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告別腳本小子系列丨JAVA安全(5)——序列化與反序列化
前言
本系列旨在深入洞悉漏洞原理,掌握漏洞挖掘思路與技巧,為提升代碼安全提供系統性知識。已發布內容概覽如下:
1. 告別腳本小子系列丨JAVA安全(1)——JAVA本地調試與遠程調試技巧
2. 告別腳本小子系列丨JAVA安全(2)——JAVA反編譯技巧
3. 告別腳本小子系列丨JAVA安全(3)——JAVA反射機制
4. 告別腳本小子系列丨JAVA安全(4)——ClassLoader機制與冰蠍Webshell分析
0x01 概述
反序列化漏洞是JAVA安全中常見類型,學習此議題有助於全面理解JAVA安全體系。
序列化過程將內存對象轉化為位元組序列,用於程序間數據傳輸或存儲,反序列化則將位元組序列還原為對象。以weblogic為例,通過t3協議傳輸數據,即是序列化與反序列化機制的體現,這也是導致weblogic反序列化漏洞頻發的根源。
0x02 序列化詳解
以下是序列化與反序列化過程的Java代碼實例及解釋:
代碼中定義了User類進行測試。對象序列化需繼承Serializable介面,否則拋出異常。序列化與反序列化基於位元組流完成,數據可保存至文件或位元組數組,反序列化後數據類型為Object,需強制轉換。
運行代碼後,在項目根目錄生成序列化文件(user.ser),通過xxd查看16進制格式。序列化數據格式通常為aced 0005,用於判斷字元流是否為序列化數據。
序列化後數據原則上不可修改,允許在保持字元長度前提下替換屬性值。例如,替換「zhangsan」為「lisi 」,用空格補齊。
0x03 反序列化漏洞
反序列化漏洞源於自動執行類中readObject方法。下面代碼展示了這一過程及潛在風險。
如果readObject方法執行危險操作,可能導致反序列化漏洞。真實的環境復雜,實際利用鏈涉及多種調用邏輯,後續課程將深入探討。
0x04 JAVA與PHP反序列化對比
JAVA與PHP在序列化處理上有差異。JAVA序列化數據格式特定,不可讀;PHP序列化類似json,可讀性更強。反序列化觸發點、類載入機制及應用場景也有所不同。
總結:JAVA反序列化漏洞相對常見,與序列化方式多樣、類載入機制靈活、第三方組件使用頻繁等因素有關。
持續關注,獲取更多關於反序列化漏洞研究與實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