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變大神小白

程序員變大神小白

發布時間:2022-06-30 18:55:13

Ⅰ 如何從一名純小白變成一位高級程序員,求解謝謝!!!


這本書一開篇就詳細介紹了作者的前妻如何從初中沒畢業的學歷背景下短時間內成長為年薪40萬的高級程序員的經歷。具體內容比較長,可度娘或買書來看。

Ⅱ 前端工程師從小白到大神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首先是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前的那個階段,這階段就是入門,但你再入門都代替不了一份實際的工作。
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幾年內主要是實現功能,修bug,做重構,把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用各種工具,庫和流程,積累經驗,套路都懂了。
到某個時候你會發現市場上該接觸的東西似乎都接觸過了,套路已經滿足不了你,你開始對這個技術棧有了自己的見解,搞出來的東西水平高了,能自信的選型,做出靠譜的架構來,設計流程,帶帶團隊的人,這是所謂senior的階段。每個人情況不同,一般這個過程需要5年以上的積累。
你不會成為大神的,大神是小白臆造出來的糖衣炮彈。行業內的真正大神不是從「前端「開始的,而是大廠里喜歡折騰編譯器,設計模式,模式匹配,把functional programming當飯吃的那些人。他們的思路跟你的不在一個層次上。

Ⅲ 小白如何成為程序員

學唄。想成為程序員,無非就是學習計算機編程語言,學習編程唄,現在互聯網上的編程教程一搜一大把,編程應該如何學、怎麼學和資料都不是什麼秘密,任何人只要想學的都可以馬上開始了。
如果心裡沒譜,可以參照我寫的java學到什麼程度可以找工作。

Ⅳ 如何從小白變成java大神

首先,想成為大神,Java基礎必須掌握很牢靠,基本的東西拿來就用;

  1. Java語言基礎(標識符、變數、數據類型、運算符、循環、數組等)

  2. Java面向對象(類、對象、封裝、繼承、多態、抽象類、介面等)

  3. Java核心API(字元串、 日期、集合、I/O、網路編程等)

  4. Servlet

  5. JSP

  6. Spring

  7. Struts

  8. Hibernate

  9. MyBatis

  10. JDK源碼分析

  11. 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

  12. 多線程編程

Ⅳ 編程小白能成為程序員大神么

當然可以,只要你堅持,有信息,誰不是從小白開始的!

Ⅵ 小白,想入門程序員,應該從什麼開始學,順序是什麼

小白想要成為程序員,首選是選擇一門合適的語言,比如說:Python、Java、C、C++、GO語言等;其次,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比如培訓,周末班、脫產班還是網路班。
如果完全沒有編程基礎,建議大家學習Python,Python入門簡單、語法清晰、通俗易懂,非常適合零基礎人員。

Ⅶ 如何從初級程序員過渡到中高級程序員

在程序員圈,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用發量來判斷程序員的級別,這明顯是種調侃。那麼,中級程序員,相對於初級程序員,有哪些不一樣的特質呢?
總得來說,比較於初級而言,中級程序員在執行層面屬於攻堅力量,他們不僅能獨立完成高檔難度的開發使命,並且在用戶體驗(質量提高)和功能優化(優化效率)都能作更全面的考量。
以下,是小編總結的關於中級程序員七大特點,各位可以對號入座。
(一)善於溝通
程序員內向的居多,喜歡交流的很少,但中級程序員往往能夠克服自己的內新的恐懼心理,多和同事交流。
甚至有管理者認為,程序員應該80%的時間,花在同事的交流上。不僅是部門內的同事,也還包括跨部門溝通,敲代碼的需要經常與產品經理、運營的同事溝通需求。
日本不少跨國公司,甚至有讓程序員去體驗幾個月銷售員的傳統。公司要求,程序員在敲代碼的同時,也要能夠理解一線用戶的需求。
交流對於初級程序員了解技術的發展,也相當有好處:讀讀博客、學學新語言和框架、討論討論話題、看看同行在做什麼。自掃門前雪,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閉門造車型的程序員終將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
(二)對編程有激情
有些程序員干這一行只是為了掙錢,如果有更好的職業,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辭掉程序員的工作。
能夠順利晉升為中級程序員的人,往往熱愛編程,喜歡鑽研代碼中的問題,他們感到能指揮電腦來幫助人們和自己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一種神奇的能力。當遇到問題無法解決時,他們會茶不思、飯不想,無法入睡。
每個人都有心理上的舒適區,但是中級程序員,會不斷地突破自己心理上的舒適區。
他們很樂於經常去研究沒有接觸過的代碼,也正因為這樣,成長速度快的中級程序員會越來越熟悉不同的代碼結構和設計模式。
(三)精通代碼調試
幾乎所有的程序員寫代碼都不是一遍就能寫好的。精通代碼調試 ( debug )很多人在寫代碼的過程中,經常會有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寫出來的代碼不能運行?為什麼運行的結果不是我想要的?
中級程序員非常快的就明白自己代碼的問題可能是什麼。代碼調試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但是偏偏學校里不教,面試的時候考官也不經常提及。那麼怎麼去調試代碼呢?
代碼調試是有一套方法論的。最簡單的就是在代碼里輸出日誌來判斷,復雜一點則需要去接觸一些高級的工具,或者直接帶有 Debug 功能的編輯器。
(四)主人翁精神
部分初級程序員剛入行,可能還沒有進入狀態,往往認為自己是打工者,以打工者的身份和心態工作。
中級程序員卻會把自己當成企業的主人,他們知道企業的利益和自己休戚相關。
成熟的程序員明白一點,作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員工,自己是生產者而非消費者。他們心中一直想得是自己能夠為公司,為顧客創造什麼價值,而不僅僅只想著待遇。
(五)工具型思維
中級程序員知道如何能更高效的完成任務,如何更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其原因是工具型思維,如同荀子所言,「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Facebook 前技術總監 Bobby Johnson 說,高效率的程序員都把時間花在製作工具上。很多人也認為工具是很重要的,但是他們並沒有花時間去製作、整合自己的工具。但是,Jonson 團隊最出色的員工耗費了他們 1/3 的時間在工具製作上,這些工具可以用來發布代碼,監控系統,以及能讓他們花更少的時間去做更多事情。
中級程序員遇到問題時,不鑽牛角尖,善於利用外部工具解決自己的問題,特別是能熟練應用搜索引擎。
(六)刻意練習迭代速度
魔鬼在細節上,如果一個程序員想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需要他能夠不斷地在細節方面,進行微創新,提高效率。
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個初級程序員,每次要花 12 秒鍾去搜索某個函數是在哪裡定義的。如果,他每天做這個動作 60 次,就要花 12 分鍾去搜索函數定義。
中級程序員會選擇用一個好一點的編輯器,每次找到函數定義只要 2 秒鍾,那麼他每天將節約 10 分鍾,每年節約 40 個小時。如果能夠找到 3 個這樣的場景去優化一下,那麼對於中級程序員來說,每年可以節約一個月的時間。
(七)系統學習
學習是要有方法的,尤其是在職場中,程序員的自我學習要符合兩點要求:一是有結果;二是高效。因此,系統性學習,非常重要。
高級程序員系統學習指南如下:
第一步,源碼分析。看看大牛是如何寫代碼的,提升技術審美,提升核心競爭力。
第二步,工程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是小白,還是資深開發,都需要先選擇好的工具,提升開發效率和團隊協作效率,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
第三步,分布式。從深度到廣度的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准備迎接高並發大數據的挑戰
第四步,微服務。繞微服務的通用模式,學習spring Cloud的常見用法及原理,讓微服務的開發更加方便 快捷,讓微服務應用更加穩定 可用。
第五步,性能優化。從JVM底層原理到內存優化 再到各個中間件的性能調優,做最科學和最嚴謹的性能調優。
第六步,並發編程。深入了解底層原理,不只是做一個開發者。
第七步,積極參加大牛的分享。
(八)總結
可以理解,對於初入職場的程序員來說,他們在內心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因為沒有時間,被老闆的需求給填滿,沒有精力去提升自我。
然而,根據人類的學習曲線來說,任何一門新的技藝,都是一條對數曲線。其分為兩個階段:緩慢期和高速發展期,即初期很慢,後期進展迅速。
如果,能夠讓程序員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便擺脫初級程序員的桎梏,直接擁有中級程序員的實力,是不是就能跨越學習曲線的緩慢期呢。
知名IT教育機構傳智播客已開通了中級程序員課程,發布了全新的項目,想學習的小夥伴抓緊

Ⅷ 請問新手程序員怎麼能夠快速成長

如果技術不過關,還有地方能工作。能找到實習的工作,那已經是運氣超級好了,接下來就是好好把握住,不要被辭退就好了,超過一個尷尬的青黃不接的時期,接下來就是一片坦途。

Ⅸ 零基礎小白如何成為程序員需要學習哪些內容

自學編程沒那麼難。只要是理工科學生,邏輯思維好的朋友,都可以開始編程。這里有六種方法可以和你的朋友分享自學編程。這些方法足以幫助您入門和進階:0.書籍+視頻可能是學習編程最好的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通過視頻+書籍來學習。這兩種方式形成互補關系。編程教學視頻可以幫助你快速掌握編程,但通常比較生動,簡單,不系統。書是系統的,透徹的,枯燥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書和視頻結合起來。


5.反復練習。編程是一門手藝,需要反復練習。沒有書和視頻能獨立實現嗎?學習的最終狀態無非就是:我沒有他,但是我的手很熟悉。近年來,IT行業變化很快。我們可以大致感受到我們使用的手機和互聯網產品的變化。我們從原來的非智能手機遷移到iPhone和安卓手機。我們從去網吧買電腦變成了6G內存2GHz的智能手機(已經超過了2010年的電腦配置)。

我們從大型PC游戲轉到了手機游戲。我們的每部手機都有將近100個應用。我們用過很多微信官方賬號,微店,mini 程序和mini游戲。我們從5元3000萬變成了隨時隨地刷小視頻,直播。我們很少用現金,因為我們不得不拿錢包取錢,有時我們想拿出10元錢,但我們真的沒有……豐富的互聯網產品(應用程序、H5、小程序、游戲等)背後。),IT其實是由日新月異的IT技術支撐的。

所以作為程序,你必須不斷學習,學習公司需要的任何技術。工作幾年,堅持學習也不算太累。畢竟經歷了幾年,很多東西都很熟悉。零基礎如何自學編程?成為/kloc-0成員需要具備哪些技能?這些年來,我開發了各種東西,做了各種編程工作。伺服器後端程序已經開發出來,需要幾種編程語言:JAVA、PHP、Node.js、Python、SQL等。已經開發了PC網頁和H5,需要Javascript,CSS3,HTML5等。開發了一個App,你需要用JAVA,SQL,HTML5。

我們開發了微信small 程序,需要CSS,Javascript,HTML等等。開發過計算機軟體,需要用到C#、Javascript、C++等。為什麼要學那麼多技術?因為不同的編程語言有不同的長處。比如玩游戲,Unity很成熟很快,很多知名游戲都是用它開發的,所以開發游戲的時候幾乎很多公司都在用它,程序會員一定要學。移動APP的開發主要使用JAVA、Swift、OC等編程語言,開發App必須學習這些編程語言。零基礎如何自學編程?成為/kloc-0成員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沒有接觸過技術開發的人還是不知道為什麼需要這么多編程語言。這么說吧:翻譯跟英國人說話要說英語,跟西班牙人說話要說西班牙語,跟我們說話要說中文。IT技術的編程語言和我們說的語言類似,不同的領域需要不同的語言。說了這么多,大家都知道程序員工在工作中需要的技能,以及會發展什麼。

我再簡單總結一下::程序工作人員必須掌握自己崗位的編程語言。比如做安卓APP,一定要掌握JAVA。一般掌握編程語言是不夠的。為了提高開發速度,還必須了解各種框架和庫。程序員工將發展什麼?會開發APP,網站,電腦軟體,微信程序等等。不過應該說,行業是有特長的,並不是所有的程序工作人員都能開發應用、網站、小程序…有些人只能懂一門技術,但可以是專家,比如資料庫專家。而且這些年我也只是個打雜的,但是各種發展都會...更多的雜工,僅此而已。

Ⅹ 一名小白程序猿怎麼快速提升編程能力

一、先列三個常見的開發場景:

1、拿到一個模塊詳細設計文檔,大部分程序員的通常做法就是開始搭建界面代碼,然後從第一個按鈕點擊事件或頁面Load事件開始寫第一行業務代碼。寫的差不多了,就運行一下,發現哪裡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就改改,直到改到是自己預想的那樣。

2、做完了一個功能模塊或幾塊相關聯的功能模塊,輸入111asd,發現新建正常、保存正常,就提交給測試人員。測試員用測試用數據、測試場景用例來測試,發現有問題,就登記bug。對於嚴重的影響下一步測試的BUG,測試員就用內部IM通知這個開發人員。對於不影響繼續往下測試的BUG,測試員就登記下來,等程序員有空時處理。

3、程序員一般工作不希望大家打擾,所以開發起來就是開發。等手頭開發告一段落,就看看BUG庫。發現有與自己有關的BUG,就從第一個BUG開始看起。就開始通過IM和測試員掰扯起來(這不是個BUG啊、業務邏輯不是你想的那樣啊、我這里不能重現啊、你給的信息描述不清晰啊),於是IM幾來幾往,甚至跑過去當面交流一番,甚至會拉扯上產品經理一起討論,更甚者需要項目經理或產品經理發起一個會議來集體討論一下

這是不是很熟悉呢看這就是大部分程序員開發的三個步驟:寫代碼、自測、修復BUG。

二、說好的代碼設計、代碼測試呢看

代碼設計看那不是都有開發平台么,已經固化了啊。那不是維護舊功能做完善修改呢么,又不是寫新代碼,只能在現有代碼基礎上修改啊,你又不能大幅重構。

代碼測試看你丫需求討論期、產品設計期、設計評審期那麼長,都把研發項目時間佔光了,就留下2個星期讓我們寫代碼,我們哪裡有時間搞那麼深的測試。還想讓我們搞結對編程看還想讓我們搞測試驅動開發看

而且你看測試,什麼功能測試、集成測試、性能測試、安全測試、安裝部署測試、升級測試、遷移測試、UAT測試,一大堆測試,測試也需要很多時間。

一個項目,需求討論、產品范圍規劃與評審、產品設計與設計評審佔了一個半月,開發+自測就一個月,測試佔了一個半月,這就4個月了啊。

三、為啥程序員寫代碼總是寫寫測測看

剛才大家也都看到了,大部分程序員都是從界面代碼開始寫起,而且寫一寫,就運行一下看看。為什麼會是這種開發方式看

那是因為大部分程序員缺乏在腦子中的整體建模能力。只能做出來一點,真實的感覺一下,然後再往下。

有些是產品經理的上游就有問題,沒給出業務流程圖(因為產品經理也沒做過業務),也沒畫清楚產品功能操作流程圖。

為啥沒給出業務流程圖看因為產品經理不熟悉業務,另外,產品經理也沒有流程建模能力啊。為啥沒畫清楚產品功能操作流程圖啊看因為不會清晰表達流程啊。

很多產品經理、程序員,都缺乏分類、分層、相關、先後能力,更別說總結、洞察能力。

這是基本訓練,是一個做事頭腦清醒的人必備的技能,這不是一個程序員或產品經理或測試員的特定技能要求。

我經常看書就梳理書的脈絡,每看一本就寫一篇總結。我過去閑扯淡還梳理過水滸傳、紅樓夢的人物關系圖呢,其實就在事事上訓練自己的關聯性、層次性、洞察性。

我經常面試一個人時,我會問這樣的問題:逗你把我剛才說的話復述一遍,另外你再回答一下我為什麼會這樣看地,其實,我就在看一個人的細心記憶、完整梳理、重現能力,我也在看一個人的梳理、總結、洞察能力。

我個人寫代碼就喜歡先理解業務流,然後理解數據表關系,然後理解產品功能操作流,大致對功能為何這樣設計、功能這樣操作會取什麼表、插入或更新哪些表,哪些表的狀態欄位是關鍵。

然後我寫代碼的時候,就根據我所理解的業務流、功能操作流、數據輸入輸出流,定義函數,定義函數的輸入與輸出。

然後,我會給函數的輸入值,賦上一些固定值,跑下來看看能否跑通這幾個關聯函數,看看還需要怎樣的新增函數,或者看看函數的輸入輸出參數是否滿足跑通。

剩下的事,就是我填肉寫詳細邏輯代碼了。

當然,大部分人沒我這樣的邏輯建模能力。怎麼閱讀理解也想像不出來,也沒法定義函數。畢竟有邏輯建模能力的程序員都很少,100個人里有10個,已經是求爺爺告奶奶好幸運了。

那怎麼辦呢看

我建議是分離分工配合,這就是現實中沒辦法的辦法。讓有邏輯建模能力的人來設計函數框架、來設計工具來設計代碼模板,然後讓沒有邏輯建模能力的人來填肉寫詳細邏輯代碼。

我們可以先從最緊要的模塊開始這么做。不緊要的模塊,還讓它放任自流,讓熟練手程序員繼續塗抹。

我曾經還讓有頭腦的程序員做榜樣,給大家分享他是怎麼規劃函數的,怎麼做維護性代碼的代碼結構改善的。但是發現效果並不佳,其他人並沒有因此能做代碼設計。可能邏輯建模能力是個人的基本素質,是從小到大訓練成型的,不是你一個大學已經幾年的人能夠短時間內可以訓練的。

所以啊,還是讓能走的人先走,讓從最緊要的模塊開始這么做。

不必擔心這樣做後,因為過去一件事被分工(一個做代碼框架一個填肉)成兩個人做了會降低工作效率。我們很多的工作效率低就是因為半瓶子醋搞出來的,來回反復修改。

真是應了劉德華在電影里說的那句話:說你又不聽,聽又聽不懂,聽懂了又不做,做又做不好,做不好還不服氣。

四、為什麼大部分程序員不做代碼測試或白盒測試或單元測試呢看

還是因為沒有代碼設計。因為沒有函數啊。所以,一個按鈕功能有多復雜,代碼就有多長。我見過2000行的函數,我也見過1000多行的存儲過程和視圖SQL。怎麼做白盒測試啊,這些代碼都粘在一起呢,要測,就得從頭到尾都得測。

所以啊,先學會設計函數,先寫好函數,這就求爺爺告奶奶了。很多開發了5年的熟練手程序員,可能都未必會寫函數。

函數的輸入輸出值就很有講究。很多人都寫死了,隨著版本迭代,發現過去定義的函數參數不夠用了,於是就新增了一個參數。然後,相關性異常就爆發了,其他關聯的地方忘改了,到底哪些有關聯,怎麼查啊,本系統沒有,沒准其他系統就調用你了,你根本不知道哪個神經人曾經COPY過你的代碼修吧修吧就改成了他的功能呢,而且裡面的很多代碼他看不懂也不敢刪,只要他實現的功能正常了他也不管了。於是,你改了你這個函數,他的系統就莫名出錯了。

所以,我一般會定義幾個對象來做參數。另外,我也很注重函數的日誌、函數的異常保護、異常拋出、異常返回。另外,我也很注重參數輸入值的合法性校驗。

所以啊,應該開發Leader們先制定函數編寫規范最佳實踐,輸入輸出參數怎麼定義比較好,函數的返回值如何定義比較好,函數的日誌記錄應該怎麼寫比較好,函數的異常保護、異常拋出、異常返回如何寫比較好。先教會一般程序員,先從會寫函數開始啊。

當然,你光有一份規范,程序員們還是不理解、不實際應用啊。所以,還得Leader們做好典型的代碼模板,裡面是符合函數規范的代碼框架,只有這樣,一般程序員們才會照貓畫虎適應了函數設計的編程習慣。

所以啊,我專門重新定義了leader的明確職責,其中第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負責工具/框架/模板/規范的制定,並且負責推廣且普及應用落地。

你不明確定義Leader的這個重要職責,你不對這個職責做明確的KPI考核,誰尿你啊。你以為好的工具/框架/模板/規范是靠人們的熱情、自發產生的么看我們還沒有那麼自覺高尚啊。

五、為什麼大部分程序員不寫注釋啊看

我經常說一句話,千萬別多寫注釋。為啥看

因為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不是沒有注釋,而是更糟的是,注釋和事實代碼邏輯是不相符的。這就出現常見問題了:殘存下來的設計文檔是一個邏輯、注釋是一個邏輯說明、真實代碼邏輯又是一個,鍾表多了,你也不知道正確時間了。

所以啊,產品文檔、注釋、真實代碼,三者總是很難一致同步。我為了幾百人研發團隊能做到這個同步花了大量心血和辦法,但我最終也沒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把Leader們、總監們、我都搞的精疲力盡。

索性回歸到一切一切的本源,代碼,就是程序員的唯一產出,是最有效的產出。那麼,讓代碼寫的不用注釋也能看懂,咱得奔著這個目的走啊。

為啥看不懂,不就是義大利面條式代碼么,又長又互相交雜。

OK,我就規定了,每個函數不能超過50行。用這一個簡單規定和靜態代碼檢查插件,來逼迫大家嘗試著寫函數。有的函數屬於流程函數,是串起其他函數的,有的函數就是詳細實現函數,實現一個且唯一一個明確作用的。

有了流程函數和功能函數,而且每個函數不超過50行,這就比過去容易看懂了。

六、為什麼大部分程序員不抽象公共函數啊看

我經常說一句話:千萬別抽象公共函數啊。為啥看

因為大部分程序員缺乏抽象洞察能力。特別是有些積極熱情有餘、愛學習愛看書、半瓶子醋晃悠的二桿子,看了幾本UML、重構、設計模式、整潔代碼之道,就躍躍欲試了,還真敢給你抽象公共函數了。

一開始,他覺得80%相似,20%不相似,於是在公共函數裡面簡單寫幾個if..else做個區隔就可以。沒想到,越隨著版本迭代,這些功能漸漸越變越不一樣了,但是這個代碼已經幾經人手了,而且這是一個公共函數,誰也不知道牽扯多少,所以誰也不敢大改,發現問題了就加一個if..else判斷。

沒想到啊沒想到,這個本來當初公共的函數,現在變成了系統最大的毒瘤,最復雜的地方,誰也不敢動,除非實在萬不得已,手起刀落。

所以,我平時告誡程序員,純技術的、純通用的,你們可以嘗試搞搞抽象公共函數,對於業務的,你們還是簡單粗暴的根據Leader們做的代碼模板代碼框架,乖乖的復制、修改、填肉吧。

你們啊,先從做模板做代碼片段開始吧,咱們放到咱們內部代碼片段開源庫里,看誰的代碼片段被別人復制的多,說明你的代碼抽象設計能力越好了。那時候,我就大膽放心讓你撒丫子跑了。在沒有學會跑之前,給老子乖乖的復制、修改、填肉吧。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變大神小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學美術視頻 瀏覽:124
linux查詢外網ip 瀏覽:765
沒有編譯器怎樣寫代碼 瀏覽:710
現代編譯系統 瀏覽:407
python中列表是否為空 瀏覽:275
android編譯release版本 瀏覽:751
如何讓pdf不能列印 瀏覽:553
單片機和溫度感測器 瀏覽:483
windows伺服器怎麼分卷 瀏覽:136
雷雲2卡從雲伺服器同步設置 瀏覽:958
單片機技術一學就會 瀏覽:507
手機攝像文件夾名 瀏覽:135
口才訓練手冊編譯口才精品書系 瀏覽:999
linuxfunc 瀏覽:270
高德地圖解壓後的文件 瀏覽:639
php加水印類 瀏覽:228
編譯原理定義表格和編寫查找函數 瀏覽:350
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高精度快速演算法 瀏覽:210
c預編譯干什麼 瀏覽:25
hp網路共享文件夾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