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伺服器性能模式怎麼開

伺服器性能模式怎麼開

發布時間:2023-03-24 21:02:08

Ⅰ 怎麼判斷伺服器的性能

Windows伺服器中自帶的性能監控工具叫做Performance Monitor,
在開始-運行中輸入『perfmon』,然後回車即可運行。Performance
Monitor本身也是一個進程,運行起來也要佔用一定的系統資源。所以你看到的資源的使用量應該比實際的要稍微高一點。這個工具在幫助管理員判斷系統性能瓶頸時非常有用。舉個列子來說,今天有個用戶抱怨說他們項目組的伺服器(這是一台虛擬機)運行起來非常慢,但也不知道具體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任務管理器里顯示CPU和內存的使用量都不算高,但伺服器的相應就是非常慢。打開Performance
Monitor,讓其運行一段時間後(因為參考平均值會比較准確),發現average disk
queue的值比較高,這就說明物理伺服器的硬碟負荷太重,I/O操作的速度跟不上系統的要求。關掉虛擬機,將其轉移到另一台硬碟負載比較小的主機上,再打開虛擬機。問題就解決了!
這里我簡單列舉幾個常用參數的參考值,需要更多的信息你可以google一把。
CPU:
% Processor Time:表示CPU的使用率,如果值大於80表示CPU的處理調度能力偏低。
硬碟:
% Disk Time:表示硬碟的I/O操作的頻率(繁忙時間),如果值大於80表示硬碟I/O調度能力偏低。
Average Disk Queue
Length:表示硬碟I/O操作等待隊列的長度,如果值大於2表示硬碟I/O調度能力偏低。
內存
Pages/Sec:表示系統對虛擬內存每秒鍾的訪問次數,如果值大於20表示有內存方面的問題。(有可能是物理內存偏低,也有可能是虛擬內存沒有配置正確。一般情況下虛擬內存應為物理內存的1.5-2倍)
Committed Bytes and Available Bytes:Committed
Bytes表示虛擬內存的大小,Available Bytes表示剩餘可用內存的大小。正常情況下,Available
Bytes減少,pages(頁面數)應該增加,提供頁面交換。如果Available
Bytes的值很小表示物理內存偏低。當關閉一些應用以後,Committed Bytes應該減少,Available
Bytes應該增加。因為關閉的進程釋放了之前佔用的內存資源。如果相應的值沒有發生變化,那麼該進程就可能造成了內存泄漏。
Cache Bytes:表示系統緩存的大小。如果值大於4M表示物理內存偏低。

php 如何在多核伺服器上發揮性能

IBM有篇文章簡述線程數,CPU數量(核心)對性能的影響曲線
不過是一年前看到的,剛去找了找沒找到...我僅就我記得的一部分說下

IBM根據大量實際任務中的數據畫了個曲線圖(所統計的程序都是能盡可能多的利用cpu核心的程序)
在4個核心以內的機器上運行,程序性能幾乎與核心數成正比
而在4-8個核心的機器上,其性能雖然也隨核心數量增長而增長,但增長幅度一步步減弱
直到8個核心及以後,即便再增加核心,性能幾乎不會再增長.(一般的程序比這更糟糕)

------(以上這部分我記得比較清,下邊的比較模糊)-------
原因是同步等等因素的存在,導致cup核心數量在增長到一定程度後,多線程已經無法完全把cpu的性能發揮出來了
後來,文章說了一些規則以及一些新的關於鎖的演算法等等,卻依然只說有一定的幫助,但效果不是很明顯...

------(這部分是個人意見)------
然後再來說說線程數量的問題
不同的操作系統所允許一個進程的線程數量不同
而靠增加線程數量是比較好的完全利用上cpu資源的手段
但是假設是只有一個核心的cpu,一個程序開單線程就可以完全耗盡cpu資源,那麼它開雙線程就無法獲得性能的提升,甚至由於啟動一個線程的開銷,性能還會有下降.
那麼,是不是有多少個核心就只開多少線程就是最佳效果,倒也不至於...因為現在的cpu資源,普通程序,單靠一個線程很難利用完...那就可以再多開幾個互不影響的線程來壓榨cpu,具體多開的比例是多少,可以看看單線程對cpu的利用率以及實際情況而定...
不過,再來看看IBM的那個曲線圖,恐怕也就8個線程的樣子(這還得你優化的好),再往後提升就不大了...
但是,是不是就只能開這么多,那肯定不是
比如你開啟某個服務,給很多人用,你是只允許每次8個人同時使用來獲得最優整體性能,還是犧牲一部分整體性能來服務更多的人?

只是個人見解...如有錯誤還請包涵指正

Ⅲ TCP伺服器性能如何測試

1 可以用專用工具測試,例如:
Netperf(www.netperf.org):網路性能測試。主要針對基於TCP或
UDP的傳輸。Netperf根據應用的不同,可以進行不同模式的網路性能測試,即批量數據傳輸(bulk data
transfer)模式和請求/應答(request/reponse)模式。Netperf測試結果所反映的是一個系統能夠以多快的速度向另外一個系統
發送數據,以及另外一個系統能夠以多塊的速度接收數據。Netperf工具以client/server方式工作。
server端是netserver,用來偵聽來自client端的連接,client端是 netperf,用來向server發起網路測試。
2 自己寫代碼測試,參考:
http://kmplayer.iteye.com/blog/673226。

Ⅳ 怎樣提高IIS伺服器性能,加快伺服器速度

1、應該分配和釋放多個對象

你應該盡量避免過量分配內存,因為內存分配可能是代價高昂的。釋放內存塊可能更昂貴,因為大多數分配算符總是企圖連接臨近的已釋放的內存塊成為更大的塊。直到Windows NT? 4.0 service pack 4.0,在多線程處理中,系統堆通常都運行得很糟。堆被一個全局鎖保護,並且在多處理器系統上是不可擴展的。

2.不應該考慮使用處理器高速緩存

大多數人都知道由虛擬內存子系統導致的hard 頁錯誤代價很高,最好避免。但是許多人認為其他內存訪問方法沒有什麼區別。自從80486以後,這一觀點就不對了。現代的CPUs比RAM要快得多,RAM至少需要兩級內存緩存 ,高速L1 緩存能保存8KB數據和8KB指令,而較慢的L2 緩存能保存幾百KB的數據和代碼,這些數據和代碼混合在一起。L1 緩存中內存區域的一個引用需要一個時鍾周期,L2 緩存的引用需要4到7個時鍾周期,而主內存的引用需要許多個處理器時鍾周期。後一數字不久將會超過100個時鍾周期。在許多方面,緩存像一個小型的,高速的,虛擬內存系統。

至於和緩存有關的基本內存單元不是位元組而是緩存列。Pentium 緩存列有32個位元組寬。Alpha 緩存列有64個位元組寬。這意味著在L1 緩存中只有512個slot給代碼和數據。如果多個數據一起使用(時間位置)而並不存儲在一起(空間位置),性能會很差。數組的空間位置很好,而相互連接的列表和其他基於指針的數據結構的位置往往很差。

把數據打包到同一個緩存列中通常會有利於提高性能,但是它也會破壞多處理器系統的性能。內存子系統很難協調處理器間的緩存。如果一個被所有處理器使用的只讀數據,和一個由一個處理器使用並頻繁更新的數據共享一個緩存 列,那麼緩存將會花費很長時間更新這個緩存列的拷貝。這個Ping-Pong高速游戲通常被稱為"緩存 sloshing"。如果只讀數據在一個不同的緩存 列中,就可以避免sloshing。

對代碼進行空間優化比進行速度優化效率更高。代碼越少,代碼所佔的頁也越少,這樣需要的運行設置和產生的頁錯誤也會更少,同時占據的緩存 列也會更少。然而,某些核心函數應該進行速度優化。可以利用profiler去識別這些函數。

3.決不要緩存頻繁使用的數據。

軟體緩存可以被各種應用程序使用。當一個計算代價很高時,你會保存結果的一個拷貝。這是一個典型的時空折中方法:犧牲一些存儲空間以節省時間。如果做得好,這種方法可能非常有效。

你必須正確地進行緩存。如果緩存了錯誤數據,就會浪費存儲空間。如果緩存得太多,其他操作可以使用的內存將會很少。如果緩存得太少,效率又會很低,因為你必須重新計算被緩存 遺漏的數據。如果將時間敏感數據緩存得時間過長,這些數據將會過時。一般,伺服器更關心的是速度而不是空間,所以他們要比桌面系統進行更多的緩存。一定要定期去除不用的緩存,否則將會有運行設置問題。

4.應該創建多個線程,越多越好。

調整伺服器中起作用的線程數目是很重要的。如果線程是I/O-bound的,將會花費很多時間用來等待I/O的完成-一個被阻塞的線程就是一個不做任何有用工作的線程。加入額外的線程可以增加通量,但是加入過多的線程將會降低伺服器的性能,因為上下文交換將會成為一個重大的overhead。上下文交換速度應該低的原因有三個:上下文交換是單純的overhead,對應用程序的工作沒有任何益處;上下文交換用盡了寶貴的時鍾周期;最糟的是,上下文交換將處理器的緩存填滿了沒用的數據,替換這些數據是代價高昂的。

有很多事情是依靠你的線程化結構的。每個客戶端一個線程是絕對不合適的。因為對於大量用戶端,它的擴展性不好。上下文交換變得難以忍受,Windows NT用盡了資源。線程池模型會工作得更好,在這種方法中一個工人線程池將處理一條請求列,因為Windows 2000提供了相應的APIs,如QueueUserWorkItem。

5.應該對數據結構使用全局鎖

使數據線程安全的最簡單方法是把它套上一把大鎖。為簡單起見,所有的東西都用同一把鎖。這種方法會有一個問題:序列化。為了得到鎖,每一個要處理數據的線程都必須排隊等候。如果線程被一把鎖阻塞,它沒有在做任何有用的事。當伺服器的負載較輕時,這個問題並不常見,因為一次可能只有一個線程需要鎖。在負載很重的情況下,對鎖的激烈爭奪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設想在多車道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個意外事故,這條高速公路上的所有車輛都被轉向一條狹窄的道路。如果車輛很少,這一轉換對交通流的速率的影響可以忽略。如果車輛很多,當車輛慢慢並入那條單通道時,交通阻塞會延伸幾英里。

有幾種技術能夠減少鎖競爭。

· 不要過分保護,也就是說,不是非常必要不要鎖住數據。只有需要時才去持有鎖,而且時間不要過長。不要在大段代碼周圍或頻繁執行的代碼中沒必要地使用鎖,這一點很重要。

· 對數據進行分割,使它能夠用一套獨立的鎖保護。例如,一個符號表可以按標識符的第一個字母分割,這樣在修改名字以Q開頭的符號的值時,就不會去讀名字以H開頭的符號的值。

· 使用APIs的Interlocked 系列(InterlockedIncrement,等)自動修改數據而不需要鎖。

· 當數據不是經常被修改時可以使用多讀者/單作者(multi-reader/single-writer)鎖。你將獲得更好的並發性,盡管鎖操作的代價將更高並且你可能會冒餓死作者的危險。

· 在關鍵部分使用循環計數器。參見Windows NT 4.0 service pack 3中的SetCriticalSectionSpinCount API。

· 如果你不能得到鎖,使用TryEnterCriticalSection並做一些其他的有用的工作。

高競爭導致serialization,serialization導致降低CPU的利用率,這促使用戶加入更多的線程,結果事情變得更糟。

6.不必注意多處理器機器

你的代碼在多處理器系統上比在單處理器系統上運行得還要糟,這可能是件令人惡心的事。一個很自然的想法是,在一個N維系統上運行N次會更好。性能很差的原因是競爭:鎖競爭,匯流排競爭,和/或緩存列競爭。處理器都在是爭奪共享資源的所有權,而不是做更多的工作。

如果你一定要編寫多線程應用程序的話,你應該在多處理器盒上對你的應用程序進行強度測試和性能測試。單處理器系統通過時間分片地執行線程而提供一個並發性的假象。多處理器盒具有真正的並發性,競爭環境和競爭更容易發生。

7.應該始終使用模塊化調用;他們很有趣。

利用同步模塊化調用來執行I/O操作對大多數桌面應用程序來說是合適的。但是,他們不是使用伺服器上的CPU(s)的好方法。I/O操作要花費上百萬個時鍾周期來完成,這些時鍾周期本來可以被更好地利用。利用非同步I/O你能得到顯著提高的用戶請求率和I/O通量,不過增加了額外的復雜性。

如果你有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模塊化調用或I/O操作,你應該考調撥多少資源給他們。你想使用所有的線程還是有個限制?一般地,使用有限的幾個線程要好些。構建一個小的線程池和隊列,利用隊列來安排線程的工作完成模塊化調用。這樣,其他線程就可以拾取和處理你的非模塊化的請求。

8.不要進行測量

當你能夠測量你所談論的事情並用數字表達它時,這就表示你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你不能用數字表達時,你的知識是貧瘠的不能令人滿意的;這可能是知識的開始,但這時你簡直不可能將你的思想提高到科學的水平。

- Lord Kelvin (William Thomson)

如果不測量你就不能了解應用程序的特性。你在黑暗中摸索,一半是靠猜測。如果不識別性能問題,你就不能做任何改進或做出工作量計劃。

測量包括黑匣子測量和profiling。黑匣子測量的意思是收集由性能計數器(內存使用,上下文交換,CPU利用等)和外部檢測工具(通量,反映時間等)所顯示的數據。為了profile你的代碼,你編譯代碼的一個工具版,然後在各種條件下運行它,並收集關於執行時間和過程調用頻率的統計數據。

測量如果不用於分析的話就一點用都沒有。測量將不僅告訴你有問題,而且甚至能幫助你找到問題發生在哪,但它不能告訴你為什麼會有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以便你能正確地改正他們。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現象。

當你進行改動後,要重新測量。你要知道你的改動是否有效。改動也可能會暴露其他性能問題,測量-分析-改正-再測量的循環就會重新開始。你也必須要有規律地進行測量,以便發現性能衰退問題。

9.應該使用單一用戶,單一請求的測試方法。

書寫ASP和ISAPI應用程序的一個通病是只用一個瀏覽器去測試應用程序。當他們在Internet上應用他們的程序時,他們才發現他們的應用程序不能處理高負載,並且通量和反應時間另人可憐。

用一個瀏覽器測試是必要的但是不夠的。如果瀏覽器反應得不夠快,你就知道你有麻煩了。但即使它在使用一個瀏覽器時很快,你也不知道它處理負載的能力如何。如果十幾個用戶同時請求會發生什麼事?一百個呢?你的應用程序能容忍什麼樣的通量?它能提供什麼樣的反應時間?在輕載時這些數字會怎樣?中等負載呢?重載呢?在多處理器機器上你的應用程序會如何?對你的應用程序進行強度測試,這對於找出bugs發現性能問題來說是基本的。

類似的負載測試考慮適用於所有的伺服器應用程序。

10.不應使用實際環境。

人們往往只在幾個特定的,人工的環境(如下benchmarks)下調整應用程序。選擇和實際情況相對應的各種情況,並為針對各種操作進行優化,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不這樣做,你的用戶和評論家一定會這樣做,並且他們將依此來評判你的應用程序的好壞。

閱讀全文

與伺服器性能模式怎麼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cs的電影 瀏覽:399
index/vod/ 瀏覽:740
java開發環境搭建linux 瀏覽:742
主角收服白起鬼魂的小說 瀏覽:723
桌面少了一個文件夾不見怎麼找回 瀏覽:271
單片機連接失敗 瀏覽:302
殺破狼2結局什麼意思 瀏覽:497
看電影網址入口 瀏覽:886
天地23有哪些作品txt下載 瀏覽:599
不用付費看視頻的網站 瀏覽:628
皇宮寫肉寫的很細致的小說 瀏覽:561
征服ol怎麼轉移伺服器 瀏覽:705
恐怖電影國語 瀏覽:947
有吃乳汁電影嗎 瀏覽:888
李采潭出演的善良的女老師3 瀏覽:173
台灣影視在線免費看 瀏覽:106
支付寶跳蹬app源碼下載 瀏覽:886
倩女銷魂 紀倩倩 瀏覽:53
周星馳粵語電影 瀏覽:516
5個小時的愛情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