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阿成的經歷

程序員阿成的經歷

發布時間:2022-09-28 03:40:03

1. 阿城的人物經歷

阿城十二三歲時遍覽了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泰、巴爾扎克、奧斯特洛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中學還未結束文革便開始,高一時學業中斷,下放山西插隊,並開始學畫。為到草原寫生,到內蒙古插隊,後去雲南建設兵團農場落戶。
在雲南期間結識畫家范曾成莫逆之交。文革結束後經范曾推薦,《世界圖書》破格錄用阿城為編輯,1979年回北京。此後幫助其父鍾惦棐撰寫《電影美學》。
此間與父親研討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美學》、《易經》、儒學、道家、禪宗等。為其此後創作風格的形成進一步奠定基礎。回城後曾在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東方造型藝術中心、中華國際技術開發總公司工作。現旅居國外。
第六十二屆威尼斯電影節,華人作家鍾阿城(筆名阿城)首次以評委的身份出現在威尼斯。他和來自義大利、法國、美國等著名電影人擔任競賽單元評委,決定哪部電影獲得威尼斯金獅獎。
威尼斯電影節的策劃人馬爾科·穆勒公布了此消息。作為非常熟悉中國文化的一位義大利藝術家,穆勒和阿城也是相交多年的老友。而後者的多部作品也曾經被改編成電影,包括《棋王》和《孩子王》等。尤其是後者,曾經被陳凱歌拍成影片,並前往戛納電影節參加競賽單元角逐金棕櫚。
而阿城本人盡管旅居海外多年,但他的作品影響甚廣。他的《棋王》曾獲得「20世紀最好的華文100部小說」等一系列榮譽。
阿城(男)(1949-)原名鍾阿城。原籍重慶江津,生於北京。高中一年級逢「文革」中斷學業,1968年下放山西、內蒙插隊,後又去雲南農場。1979年回北京,曾在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工作,後任《世界圖書》編輯。他的處女作《棋王》(《上海文學》1984年7 期),引起廣泛關注,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他的具有散文化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風流》也引起評論界的廣泛關注。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圍,透露出濃厚雋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關於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學玄思,關心人類的生存方式,表現傳統文化的現時積淀。這些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發表的關於「尋根」的理論文章《文化制約著人類》使他成為當時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在海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90年代後定居美國,有不少雜感散文作品發表,依舊沿襲了他直白沖淡的語言風格。
阿城於1984年開始創作。在處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現出自己的哲學:「普遍認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準低下的貧民階層看來,也許是物質上升了一級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為常常是歷史的縮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種被迫的情況下,煥發出一定的光彩。之後,普通人又復歸為普通人,並且常常被自己有過的行為所驚嚇,因此,從個人來說,常常是從零開始,復歸為零,而歷史由此便進一步。」小說一發表,便震驚文壇,先後獲1984年福建《中篇小說選刊》評選優秀作品獎和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此後又有作品接連問世,並寫有雜論《文化制約著人類》。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為「文學新星叢書第一輯」出版,共包括三個中篇《棋王》、《樹王》、《孩子王》和六個短篇《會餐》、《樹樁》、《周轉》、《卧鋪》、《傻子》和《迷路》。
1985年發表理論文章《文化制約著人類》1990年代後移居美國,繼續有作品發表。阿城小說作品漸少,但卻一直是海內外漢學家關注的對象。時有隨筆發表。

2. 阿成和阿城的特色可以說說嗎

*阿城專輯*

作家簡介:
阿城,原名鍾阿城(1949- ),中國當代作家。北京人,出生於1949年清明節。十二三歲時就已遍覽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泰、巴爾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學名著。中學未讀完,「文化大革命」開始,去山西農村插隊,此時開始習畫。為到草原寫生,轉往內蒙,而後去雲南建設兵團農場落戶。在雲南時,與著名畫家范曾結識,兩人超過「代溝」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後,經范曾推薦,《世界圖書》編輯部破格錄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回城後曾在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東方造型藝術中心、中華國際技術開發總公司工作。現旅居國外。

1979年後,阿城曾協助父親鍾惦棐先生撰寫《電影美學》。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美學》到中國的《易經》、儒學、道家、禪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與父親的切磋研討、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為其此後創作風格的形成進一步奠定基礎。

阿城於1984年開始創作。在處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現出自己的哲學:「普遍認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準低下的貧民階層看來,也許是物質上升了一級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為常常是歷史的縮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種被迫的情況下,煥發出一定的光彩。之後,普通人又復歸為普通人,並且常常被自己有過的行為所驚嚇,因此,從個人來說,常常是從零開始,復歸為零,而歷史由此便進一步。」小說一發表,便震驚文壇,先後獲 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說選刊》評選優秀作品獎和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此後又有作品接連問世,並寫有雜論《文化制約著人類》。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為「文學新星叢書第一輯」出版,共包括三個中篇《棋王》、《樹王》、《孩子王》和六個短篇《會餐》、《樹樁》、《周轉》、《卧鋪》、《傻子》和《迷路》。

阿城近年來小說作品漸少,但卻一直是海內外漢學家關注的對象。時有隨筆發表。

參考網址: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a/01-a_cheng/a_cheng.html
阿成,原名王阿成。生於黑龍江省的張廣才嶺和老爺嶺之間,生長生活在素有「教堂之國」之稱的哈爾濱。從小就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侵蝕、干擾和滋養。曾就讀過半工半讀的交通職業學校,也曾考入業余的黑龍江職工大學中文班,還曾考入黑龍江大學中文系的比較文學碩士研究生,但是,念了沒幾天,終因「年事過高」,心理脆弱,自尊心過強,怕年輕的碩士同學恥笑,沒打招呼,自動退出。從少年時代起,就從事過多種職業:編土藍子的臨時工,賣調料的營業員,出苦力的裝卸工,做醬油的「技術工人」,還干過一些為當時法紀所不容的小生意(比如少年時私賣電影票、瓜子及自己釣的魚)。從事時間比較長的是司機,業余大學的教員,工會幹事,俱樂部主任(沒下文),文學編輯,總編室主任,副總編,總編,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社會職務。總之,酸、甜、苦、辣、咸、喜、怒、哀、樂、悲、思、恐,算是嘗了個夠,受到了「系統的混合教育」。得出的經驗是,對朋友、對師長、對親友做一個誠實的人、知恩圖報的人、知道自己是誰的人。在社會人面前,盡可能做得更社會人,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參考網址:http://www.qgzxol.com/NewsSystem/Files/2004-10-13/14068.shtml

3. 手機里的臉

阿城要瘋了。

最近三天每天早上醒來手機屏幕里都有一張人臉,第一天是一個老人,神態安詳;第二天是個女人,眉頭緊鎖;第三天是個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這些臉只在早上醒來劃開手機屏幕的一瞬間出現,停留兩三秒鍾後立刻消失掉。剛開始阿城以為是自己夢眼迷離時的幻覺。

可是到了第四天,事情變得有點復雜。

同過去的每天一樣,阿城一手豆漿一手包子站在站台等車。突然一聲刺耳的剎車聲劃破空氣,同時滾過來的還有一個被撞倒的女人。女人一身白色連衣裙早已被鮮血浸染,手機被甩出幾米遠。阿城等公交的地方本就是事故多發地點,之前也目睹過幾次車禍,除了感嘆生命無常也做不了什麼。然而當他看到死者的那一刻,咬了半口的包子落在地上,豆漿順著衣角滴下。

那那那……那個那個死者的臉不就是今天早上手機里出現的嗎?!

阿城腿一軟幾乎原地坐下,呆立一會任人推搡著上了車,卻一天工作都心神不寧。整整一天阿城都在給自己做心裡建設,一定是自己熬夜太多精神壓力太大,一定是這樣的。

然而事情顯然沒有那麼簡單,電視新聞里事故現場的死者,對面小區割腕自殺的瘋子,就連走在路上也會看到有人被突然掉落的廣告牌砸中。

而這些人的臉,無一例外都曾經出現在自己的手機屏幕上。

阿城嚇得每天渾渾噩噩幾乎崩潰。某天臨睡前他忽然瘋了一樣翻箱倒櫃,直到翻出一尊拳頭大小的佛像,擺好以後,阿城噗通一聲跪下咚咚咚連磕三個響頭。「佛祖啊!給我一點啟示吧,我做錯了什麼要這樣對我?」說完淚流滿面。淚眼模糊中一個人影出現在眼前。「大師!」阿城激動得聲音顫抖,「大師救我!」

面前的老者微微一笑,「年輕人,你有什麼放不下的嗎?不要怕,給老夫拿一杯熱茶來……」

「沒有,大師我沒有什麼放不下的。是這樣的,我身上發生了一些怪事……」

阿城把這幾天發生的事原原本本給大師講了一遍,狠狠擦了一下鼻涕問:「大師怎麼辦?這樣的事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啊?」

大師笑道:「你怕什麼?」

阿城撓撓頭,「我在醫院工作,每天所見除了醫生就是病人,對死亡早就麻木了。也從來不會去想病人健康時候的生活。現在,每天早上我看到不同的臉,每張臉都有自己的表情,就忍不住會去想像這個人的生活,看得久了好像也感受到了這張臉的喜怒哀樂。可是每一天我看到的人都會死去,就好像他們都是我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如果他們不再出現在我的手機里,是不是就不用死了?」

大師頗有些玩味地看著阿城,「這世界上,每一天都會有人死去,無論是否出現在你的手機里,你只是剛好見證了這些生命的消逝。而且……總有一天也會輪到你自己。」

阿城再次噗通跪倒在大師面前,「求您告訴我該怎麼辦?我也會死嗎?有一天我會出現在自己的手機屏幕里嗎?難道就只能等死嗎?」

大師嘆了口氣緩緩說道:「天機不可泄露,我只能告訴你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善惡到頭終有報。如果你能躲過這一劫,以後手機里出現的臉將代表著好運。」

說完,大師便消失不見了。

呆坐在地板上,他大腦一片空白。

阿城反復咀嚼大師的話,卻始終不能參透其中真諦。

第二天他決定請假回老家看看父母。阿城老家是一個很偏遠的小山村,山路顛簸漫長,乘客們大多都在睡覺,阿城坐在靠車窗的位置看著荒草密林極速掠過,努力回憶自己離開時家鄉的樣子,已經三年沒回家了。

終於到達目的地,看著長途汽車絕塵而去阿城拍了拍壓皺的襯衫順著記憶中的小路往家走。

一路上倒是遇到不少熟人,趕著車去地里的張大伯說你小子可算知道回家看看了,永遠匆匆忙忙到處給人說媒的趙媒婆把阿城上下大量一番問他在城裡有沒有女朋友,許久未見的李奶奶正靠在院子里的大柿子樹乘涼,一見是阿城就吚吚啞啞地招呼他過去。阿城看李奶奶牙快掉沒了說起話來漏風的樣子有點忍不住想笑,李奶奶已經老糊塗了只是拉著阿城一遍遍埋怨他,「這幾天都沒來,柿子熟了再不來摘就掉啦……」小時候阿城總是跟死黨尹航一起爬李奶奶家的牆偷柿子吃,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

看著熟悉又陌生的風景阿城心裡多少有點苦澀,不自覺地掏出手機看了看,自從出現詭異事件以後阿城越來越不願意用手機,更不會用它拍照。阿城拿著手機看了又看,最終對著村莊里的麥田拍了一張照片。不是拍人應該沒關系,說不定自己哪天就死於非命,就讓我留下一點家鄉的記憶吧。

這條不足五里的小路足足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家。回家前給家裡打了電話,這會母親正在忙裡忙外地准備飯菜。看著裊裊升起的炊煙阿城揉了揉鼻子對著廚房喊了一聲「媽」。

老兩口像迎接遠道而來的貴客准備了滿滿一桌子菜,母親不住地一會摸摸阿城頭一會拍拍他背,父親不擅言談只是一個勁地給兒子加菜。阿城忽然有一種莫名的情緒湧上心頭,就算明天手機里的人是自己,今天也該好好陪著父母。母親一會說他瘦了一會說他該找個女朋友有個伴,阿城知道母親是在掩飾常年未見的思念。

「阿城啊,你這次要是能在家多呆幾天就去村裡各處轉轉吧,好多地方都不一樣了,哎要是李奶奶看到你回來就好了。」阿城剛要說他才見過李奶奶,卻聽到母親嘆息道:「李奶奶前年去世的時候還一直念叨著你,問小城咋還不去她那吃柿子呢。」

「什麼?!」阿城心裡一驚,「媽我剛才還見過李奶奶吶。」

「這孩子瞎說什麼呢,李奶奶都沒了兩年了。快吃飯吃完睡一覺,都累傻了……」

母親還在嘮叨,阿城一句也沒聽進去,只覺得有一條冰涼滑膩的蛇順著脊樑骨往脖子上爬,激得他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到底怎麼了?

匆匆吃完飯跟父母打聲招呼阿城直奔李奶奶家。

柿子樹還是那顆柿子樹,然而牆塌屋漏,像是很久沒人住過,他試著喊了幾聲,卻連李奶奶的影子都沒有。

一瞬間阿城忽然有種很不好的預感,掉頭便往家的方向狂奔,村民們看著這個毫無矜持的成年人像瘋子一樣奔跑都露出驚異的表情。阿城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湧上心頭,一時之間又說不出怪在哪裡。

終於臨近家門口阿城忽然停下。

家沒了。

本該有房子的地方荒草凄凄。

父母,炊煙,豐盛的飯菜好似剛才的一場夢。

木訥的在「家門口」站了一會。他想狠狠砸碎那個該死的手機,可惜沒用,這是宿命。也就是說老天爺就是特么地想玩死他。

阿城像個無魂的人在村子裡游盪,天色漸暗,不知誰喊了一聲「阿城?」同時拍了他一下,阿城轉頭,是小時候最好的朋友——尹航。

看到尹航的一瞬間阿城忽然明白了剛才的奇怪在哪裡。

尹航就是小時候跟他一起偷柿子的發小,然而他應該在十七歲就意外去世了,說來還是因為阿城。兩人一起去村裡小河游泳,玩得太瘋,不知不覺游得太遠,到了水流急的地方,阿城突然腳抽筋,掙扎著就要被淹沒。尹航為了救他被沖走,後來在另一個村子打撈到屍體。阿城曾因為這個抑鬱過一段時間,差點放棄高考。

尹航本應該已經去世了,就是這樣。剛才自己匆忙中往家裡跑的時候那些路邊看熱鬧的村民很多是已經去世的人,只是那時自己太心急沒有反應過來。

也就是說,從他回村子開始,活著的人相繼去世,死了的人反而都活過來了?

「這他媽是什麼情況?我什麼也沒做啊?!」

「阿城?阿城?傻站著什麼呢?去我家呆會呀,我爸媽昨天還說你呢?」

阿城看著眼前的尹航,已經不是十七歲時的樣子,高了也強壯了些,只是臉上的笑絲毫未變,有點靦腆有點好奇。假如尹航活著長大以後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吧。

被一路連拖帶拽領到尹家,阿城看著眼前的少年恍如回到十幾歲那年,兩個人邊走邊鬧,夕陽鋪在鄉間小路上把兩個影子拖的老長。

幾個小時前沒了家,卻意外的見到以前的好朋友,該喜還是該悲。

尹航好像比自己還懷念過去,一向不太愛說話的人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尹航說兩人一年多沒見了,說每次給阿城打電話阿城都很累的樣子,問他是不是遇到很多醫患糾紛,說自己公司剛起步也有忙不完的事情,要不是給家裡老人張羅蓋新房子恐怕今年又回不了家。尹航問阿城回家怎麼不告訴他,怎麼不來找他,這么久沒見面都不知道想他,準是重色輕友。

阿城靜靜地聽著好友的嘮叨,以前阿城是那個話多的,現在他只是笑著聽尹航講過去那些兩人一起經歷過和沒經歷過的事。

末了,阿城問,「你還記得我爸媽什麼時候沒的嗎?」

尹航嘆了口氣,「咱倆上高中的時候,叔和嬸坐車進城辦事車在山路上翻了,你那時候受打擊差點放棄高考。」尹航拍拍阿城的手,「還好,都過去了。」阿城點點頭,「是啊,全都成為過去了。」

第二天阿城跟尹航說自己有點事要單獨出去一下,就順著小路走到記憶里離村二十里外的小寺廟。就算是病急亂投醫吧,反正也沒辦法了,既然老天要詛咒他那就是無路可逃,只能以求安慰。

小廟在山裡,香火冷清。阿城一眼就看見廟門前坐著的那個人——曾經「點化」過自己的大師。

老和尚坐在廟門前的大樹底下自斟自飲,全然不在意氣勢洶洶的阿城。

「出家人喝酒是不是太沒規矩了!」

老和尚抬頭看阿城,「我願意。」

「你願意?!你他媽快害死我了知道嗎?」

老和尚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你願意。」

「我願意個屁!我爸媽沒了,村子裡的活人都沒了,這他媽怎麼回事你給我解釋解釋!」

「你用那手機拍了村子的景物吧。」老和尚漫不經心又倒上一杯酒。

「操!我他媽都沒照人,這破玩意我不要了……」說著把手機扔到老和尚身邊。

「來不及了,事情已經這樣了。你扔了手機村子永遠不能還原。你父母就真的死了。」

阿城瞪著眼一動不動。

老和尚忽然仰天大笑,「怕什麼,照片刪掉就好了,村子馬上就能回到以前的樣子。」

阿城一愣,撿起手機快速操作著。

「但是現在的人也會消失……」老和尚笑看阿城。

阿城停下。

老和尚把最後一點酒仰脖灌下,一邊起身一邊說道:「現在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恢復原樣或者保留現在的樣子。人吶,最難的就是掌控命運,現在命運的鑰匙掌握在你自己手裡,就由著你吧!哦對了,你得在三天內做出決定,不然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等阿城反應過來,老和尚早已消失不見。

撿起手機,走進廟里十分虔誠地上了一柱香,阿城開始慢慢往回走。才走到村口就看到尹航在不遠處百無聊賴的用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小航」,阿城喊了一聲,尹航轉頭朝他揮手。

「你在這幹嘛呀?」

「等你回來啊,早上就說出去也不說去哪,我怕人販子把你賣了。走,回家吃飯了。」

「等下」,阿城拉住轉身要走的尹航,「小航如果我殺了你你會恨我嗎?」

「什麼?!」尹航做驚訝狀用手裡的樹枝指著阿城,「沒想到你與那岳不群是一丘之貉,想要殺我?好啊!先問問我的獨孤九劍答不答應!」

眼前的少年跟十七歲那個傻小子一樣看著他,漸漸變得模糊。好像一陣龍卷風鑽進身體,五臟六腑被颳得四分五裂。阿城趕緊轉過頭,最近眼淚流得太多了。

「走走走,快回家,我可跟你丟不起這人。」阿城啞著嗓子使勁推搡尹航,「都這么大的人了還跟神經病一樣。」

尹航頓了一下,「誒阿城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你特別會講故事,造夢師那個故事到現在我還記得呢。」

「什麼造夢師?」

「哎呀,就是有個坐著芭蕉葉的造夢師……」

從前有個技藝高超的造夢師,他居無定所,只有一片芭蕉葉,他每天坐著芭蕉葉順著江河漂流。河水流到哪裡他就去哪裡。如果有誰在河邊遇到他,造夢師就可以給他造一個夢,夢的內容由求夢的人決定。作為報酬求夢的人要給造夢師一滴眼淚。造夢師不知走過了多少地方,造過多少夢境,收集了無數眼淚,等到一個水流湍急的地方造夢師就把袖口裡的眼淚抖落出來讓眼淚順著河水流走。

有的人求造夢師給他一個發大財的夢境,因為他這一生太窮困了;有人求子孫團聚的夢境因為孩子總不回家看他們;有人求造夢師造一個萬物生機春暖花開的夢境,因為他是盲人從來沒見過春天的樣子……

造夢師造了很多夢,許多人沉迷於夢境中再也不願出來最終老死於夢里。造夢師也不阻止,只是悄悄用袖口捲走他們的一點眼淚。

有一天造夢師漂流到一個小村莊邊上,遇到一個正在哭泣的女子。女子告訴造夢師自己的心愛之人不久前把她拋棄另擇新歡,原來跟自己青梅竹馬的人也不能依靠信任,她很難過,流了很多眼淚。

造夢師說可以送給她一個夢境。女子想了想說,「我想要一個夢境讓我不再這么難過,但是不能沉迷在夢境里,我還有現實中的朋友和家人,我不能不管他們獨自醉死在夢里。可是我現在太難受了,給我一個能安撫我的夢境吧。」

造夢師看著女子點點頭。

後來,造夢師給女子造了一個夢。夢里她和自己心愛的人甜蜜幸福地結婚生子,又因為心愛的人生病心力交瘁,小兒子總是闖禍,父母相繼去世,愛人在女兒六歲大的時候移情別戀。這時候的女子雖然傷心卻不得不更多考慮家庭只好忍氣吞聲。好不容易到了晚年,做了婆婆的女子越發不喜歡兒媳和女婿,矛盾不斷。就在這樣的生活中女子終於老去壽終正寢。

從夢境中醒來,女子已經疲倦不堪,她沖造夢師作了個揖謝道:「謝謝您的夢境,我已經不喜歡他了。請您拿走我的一滴眼淚吧!」

造夢師抬起袖口,「我早已取走眼淚,你在這個夢境中哭了太多次。」

後來,造夢人又坐著芭蕉葉上飄向別的地方。

尹航講完看著阿城,「那時候你給我講這個故事,咱倆討論要造個什麼樣的夢境。你說在夢里要有起死回生的特異功能,現在當了醫生。而我,只想要很多好吃的。」尹航鄭重地看著阿城,「你現在選擇什麼?」

「我不知道,只不過是夢,選什麼都一樣。」

尹航用袖口擦著阿城的眼淚,「如果現在讓我選,我要做那個造夢師。只要一片芭蕉葉就夠了,水流到哪裡我就飄到哪裡,飄到哪裡我就看哪裡的風景,有時候是高山有時候是小花,有時候晴天,有時候彩虹,看什麼都好。」

阿城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

「阿城哥,也不知道你遇到什麼事,你不想說我也不問。不過別怕,你坐的那片芭蕉葉總是要飄走的,飄到哪裡就看哪裡的風景不好嗎?」

第二天尹航把阿城送到車站,聲嘶力竭地喊著,「回去記得給我打電話,借錢找我我是有錢人啦!」

阿城笑著揮揮手,「好啊,我可把這句話記下啦。」

窗外風景尤未變,阿城看著手機里的照片,輕輕點下,刪除。

回到城裡的日子就這樣在不安中度過,每天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去,阿城變得有些感性又格外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安靜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某個周末,阿城去銀行取錢。當一聲震天的槍聲響起,這次阿城真的嚇得直接趴到地上。「有人搶銀行!」一瞬間銀行里哭聲喊聲亂做一團。

而阿城首先想到的是,就在今天早上他的手機壞掉了,不能開機不能啟動,只留一片黑屏,再也不能顯示那些不幸的人臉。阿城以為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結束了。

然而,當槍聲響起那一刻,阿城有種強烈的預感:這一次,輪到自己了。

劫匪就在離自己不遠的地方,警察慢慢包圍銀行。阿城心想下一刻他可能就會成為劫匪手裡的人質,然後面對警察的包圍,劫匪喪心病狂中失手或者故意一槍打死自己……

砰!槍聲震碎阿城的思緒,他看到劫匪面前多了一個孩子。四五歲的小女孩被劫匪狠狠拽到身前,槍口抵在孩子頭上,小女孩掙扎著哭得撕心裂肺。

那一刻,阿城想到以前手機里也出現過一個小女孩的臉,胖嘟嘟的很可愛,只是當天那個小女孩就心臟病突發沒能下手術台。而幾個小時之前,他還跟小女孩拉勾,答應她等病好了就帶她去植物園。

孩子還在哭,孩子媽媽跪在不遠處呼喊著女兒名字。劫匪顯然已經很不耐煩,抬手把槍口指向孩子媽媽。幾乎在一瞬間,阿城跳起來撲向劫匪手裡的孩子,劫匪一時還沒反應過來,或者說根本沒想到,匆忙中朝阿城就是一槍。

「子彈飛得好慢。」阿城心想,他好像停在了半空中看著警察趁機朝劫匪開槍,看著小孩子被媽媽一把抱住,看到劫匪的那顆子彈朝著自己心口飛過來,那麼准確,心臟的位置。

家鄉的小河旁女人們在洗衣服;他和尹小航偷柿子被鄰居家的大狗追著跑;把新鞋弄壞不敢回家;炊煙裊裊,媽媽站在門前喊他回家吃飯。手機上劃過一張張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哭的笑的喜的怒的,畫面交疊,最後定格在鏡面般光滑的黑屏上,黑屏里映出一張熟悉的臉——阿城。

阿城忽然覺得有點欣慰,他是最後一個死在這屏幕中的人,以後若有人打開這手機看到的就是代表好運的臉。

子彈微涼,觸碰胸口,一切都結束了。

「媽媽,叔叔怎麼還不醒啊?」

「別亂動,叔叔受傷了。」

「誰在說話?」阿城覺得那些聲音忽遠又忽近,越來越清晰。試著睜開眼睛,小丫頭忽閃著的兩只大眼睛正對上他迷惑的眼神。

「叔叔醒啦!我叫醒的!媽媽你快看叔叔醒啦!是我叫醒的!」

「我沒死?」阿城覺得像一場夢。

「您可算醒啦,我們全家都要謝謝您救了孩子。」孩子媽媽邊笑邊抹眼淚。

「我為什麼沒死?老天顯靈了?」

「子彈正好打在您胸前口袋裡的手機上了,手機阻礙了一下子彈,您可真是福大命大。」

阿城拿起床頭櫃子上老舊的諾基亞手機,後殼嵌著一枚子彈,正面卻依舊光滑如常。試著按一下,竟然能開機。

手機里靜靜地躺著一條來自母親的簡訊:兒子,什麼時候帶女朋友回來啊?

打開前置攝像頭,阿城對著手機屏幕里那個帥炸蒼穹的男子勾起嘴角,「嗨,咱們的好運開始了。」

4. 阿城資料

阿城的歷史沿革

(1)金代以前 考古工作者認為,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地質年代屬於第四紀更新世晚期)起,就有人類勞動、生息和繁衍在今天的阿什河流域。在阿城縣小嶺鎮發現距今約1萬年,考古學上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先秦時期,阿什河流域是肅慎人(又稱息慎、稷慎)居住和活動的地帶。從西漢中期至兩晉,肅慎改稱挹婁,隸屬夫余國,阿城當在夫余國之東部地區。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夫餘人為勿吉人所逐。至北朝末期(約在六世紀中葉),勿吉人已逐漸形成了粟末、伯咄、安居骨、拂涅、號室、黑水、白山等七部。阿什河(當時稱安居骨水)流域是安居骨部勿吉人活動的中心地區。從隋初至唐高祖武德時期(6世紀80年代至7世紀20年代)勿吉、靺鞨雙號兼用。靺鞨也分七部,其名稱、方位及內容與勿吉都基本相同。阿什河下遊河灣地區是安車骨部靺鞨人主要活動地區。唐中期阿什河流域為渤海王國(698—926年)屬境。渤海王國曾在阿城設莫頡府治,領高、莫二州,莫州即附郭州,與府治(阿城)同地;高州在今賓縣一帶。今雙城、五常、延壽、尚志、扶余、榆樹一帶,亦歸莫頡府領屬。渤海王國後為契丹人所滅。從契丹族的興起到遼朝的建立,黑龍江各族大部分被遼征服,在動亂中,各族又有了分化和組合,出現了女真族——遼太宗耶律德光大同元年(947年)改黑水靺鞨為女真,因避遼真宗耶律宗真之諱,女真一度改稱女直。女真人一部分屬遼籍,稱熟女真,亦稱曷蘇館女真,大體上居於混同江(即今之松花江)之南;江北未屬遼籍的稱生女真,完顏部是生女真中最強大的一部。部落長函普所率的一支生女真居住今綏濱縣蜿蜒河流域,完顏為蜿蜒之音轉,並以完顏為姓,函普後被追尊為金朝始祖。從一世始祖函普至四世獻祖綏可的大約五六十年間,蜿蜒河一帶的生女真人各部散居野處,不相聯屬,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階段,多以漁獵為生,雖已知耕種,皆屬園藝性質,大規模的田野耕作尚未出現。獻祖綏可時期完顏部的經濟生活有了飛躍的發展和進步。這時由於渤海遺民大部南遷,舊地空虛,可任其遷徙馳騁,綏可乃教人「燒炭煉鐵」。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完顏部「徙居海古水,定居安出虎水之側」。海古水即今之海溝河,安出虎水即今之阿什河。從四世獻祖綏可起,經過約一個世紀的時間,女真族完成了從原始氏族制向階級社會的轉化。遼朝天祚帝耶律延禧天慶五年(1115年),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建元收國,奠都會寧(在今阿城鎮南4里許)。作為階級統治的政權金朝的建立,標志著從原始氏族向階級社會轉化的成熟和完成。
(2)金、元、明、清時期金都會寧,系金朝早期(1115——1153年)都城。初為州,太宗時升府,熙宗時定上京之號,領有會寧、曲江、宜春三縣。上京會寧府先後歷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等四帝。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於燕。金朝埋藏,安出虎水流域的居民除女真人外,還有一部分從中原及遼東來此「實內地」的漢人,還有一些契丹人、渤海人,成為多民族的聚居區。居民大都被編入猛安、謀克,猛安謀克是金朝實行的一種兵民合一的基層政權形式。金朝初期是早期奴隸制政權,至世宗及章宗初年,大體上完成了全國的封建化。13世紀初,蒙古族的強大和對外戰爭,逐漸削弱了金朝勢力。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二年(1233年),蒙古軍隊統一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金上京故地亦為蒙軍所佔,天興三年(1234年),長達119年的金朝始告滅亡。
元初,完顏故地女真人大量南遷,原金代上京會寧府一帶,各族雜居,並一改金朝盛世時的繁榮景象,地曠人稀,耕地荒蕪。金上京會寧府故地在元朝初年屬合蘭府開原路。位於開原路的東北邊緣。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皇慶元年(1312年),元朝為了加強對東北部的統治,由開原路中析置水達達路,今阿城一帶正是開原與水達達兩路交界之地(西與南屬開原中,東與北屬水達達路),歸水達達路所屬。「水達達」是指居住在松花江中下游、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一帶靠漁獵為生的女真諸部,亦稱為「打魚水達達」、「水達達女真」、「女真水達達」。《滿洲源流考》「水達達」作「碩達勒達」,滿語「隱避處」之義,也是指社會經濟比較後進地區的居民。開原、水達達兩路皆屬遼陽行中書省。金上京會寧府故地,元初只有一遺址,並無建置。至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初,才在這里設官司施治,置海西遼東道巡防捕盜所。據《析津志》所載,在金上京故城設上京站、海歌站,《經世大典》稱海哥站為海吳站或海胡站,站址在今縣城東北之海溝,在今阿什河附近設斡木火站(亦稱阿木火站、阿木河站),還在離海哥站70里的今之蜚克圖設鹿魯吉站,亦稱鹿魯站。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撤海西遼東道巡防捕盜所,立上京會寧府故址為鎮寧州。鎮寧州仍是通往征東元帥府——奴兒干城的重要州治。
明初,在海西東水路城起點底失卜站(今雙城縣花園村,半拉子古城)和海西西陸路城起點肇州站(今肇東之八里川)附近的拉林河、蜚克圖河、阿什河流域及今之三肇地區是海西女真部的中心。明英宗正統以後所建的兀失衛(亦稱阿失衛、阿實衛)和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所建的肥河衛(亦稱淝河衛、費克圖衛)等衛所就是明朝設在今阿城境內阿什河、蜚克圖河流域的兩個衛所。後在兀失衛中又析置岳希衛(又據《賓州府政書》丙編載:「明則稱費克圖、岳希阿二衛,至我朝興龍長白征服二衛,改岳希阿為阿什河」)。在海西東水陸城站還有兩城和三站在今阿城境內。兩城是尚京城和扎刺奴城。尚京城亦稱上京城,在今阿城白城;扎刺奴城在今阿城蜚克圖附近,三站是阿什河站、海胡站和魯路吉站。海胡站在今阿城海溝,魯路吉站在今哈爾濱東郊,皆是明朝時期通往奴兒干都司的重要城、站、衛、所。明後期,金上京會寧府故址一帶為女真棟鄂部的一支所居住,這支女真族稱翁鄂洛或翁克洛、瓮克洛。翁鄂洛是滿語河灣的意思。清初,稱金上京會寧府故址為翁鄂洛城。
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統治者遷都北京後,為抵禦外來的侵略和加強對東北地區的開發和統治,在原盛京(今沈陽)直轄地區先後設置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將軍,統率官兵,分地管轄,統治東北各族人戶,鎮守邊陲。吉林將軍初駐寧古塔(今寧安),順治十年(年)稱吉林將軍為駐寧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地方將軍。康熙十五年(1676年)將軍移駐吉林烏拉,仍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地方將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稱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地方將軍。雍正四年(1726年)鎮守寧古塔等處地方將軍在金代上京會寧府故址,置阿勒楚喀協領衙門,設副都統銜協領一員,撥兵駐防。雍正七年(1729年),協領衙門移駐新城(今阿城鎮),新城仍名阿勒楚喀。
(3)阿勒楚喀城 清代之阿勒楚喀城即今之阿城鎮,始建於雍正七年(1729年)。阿勒楚喀系滿語「嘎拉哈」的「支兒」,引伸為「耳」,因阿什河水彎彎曲曲,狀似人耳,故河名以阿勒楚喀稱之,城名又以河名命之。阿勒楚喀築城之初,有南北二門,周圍745丈,城高7尺,用木板建城,城壕深8尺,廣1丈。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阿勒楚喀木城傾圮,照舊式重修。乾隆四十二年,在西崗子修建伊斯蘭教清真寺。乾隆四十八年改為土城。同治元年(1862年)在城東南角建成文廟。同治五年,馬國良(渾號馬傻子)率農民起義軍攻進阿勒楚喀城,開倉、放獄,衙署、滿官學、課稅局等處皆毀於火。同治七年,副都統海瑛加廣舊城。將舊城南、西、北三面向外展拓,街市原在衙署城外,此次展修,始將街市圈入城內。建土垣,高1丈,周18里、辟四門,東曰保安,西曰鎮靜,南曰承化,北曰平易。因阿勒楚喀城為多方要路集聚之地,同年又辟便門六(東二、西三、南一),計十門。至同治十年,阿勒楚喀城風雨摧殘,坍塌頹圮,則由本城大小商鋪集資重修。光緒二十年,又將城垣維修,同年法國傳教士還在北門里建天主堂一處。光緒二十五年,英國傳教士在西崗子設福音堂一處。光緒二十六年七月,阿勒楚喀城為入侵俄軍所佔(俗稱「跑毛子」),城池重遭嚴重破壞。光緒二十八年副都統達桂主持重修,閉東西便門各一,共留八門。南北大街長4.5里(即今之延川大街),東西大街長2里(即今之解放大街),城高8尺,壕深6尺,城與壕相連。在城內十字街北和老西門外各修地橋一座,深六七尺,四街分築水溝,皆流入阿勒楚喀河。保安門外有石橋1座,橋南有暖泉三四眼,冬不結冰。承化門外有石橋1座,迤東里許,又有石橋1座。平易門外亦有1座大橋,這些橋下均有小溪流入阿勒楚喀河。在阿勒楚喀城內,先後修有牌樓3座,皆阿勒楚喀、拉林、雙城堡3城官紳所立。
副都統衙署在阿勒楚喀城東部,設有大堂、二堂、串堂、印庫、銀庫、左右兩司以及印務處、銀庫辦事房、更房等共40餘間。副都統住房在衙署東,隔道,共計官房35間。滿義學在衙署西,稅課司與汲涌房均在十字街西。監獄在衙署右邊,前有照壁1座。公倉與義倉在城北門里,計有倉廒40餘間。城外東南有演武廳3間,前有抱廈1間,右邊設有馬趟,以備副都統春秋二季閱看八旗官兵等教演騎射。八旗官房在南門外東部,順城牆按次向東排設,城內還有查街辦事房3間。
宣統元年(1909年)阿城設縣,阿勒楚喀城為縣衙駐地,縣名乃阿勒楚喀城名之簡化。

5. 四年級寫事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寫事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寫事作文1

一個星期天,我正在看書,可肚子卻毫不仁慈的「咕咕」地叫了起來,什麼能立刻吃的東西也沒有,想讓爸媽幫忙吧,可他們早就去見「周公」了,不忍心打擾他們。望著鍋里的剩米,一個念頭蹦了出來,做一鍋炒米吧!

我先將辣椒和雞蛋各拿出來兩個。把辣椒用刀切開,挖出裡面的籽,再切碎,放在一個碗中,又把雞蛋打碎,倒入盛辣椒的碗中,放了一小點鹽,用筷子攪勻。做完了這些,我扭頭看看鍋,不錯,挺干凈。我又把火點著,該放油了,可是我不知道該放多少,端著碗站在鍋的我前不知如何是好。我索性把火關掉,想:該放多少呢?肚子又一次發出了警報,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廚房裡來來回回地打轉轉。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媽媽就在這個時候起來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三步並作兩步地走上前去,向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媽媽一聽,說:「好,我去幫你這個忙。」來到了廚房,媽媽熟練地打著火,倒入油,又把炒勺遞給了我,笑眯眯地站在一旁我怎麼辦。看到媽媽在一旁看我的笑話,我手忙腳亂地把碗里的雞蛋和辣椒往鍋里一倒,「刷――」的一聲,把我一下嚇得後退了好幾步,等聲音漸漸低了下去,我才壯著膽子走過去,不好!米和菜已經糊了一大半,我趕緊用炒勺翻了幾下,飯菜終於熟了,剛盛出來,我一個「餓虎撲食」趴上去,顧不得燙人,一通狂吃。

四年級寫事作文2

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語,甚至是一份愛心,都傳遞著濃濃的人間真情。

清晨,一縷縷金色的陽光射入了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裡,這個小山村裡住著小蘭一家和一位年邁的老奶奶。老奶奶的兒女到外地去打工了,長年不在家。老奶奶和她的老伴相依為命,不久不幸的事發生了,老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從此以後老奶奶就變成了一個孤寡老人,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小蘭一家有什麼東西就給老奶奶送去,她們雖然不是一家,但她們的情感勝過一家人。有一天,小蘭看見李奶奶家門口放著一盆要換洗的衣服,而李奶奶卻在菜園里忙碌著。小蘭馬上拎起衣服向水池走去,她要幫老奶奶洗衣服,正在這時,李奶奶看見了馬上攔住小蘭對小蘭說:「小蘭,你快放下別洗了,天氣這么冷,你還是回家烘火吧!」小蘭大聲地對老奶奶說:「李奶奶,還是您回家休息吧,洗衣服這種事就交給我了,您都這么大年紀了應該回家休息才是。」李奶奶聽了對小蘭笑了笑,小蘭放了一盆水,拿起衣服在水裡浸泡了一下,又在衣服上擦了一些肥皂,然後在洗衣板上搓來搓去,然後又接了一盆干凈的水,把搓過的衣服放水盆里浸了又浸,揉了又揉,拿出來又把它擰干。小蘭拿起剛洗干凈的衣服晾在竹竿上。

衣服洗好了也晾好了,小蘭高興地跑到屋裡對老奶奶說:「李奶奶,衣服洗好了,也晾在竹竿上了。」李奶奶聽了笑得合不攏嘴,急忙把小蘭摟進懷里。

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處處在人間,這句話真的一點也沒說錯啊!

四年級寫事作文3

今天,是我們「話劇星期五」,每到這天,我們全班小小的教室里,上演精彩的話劇,令大家都有一個愉快的周末。同時也鍛煉我們自己的膽量。

我們小組本來是想演《三英戰呂布》,我演身手不凡的呂布,高國良演劉備,李貴毅演氣勢洶洶的張飛,胡家豪演為人謹慎的關羽。我們吸取了多次的教訓後,我們懂得了排練的重要性。我們在排演中發現了許多的問題,覺得這部話劇演不下去。李貴毅說:「這打來打去有什麼意義,動武時又不精彩,台詞又少,同學們會看厭的。」高國良也有這些同感。我說:「老師最不喜歡打打殺殺的。」我們最終放棄了這部話劇。

回到教室,同學們都准備好。其中謝文靜它們組演得非常好。由好動活潑的錢大輝來演的非常好,陳鴻仰演粗魯的豬八戒,戴川演忠厚老實的沙僧,岳城梅演白骨精。她們組演的話劇就是美妙精彩,拍案叫絕的《三打白骨精》,她們組把每個人的特徵發揮得淋漓盡至。

在第一打白骨精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就是:悟空發現白骨精,抽出金箍棒的一剎那,那金箍棒長10厘米左右,就把白骨精打死。引得我們鬨堂大笑,同學們都說:「金箍棒這么短嗎?」……來到第二次打白骨精。這次她扮演一個老婦人,她邊走邊說:「女兒女兒,你在那裡?」我們全班人都聚精會神的看下去。悟空又知道她是白骨精,又用那10厘米長的金箍棒,把她給打死了。緊接著唐僧又念緊箍咒,把孫悟空弄得疼痛不已。八戒和沙僧在旁邊幫口說話。同學們看的很入神。第三打白骨精開始了,悟空變聰明了,懂得找「人證」。白骨精扮老公公,邊走邊說:「我的女兒和老伴不見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唐僧一個眼色的望去悟空那,唐僧的眼睛轉了轉,手指指著悟空。這個動作妙極了。我可以肯定她已融入角色了,找到了感覺……

話劇結束了,同學們給予最熱烈的掌聲,這是我看過我們班最棒的話劇。同學們都和我一樣,從內心發出而不是應付。

到我們出場了,還是沒變過,一樣差!難到了我真的沒有一點表演天分,不怕,我可以慢慢達演吧!今天,也算不錯,可以看到這么精彩的話劇!希望下次精彩的是我們組!!!

四年級寫事作文4

「叮鈴鈴」電話鈴響了。我跑過去接電話,聽見姑媽說:「靜文呀!我們今天中午到你家做客。」我興高采烈地說:「太好了。」這下我樂壞了,把所有的事都提前做好了。

聽見敲門聲,我搶先去開門。又彬彬有禮地讓表哥坐下。表哥剛坐下,我興奮地說:「哥,我都等你半天了,我們來玩游戲吧。」表哥滿臉笑容地說:「那我們玩什麼?」我靈機一動,說:「那就捉迷藏吧。」表哥說:「好的。你躲,我找。」表哥一口答應了。

游戲開始了,我數到10後去找表哥,我把四周看了一遍,看看有沒有線索。當走到我的房間里時,只見房門後面什麼在動,我想表哥一定在後面。一看,原來是表哥放的布娃娃。又到爺爺房間,門也在動,我想這一回一定是表哥。一看,又是布娃娃。又來到媽媽房間,又看見門在動,我想這回又是布娃娃,就沒看。我把家裡翻遍了,就是沒找到表哥。我再次來到媽媽的房間,覺得有點怪怪的。就在門縫里一看,表哥在裡面,我不想驚動他,就在外面大聲說:「表哥,我們不玩了,出來吃飯子。」然後飛速的跑到媽媽房間門前。表哥剛出來,看見我站在他面前,把他嚇了一大跳。這下可把我樂壞了。

吃飯的時候,我跟表哥都狼吞虎咽的吃飯,大家都笑得合不攏嘴。

表哥要回家做作業了,我依依不捨地跟他說:「再見,下次再來玩。」表哥點點頭。

四年級寫事作文5

今天放暑假了,我到奶奶家去,我做完作業,閑著沒事干,看見奶奶拿著搓板,和肥皂到外面去,我知道是奶奶又要去洗衣服,於是,我趕緊跑過去一邊拿起衣服,一邊對奶奶說:「奶奶我來幫你洗衣服吧!」奶奶笑著說:「好呀!」於是,我倆就一起洗了起來。

我先拿起小小的衣服——背心,學著奶奶的模樣,先拿起衣服,整整齊齊地放好第一面,拿起一塊肥皂,塗了起來,塗完一面,再塗第二面,這時,奶奶提醒我說:「不要忘了別塗裡面,也不要忘了塗褲帶,還有不要塗太多……」我想:原來洗衣服也有那麼多講究。我照著她說的,一絲不苟地坐著。做著做著,一件背心就塗完了,可是我發現奶奶已經做完了三件了,可我還有很多步驟沒做完,不禁灰心起來,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道:「不要灰心,做事情只有堅持,才會有好結果。」我聽後,立馬動手,又做了起來。拿起板刷,刷了起來,一邊刷,一邊唱了起來。「洗刷刷洗刷刷哦哦,洗刷刷洗刷刷……」不亦說乎,而且比剛才還給勁。不一會兒,一件背心就洗好了我又學著奶奶的方法,拿起衣服,用手搓,搓一段時間後,再把衣服疊起來,放到石板上,滾來滾去地滾一滾,就這樣,一件衣服只要再水洗一下,這件衣服就算完工了,我一蹦三尺高,因為這件衣服在沒人的幫助下,我一個人洗完了一件衣服。我再看看奶奶,她已經洗完了九件衣服,看得我目瞪口呆。

最後,我和奶奶把剩下的兩件衣服,一人一件,就這樣,洗掉了。原來,洗衣服也可以變得那麼有趣,我洗得那麼開心,那麼快樂,以後沒事的時候,我要多多幫助大人洗衣服,來給自己解解悶。

四年級寫事作文6

在記憶的深處,有羊腸小道,有窗上的風鈴,有道上的人們,還有那最深刻的味道—巷上的石子饃,這一切是我舅舅帶來的.。

一年前的我一直是一個人,雖親戚諸多,但遍居各地,又能有多少聯系?至於近親,我和長輩間又沒有什麼話題,總之是很無聊。但我的舅舅卻和我像朋友一般無話不談,小時的樂趣,總有和舅舅一起玩樂的畫面,石子饃也一度成為我最難忘的東西。

那是一個冬天,溫度驟降,人人都裹著棉衣大襖,正在舅舅家暖身子的我還沒享受夠就被拉去哪個地方,只知道好像是很不錯的美味。想著想著,來到了一個攤前—石子饃。那饃很奇怪,上面坑坑窪窪,像泥地一樣,賣相並不好看,但著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見師傅把調好的麵糊倒在了一堆黑石子上,動作嫻熟,不一會兒便做好了。我恍然大悟,竟有如此做法,不禁暗暗贊嘆。忙拿起就往嘴裡塞了一口,剛出鍋的饃,口感軟嫩,夾著蔥香味和辣子味,讓愛吃辣的我一下亮了眼,坐在椅子上,吃的很是享受。一時間,有些寂靜,但一大一小的身影,卻顯得融不已。寒風刺骨,吹得我臉通紅,但手捧石子饃,心卻熱乎乎的,好像有一股暖流直在心間流淌,一時只覺得舒心不已。

很快天黑了,我們走在街道上,打打鬧鬧,迎著月光,享受這為數不多的快樂時光……

自那以後,石子饃成了我和舅舅玩樂時必備的美食。每每吃了它,便覺暖心不已,好像沒有什麼事可以煩惱到我一般。石子饃,我印象深處的味道,也是最不能忘記的味道。

四年級寫事作文7

每個人都有被欺騙過,例如,朋友的欺騙,陌生人的欺騙。而我也有上當過,印象最深的竟然是母親的欺騙。

那時,我才上一年級,成績不是很好。為此,母親把我托在老師那學習,可是成績還是一樣不好。母親經常說我這說我那,我聽了母親的話,也想改變,可是,成績也不是想上去就能上去的呀。

一天,我對媽媽說:「媽媽,可不可以買芭比娃娃給我?班裡的女生都有了,我不能跟不上潮流呀。求你了,媽媽!」「你想要一個芭比娃娃?可以。不過,這次考試要考到九十分以上,才能去買。」媽媽笑著說。「這是你說的哦,我一定會考到九十分以上的。」我滿懷信心。

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我終於將課本上的知識都記住了。到了考試的那天,我發現那些題目都是我會的,我胸有成竹地做起來。

發考試卷了,我的心「呯呯」地跳起來,當老師報到我的成績居然是95分時,我高興極了,我還以為這是一場夢呢。回到家,我將試卷拿給媽媽看,然後伸出手說:「媽媽,我的芭比娃娃呢?」媽媽聽了先是一愣,然後大笑起來:「我是騙你的,你還當真了!你想啊,要不這么說,你的成績怎麼上得去呢?」聽媽媽這么說,我真是恨死媽媽了。

就在那一次,我第一次體會到了被人欺騙的痛苦,那痛苦就像是一根針,刺進你的心裡。雖然,我早已原諒了媽媽,但我還是想對天下的父母說,請不要欺騙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可以責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騙的,欺騙是最深重的傷害。

四年級寫事作文8

之前玩過很多游戲,比如:老鷹抓小雞,撕名牌,123Woodenhead。不過我還是覺得快樂作文課上玩的鼻塞游戲最好玩,最有趣。

聽著,魏先生宣布了比賽規則:18名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我們組)是一支音樂樂隊,另一組(另一組)是一支快攻隊。兩隊都是9人,打的時候是9輪。每一輪玩家都要用紅領巾遮住眼睛,轉三圈後把鼻子貼在對應的小丑圖片上。還有,一定要把鼻子貼在小丑臉中間。魏老師還說,獲勝的隊伍會得到獎勵。

比賽開始了,老師讓隊長先貼。我看著我們的隊長全神貫注地盯著——。我看到她先試探性地走了。她還用左腿當拐杖,一點一點地前傾,摸著桌子慢慢地走。有兩次,她甚至把腿放進了桌子里。最搞笑的是她把鼻子貼在嘴唇上!這讓我們所有的觀眾都笑了。

輪到我了。我先看小丑的位置。蒙上眼睛後,我大步上前,其他同學卻在台下小聲說:「她能堅持嗎?」「看她的自信。你要是出醜,肯定會讓同學笑話你鼻子!」我心想:「好吧,你不信我,就等著瞧吧!」果然一下子全貼上來了。我趕緊把布脫了,確實是粘在中間了。台下一陣驚呼,老師問:「你想說什麼?」我說「我想笑另一個同學」。哈,確實,對方學生找不到任何方向感!還有啊,他把鼻子貼在嘴角上!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比賽結束了。兩組抽簽,魏先生給我們每人一枚快樂的硬幣作為獎勵。

學生們仍然沉浸在游戲時間里.

這個游戲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趣,也讓我感受到了盲人的痛苦。以後我會熱情地幫助身邊的盲人,願意做他們的拐杖,讓他們的眼睛透過灰色看到光明,感受到溫暖,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樂觀堅強。

四年級寫事作文9

寒假裡的每一件事都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照耀著我,而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很多。

這天一大早,老媽有緊急事情要處理,無奈之下買菜這個重任就交給了我,並給了我30元,就出門了,我拽著手裡的20元錢高興地來到了菜市場。

走進菜市場門口,一股難聞的臭雞蛋味、豬肉味、雞味飄到我這,我不得不將鼻子捏住,硬著頭皮走進去。

我走進一家店便開始挑起菜來你可別看這些菜表面上乾乾凈凈,其實一番過來不是這里爛就是那裡爛,最後只剩下土豆有幾個是干凈的,我跳了三個土豆花去了我5元多。我又去了好幾家賣包菜的店,一會兒認為這家實惠,一會兒認為那家新鮮,遲遲不能下手,最後,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選第二家的包菜,這樣有花去了我5元多。

就這樣兩個素菜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肉了,我走到一個攤位,邊捏鼻子邊挑肉,那裡的肉有肥有瘦,真是應有盡有啊!我最終在老闆的提議下選擇了一個既有肥肉也有瘦肉的一塊不大不小的肉,手裡便只剩11元多,現在只剩湯啦。

我接著走進一家賣雞的一家店,開始挑起了雞蛋,這些頑皮的雞蛋白花花的,露出了一個個小臉蛋,好像正在說:把我領回家吧!最終我買了6個雞蛋。花去了4元多,緊接著我買了兩個西紅柿,花去了3元多就打道回府了。

那一次我吃的特別香,我也明白了父母們的辛苦,他們每天都要上班下班還要為買什麼菜而煩惱,可他們卻從未在兒女面前訴苦......

四年級寫事作文10

迎著春風,伴著烈日,我們已經踏在運動會進行曲的節奏里了!看,整齊的隊伍——那是我們方隊的音符;聽,嘹亮的口號——那是音符上的裝飾音!

進入操場,霎時間,隊伍里如同一個個猛獸在獨唱屬於他們自己的口號,雄姿英發,氣勢蓬勃,曲調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澎湃!在這曲調中,運動會正式開始了!

很快,大家的眼球就被60米短跑比賽吸引住了。不一會兒,運動員就在起跑線上蓄勢待發了。原本人聲鼎沸的看台上也安靜下來了。大家都在默默地祈禱自己的班級獲勝。「叭」,隨著一聲清脆的槍響,運動員們如同離線的箭一樣飛奔出去。他們一個勁地向前沖,看台上的觀眾們也在運動員們起跑的那一剎那爆發出排山倒海似的助威聲。我們班的李佳憶領先在前頭,我暗暗為她加油:李佳憶,你一定要贏呀!當然它也不負所託,光榮地奪取了第一名。

接下來是考驗運動員耐性的項目——800米長跑。我們班的郭銘羽一上場就贏得一片喝彩聲。隨著「叭」的一聲槍響,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向前沖。一開始郭銘羽就遠遠地將其他人落下了。一圈、兩圈、三圈……到了第四圈時,她箭步如飛,成功奪冠。

很快輪到了實心球,該我上場了,我激動萬分。比賽用的實心球只有1.5千克,而我練慣用的是2千克的,因此我十分有信心。比賽開始了,我鉚足了勁兒,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把球使勁向前擲去。實心球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嘭」地一聲落了地,在草地上打出一個白印兒。我旗開得勝,第一個球就擲了5.25米。接下來的兩個球中擲出了一個高分——5.58米!我懷著興奮得心情回到座位上。成績下來了,我成為了榮耀的第四名,聽到這個好消息,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興沖沖地拉著劉昕桐去領獎。

最終我們班獲得了年組第二名,鮮紅的獎狀掛在了班級的牆上。每當看到它,我就感到光榮無比。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張獎狀是我們用努力和汗水換來的。這使我想到,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不努力就不會取得成功。

四年級寫事作文11

經歷了殘酷地末考以後,便迎來了快樂地暑假.

那種雨後見彩虹地感覺,真好!平常緊迫地學習生活壓得俺喘不過氣來.使俺不得不放下那刀光劍影地小說,不能再做Jay最瘋狂地Fans.以前地死黨們大多都各奔東西,尋找各自地夢.已經很非常久沒在一起了……

雖然說書中自有黃金屋,為了夢想不得不好好地投入學習,但卻也失去了不少快樂,心裡難免有些遺憾.

放假了,天都由俺作主!一點(不多的意思)要痛快地享受!激情就像如酷暑般狂熱,火辣!

俺又行的意思可以捧起俺曾經至愛地小說,就像如飢就像如渴,被故事裡地情節感動,激奮,逗樂……好佩服作者地智慧:寫盡人生百態,人性地善惡,生活地哲理,人生地意義.情感是那樣地豐富,故事是那樣地bi真,觀之就像如身臨其境,妙哉!

早聽說Jay地作電影《頭文字D》將在暑假公演,大好良機怎容錯過,當然是第一時間(很非常寶貴)去搶購,然後盡情欣賞偶像超酷地飄移跟它浪漫而又遺憾地戀情"陪"它度過一個豐富多彩地暑假.酷透了!

放假了, 當然少不了跟闊別已久地死黨們好好聚一聚!俗話都說:士別三日,理當刮目相看.果然一點(不多的意思)兒也不假.看,個個都變得高大威猛,英俊瀟灑,以前大手大腳地"粗魯漢",現在這會都成了風度翩翩地紳士了.也許是環境所bi吧.還有,它們球技地突飛猛進更是令人大吃一驚呵.這些小子,不簡單啊,張大嘴巴!

世間萬物在變,只有俺們地友誼永不變!天涯跟海角,今個兒或以後,空間與時間(很非常寶貴)只能更拉近俺們之間心地距離!

業精於勤,荒於嬉.玩地痛快,學得有勁.學與玩完美地結合,沒有(跟有相反)象學校那枯燥無味地學習,而是開學地學,感覺多好!沒有(跟有相反)束縛卻還有不變地壓力:高二了,高考還遠嗎(問的意思) 壓力就是動力,玩得瘋狂而不放縱.

知了也睡了,安靜地睡了.忙碌之餘,享受這寧靜地夏天,那迷人地夏夜,享受快樂地每一天.連老天都為俺驕傲,陪俺度過一個完美地暑假,快樂地暑假.

四年級寫事作文12

周六,春風拂面,陽光暖洋洋地照著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情也明媚起來,瑤瑤老師把我們召集到城市廣場,我們就像一隻只歡樂的小蜜蜂聚攏去。

原來我們要去尋寶,我、馮天瑜和其他幾個小夥伴一起到處去搜查。我本來被公認為「亮眼睛」,可是都因為那些梨花、餐巾紙、白瓦,都在騙我,嘲笑我,挖苦我,導致我被小夥伴認為我眼睛有問題。我也納悶了:為什麼我就找不到呢?突然我一張又一張地找到了,他們反而很著急。

我終於挖掘了我的潛能,我的速度可以很快地搜索大半個包圍圈,可是六年級的同學智商太高,思維太敏捷,很快搜出了好多好多紙條,留給我們的只有夾在很隱蔽的石縫中的紙條。再說,因為找紙條,我們幾個也分散了,我驚慌的臉色發白,驚慌失措地大喊:「你們在哪裡啊?呀! 呀!!」可以讓樹都顫抖的嗓音把全部人員都召集來,他們都問:「那『河東獅吼』是哪來的?」我哈哈大笑,他們也驚詫而怪異地笑了。

吳思遠,顧名思義就是要想得深遠。在這件事情上也反映出,吳思遠居然想到了卑鄙下流,陰險無恥的手段——搶紙條!可是如今也沒什麼辦法了,為了搶到更多紙條,我們成立了「七個葫蘆娃幫」。可找吳思遠,找不到;圍吳思遠,圍不住;連追吳思遠,追不到。果然歪門邪道不可行,一張紙條也找不到。

接下來的事情更加意外。我們去假山找紙條,但是不僅沒找到,還都喜歡上了玩滑梯。一個人滑下去,另一個人走下去,還有人緊隨其後,連串著一起滑下去。到我們走的時候,老師已經開始兌獎。唉!我們這是典型的「白費功夫」和「玩物喪志」,最後撈得一場空。風越來越大,在風姑娘地撫摸下,我們戀戀不舍地和大樹說白白,和假山告別,和城市廣場的一切說再見:「Good bye!」

四年級寫事作文13

星期天,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爸爸說:「這么好的天氣,我們去動物公園玩,好嗎?」媽媽說:「好吧,這么好的天氣應該去走走,我去拿上羊城酒,我們坐地鐵去吧!」

很快,我們到了地鐵站。媽媽正想遞給我一張羊城通,讓我通過通道。可是我看了看,說:「不用了,我可以從下面鑽進去,沒有人會看的。」於是我飛快地蹲下,低下頭,從鐵閘里鑽了過去,我對自己的這個行為很得意,大笑起來。這時,我聽到身後有一個比我小的弟弟說:「媽媽,這個哥哥都能這樣鑽進去,我也可以的,你不用去買票了。」可是,他的媽媽卻說:「小明,你已經超過1。2米,按規定你是需要買票的,我們不能貪小便宜哦。」這個小弟弟聽了,微笑地點點頭。我聽到這里,慚愧極了,媽媽和爸爸也嚴厲地教育了我。媽媽說:「雖然你現在還是一名小學生,但你也要學習包公、周總理爺爺一身正氣的精神。你要好好學習,遵守小學生規則,不能貧小便宜。長大做一個廉潔的人,一個能報答國家的人。相信只要每個人都廉潔了,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強大、更加美好。」我答應媽媽,我會努力做好的。小男子漢應該說到做到,我主動到售票員阿城那裡承認錯誤,並在售票處補上票。阿姨向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們開開心心地繼續前往動物公園。

四年級寫事作文14

上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在街上逛了一圈,發現一座大廈前彩旗招展,好像在做活動。走近一看,鋪著紅地毯的舞台上擺著五個畫著紅心的捐款箱,上方飄著一條橫幅,上面清晰地寫著:賣物捐窮困,攜手創未來。哦,原來是義賣活動,媽媽認為這是磨練我的好機會,二話沒說就讓我報了名。

舞台對面有一張長桌子,上面擺滿了可供我們義賣的物品,有花里胡哨的鋼筆,色彩鮮艷的鮮花,各色各樣的圖書……嗬,還真不少哩!看得眼花繚亂的我,在被人群擠出桌前時,胡亂地抓了一樣物品,便「逃」出了人海,看一下手中,是一籃鮮花,每枝花上都系著一張粉紅色的賀卡,內容都是:祝您快樂!好吧,我對賣東西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但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嘍。

我找了一塊人多的地方,坐在那吆喝起來,可我的聲音比蚊子哼哼聲還小,自己都很難聽見。一旁的媽媽笑得喘不過氣來。哼,人家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嘛。這時一位小姑娘跑過來,帶著稚氣的音色問我:「大哥哥,這朵花多少錢呀?」「兩元。」我也用親和的語氣道出了價錢「好。」那個小姑娘一邊拿起一朵黃花,一邊遞給我兩枚被她攥得熱乎乎的硬幣。「回家要把花插在花瓶里。」我笑著對她說。第一次交易成功了,我充滿了自信,大聲吆喝起來,真有些人來買花,忙得不可開交,媽媽也蹲下來幫我收錢呢。「這五朵多少錢?」「十塊。」我笑答。「這一束多少錢?」「十四元,還送你兩朵。」「給你十五元。」……不到半個小時,一籃子的花全都賣光了,數數錢罐里的錢,五十六元整,全都倒進捐款箱。那時的我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自豪又興奮。

一竅不通, 石頭過河, 大姑娘, 小姑娘, 粉紅色

四年級寫事作文15

那是我5歲的時候,媽媽給了我5元錢,讓我去買糖,說是要讓我鍛煉鍛煉,我高興的接過5元錢,答應了。

我飛也似的跑到樓下小店買了一包糖,便慢慢悠悠的走著回家了,在路上,我始終按捺不住對糖的好奇心,心裡不由自主的想:糖可是很甜的,我就吃一小口吧,吃一小口不會被媽媽發現的,可是那個小口子呢?口子就說是我特地幫媽媽撕的,不就可以了嗎?我說干就干,慢慢地把“糖”撕了一個小口子,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糖倒進了手心裡,用舌頭舔了起來,啊!真甜啊!這時,不知從那裡冒出來一個小石頭,我便絆倒在地,摔倒了可不是問題,可是那些糖已經撒了一地了。我心如火焚,這可怎麼辦呀!肯定要被媽媽罵了,把糖再裝進去吧!管他了,死馬當活馬醫吧!我把糖連沙子一起裝進了袋子里。急忙跑回家。我推開家門,媽媽正在煮飯,沒有看見我,我躡手躡腳地走進洗手間,我把糖倒進盆子里,准備把糖洗一洗,可是,我把水倒進盆子里,那些糖就神秘地不見了,糟了,這回肯定要被媽媽罵了,想到這兒,我便放聲大哭起來。媽媽聞聲而來,看到這樣的場景之後,哭笑不得,一邊安慰我一邊說:寶貝,別哭了,媽媽不會怪你的,以後你可要記住了,糖遇到水就會融化的。”我止住了眼淚,點了點頭。

現在想起這件事,我就會情不自禁的笑出來,再想想,我當時可真傻。

6. 張大春的成長經歷

六代人的家族史
1997年2月6日除夕夜,張大春的父親在浴室里摔倒,摔傷了一根比棉線還要細的神經,從此就再也沒有爬起來。那年父親76歲,張大春40歲。當時父親對他說:「我大概是要死了。可也想不起要跟你交代什麼,你說糟糕不糟糕?」
於是,在父親生命進入末期、自己的孩子即將出世的時候,張大春翻開了六大爺(在前幾年過世)寫的「家族流水賬」。那是1988年三四月間,張大春第一次來北京,又回了次山東老家,和五大爺、六大爺住在賓館,聊了10個晚上。那次見面,張大春發現自己不了解很多家族的事情,於是請感情泛濫的六大爺寫一個摘要。沒想到1990年,六大爺寄來滿紙辛酸的70頁《家史漫談》。但當時被張大春擱在一邊,閑了7年。
1998年, 在六大爺的《家史漫談》的基礎上,張大春開始重新書寫家族六代人的鄉愁與命運。從道光年間寫起,張家祖籍山東濟南張家「懋德堂」,是當地的顯赫家族。書中寫到以「牛肉餡得放大蔥」為家規的曾祖母,命中註定「拎了串銅錢可錢串子底下沒打結」、一輩子風雅卻落魄的大大爺,壯游半個中國、言行吊詭的「怪腳」五大爺,背井離鄉、對往事終身難以忘懷的父親,千里尋夫、倔強而朴實的母親。
一邊寫,張大春一邊給父親看,但等《聆聽父親》創作完成後,父親已經病得很厲害,無力看這本記錄了他的故事與記憶的作品。「當我把這本書出版的消息告訴他後,他也不關心。他指了指身邊水果盤中的那個橘子,大概是想要吃橘子,我就趕快給他剝。對於一個垂垂老矣的人而言,書算什麼東西呢?」張大春感慨地說。
從家族的變遷寫到每一個人的命運,在時代變遷中觸摸個人的血脈,如此巨大而繁瑣的人生,張大春是講給即將出世的孩子聽的。寫了一年後,兒子來到人世,「當兒子已經抱在手上,你就無法再假裝他不存在,否則寫的東西一定會肉麻」,於是寫作被迫擱淺。4年後為了還房貸,張大春才寫完了剩下的7萬字。
這部近12萬字的《聆聽父親》2003年7月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2008年1月由世紀文景推出簡體字版。藉簡體版上市,張大春來到大陸做了為期一周的密集宣傳。
回歸說書人
張大春1957年生,山東人,屬於「台灣外省人第二代」。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還是一個4 歲的孩子時,父親就把張大春放在膝蓋上,把《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等等一路對他說下來。「我記得上小學第一天的時候,我的父親跟我說,今天慶祝你上小學,小學生了,給你講兩回,而且是《西遊記》開篇的兩回,『楔子』的第一回。那天的興奮遠超過『今天我是小學生』的興奮。」
這樣的體驗從4 歲開始慢慢進入張大春的生活。如今,他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學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寫詩,然後寫稿。晚上睡前,練完字,讀完帖,最後一件事還是寫詩。
3月26日,抵達北京的第一天晚上,張大春和阿城聊書法,從吃完晚飯一直聊到深夜12點。「阿城對書法史相當了解」。
3月27日上午9點,記者在酒店見到張大春,他穿著一件淡綠色休閑上衣,頭發有點亂,大步走路,接朋友的電話大聲地笑。接待方為張大春准備了魚泉榨菜,那是朋友向他著力推薦的。張大春飛快地就著榨菜喝稀飯,一口一個小包子。他嘻嘻哈哈地不承認自己是學者,這是他一貫的態度。
張大春曾經一心一意地在作品裡「炫技」,從歷史小說、兒童文學、武俠小說到魔幻作品,他的寫作種類駁雜、文風戲謔、思維天馬行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收斂起技巧,寫了一本細膩、平實的自傳體小說《聆聽父親》。台灣評論界驚呼張大春終於肯「認真悲傷」了,書商在宣傳《聆聽父親》時,甚至聲稱這是「白話文學朱自清《背影》以來最感人的父親書寫」。
張大春和阿城、李銳、余華、莫言是好友。阿城說:「用慣了勾拳的大春,這次用了直拳,雖然簡單,卻直接打在讀者的心臟,過癮。」 李銳和太太蔣韻此次一起來京為張大春捧場,3月27日晚上出席了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的演講。李銳說:「我很早就認識大春,很喜歡他,這是因為在張大春創作里看到寫作者非常清醒的自覺的追求。有一陣,在台灣,他是先鋒小說的領軍人物,因為他會炫技,但現在,他回來重新識字,寫古詩,寫《春燈公子》(2006年在台灣出版,書場式小說),他放下了現代小說創作者的身份,而變成一個說書人。」
李銳所說的「說書人」是張大春的另一個陣地。在台灣news98電台節目,張大春有個說書節目,已做了9年。最早講《江湖奇俠傳》,然後就從《聊齋》、《三言二拍》,講到《水滸傳》、《封神榜》、《三俠五義》、《儒林外史》、《聊齋》。「說書時,多半要跟時事有關系,要跟現況有關系。所以,怎樣不太低俗地修理最該修理的討厭的人,在我的說書節目里是最大的快樂。」張大春說。
據世紀文景透露,接下來,張大春的「春夏秋冬系列」、《認得幾個字》等作品也將出版。
張大春曾說:「小說家不是一輩子就寫故事給人看,最重要的是:我怎麼幫助我這一代人,撿回被集體糟蹋掉的訓練及教養。」

7. 你曾經遇到過的「境界最高」的人是怎樣的

當時去的一個鎖廠,老闆娘向我們介紹鎖廠的經營狀況和市場環境。隨著市場競爭激烈,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傳統手工鎖廠的生存越來越艱難,來自偏遠山區的工人,在周遭滿是油漆和金屬味道的廠房內,迅速的製造鎖具,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而完成一個成品只有幾分錢,一個月累死累活也很難達到3K,但是為了生存為了家庭仍然堅持在崗位上。在我看來,最高境界的人,就是那些面對生活的艱辛,卻仍然去選擇承擔責任和勇敢面對的人。

8. 鍾阿城,處女作驚艷了文壇,為何30年不再寫小說

一旦提及到文學,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一定是一身青布衣衫、手執書卷的清秀書生的模樣,他們立於窗側,望著遠方的風景,目光深沉而憂傷,他們有著非同尋常的細致心靈、文采斐然的文字筆觸,在世人眼中甚至是不染世間塵俗。

可今天介紹的這位作家可不是個文藝書生,他駝背弓腰,外形不佳,文字直白樸實,但他有著睿智的頭腦,又涉獵廣泛,可以自己組裝汽車,又能做電影的美術指導,他還具備著一個搞文學的人專有的堅韌、認真。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他就是一代著名作家阿城。

四、阿城三十多年不再寫小說,是中國文壇的巨大損失

阿城三十多年不再"寫"小說,不是真的不再寫,他只是不再發表。曾經《瞭望東方周刊》采訪過阿城,問道:"您現在還會繼續寫小說嗎? "

阿城回答:"自然還會寫,但不發表,寫小說和發表是兩碼事,沒有人說寫文章一定要給別人看,我現在就是自己寫著玩。至於以後會不會把它們拿出來發表,還是要看相關制度是否有改善。"

阿城並不是不寫了,而是再沒有發表作品給世人看。阿城不發表文章的原因是不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刪減改動。在《瞭望東方周刊》的采訪中,阿城表示,現在隨筆已經不怎麼寫了,以前在《收獲》上的專欄也都是很多年之前的事,而且其中敏感的信息也都被刪掉了。

9. 棋王寫的是什麼

1124736954你好
我在商洛市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棋王寫的是什麼,我過去也遇到過,知道您的感受
棋王寫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說下我的解決方式吧,
【 陸慧萍lhp 】網路下就行
2012-6-2 19:41:38

{CurLink}
---------------------------------------------------------------------------------------------------------------------------

ryeczdynsi2704744557 《棋王》作者阿城是尋根文學的代表者。一:尋根文學所謂「尋根」大體有兩種意思:其一,指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精神;其二,指中華民族延續至今而又可能斷裂的生命根基。這兩種意思都可能有正反兩方面的含意,正面的即是肯定性價值,反面的即所謂民族劣根性。二:《棋王》的寫作背景《棋王》的主要魅力來自於主人公王一生,棋王這部作品發表於1984年,是阿城醞釀了十五年,據他自己說寫成這部小說只用了三四天,阿城出生於1949年的清明節,有點不是很吉利,但是又很有意義,半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阿城原名鍾阿城,父親是我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鍾惦裴,中學未讀完,文革開始,在1956年底《文匯報》發起的「為什麼好的國產片這樣少」討論中,以《文藝報》評論員的名義發表著名的《電影的鑼鼓》一文,並因此罹難,被錯誤定為「右派」;阿城也因為父親的原因,1968年去了山西農村插隊,當時就是所謂的知青,知青下鄉,期間還學習畫畫,為到草原寫生,轉往內蒙,而後去雲南,與著名畫家范曾結識,兩人超過「代溝」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後,經范曾推薦,《世界圖書》編輯部破格錄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1979年,阿城協助父親鍾惦裴先生撰寫《電影美學》(范曾)這段知青生涯為他的寫作積累了很多素材,之前說他十五年醞釀這個作品,我們算一下,1984發表,減去十五年,恰恰是1969年,而阿城是1968年下鄉,可以看出,作品的內容肯定與那段生活有關,有很大的關系,那段時間呢,他結識了何連生,陳凱歌,何連生是我國的著名的象棋大師,而陳凱歌是著名的電影導演,何連生曾經是阿城和陳凱歌的老大,其實有人也說過,何大師的經歷是阿城寫作的很多素材,待會會講到,他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故事,那些故事,曾經成就了兩個名人:文學界的阿城,演藝界的謝園。謝圓,1987年飾演了陳凱歌指導,阿城的《孩子王》,相繼的1988年主演了大陸版《棋王》。三:故事梗概 王一生他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家裡是極其的貧窮,全家生活費加起來每人不到十元錢。為了節省家用,他不僅取消了上公園、看電影等學校活動。他還主動幫媽媽承攬一些活計補貼家用。「有一回,我和我母親給印刷廠疊書頁子,是一本講象棋的書。疊好了,我媽還沒送去,我就一篇一篇對著看。不承想,就看出點兒意思來。於是有空兒就到街下看人家下棋」,王一生從此就迷上了象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遇到了一位棋藝很高的揀垃圾的老人。在與老人下棋的過程中,老人把他的棋藝精髓傳給了他。不久,王一生在知青下鄉列車上與文中的「我」邂逅,並且在「我」工作的農場里認識了棋壇世家倪雲凌的後人倪斌,兩人因下棋情投意合,成為摯友。倪斌以家傳寶物為承諾,為王一生爭取了區運動會棋賽的資格,但王一生拒絕參賽,後來王一生主動找到比賽獲勝的幾位高手,提出比試棋藝的要求,一時吸引了眾多高手欲欲躍試。最後比賽規則是王一生盲棋以一敵九,賽前他把「無字棋」交給我保管。(《棋王》里給書記送禮的情節,在何連生大師身上確實發生過 不過那副明朝的象棋不是腳卵的,而是我自己的。紅棋是金絲楠木的,黑棋是烏木的,那個書記是不是特可恨? 那人其實是個好人,他很惜才,並且幫助我實現了人生的轉軌。)這次比賽從上午比到傍晚,王一生挫敗其中八人並奪得最後一盤勝勢,此時最後一盤與王一生對弈的老者——運動會冠軍,親身來到現場向王一生求和,並大贊王一生的棋藝融匯釋道,世所罕見。王一生答應了他的求和,比賽以王一生的大獲全勝告終。( 何連生大師也有說過《棋王》里最後的情節的一對九盲棋大戰, 不完全是虛構,也不完全是真事。真實情況是我一對九車輪戰,不是盲棋。最後結果,我是八勝一和,和的那盤,他多走了一步棋,賴和了。)賽後,王一生見到我交還的「無字棋」,大哭了一場,這才從如痴如醉的棋局中清醒過來。四:讀《棋王》的感觸當我看第一遍的時候覺得《棋王》中王一生的媽媽和老舍筆下《月牙兒》中的母親很像,都有一種寬恕的態度,他是一個成長於貧困人家的孩子,偶然得到的棋譜卻和《穆斯林的葬禮》裡面的韓子奇迷上玉一樣一發不可收拾。當我讀完回憶《棋王》的時候,對我先有所觸動的是他媽媽的話:「你可記住,先說吃,再說下棋,等你掙了錢,養活家了、、、、」這段話就讓我感覺到棋王家境的真正艱苦,他媽媽的不容易,以及他媽媽可以說是在這方面的無知,那一剎那覺得一個天才又被扼殺在了搖籃里,但是,後面他媽媽還是在不影響成績為前提下允許他下棋,後面臨死前有說過:「也沒給你留下什麼,只撿人家的牙把刷,給你磨了一副棋,沒給你刻字,怕刻得不好、、、、」其實從這里可以看出棋王王一生媽媽的愧疚和期待,其實從這點講,那副無字棋給王一生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以及母親從小就強調生活生存第一,告訴他吃是第一,這對後來的影響是有的。第一遍其實沒給我太深的影響,後來再來讀的時候,總結了其實整個小說中,反復突出和反復描寫的是兩種意象:飢餓和象棋。棋王里,王一生至少有五次嘆氣,其多次重復值得注意。嘆氣本身即暗示著缺憾和慾望的未獲滿足,披露了王一生內心的壓抑和焦慮,有憂,有不痛快,並且還有解憂的法寶-----下棋。吃是人生和社會的基本需要,而棋卻是解決了生存的精神方面。王一生一生只有兩種基本欲求:一是吃飯,二是下棋。小說有幾處關於吃的濃墨重彩,首先開篇在火車上,坐定下來要下棋,王一生拿到飯後,馬上就開始吃,「吃得很快,喉節一縮一縮的,臉上綳滿了筋。常常突然停下來,很小心地將嘴邊或下巴上的飯粒兒和湯水花兒用整個兒食指抹進嘴裡。」[12]這里整整長達一頁描寫王一生的吃相,還有二頁討論吃的問題,涉及到傑克?倫敦《熱愛生命》和巴爾扎克的《邦斯舅舅》等,古今中外,平民百姓,家長里短,總之,關於「吃」,阿城是下足功夫渲染一番。另一處大費筆墨的是王一生到知青點吃蛇肉,在這個吃的現場王一生並無多大表現,主要是腳卵表現他在吃上的豐富經驗,關於吃螃蟹、下棋、品酒、做詩,以及關於吃燕窩的記憶,腳卵家庭的高雅生活,讓王一生聽得一愣一愣的,這對於一直秉持「有飯吃、有棋下」的人生觀的王一生來說,無疑有一點小小的觸動,但也不可能對王一生構成更嚴重的沖擊。為什麼小說在火車上遇到「我」以後,吃描寫得淋漓盡致,一番又一番的渲染,筆墨眾多,而在知青點吃蛇的時候並無寫太多關於吃的內容,其實是一種對比,王一生的艱苦生活和腳卵的高雅生活相對比,在我看來還有另一番意思,就是以王一生為代表的民間文化與知識分子相對比,而後來和腳卵的對弈中,王一生勝了,其實就是民間文化的興起。五:「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妄作,「無不為」:作為乍看起來吃飯與下棋毫不相干,一個是純物質需要,一個是純精神活動。但是王一生卻絕對要在吃飽飯的前提下才能下棋,生存是第一要義,沒有人能夠脫離正常的物質需求,關鍵是王一生在一種平凡的生活狀態中凝聚著某些形而上的、超越世俗的東西,那就是他於吃無爭,不苛求麥乳精、油多,只要頓頓飽就是福。 其實也就是許多人讀《棋王》的感受,道家的思想,即所謂的無為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王一生身材瘦小,態度謙卑,貌不驚人.但他卻在生活中有著他自己一套的生活模式----即道家思想的「出世」。他對生活的要求很低,只要有棋下、有飯吃就很滿足。而他這種對生活的要求,在文中多次體現出來: 「我拿出煙來請他抽。他很老練地敲出一支,舔了一頭兒,倒過來叼著。我先給他點了,自己也點上。他支起肩深吸進去,慢慢地吐出來,渾身盪一下,笑了,說:「真不錯。」我說:「怎麼樣?也抽上了?日子過得不錯呀。」他看看草頂,又看看在門口轉來轉去的豬,低下頭,輕輕拍著凈是綠筋的瘦腿,半晌才說:「不錯,真的不錯。還說什麼呢?糧?錢?還要什麼呢?不錯,真不錯。」 這里,那種散談閑游的情調、無所求欲的心境,以及與老朋友謀面後的愉悅,洗了衣服又抽了煙後的輕松,都揉合在一起,構成意義難以言說的「不錯」「真不錯」,豈止是「心滿意足」而已。《棋王》寫了「吃」和「下棋」的故事,寫得很傳神,從關於吃和下棋的故事中,浮現出來的是對事態人生的哲學思考:即人的生存是賴於所處的環境的,而人的幸福感而往往決定於是否能適應那不易改變的環境。但是「下棋」要擺脫的是對世事的過度關切,暫時忘卻眼下利益和前途命運。但「下棋」在王一生最初始的心理學意義可能是一種逃避。就從小說敘事而言,小說一開篇就寫到王一生下棋,在火車上亂哄哄的現場,王一生瞄了「我」一下,眼裡突然放出光來,擺上棋盤與「我」對弈起來。王一生倒是很坦然,「我他媽要誰送?去的是有飯吃的地方,鬧得這么哭哭啼啼的。」[8]如此雜亂卻能安下心來下棋,那確實就是棋痴了。不要人送,或沒有人送,王一生的心境真是那麼坦然么?小說寫道:我實在沒有心思下棋,而且心裡有些酸,就硬硬地說:「我不下了。這是什麼時候!」他很驚愕地看著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軟下去,不再說話。[9] 這「忽然「一詞,且」身子軟下去」,還是道出了王一生內心的虛弱。王一生「下棋」似乎是自覺的精神追求,是一種獨立人格的證明,身處逆境而自強不息的典範。事實上,在這種痴迷於棋局中的是對家庭的一種逃避,對父親亡故/缺席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的一種逃避。在王一生後來與「我」以及與「腳卵」交往的日子裡,王一生實際很敏感「我」和腳卵的家庭。王一生所在的環境是非常的惡劣的。就連王一生自己也嘆息到:「窮。困難啊!我們家三口兒人,母親死了,只有父親、妹妹和我。我父親嘛,掙得少,按平均生活費的說法兒,我們一人才不到十塊。」外部的環境只是給人以存在,但不能決定人自身的價值,而是決定於人給予他自身的東西。而王一生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明白了靈魂的意向、靈魂的內在才是重要的。所有的財富、地位、社會差別對王一生來說都是無關重要的。道家中的「無為」在王一生中體現了出來。「為」是指人的作為、生事。「無為」的思想使人們避免了人們的紛爭之心,使人們脫離了名利的苦海,減低了慾望。六:「道」之外的儒與禪在當時文革的動盪中,許多人打著「文化大革命」的旗號在排斥異己、打擊對手。而王一生卻能在這種動盪的社會避過禍劫,生活在自己滿意的世界中自得其樂。王一生這一個人物形象既深沉凝煉而有獨具特色。 在《棋王》中,阿城除了講到道家思想外,他還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禪融合其中.「尋根」的體現,儒融合在王一生的人生中,而禪融合在王一生的棋道中。這使王一生成為一個集儒、道、禪於一身的特殊人物。阿城安排王一生與「腳卵」(即倪斌)的對弈,可謂是別具匠心。「腳卵」生於世家,家裡的經濟環境比其他的知青都要好,而且很文氣。這使他有別於其他的知青,成為一個比較特殊的人。 在我看來,腳卵其實是有一種「沒落的高貴」,他與「我」為伍,但又獨立於我等之外,但是在現實面前又不得不和我們這些人並存,其實也需要理解。而他家的棋道可是幾代傳下來,就像王一生所說的:「家傳的棋,有厲害的。幾代沉下的棋路,不可小看。」這使他與王一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家境的懸殊對比,棋路的對比。他們唯一相同的是兩人都與其他的知青格格不入,且都迷在象棋中。王一生已把兩種古老的傳統文化融會於棋道。從他的生活看,王一生是一個隨遇而安、並不強求物質的人。這很大程度上與禪的「隨緣」相似。但他又不完全雷同。皆因他人生也是一個道、禪結合的特殊體,是庄禪思想的體現。 他對棋的態度,正是他對人生的態度。他以棋來避開人生的痛苦,追求心靈的清凈和精神的自由。而他的「無不為」中卻潛藏有儒家文化的進取精神。 在文章的高潮中,王一生主動提出要和前三名比較棋藝。就這看來,他的這種作為已違反了道家的「無為」和禪的「隨緣」。他異常的舉動是因為道家思想的「無為」和禪宗的「隨緣」已成為王一生發展的障礙。王一生還答應一人「戰」九人。他接受了儒家思想中的「入世」來尋求進一步的發展。這就是阿城對道家精神中「無為」所導致惰性的否定。在與九位高手的「車輪大戰」中,王一生把在「無為」中積蓄的內在力量迸發出來,把他的全部潛能都發揮了出來:「他的瘦臉上又干又臟,鼻溝也黑了,頭發立著,喉嚨一動一動的,兩眼黑得嚇人。我知道他拼了」。經過八局的勝利,王一生仍然堅持了下來,表現了他無窮的生命力量。阿城對這一幕的描寫也最為動人: 「高高的一盞電燈,暗暗地照在他臉上,眼睛深陷進去,黑黑的似俯視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頭亂發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彌漫開來,灼得人臉熱。外面傳了半天,眼前卻是一個瘦小黑魂,靜靜地坐著,眾人都不禁吸了一口涼氣。」這動人的一幕正是王一生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體現。經過大戰後,王一生把其全部的力量都用盡了:「王一生再掙了一下,仍起不來。我和腳卵急忙過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來。他的腿仍是坐著的樣子,直不了,半空懸著。我感到手裡好像只有幾斤的份量,就暗示腳卵把王一生放下,用手去揉他的雙腿。」他幾乎耗盡了生命的力量,但換來了眾人對他人生價值的認同,這就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和棋」,為何是棋王,棋王其實應該是戰無不勝的,文中提到最多的是「棋獃子」和王一生,其實棋王是一個隱藏的王者。小說結尾,這帶有濃厚哲學意味的結尾,即是我的「大徹大悟」也是作者人生觀的體現。 這段描寫所展示的境界確有動人心弦的魅力。但其中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卻是作者通過王一生形象描寫所表現的對傳統人生觀的認同。小說中的王一生不為外在貧窮富貴、成敗榮辱而苦思殫慮,懷有道家的曠達與超脫、儒家的執著和堅定,無論什麼樣的惡劣環境,都不能影響他在心靈自由的天地里追求棋道的提高。作者把儒家、道家、禪宗的結合是傳統文化在王一生這個個體中的再造與復活。問題:文中的「我」除了有敘述的作用,還有什麼意圖

10. 阿城 棋王 內容簡介

我只看過電影版《棋王》(改編自大陸台灣2本棋王小說)。下面這篇讀後感你看看?
棋王大概是講文革年代一個象棋痴迷者的一段人生經歷,以象棋作為主線貫穿一個人物悲劇性的一生。(電影大陸部分和這本書有一定關聯)

沒有精緻的刀叉來牽扯視力,沒有82年的紅酒來清掃腸胃,更沒有大魚大肉來填充桌面,但是這小小的一碗蛇宴,如多年後娓娓道來的場景,由肚子里飢餓的驅使變成精神上愉快的升華,怎不可以說是一場藝術上的盛宴。

看完阿城的《棋王》,口內生津,食指大動,不為下棋,只為了那頓簡陋而讓人充滿嚮往的蛇宴。這感覺卻不是未曾有過,若干年前的徐克曾導演了一部〈滿漢全席〉,看完後吃白米飯,竟覺得嚼出了不一樣的味道,"食色性也",想來饕餮之欲,卻最是引人神往之道。
說起吃來,小,可以引出由麥當勞肯德基引來的"垃圾食物危機",大,卻可以牽扯出整整一個時代人飢腸轆轆的回憶。僅就吃而言,最有發言權的,應該不是高高在上的老佛爺或者中南海的大廚,前者:飽漢不知餓漢飢,錦衣玉食伺候著慣了,到了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給個大眼窩窩頭都啃得特香;後者終日嗅著五味油煙,掌中走著香辣灶火,至於吃,卻精確到了幾分醬油兌幾分薑末的程度上。在電影《喜宴》中的老爺子,更是因為終日里咂巴這紛紜的真味,最後搞得吃什麼都味同嚼蠟,可見這種技術性吃法在吃的藝術上是實在要不得的。
說到會吃的,還有兩個故事,評點《水滸》的大才子金聖嘆被砍頭前,因為怕劊子手下手不麻利而讓自己平添苦楚,賄賂給了劊子手一方手帕,劊子手一掂量,估計包裹著金條,果然賣力,下手得又快又狠,回家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卻乃是一塊磚頭綁著一張紙條,紙條上寫道:好快刀也。另一個故事說的也是金聖嘆,金聖嘆行刑之前要求和自己的兒子說兩句遺言,兒子附耳上去,金聖嘆低聲道:花生與豆乾一起嚼有牛肉味。若家貧買不起牛肉,可以此法暫時解饞,切記,切記。從這兩則故事看,金聖嘆是幽默的,而且其幽默來自於識"器"也識"物",估計也是個廚房裡的好手,吃貨里的行家,按現在流行的說法,也算是以身實踐了關於吃的行為藝術。從這里也能看出,吃在解決溫飽的時候,只能說是一種辦法,吃在炫耀財富的時候,只能說是一種宣洩,而只有吃在成為趣的時候,才能成為藝術。
掩卷而思《棋王》之吃,給人印象深刻,其一便是大篇的章節描寫王一生吃飯的動作,甚至吃完飯涮碗的水面上的油花都被他小心地吸盡,"然後帶著安全到達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棋獃子"的形象躍出紙面而生動無比:在棋盤上竭力的將對手將死、對能吃到嘴裡的東西巨細無遺……王一生的母親說道:要能吃飽飯才能下棋。據說上海科研所做過調查,一場圍棋比賽一般需要七八個小時,所消耗的能量比足球大得多,所以圍棋運動員要吃得很好才行。而結尾一段那波瀾壯闊的車輪大戰,若沒有先前的對吃的烘托,想來王一生的棋力再高,最後也得噴血棋場,看似不相關的筆墨,卻其實是最大的伏筆。按實用性來講,待到那碗蒸好的蛇肉亮晶晶地端到文字里的時候,阿城對吃的藝術更可以說做了最好的解釋,《棋王》里,主人公對生活的不滿,是因為吃菜沒有油,"腳卵"有路子,最開始的抖摟就是祖上是僱人來清洗"燕窩"的,而他自己也吃過。無一不是通過吃,來勾引出各路線索,不蔓不枝的編織於一處的。在作料上,就算是實在沒有醋精,卻也可以找到草酸來代替。在講究上,蛇肉碰不得鐵,碰鐵就腥,所以不切,用筷子撕著蘸料吃,所謂吃有吃法,想來不識如何吃得,上來便是胡造一氣,連腥帶素的吃了,還有何樂趣可言?最後把蛇骨放進去熬湯。待到茄子也吃凈,蛇骨已經煮散,再把野茴香,揪在湯里,想來舀了湯在碗里,熱熱的小口呷,此時吃的,就真是味了。這等快事,想來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如此將吃法描述出來,自然是字字勾人腸胃,首先是有朋自遠方來的"樂",然後是捕得兩條大蛇的"妙",調料未因陋就簡,反而因陋就補,妙也就妙在一個"適"字,最後連骨帶肉一並打發,直吃得酣暢淋漓,再點上了一棵煙來吸,也可以還原成一個"暢"字。沒有精緻的刀叉來牽扯視力,沒有82年的紅酒來清掃腸胃,更沒有大魚大肉來填充桌面,但是這小小的一碗蛇宴,如多年後娓娓道來的場景,由肚子里飢餓的驅使變成精神上愉快的升華,怎不可以說是一場藝術上的盛宴。
在精神與物質之間,早先就有一種時髦的說法曰"食糧",精神也可謂"食糧",物質也可謂"食糧"。曹操賦詩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阿城的《棋王》里說,何以解憂,唯有象棋,可見兩者搭界的途徑,算是殊途同歸。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阿成的經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語視聽說伺服器地址輸錯了怎麼辦 瀏覽:107
重生楊過收穆念慈,洗澡 瀏覽:836
工商總局app在哪裡下載 瀏覽:246
免費成人影院網站是多少 瀏覽:156
hp伺服器閃紅燈什麼意思 瀏覽:244
php加入購物車代碼 瀏覽:921
奇跡男孩電影完整版免費播放 瀏覽:663
羅曼史生孩子在那一段在幾分鍾 瀏覽:953
成龍40部經典電影 瀏覽:795
程序員連出兩次線上事故 瀏覽:427
啄木鳥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292
主角叫柱子的鄉村小說 瀏覽:962
肉特別多的電影 瀏覽:970
好的在觀看網站 瀏覽:307
vip免費影視劇網站 瀏覽:924
恐怖鬼片免費版在線觀看 瀏覽:539
印度神話電影排行前十 瀏覽:510
主角開飛機重生流 瀏覽:760
java函數式編程教程 瀏覽:271
天正圖紙加密後的效果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