事搞好關系,嘗試在本職工作基礎上多參與到目標崗位的工作(比如你想轉產品經理,可以和產品同事搞好關系,多主動和產品人員打交道,給出自己想法,交流經驗),等有一定經驗後,嘗試自己主持一個項目,讓自己擔任這個崗位的角色(比如自己做產品經理,做一個小項目),以這個項目為基礎,和目標崗位老大接觸,說你有意願轉這個崗位,之前你們的XX同事我們也合作過,看我這個項目就是我擔任XX做出來的,可以給我一個機會進入你們的團隊?
F. 程序員有一個功能不能滿足客戶的時候,應該怎麼樣跟客戶溝通
如果能實現,那麼就還是認真完成客戶需求,如果實現起來難度很大而且會有影響比如性能啊,或是其他什麼方面的應該盡量跟客戶溝通,告訴他實現這個問題的難道,別用程序員的代碼什麼的,一般客戶都不懂代碼……
G. 做了快一年的程序員了 技術仍是一般般,是不是很不合格
習慣促使我,我們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代碼。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遇到了瓶頸期或者不知道該如何提升自己,那麼這篇文章非常適合你。
6
第一個迭代版本僅僅只是起步:它能夠確切起效,那麼恭喜各位!但這並不是終點,接下來我們要讓它變得更好。
H. 新程序員,剛入職兩個月,感覺好鬧心,簡單需求有時出錯,復雜需求又做不來,而且有好多不會的東西。
先裝傻,不要盲目去揣度上級的想法。新人剛進公司,基本都是這樣的,剛開始一年時間是最難混的。只要你自己有態度,肯努力,多學習,會熬過去的。如果最後經理主動提出不留你,那也沒辦法了,就只能走了。
I. 程序員為什麼要一直改bug,不能一次性寫好嗎
軟體可能在使用過程中沒有任何問題,但不符合產品的預期下圖源自「How projects really work?」,很形象的突出了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最終得到的產品不一致。
所以軟體想要變得成熟,Bug收集和處理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會影響客戶使用的優先順序高的Bug要優先修復。Bug是軟體的影子,也是程序員的噩夢實際上不能存在沒有bug的軟體,Bug和軟體如影隨形。就像我們使用的Windows,窮盡無數優秀的軟體工程師來設計給用戶優秀的桌面體驗,但也有各種層出不窮的bug。
程序員對Bug有多愛就有多恨,Bug無處不在,即使再牛逼的程序員也逃脫不了Bug的魔掌。想要完全避免Bug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也不在一次性就寫好的程序。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J. 有哪些好笑的關於程序員的笑話
我認為下面這些算是關於程序員的笑話。程序員對愛情的看法:愛情是一個死循環,一旦被執行,它就會陷入其中。愛上一個人是記憶的泄露——你永遠無法釋放它。當你真的愛上一個人時,這是一種持續的限制,永遠不會改變。女朋友是一個私有變數,只能由我的類調用。情人是指針,你必須注意它,否則它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昨晚,當我下班回家時,一名警察來巡邏。突然,他對我喊道:「停下!」 民警:int類型有多少位元組? 我:四個。 警察:你現在可以走了。 我感到非常驚訝。 我:你為什麼問這樣一個問題? 警察:我深夜還在街上散步。我看起來痛苦不堪。我不是小偷就是程序員。所以我覺得這些算是程序員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