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溥儀可以命令汪精衛嗎

溥儀可以命令汪精衛嗎

發布時間:2022-06-29 07:13:33

A. 歷史上都有誰承認了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

來路不正的政權最需要別人承認
偽滿是「九一八」事變的產物。發動事變的日本關東軍為了長期統治中國東北,派遣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在天津策動「便衣隊暴動」,將隱居於此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帶到長春,擁立為「滿洲國」執政,宣示這個偽政權正式建立。在偽滿成立的1932年3月,其「外交總長」謝介石便向日、美、英、法、德、意、蘇等17個國家發出通告,希望建立外交關系。但除了日本於6月宣布承認偽滿外,其他國家都沒有積極回應。美國更在此前發表聲明,宣布不承認任何違反《國際聯盟盟約》和巴黎公約的行為。
日本當局分析局勢後認為,只有使偽滿政權獲得國際承認,才能開展對外貿易,有效地攫取利益。而偽滿獲得承認的前提,則是中國政府的事實承認或國際聯盟的承認。但在1933年2月,國際聯盟以44票贊成、1票棄權、1票反對的壓倒性優勢通過決議,肯定中國對東北擁有主權,不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性,粉碎了日本的美夢。
唯一投了反對票的日本隨後宣布退出國際聯盟以示抗議,並將精力轉向誘使中國在事實上承認偽滿上來。1934年2月,當中日雙方就華北與東北通郵問題展開談判時,日方便試圖通過使偽滿郵票進入關內造成承認的假象。但中方已經識破了日方的陰謀,對此寸土不讓,不僅拒絕郵票上出現「滿洲郵政」字樣、不允許加蓋「滿洲國」郵戳,在票面上也不許印有溥儀頭像等「不適當的花紋」。直到1935年1月,雙方才談妥使用僅有「郵政」二字的特殊郵票實施通郵。學者何輝慶評價,「雙方之上級決策單位察覺,郵票在主權的承認上有超乎他們想像的效力」。
1934年3月,德國記者恩斯特·柯德士乘坐西伯利亞特快列車橫跨蘇聯,來到中國東北,采訪由「執政」登基為「滿洲帝國皇帝」的溥儀。這位第三次臨朝稱制的皇帝面對柯德士「您如何對待除了日本還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承認滿洲國這個問題?」時,回答是「我們首先要能夠證明自己是一個國家」,彷徨無措的心態躍然紙上。
來自薩爾瓦多的承認
出乎預料的是,溥儀接受柯德士采訪兩個月後,一個新的邦交國自己送上了門。這個國家並不在偽滿曾經謀求承認的17個國家之列,也不是日本的睦鄰友邦,而是一個遙遠的北美洲小國薩爾瓦多。
1934年5月21日,薩爾瓦多駐日本東京總領事葛倫沙通知偽滿唯一的「駐外公使」丁士源,該國已在3月3日宣布承認「滿洲帝國」。消息傳開,中國各界一片抗議,國民政府外交部為此致電國際聯盟,要求針對薩爾瓦多這一行為予以制裁。究其原因,有人認為,這是薩爾瓦多軍人總統馬丁內斯對其1932年上台以來一直得不到美國承認的「報復」,也有人認為是這位奉行神秘主義的國家領袖又一次聽從「上天安排」的任意妄為罷了。
對當時的日本和偽滿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自然備加奉承,連薩爾瓦多運來出售的咖啡,都由偽滿外交部的官員親自包裝和推銷。偽滿外交官宋淇涵回憶,「大家笑著說:各國都像這樣來承認,外交部員變為洋商店員了」。溥儀也因此對薩爾瓦多產生了特別的好感。相傳,1941年10月,他曾經試圖聯系薩爾瓦多使團,隨其逃離東北,擺脫日本人的控制。事實真偽姑且不論,這也確實是溥儀最後的機會——兩個月之後,薩爾瓦多就宣布加入同盟國,再也不向偽滿派遣使節了。
德國直到中日開戰才承認偽滿
20世紀30年代,日本、德國、義大利的關系日益親密,日本一直希望德國和義大利能夠承認偽滿政權,但進展卻非常遲緩,德國對此的態度尤其令日本不滿。
其實,從第一次大戰爆發前的1913年起,德國對中國的貿易總額就已經超過日本。「九一八」事變爆發的1931年,德國對華貿易總額為3.57億馬克,是對日貿易總額1.74億馬克的兩倍。同時,相比大力發展本國工業的日本,中國更是德國工業產品的主要市場。而且,自國民政府宣布統一中國大陸之後,其軍隊建設採取「以德為師」的策略,不僅聘請德國軍官作為軍事顧問協助訓練部隊,還購買了大批德式武器裝備。對此,當時的德國銀行總裁施佩爾總結為「德國的失業問題, 可以通過對華貿易出口獲得解決」。
隨著納粹黨政權的上台,德國的遠東政策在兩個集團間形成了角力。納粹黨,特別是其對外政策部主張進一步與日本發展關系,承認偽滿政權以獲得日本許諾的特殊經濟地位並獲取回報。德國外交部長牛賴特、駐華大使陶德曼等政府方面的官員則主張對華貿易更為重要,陶德曼還向外交部報告了「九一八」事變後,德國企業在中國東北遭到日本排擠的情況,更加深了外交界這一看法的認同。
此外,部分德國外交官員還認為,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奪取了德國在青島的殖民地,戰後又佔領了德國在南太平洋上的多個小島,這時不妨將「承認偽滿」作為價碼,向日本討還一些利益。
這種局面下,德國對偽滿態度游移甚至搖擺便不足為奇。1934年2月,德國商人海耶以德國政府特派員的身份,帶著納粹黨副領袖赫斯的親筆信來到中國東北,與日本及偽滿方面商談經濟協定。同月,德國外交部卻再度重申無意立即承認「滿洲國」,導致海耶的談判以失敗告終。
此後的幾年間,德國與日本越走越近,德國駐日本大使狄克遜也認為偽滿是「德國可以用來從日本那裡獲取政治或經濟利益的唯一王牌」,一些納粹黨政客還聲稱,德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是大豆,原產地正是中國東北,承認偽滿對此不會產生影響。但對正在積極擴充軍備的德國來說,占進口總量50%以上的中國鎢礦資源卻無可替代,不能輕易放棄。因此在承認偽滿一事上,一直沒有任何進展。
直到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德國仍然沒有承認偽滿的意思,甚至曾拒絕日方提出的從中國軍隊中撤出軍事顧問的要求,駐華大使陶德曼還出馬擔任了兩國謀求停戰的中間人。但隨著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的失敗,以及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德國最終選擇了倒向日本。1937年11月,德國的盟國義大利在加入日、德簽署的《反共產國際協定》後率先正式承認偽滿。次年2月,希特勒在國會演講中宣布承認偽滿。5月12日,德國與偽滿在柏林簽訂修好條約。中國政府雖然進行了積極的外交活動,最終無濟於事。
偽滿與蘇聯關系從來不錯
同樣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偽滿問題上要比德國「明快」得多。在「九一八」事變後一個月,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加拉罕就向日本駐蘇聯大使廣田弘毅聲明對中日沖突採取不幹涉主義。1931年12月,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特諾夫還向日本提出簽訂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幾年前,蘇聯還曾為了保護中東鐵路和中國軍隊張學良部打了一仗。這時為了向日本表示誠意、避免沖突,不但允許日軍進攻哈爾濱時使用中東鐵路,之後甚至將這條鐵路賣給了偽滿。
在偽滿政權建立後,歐洲各國普遍保留原駐中國東北的領事館,蘇聯也不例外。但允許偽滿前來設立領事館的,卻只有蘇聯一家。偽滿「建國」之初,就在蘇聯的海蘭泡和赤塔設立了領事館。據曾任偽滿駐赤塔領事館書記官的王替夫回憶,「蘇聯與偽滿的外交關系是勉強的」。1934年3月溥儀稱帝之後,赤塔領事館舉行宴會,蘇方的赤塔市長、軍區司令還前來參加。
經過張鼓峰、諾門坎幾次沖突,蘇聯和日本在1941年4月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特別聲明「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正式承認了偽滿洲國,並換取了日本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中國政府對友邦與敵國交互承認中國領土上的分裂政權一事「至為憤怒」,但因需要蘇聯支援物資堅持對日抗戰,也只得剋制了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波蘭一度和日本走得很近,也因此承認了偽滿。但波蘭亡國後流亡英國的西科爾斯基政府於1942年2月宣布取消承認。二戰爆發後,加入軸心國的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幾個小國,親法西斯的西班牙、丹麥、芬蘭、泰國等國,德國製造的維希法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等傀儡政權陸續宣布承認了偽滿。梵蒂岡也在1934年委派「吉林代牧區宗座代牧」高德惠負責「與滿洲國政府交涉」,這是否屬於承認偽滿一直存在爭議,但1942年偽滿出版的《滿洲建國十年史》中,承認偽滿的國家裡並沒有將梵蒂岡列名其中。
除此之外,列名偽滿「邦交國」的,還有日本製造的「自由印度」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等幾個傀儡政府,日蘇羽翼下的兩個蒙古政權以及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
誰承認了汪偽政權?
「君為其易,吾為其難」。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懷著滿腔的悲壯,對蔣介石扔下這句話,然後走上了當漢奸的不歸路。1940年3月30日,一個由國民黨元老汪精衛挑頭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人稱「汪記政府」或「汪偽政權」。
從成立之日開始,汪偽便要在日本的羽翼下夾縫求存。民間有人擠兌汪偽,寫下了「國祚不長,八十幾日袁皇帝;封疆何仄,三兩條街汪政權」的對聯,非常形象地講出了汪偽政權的困頓,兩三條街之內命令有效,出了南京城便無人聽令。
另一方面最讓汪偽期盼的,是別人的承認,他們的心態與偽滿洲國一模一樣,所有來路不明的東西都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
最早的承認者自然是日本與偽滿洲國
雖然汪記政府是由日本人一手攛掇、謀劃出來的偽政權,但日本人竟然沒有第一時間承認它。雙方一直到8月31日才締結了《中日基本關系條約》,這算是完成了互相承認的手續,汪偽政府有了第一個同伴。
只有一個是不夠的,汪記政府還有一個小夥伴偽滿洲國。但對於偽滿,汪記政府心情是復雜的,作為中華民國的領土,承認偽滿就是賣國。之前日本與重慶的調停密談中,雙方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卡殼。
而日本也急切需要汪偽與偽滿互相承認,這樣他們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才有了三角基礎。1940年的11月,三方終於簽訂了聯合宣言,算是正式勾搭成奸。
1940年12月10日,汪偽特使、外交部長徐良到「新京」,向溥儀遞交「國書」,開始所謂「國交」。1941年1月和8月,偽滿與汪偽上演了互派「大使」的鬧劇。
在承認偽滿洲國的各色國家與「政權」中,最滑稽的當屬汪偽。按照偽滿的《國籍法》,凡居住在滿洲國的居民都擁有滿洲國籍,所以在偽滿是不存在「中國僑民」的。連原偽北京臨時政府天津警察總局督查專員鄭承斌,回家鄉沈陽料理完父親喪事之後,也被當地警察局以「你是滿洲國人,應在滿洲國供職,不準楚材晉用」為名,禁止他「出(偽滿洲)國」和「回(汪偽中華民)國」。
這種不明不白的關系,汪精衛也無所適從,要平息國人憤怒,他也只能擺擺姿態,1942年春,汪精衛「訪問」偽滿洲國,發表演講時說:「我們昔日為同胞,今日仍為同胞,他日更為同胞。」對兩地民眾關系,含糊其辭。
汪偽外交官周逸峰評價,「(汪偽)在中國領土上設立大使館已成為笑柄,沒有僑民,設立領事館,更是笑話」。但為了給偽滿裝點門面,汪偽政權還是在沈陽和哈爾濱設了兩個領事館,當然,這些領事館無所事事,哈爾濱領事館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房子,拖了一年才正式開館,也沒有影響「國際關系」。
汪偽的外交空間比偽滿洲國還窄
汪偽政權粉墨登場後,日本人最關心的是軸心國老大德國對它的承認。但德國一直以來就與重慶國民政府保持著良好關系,承認汪偽也是十分曲折的過程。
就在日滿汪三家勾搭成奸的時候,德國還期望當中間人給日本與重慶說合,條件是承認滿蒙和日軍撤出華中與華南。重慶方面自然予以拒絕。德國的努力一直延續到1941年的1月,仍然在為調停做努力,但重慶方面堅持以日軍退兵為前提方可開始談判,德國才斷了念想。
汪偽與德國關系的轉機是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簽訂的《三國同盟條約》,德國對中日交戰的態度有所轉變,但因需要從中國進口鎢礦,德國仍然不願和重慶撕破臉。
一直到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德國的外交態度才徹底放棄重慶國民政府,此時重慶與蘇聯已經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而且蘇聯給予國府大筆軍事援助。
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德國承認汪偽政府,以換取日本在對蘇作戰上的決心:「我們決定於7月1日承認汪精衛政府。」
7月1日,德國駐南京總領事吉普利希轉呈建交電報,可以說,這是汪偽政權值得慶賀的一天,因為以德國為首的歐洲軸心國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克羅埃西亞也於當天承認了汪偽政權。
至於承認汪偽的,除了歐洲軸心國,還有日本在亞洲籠絡的幾個小弟兄,什麼泰國,「自由印度」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等幾個傀儡政府,境遇與偽滿洲國類似。
汪偽政權的「外交勝利」:收回租界
獲得了軸心國的承認,汪偽政權在外交上並不滿足,他們在有限的生存時間里,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收回列強租界和廢除治外法權。
早在1938年汪精衛方面與日方的談判中,就有廢除日本在華治外法權以及歸還租界的約定,應該說日本撤軍以及收回在華權益,是汪記上賊船的重要誘餌。
結果撤軍沒有得到日本軍方的認可,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收回租界和廢止治外法權了。1940年11月30日的《基本關系條約》也有相關規定,所以汪偽政權在建立之後曾擬定了《關於收回租界之研究》的內部文件。
當時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前,歐美在中國的租界沒有放棄的條件,日本也對此不太積極,此事也就一直拖延。
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事情才出現轉機,日軍進佔英美等國在華租界,首先在1942年2月將廣州和天津的英美租界還給汪偽。對此,汪偽可是著實興奮了一陣,大肆宣傳:「友邦尊重我國主權,於此可見,而中國革命成功有待日本之援助,東亞之解放,亦於此得一證明。」但是日方只是表面奉還,租界里的重要事務還是由日方說了算,汪偽仰人鼻息也沒轍。
1942年12月18日,日本發表了新的對華政策,其中就有對於租界和治外法權應迅速予以撤銷的提法。汪精衛定於次年赴日訪問,租界和治外法權是談判的重要事項,雙方商定於1943年1月15日實現汪偽對英美宣戰,同時收回在華權益。
誰知道事情有變,日方了解到美國即將審議通過「中美新約」,有可能也是收回租界和廢除法權。於是雙方提前到1月9日在南京簽訂了《關於交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
3月30日,杭州、蘇州等7地的日本專管租界行政權移交汪偽政權。與此同時,日本、義大利、法國維希政府、西班牙等與汪偽簽約,交出北京公使館的權益。接著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先後由汪偽接手。
另外從1943年8月1日起,日本臣民必須「服從汪政府的課稅法令」,作為日本撤廢治外法權的第一步。接著義大利、維希法國等也相繼廢權。
這番「外交成就」,成為偽政權重要「合法性」來源,周佛海興奮地說:「所謂不平等條約,大部已由吾輩手中取消矣。和平運動至此始有一交代,居心之苦,謀國之忠,天下後世或可見諒矣!」
到了抗戰勝利後,重慶國民政府以戰勝國的身份,收回列強在華全部租界以及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在汪偽官員看來也算不得威風,偽外交部長褚民誼死到臨頭了,還不忘揶揄兩句:「勝利後,中央(重慶政府)還由外交部提出接收租界條例,經行政院通過施行。本人以為租界早已接收,是不是還要與各關系國舉行一次接收租界典禮或慶祝?那可鬧笑話!」

B. 汪精衛和溥儀有什麼區別

汪精衛和溥儀的勢力、地位、影響力、能力不同。如下:

汪精衛是主動投靠日本的漢奸,溥儀是被日本劫持到沈陽當偽滿洲國皇帝的,是被動投敵。

都是日本人立的傀儡,受日本人擺布,都是漢奸,區別不大,汪精衛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溥儀是名義上的皇帝,相比之下,溥儀被控制監視的更加嚴密,汪精衛相比溥儀要自由許多,手上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權利。

汪精衛和溥儀誰更容易被寬恕?

溥儀被欺騙、被脅迫的成分比較大,由於完全就是傀儡,所以很多罪孽難以歸罪於他,更容易被寬恕。而汪精衛手裡是有一定實權,有一定的自主能力的,但卻絲毫沒有什麼返正的表示。

初期的時候,汪精衛可能確實是被日本欺騙、引誘,但在日本暴露真實意圖,他沒有絲毫悔恨,反而仍然積極配合日本,這是不可原諒的。

C. 溥儀退位後,為什麼會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

溥儀都退位12年了,為何馮玉祥一定要驅逐他,不怕他當漢奸嗎?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人物。這個人,幼年時當皇帝,成年了當漢奸,中年當囚徒,晚年成了一名園丁。

能做到這一點的,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那就是溥儀。

可是千防萬防家賊難防,防住了北洋老人,卻沒防住國民黨自己人。孫先生的正統繼承人汪精衛居然當了漢奸。

不得不說,馮玉祥驅逐溥儀,是一個錯誤之舉,但馮玉祥真的不是故意的。

D. 溥儀在偽滿洲國有多大的權力

表面上看,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子皇,那就是後金皇帝石敬堂。但其實汪精衛和溥儀也可以算是兒皇帝。雖然他們沒有指名道姓地說日本人,但他們其實很膽小,活得沒有石景堂好。三人中,溥儀活得最憋屈。石敬堂只是割讓領土給自己,掌管行政、外交、軍事,與皇帝無異。汪精衛雖然是傀儡政權,對日本人百依百順,但還是有自己的軍隊和特務組織,有一定的行動自由。

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寫道:“我可以遇見也不能遇見任何人,見面後說什麼,參加什麼會議,開會時說什麼等等。我會服從他的命令。我想說的大部分都是提前用日文中文寫在紙條上的。”溥儀的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一個想靠土匪達到目的的人,都是想和老虎謀皮,註定要失敗。反而會被人擺布,給自己帶來恥辱。

E. 溥儀在1912—1949的經歷(簡介)。速度求解。

溥儀在1912年到1949年的經歷:

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1934年到1945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46年8月10日,溥儀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947到1948年,溥儀被前蘇聯轉移到同一城市的另一個看守所里,他仍享受與其他被拘人員不同的生活待遇。

如仍可單獨用餐,不必參加勞動,甚至不用打蒼蠅、蚊子。1949年的時候溥儀一直被關押的看守所中,直到1950年7月30日, 蘇聯通知溥儀引渡回中國。

(5)溥儀可以命令汪精衛嗎擴展閱讀: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謚號。

他去世時是平民身份,所有沒有謚號。但愛新覺羅家族在台灣的後裔於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但溥儀所謂的謚號,廟號並不算是正式的謚號、廟號,這個廟號和謚號是家族內定的,未獲國民認可。

F. 投日的偽軍的頭子都是誰聽說還有溥儀

四大偽政府組織 1939年底,汪精衛由重慶「還都」南京。次年3月,在日軍特務頭子影佐禎昭少將的導演下,將華北與南京兩個偽政府合並,成立了所謂「國民政府」,汪精衛自任政府主席。以上各個偽組織都擁有大批偽軍,其中以汪精衛偽政府最多,實力也最強。 偽「滿洲國」偽軍:1932年3月9日,清朝廢帝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植下,在長春就任偽「滿洲國」臨時執政。其軍事指揮機構為「滿洲國」軍事部,該部轄有參謀司、軍政司、鐵路警備司。除「首都」長春外,偽「滿洲國」將其統治地域劃分為11個軍管區。 在長春地區的偽軍,有禁衛軍司令部(轄禁衛步兵團、禁衛騎兵連、禁衛炮兵連)、憲兵司令部(直轄「首都」憲兵團)、第四高射炮隊、第一飛行隊、高等軍事學校(陸軍軍官學校、軍需學校、獸醫學校等三所學校)。此外,偽「滿洲國」還建有一些機動部隊,主要有鐵石部隊、江上兵艇隊(後改為陸軍江上軍)、高射炮隊、汽車隊、鐵路警護軍等。偽「滿洲國」偽軍數量基本上保持在20萬人左右。 汪精衛「國民政府」偽軍:1938年3月28日,偽「維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曾任北洋政府國務院參事、參議院議員、執政府秘書長的梁鴻志任行政院長。 1940年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後,仍和以前一樣設置軍事委員會,作為其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汪精衛兼任委員長。汪精衛成立偽政府初始,也想仿效蔣介石辦黃埔軍校的辦法,成立自己的嫡系軍隊。但是日本人不允許他有這樣的部隊,無奈,只好將這批學員訓練完畢後分配在軍事機關和武漢綏靖司令部。盡管如此,汪精衛深知武力是最有力的政治資本。他開始通過「曲線救國」的謊言四處誘降蔣介石國民黨軍隊。至日本投降時,汪偽政府已經擁有七個集團軍和一些綏靖部隊。此外,汪偽政府還對外吹噓建有海軍和空軍。但汪偽政府的空、海軍實際形同虛設,海軍僅有陳舊小炮艦三艘,空軍只有數架教練機。汪偽政府所有的偽軍統計起來,對外號稱兵力百萬,實際上只有七八十萬人左右。 「蒙疆聯盟自治政府」偽軍:1936年1月,錫林郭勒盟副盟長德穆楚克棟魯普在日本帝國主義「復興蒙古民族,實行自治」運動的蠱惑下,樹起叛國旗幟,在其家鄉西蘇尼特旗成立了偽「蒙古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李守信為副司令。 1936年5月,日軍取消偽「蒙古軍總司令部」,在嘉卜寺(今化德)成立了偽「蒙古軍政府」。德王被任命為總裁,掌握軍政大權。

G. 為什麼溥儀做過日本滿洲國的皇帝解放後卻沒像汪精衛那樣被處死

還有一點挺重要的,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溥儀他是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自秦始皇自稱為皇帝開了個頭,他就是一個結尾挺有意義的。在一個就是他的動機,他是想借日本人之手來幫他光復大清。只可惜日本人不是蒙古人,他打錯了如意算盤。以上的這些能跟汪精衛能一樣嗎?汪精衛那是什麼狗屁的曲線救國,把當漢奸說的很委婉!他不是想借日本人的軍隊來光復那個朝代,性質根本就不一樣。

H. 溥儀在偽滿洲國的權利。

溥儀做傀儡皇帝,他一點都不覺得憋屈

溥儀在東北當偽皇帝,不會認為自己很憋屈,當時他父親載灃十分反對,溥儀不照樣還是去了?至少他這樣已經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了,雖然只是個象徵。

溥儀在偽滿洲到底有多少權利?

溥儀在偽滿洲國的權力分為宮內和宮殿外。溥儀在長春皇宮宮內的權利大於在宮外的權利。

在宮外,尤其是在政治上,溥儀沒有實權,大部分實權都是由日本人決定的。然而,只要不影響日本人的利益,溥儀仍然可以擁有小權力,比如安排皇室成員到日本留學,把祁繼忠趕出軍校,安排李玉琴(溥儀妻子)的哥哥當警察等等。

因為日本人要利用溥儀,因此有時候也要給溥儀面子。在宮內,溥儀的權力要稍大一些,他可以任意打罵太監,傭人。溥儀每月有80萬的內帑,這個是他可以隨意支配的,日本人不幹涉的。

I. 中國封建王朝中,末代帝皇誰死地最幸福

LZ你好,溥儀在我過歷史是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皇帝,大家都知道他是我過最後一個皇帝,可以說他得一生非常辛酸,(LZ可以去查下溥儀寫的我的前半生和我得後半生)可以說他嘗盡了人間的冷暖,先從錦衣玉食的帝位盜解放後的普通百姓,普一的一生可以說是不幸的,但從另一方面講,溥儀是最幸運,最幸福的以為末代皇帝,就想LZ說的他經過三個朝代三種制度,另外一個重點就是他沒有被處死!歷朝歷代哪個末代帝王不是死於非命,哪個會有善終?當屬溥儀,解放以後非但沒有被處死,還得到了毛主席和周主席的關心保護,還寫了兩本自傳,大家可以想像就憑他曾經是偽滿州國的皇帝,日本侵華的借口這一點他就夠被殺一萬次了,但解放後我過領導人考慮到當時溥儀做偽滿皇帝主要是由於國民政府的欺壓和做位一位末代帝王渴望復國的心情,沒有像處死汪精衛一樣處死溥儀,你說,溥儀難道不是末代帝皇中死地最幸福的?????

J. 作為漢奸之首,溥儀為什麼沒有被判處死刑

首先 溥儀不是漢奸之首 漢奸之首 是汪精衛 汪精衛死後 是 陳公博 陳公博 判死刑了 溥儀的身份比較特殊 他是廢帝 即使後來他成為偽滿洲國皇帝後 與汪精衛的賣國 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並且 從法理上來說 溥儀在成為滿洲國皇帝的時候 日本還沒有公開侵略中國 這也是其不能以叛國罪判刑的理由 最後溥儀是被蘇聯俘虜的 直到新中國建立後才移交給了新中國政府 出於政治考慮 也不能以漢奸罪 給其定罪 理論上 大清 是大清 民國是民國 如果溥儀自己不承認自己的民國國民身份 從理論上較真扣的話 他不算民國公民

閱讀全文

與溥儀可以命令汪精衛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hp經典實例pdf 瀏覽:341
施耐德編程電纜製作 瀏覽:287
windowsc解析命令行參數 瀏覽:812
酒店預訂app哪個好便宜 瀏覽:159
全世界第一編譯器 瀏覽:538
在家學編程的視頻 瀏覽:901
商務洽談視頻程序員 瀏覽:496
macbook文件夾壓縮 瀏覽:554
體脂秤用哪個app 瀏覽:717
刪除壓縮文件密碼 瀏覽:207
頭部券商有演算法崗 瀏覽:284
單片機自帶編譯器 瀏覽:300
單片機課程設計軟體流程圖 瀏覽:393
怎樣把文件夾名字改成可見 瀏覽:171
最奇怪的解壓視頻 瀏覽:745
android上傳圖片內存溢出 瀏覽:299
yii命令行 瀏覽:448
javaweb音樂 瀏覽:205
安卓手機最好用什麼軟體 瀏覽:353
編譯原理lr分析講解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