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in32編程原理
所謂的Win32開發,就是在C語言的層面上,直接使用Win32
API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或者系統程序。雖說現在直接用Win32
API開發應用程序的人已經不多了,但是深入理解Windows系統程序設計原理,仍然是成為Windows開發高手的良好途徑。所謂的Win32,其實是一個API規范,與UNIX系統編程介面標准POSIX是相對應的。下面是進行直接的WIN32
SDK方式編程的基本思路或者說是一個框架:
一個Windows程序分為程序代碼和UI(User
Interface
用戶介面)資源兩大部份,兩部份最後以RC編譯程序整合為一個完整的EXE文件。所謂UI資源是指功能菜單、對話框、程序圖標、游標形狀等等東西。這些UI資源的實際內容(二進制代碼)系藉助各種工具產生,並以各種擴展名存在,如
.ico
.bmp
.cur等等。程序員必須在一個所謂的資源描述檔(.rc
)中描述它們。RC編譯器(
RC.EXE
)讀取RC
文件的描述後將所有UI資源文件集中製作出一個.RES
文件,再與程序代碼結合在一起,這才是一個完整的
Windows可執行文件。
與控制台程序相同的是,一個Win32程序也必須有一個程序入口點,但是在這兒它不再叫main(),而叫做WinMain(),當WINDOWS的SHELL檢測到用戶欲執行一個EXE程序,就會調用載入器把程序進行載入,然後調用C
startup
code,後者再調用WinMain(),程序的執行就開始了,WinMain()函數的原型為:
int
CALLBACK
WinMain(
HINSTANCE
hInstance,HINSTANCE
hPrevInstance,LPSTR
lpCmdLine,int
nCmdShow);
下面程序必須進行必要的初始化工作-產生窗口,第一步是注冊一個窗口類:用API函數:RegisterClass(),而這個函數需要一個已經定義好的系統結構:WNDCLASS,這個結構裡面定義了窗口的種種屬性,需要自己定義,但是許多屬性都有默認值。然後調用CreateWindow()函數來產生具有上述定義屬性的已注冊窗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只是生成窗口,但並不顯示之,所以還需要調用一個函數ShowWindow()將它顯示在屏幕上,做完這些初始化工作以後,系統將進入消息循環:
while
(GetMessage(&msg,
NULL,
0,
0)){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當消息循環捕捉到消息以後將交由窗口函數WndProc()窗口函數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一個基於消息事件驅動的WIN32程序的雛形就建立了起來。
2. 編程軟體的原理(例如C++)
不管用什麼編程語言,編程的最根本目的是生成機器可識別的機器語言。
所以編程軟體(應該是說集成開發環境)的根本原理是編譯器,而編譯器的根本原理是編譯原理,它就是實現編程語言轉化為機器語言的。高級語言編程是在較高的層次上去實現能轉化為機器語言的字元序列。
3. 學好 window 編程的關鍵是什麼
C語言是被使用的最廣泛的一種高級語言,其歷史相當久遠。而其發展也相當神速, 從當初的標准C發展到後來的C++。其性能也發生了很多很大的變化。C語言擁有眾多的 編譯器,其中不乏優秀者眾多。從當初的Turbo C引入集成化編譯環境後,C語言就以其 靈活性,高效率,可移植性好深入人心。後來發展起來的C++,Java 等語言,無不是在 其基礎進行擴充,使其更為靈活,更方便易用。新的C++編譯器引入了很多特色。使得 C語言語法更加靈活。摒棄了標准C對語法死板的要求。使得編程隨心所欲。這里推薦 Borland C++ 和Visual C++.當然這是指Dos應用,如果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那麼當 首推Visual C++.Visual C++的可視化及自動代碼生成功能相當強大。尤其它提供的 Wizard 和Appstudio,使得開發程序簡直成為一種享受。而且由於Visual C++在各版本 之間的連續性,使得開發者不必經歷換版帶來的痛苦。從其1.5版直到最新的5.0版 兼容性保持的很好。而且在VC中也包含了控制台應用(Dos),以及Window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wizard各種應用,所以是一個強大的開發包。
學習C語言,起初會覺得要記的東西太多,這是由於它太靈活了。但是學到一定程度, 就會嘗到甜頭了。這種靈活性帶來的是可讀性好,語法簡單,效率高。當然C語言最大的 特色還是它的指針,對指針的透徹理解將是今後開發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因為在C++中 指針無處不見,很多參數就完全是指針化的。雖然Java中摒棄了指針,那是從安全性 方面考慮。如果從性能上來說,那是大虧了。所以指針是一個核心。 要學好C語言,無非要透徹理解書本概念,輔之以大量上機編程。要想提高應用水平, 就要多看些應用方面的書。比如看看數據結構,然後自己想辦法來實現其中的演算法。
總之,編程是靠編出來的,不是靠看出來的。在調試程序時,盡量自己解決,實在 解決不了,可以請教老師,總之,獨立思考很重要。有條件的話,在網上提問題,可 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堅持下去,相信不久你就會成功的喜悅了。
按照我們現在的教學大綱,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基礎知識、四種結構的的程序設計、函數與數組的應用和一些簡單的演算法。在學習時,同學們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些部分,通過實踐(練習和上機調試等熟練掌握。當然,在初學C語言時,可能會遇到有些問題理解不透,或者表達方式與以往數學學習中不同(如運算符等),這就要求不氣餒,不明白的地方多問多想,鼓足勇氣進行學習,待學完後面的章節知識,前面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一方面我感覺是我們同學最欠缺,大多學不好的就是因為一開始遇到困難就放棄,曾經和好多同學談他的問題,回答是聽不懂、不想聽、放棄這樣三個過程,我反問,這節課你聽過課嗎?回答又是沒有,根本就沒聽過課,怎麼說自己聽不懂呢?相應的根本就沒學習,又談何學的好?
學習C語言始終要記住「曙光在前頭」和「千金難買回頭看」,「千金難買回頭看」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方法,就是說,學習後面的知識,不要忘了回頭弄清遺留下的問題和加深理解前面的知識,這是我們學生最不易做到的,然而卻又是最重要的。比如:在C語言中最典型的是關於結構化程序設計構思,不管是那種教材,一開始就強調這種方法,這時也許你不能充分體會,但是學到函數時,再回頭來仔細體會,溫故知新,理解它就沒有那麼難了。學習C語言就是要經過幾個反復,才能前後貫穿,積累應該掌握的C知識。
那麼,我們如何學好《C程序設計》呢?
一.學好C語言的運算符和運算順序
這是學好《C程序設計》的基礎,C語言的運算非常靈活,功能十分豐富,運算種類遠多於其它程序設計語言。在表達式方面較其它程序語言更為簡潔,如自加、自減、逗號運算和三目運算使表達式更為簡單,但初學者往往會覺的這種表達式難讀,關鍵原因就是對運算符和運算順序理解不透不全。當多種不同運算組成一個運算表達式,即一個運算式中出現多種運算符時,運算的優先順序和結合規則顯得十分重要。在學習中,只要我們對此合理進行分類,找出它們與我們在數學中所學到運算之間的不同點之後,記住這些運算也就不困難了,有些運算符在理解後更會牢記心中,將來用起來得心應手,而有些可暫時放棄不記,等用到時再記不遲。
先要明確運算符按優先順序不同分類,《C程序設計》運算符可分為15種優先順序,從高到低,優先順序為1 ~ 15,除第2、3級和第14級為從右至左結合外,其它都是從左至右結合,它決定同級運算符的運算順序。下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說明:
(1) 5*8/4%10 這個表達式中出現3種運算符,是同級運算符,運算順序按從左至右結合,因此先計算5 *8=40,然後被4除,結果為10,最後是%(求余數)運算,所以表達式的最終結果為10%10 = 0;
(2)a = 3;b = 5;c =++ a* b ;d =a + +* b;
對於c=++a*b來說,按表中所列順序,+ +先執行,*後執行,所以+ + a執行後,a的值為4,由於+ +為前置運算,所以a的值4參與運算,C的值計算式為4*5=20而不是3*5=15了;而對於d=a++*b來說,由於a + +為後置運算,所以a值為4參與運算,使得d的值仍為20,而a參與運算後其值加1,值為5。 這個例子執行後,a的值為5,b的值為5,c的值為20,d的值也是20;
(3)(a = 3,b = 5,b+ = a,c = b* 5)
例子中的「,」是逗號結合運算,上式稱為逗號表達式,自左向右結合,最後一個表達式的結果值就是逗號表達式的結果,所以上面的逗號表達式結果為40,a的值為3,b的值為8,c的值為40。
(4)a=5;b=6;c=a>b?a:b;
例中的a>b?a:b是一個三目運算,它的功能是先做關系運算a>b部分,若結果為真,則取問號後a的值,否則取冒號後b的值,因此c的值應該為6,這個運算可以用來代替if…else…語句的簡單應用。
二.學好C語言的四種程序結構
(1)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的程序設計是最簡單的,只要按照解決問題的順序寫出相應的語句就行,它的執行順序是自上而下,依次執行。
例如;a = 3,b = 5,現交換a,b的值,這個問題就好象交換兩個杯子水,這當然要用到第三個杯子,假如第三個杯子是c,那麼正確的程序為: c = a; a = b; b = c; 執行結果是a = 5,b = c = 3如果改變其順序,寫成:a = b; c = a; b = c; 則執行結果就變成a = b = c = 5,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初學者最容易犯這種錯誤。 順序結構可以獨立使用構成一個簡單的完整程序,常見的輸入、計算,輸出三步曲的程序就是順序結構,例如計算圓的面積,其程序的語句順序就是輸入圓的半徑r,計算s = 3.14159*r*r,輸出圓的面積s。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順序結構都是作為程序的一部分,與其它結構一起構成一個復雜的程序,例如分支結構中的復合語句、循環結構中的循環體等。
(2) 分支結構
順序結構的程序雖然能解決計算、輸出等問題,但不能做判斷再選擇。對於要先做判斷再選擇的問題就要使用分支結構。分支結構的執行是依據一定的條件選擇執行路徑,而不是嚴格按照語句出現的物理順序。分支結構的程序設計方法的關鍵在於構造合適的分支條件和分析程序流程,根據不同的程序流程選擇適當的分支語句。分支結構適合於帶有邏輯或關系比較等條件判斷的計算,設計這類程序時往往都要先繪制其程序流程圖,然後根據程序流程寫出源程序,這樣做把程序設計分析與語言分開,使得問題簡單化,易於理解。程序流程圖是根據解題分析所繪制的程序執行流程圖。
學習分支結構不要被分支嵌套所迷惑,只要正確繪制出流程圖,弄清各分支所要執行的功能,嵌套結構也就不難了。嵌套只不過是分支中又包括分支語句而已,不是新知識,只要對雙分支的理解清楚,分支嵌套是不難的。下面我介紹幾種基本的分支結構。
①if(條件)
{
分支體
}
這種分支結構中的分支體可以是一條語句,此時「」可以省略,也可以是多條語句即復合語句。它有兩條分支路徑可選,一是當條件為真,執行分支體,否則跳過分支體,這時分支體就不會執行。如:要計算x的絕對值,根據絕對值定義,我們知道,當x>=0時,其絕對值不變,而x<0時其絕對值是為x的反號,因此程序段為:if(x<0) x=-x;
②if(條件)
else
這是典型的分支結構,如果條件成立,執行分支1,否則執行分支2,分支1和分支2都可以是1條或若干條語句構成。如:求ax^2+bx+c=0的根
分析:因為當b^2-4ac>=0時,方程有兩個實根,否則(b^2-4ac<0)有兩個共軛復根。其程序段如下:
d=b*b-4*a*c;
if(d>=0)
{x1=(-b+sqrt(d))/2a;
x1=(-b-sqrt(d))/2a;
printf(「x1=%8.4f,x2=%8.4f\n」,x1,x2);
}
else
{r=-b/(2*a);
i =sqrt(-d)/(2*a);
printf(「x1=%8.4f+%8.4fi\n」r, i);
printf(「x2=%8.4f-%8.4fi\n」r,i)
}
③嵌套分支語句:其語句格式為:
if(條件1) ;
else if(條件2)
else if(條件3)
……
else if(條件n)
else
嵌套分支語句雖可解決多個入口和出口的問題,但超過3重嵌套後,語句結構變得非常復雜,對於程序的閱讀和理解都極為不便,建議嵌套在3重以內,超過3重可以用下面的語句。
④switch開關語句:該語句也是多分支選擇語句,到底執行哪一塊,取決於開關設置,也就是表達式的值與常量表達式相匹配的那一路,它不同if…else 語句,它的所有分支都是並列的,程序執行時,由第一分支開始查找,如果相匹配,執行其後的塊,接著執行第2分支,第3分支……的塊,直到遇到break語句;如果不匹配,查找下一個分支是否匹配。這個語句在應用時要特別注意開關條件的合理設置以及break語句的合理應用。
(3)循環結構:
循環結構可以減少源程序重復書寫的工作量,用來描述重復執行某段演算法的問題,這是程序設計中最能發揮計算機特長的程序結構,C語言中提供四種循環,即goto循環、while循環、do –while循環和for循環。四種循環可以用來處理同一問題,一般情況下它們可以互相代替換,但一般不提倡用goto循環,因為強制改變程序的順序經常會給程序的運行帶來不可預料的錯誤,在學習中我們主要學習while、do…while、for三種循環。常用的三種循環結構學習的重點在於弄清它們相同與不同之處,以便在不同場合下使用,這就要清楚三種循環的格式和執行順序,將每種循環的流程圖理解透徹後就會明白如何替換使用,如把while循環的例題,用for語句重新編寫一個程序,這樣能更好地理解它們的作用。特別要注意在循環體內應包含趨於結束的語句(即循環變數值的改變),否則就可能成了一個死循環,這是初學者的一個常見錯誤。
在學完這三個循環後,應明確它們的異同點:用while和do…while循環時,循環變數的初始化的操作應在循環體之前,而for循環一般在語句1中進行的;while 循環和for循環都是先判斷表達式,後執行循環體,而do…while循環是先執行循環體後判斷表達式,也就是說do…while的循環體最少被執行一次,而while 循環和for就可能一次都不執行。另外還要注意的是這三種循環都可以用break語句跳出循環,用continue語句結束本次循環,而goto語句與if構成的循環,是不能用break和 continue語句進行控制的。
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和循環結構並不彼此孤立的,在循環中可以有分支、順序結構,分支中也可以有循環、順序結構,其實不管哪種結構,我們均可廣義的把它們看成一個語句。在實際編程過程中常將這三種結構相互結合以實現各種演算法,設計出相應程序,但是要編程的問題較大,編寫出的程序就往往很長、結構重復多,造成可讀性差,難以理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將C程序設計成模塊化結構。
(4)模塊化程序結構
C語言的模塊化程序結構用函數來實現,即將復雜的C程序分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都編寫成一個C函數,然後通過主函數調用函數及函數調用函數來實現一大型問題的C程序編寫,因此常說:C程序=主函數+子函數。 因些,對函數的定義、調用、值的返回等中要尤其注重理解和應用,並通過上機調試加以鞏固。
三.掌握一些簡單的演算法
編程其實一大部分工作就是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再以相應的編程語言寫出代碼。這就要求掌握演算法,根據我們的《C程序設計》教學大綱中,只要求我們掌握一些簡單的演算法,在掌握這些基本演算法後,要完成對問題的分析就容易了。如兩個數的交換、三個數的比較、選擇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這就要求我們要清楚這些演算法的內在含義,其中選擇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稍難,但只要明白排序的具體過程,對代碼的理解就不難了。如用選擇法對10個不同整數排序(從小到大),選擇法排序思路:設有10個元素a[1]~a[10],將a[1]與a[2]~a[10]比較,若a[1]比a[2]~a[10]都小,則不進行交換,即無任何操作;若a[2]~a[10] 中有一個比a[1]小,則將其中最大的一個(假設為a[i])與a[1]交換,此時a[1]中存放了10個中最小的數。第二輪將a[2]與a[3]~a[10]比較,將剩下9個數中的最小者a[i]與a[2]交換,此時a[2] 中存放的10個數中第2小的數;依此類推,共進行9輪比較,a[1]到a[10]就已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存放。即每一輪都找出剩下數中的最小一個,代碼如下:
for(i=1;i<=9;i++)
for(j=i+1;j<=10;j++)
if(a[i]>a[j]
{temp=a[i];
a[i]=a[j];
a[j]=temp;
}
4. 學windows核心編程需要什麼基礎
要在windows平台發展,首先要對標准C++有深入了解。MFC等庫中各種虛函數、框架等等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建議看看《C++ Primer》
要想看懂《windows核心編程》,首先要對VC++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建議看看《Windows程序設計(第五版)》,這本書雖然比較早,裡面的一些知識可能已經淘汰,但這本書被稱作Windows編程聖經,裡面講解的Windows程序原理至今依然適用。其次,還要對windows的操作系統本身有一定了解,建議看看操作系統原理。
linux和windows這2者之間有很大不同,從操作系統上就有很大差異,而且linux下更喜歡用C編程,windows的話就比較喜歡C++,看《windows核心編程》就可以看出來了。
如果要看linux方面可以看這里,也是我寫的,就不粘過來了:
http://..com/question/572450878?&oldq=1
5. 怎樣深入了解windows操作系統的原理
這個需要有扎實的計算機知識。
1、首先需要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組成原理和計算機操作系統原理,這是了解一個系統的基礎知識。
2、另外需要理解windows操作系統還需要深入的學習一下windows平台的編程和起一些內核的東西的,這樣才能深入的理解操作系統原理
6. 編程原理是什麼
C語言的學習,一般的方式是,先學C,然後是C++,最好還要有匯編語言和微機原理基礎,然後才是Visual C++。這樣的方式,對學習者來說,要花費很多時間和耐力。而在學校教學中,也沒有時間深入學習Windows編程的實用技術了。
其實,具有了C語言基礎後,再有一些基本的C++類的概念,就可以直接學習Windows C編程了。
一、走近Windows C語言
很多語言都把顯示一個「Hello,World!」做為第一個入門程序,C語言的第一個程序是這樣的:
#include<stdio.h>
main()
{
printf(「Hello,World!」);
}
如果把main函數寫成帶參數的main函數,應該是:
#include<stdio.h>
main(int arge,char *argv[])
{
printf(「Hello,World!」);
}
Windows C的第一個程序和這個程序在形式和原理上都是一致的,只是有兩點不同:
1. 主函數接收的形參不只是命令行中的字元串的個數和字元串的首地址。
2. C語言的很多函數在Windows C中都可以繼續使用,但象printf()屏幕顯示等函數就不能繼續使用了。因為Windows是多任務操作系統,屏幕已不再為某一個應用程序所獨有,Windows C應用程序要顯示字元串,需要使用Windows提供的API函數,開自己的窗口。
下面是一個最簡單的,顯示「Hello,World!」的Windows C程序:
#include<windows.h>
APIENTRY WinMain
(HINSTANCE hInstance,HINSTANC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int nCmdShow)
{
MessageBox(NULL,"Hello,World!",
"第一個Windows C程序",MB_OK|MB_ICONASTERISK);
}
主函數的形參有四個:
1) Hinstance:接收程序運行時當前實例的句柄;
2) HprivInstance:前一個實例的句柄;
3) LpCmdLine:程序命令行指針;
4) NcmdShow:一個用來指定窗口顯示方式的整數。
這幾個參數的使用我們會在深入的學習中介紹的。顯示Hello,Word!字元串,我們使用了一個MessageBox函數,這個函數會在屏幕上顯示一個對話框,它的原型是:
int MessageBox(HWND hWnd,LPCTSTR lpText,
LPCTSTR lpCaption,UNIT uType)
四個參數分別是:
1) HWnd:父窗口的句柄;
2) LpText:要顯示字元串的指針;
3) LpCaption:對話框標題字元串的指針;
4) UType:顯示在對話框上的小圖標的類型。
使用這個函數要包含windows.h頭文件。調試一下,怎麼樣?窗口上彈出了一個「第一個Windows C程序」對話框,上面有一行字:「Hello,World!」。世界真的很美好啊!
深入編程:
在C語言中,函數的聲明,如果沒有指明返回值類型,預設值為void,這個程序的主函數就沒有返回值。不過,在Windows編程時,我們最好養成個好習慣,指明函數的返回值類型,因為在C++中,函數返回值類型是不可以預設的。而我們在Windows C編程時,還是會用到C++的一些概念,這樣做,有利於以後深入地學習。規范一點的程序應該是這樣的:
#include<windows.h>
int APIENTRY WinMain
(HINSTANCE hInstance,HINSTANC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int nCmdShow)
{
MessageBox(NULL,"Hello,World!","第一個Windows C程序",MB_OK|MB_ICONASTERISK);
return 0;
}
這里,我們聲明的類型為int型,並且返回一個值0,這樣的函數就可以使用在復雜一點的函數調用中了。
在本文中,我們有幾處都提到了句柄的概念,句柄和指針的概念不同,它是作為操作系統內部索引表中的一個值來使用的,這樣可以防止應用程序直接訪問名對象的內部結構,體現了Windows資源管理的優越性。
譬如說,一個窗口找開之後,好對應內存中的一個內存塊,這個窗口所在的內存快地址往往會由操作系統做動態的調整,但其卻不會隨之變化。不過,通過它可以訪問這個窗口,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把它當做指針一樣看待。
7. windows編程原理
可以看一下win32消息那本書。還有windows核心編程。我當初學的是跟著一個win95教程學的。windows的窗口管理似乎就是一個DLL,似乎是gdi後來改成了user的一個DLL。大約包括窗口的建立,注冊,消息函數的注冊,然後就是自己建立一個消息循環來處理操作系統分發過來的消息。
就相當於,自己在家裡放了一個公告板,用來做廣告,不過廣告內容是由操作系統統一發布的。自己拿到這個消息後再去處理。不過油漆工也是操作系統自己的。你只是個代理。大部分的窗口管理系統原理都是這個。
8. WINDOWS是用什麼編寫的
90%的C語言+10%的匯編語言
windows系統都主要是用C語言編寫的
我們在用windows平台上編程的時候,要調用系統API(應用程序介面),這些介面封裝在系統的.dll(動態鏈接庫)裡面,所有的API函數都是32位平台上的C函數,從windows3.0一直windows95,到現在的win2003,都是基於C函數庫的程序集,所以用C函數編出的系統程序系統執行效率最高,當然在底層的一些調用,不排除有些是用匯編編的,但內核大多是用C做的。
另:MFC只是windows系統上API函數的封裝,基於面向對象原理,服務於GUI程序設計,MFC從AFX發展而來,已有十多年的歷史,最新的MFC6.0,那是設計基於windows系統程序的,而不是用來編寫操作系統本身,但也不能完全這樣說,系統上有些服務(可以說很多,比如時間)是用MFC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