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androidsocketjni

androidsocketjni

發布時間:2023-12-07 15:37:11

1. android socket有幾種方法

/***第一種:客戶端Socket通過構造方法連接伺服器***/
//客戶端Socket可以通過指定IP地址或域名兩種方式來連接伺服器端,實際最終都是通過IP地址來連接伺服器
//新建一個Socket,指定其IP地址及埠號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92.168.0.7",80);
/***Socket 客戶端 一些常用設置***/
//客戶端socket在接收數據時,有兩種超時:1.連接伺服器超時,即連接超時;2.連接伺服器成功後,接收伺服器數據超時,即接收超時
//*設置socket 讀取數據流的超時時間
socket.setSoTimeout(5000);
//發送數據包,默認為false,即客戶端發送數據採用Nagle演算法
//但是對於實時交互性高的程序,建議其改為true,即關閉Nagle演算法,客戶端每發送一次數據,無論數據包大小都會將這些數據發送出去
socket.setTcpNoDelay(true);
//設置客戶端socket關閉時,close()方法起作用時延遲1分鍾關閉,如果1分鍾內盡量將未發送的數據包發送出去
socket.setSoLinger(true, 60);
//設置輸出流的發送緩沖區大小,默認是8KB,即8096位元組
socket.setSendBufferSize(8096);
//設置輸入流的接收緩沖區大小,默認是8KB,即8096位元組
socket.setReceiveBufferSize(8096);
//作用:每隔一段時間檢查伺服器是否處於活動狀態,如果伺服器端長時間沒響應,自動關閉客戶端socket
//防止伺服器端無效時,客戶端長時間處於連接狀態
socket.setKeepAlive(true);
/*** Socket客戶端向伺服器端發送數據 ****/
//客戶端向伺服器端發送數據,獲取客戶端向伺服器端輸出流
OutputStream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Writer osw = new OutputStreamWriter(os);
BufferedWriter bw = new BufferedWriter(osw);
//代表可以立即向伺服器端發送單位元組數據
socket.setOOBInline(true);
//數據不經過輸出緩沖區,立即發送
socket.sendUrgentData(65);//"A"
//向伺服器端寫數據,寫入一個緩沖區
//註:此處字元串最後必須包含「\r\n\r\n」,告訴伺服器HTTP頭已經結束,可以處理數據,否則會造成下面的讀取數據出現阻塞
//在write()方法中可以定義規則,與後台匹配來識別相應的功能,例如登錄Login()方法,可以寫為write("Login|test,123 \r\n\r\n"),供後台識別;
bw.write("Login|test,123 \r\n\r\n");
//發送緩沖區中數據,必須有
bw.flush();

/*** Socket客戶端讀取伺服器端響應數據 ****/
//socket.isConnected代表是否連接成功過
if((socket.isConnected() == true) && (socket.isClosed() == false)){//判斷Socket是否處於連接狀態
//客戶端接收伺服器端的響應,讀取伺服器端向客戶端的輸入流
InputStream is = socket.getInputStream();
//緩沖區
byte[] buffer = new byte[is.available()];
//讀取緩沖區
is.read(buffer);
//轉換為字元串
String responseInfo = new String(buffer);
//日誌中輸出
Log.i("TEST", responseInfo);
} //關閉網路
socket.close();
/***第二種:通過connect方法連接伺服器***/
Socket socket_other = new Socket();
//使用默認的連接超時
socket_other.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192.168.0.7",80));
//連接超時2s
socket_other.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192.168.0.7",80),2000);
//關閉socket
socket_other.close();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2. Android socket源碼解析(三)socket的connect源碼解析

上一篇文章著重的聊了socket服務端的bind,listen,accpet的邏輯。本文來著重聊聊connect都做了什麼?

如果遇到什麼問題,可以來本文 https://www.jianshu.com/p/da6089fdcfe1 下討論

當服務端一切都准備好了。客戶端就會嘗試的通過 connect 系統調用,嘗試的和服務端建立遠程連接。

首先校驗當前socket中是否有正確的目標地址。然後獲取IP地址和埠調用 connectToAddress 。

在這個方法中,能看到有一個 NetHooks 跟蹤socket的調用,也能看到 BlockGuard 跟蹤了socket的connect調用。因此可以hook這兩個地方跟蹤socket,不過很少用就是了。

核心方法是 socketConnect 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調用 IoBridge.connect 方法。同理也會調用到jni中。

能看到也是調用了 connect 系統調用。

文件:/ net / ipv4 / af_inet.c

在這個方法中做的事情如下:

注意 sk_prot 所指向的方法是, tcp_prot 中 connect 所指向的方法,也就是指 tcp_v4_connect .

文件:/ net / ipv4 / tcp_ipv4.c

本質上核心任務有三件:

想要能夠理解下文內容,先要明白什麼是路由表。

路由表分為兩大類:

每個路由器都有一個路由表(RIB)和轉發表 (fib表),路由表用於決策路由,轉發表決策轉發分組。下文會接觸到這兩種表。

這兩個表有什麼區別呢?

網上雖然給了如下的定義:

但實際上在linux 3.8.1中並沒有明確的區分。整個路由相關的邏輯都是使用了fib轉發表承擔的。

先來看看幾個和FIB轉發表相關的核心結構體:

熟悉Linux命令朋友一定就能認出這裡面大部分的欄位都可以通過route命令查找到。

命令執行結果如下:

在這route命令結果的欄位實際上都對應上了結構體中的欄位含義:

知道路由表的的內容後。再來FIB轉發表的內容。實際上從下面的源碼其實可以得知,路由表的獲取,實際上是先從fib轉發表的路由字典樹獲取到後在同感加工獲得路由表對象。

轉發表的內容就更加簡單

還記得在之前總結的ip地址的結構嗎?

需要進行一次tcp的通信,意味著需要把ip報文准備好。因此需要決定源ip地址和目標IP地址。目標ip地址在之前通過netd查詢到了,此時需要得到本地發送的源ip地址。

然而在實際情況下,往往是面對如下這么情況:公網一個對外的ip地址,而內網會被映射成多個不同內網的ip地址。而這個過程就是通過DDNS動態的在內存中進行更新。

因此 ip_route_connect 實際上就是選擇一個緩存好的,通過DDNS設置好的內網ip地址並找到作為結果返回,將會在之後發送包的時候填入這些存在結果信息。而查詢內網ip地址的過程,可以成為RTNetLink。

在Linux中有一個常用的命令 ifconfig 也可以實現類似增加一個內網ip地址的功能:

比如說為網卡eth0增加一個IPV6的地址。而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調用了devinet內核模塊設定好的添加新ip地址方式,並在回調中把該ip地址刷新到內存中。

注意 devinet 和 RTNetLink 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存在同一個模塊。雖然都是使用 rtnl_register 注冊方法到rtnl模塊中:

文件:/ net / ipv4 / devinet.c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實際上整個route模塊,是跟著ipv4 內核模塊一起初始化好的。能看到其中就根據不同的rtnl操作符號注冊了對應不同的方法。

整個DDNS的工作流程大體如下:

當然,在tcp三次握手執行之前,需要得到當前的源地址,那麼就需要通過rtnl進行查詢內存中分配的ip。

文件:/ include / net / route.h

這個方法核心就是 __ip_route_output_key .當目的地址或者源地址有其一為空,則會調用 __ip_route_output_key 填充ip地址。目的地址為空說明可能是在回環鏈路中通信,如果源地址為空,那個說明可能往目的地址通信需要填充本地被DDNS分配好的內網地址。

在這個方法中核心還是調用了 flowi4_init_output 進行flowi4結構體的初始化。

文件:/ include / net / flow.h

能看到這個過程把數據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埠和目的地址埠,協議類型等數據給記錄下來,之後內網ip地址的查詢與更新就會頻繁的和這個結構體進行交互。

能看到實際上 flowi4 是一個用於承載數據的臨時結構體,包含了本次路由操作需要的數據。

執行的事務如下:

想要弄清楚ip路由表的核心邏輯,必須明白路由表的幾個核心的數據結構。當然網上搜索到的和本文很可能大為不同。本文是基於LInux 內核3.1.8.之後的設計幾乎都沿用這一套。

而內核將路由表進行大規模的重新設計,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網路環境日益龐大且復雜。需要全新的方式進行優化管理系統中的路由表。

下面是fib_table 路由表所涉及的數據結構:

依次從最外層的結構體介紹:

能看到路由表的存儲實際上通過字典樹的數據結構壓縮實現的。但是和常見的字典樹有點區別,這種特殊的字典樹稱為LC-trie 快速路由查找演算法。

這一篇文章對於快速路由查找演算法的理解寫的很不錯: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6596046

首先理解字典樹:字典樹簡單的來說,就是把一串數據化為二進制格式,根據左0,右1的方式構成的。

如圖下所示:

這個過程用圖來展示,就是沿著字典樹路徑不斷向下讀,比如依次讀取abd節點就能得到00這個數字。依次讀取abeh就能得到010這個數字。

說到底這種方式只是存儲數據的一種方式。而使用數的好處就能很輕易的找到公共前綴,在字典樹中找到公共最大子樹,也就找到了公共前綴。

而LC-trie 則是在這之上做了壓縮優化處理,想要理解這個演算法,必須要明白在 tnode 中存在兩個十分核心的數據:

這負責什麼事情呢?下面就簡單說說整個lc-trie的演算法就能明白了。

當然先來看看方法 __ip_dev_find 是如何查找

文件:/ net / ipv4 / fib_trie.c

整個方法就是通過 tkey_extract_bits 生成tnode中對應的葉子節點所在index,從而通過 tnode_get_child_rcu 拿到tnode節點中index所對應的數組中獲取葉下一級別的tnode或者葉子結點。

其中查找index最為核心方法如上,這個過程,先通過key左移動pos個位,再向右邊移動(32 - bits)演算法找到對應index。

在這里能對路由壓縮演算法有一定的理解即可,本文重點不在這里。當從路由樹中找到了結果就返回 fib_result 結構體。

查詢的結果最為核心的就是 fib_table 路由表,存儲了真正的路由轉發信息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這個方法做的事情很簡單,本質上就是想要找到這個路由的下一跳是哪裡?

在這裡面有一個核心的結構體名為 fib_nh_exception 。這個是指fib表中去往目的地址情況下最理想的下一跳的地址。

而這個結構體在上一個方法通過 find_exception 獲得.遍歷從 fib_result 獲取到 fib_nh 結構體中的 nh_exceptions 鏈表。從這鏈表中找到一模一樣的目的地址並返回得到的。

文件:/ net / ipv4 / tcp_output.c

3. 如何在Android下使用JNI

1.引言
我們知道,Android系統的底層庫由c/c++編寫,上層Android應用程序通過java虛擬機調用底層介面,銜接底層c/c++庫與Java應用程序間的介面正是JNI(JavaNative Interface)。本文描述了如何在ubuntu下配置AndroidJNI的開發環境,以及如何編寫一個簡單的c函數庫和JNI介面,並通過編寫Java程序調用這些介面,最終運行在模擬器上的過程。

2.環境配置

2.1.安裝jdk1.6
(1)從jdk官方網站下載jdk-6u29-linux-i586.bin文件。
(2)執行jdk安裝文件
[html] view plainprint?
01.$chmod a+x jdk-6u29-linux-i586.bin
02.$jdk-6u29-linux-i586.bin
$chmod a+x jdk-6u29-linux-i586.bin
$jdk-6u29-linux-i586.bin
(3)配置jdk環境變數

[html] view plainprint?
01.$sudo vim /etc/profile
02.#JAVAEVIRENMENT
03.exportJAVA_HOME=/usr/lib/java/jdk1.6.0_29
04.exportJRE_HOME=$JAVA_HOME/jre
05.exportCLASSPATH=$JAVA_HOME/lib:$JRE_HOME/lib:$CLASSPATH
06.exportPATH=$JAVA_HOME/bin:$JRE_HOME/bin:$PATH
$sudo vim /etc/profile
#JAVAEVIRENMENT
exportJAVA_HOME=/usr/lib/java/jdk1.6.0_29
exportJRE_HOME=$JAVA_HOME/jre
exportCLASSPATH=$JAVA_HOME/lib:$JRE_HOME/lib:$CLASSPATH
exportPATH=$JAVA_HOME/bin:$JRE_HOME/bin:$PATH
保存後退出編輯,並重啟系統。

(4)驗證安裝

[html] view plainprint?
01.$java -version
02.javaversion "1.6.0_29"
03.Java(TM)SE Runtime Environment (build 1.6.0_29-b11)
04.JavaHotSpot(TM) Server VM (build 20.4-b02, mixed mode)
05.$javah
06.用法:javah[選項]<類>
07.其中[選項]包括:
08.-help輸出此幫助消息並退出
09.-classpath<路徑>用於裝入類的路徑
10.-bootclasspath<路徑>用於裝入引導類的路徑
11.-d<目錄>輸出目錄
12.-o<文件>輸出文件(只能使用-d或-o中的一個)
13.-jni生成JNI樣式的頭文件(默認)
14.-version輸出版本信息
15.-verbose啟用詳細輸出
16.-force始終寫入輸出文件
17.使用全限定名稱指定<類>(例
18.如,java.lang.Object)。
$java -version
javaversion "1.6.0_29"
Java(TM)SE Runtime Environment (build 1.6.0_29-b11)
JavaHotSpot(TM) Server VM (build 20.4-b02, mixed mode)
$javah
用法:javah[選項]<類>
其中[選項]包括:
-help輸出此幫助消息並退出
-classpath<路徑>用於裝入類的路徑
-bootclasspath<路徑>用於裝入引導類的路徑
-d<目錄>輸出目錄
-o<文件>輸出文件(只能使用-d或-o中的一個)
-jni生成JNI樣式的頭文件(默認)
-version輸出版本信息
-verbose啟用詳細輸出
-force始終寫入輸出文件
使用全限定名稱指定<類>(例
如,java.lang.Object)。2.2.安裝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環境
ubuntu下安裝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環境與windows類似,依次安裝好以下軟體即可:
(1)Eclipse
(2)ADT
(3)AndroidSDK
與windows下安裝唯一不同的一點是,下載這些軟體的時候要下載Linux版本的安裝包。
安裝好以上android應用程序的開發環境後,還可以選擇是否需要配置emulator和adb工具的環境變數,以方便在進行JNI開發的時候使用。配置步驟如下:
把emulator所在目錄android-sdk-linux/tools以及adb所在目錄android-sdk-linux/platform-tools添加到環境變數中,android-sdk-linux指androidsdk安裝包android-sdk_rxx-linux的解壓目錄。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sudo vim /etc/profile
02.exportPATH=~/software/android/android-sdk-linux/tools:$PATH
03. exportPATH=~/software/android/android-sdk-linux/platform-tools:$PATH
$sudo vim /etc/profile
exportPATH=~/software/android/android-sdk-linux/tools:$PATH
exportPATH=~/software/android/android-sdk-linux/platform-tools:$PATH
編輯完畢後退出,並重啟生效。

2.3.安裝NDK
NDK是由android提供的編譯android本地代碼的一個工具。
(1)從androidndk官網http://developer.android.com/sdk/ndk/index.html下載ndk,目前最新版本為android-ndk-r6b-linux-x86.tar.bz2.
(2)解壓ndk到工作目錄: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tar -xvf android-ndk-r6b-linux-x86.tar.bz2
02.$sudo mv android-ndk-r6b /usr/local/ndk
$tar -xvf android-ndk-r6b-linux-x86.tar.bz2
$sudo mv android-ndk-r6b /usr/local/ndk
(3)設置ndk環境變數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sudo vim /etc/profile
02.exportPATH=/usr/local/ndk:$PATH
$sudo vim /etc/profile
exportPATH=/usr/local/ndk:$PATH

編輯完畢後保存退出,並重啟生效

(4)驗證安裝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 cd/usr/local/ndk/samples/hello-jni/
02.$ ndk-build
03.Gdbserver : [arm-linux-androideabi-4.4.3] libs/armeabi/gdbserver
04.Gdbsetup : libs/armeabi/gdb.setup
05.Install : libhello-jni.so => libs/armeabi/libhello-jni.so
$ cd/usr/local/ndk/samples/hello-jni/
$ ndk-build
Gdbserver : [arm-linux-androideabi-4.4.3] libs/armeabi/gdbserver
Gdbsetup : libs/armeabi/gdb.setup
Install : libhello-jni.so => libs/armeabi/libhello-jni.so

3.JNI實現
我們需要定義一個符合JNI介面規范的c/c++介面,這個介面不用太復雜,例如輸出一個字元串。接下來,則需要把c/c++介面的代碼文件編譯成共享庫(動態庫).so文件,並放到模擬器的相關目錄下。最後,啟動Java應用程序,就可以看到最終效果了。

3.1.編寫Java應用程序代碼
(1)啟動Eclipse,新建android工程

Project:JNITest

Package:org.tonny.jni

Activity:JNITest

(2)編輯資源文件

編輯res/values/strings.xml文件如下:編輯res/layout/main.xml文件
我們在主界面上添加了一個EditText控制項和一個Button控制項。

(3)編輯JNITest.java文件


static表示在系統第一次載入類的時候,先執行這一段代碼,在這里表示載入動態庫libJNITest.so文件。

再看這一段:

[java] view plainprint?
01.privatenativeString GetReply();
privatenativeString GetReply();
native表示這個方法由本地代碼定義,需要通過jni介面調用本地c/c++代碼。

[java] view plainprint?
01.publicvoidonClick(View arg0) {
02.edtName.setText(reply);
03.}
publicvoidonClick(View arg0) {
edtName.setText(reply);
}

這段代碼表示點擊按鈕後,把native方法的返回的字元串顯示到EditText控制項。

(4)編譯工程,生成.class文件。

3.2.用javah工具生成符合JNI規范的c語言頭文件

在終端中,進入android工程所在的bin目錄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cd ~/project/Android/JNITest/bin
$cd ~/project/Android/JNITest/bin
我們用ls命令查看,可以看到bin目錄下有個classes目錄,其目錄結構為classes/org/tonny/jni,即classes的子目錄結構是android工程的包名org.tonny.jni。請注意,下面我們准備執行javah命令的時候,必須進入到org/tonny/jni的上級目錄,即classes目錄,否則javah會提示找不到相關的java類。

下面繼續: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cd classes
02.$javah org.tonny.jni.JNITest
03.$ls
04.org org_tonny_jni_JNITest.h
$cd classes
$javah org.tonny.jni.JNITest
$ls
org org_tonny_jni_JNITest.h

執行javahorg.tonny.jni.JNITest命令,在classes目錄下會生成org_tonny_jni_JNITest.h頭文件。如果不進入到classes目錄下的話,也可以這樣: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javah -classpath ~/project/Android/JNITest/bin/classesorg.tonny.jni.JNITest
$javah -classpath ~/project/Android/JNITest/bin/classesorg.tonny.jni.JNITest
-classpath 參數表示裝載類的目錄。

3.3.編寫c/c++代碼
生成org_tonny_jni_JNITest.h頭文件後,我們就可以編寫相應的函數代碼了。下面在android工程目錄下新建jni目錄,即~/project/Android/JNITest/jni,把org_tonny_jni_JNITest.h頭文件拷貝到jni目錄下,並在jni目錄下新建org_tonny_jni_JNITest.c文件,編輯代碼如下:

[cpp] view plainprint?
01.#include<jni.h>
02.#include<string.h>
03.#include"org_tonny_jni_JNITest.h"
04.
05.
06.JNIEXPORTjstring JNICALLJava_org_tonny_jni_JNITest_GetReply
07.(JNIEnv *env, jobject obj){
08.return(*env)->NewStringUTF(env,(char*)"Hello,JNITest");
09.}
#include<jni.h>
#include<string.h>
#include"org_tonny_jni_JNITest.h"

JNIEXPORTjstring JNICALLJava_org_tonny_jni_JNITest_GetReply
(JNIEnv *env, jobject obj){
return(*env)->NewStringUTF(env,(char*)"Hello,JNITest");
}

我們可以看到,該函數的實現相當簡單,返回一個字元串為:"Hello,JNITest"

3.4.編寫Android.mk文件
在~/project/Android/JNITest/jni目錄下新建Android.mk文件,android可以根據這個文件的編譯參數編譯模塊。編輯Android.mk文件如下: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LOCAL_PATH:= $(call my-dir)
02.include$(CLEAR_VARS)
03.LOCAL_MODULE := libJNITest
04.LOCAL_SRC_FILES:= org_tonny_jni_JNITest.c
05.include$(BUILD_SHARED_LIBRARY)
LOCAL_PATH:= $(call my-dir)
include$(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libJNITest
LOCAL_SRC_FILES:= org_tonny_jni_JNITest.c
include$(BUILD_SHARED_LIBRARY)

LOCAL_MODULE表示編譯的動態庫名稱

LOCAL_SRC_FILES 表示源代碼文件

3.5.用ndk工具編譯並生成.so文件
進入到JNITest的工程目錄,執行ndk-build命令即可生成libJNITest.so文件。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cd ~/project/Android/JNITest/
02.$ndk-build
03.Invalidattribute name:
04.package
05.Install : libJNITest.so => libs/armeabi/libJNITest.so
$cd ~/project/Android/JNITest/
$ndk-build
Invalidattribute name:
package
Install : libJNITest.so => libs/armeabi/libJNITest.so
可以看到,在工程目錄的libs/armeabi目錄下生成了libJNITest.so文件。

3.6.在模擬器上運行
(1)首先,我們把android模擬器啟動起來。進入到emulator所在目錄,執行emulator命令: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cd ~/software/android/android-sdk-linux/tools
02.$./emulator @AVD-2.3.3-V10 -partition-size 512
$cd ~/software/android/android-sdk-linux/tools
$./emulator @AVD-2.3.3-V10 -partition-size 512
AVD-2.3.3-V10表示你的模擬器名稱,與在Eclipse->AVDManager下的AVDName對應,-partition-size表示模擬器的存儲設備容量。

(2)接下來,我們需要把libJNITest.so文件拷貝到模擬器的/system/lib目錄下,執行以下命令:

[plain] view plainprint?
01.$cd ~/project/Android/JNITest/libs/armeabi/
02.$adb remount
03.$adb push libJNITest.so /system/lib
04.80 KB/s (10084 bytes in 0.121s)
$cd ~/project/Android/JNITest/libs/armeabi/
$adb remount
$adb push libJNITest.so /system/lib
80 KB/s (10084 bytes in 0.121s)

當在終端上看到有80 KB/s (10084 bytes in 0.121s)傳輸速度等信息的時候,說明拷貝成功。

(3)在終端上執行JNITest程序,這個我們可以在Eclipse下,右鍵點擊JNITest工程,RunAs->Android Application,即可在模擬器上啟動程序

4. androidsocket連接成功發不了消息

系統bug,網路問題。
1、系統bug是androidsocket系統出攜耐現了問題導致連接成功發不了消息手做,等辯薯春待官方修復即可。
2、網路問題是自身設備連接的網路出現較大波動,導致androidsocket系統連接成功發不了消息,更換網路重新打開即可。

5. 在android JNI中通過socket獲取MAC硬體地址,socket創建成功,但調用ioctl的時候,返回-1,怎麼回事

這跟具體的WLAN驅動有關系,在你手機上不行說明你手機的WLAN驅動沒有實現這個參數的ioctl

6. Android 多個Activity 共用一個socket

想要讓多個activity共用一個socket(本文使用bluetoothsocket,TCP通信其實也是一樣的,只是socket引入的庫不同而已),網上三個方法,這里只是實現了比較簡單的一種(application實體類)。

第一步實現socket實體類:

第二步:設置AndroidManifest.xml

加入android:name=".Mysocket"

第三步:在第一次創建鏈接時對它初始化:

因為我是藍牙與51單片機進行通信,初始化bluetoothsocket後,再使用((Mysocket)getApplication()).setSocket(socket8051);這句話初始化實體類。

第四步:在其他的activity調用這個socket可以使用

不出意外可以正常運行。

實體類

`hello`

閱讀全文

與androidsocketjni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電影裡面有個龍復活了 瀏覽:106
成人影視免費 瀏覽:368
男的送快遞,女的在按摩的上班的叫什麼電影 瀏覽:752
海綿寶寶大電影免費中文版 瀏覽:275
愛國戰爭片免費觀看 瀏覽:887
三位數碼管單片機是如何工作的 瀏覽:728
免費看不下載老電影院 瀏覽:511
啄木鳥影業都有哪些作品 瀏覽:824
在電腦上怎麼把pdf保存成圖片 瀏覽:767
末段愛情廣播劇是哪個app可以聽 瀏覽:322
e片免費看 瀏覽:361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482
disk命令分區 瀏覽:912
丁巴度愛與激情 瀏覽:264
韓國野戰電影 瀏覽:462
法國chouchou在線觀看 瀏覽:700
linux歷史命令查看 瀏覽:964
堅果安卓11怎麼樣 瀏覽:497
imovie壓縮 瀏覽:453
古裝鬼電影大全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