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月入兩萬的30歲程序員應該如何理財
現在舉一例子:帝都,程序員,30周歲左右,月入兩萬。
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讓自己的錢不至於通貨膨脹貶值呢?
正常的,21-22歲大學畢業就應該開始學習理財【保險規劃/現金類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到了30歲應該積累了10年左右的理財經驗。
不過,從一生的角度來看,理財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抱著能看見的心裡,姑且寫一寫我對理財背後的動機和長期計劃的理解。
首先,建議先明確一下自己理財的需求,比如說,你的目的是:
*應付通貨膨脹,避免資產損失
*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
*資產迅速增長,賺取超額收益
那麼,你能夠承擔的風險是多少呢?也就是,你的收益率期望值是多少呢?
一般來說,
現金類資產,如現金、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和期限小於7天的債券逆回購等,平均收益3%-4%,收益較低,波動小。幾乎沒有虧損。
固定收益類資產,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和債券型基金等,平均收益5%-7%,收益低,波動較小。虧損的概率較低,也不是完全不會虧。
權益類資產(P2P、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權證等),平均收益10%-20%,收益高,但是波動較大,虧也是10%-20%左右,遇到極為不好的市場行情,虧50%以上的都有可能。
要求的10%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不是沒有,但是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一般來講,無風險收益=4%以下的年華收益率;
如果對此不滿意,那麼你們願意為多高的收益率承擔多大的風險呢?
以下是市場上比較正常的收益率與虧損的關系:
*本金不虧損,最高收益4%
*本金最多虧5%,最高收益10%
*本金最多虧10%,最高收益25%
*本金最多虧20%,最高收益40%
那麼你可能說,我也不知道我要哪種收益率,
這很正常,因為人有很多的需求,
有些需求對應長期、低波動、低收益率的理財方式,比如養老;
有些需求對應短期、高波動、高收益率的理財方式,比如樂享生活(度假、奢華旅行);
有些需求在中間,比如結婚(你是要豪華五星酒店還是老家村裡辦),買房買車(你是要買市中心老破小還是新區一流開發商大戶型,買豐田雅閣還是BMW 5系)、生娃養娃(你是要去和睦家生上赫德實驗學校還是一般公辦學校即可);
那麼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像lz這種情況的,建議:
1.結婚的需求=短期、低波動、低收益率的理財方式,如現金、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和期限小於7天的債券逆回購,平均收益3%-4%;
2.買房買車的需求=長期、中等波動、中等收益率,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和債券型基金等,平均收益5%-7%;
3.生娃養娃的需求=長期、中等波動、中等收益率,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和債券型基金等,平均收益5%-7%;
4.養老的需求=長期、中等波動、中等收益率,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和債券型基金等,平均收益5%-7%;
5.樂享生活的需求(度假、奢華旅行)=短期、高波動、高收益率,如P2P、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權證等。如果你膽子大,也可以去買數字貨幣,或者那種10萬塊就能入的PE。
通常來說,理財的時候要建立不同的心理賬戶,強烈建議專款專用。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啦,下次繼續分享,喜歡我的就關注我吧
㈡ P2P理財公司老闆跑路,我只是個最底層的小頁面程序員,害怕會被拘留
P2P理財公司被抓,說明可能已經是「蓄水池」方式經營了。可能涉嫌的罪名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等;其次一旦有人被抓,建議盡快委託律師處理,被抓的委託律師會見維權,沒有被抓的委託律師制定風險防範的方案等。
㈢ 程序員多年工作經驗找工作真的有用嗎
程序員多年工作經驗找工作真的有用嗎
程序員多年工作經驗找工作真的有用嗎?程序員是一種技術方面的職業,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程序員在社會發展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程序員覺得多年的工作經驗也不好找工作,下面我分享程序員多年工作經驗找工作真的有用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從p2p公司出來高薪低能的,有準備了大量面經來蒙題的,還有被拒後忿忿不平發郵件來討論的??甚至有答題不順拿面試官泄憤的。
通過面試者寥寥無幾,而通過者基本都拿到了offer。最近招聘工作告一段落,終於可以坐下來回顧這半年多來的面試,總結一些經驗教訓出來了。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進行的是社招,校招的情況會有所不同,因此不在此系列文章中討論。
為什麼要求「N年工作經驗」?
你有沒有發現,各大招聘平台在發布職位時,工作年限都只有這幾個檔:1年以內、1-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
一個人無論在哪個領域:
達到「入門」的級別最多隻需要一年;達到「熟練」的級別最多隻需要三年;達到「精通」的級別最多隻需要七年。
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犯錯來進步。當一個人犯過大量的錯誤後,就具備了成為大牛的潛質,當然前提是他願意並能夠從自己的錯誤中反省並成長。
遺憾的是,現今的課堂教育根本不給學生任何犯錯誤的機會,更不包容犯錯誤的學生。因此學生們無法在學校得到足夠的成長,只能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後來進行。
開始工作的第一年乃至前三年,是犯錯誤的時間。之所以招聘時要求N年工作經驗,是希望篩選出那些已經犯過足夠多錯誤的.人。
因此建議各位準備踏入職場的同學們,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更多地考慮公司是否有容錯的機制和環境,這基本決定了你未來成長曲線的起始角度,薪資待遇絕對絕對應該放在最後來考慮。當然了,在這方面大公司是上上之選。
工作經驗年限和工資成正比嗎?
我曾面試過一些5年甚至更長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結果往往不理想。很多人甚至不如剛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基礎不扎實,思路不清晰,缺乏優化意識,沒有閱讀習慣……而且,基本都自恃甚高。
有不少程序員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是下面這樣子的:
while (true) {
while (n--) {
做項目();
團建活動();
漲工資();
拿年終獎();
}
跳槽() && 漲工資();
}
他們覺得,工資應該而且必須隨著工作經驗年限的增長而不斷提升。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混淆了結果和目標。
正確的認識應該是:工資增長是個人能力提升後必然的結果。我們應該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提升個人能力上,而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更高的工資去不斷跳槽。
工作時間久了就可以帶團隊嗎?
還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工作的資歷久了,就可以開始走管理路線了,不用關心具體實現和技術細節了。於是我問他們一些團隊管理的問題,比較典型的是這樣的:
問:你如何幫助團隊成員提升能力?
答:從豆瓣上收集整理一些書單給他們。
問:你如何保證項目如期完成?
答:每天開會碰進度,如果有人拖後腿就督促他,搞不定就自己上,實在不行就找PM延期。
……
工作經驗的多少,與領導力的強弱的相關度並不高。工作經驗少自然難以服眾,但一個具備多年經驗,在基層工作表現優異的工程師,也未必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領導力是一門藝術,是需要專門學習的乃至訓練的。個人的性格在這方面會有一定的加減分,具備開朗樂觀、包容的性格的管理者會更容易開展工作。極個別的人僅憑自己的魅力就能做好管理工作,但那畢竟是個例。
新生大學社群成員有一本必讀書:《領導梯隊》,這本書相當全面地講解了如何完成從基層工作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轉變,推薦給各位準備帶團隊和想帶好團隊的朋友們。
當然,每個人最後都會晉升並停留在自己並不適合的那個位置上。
程序員小A的故事
小A大學畢業後,由於基本條件不夠沒能進BAT等大公司,只好進了一家業內的小公司。剛入職實習的那段時間里小A發奮圖強,買了好幾本豆瓣上推薦的大部頭經典,每天晚上都刻苦學習,加上前輩們點撥,很快就上了手。
不出一年,小A已經對開發組長安排的工作駕輕就熟,信手拈來。那些大部頭的書只翻了一小半,就扔下再也不看了。有時在看前輩們的代碼時,他還能挑出BUG來:「哼哼,你們也就不過如此嘛!」
業務進入了維護期,工作量不大,且缺乏挑戰性,但在每天晚上的內部DOTA局裡,小A卻和同事們殺得難分難解。於是經過無數個晚上的刻苦練習,小A成了公司DOTA最強者,每天帶著小弟們征戰天梯,不亦樂乎。
時間一天天飛逝,在越來越熟悉的業務和環境里,小A過得十分舒適和安逸。由於只需要兩三個小時甚至更少的時間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他便將剩餘的上班時間用來刷朋友圈、刷微博、追逐新聞熱點、和同事閑聊……
就在小A憧憬著3年買車10年買房時,噩耗突然傳來。公司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而倒閉了。當他出來找工作時才發現,這幾年除了對原來公司的業務熟悉度外,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多少長進。雖然做了好多項目,但都不過是CRUD而已,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業務數據量不大,連分表分庫都不用。既然用不著,為啥要學啊?
小A買了幾本面經解題書,背了一堆演算法題、設計模式,想進大公司,卻發現他們要求的標准不是一個level的:解耦、可用性、服務化……這些都是神馬,能吃嗎?
屢次面試受挫後,小A只好進了一家和原來公司要求標准差不多的小公司。但是這時他對公司業務的熟悉度已經歸零,一切又重新開始……
有句話雖然很俗,卻很實在:1年工作經驗用了10年,算不算10年工作經驗?
程序員考試解答方法和技巧
一、解題的步驟
1、把握題意。
根據問題的描述,確定問題的已知條件和隱含條件,並了解演算法(程序)要達到的目的,窺測出題者的用意。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對題目的整體把握。准確的講,這一步就要知道輸入是什麼,又得到什麼樣的輸出結果。
2、快速確定演算法。
每個題目的題干都有詳細的描述,通過對描述的分析,要確定題目應該屬於哪種類型的題,用到了哪一類數據結構以及相應的演算法。有些題目可能不屬於任何數據結構,則它可能與某類演算法有關;但也有一些演算法純粹是數學方法。
3、帶著問題閱讀程序。
閱讀、分析程序結構時,如果有很多子函數,首先弄清楚各函數之間的關系和各函數的作用;如果程序較長,則應該根據演算法過程,把每個程序段與演算法的每個過程對應起來,確定相應的程序段功能。在程序中,已經定義了某些變數,則在理解程序時,首先必須理解這些變數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