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說說吃羊肉泡饃是種怎樣的體驗
第一次吃羊肉泡其實並不在西安,是在北京的老西安飯庄吃的,新街口的那家店,應該很多人都熟悉吧,小時候每次路過這里,都會買兩串門口的烤羊肉串來吃,後來上班了之後有一次打算進去吃點什麼,進去之後一問才知道,這家餐廳主打的就是羊肉泡饃,而且所有的羊肉泡饃都是羊肉湯,哪怕是三鮮口味的,所以當時就放棄了。後來和吃友們又來到這家餐廳,當時點了好多清真炒菜,還有羊肉串,幾乎每人一碗羊肉泡,看到這幅場景,鼓足勇氣自己也點了一份,我點的是牛肚的,雖然是羊肉湯做底,但是裡面的配料是牛肚,當時想,應該不會太過分吧。然後我就加入了掰饃的行列。
『貳』 羊肉泡饃為什麼不愛吃
emmmm,作為一個愛吃面條愛喝羊湯,喜歡一切湯湯水水的食物的人,剛開始對羊肉泡饃充滿了好奇心,感覺那東西應該特別好吃,但是自從去過一次西安吃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嘗試第二次了,首先,價格並不算便宜,可能也是因為在遊客多的地方吃的吧,再就是,吃一個泡饃,撕膜撕的手都疼了,店員說撕的越小越好,我們一幫人餓著肚子勤勤懇懇的撕膜,等一個膜撕完了感覺都要餓飽了,哈哈哈,最後就是拿去放湯放肉啥啥啥的。本以為吃起來應該很好吃才對,但是口感怎麼說呢……膜就像泡不開一樣,如果不靠調料續命也是真的吃不下去了,早知道還不如吃一碗羊肉面條了。
『叄』 蘭州拉麵羊肉泡饃怎麼吃
作為西安最著名的小吃,羊肉泡饃是每位遊客必吃的當地特色。但是你真的會吃羊肉泡饃嗎?別急,讓小編教你羊肉泡饃的正確食用方法:1.店員會給你一個碗,碗里放兩個饃,你只需拿著東西找桌位坐下。
2.將饃一點一點撕開,成塊狀,塊越小越好,這樣有利於泡饃時更加入味,在此之前一定要先洗手哦,完成之後叫店員幫你加湯。
3.這時店員會把你廝好的饃拿走加湯,然後再給你送回來,同時還會給你上一碟糖蒜,聽說這樣配更好吃哦。
4.最後一步啥也別說開吃吧,記得一定要像小編一樣吃干凈哦。
『肆』 快樂大本營羊肉泡饃那一期
是天天向上吧?快樂大本營沒有吃東西這個過。
天天向上9月19號的那一期,是吃羊肉泡饃的。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伍』 羊肉泡怎麼樣
這家不得不說。離家很近所以去了兩次。默默無聞的小店。在超市裡面開辟一片區域。服務員和廚師都是叔叔阿姨級別的。明檔做飯,很乾凈。味道很好。一碗羊肉泡最貴的22,好大一碗,還有不少肉,還有油潑面,拌羊肉拌羊雜等等,味道都很好,羊肉30一盤,量真不少。三個人六十塊就能吃的很好。一個人的話估計幾塊錢也能吃飽。就是看你要不要肉了。呵呵。值得推薦。不過比較偏。
『陸』 陝西名吃羊肉泡饃是誰第一個發明的
牛羊肉泡饃,其淵源可上溯至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曾將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南北朝時的毛修之,因向武帝獻出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竟封修之為太令官,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距今1400多年前的隋朝,在謝諷《食經》中有一款美饌叫「細供沒忽羊羹」。據文獻記載,唐代宮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長制羹湯。「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羊羹就是用羊肉烹制的羹湯,即當今牛羊肉泡饃的雛形。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因生活窮困,流落長安(今西安市)街頭。一天,身上只剩下兩塊干饃,因太幹了咬不動,正為無法下咽而愁苦之時,恰好,路邊有一羊肉鋪正在煮羊肉,他便前去懇求一碗羊肉湯,希望把饃泡軟再吃。那店主見他可憐,就讓他將饃掰碎,澆了一勺正在翻滾的羊肉湯泡了泡。趙匡胤接過泡好的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得他身上發熱,頭上冒汗,飢寒全消,精神倍增。吃罷,他便向店主連連道謝,繼續登程。
十年後,也就是公元960年,趙匡胤當了北宋的開國皇帝,稱 為太祖。盡管皇宮里山珍海味應有盡有,但他總覺得不香。一次 他出巡長安,路經當年的那個羊肉鋪,鋪內正在煮肉,香氣四溢, 趙匡胤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湯泡饃之情景,便令停車,命店主 作一碗羊肉湯泡饃,店主一下慌了手腳,一因店內不賣饃,用什 么泡呢?二因當朝皇帝來吃飯,非同小可,忙叫妻子馬上烙幾個 餅,待餅烙好,店主一看是死(呆)面的,又不太熟,生怕皇帝 吃了生病,便把饃掰()得碎碎的,燒上湯又煮了煮。上面還 放上幾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調料端上。沒想到皇帝吃了後大加贊 揚,當即命隨從贈銀百兩給店主。這事不脛而走,很快傳遍長安, 便有好奇的人也想嘗嘗。一吃果覺味道不錯,於是來店吃泡饃的 人越來越多。由於泡饃生意興隆,羊肉有時供應不上,便用牛肉 代替,並由「店小二」掰饃改為由顧客自己掰饃,久而久之,便 形成長安獨特的風味食品。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 臘,秦烹惟羊羹」的贊美詩句。及至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 年),西安專營牛羊肉泡饃的「天賜樓」在橋梓口開業後,由名廚 馬建行掌勺,食客盈門,生意興隆,譽滿古城。清末庚子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逃居西安期 間,曾慕名來此品嘗,倍加贊揚。當時在華協助郵政工作的英籍 僑民也常來進餐。三百多年來,繼「天賜樓」之後,又先後涌現 出「同盛祥」、「老孫家」、「義祥樓」、「一間樓」、「鼎興春」、「老 童家」等十餘家泡饃餐館,競相鑽研,各具特色,使泡饃烹制技 藝日臻完善。1989年,「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饃獲國家商業部金鼎 獎。
1936年,《西安事變》前,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用羊肉泡饃宴請蔣介石。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羊肉泡饃爭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以一碗羊肉泡饃換取一張選票。50年代,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和李達同志,曾分別在西安以羊肉泡饃宴請過尼泊爾前國王馬亨德拉、越南胡志明主席。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品嘗後高興地說:「我今天又一次享受了中國的飲食文明」。後來,牛羊肉泡饃在首都北京落戶,北京的民族文化宮和新街口的西安飯館,均經營牛羊肉泡饃。西安飯館的牛羊肉泡饃,還受到毛澤東主席、彭德懷元帥的青睞,曾慕名前往品嘗。1986年,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邀請西安技師傳授泡饃技藝,使牛羊肉泡饃這一地方風味食品躋人了國宴行列,身價倍增。
牛羊肉泡饃與一般膳饌不同,它不僅要求廚師在烙饃、煮肉、切肉、煮饃等工藝環節上技藝精湛、一絲不苟,而且要求食客與廚師密切配合,講究「會掰饃」、「會吃」。
進餐前,由服務員將糖蒜、香菜、辣子醬及芝麻油分別置人小碟,擺放在餐桌上。顧客按自己的愛好,自行選擇,放人碗內,吃時不能來回翻攪,以免發瀉。只能從一邊一點一點地「蠶食」,這樣能始終保持鮮味不變。同時佐以糖蒜。餐後還要飲用以原汁湯加粉絲烹制而成的高湯一小碗,再喝兩杯湖南安化濃茶,頓覺心曠神怡,余香滿口,回味無窮。
來源於網路
『柒』 羊肉泡饃怎麼做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是西安有名的清真小吃。羊肉泡饃的吃法有一定的講究,顧客先將面餅掰成小塊,越小越好。掰好的饃放到大碗里,服務員便端到廚房,由廚師將熟羊肉切成片放在饃上,再配以粉絲、豆腐乾、木耳等配料,放在肉湯鍋中加熱,要求以饃的大小和多少定湯,使原湯入饃。泡饃煮熱後,再加上糖蒜、辣醬、香菜,便開始慢慢吃,吃時不宜用筷子在碗中亂攪。泡饃中還可加上海參、對蝦等海味,以適應不同人的口味。
羊肉泡饃的湯是利用羊骨加上多種香料大火煮。然後撤去浮沫,投入肉塊,先大火,後小火,湯味濃香撲鼻。饃叫托托饃,是九成麵粉一成酵面烙成100克重。這種饃入湯不散,吃起來口味香濃,且耐泡。羊肉泡饃不僅吃起來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捌』 為什麼吃陝西的牛羊肉泡饃一定要掰成碎塊
在吃飯之前,客人須把泡饃掰成一片片的碎塊。在掰饃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必須越小越好。因為越小的話,這樣可以方便味道進入泡饃里。以前的人一般都是用自己的手掰,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菜館一般都是用碎饃機。這樣的饃會更加的好吃。而如果你要是用手掰的話,需要把圓形的饃橫豎掰成四塊,然後再把每一塊都分別掰成兩半,掰成兩半之後再掰成黃豆差不多大小的形狀。一般的當地人都會選擇自己掰,這樣的饃會更加的地道,也會更加的入味。因為是自己一掰成的小塊,很多顧客掰完之後手都會紅,所以會叫做口湯。對於羊肉泡饃來說,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近些年來,有先後獲得了餐飲界的一些大獎。想必這個小吃的盛行,有著自己的那一份歷史的承擔,當地人的喜愛,一次又一次的精良製作。才有我們現在可以吃到的羊肉泡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