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centos進入命令行模式怎麼使用
1、首先,同時按CTRL+ALT+T鍵,打開終端。
㈡ centos 6.5命令行怎麼 安裝圖形
光碟、主機、Centos 6.5 操作系統
一、設置BIOS從光碟啟動,到如下界面,選擇第二個選項,安裝桌面環境的操作系統使用。
接著下一步,詢問是否要檢測光碟內容,我們選擇跳過,不檢查。【我們的光碟絕對是安全可靠,所以不檢查也行。】
二、這一步是安裝歡迎界面,接著選擇用於安裝過程中使用的語言與鍵盤。
注意:語言我們選擇中文,鍵盤就默認。
三、選擇安裝到哪一個設備,我們沒有特別的要求就選擇基本設備就可以了。
注意:這一步提示我們是否要保留硬碟里的數據,注意數據安全。
四、接下來設置系統的主機名以及網路IP ,時區,root超級用戶的密碼。
五、到了磁碟分區這一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分,如果不知道怎麼會就使用默認。但對於生產系統,分區有一定的要求。這一點必須認真對待。
接著進一步確認是否寫進入硬碟里。
六、接下來格式化硬碟分區,並開始安裝系統。這里最小化安裝,在生產的系統里,可以最小化安裝之後再進行處理。但不要安裝沒有必要的軟體。建議。
七、最後系統安裝完成,就可以進入Centos 6.5 桌面環境了,這點要注意一下。最小化安裝是沒有桌面環境,要用命令行再安裝其它的軟體。如果想要安裝過程中把桌面環境一起裝,就要刻錄個DVD光碟。本文使用了最小化的圖形界面安裝過程。
八、如果在伺服器上安裝生產系統,建議使用英文的環境,以及不要安裝多餘的軟體。避免軟體漏洞。使用過程中,當然建議開啟系統防火牆,以及優化服務,不必要的服務就不要啟動,以及做好伺服器安全策略等。圖形化安裝過程就到此演示完畢了
㈢ 如何在linux(centos)伺服器上安裝軟體
Linux軟體的二進制分發是指事先已經編譯好二進制形式的軟體包的發布形式,其優點是安裝使用容易,缺點則是缺乏靈活性,如果該軟體包是為特定的硬體平台編譯的,那它就不能在另外的平台或環境下正確執行。
1、*.rpm形式的二進制軟體包
安裝:rpm -ivh *.rpm
卸載:rpm -e packgename
說明:RPM(RedHat Packge
Manager)是RedHat公司出的軟體包管理器,使用它可以很容易地對rpm形式的軟體包進行安裝、升級、卸載、驗證、查詢等操作,安裝簡單,而卸
載時也可以將軟體安裝在多處目錄中的文件刪除干凈,因此推薦初學者盡可能使用rpm形式的軟體包。rpm的參數中-i是安裝,-v是校驗,-h是用散列符
顯示安裝進度,*.rpm是軟體包的文件名(這里的*.rpm特指*.src.rpm以外的以rpm為後綴的文件);參數-e是刪除軟體
包,packgename是軟體包名,與軟體包的文件名有所區別,它往往是文件名中位於版本號前面的字元串,例如apache-3.1.12-
i386.rpm和apache-devel-3.1.12-i386.rpm是軟體包文件名,它們的軟體包名稱分別是apache和apache-
devel.更多的rpm參數請自行參看手冊頁:man rpm.
如果你不喜歡在字元界面下安裝或卸載這些軟體包,完全可以在X-Window下使用圖形界面的軟體包管理程序。現在這些做的非常好了。
2、*.tar.gz/*.tgz、*.bz2形式的二進制軟體包
安裝:tar zxvf *.tar.gz 或 tar yxvf *.bz2
卸載:手動刪除
說明:*.tar.gz/*.bz2形式的二進制軟體包是用tar工具來打包、用gzip/bzip2壓縮的,安裝時直接解包即可。對於解壓後
只有單一目錄的軟體,卸載時用命令"rm -rf
軟體目錄名";如果解壓後文件分散在多處目錄中,則必須一一手動刪除(稍麻煩),想知道解壓時向系統中安裝了哪些文件,可以用命令"tar ztvf
*.tar.gz"/"tar ytvf
*.bz2"獲取清單。tar的參數z是調用gzip解壓,x是解包,v是校驗,f是顯示結果,y是調用bzip2解壓,t是列出包的文件清單。更多的參
數請參看手冊頁:man tar.
如果你更喜歡圖形界面的操作,可以到Ubuntu上看看他的包管理,超級方便。
3、提供安裝程序的軟體包
這類軟體包已經提供了安裝腳本或二進制的安裝向導程序(setup、install、install.sh等),只需運行它就可以完成軟體的安
裝;而卸載時也相應地提供了反安裝的腳本或程序。例如SUN公司的StarOffice辦公軟體套件就使用名為setup的安裝程序,而且在軟體安裝後提
供反安裝的功能,目前這種類型的軟體包還比較少,因其安裝與卸載的方式與Windows軟體一樣,所以就無需多講了。
二、源代碼分發軟體包的安裝與卸載
Linux軟體的源代碼分發是指提供了該軟體所有程序源代碼的發布形式,需要用戶自己編譯成可執行的二進制代碼並進行安裝,其優點是配置靈活,可以隨意去掉或保留某些功能/模塊,適應多種硬體/操作系統平台及編譯環境,缺點是難度較大,一般不適合初學者使用。
1、*.src.rpm形式的源代碼軟體包
安裝:rpm -rebuild *.src.rpm
cd /usr/src/dist/RPMS
rpm -ivh *.rpm
卸載:rpm -e packgename
說明:rpm --rebuild *.src.rpm命令將源代碼編譯並在/usr/src/dist/RPMS下生成二進制的rpm包,然後再安裝該二進制包即可。packgename如前所述。
2、*.tar.gz/*.tgz、*.bz2形式的源代碼軟體包
安裝:tar zxvf *.tar.gz 或 tar yxvf *.bz2 先解壓
然後進入解壓後的目錄:
./configure 配置
make 編譯
make install 安裝
卸載:make uninstall 或 手動刪除
說明:建議解壓後先閱讀說明文件,可以了解安裝有哪些需求,有必要時還需改動編譯配置。有些軟體包的源代碼在編譯安裝後可以用make
install命令來進行卸載,如果不提供此功能,則軟體的卸載必須手動刪除。由於軟體可能將文件分散地安裝在系統的多個目錄中,往往很難把它刪除干凈,
那你應該在編譯前進行配置,指定軟體將要安裝到目標路徑:./configure --prefix=目錄名,這樣可以使用"rm -rf
軟體目錄名"命令來進行干凈徹底的卸載。與其它安裝方式相比,需要用戶自己編譯安裝是最麻煩的,其實我個人認為,以後會越來越少人用這種方法。因為現在的
硬體發展到沒有必要多這少量的性能,來浪費這么多時間。
三。使用yum和apt-get.軟體管理方法的升級。
看過上面的介紹。大家一定會感覺,太麻煩了,下面這個是先進的linux才有的功能,這個實在太方便了,比windows還人方便,要是你用過Ubuntu的apt-get你會感覺爽極了的。那個方便。
1. 我們來先講Redhat的yum這種高級的包管理。
用YUM安裝刪除軟體
裝了系統添加刪除軟體是常事,yum同樣可以勝任這一任務,只要軟體是rpm安裝的。
安裝的命令是,yum install xxx,yum會查詢資料庫,有無這一軟體包,如果有,則檢查其依賴沖突關系,如果沒有依賴沖突,那麼最好,下載安裝;如果有,則會給出提示,詢問是否要同時安裝依賴,或刪除沖突的包,你可以自己作出判斷。
刪除的命令是,yum remove xxx,同安裝一樣,yum也會查詢資料庫,給出解決依賴關系的提示。
用YUM安裝軟體包
命令:yum install
用YUM刪除軟體包
命令:yum remove
2.用YUM查詢軟體信息
我
們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想要安裝一個軟體,只知道它和某方面有關,但又不能確切知道它的名字。這時yum的查詢功能就起作用了。你可以用 yum
search keyword這樣的命令來進行搜索,比如我們要則安裝一個Instant Messenger,但又不知到底有哪些,這時不妨用
yum search
messenger這樣的指令進行搜索,yum會搜索所有可用rpm的描述,列出所有描述中和messeger有關的rpm包,於是我們可能得到
gaim,kopete等等,並從中選擇。
有時我們還會碰到安裝了一個包,但又不知道其用途,我們可以用yum info packagename這個指令來獲取信息。
使用YUM查找軟體包
命令:yum search
列出所有可安裝的軟體包
命令:yum list
列出所有可更新的軟體包
命令:yum list updates
列出所有已安裝的軟體包
命令:yum list installed
列出所有已安裝但不在 Yum Repository 內的軟體包
命令:yum list extras
列出所指定的軟體包
命令:yum list
2.講講Ubuntu中的高級包管理方法apt-get
除了apt的便捷以外,apt-get的一大好處是極大地減小了所謂依賴關系惡夢的發生
幾率(dependency hell),即使是陷入了dependency hell,apt-get也提供了很好的
援助手段,幫你逃出魔窟。
通常 apt-get 都和網上的壓縮包一起出沒,從互聯網上下載或是安裝。全世界有超
過200個 debian 官方鏡像,還有繁多的非官方軟體包提供網站。你所使用的基於D
ebian的發布版不同,你所使用的軟體倉庫可能需要手工選擇或是可以自動設置。你
能從Debian官方網站得到完整的鏡像列表。而很多非官方網站提供各種特殊用途的
非官方軟體包,當然,使用非官方軟體包會有更多風險了。
軟體包都是為某一個基本的Debian發布版所准備的(從unstable到stable),並且劃
分到不同類別中(如 main contrib nonfree),這個是依據 debian 自由軟體綱領而
劃分的(也就是常說的dfsg),因為美國限制加密軟體出口,還有一個non-us類別。
常用的APT命令參數
apt-cache search package 搜索包
apt-cache show package 獲取包的相關信息,如說明、大小、版本等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安裝包
sudo apt-get install package - - reinstall 重新安裝包
sudo apt-get -f install 修復安裝"-f = --fix-missing"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刪除包
sudo apt-get remove package - - purge 刪除包,包括刪除配置文件等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
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安裝的包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升級系統
sudo apt-get dselect-upgrade 使用 dselect 升級
apt-cache depends package 了解使用依賴
apt-cache rdepends package 是查看該包被哪些包依賴
sudo apt-get build-dep package 安裝相關的編譯環境
apt-get source package 下載該包的源代碼
sudo apt-get clean && sudo apt-get autoclean 清理無用的包
sudo apt-get check 檢查是否有損壞的依賴
㈣ centOS-5.5如何用命令行來安裝軟體包
第一步: 添加軟體源(推薦使用網易的)
1、先備份原有的源
以root身份進入shell
cd /etc/yum.repos.d
mkdir bak
mv *.repo bak
2、下載網易的源
wget http://mirrors.163.com/.help/CentOS5-Base-163.repo
rpm導入公鑰
rpm --import http://mirrors.163.com/centos/RPM-GPG-KEY-CentOS-5
最後執行:
yum clean all
創建本地cache
yum makecache
現在可以使用yum來安裝軟體包了,如安裝 openssh-server 軟體包:
執行 yum install openssh-server 即可
㈤ 如何使用centos 命令行安裝 php + mysql
yum install mysql mysql-server。//安裝mysql
service mysqld start //安裝完,用命令啟動服務。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設置mysql密碼,直接回車,根據提示輸入Y,然後會讓輸入2次你想設置的密碼,接下來的按照提示一直按y就行了。 最後出現:Thanks for using MySQL!設置成功
chkconfig mysqld on //和apache一樣設置開機自啟
service mysqld restart //重啟mysql
命令:
yum install php
yum install php-mysql php-gd libjpeg* php-imap php-ldap php-odbc php-pear php-xml php-xmlrpc php-mbstring php-mcrypt php-bcmath php-mhash libmcrypt
到此我們的apache、mysql、php都安裝完了。在此重啟一次apache和mysql
service httpd restart
service mysqld restart
㈥ 怎樣安裝CentOS 5.5系統
1. 使用setup菜單完成TCP/IP網路配置; (1)在命令行運行setup,選擇「Network Configuration」 (2)選擇「eth0(eth0)……」 (3)取消「Use DHCP」 (4)配置IP地址和子網掩碼為192.168.202.5/255.255.255.0,網關為192.168.202.1 (5)一層層退出 (6)運行ifdown eth0禁用乙太網卡 (7)運行ifup eth0啟用乙太網卡並重新讀取配置。 (8)使用ifconfig檢查eth0網卡的IP地址配置。 2. vsftpd伺服器的基本配置 (1)rpm -q vsftpd 察看vsftpd軟體包是否安裝 (2)service vsftpd start 啟動vsftpd伺服器 (3)chkconfig vsftpd on 將vsftpd服務設置為自動啟動 (4)從XP客戶端訪問「ftp://192.168.202.5」 (5)察看vsftpd伺服器的配置文件的預設配置:vi /etc/vsftpd/vsftpd.conf 1)anonymous_enable=YES 允許匿名用戶登錄 2)local_enable=YES 允許本地用戶登錄 3)write_enable=YES 允許寫入(上傳文件、創建目錄)(包含所有用戶) 4)#anon_upload_enable=YES 允許匿名用戶上傳文件,但已被注釋掉 5)#anon_mkdir_enable=YES 允許匿名用戶創建目錄,但已被注釋掉 3. 配置允許匿名用戶上傳的FTP伺服器 (1)vi /etc/vsftpd/vsftpd.conf (2)去掉上面(4)(5)兩行的注釋 (3)service vsftpd restart (4)從XP客戶端重新訪問「ftp://192.168.202.5」,上傳一個文件,是否成功? (5)因為匿名用戶是以ftp帳號訪問FTP伺服器的,主目錄為/var/ftp。(可察看/etc/passwd,找ftp那一行)而「/var/ftp」目錄所屬用戶為root,目錄許可權為drwxr-xr-x,即ftp作為「其他用戶」,沒有寫入許可權,所以不能在「/var/ftp」目錄中創建新文件和新建目錄。 兩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4. 辦法1:創建一個屬於ftp用戶的目錄 (1)cd /var/ftp (2)mkdir up1 創建一個目錄 (3)chown ftp:ftp up1 修改目錄的所屬用戶 (4)ll 查看目錄許可權 5. 辦法2:創建一個屬於root用戶的目錄,但修改目錄許可權為允許其他用戶修改目錄內容 (1)cd /var/ftp (2)mkdir up2 創建一個目錄 (3)chmod 777 up2 修改目錄的許可權,使「其他用戶」可以修改 (4)ll 查看目錄許可權 6. 繼續配置允許匿名用戶上傳的FTP伺服器 (1)刷新XP客戶端的ftp://192.168.202.5,進入up1或up2目錄,上傳一個文件,能否成功?然後再下載剛上傳的文件,能否成功? (2)ll /var/ftp/up1或ll /var/ftp/up2,看剛上傳文件的許可權為-rw-------,所屬用戶為ftp (3)cd /var/ftp/up1或cd /var/ftp/up,chmod 644 上傳的文件名 (4)再次下載文件,就可以了,這是為什麼? (5)vi /etc/vsftpd/vsftpd.conf,在local_umask=022下面添加: anon_umask=022,將匿名用戶創建新文件的umask設置為022。 (6)service vsftpd restart (7)從XP客戶端重新訪問「ftp://192.168.202.5」,這時,上傳、下載都能正常工作了。
㈦ centos7安裝教程
一、安裝CentOS 7.3
成功引導系統後,會出現下面的界面
界面說明:
Install CentOS 7 #安裝CentOS 7
Test this media & install CentOS 7 #測試安裝文件並安裝CentOS 7
Troubleshooting #修復故障
這里選擇Install CentOS Linux7,安裝CentOS 7,回車,進入下面的界面
語言選擇界面,正式生產伺服器建議安裝英文版本。
Continue繼續
選擇-系統SYSTEM-安裝位置INSTALLTION DESTINATION,進入磁碟分區界面
選擇-其它存儲選項Other Storage Options-分區Partitoning-我要配置分區I will configure partitioning,
點左上角的「完成Done」,進入下面的界面
新掛載點使用以下分區方案:標准Standard Partition
完成Done
分區前先規劃好,swap #交換分區,一般設置為內存的2倍,/ #剩餘所有空間
備註:生產伺服器建議單獨再劃分一個/data分區存放數據
點左下角的「+」號,掛載點:swap,期望容量:4096,添加掛載點,如下圖所示,繼續點左下角的「+」號,掛載點:「 / 」期望容量:留空 #默認為剩餘所有空間,添加掛載點,如下圖所示
點左上角的「完成Done」,進入下面的界面
接受更改Accept Changes,進入下面的界面
軟體SOFTWARE」-「軟體選擇SOFTWARE SELECTION」,我們使用的是Minimal版本,默認是最小化安裝。
設置完成後,點Done
開始安裝Begin Installation
進入下面的界面
選擇-用戶設置USER SETTINGS-ROOT密碼,進入下面的界面
設置Root密碼
如果密碼長度少於5位,會提示要按「完成」兩次來確認,安裝繼續。安裝完成之後,會進入下面的界面.
重啟Reboot
進入登錄界面,輸入用戶名【root】密碼【itnihao】,系統登錄成功
回到頂部
二、設置IP地址、網關DNS
說明:CentOS 7.x默認安裝好之後是沒有自動開啟網路連接的,所 以需要我們自己配置。
在命令行輸入#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編輯配置文件,添加修改或添加以下內容。
BOOTPROTO=static#啟用靜態IP地址
ONBOOT=yes #開啟自動啟用網路連接
IPADDR=192.168.1.73 #設置網關
GATEWAY=192.168.1.1
NETMASK=255.255.255.0
DNS1=114.114.114.114
DNS2=8.8.8.8
:wq! #保存退出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啟網路
ping www..com #測試網路是否正常
ip addr #查看IP地址
至此,CentOS 7.3.1611系統安裝配置圖解教程完成!
回到頂部
三:附加
1、修改主機名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compute1
2.修改網卡名
CentOS 7.x系統中網卡命名規則被重新定義,可能會是」ifcfg-ens33」等,下面我們把網卡改為ifcfg-eth0這種。
1、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mv ifcfg-ens33 ifcfg-eth0 #修改名稱
vi ifcfg-eth0 #編輯
NAME=eth0 #修改
DEVICE=eth0 #修改
:wq! #保存退出
2、vi /etc/sysconfig/grub #編輯
在」GRUB_CMDLINE_LINUX「變數中添加一句」net.ifnames=0 biosdevname=0「
:wq! #保存退出
3、運行命令: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重新生成grub配置並更新內核參數
4、添加udev的規則
在」/etc/udev/rules.d「目錄中創建一個網卡規則」70-persistent-net.rules「,並寫入下面的語句:
SUBSYSTEM=="net",ACTION=="add",DRIVERS=="?*",ATTR{address}=="00:0c:29:1e:a3:77",ATTR{type}=="1" ,KERNEL=="eth*",NAME="eth0"
#ATTR{address}=="00:0c:29:1e:a3:77"是網卡的MAC地址
cd /etc/udev/rules.d
vi 70-persistent-net.rules #添加
SUBSYSTEM=="net",ACTION=="add",DRIVERS=="?*",ATTR{address}=="00:0c:29:1e:a3:77",ATTR{type}=="1" ,KERNEL=="eth*",NAME="eth0"
:wq! #保存退出
shutdown -r now #重啟系統
網卡已經更改為eth0
㈧ 在CentOS中自動安裝Docker的命令行是什麼
怎麼可能自動安裝呢?除非下載已有docker的鏡像。好像必須得自己手動安裝吧,就相當於安裝一個命令一樣,yum -y install docker,然後再下載docker鏡像,比如安裝nginx,再啟動鏡像
㈨ grub命令怎麼安裝centos7
grub只是引導工具。安裝CENTOS7首先你得有光碟或者ISO,有光碟直接放光碟機根據提示。ISO文件可以搜下硬碟安裝。
如果你已經裝有GRUB,並且有CENTOS7的ISO,可以將ISO內的
/isolinux/vmlinuz
/isolinux/initrd.img
解壓出來放在某個盤的根目錄下,最好是FAT或EXT之類的分區,另外把CENTOS的ISO也放過去。
然後在GRUB命令行下使用下面3條命令
kernel
(sd0,0)/vmlinuz
initrd
(sd0,0)/initrd.img
boot
把sd0,0換成那兩個文件所在分區。
之後根據提示來吧,這里不好展開。
㈩ centos5.3命令行安裝問題
這兩個文件內容是ISO文件的校驗碼
下載了ISO文件後可以用md5sum或sha1sum算出文件的校驗值,然後跟md5sum.txt.asc或sha1sum.txt.asc內容比較,不一致說明文件下載錯誤或不完整,需要重新下載。sh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