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大廠程序員的另一半全職太太比例特別多
大廠程序員可都是拿著高工資的人,拿這么多錢還不把時間都奉獻給公司嗎?老闆又不傻,我給你這么高的待遇,你就得把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的時間都給公司。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已經有家室的程序員,家務事咋辦?
家務事交給老人嗎?老人那麼大的歲數了,辛苦了一輩子本來想清福的,這下好了還要幫著你做家務,真的要為你奉獻一輩子嗎?
請保姆?保姆成本也不低啊,一個月五六千總要的吧,而且你放心一個陌生人在你家裡搗鼓嗎?
想來想去只能自己老婆做全職太太了,反正程序員賺的多。不過老婆做全職太太就一定好嗎?程序員遇到35歲瓶頸了被裁了咋辦?我是不建議全職太太的,一來時間長了媳婦會與 社會 團購,後果就是經常為了雞毛蒜皮的事兒跟你吵,二來時間長了媳婦變成黃臉婆了在家裡就會沒有地位,被丈夫嫌棄是極有可能的。
掙得多是前提,工作忙是主因,重教育是根本。
眾所周知,每個大學的計算機相關專業,錄取分數都相對較高的那種。科班出身的程序員,高中階段在學校里屬於優秀的那一撥人。由此可見,他們重視孩子教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正常情況下,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體現出家長的付出多少。金錢、時間、精力這三大件缺一不可。很多媽媽選擇全職,並不是她們在職場上不優秀,而是為了下一代不得已的舉措。
程序員薪水高,工作自然也忙,三大件中缺了兩樣。在必須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是太太作出了犧牲。
在此,致敬那些為家庭和孩子成長付出的每一個媽媽。
大廠程序員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不能顧及家裡的事情,但他們已經成為了城市新貴,薪資待遇極高,工作環境和福利良好。所以其太太們基本可以不需要工作,全職在家帶娃和料理家務。這些太太們有經濟實力、有時間、有空間的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保證她的老公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掙很多的錢。
這還用說嘛,就一個原因,大廠程序員錢多,能夠負擔的起家庭的全部開支,當然太太就可以安穩的在家相夫教子了。如果大廠程序員收入不高你試試,太太肯定不能全職在家,奈何沒錢啊。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自己沒有時間,工作壓力還巨大,根本沒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爺爺奶奶也不會常年在大城市幫忙,而且也不放心,所以有時候只能犧牲掉伴侶的職業生涯,其實這是很無奈的一種行為。
忙唄,996哪有時間照顧家。
所以論家庭收入,996+全職太太的家庭還真不一定比兩個朝九晚五工作穩定,都有時間照顧家裡的雙職工家庭收入高。而且風險還更大。
第一,比較明顯的就是一人收入能夠養活全家吧
第二,程序員的工作性質,決定這幫人的生活能力,有能力未必有時間經營生活,碼農要熬夜。何況一般碼農沒生活能力,需要照顧
忙沒時間顧家裡啊經濟狀況過的去,而且對孩子要求也高,我女兒班上華為騰訊的爸爸好幾個,基本都是媽媽全職帶娃,從幼兒園開始媽媽們就帶孩子穿插在各個培訓班,我所知的有兩個華為爸爸住深圳在東莞華為上班,早出晚歸的孩子的事自然都是交給媽媽帶。
大廠的高薪+高強度工作性質,本質上吸收了兩個人的勞動力,也因此彌補了相應收入。
這種做法對企業而言,既提高工作效率,又節約了稅金等各種成本。對於程序員個人而言,他已經完全沒有精力照顧家裡,而薪資通常也可以基本覆蓋配偶的那份,所以太太做全職主婦就成為了一種比較常見的合作模式。
程序員當兩個工作者,太太當兩個顧家者,加總平均一下也恰好。
錯,程序員老實不會找老婆,你去看下金融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老婆幾個是全職太太
2. 42歲中興員工跳樓,一線城市中年打工者該如何生存下去
每年有多少農民自殺啊?怎麼不說
3. 工作七年,我離開了北京
最近幾天,一篇關於清華畢業生買不起房離開北京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大家又都開始埋怨北京的房價高,為清華畢業生買不起房離開北京而嘆息,網路上各種段子手吐槽北京逼走了人才。可是,我想說的是:離開北京就過得不好嗎?離開北京轉戰二線或者三線城市真的有那麼悲慘嗎?說說我的經歷吧。
本人2010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一所我內心中並不比清華差的學校,計算機方向碩士學位。七年的西北生活,養成了我踏實,勤奮的性格。同時,大學生活也讓我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是的,我們是大學同學,本科就在一起,風雨同舟。我們也是不多的學生時代在一起並最終走進婚姻殿堂的人。大學畢業後,我倆就職於北京的同一家公司,同一個部門,都是程序員。剛畢業的那幾年,生活真的很簡單,單位有食堂,我倆一天三頓都在食堂吃,每天好培族一起上班,一起加班,一起下班,小日子基本上都被工作占據了。IT公司加班都很嚴重,節奏也很快,可即便如此,彼此之間也沒什麼怨言,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一個辦公室上班,幾乎時時刻刻都能見到對方。
我倆所在的是一家軟體公司,規模不小,大概有1000人左右,上班地點在望京。私企不像國企,只要你肯努力,收入也會很快地提高,短短幾年內,我倆的工資就從剛畢業時的6千左右翻了將近三倍,一萬六七的工資在北京雖不算富裕,但也能夠自給自足,衣食無憂了。不過中國老百姓生活講究的是衣食住行,光衣食無憂,才解決了一半兒問題,另外兩個問題(住和行)也逐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尤其是買房子這件事。工作的前幾年,我們也並不是不想買房,只是比較窮~而且在買房這個事情上我也不太想跟家裡要錢,也不太想跟別人借錢,就想著靠自己的努力實現買房這個事情會比較有成就感。在這一點上,老婆也支持我的想法,我們就一致決定:靠自己的努力,買得起就買,買不起以後再說。
2014年春節,因為公司效益好,我倆拿到了一筆豐厚的年終獎(兩人加起來有15萬左右),再加上工作四年的積累,算了算一共手裡有將近70萬積蓄(算上住房公積金賬戶裡面的二十萬)。買房子這個之前對於我們來說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好像也不是那麼遙遠了耶!於是春節過後我倆就開始看北京的房子,按照首付70萬倒推,那麼我們可以承擔起230萬總價的房子(要貸款160萬),再按照90平的剛需大小計算,就是可以買兩萬五一平的房子。當時北京兩萬五一平的房子.......通州!天通苑!北七家!順義!中灶昌平!亦庄!這些地方的房子都有個特點,就是在五環外,而且還有段距離呢。從這些地方到望京上班,著實需要點時間,大概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時間要......三個小時?沒有仔細地實地計算過,總之上班下班比較辛苦了。另外,由於我們工作在望京,按道理應該考慮望京的房子是最合適的,為什麼不考慮望京的房子呢?窮唄~當時望京的房價均價在4萬,還是比較老的小區,新一點的小區(比如融科橄欖城,我一眼就喜歡上了)要5萬到6萬之間吧,總價都得500萬以上,遠遠超出我們的財力極限。總之看了一大圈,核心結論就是:喜歡的買不起,買得起的不喜歡!(還是有點小任性的)
人生只有一次,買房和結婚一樣,都是一輩子的事情,俺不是個將就的人,對,要買就買稱心如意的,絕不將就!不將就的結果就是,我倆的資金友弊實力只能繼續擱置在望京買房,擱置買融科橄欖城的想法。當時一氣之下想回蘭州!!!!老婆說,既然你想考慮換城市,為啥不考慮下杭州?(老婆是杭州人,對杭州也很熟悉和親切~)。這話好像點醒了我,說實話換城市一直是我的備選方案,只是覺得還沒到在北京混不下去的時候。不過買房這個事情,還是要早作打算的。於是我倆把看房的視野,從北京轉向了杭州。
不轉不知道,一轉嚇一跳。根據我倆當時的資金預算,230萬在杭州除了西湖周邊買不起,其他大部分地段還是可以從容地挑選的。大家可能體會不到,一個沒有房子的人,看著杭州地圖選房子的爽感。另外杭州也是一個IT產業比較發達的城市,聚集了很多有名的企業,比如阿里巴巴,網易,華三,華為杭研所,海康威視等明星企業。通過研究杭州地圖,發現這些著名的公司,都在杭州的一個區,叫濱江區,這里也是杭州的高新(高薪)開發區。放棄北京的買房計劃,本身就是因為不想上下班太遠,所以在杭州找房子首選上班近啊,既然這些我們同行的IT公司都在濱江,我們也就把目光從全杭州鎖定到了濱江區。最終找到了一個自認為非常不錯的位置,上個圖。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選擇最終買房子的地方,還是考慮了很多因素的。最終選擇在這里也是覺得,沒有比這里更適合我們的了。
首先從工作的角度考慮,這里距離海康威視是最近的,路程距離不到兩公里,如果將來工作能換到海康威視,那我就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非常方便。這個上班距離與在望京從融科橄欖城到北京的單位(望京科技創業園)的距離是相當的。很爽呀!這不就是杭州版的融科橄欖城嗎~ 再說說海康威視吧,一個挺大的IT企業,做安防監控和智能機器人的公司。規模在2萬多人,近年來也一直在擴張,辦公大樓也挺氣派。上個圖
由於人員一直擴張,這兩棟樓已經坐不下了,海康在馬路對面又加蓋了更大的辦公樓,如下圖
嗯,從工作單位的角度考慮,把房子買在這里,去海康工作應該是最合適的了。不過....你想是一回事,人家要不要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另外華為杭州研究所和華三通訊距離房子就遠了一些,大概6公里左右。總體上也在能夠接受的范圍內。(後來我還是幸福地加入了海康威視~~)
工作之外,從交通的角度考慮,這里當時規劃了兩條地鐵,其中6號線橫跨整個濱江區,最後直達丈母娘家,以後小寶出生了也方便丈母娘幫忙帶孩子,二期規劃直接到高鐵站。7號線地鐵也從樓下經過,直達杭州國際機場。總體上來說,坐擁兩條地鐵的地鐵站,交通還是非常便捷的。
工作與交通之外,看好這里的第三個原因就是環境因素啦。這里距離錢塘江非常近,屬於江景房。杭州市政府為了方便市民健身,在江邊沿江修了有十公里的美麗跑道,每天早上到樓下江邊晨跑,想想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來個圖片吧,藍色的是跑步道路,紅色的是騎行道路。
我和老婆都是熱愛運動的人,決定選這里的時候,心裡就美滋滋地籌劃著將來住到這里,早上下樓帶著小寶去江邊晨跑的情景。實在是很值得嚮往。
第四個選擇這里的原因歸因於杭州市政府對這里未來的規劃,這里被市政府規劃為未來杭州的體育會展中心,而且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市政府搬遷到江對面的市民中心,也與這里只有一江之隔。按照規劃,這里被定義為杭州未來的城市核心區。上個當年的規劃圖和現在的實景圖吧
從規劃圖和實景圖的對比來看,還有很多規劃的建築物沒造好。其實2014年在這里考慮買房子的時候,周邊啥都木有,就是一片大工地。連買的房子,當時也只是挖了個大坑而已...... 後來G20峰會和2022亞運會接連落戶到這,也大大加速了小區周邊規劃的建設速度。按照目前的計劃,所有的周邊規劃和地鐵等配套設施都會趕在亞運會之前完工。
第五個選擇這里的原因就是房價了,我們選了個最好的樓層,最好的戶型,算是小區裡面當時的頂配價格,兩萬五!正好是我們財力的上限。這個價格在當時的北京是買不到融科橄欖城的,在這里卻可以買到杭州版的融科橄欖城,並且還會加持更多的buf技能。於是,我們當場就交了定金,絲毫沒有任何的猶豫,因為實在是說不出任何不喜歡這里的原因,也挑不出任何不買的理由。
自從2014年買了這里後,我們當時也沒有著急著立刻離開北京,首先北京的工資高些,畢竟160萬的貸款.......也不是個小數目~另外我們其實還是在內心中覺得我們還年輕呢,還真的沒到被北京逼走的地步,買杭州的房子也算是給自己找個最後的退路。再說當時這里還沒造好,房子也還是個大坑,回來也住不了哇。
隨後的幾年裡,雖然工作在北京,但也時不時地關注著這里的建設,尤其是在杭州准備G20峰會的過程中,真的是下了大力氣和血本來建設這里。周邊的環境也日益完善,看得人心裏面一直癢癢的很,總想回來享受這周圍的環境哈。
這些也是完全托G20峰會的福,不然也絕不會完善的這么迅速。
杭州買房之後,我們也又回到了和原來一樣的在北京每天加班,每天三餐吃食堂,每天三點一線的普通而又平常的生活中。不同的差別是,北京的霧霾天氣出現的越來越多,也沒有好轉的趨勢,每每遇到嚴重霧霾天的時候,就在那和老婆打趣地說,要不咱們回杭州吧。但也就僅限於嘴上說說而已,並沒有付出實際的行動。
時間一晃又過了三年!2017年,是的,經歷了那北京房地產市場又一次瘋狂後的某一天,我打開了北京某二手房中介的網站,驚恐地看到了如下的畫面:
是的,這可不是廣告,12萬每平米,1200萬的總價,這種模式下的融科橄欖城,怎樣都已經不是我這個小程序員能夠高攀得起的了。這兇悍而高傲的價格,已經把我留在北京的希望踏平,磨滅,並將我留在北京的最後一絲幻想也摧毀得盪然無存!!!留在這里繼續去追尋那徒勞的虛幻,已然成為一種對自己時間與生命的浪費。
回杭州!不在這里不切實際地等待我的融科橄欖城了。融科妹妹,對不起,我真的是無力高攀了。於是,回杭州這個事情被我們正式提上了日程。整個回來的過程卻出奇地順利,面試了海康威視我很喜歡的崗位,面試官對我的印象還不錯,當時就接受了我。嗯,是的,我換到了前面說的那個距離我家只有不到兩公里距離的海康威視繼續做程序員,繼續我喜歡的研發工作。
同時,經過三年的建設,當時買的房子,對,就是那個大坑,現在已經成形了。在文章的最後,與大家一同分享下我的新家,也是我打算後半輩子都安居的地方。
小寶的學校也開始開工建設了,就在小區正門的馬路對面。以後小寶可以下樓就上學,放學就上樓~ 爺爺奶奶也可以在家給小寶做飯,站在陽台上看小寶做課間操,看著小寶放學回家吃飯啦~
隨著周邊配套的逐漸落成,我也越來越喜歡這里。今天,我正式提交了北京工作的辭職信,並開啟了杭州的新生活。也希望今後杭州的生活,能夠延續我和老婆的簡單,平凡與幸福。
最後,我想將這篇文章獻給那些同樣被北京高房價折磨的「新北京人」,人生只有一次,但是選擇的道路卻有很多條。也許我選擇的路並不一定適合你,但也許,會成為你下一個路口選擇的參考。文章寫在這里,也算是對自己過去七年的一小段總結和對未來生活的一點憧憬。杭州,我來了!我也會用我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去迎接未來新新的一切。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四年已過,就接著寫寫我回杭州的這四年吧
當初買這里就看中的一路之隔的奧體,經過四年的建設,現在這里已經和規劃的樣子蠻像了~
周邊的規劃都在一步一步地實現和落地,樓下的兩條地鐵也開通了(圖上的旭江華庭就是我安家的小區,也叫綠地旭輝城)。18個地鐵出入口也是非常的凡爾賽了!
當年在濱江奧體買了綠地旭輝城,當初買的時候,2.3萬一平方,現在的價格.....已經遠遠超乎了我的想像
同樣對比北京望京目前的房價
4年裡,我從海康,到阿里。現在已經算是一個阿里「老人」了,當然年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低調,低調~)
分享幾張阿里的工作園區美景
--未完待續--
4. 住養老院的39歲程序員已出院,為何現在程序員的壓力這么大
一:多數社會男性比女性經濟壓力要大住養老院的39歲的程序員已經出院,此前他稱因為做程序員壓力太大,所以選擇辭職掉自己的工作,然後因為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所以他選擇住進了養老院去養老,每天幫裡面的爺爺奶奶額解答問題,現在的程序員壓力真大,其實就是因為所會的技能跟得到的報酬不成正比,有經濟壓力跟精神壓力。
程序員其實如果是能力非常好的,其實很賺錢的,畢竟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一個好的程序動輒就是幾百萬的事情。但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程序員都是普通的程序員,也就是他們會的,所有的程序員都會,所以他們如果是覺得自己的技能很好,但是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的話,就會很沮喪。所以他們的壓力是很大的,特別是程序員,大多都是男性背負的經濟壓力要比女性大很多,這是正常的。所以這個程序員他有家庭的催婚的那種壓力,又覺得自己人到中年碌碌無為,沒有什麼太成功的事跡,程序員這份工作又讓他的身體受到了一些影響,沒辦法繼續做高強度的工作,所以就選擇了到養老院去修養身心嗯,緩解一下自己的壓力。
5. 大家都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那等他們年紀大了該怎麼辦
1)程序員就是吃青春飯的!那麼程序員35歲後怎麼辦?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我在跨入行業不久後,親戚就對我家人說,程序員這個行業吃青春飯的,干不長。於是乎,家人一
度勸我說,要不你還是找個銀行里的工作好了, 穩定-點。我對此嗤之一 笑。 給家人解釋了好久,
因為我們這個行業起步晚,所以干這一行的大都是年輕人,年紀大的少,不代表等我年紀大了,就
找不到工作了。
確實, 35歲被清退的例子也有不少!
但說實話,我-點都不害怕35歲的到來,反而還有點期待他能給我的人生帶來些許義無反顧的變
35歲而已,離退休還有20年以上呢。職業生涯都沒走完一半,擔心個啥!
2)程序員35歲後可以幹嘛?
繼續這條路,幹得好的、熱愛的可以繼續死磕代碼,可以當架構師,還可以升級做管理。
轉行,跨度小點,當項目經理,測試經理,產品經理。這些個職業,程序員去做都是很占優勢的。
換個跨度大的,培訓,咨詢,自媒體,民宿, 快遞外賣,司機,自主創業,個體戶或者回家種田順
便搞養....
52072日....
這些個職業哪個又是程序員不能做的?
現在我越來越覺得,總是給程序員們嚷囔著「青春飯, 35歲"也未嘗不是好事。
程序員的35歲,己經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了。
依我的經歷來看,在到達30歲之前,很多曾經的程序員或者計算機專業學生發現自己不喜歡不合
適,就已經轉行了。
能留到35歲的,屬於技術水平還不錯的,對程序員這個職業還是有些情感羈絆和拿捏水準的。混的
好的,可以選擇繼續在這個行業里深耕。稍微迷茫的,也不用擔心,達摩克利斯之劍帶來的危機意
思,讓他們在35歲到來之前,給自己准備了撤退之路。
我目前是在職Java開發,如果你現在正在學習Java,了解Java,渴望成為一名合格的Java開發工程師,在入門學習Java的過程當中缺乏基礎入門的視頻教程,都可以相互交流學習,可以加我的技術討論自學資料qun:前面是926:中間是452:最後是303
3)有的人可能又要說了,你說的這些職業,人人都可以做。
是,是,是。現在很多職業其實都不難。學習個精髓,實操個兩三年,只要不是虛度光陰的基本上
就很快能有一定的立足之地了。
所以未來有什麼可擔憂的?
不過,我們程序員去干這些個職業也還是有優勢的。
互聯網這個行業基本上技術更新換代快,作為程序員,學習能力必須杠杠的。活到老學到老,絕不
在話下!
遇到問題就會不停想辦法去解決,死磕bug ,這些寫代碼時鍛煉的品質絕對會幫助前程序員們腳踏
實地把事情做好。
最後還想說一句,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啊,我是女生,我拿不了重物,我註定寫不好代碼,我就是沒法一次考過駕校考試 ,我註定沒法
當好司機,註定。。。
啊,我是男生,我做不了家務,不了綉花針,照顧不了小孩子。。。
啊,我已經50歲了,所以我不會互聯網,我QQ微信都不會用之類。。。
bullshit !
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別總覺得自己做不好是因為性別的原因,那完全是你自己心理懈怠的原因!
也別為自己年齡大找借口,巴菲特90歲還在炒股還在掙錢呢!前幾天有個老奶奶70多了還在考大學
以彌補自己心中遺憾。
幹嘛總覺得自己年齡大了,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呢!即便年齡大了, 接觸新鮮事物的興趣點和靈
敏度、速度、激情等都趕不上年輕人了。但人生雖是一場比賽又不僅僅是一場比賽,不是只有你跑
了前幾名才有獎勵。
年紀而已,不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