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掏空大山、沉入海底互聯網大廠的伺服器為什麼要這么處理
全球的互聯網公司里最重要的莫過於它們的伺服器,一旦伺服器發生故障後果不堪設想,在我們的認知里這些公司的伺服器一定是放在非常重要的地方。但其實全球很多公司的伺服器存放的地方,可能令網友們大吃一驚, 例如微軟的伺服器是放在大海里,阿里巴巴將自家伺服器放在了著名景區千島湖的湖底,蘋果的伺服器則是放在了我國貴州,騰訊、華為同樣將伺服器放在貴州大山裡。
2014年微軟開始著手將伺服器放置於水下的計劃 ,同年開始在海里做投放實驗,他們將300台電腦的伺服器,放置進一個重約十七噸的密封艙內,該密封艙是全鋼制的。而且密封艙內同時還裝載著100多個感測器,岸上的工作人員隨時可以通過這些感測器感知到水壓和溫度,便於及時發現並處理特殊情況,一切就緒後微軟的團隊將這個密封艙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區。
第一次試驗結束後,為證明海底數據中心是可行的, 2019年微軟又進行了第二次海底數據試驗, 這次的實驗規模更大,裝載的電腦伺服器更多,一共有864台電腦伺服器,相比較第一次的鋼制密封罐,這次試用的密封設備更像一艘小型潛艇,它的長度超過十米,而這次的實驗周期為期五年。
同樣將伺服器放在水裡的還有阿里巴巴,阿里將自家伺服器藏在了千島湖裡面,去過 旅遊 的遊客應該有聽導游介紹過吧。伺服器在運行過程中會散發大量熱氣,此時必須做好散熱,不然可能會有燒壞的風險。而為了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阿里便將伺服器放在了湖底。千島湖地區平均溫度在18攝氏度左右,湖水更是能讓數據中心節省8成以上的製冷能源。如此以來一年便可減少1萬噸的碳排放
華為也有類似儲存伺服器的舉動,與微軟將伺服器放進海下不同的是, 華為是將伺服器存放在山洞裡 。2017年時候華為在貴州貴安新區的七星湖數據中心,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伺服器中心, 據悉,該數據中心第一期項目就已經有40萬平方米,可以存放伺服器約為60萬個,華為在這里共存放了170多個的伺服器。 這樣大規模的項目幾乎將一座山掏空,未來可能還會繼續擴大規模。
為什麼這些互聯網公司,會將這么重要的伺服器放在這些看似「不靠譜」的地方呢?特別伺服器還非常怕水,微軟不怕伺服器進水嗎?其實原因很簡單,伺服器怕水同樣怕熱,普通電腦機房的溫度就會讓人受不了,何況是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數據中心。所以散熱一直是讓這些 科技 公司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夏天,為這么龐大的伺服器組織冷散熱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據相關數據表明,如華為微軟這種大型互聯網公司,每天為數據中心散熱所需要的電力成本,就占所有成本的20%以上,其中又有40%以上是用於製冷消耗。 全球的互聯網為公司的數據中心,每年用在為伺服器散熱的電量,是全球每年用電的2%。 這個數據已經非常龐大了,相當於一些國家一年的用電量了。所以如何更加節能減排為伺服器散熱,是許多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尋求的,微軟使用的「水冷」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據微軟表示將水下數據中心放進海底105天後,他們發現這個密封艙的溫度會隨著海水的流動而消散,目前效果還算不錯,但密封艙附近的海水會有少許上升,約為正常海水溫度的千分之一。不過要是大規模使用這種方式可能還有些困難,畢竟微軟的數據中心可不止幾百台電腦,而且放進海底維護起來可能也有諸多不便。
像華為選擇把伺服器存放在山洞中的方案,維護起來就更方便一點,唯一問題就是前期挖隧道需要一些投入。而且貴州氣溫受山地影響,常年溫度都維持在20多度不冷不熱,而且夏天的夜晚山裡溫度非常低,山洞內的溫度就要更低一些。 另外,貴州的用電非常便宜,一度電僅0.35元左右,而且在貴州的水力發電非常成熟,可以減少火力發電的污染。
不僅是華為,例如蘋果,騰訊也在這個地區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就連國家大數據中心也是在這個地方。這里存放著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管理數據,同時貴州也是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另外,如亞馬遜,360等公司,他們將數據中心存放於寧夏地區,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利用當地的自然氣候達到為伺服器降溫的目的。
❷ 掏空大山,華為這么做真的只是為了放置伺服器嗎
無論是微軟的沉海還是華為的挖山,他們都是在為數據中心降低能耗尋找解決方案。而他們兩家找的解決方案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來對數據中心進行冷卻,從而減少數據中心巨額的製冷費用。至於誰更勝一籌?不太好下定論,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對比一下:
無論是微軟沉海數據中心,還是華為挖山數據中心。他們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降低數據中心製冷的能源消耗,做到節能環保。兩者的節能降溫效果是差不多的。建設上微軟的沉海數據中心似乎速度更快些,而使用維護上,則華為的挖山數據中心更強很多。
❸ 微軟把伺服器沉在海底,華為放置在深山中,這是為什麼
引言:有些伺服器喜歡把一些東西設置跟別人不一樣,那麼與此同時你也能夠看出區別。像有些微軟的伺服器都會沉在海底,把華為放置在深山中,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會有一定的長度。伺服器一定要好好愛護才行,因為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會有不同的體驗。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功能比別人來說差不了多少,但是其實是為了打造更好的一款手機,也是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人們的需求不同導致大家在選擇的過程當中也是非常不同的,所以你要努力的去改變自己原來的思路要讓自己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可以打造一些內涵不同的現象,如果說你喜歡華為,那麼你一定要熱衷下去,讓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現象。
❹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和三大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都建在貴州
因為貴州的地理環境比較適合建立數據中心,每年可以節省上億的電費支出。
❺ 為什麼微軟非把伺服器沉在海底而華為卻放置在深山中,有什麼不同
二零一八年六月, 微軟將一個長度十二米,直徑約三米的數據中心沉入了蘇格蘭的海底 ,這個數據中心裝載著八百四十八台伺服器,准備進行長達五年的可靠性測試。但電器大都是特別怕水的,為什麼微軟還要將伺服器部署在海底呢?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給伺服器降溫 ,我們的個人電腦都要使用到風扇來給CPU散熱,更何況是無數台伺服器聚集在一起的溫度了。對此伺服器的各大廠商們也都想盡了降溫方法。
比如華為就在貴州的一座大山上建立了一個數據中心, 因為這里的氣候適宜,即便是在最炎熱的夏季溫度也只有二十度左右。 還有位於杭州千島湖的阿里巴巴,也利用了深層湖水的循環流動來給伺服器散熱 。 以及距離北極圈不過七十千米的facebook,更是利用了這里的冷空氣來給伺服器降溫。
而微軟公司將伺服器放入海底的這個想法則是利用了水的傳導性。
與其花費巨額代價買空調或者風扇降溫,不如直接將伺服器沉入海底,利用可再生能源給數據中心帶來足夠的能量。這個項目被稱為Natick。
微軟公司為了讓這個方案可行,也是下足了血本, 他們請來了法國的一個專門研究軍用潛艇密封性和防水性的專業團隊,並用一百五十天時間嘗試試驗才取得成功。
不過這個方法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因為部署在海里的伺服器無法進行正常維護, 只能持續幾年時間後重新取回,然後再用新的伺服器來代替。 所以微軟為了延長伺服器的使用壽命, 會用氮氣填充來防止內部的腐蝕。
其實早在二零一五年八月,微軟就曾在加州的海岸附近進行過為期四個月的試驗性嘗試,最後的結果跟預期相符,因此才將這個項目延續下來。
而 這個項目的好處除了降低成本之外,還值得一提的就是距離了 。延遲對於網路提供者來說簡直就是災難,而降低延遲最好的方法就是將伺服器盡可能的靠近用戶。
目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距離海岸兩百公里以內的范圍,而將伺服器部署在這里,無疑是大大降低了延遲的問題。
因為現在雲計算逐漸成為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戰略重點,它集合了眾多計算資源,讓每一位網民都可以隨時獲取資源,而這背後真正依賴的並不是高高在上的雲朵,是陸地上有無數台伺服器構成的數據中心。
那麼對於數據中心來說冷卻屬於數據中心的主要成本因素,所以怎麼解決冷卻降溫這個問題就是節約成本要考慮的最大的問題。
Facebook位於瑞典呂勒奧的數據中心,距離北極圈不到70km,這里常年低溫可以將冷空氣吸入散熱。阿里巴巴位於杭州千島湖的數據中心,這里年平均氣溫17 ,可以利用深層湖水的循環流動,幫助伺服器降溫。而騰訊位於貴州貴安的數據中心,這里有五條山洞,隧道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安全隱蔽且溫度較低。微軟更是腦洞大開,直接將伺服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卻能力,打造一個綠色節能的海底數據中心。
所以這沒有什麼是尖端技術。只是微軟為了節省維護伺服器(包括冷卻)的費用而已。就比如華為在大山深處建立數據中心一樣,他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❻ 國內外科技巨頭伺服器,為何都要放在貴州貴州有何特殊
一說起貴州,大家想必都會和 旅遊 度假聖地聯系起來。但是近年來,貴州發展最為迅速的其實是數據資源,而且蘋果、華為、騰訊以及阿里等,都爭搶著把自家伺服器放在貴州。那你有沒有想過, 貴州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為什麼眾多 科技 巨頭,都要把伺服器放貴州呢?
伺服器是管理和傳輸信息的一種計算機系統,可以存儲和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我們所使用的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都必須通過它來發揮作用,可謂是網路的靈魂所在,也支撐著整個企業的數據。
但是有一點就是,伺服器既怕高溫又怕潮濕。一旦出現任何一點偏差,便會受到損害。因此運行過程中需要精密地控制室內溫度,空調需要每天24小時運行。這樣下來,電費支出可是非常巨大的。以中國電信為例,2021年數據中心耗電達56億度,占總耗電量的20%。 那麼這與貴州有什麼關系呢
這就不得不提 貴州當地的環境有多優越了 ,貴州有92.5%的面積都是山地和丘陵,海拔高且溫度低。最熱月七月份,平均溫度也僅在22 到25 之間。遍布的大小溶洞,溫度就更低了,僅僅是自然風,都足以保持伺服器正常運行的溫度。
所以在貴州找個山頭,把伺服器放在山裡,那一年到頭來,就不用在溫度這方面花太多心思了。不僅能省下很多空調費用,還能減少碳排放。
另一方面,貴州也 滿足了伺服器的電力需求 。貴州被稱為南方電網之一,電力能源嚴重過剩。水系發達,水力發電量大,坐擁洪家渡、引子渡、構皮灘等多座水電站,而且可再生能源運用也十分廣泛。
另外呢貴州 海拔高且風力廣,資源豐富 ,目前光伏、風能、生物質發電,眾多新能源陸續建成。據北極星電力網統計,截止2021年底,貴州新能源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1760萬千瓦,這也使得貴州的電費相對較為便宜,第一階梯價格在0.4566元每千瓦時。
將伺服器放在貴州,可以很大程度上節約成本。比如,華為60多萬台伺服器在貴州,每年僅僅是電費就可以省下6億多。
當然,貴州吸引到公司入駐的條件,還離不開 國家政策和貴州政府的支持 。在2020年9月,國家成立了 「東數西算」產業聯盟。目的就是為了緩解東部伺服器供電不足,從而將其轉移至西部電能充足的地方,同時促進西部經濟發展。
因此貴州政府便將貴安新區,打造成了數據中心聚集地,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吸引產業入駐。在這種政策支持、環境優越以及電費便宜的情況下,將伺服器放在貴州,這也就是一件合作共贏的事情了。
另外,數據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優勢。正在大力發展數據資源的貴州,其數字經濟佔到GDP比重超三分之一,並且在疫情防控中貴州數據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嶄露頭角,這是我們未來發展中不可忽視的蓬勃力量!
❼ 華為的數據中心為何要建在貴州的山裡,究竟是何目的呢
蘋果,騰訊,華為都是國際上有名的科技公司,他們所經營的生態鏈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科技給我們帶來進步,也是大大解放了人們的雙手,毫無疑問,像這種大公司決定的每一個項目,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層層篩選,而為什麼蘋果騰訊華為,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不一樣?
❽ 為什麼蘋果、華為都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而不是北上廣
文|旅行筆記君(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
不知道大家對於一些新事物有沒有好奇之處,反正我是很感興趣的 。比如為什麼高鐵的座位只有A、B、C、D、F,而沒有E呢 ?為什麼蘋果、華為等公司都喜歡把數據中心建造在貴州,而不是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呢?對於一些新事物的好奇,是人們探知的正確表現,大家一定要保持這份熱忱哦,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解開這疑惑吧。
先來介紹一下貴州,貴州位於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著名的山地 旅遊 地。與湖南、廣西、雲南等省份相連,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有漢族、苗族、土家族、白族等生活在此處。 這里的氣候宜人,是典型的的夏涼地區,降水比較多 。這時又有人好奇了,為什麼要介紹這里的天氣呢,因為這與華為等公司在這里建立數據重心有很大的關系。
首先就是因為貴州的氣溫比較低,而伺服器所帶來的的熱量是非常大的,自然環境溫度低對其有好處。 其次就是這里的電力資源豐富,相比於北上廣等城市,電費比較便宜,可以減少很多的支出 ,最後是因為貴州的自然災害發生幾率較小,處於非地震帶,雖然北上廣也較少,但是這里的物價等還是比較便宜的。綜合以上幾點,貴州的確很適合,但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省錢。
貴州其實很適合投資和發展,還有這里的 旅遊 事業,也非常的火熱,如果有幸前來,一定要去觀賞。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貴州的 旅遊 業。2019年全年全省 旅遊 總人數比上年增長17.2%, 旅遊 總收入增長30.1%。從數據看出貴州對於 旅遊 業的強大發展,和高額的投資,同時也造就了像黃果樹瀑布等,這樣優秀的 旅遊 景區。
黃果樹瀑布「 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 。這里的水流量奇特,水大時,可以聽到雷鳴般的聲音 ,非常的闊氣而又大氣 。西江千戶苗寨,可以說是貴州的典型之作。這里的房屋特色以吊腳樓為主,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
每到夜晚時,各家的燈火亮起,變成了燈的海洋,景色美輪美奐,是遊客最為喜歡的。 大家對於為什麼蘋果、華為都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 ,而不是北上廣?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