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岳飛收到退兵金牌後,如果繼續北上與金作戰會怎樣呢
岳飛收到退兵金牌後如不班師而是繼續北上與金作戰,結果會怎樣?假設岳飛繼續北上,與金作戰,打了勝仗,凱歌還朝,等待他的是抗旨不尊,殺無赦。如果萬一戰敗了,有可能直接戰死疆場,即使不死,回來後也會以抗旨不尊、使國家遭受嚴重損失的罪臣身份被處死,總之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死路一條。
即使戰勝回朝,岳飛或許能夠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愛戴,然而抗旨不尊已成事實,宋高宗本來就忌憚岳飛,一旦抗旨不尊,就更加坐實了其要謀反的罪名,岳飛的死就在所難免。
總之,岳飛收到退兵金牌後如果不班師而是繼續北上與金作戰,無論是勝是敗,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條。
② 金兵派出刀槍不入的鐵騎,岳飛只一招便制服,為何大捷後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如果繼續追的話,可能會完全打敗金軍。但是當時的宋高宗卻不願再繼續進軍,用12道金牌召回了岳飛。
岳飛,大家都比較熟悉,是宋朝有名的抗金英雄。當年岳飛抗金的舉動,讓他成為後世的蓋世英雄,然而因為秦檜等奸臣阻攔。宋高宗用12道金牌召回岳飛,並按上了莫須有的罪名,最後使岳飛含冤而死。
岳飛十分的無奈,臨回京的時候說了幾字,「八年之功,廢於一旦」。果然在這之後,宋朝的軍隊就再也沒有打過這樣的勝仗了。岳飛也因為受奸臣陷害,最後被安上罪名死去了。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而宋朝的國勢也並沒有扭轉,金軍的進攻更猛烈了。
③ 「岳飛」的英雄事跡簡潔概括
岳飛是南宋名將。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他報效國家,從軍之前,母親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報國 」四個大字。岳飛不忘母訓,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每戰必勝,立功無數,名聞大江南北。岳飛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遵守紀律,寧可忍住飢餓,不敢打擾人民。
留下「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的美名。百姓們為了感謝岳飛的功德,建了岳飛祠,並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內,早晚禮拜。 「岳家軍「讓金軍聞風喪膽。
金兵統帥長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當岳飛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王位不保。
又怕岳家軍強大起來,成為自己政權的威脅,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揮淚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充滿了原野。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岳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岳飛冤獄終於平反。
隗順之子告以前情,乃將岳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淳熙五年(1178年),為岳飛追贈謚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時改謚忠武。
(3)岳飛退兵命令為何三軍歡騰擴展閱讀:
岳飛的歷史故事:
1、岳母刺字:
岳飛小的時候家裡非常貧窮,認字也只能是母親用樹枝在地上寫好,然後教他,還告誡他要鍛煉好身體。就這樣,岳飛慢慢的成了一位文韜武略的能人。
當金兵來犯時,母親在他的後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始終不要忘本。岳飛每次打戰的時候,都會想起母親的教誨,勇猛殺敵,立下汗馬功勞。
後來岳飛還建立自己的岳家軍,他的士兵嚴守紀律,對百姓很友好,卻讓金兵聞風喪膽。直到岳飛去世,他也沒有忘記要」精忠報國「。
2、三拒詔書:
在對敵方面,岳飛是主戰派,堅持自己的立場,反對議和。在1139年,岳飛聽說宋金在議和,馬上就上書說金人的話不能相信,議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還彈劾了秦檜,說議和是他居心叵測安排的。可是沒用,議和最後還是達成了。為此,趙構非常高興,頒發詔書,封賞群臣。
可是連續三次岳飛都拒絕了,說議和這件事做的很危險,並不值得慶賀,還表示一定要收復中原。這讓趙構和秦檜對他起了恨意。
3、直搗黃龍:
岳飛不顧個人榮辱,帶領軍隊進入中原。1140年的七月,岳飛親自率領輕騎和完顏兀術在河南郾城發生激烈戰斗,大破金軍,完顏兀術大敗而走。
部將楊再興想活捉兀術,單槍匹馬闖入敵軍,勇猛無比,失敗後仍然安全退走。郾城之後,岳飛率領軍隊追擊兀術,直到朱仙鎮,兀術的十萬大軍一觸即潰。
而此時,各地戰斗也傳來捷報,岳飛對部將說:」今日殺金人,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而兀術對接連的失利發出不願再戰的哀嘆。
4、十二金牌:
就在這時候,朝廷內部的主和派開始活動起來。宋高宗趙構也是怕岳飛打敗金軍,收復中原以後,救回他的哥哥,使得他的皇位不保。而秦檜也是抓住了趙構的這個心病。
於是他們開始秘密讓全線撤軍,只有岳家軍孤軍奮戰,局勢瞬間變壞。他們還連下十二道金牌,讓岳飛班師回朝。岳飛為了保存實力,不得不回朝。岳飛的抗金事跡也從此中斷。
5、莫須有:
1141年,宋金開始商量第二次議和,完顏兀術告訴秦檜,想要議和,必須殺掉岳飛。然後秦檜他們對岳飛嚴刑拷打,可是以精忠報國為重任。
做人光明正大的岳飛根本沒有一點反叛之心,就算是這樣,最後岳飛還是被趙構特賜死,死前年僅三十九歲。
④ 岳飛北伐勝利在望,為什麼朝廷卻命令班師
郾城大捷之後,岳家軍一路取勝,金兀術不甘心就此慘敗,親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打潁昌。王貴、岳雲分率精銳騎兵與金軍在潁昌城西交戰。岳雲勇冠三軍,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包抄金軍。
潁昌之戰,岳家軍勇不可擋,無一人後退,殺得人人身上都沾滿了鮮血,戰馬也被鮮血染紅了,成了血馬,金軍被擊潰,落花流水,岳家軍殺斬金軍五千多人,俘虜金軍士兵二千多人、將官七十八人,繳獲戰馬三千餘匹。
岳飛大軍撤走之後,被收復的河南等地的土地,很快又被金軍佔領,岳飛在班師途中,得知消息,仰天悲嘆說:“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那麼,岳飛假如不撤軍,能否收復中原,直搗黃龍府呢?
從岳飛的幾次大捷來看,尤其是郾城大捷,岳飛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加上岳飛指揮得當,完全有可能收復中原,直搗黃龍。
理由是,岳飛軍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就連金軍也佩服,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這樣的部隊,應該戰無不勝,怎麼打不垮金軍呢?只可惜,岳飛被宋高宗趙構和秦檜殺害,自毀長城。
⑤ 當年百姓為岳飛提供糧草,岳飛為何都不繼續抗金
當年岳飛之所以不願再抗金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宋高宗為了求和,勒令岳飛退兵;第二、以宋朝當時的實力早已無力回天;第三、岳飛對宋高宗徹底死心,不願再為國效力。因此哪怕是百姓們主動提供糧草,岳飛也不再帶兵抗金了,這也是無奈之舉。
(三)、宋高宗不再信任岳飛
宋高宗當時最信任的大臣就是秦檜,然而秦檜卻是個為了討好宋高宗不惜一切代價的人。宋高宗聽取秦檜的建議而收回了岳飛的兵權,又因為秦檜的誣陷而多次疑心岳飛的忠心。在宋高宗一次又一次的懷疑和鎮壓下,岳飛也徹底心灰意冷了,沒有君王的支持,自己要靠什麼來對抗敵人呢?因此,即使百姓們主動給岳飛提供糧草,岳飛也不願再抗金了。
⑥ 歷史問題,岳飛抗金
800 多年來, 岳飛」精忠報國」慷慨悲壯的動人故事, 一直在我國人民中間廣為流傳.
岳飛 (公元1103~1142 年) 出生於河南省湯陰縣一個貧苦農家.據說岳飛呱呱墜地的那天傍晚, 剛巧一隻大鳥從屋頂上飛鳴而過.父親岳和便給他取名叫」飛」, 字」鵬舉」.
由於家境清貧, 岳飛小小年紀就得打柴割草, 還要幫助父母下地耕作.在艱辛的勞動中, 岳飛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體魄, 並學得一手好箭法和好武藝.
岳飛青年時代, 是在國家內憂外患之中度過的.宋朝統治者縱情享樂; 長期生息在我國東北的女真族勃然興起, 建立了金政權.1127 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 北宋宣告滅亡.
這一年, 岳飛正好20 歲.這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 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 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士」的消息傳來時, 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前夕, 深明大義的母親,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 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飛參軍後, 一直堅持戰斗在抗金的最前線, 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岳家軍」不畏強敵, 獨當一面, 先後六次與金兵交鋒, 均獲全勝, 」岳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占區的苦難同胞, 把敵人驅逐出境, 岳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 上書給皇帝趙構, 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 力諫趙構返回汴京, 親率六軍北渡黃河, 這樣將帥一心, 一定可以收復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後, 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岳飛的官職革掉了.閑居三個月後, 岳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願, 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岳飛慷慨陳詞, 決心以身許國, 消滅敵人, 恢復故疆, 以報答父老鄉親.從此, 岳飛又轉戰在抗金的戰場上, 而且越戰越勇, 」岳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徵.金兵統帥不得不驚呼: 」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
1140 年, 正當岳飛奮勇前進, 勝利在望的時候, 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害怕」岳家軍」強大起來之後, 成為南宋政權的威脅.因此, 不惜出賣民族利益, 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借口, 在一天之內連下12 道金牌, 強令岳飛退兵.岳飛對此極為悲憤, 長嘆道: 」十年之功, 廢於一旦! 」岳飛退兵時, 中原人民攔住軍馬, 哭聲盈野, 岳飛也潸然淚下.
岳飛回到臨安後, 趙構和秦檜為了向金兵求和, 誣陷他唆使部下謀反, 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送進監獄.1141 年12 月29 日, 岳飛和他兒子岳雲、部將張憲等一同被害, 當時岳飛年僅39 歲.臨刑前, 他奮筆疾書, 寫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意思是」老天有眼呵, 老天有眼呵! 」岳飛被害後, 南宋與金人訂立了可恥的紹興和議, 向金朝稱臣納貢, 大片國土淪於金人之手.
岳飛雖然慘遭殺害, 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 深深地銘刻在世代中國人民的心中; 而奸臣秦檜等人, 卻被鑄成鐵像, 反剪雙手, 長跪於英雄墓前, 被萬世人民唾罵!
2.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岳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岳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後復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功轉武功郎。宗澤死後,從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兀術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岳飛無奈隨之南下。是年秋,兀術繼續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紹興三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岳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岳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率軍鎮壓了楊么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岳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復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紹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先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在朱先鎮,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3.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離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們有好幾百年的時間。
那是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著寒風,突然在一個農居的小房子里傳出一陣又一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麼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隻大鳥嘴裡哇哇叫著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希望他以後能象大鳥一樣展翅高飛。
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個張著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一個又一個村莊。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了一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
終於,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一個小鎮上。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於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裡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岳習卻一點都不怕,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孩子。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習。他常常看書到深夜。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後做一個大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去保家衛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於經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幹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二、
後來,小鎮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爺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但從來都不欺負好人。岳飛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爺爺練武術了。由於岳飛訓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常快。周同爺爺的絕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爺爺老是不教岳飛,卻讓他苦練基本功,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個勁老讓他踢腿下腰。為這事,小岳飛老不高興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掛一個小水壺了。回到家裡他告訴媽媽,媽媽這樣給他說:練武術就象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這個房子要跨下來,所以老師讓你練基本功,也是為了將來能夠讓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啊。「
周桐爺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將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長弓取出來交給岳飛說:「你如果能拉開這張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飛滿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說:「行啊,我要拉開了你可不許耍賴皮」。小岳飛使出全身吃奶的勁去拉那張弓,可怎麼也拉不動,周桐爺爺站在旁邊撫著胡須哈哈大笑起來。從那以後,小岳飛練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練習枯燥的基本功了。經過了幾年的訓練,小岳飛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不不僅能很輕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發百中。他能站在一個很遠很遠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樹葉射中。有一天,他正在練習射箭,突然發現前面的小樹林里有一隻小白兔正在悠閑地吃著草,岳飛搭好弓箭對著小兔瞄準,小兔也抬起頭用那雙紅紅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岳飛,岳飛使出全身的力氣,正要將箭射出,這時就聽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頭一看,原來是周桐爺爺。周桐爺爺嚴歷地批評了岳飛,因為他讓岳飛明白了學武術不是用來傷害人或小動物的,學武術是用來保家衛國的。後業岳飛和小白兔成了對很親密的朋友,再次岳飛在森林時練箭的時候,總有一隻小白兔在一邊悠閑地吃草,然後抬起那雙紅紅的大眼睛望著岳飛咧嘴笑呢。
三、
又過了幾年,岳飛也長成了大人,這時候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幹活。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
岳飛在家裡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後心裡非常著急,於是他准備離家參軍保衛國家。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捨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轉,但為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後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岳習永遠記住,要忠於自己的祖國和保衛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著眼淚告別了家鄉,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
在隊伍里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他常常想,我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一名大將軍,帶領大家去和敵人戰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常笑話他,說一個士兵怎麼能成為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於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裡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為首女真族將領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裡著狼牙棒:兄弟們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在戰斗中犧牲了,正在危急的時刻,只見岳心手裡拿著長搶突發神威,騎著白馬直接奔金兵將領而去,金兵將領見岳飛揮馬來到手裡握著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飛抬頭大喝一聲用槍挑去,狼牙棒嗖一聲就不知飛到哪裡去了,金兵將領嚇得頭發都豎起來了,拍往回跑,只見岳飛從後趕上噗一槍正扎在他身上將他挑入馬下。金兵看見自己的將領被殺,嚇得一鬨而散,岳飛就領著宋軍將金兵殺得屁滾尿流。
岳飛因為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為小隊長,雖說官小了點,但岳飛卻沒有一絲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來實現他為國家效力的諾言。
四、
很多年過去了,岳飛因為打仗勇敢,肯動腦筋終於被提升為大將軍了。可是那時候中國已經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佔領了,皇帝於是就派岳飛去攻打金兵。
金兵的將領是個叫金兀術的人,平常戴著尖尖的帽子,兩條狐狸尾巴做的飄帶拴在帽子上。金兀術還是一個非常陰險的人,打仗時他常用鐵鏈把許多馬鏈上,後面跟著很多用鐵甲包成的車,用這些辦法他經常打贏宋朝的軍隊,他的這種戰術就被稱為「鐵拐馬」。
岳飛為了對付金兀術的「鐵拐馬」,幾天都沒有睡著覺。岳飛的隊伍里有一名叫牛皋的軍官,他和岳飛是非常好的朋友,平時打仗時非常勇敢,而且武藝強,一支長矛被他耍得用水都潑不進去。他見岳飛老是不派兵去打金兀術,於是就闖進岳飛住的中軍大營里說:「岳元帥,怎麼老不打那個金兀術老狐狸,把俺都憋死了」。
岳飛說:「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打敗金兀術的「鐵拐馬」「。
「你、你給我三千人馬,看我不拿金兀術老狐狸的人頭來見你。」牛皋胸脯拍得啪啪直響地說。
岳飛點頭答應了。原來岳飛是看平時中皋打仗時不愛動腦筋!故意讓他去打這一仗,好讓他吃點苦頭。
第二天,岳飛大軍的營房之聲炮響「通、通、通」中皋騎著他的大黑馬提著長槍得意洋洋上地出來了,後面是岳飛給他的三千人馬。
金兀術的大軍也早已擺好了陣勢,為了讓牛皋進入他的埋伏圈,還故意派幾個小兵去罵牛皋:牛、牛、牛……
牛皋非常生氣,滿臉大鬍子全豎立起來,拿起長矛大喊:「金兀術老狐狸你等著,兄弟們沖啊、殺啊……」
牛皋率先就沖進了金兀術的大軍里廝殺起來,這一下正好中了金兀術的奸計,就看金兀術冷笑一聲拿起一面黑旗往空中一舞,以牛皋的兩側突然出現了栓著鐵鏈和包著鐵皮的「鐵拐馬」,黑壓壓的一片向牛皋撲來。牛皋身邊的士兵一看這個情景都被嚇壞了,嘴裡喊著救命轉身就往回跑,都恨自己沒有象小兔子那樣多長兩條腿,有的邊鞋都跑掉了。牛皋卻哈哈大笑,沖著「鐵拐馬」就沖過去,誰知道牛皋用搶去扎「鐵拐馬」時卻怎麼也扎不進去,原來」鐵拐馬「都是用鐵皮包上的。牛皋這下可慌了神。「媽呀,這傢伙怎麼這么硬呀「連緊撥轉馬頭就往回跑,在「鐵拐馬」的追趕下,牛皋一個勁往回跑,腦門上嗑了一個大包,門牙掉了兩顆,鼻子也摔腫了,最後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營房。
他看見岳飛非常羞愧,趕緊用手捂著自己的大鼻子。岳飛對他說「以後打仗要多動腦打了勝仗也不能驕敖」。牛皋連連點頭。
後來岳飛想出了破「鐵拐馬」的方法。打仗的時候竹桿上纏上鐮刀勾馬的小腿、這樣「鐵拐馬」就成了「拐馬」了。金兀術的大軍被岳家軍趕得好遠好遠,從此岳飛的軍隊就被人稱 為「岳家軍」,而它們的大名就被很多人知道了。
五
岳飛由於經常打勝仗,傳到了一個叫秦檜的人的耳朵里,秦檜是宋朝的宰相,除了皇帝就數他的官最大了。他非常嫉妒岳飛,怕岳飛將來超過自己。而這時候打敗仗的金國由於害怕岳飛的厲害,就派人化了裝來到了京城也給秦檜送來了很多很多金銀珠寶。
於是秦檜就整天悶在屋子裡琢磨怎麼陷害岳飛。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們去告岳飛,可是他們都沒有干,因為他們知道岳飛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這時候岳飛兒子岳雲也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岳雲長得濃眉大眼,非常好看,而且武藝高強經常跟著父親岳飛去打仗,還立了好多好多戰功。
後來秦檜終於找到一個人,這個人收了秦檜很多的錢然後答應去告岳飛。就這樣,岳飛和岳雲都被抓起來了,他們的脖子上都掛了好沉好沉的鐵鏈,連押他們的牢頭們都放聲大哭。他們知道,岳飛和岳雲都是國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
秦檜找了一個他的好朋友何鑄去審訊岳飛岳飛,可是何鑄查來查去也沒查出岳飛的一點點證據,但為了向秦檜交差,他還是審問了岳飛。在大堂上岳飛的臉因為飢餓而廋了不少,但他還是那麼堅強。何鑄要岳飛招供為什麼要「謀反」,岳飛撕開衣服,露出了他母親在他背上刺的四個字「精忠報國」何鑄被深深的感動了,眼淚順著臉頰就流了下來。
回去以後他告訴秦檜岳飛沒有罪,秦檜說「我們是朋友,我要你給他定罪」何鑄說:「我不能給岳飛定罪呀,因為岳飛沒有罪。我這么做不是為岳飛,而是為了整個國家才這樣做的」。於是秦檜就在皇上面前說了何鑄的壞話,降了何鑄的官職,讓何鑄去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當了一個小官。
後來秦檜又找了兩個爪牙(解釋:秦檜的走狗),把岳飛打得滿嘴吐血,身上全腫了,但岳飛都沒有屈服。最後沒有辦法,他們就偷偷在牢房裡將岳飛殺害了,岳飛臨死前仰天長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歷史能給他一個公正,一代英雄岳飛就這樣被殺害了。
殺了岳飛以後,很多人為岳飛不平,都問為什麼殺岳飛。秦檜咪著小眼睛說:莫須有,莫須有……。秦檜在殺害了岳飛之後又將岳雲處死了,因為他害怕武藝高強的岳雲要為父親岳飛報仇。
就這樣,一代英雄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但永遠為很多人所敬仰,都學習他為了忠於國家保衛國家的精神。而秦檜呢?秦檜則成了千古罪人,後來的人們建了很多紀念岳飛的廟宇,每天那裡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飛,岳飛站在那拿著長槍可好看了。而紀念岳飛的廟宇門口,卻垂頭喪氣的跪著一個石頭做的人,小朋友們猜猜看,那個人是誰呀。當然答案很簡單,他就是那個秦檜了。
⑦ 岳飛被秦檜陷害後,岳家軍為何無人出來反抗
其實岳家軍不能反抗、也不敢反抗,甚至可以說是反也是死路一條。
一、這個問題,對歷史不熟悉的人來說,的確好奇不解。岳飛被害的主要原因是秦檜因為嫉妒岳飛屢建奇功,羨慕嫉妒恨,然後慫恿皇帝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反誣陷岳飛有謀反之心。秦檜等奸臣實在是找不出治罪岳飛的把柄,就玩弄了迴文字游戲,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那麼「莫須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也許有罪、或許有罪的模稜兩可的罪名。其實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冤枉、陷害,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成為歷史的一大笑話!
二、另外,此時的皇帝趙構害怕岳飛贏得對金人的戰爭,救下下前皇帝回國,要迎回二聖,這樣的話,趙構的皇位就可能不保;再加上岳飛,影響力大,趙構疑心重,岳飛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軍隊的名稱,有擁兵自重之嫌,岳飛是耿直人、沒得心機,不懂尊重皇帝啊!趙家的江山,應該趙家軍嘛!他身邊就缺乏一個懂政治的參謀、軍師。
三、岳家軍是南宋初年由岳飛領導的抗金軍隊,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岳飛不授權或者暗示反抗的話,他們也是「有心救人,無力回天的」!
綜上所述:在古代人們以「忠」「孝」二字行走天下,所以他們不敢反抗朝廷的命令;岳飛,不允許岳家軍等眾兄弟反抗,因為他義薄雲天、深明大義,不會因為自己的事情連累各位兄弟、禍害那麼多的無辜的家庭。最要命的封建君臣思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他只想以一人之死,來保各位兄弟的平安!
⑧ 岳飛被殺後,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人們湧上街頭,敲鑼打鼓慶賀朝廷為國
岳飛是被皇帝和姦臣害死的,當然殺他會有一系列的借口了,皇榜也會貼出來,所以百姓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是被誤導了,百姓知道什麼真相啊。岳飛錯就錯在不太了解皇帝的心思,他把兩個皇帝能接回來,那當朝皇帝,埋在哪裡呀?所以皇帝看他這么積極的作戰呢,所以說早就有殺他之心了。
⑨ 皇帝召岳飛退兵,連發十二道「金牌」,這種「金牌」究竟為何物
現在我們通常說的金牌是指各項比賽的第一名所獲獎牌。中國古代也有各種各樣的金牌,比如「免死金牌」,還如宋朝皇帝下令岳飛班師回朝的十二道「金牌」,這些金牌又究竟為何物呢? 「免死金牌」在中國民間曾廣為流傳,戲文中也經常出現。又稱為「金書鐵券」或「丹書鐵券」,它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待或免罪的憑證。其材質為鐵,上用硃砂寫字,因此又稱「丹書」。為防止假冒,將鐵券從中分開,朝廷和受賜人各持一半。唐代後改用嵌金的方法(金書)。
⑩ 岳飛的英雄事跡
岳飛是南宋名將。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他報效國家,從軍之前,母親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報國 」四個大字。岳飛不忘母訓,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每戰必勝,立功無數,名聞大江南北。岳飛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遵守紀律,寧可忍住飢餓,不敢打擾人民,留下「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的美名。百姓們為了感謝岳飛的功德,建了岳飛祠,並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內,早晚禮拜。 「岳家軍「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當岳飛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王位不保;又怕岳家軍強大起來,成為自己政權的威脅,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揮淚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充滿了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