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測試算不算程序員
軟體測試嚴格意義上說也算程序員。軟體測試員是指根據測試計劃和測試方案進行軟體測試;能夠針對軟體需求開發測試模型,制定測試方案,安排測試計劃,並對測試項目進行管理的專業人員。
實踐證明,實際的測試過程是頗為復雜的,這對軟體測試員的要求很高。其職業等級可分為四級、三級和二級等不同的級別。測試者在執行測試任務的時候要專心,不可一心二用。高度集中精神不但能夠提高效率,還能發現更多的軟體缺陷,業績最棒的往往是團隊中做事精力最集中的那些成員。執行測試工作時候要細心,認真執行測試,不可以忽略一些細節。某些缺陷如果不細心很難發現,例如一些界面的樣式、文字等。
測試員需要有難以置信的耐心。有時你需要花費驚人的時間去分離、識別和分派一個錯誤。很多測試工作有時候顯得非常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才可以做好。如果比較浮躁,就不會做到「專心」和「細心」,這將讓很多軟體缺陷從你眼前逃過。
2. 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轉行當程序員
考慮以下幾點:
1、更喜歡和人打交道,還是更喜歡和電腦打交道。本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問題,但發現很多人想從程序員轉行出去,他們的一個理由就是「一天到晚對著電腦」?再想想我自己,做程序員這么開心,不就是可以「一點到晚對著電腦,不用對著人」么?人和人的差異確實是挺大的——雖然我不理解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面對著人」。
2、能不能「上手」,抄起鍵盤就開擼。舉一正一反兩個例子……算了,反例就不重復了,以前都說過,就那種在圖書館捧一本書《C語言教程》畫圈圈叉叉的那種。適合當程序員的,尤其是轉行的,就得是那種翻開書的同時,就能打開電腦,敲出「hello world」來的人。
3、最後才是一點邏輯思維能力。很多人一直對這事有誤區,把編程和數學演算法什麼的劃了等號,覺得程序員都是些「科學怪人」,或者好萊塢電影里的黑客一樣的角色,鼓搗的都是一般人根本搞不懂的東西。其實沒這么誇張,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從事特底層特尖端開發工作的程序員,確實可能是這樣。但絕大多數的開發人員,不過是做著非常普通的工作,他們用到的邏輯也就是「如果……就……如果……就……」的嵌套組合,用到的運算,也就是普通的加減乘除而已。你覺得神秘,是因為他們用的「語言」不一樣。他們其實就像一個翻譯一樣,把人(客戶)的想法翻譯成計算機能懂的語言,僅此而已。而且這個語言,遠沒有英語法語阿拉伯語這些人類語言那麼復雜,程序語言語法規則非常非常之清晰簡單明了。
3. 軟體測試這個行業怎麼樣
1、職業發展更多元化。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測試人員不但需要對軟體的質量進行檢測,而且對於軟體項目的立項、管理、售前、售後等領域都要涉及。在這過程中,測試人員不僅提升了專業的軟體測試技能,還能接觸到各行各業,進而在項目管理、溝通協調、市場需求分析等能力上得到很好的鍛煉,從而進一步為自己的多元化發展奠定基礎。
2、通用性人才,有無限機會。
軟體測試人員是通用性人才,其不受地域、行業發展的限制,而且也不受年齡和體力的影響,職位經驗越豐富越吃香,因為工作的時間越長積累的項目經驗越多,在測試中會更加敏銳的發現軟體中的Bug。
並且相對於一些其他傳統行業,在互聯網公司里,內部政治、勾心鬥角一般是比較少有的,上下級關系也較為簡單,更重要的是只要你技術出眾、有實力,你就可以獲得無限的機會。
3、缺口大,薪資高。
從需求分析到產品開發再到產品維護,都離不開軟體測試。並且,由於軟體測試的重要性近兩年才在國內被重視,所以高校教育和企業培養都還沒有跟上,致使軟體測試人才供不應求,薪資也隨之走高,優秀的軟體測試人才年薪可達十萬,甚至二三十萬或更高。
2020年-2025年,我國將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聚集各種資源,突破核心技術制約,在軟體、計算機與信息處理、現代移動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務和系統集成等技術領域加強創新,促進IT產品更新換代,推動我國由IT大國向IT強國的轉變,進而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因此,IT行業的人才需求也會進一步加大,對軟體測試人員而言,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次挑戰,更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4. 蘋果筆記本電腦性能適不適合做程序員寫代碼
主要就是看配置,一般配置比較好就都可以,否則無法正常載入使用。蘋果筆記本性能比較好相對來說做開發比較流暢。
其次主要就是看電腦對程序的兼容性,只要兼容性沒有問題就都可以。
5. 分享下如何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做程序員
1. 邏輯思維力(或推衍的能力):這個是做稱職程序員的底線。比如不能寫的代碼出個Exception就抓瞎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而是有能力從Exception順藤摸瓜反推出哪裡出了問題。Code即邏輯,Code有問題即邏輯有問題。沒有邏輯的人是無法找到邏輯漏洞的,也寫不出條理清晰的代碼。
2. 抽象思維力:這個能力大體可以決定一個程序員的上限。沒有這個能力是做不出一切皆文件這種抽象的,可以試試學習函數式編程,如果無法理解並使用高階函數,你不適合做程序員。再來幾個更初級的例子。如果你學寫代碼的過程中,理解指針的指針的指針這個東西的時間超過了一天,那你不適合當程序員。
3. 專注力:我理解的專注力只是興趣的衍生品,你打Dota打CS打個幾個小時能越打越精神,為什麼?因為你覺得有趣兒。如果也覺得寫代碼有意思,那專注自然就不是個事兒。
4. 想像力與記憶力:這個不是說過目不忘的那種,只是說你大概記得有什麼類,都有什麼函數,每個函數里的大體過程是什麼樣的。然後走路、坐地鐵的時候就可以用想像力在腦子里做代碼的重構啦,找Bug啦什麼的,然後回到電腦前就噼里啪啦敲代碼。我聽說有人在夢里也能寫代碼,我還沒有鍛煉出這個技能。當然,這些能力不是必須的,你隨身帶個筆記本也行,就是效率低些,影響職業成長的上限。
5. 英語:很遺憾地,目前多數有價值的東西都是英文的。所以無障礙閱讀Stackoverflow的回答是起碼的。
6. 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當程序員
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了解,比如最近不是出了個SoFlu軟體機器人嘛,你就用它練習唄,它支持開後端開發+測試+運維,操作也比較簡單∞輸入流程圖,拖拉拽就可以實現開發。如果能駕馭它,那麼你也可以往更高階段進發。
7. 做程序員與做測試員的選擇
1、學歷問題:大公司對於學歷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學歷高的起薪也高,但是學歷不能代表所有,也有學歷高,但是技術垃圾的人,所以不要因為學歷的問題來妄自菲薄,學歷只是入門和之後評職稱的時候有用,學歷可以以後慢慢考。所以學歷不是問題。
2、方向問題:如果是培訓出來的話,那的基礎知識一定不會非常的好,一定要注意基礎部分,不要總是因為學習了多少框架而感到驕傲並且否定基礎的東西,其實無論是框架還是什麼都是基礎的延續,只要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那麼學習起框架那些東西。培訓出來的人大都做開發,而測試一般都是逼不得已而為之!
3、測試和開發哪個好:都是比較枯燥的工作,測試久了想轉開發,開發久了想轉行。就像圍城。測試,沒有做過,但是聽說過一些,測試枯燥、乏味、而且經常熬夜,(開發也一樣),但是從薪方面看,開發的優勢就遠遠大於測試了,不是說測試比開發低級,用共產黨的話就是:革命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而已。
(7)測試適不適合做程序員擴展閱讀:
做好一名測試工程師的方法:
1、溝通能力。
一名理想的測試者必須能夠同測試涉及到的所有人進行溝通,具有與技術(開發者)和非技術人員(客戶,管理人員)的交流能力。既要可以和用戶談得來,又能同開發人員說得上話,不幸的是這兩類人沒有共同語言。
2、技術能力。
一個測試者必須既明白被測軟體系統的概念又要會使用工程中的那些工具。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幾年以上的編程經驗,前期的開發經驗可以幫助對軟體開發過程有較深入的理解,從開發人員的角度正確的評價測試者,簡化自動測試工具編程的學習曲線。
3、很強的記憶力。
一個理想的測試者應該有能力將以前曾經遇到過的類似的錯誤從記憶深處挖掘出來,這一能力在測試過程中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因為許多新出現的問題和我們已經發現的問題相差無幾。
4、幽默感。在遇到狡辯的情況下,一個幽默的批評將是很有幫助的。
8. 如何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做程序員
你老婆對你說:「老公,晚上回來買一個西瓜,如果看到西紅柿,就買兩個。」
如果你晚上買了一個西瓜和兩個西紅柿回來的話,說明你不適合當程序員。
如果你晚上只買了兩個西瓜回來的話,說明你適合當程序員,但是
。。。
。。。
。。。
。。。
。。。
。。。
。。。
你應該不會有老婆。
=========華麗麗的分割線===========
你們這群程序員也是夠了,一直在吵應該買幾個西瓜,你們這么吊你們老婆知道嗎?還有很多有經驗的程序猿說應該反復確認用戶需求的,你們確定你們都能找的到老婆?
我聽到需求時心裡運行的代碼如下:
int 到底買點啥 ( ) {
// 所有把大括弧放到這一行的人都去屎!
int 西瓜的數量 = 1;
if (看到了西紅柿) {
// 注意大括弧的位置
西瓜的數量 = 2;
}
return 西瓜的數量;
}
// 尼瑪,為什麼沒有縮進!!!!
那麼什麼時候該買三個西瓜呢?我們重現一下場景:
你老婆對你說:「傻X,晚上回來買一個西瓜,如果看到西紅柿,就再買兩個。這次你要是還買兩個西瓜回來,我就一輩子都不理你了!」
你仔細揣測了一下她的需求,發現了這個關鍵的「再」字!哈哈哈,這種戰鬥力只有5的渣題怎能難倒我這種top coder!你晚上開開心心地買了三個西瓜回來,跪碎了新買的HHKB pro,老婆還是摔門而去,攔都攔不住!
這次你運行的代碼如下:
int 到底買點啥 ( ) {
// 所有把大括弧放到這一行的人都去屎!
int 西瓜的數量 = 1;
if (看到了西紅柿) {
// 注意大括弧的位置
西瓜的數量 += 2;
}
return 西瓜的數量;
}
就讓這三個西瓜陪你過下半輩子吧!!!!
9. 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當程序員
1. 邏輯思維力(或推衍的能力):這個是做稱職程序員的底線。比如不能寫的代碼出個Exception就抓瞎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而是有能力從Exception順藤摸瓜反推出哪裡出了問題。Code即邏輯,Code有問題即邏輯有問題。沒有邏輯的人是無法找到邏輯漏洞的,也寫不出條理清晰的代碼。
2. 抽象思維力:這個能力大體可以決定一個程序員的上限。沒有這個能力是做不出一切皆文件這種抽象的,可以試試學習函數式編程,如果無法理解並使用高階函數,你不適合做程序員。再來幾個更初級的例子。如果你學寫代碼的過程中,理解指針的指針的指針這個東西的時間超過了一天,那你不適合當程序員。
3. 專注力:我理解的專注力只是興趣的衍生品,你打Dota打CS打個幾個小時能越打越精神,為什麼?因為你覺得有趣兒。如果也覺得寫代碼有意思,那專注自然就不是個事兒。
4. 想像力與記憶力:這個不是說過目不忘的那種,只是說你大概記得有什麼類,都有什麼函數,每個函數里的大體過程是什麼樣的。然後走路、坐地鐵的時候就可以用想像力在腦子里做代碼的重構啦,找Bug啦什麼的,然後回到電腦前就噼里啪啦敲代碼。我聽說有人在夢里也能寫代碼,我還沒有鍛煉出這個技能。當然,這些能力不是必須的,你隨身帶個筆記本也行,就是效率低些,影響職業成長的上限。
5. 英語:很遺憾地,目前多數有價值的東西都是英文的。所以無障礙閱讀Stackoverflow的回答是起碼的。
10.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做程序員
1 是否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這個問題超出了你的能力,嘗試去分解它。把它變成你熟悉的若干個小問題,然後解決它。
2 邏輯思維是否清晰。
比如看到一段話,能立刻想出它的邏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