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控編程的內容和工作內容
數控編程是數控加工准備階段的主要內容之一,通常包括分析零件圖樣,確定加工工藝過程;計算走刀軌跡,得出刀位數據;編寫數控加工程序;製作控制介質;校對程序及首件試切。有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兩種方法。總之,它是從零件圖紙到獲得數控加工程序的全過程。
② 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
個人想法:
1 程序中所給的切削參數要切實際,不能直接給理論數值,否則對刀具和加工質量影響很大;
2 程序中盡量精簡,在不影響加工工藝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循環指令;
3 同一把刀加工時盡量使用子程序調用;
4 實際裝卡刀具和編程刀具所用刀尖圓角要一致;
5 法納克、大連、德州等編程採用小數點方式時,要確認整數數值後是否有小數點,否則會造成撞機。
③ 求教育部高職院校評估數控編程說課稿
參考答案: ★ 一彎新月升起來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著碧輝。
④ 數控編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數控編程是數控加工准備階段的主要內容之一,
通常包括分析零件圖樣,確定加工工藝過程;
計算走刀軌跡,得出刀位數據;編寫數控加工程序;製作控制介質;校對程序及首件試切。有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兩種方法。總之,它是從零件圖紙到獲得數控加工程
⑤ 簡述數控編程的內容和步驟
1、打開模型文件,如下圖所示,點擊「加工」,選擇相關配置,進入加工環境。
⑥ 數控編程概念
認識數控編程——數控編程的概念
我們都知道,在普通機床上加工零件時,一般是由工藝人員按照設計圖樣事先制訂好零件的加工工藝規程。在工藝規程中制訂出零件的加工工序、切削用量、機床的規格及刀具、夾具等內容。操作人員按工藝規程的各個步驟操作機床,加工出圖樣給定的零件。也就是說零件的加工過程是由人來完成。例如開車、停車、改變主軸轉速、改變進給速度和方向、切削液開、關等都是由工人手工操縱的。
在由凸輪控制的自動機床或由仿形機床加工零件時,雖然不需要人對它進行操作,但必須根據零件的特點及工藝要求,設計出凸輪的運動曲線或靠模,由凸輪、靠模控制機床運動,最後加工出零件。在這個加工過程中,雖然避免了操作者直接操縱機床,但每一個凸輪機構或靠模,只能加工一種零件。當改變被加工零件時,就要更換凸輪、靠模。因此,它只能用於大批量、專業化生產中。
數控機床和以上兩種機床是不一樣的。它是按照事先編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動地對被加工零件進行加工。我們把零件的加工工藝路線、工藝參數、刀具的運動軌跡、位移量、切削參數(主軸轉數、進給量、背吃刀量等)以及輔助功能(換刀、主軸正轉、反轉、切削液開、關等),按照數控機床規定的指令代碼及程序格式編寫成加工程序單,再把這程序單中的內容記錄在控制介質上(如穿孔紙帶、磁帶、磁碟、磁泡存儲器),然後輸入到數控機床的數控裝置中,從而指揮機床加工零件。
這種從零件圖的分析到製成控制介質的全部過程叫數控程序的編制。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數控機床與普通機床加工零件的區別在於控機床是按照程序自動加工零件,而普通機床要由人來操作,我們只要改變控制機床動作的程序就可以達到加工不同零件的目的。因此,數控機床特別適用於加工小批量且形狀復雜要求精度高的零件。
從外觀看,數控機床都有CRT屏幕,我們可以從屏幕上看到加工各種工藝參數等內容。從內部結構來看,數控機床沒有變速箱,主運動和進給運動都是由直流或交流無級變速伺服電動機來完成另外,數控機床一般都有工件測量系統,在加工過程中,可以減工件進行人工測量的次數。所以數控機床在各行各業中的使用將來越普及。
由於數控機床要按照程序來加工零件,編程人員編制好程序以後,入到數控裝置中來指揮機床工作。程序的輸入是通過控制介質來的。具體的方法有多種,如穿孔紙帶、數據磁帶、軟磁碟及手動輸入即MDI。
1、穿孔紙帶
我國數控機床上常用的控制介質,大都是穿孔紙帶。它是把數控程序按一定的規則製成穿孔紙帶,數控機床通過紙帶閱讀裝置把紙帶上的代碼轉換成數控裝置可以識別的電信號,經過識別和解碼以後分別輸送到相應的寄存器,這些指令作為控制與運算的原始依據,控制器根據指令控制運算及輸出裝置,達到對機床控制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是八單位的穿孔紙帶。
2.數據磁帶
這種方法是將編制好的程序錄制在數據磁帶上,在加工零件時,再將程序從數據磁帶上讀出來,從而控制機床動作。
3.軟磁碟
隨著計算機行業的迅速發展,使用計算機軟磁碟作為程序輸入控制介質的越來越多。編程人員可以在計算機上使用自動編程軟體進行編程,然後把計算機與數控機床上的RS—232標准串列介面連接起來,實現計算機與機床之間的通信(或使用數控機床上配備的軟盤驅動器)。這樣就不必把程序製成穿孔紙帶,而是通過通信的方式,把加工指令直接送入數控系統,指揮機床進行加工,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信息的傳遞效率。
4.MDI
MDI即手動數據輸入方式。它是利用數控機床操作面板上的鍵盤,將編好的程序直接輸入到數控系統中,並可以通過顯示器顯示有關內容。MDI的特點是輸入簡單,檢驗與校核、修改方便,適用於形狀簡單、程序不長的零件
⑦ 簡述數控編程的內容及步驟
你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操作:
A、首先拿到加工的零件圖紙,你要會看懂圖紙的基本尺寸以及圖紙上專用標示符的意思;
B、根據圖紙分析加工工藝,選擇需要的刀具,確定工件的原點,計算加工尺寸,繪出加工軌跡;
C、你要懂得常用的編程代碼,包括G代碼以及M代碼,知道換刀指令的使用等等;
D、程序編制及處理階段;
E、程序的總體檢驗,對刀,工件試切,在試切時注意需要控制速度不要太快,以免出現故障時及時制止。你可以用單節執行來進行操作。
不過以上是手工編程的步驟,如果你有工件的三維圖紙,你就可以用自動編程軟體進行編程,這樣就省事多了。
⑧ 簡述數控機床程序編制的內容與步驟
數控機床程序編制的內容:零件加工順序,刀具與工件相對運動軌跡的尺寸數據,工藝參數以及輔助操作等加工信息。
編程步驟:分析零件圖紙及工藝處理,數學處理,編寫零件加工程序單、製作介質,進行程序檢驗。
數控機床主要由輸入/輸出設備、數控裝置、伺服系統、輔助控制裝置、檢測反饋裝置和機床本體組成。
(8)數控編程說課稿擴展閱讀:
編程特點
(1) 可以採用絕對值編程(用X、Z表示)、增量值編程(用U、W表示)或者二者混合編程。
(2) 直徑方向(X方向) 系統默認為直徑編程,也可以採用半徑編程,但必須更改系統設定。
(3) X向的脈沖當量應取Z向的一半。
(4)採用固定循環,簡化編程。
(5) 編程時,常認為車刀刀尖是一個點,而實際上為圓弧,因此,當編制加工程序時,需要考慮對刀具進行半徑補償。
⑨ 數控車床程序編程
數控編程方法:
數控機床程序編制(又稱數控機床編程)是指編程者(程序員或數控機床操作者)根據零件圖樣和工藝文件的要求,編制出可在數控機床上運行以完成規定加工任務的一系列指令的過程。具體來說,數控機床編程是由分析零件圖樣和工藝要求開始到程序檢驗合格為止的全部過程。
數控機床編程步驟
1.分析零件圖樣和工藝要求
分析零件圖樣和工藝要求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計劃,以及確認與生產組織有關的問題,此步驟的內容包括:
確定該零件應安排在哪類或哪台機床上進行加工。
採用何種裝夾具或何種裝卡位方法。
確定採用何種刀具或採用多少把刀進行加工。
確定加工路線,即選擇對刀點、程序起點(又稱加工起點,加工起點常與對刀點重合)、走刀路線 、程序終點(程序終點常與程序起點重合)。
確定切削深度和寬度、進給速度、主軸轉速等切削參數。
確定加工過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冷卻液、是否需要換刀、何時換刀等。
2.數值計算
根據零件圖樣幾何尺寸,計算零件輪廓數據,或根據零件圖樣和走刀路線,計算刀具中心(或刀尖)運行軌跡數據。數值計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數控機床編程所需要的所有相關位置坐標數據。
3.編寫加工程序單
常用數控機床編程指令
一組有規定次序的代碼符號,可以作為一個信息單元存貯、傳遞和操作。
坐標字:用來設定機床各坐標的位移量由坐標地址符及數字組成,一般以X、Y、Z、U、V、W等字母開頭,後面緊跟「-」或「-」及一串數字。
准備功能字(簡稱G功能):
指定機床的運動方式,為數控系統的插補運算作準備由准備功能地址符「G」和兩位數字所組成,G功能的代號已標准化,見表2-3;一些多功能機床,已有數字大於100的指令,見表2-4。常用G指令:坐標定位與插補;坐標平面選擇;固定循環加工;刀具補償;絕對坐標及增量坐標等。
輔助功能字:用於機床加工操作時的工藝性指令,以地址符M為首,其後跟二位數字,常用M指令:主軸的轉向與啟停;冷卻液的開與停;程序停止等。
進給功能字:指定刀具相對工件的運動速度進給功能字以地址符「F」為首,後跟一串字代碼,單位:mm/min(對數控車床還可為mm/r)三位數代碼法:F後跟三位數字,第一位為進給速度的整數位數加「3」,後二位是進給速度的前二位有效數字。如1728mm/min指定為F717。二位數代碼法:F後跟二位數字,規定了與00~99相對應的速度表,除00與99外,數字代碼由01向98遞增時,速度按等比關繫上升,公比為1.12。一位數代碼法:對速度檔較少的機床F後跟一位數字,即0 ~9來對應十種預定的速度。直接指定法:在F後按照預定的單位直接寫上要求的進給速度。
主軸速度功能字:指定主軸旋轉速度以地址符S為首,後跟一串數字。單位:r/min,它與進給功能字的指定方法一樣。
刀具功能字:用以選擇替換的刀具以地址符T為首,其後一般跟二位數字,該數代表刀具的編號。
模態指令和非模態指令 G指令和M指令均有模態和非模態指令之分模態指令:也稱續效指令,一經程序段中指定,便一直有效,直到出現同組另一指令或被其他指令取消時才失效。見表2-3、表2-6 N001 G91 G01 X10 Y10 Z-2 F150 M03 S1500; N002 X15; N003 G02 X20 Y20 I20 J0; N004 G90 G00 X0 Y0 Z100 M02; 非模態指令:非續效指令,僅在出現的程序段中有效,下一段程序需要時必須重寫(如G04)。
在完成上述兩個步驟之後,即可根據已確定的加工方案(或計劃)及數值計算獲得的數據,按照數控系統要求的程序格式和代碼格式編寫加工程序等。編程者除應了解所用數控機床及系統的功能、熟悉程序指令外,還應具備與機械加工有關的工藝知識,才能編制出正確、實用的加工程序。
4.製作控制介質,輸入程序信息
程序單完成後,編程者或機床操作者可以通過CNC機床的操作面板,在EDIT方式下直接將程序信息鍵入CNC系統程序存儲器中;也可以根據CNC系統輸入、輸出裝置的不同,先將程序單的程序製作成或轉移至某種控制介質上。控制介質大多採用穿孔帶,也可以是磁帶、磁碟等信息載體,利用穿孔帶閱讀機或磁帶機、磁碟驅動器等輸入(輸出)裝置,可將控制介質上的程序信息輸入到CNC系統程序存儲器中。
5.程序檢驗
編制好的程序,在正式用於生產加工前,必須進行程序運行檢查。在某些情況下,還需做零件試加工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程序進行修改和調整,檢查--修改--再檢查--再修改……這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直到獲得完全滿足加工要求的程序為止。
上述編程步驟中的各項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這樣的編程方式稱為「手式編程」。在各機械製造行業中,均有大量僅由直線、圓弧等幾何元素構成的形狀並不復雜的零件需要加工。這些零件的數值計算較為簡單,程序段數不多,程序檢驗也容易實現,因而可採用手工編程方式完成編程工作。由於手工編程不需要特別配置專門的編程設備,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均可掌握和運用,因此在國內外,手工編程仍然是一種運用十分普遍的編程方法。
數控機床編程中的代碼
數控機床編程編制過程
把圖紙上的工程語言變為數控裝置的語言,並把它記錄在控制介質上。
數控機床編程的主要內容
分析圖樣、確定工藝過程:進行零件工藝分析,確定加工路線、切削用量等工藝參數。
數值計算:對形狀簡單的零件(如直線和圓弧組成的零件)的輪廓加工,計算幾何元素的起點、終點、圓弧的圓心、兩元素的交點或切點的坐標值等;對形狀復雜的零件(如非圓曲線、曲面組成的零件),用直線段或圓弧段逼近,由精度要求計算出節點坐標值,這種情況可用計算機完成數值計算。
編寫零件加工程序單編程人員根據數控系統規定的功能指令代碼及程序段格式,逐段編寫加工程序單。
程序校驗與首件試切在有CRT圖形顯示屏的數控機床上,用模擬刀具與工件切削過程的方法進行檢驗,此方法只能檢驗出運動軌跡是否正確,不能查出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要進行零件首件試切。
數控機床編程程序段格式
每個程序段是由程序段編號,若干個指令(功能字)和程序段結束符號組成。
需要說明的是,數控機床的指令格式在國際上有很多標准,並不完全一致。而隨著數控機床的發展,不斷改進和創新,其系統功能更加強大和使用方便,在不同數控系統之間,程序格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具體進行某一數控機床編程時,要仔細了解其數控系統的編程格式,參考該數控機床編程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