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學習單片機和嵌入式的問題
電氣專業,先把51與AVR玩好,軟體要能做,還要會畫PCB板,學好這兩樣,基本可以謀生沒有問題了。
玩ARM,電氣專業,肯定是選CORTEX-M3系,這個需要配合操作系統來玩,淘寶上很多賣開發板的,自己去看一下,就知道要怎麼樣入門。
不建議貪多,電氣專業是個好專業,單片機也好,ARM也好,都只是工具,千萬不要忘本,工具要服務於自己本專業的應用,才會有大前途,人人都往所謂的計算機方向發展,沒前途,我有個朋友,學計算機的,但是他在印刷行業懂的知識比計算機的更多,後來自己開發一套使用在印刷行業的軟體,每年在家坐收七十多萬。
你如果能把電氣專業的控制演算法及一些思想用單片機或ARM來實現,並能服務於某一行業,才是正道。
② 怎麼學習單片機
一、啟蒙階段
學習電路基礎和模電數電,做一些諸如電機正反轉的電路,做功放、電源等小製作,了解個大概。
二、學習微機原理
學習8086,這對了解計算機結構是不可或缺的,慢慢接觸匯編編程 。
三、匯編語言學習單片機
學習51單片機,學習匯編語言,差不多學三個月後,掌握了基本語法和單片機寄存器功能,就做一些實物。
四、進階
放棄模擬學習單片機的方式,轉而學習實物。多查資料,比如說,74HC245,因為有前幾步打下的基礎,電路圖一看就懂,剩下的就是焊接實物測試了。應該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完成硬體測試。
拓展資料
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缺少了I/O設備。
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
單片機的使用領域已十分廣泛,如智能儀表、實時工控、通訊設備、導航系統、家用電器等。各種產品一旦用上了單片機,就能起到使產品升級換代的功效,常在產品名稱前冠以形容詞——「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機等 。
③ 想學習單片機,不知道哪個開發板好
開發板無非外部電路多少的問題?多就可以多多練習不用搭建電路了,但是能夠達到你的訓練目的就可以了
④ 嵌入式方向要學習什麼課程
所有的電子產品,所用技術都可以認為要麼是單片機,要麼是Linux;GUI方面主要是QT/Android,它們都是運行於Linux之上的。我們說的單片機不使用操作系統,但是使用單片機設備肯定遠遠超過Linux。很多人也是先學習單片機,從單片機進入電子工程師行業,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產品使用單片機、Linux呢?下面舉一些例子:
下面我們用類比和邏輯推導出嵌入式Linux系統的組成,沒錯,「推導」。
從上圖可以知道:
組成:嵌入式Linux系統= bootloader + linux內核 + 根文件系統(裡面含有APP)。
bootloader:它的目的是啟動內核,去哪等讀內核?讀到哪裡?去Flash等外設讀內核,存到內存里去。所以需要有Flash里外設的驅動能力,為了調試方便還會有網路功能。所以,可以認為 booloader = 裸機集合,它就是一個復雜的單片機程序。
Linux內核:Linux內核的最主要目的是去啟動APP,APP保存在哪裡?保存在「根文件系統」里。「根文件系統」又保存在哪裡?在Flash、SD卡等設備里,甚至可能在網路上。所以Linux內核要有這些Flash、SD卡里設備的驅動能力。
不僅如此,Linux內核還有進程調度能力、內存管理等功能。
所以:Linux內核 = 驅動集合 + 進程調度 + 內存管理等。
Bootloader有很多種,常用的叫u-boot。
在實際工作中,對於u-boot基本上是修修改改,甚至不改。但是u-boot本身是很復雜的,比如為了便於調試,它支持網路功能;有些內核是保存在FAT32分區里,於是它要能解析FAT32分區,讀FAT32分區的文件。
花那麼多精力去學習u-boot,但是工作中基本用不到,這對初學者很不友善。
所以,對於初學者,我建議:理解u-boot的作用、會使用u-boot的命令,這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修改、完善bootloader,那麼再去研究它吧。
之前我們說過Linux內核 = 驅動集合 + 進程調度 + 內存管理等,如果要學習Linux內核,從驅動程序入手是一個好辦法。
但是人人都要學習Linux內核、人人都要學習Linux驅動嗎?顯然不是。
作為初學者,懂幾個簡單的驅動程序,有利於工作交流;理解中斷、進程、線程的概念,無論是對驅動開發、應用程序開發,都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對於初學者,建議前期只學習這幾個驅動:LED、按鍵、中斷。
LED驅動程序:這是最簡單的驅動程序。
按鍵驅動程序:它也比較簡單,從它引入「中斷」。
中斷:從「中斷」它可以引入:休眠-喚醒、進程/線程、POLL機制、非同步通知等概念。這些概念無論是對驅動開發,還是對應用開發,都很重要。
所以,對於初學者,我建議必須學習這幾個驅動:LED、按鍵、中斷。
入門之後,如果你想從事內核開發、驅動開發,那麼可以去鑽研幾個驅動程序(輸入系統、I2C匯流排、SPI匯流排等),掌握若干個大型驅動程序後,你對內核的套路就有所了解了,再去研究其他部分(比如進程管理、文件系統)時你會發現套路是如此通用。
攝像頭(VL42)、音效卡ALSA驅動是Linux中比較復雜的2類驅動,它們是很難的,如果工作與此相關再去研究。
要學,即使以後你只想研究內核,一些基本的應用開發編寫能力也是需要的:
基本設備的訪問,比如LCD、輸入設備
進程、線程、進程通信、線程同步與互斥
休眠-喚醒、POLL機制、信號
網路編程
①②③部分的知識,跟驅動有密切的關系,它們是相輔相承的。
掌握了基本驅動開發能力、基本應用開發能力之後,在工作中你就可以跟別人友好溝通了,不至於一臉懵逼。
你辛辛苦苦寫出了應用程序,怎麼把它放到板子上,讓它開機就自動啟動?
你寫的程序,它依賴於哪些庫,這些庫放到板子上哪個目錄?
怎麼做一個可升級的系統?即使升級中途斷電了,也要保證程序至少還可以運行老的版本?
這些都需要我們了解一下根文件系統。
先了解一下init進程:它要讀取配置文件,根據配置文件啟動各個APP。
了解了init進程,你就了解了根文件系統的組成,就可以隨心所欲裁剪系統,為你的項目製作出最精簡的系統。
嵌入式涉及的東西太多太雜了,如果心裡沒有主線,碰到什麼都要去研究個透徹,最終反而忘記自己要學什麼了。
嵌入式涉及硬體知識、軟體知識,軟體里涉及匯編、ARM架構、C語言、Makefile、Shell;又分為bootloader、內核、驅動、基本的APP、GUI。
比如我們會用到Makefile,了解它的基本規則,會用我們提供的Makefile就可以。
不需要深入研究那些make函數,因為在工作中都有現成的Makefile給你使用,不需要自己去編寫一套Makefile。何必花上好幾天去深入研究它呢?
比如我們會用到bootloader,難道又要花上幾個月來深入研究u-boot嗎?工作中基本不需要改u-boot,會用那幾個命令就可以。
甚至有些學員先去買本shell的書來學習shell命令,何必?我們在視頻中用到什麼命令,你不懂時再去網路一下這些命令就可以了。
不要脫離初學者的主線:應用基礎、驅動基礎。有了這2個基礎後,你想深入研究某部分時,再去花時間吧。
視頻里的代碼,請你一定要自己去寫一次、寫多次。為什麼我現在寫驅動那麼熟?我2009年在華清遠見上課時,
每次上課我都要給學生寫一次那些驅動,十幾次下來閉著眼睛都知道內核的套路了。
記不住那些函數?我也記不住,我都是去參考同類的驅動程序,這又不是閉卷考試。
但是要理清楚思路,你寫這個程序要完成什麼功能、怎麼實現這些功能?這個要弄清楚。
有了思路後再寫代碼,不知道怎麼寫?沒關系,看看視頻,看看示例,然後關閉視頻看看能否自己寫出來。
我的專長是操作系統,是快速地帶領大家掌握一些項目開發的基礎知識。
如果你決定深入研究某方面時,我並不能帶你多久。你要去看源碼,去看這方面的專業書籍。
比如想深入鑽研內核的內存管理時,它有頁表映射(你需要閱讀ARM架構的手冊)、SLAB分配器、vmalloc/malloc實現、mmap實現、缺頁中斷、父進程子進程之間的頁面管理等等,內容非常多。有時候連書籍都沒有,你需要直接啃代碼。
當你想從事某個行業時,就需要深入研究行業相關的知識。
比如CAN匯流排,它可以寫成一本書:CAN協議、CAN報文、Socket CAN、車身網路拓撲結構,CAN應用報文,CAN網路管理報文,CAN診斷報文。
想做物聯網網關,需要深入研究MQTT,MQTT協議相對簡單,但是MQTT英文原版協議有130多頁,中文版有近100頁,是一本小書了。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業務邏輯,在掌握基本的編程能力之一,你需要結合具體的業務去深入學習。
⑤ 人人學會單片機是用什麼軟體錄制的
這個是後期再將視頻文件加密生成的EXE文件,並不是直接拍出來的,視頻一般可以用攝像機或者手機上的視頻拍攝、屏幕視頻軟體生成的。
⑥ 啊,通信工程研究生學單片機好還是FPGA好
學習單片機是需要數電知識的. 其實學單片機和學其他東西一樣, 不一定要按課程節奏來走, 可以自學推介郭天祥的十天學會單片機,當當網就有了. 單片機可以自己做一個
⑦ 要學習嵌入式,現在需要學習哪些基本課程
嵌入式方向很多,這是現在最流行的這個方向。
由於很多人總問這個問題,所以這里做一個總結供大家參考。這里必須先說明,以下的步驟都是針對Linux系統
的,並不面向WinCE。也許你會注意到,現在做嵌入式的人中,做linux研究的人遠比做WinCE的人多,很多產家
提供的資料也是以linux為主。我一直很難理解,其實WinCE的界面比linux的界面好看多了,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更為重要的是,WinCE的開發和Windows下的開發基本一樣,學起來簡單得多,但是學linux或者使用linux做嵌
入式的人就是遠比WinCE多。在和很多工作的人交流時我了解到,他們公司從沒考慮使用WinCE,因為成本高,都
是使用linux進行開發。我讀研究生的的實驗室中也沒有使用WinCE的,大都研究linux,也有少部分項目使用
vxwork,但是就沒有聽說過使用WinCE的,原因就是開源!當然現在WinCE6.0聽說也開源,不過在成本和資源上
linux已經有了無人能擋的優勢。與此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電子廠商已經開始使用linux開發產品。舉個例子
,Google近期開發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其實就是使用linux-2.6.23內核進行改進得到的。
第一,學習基本的裸機編程。
對於學硬體的人而言,必須先對硬體的基本使用方法有感性的認識,更必須深刻認識該硬體的控制方式,如
果一開始就學linux系統、學移植那麼只會馬上就陷入一個很深的漩渦。我在剛剛開始學ARM的時候是選擇ARM7(
主意是當時ARM9還很貴),學ARM7的時候還是保持著學51單片機的思維,使用ADS去編程,第一個實驗就是控制
led。學過一段時間ARM的人都會笑這樣很笨,實際上也不是,我倒是覺得有這個過程會好很多,因為無論做多復
雜的系統最終都會落實到這些最底層的硬體控制,因此對這些硬體的控制有了感性的認識就好很多了學習裸機的
編程的同時要好好理解這個硬體的構架、控制原理,這些我稱他為理解硬體。所謂的理解硬體就是說,理解這個
硬體是怎麼組織這么多資源的,這些資源又是怎麼由cpu、由編程進行控制的。比如說,s3c2410中有AD轉換器,
有GPIO(通用IO口),還有nandflash控制器,這些東西都有一些寄存器來控制,這些寄存器都有一個地址,那
么這些地址是什麼意思?又怎麼通過寄存器來控制這些外圍設備的運轉?還有,norflash內部的每一個單元在這
個晶元的內存中都有一個相應的地址單元,那麼這些地址與剛剛說的寄存器地址又有什麼關系?他們是一樣的嗎
?而與norflash相對應的nandflash內部的儲存單元並不是線性排放的,那麼s3c2410怎麼將nandflash的地址映
射在內存空間上進行使用?或者簡單地說應該怎麼用nandflash?再有,使用ADS進對ARM9行編程時都需要使用到
一個初始化的匯編文件,這個文件究竟有什麼用?他裡面的代碼是什麼意思?不要這個可以嗎?諸如此類都是對
硬體的理解,理解了這些東西就對硬體有很深的理解了,這對以後更深一步的學習將有很大的幫助,如果跳過這
一步,我相信越往後學越會覺得迷茫,越覺得這寫東西深不可測。因為,你的根基沒打好。不過先聲明一下,本
人並沒有使用ADS對ARM9進行編程,我是學完ARM7後直接就使用ARM9學linux系統的,因此涉及使用ADS對ARM9進
行編程的問題我很難回答^_^,自己去研究研究吧。
對於這部分不久將提供一份教程,這個教程中的常式並不是我為我們所代理的板子寫的,是我在我們學院實
驗室拿的,英培特為他們自己的實驗箱寫的,不過很有借鑒意義,可以作為一份有價值的參考。
第二,使用linux系統進行一些基本的實驗。
在買一套板子的時候一般會提供一些linux的試驗常式,好好做一段時間這個吧,這個過程也是很有意義的
,也是為進一步的學習積累感性認識,你能想像一個從沒有使用過linux系統的人能學好linux的編程嗎?好好按
照手冊上的常式做一做裡面的實驗,雖然有點娃娃學走路,有點弱智,但是我想很多高手都會經歷這個過程。
在這方面我們深藍科技目前沒有計劃提供相應的常式,主要是開發板的提供商會提供很豐富的常式,我們
不做重復工作,只提供他們沒有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給大家。
第三,研究完整的linux系統的的運行過程。
所謂完整的linux系統包括哪些部分呢?
三部分:bootloader、linux kernel(linux內核)、rootfile(根文件系統)。
那麼這3部分是怎麼相互協作來構成這個系統的呢?各自有什麼用呢?三者有什麼聯系?怎麼聯系?系統的
執行流程又是怎麼樣的呢?搞清楚這個問題你對整個系統的運行就很清楚了,對於下一步製作這個linux系統就
打下了另一個重要的根基。介紹這方面的資料網上可以挖掘到幾噸,自己好好研究吧。
第四,開始做系統移植。
上面說到完整的linux有3部分,而且你也知道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和作用,那麼現在你要做的便是自己動手學
會製作這些東西。
當然我不可能叫你編寫這些代碼,這不實現。事實上這個3者都能在網下載到相應的源代碼,但是這個源代
碼不可能下載編譯後就能在你的系統上運行,需要很多的修改,直到他能運行在你的板子上,這個修改的過程就
叫移植。在進行移植的過程中你要學的東西很多,要懂的相關知識也很多,等你完成了這個過程你會發現你已經
算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高手了。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很有研究精神的話你必然會想到看源代碼。很多書介紹你怎麼閱讀linux源代碼,我不
提倡無目的地去看linux源代碼,用許三多的話說,這沒有意義。等你在做移植的時候你覺得你必須去看源代碼
時再去找基本好書看看,這里我推薦一本好書倪繼利的《linux內核的分析與編程》,這是一本針對linux-
2.6.11內核的書,說得很深,建議先提高自己的C語言編程水平再去看。
至於每個部分的移植網上也可以找到好多噸的資料,自己研究研究吧,不過要提醒的是,很多介紹自己經驗
的東西都或多或少有所保留,你按照他說的去做總有一些問題,但是他不會告訴你怎麼解決,這時就要靠自己,
如果自己都靠不住就找我一起研究研究吧,我也不能保證能解決你的問題,因為我未必遇到過你的問題,不過我
相信能給你一點建議,也許有助你解決問題。
這一步的最終目的是,從源代碼的官方主頁上(都是外國的,悲哀)下載標準的源代碼包,然後進行修改,
最終運行在板子上。
盜用阿基米德的一句話:「給我一根網線,我能將linux搞定」。
第五,研究linux驅動程序的編寫。
移植系統並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開發產品,做項目,這些都要進行驅動程序的開發。
Linux的驅動程序可以說是五花八門,linux2.4和linux2.6的編寫有相當大的區別,就是同為linux2.6但是
不同版本間的驅動程序也有區別,因此編寫linux的驅動程序變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對於最新版本的驅動程
序的編寫甚至還沒有足夠的參考資料。那麼我的建議就是使用、移植一個不算很新的版本內核,這樣到時學驅動
的編程就有足夠的資料了。這部分的推薦書籍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推薦幾本學習嵌入式linux的書籍》。
第六,研究應用程序的編寫。
做作品做項目除了編寫驅動程序,最後還要編寫應用程序。現在的趨勢是圖形應用程序的開發,而圖形應用
程序中用得最多的還是qt/e函數庫。我一直就使用這個函數庫來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不過我希望你能使用國產
的MiniGUI函數庫。盜用周傑倫的廣告詞就是「支持國產,支持MiniGUI」。MiniGUI的編程比較相似Windows下的
VC編程,比較容易上手,效果應該說是相當不錯的,我曾使用過來開發ARM7的程序。不過MiniGUI最大的不好就
是沒有像qtopia這樣的圖形操作平台,這大大限制了他的推廣,我曾經幻想過與北京飛漫公司(就是MiniGUI的
版權擁有者)合作使用MiniGUI函數庫開發像qtopia這樣的圖形操作平台,不過由於水平有限這只能是幻想了,
呵呵。完成這一步你基本就學完了嵌入式linux的全部內容了。
還有一個小小的經驗想和大家分享。我在學習嵌入式linux的過程中很少問人,客觀原因是身邊的老師、同
學師兄都沒有這方面的高手,主觀原因是我不喜歡問人,喜歡自己研究解決問題。這樣做有個好處,就是可以提
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做這些東西總有很多問題你難以理解,別人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不是所有問題
都有人給你答案,這時必須要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個人的解決問題能力就顯得非常關鍵了。因此我的建議就是
一般的問題到網上搜索一下,確實找不到答案了就問問高手,還是不行了就自己去研究,不要一味去等別人幫你
解決問題。記住,問題是學習的最好機會。另外筆者推薦你可以用嵌視科技qs-pte9
⑧ 武漢理工大學,吳鑒鷹單片機學習板
吳鑒鷹是電子科技大學的單片機牛人,因為著有網路技術貼連載—吳鑒鷹單片機項目實戰精講而被電子領域的人人熟知,曾經任職華為,西門子等大型國企,後來出來創業,從事教育電子的開發,後來從事電子電子設備的研發生產,現在旗下有好幾家大公司。老家安徽安慶。
吳鑒鷹的的單片機開發板的特點是:常式比較多,視頻錄制講解比較詳細,教程注重調試方法和設計方法的講解,但是有幾個綜合性的常式比較難,如果不把前面的學會,後面的綜合項目很難學。
⑨ 大二學生軟體工程專業選擇學習單片機還是網路滲透
作為一個滲透比較「資深」的腳本小子來告訴你:
學編程!!!滲透學到深處,還是編程,不懂編程你玩滲透?搞笑吧?不懂編程的hacker不是好hacker,腳本小子而已,聽大牛說,web玩到深處,也還是逆向,逆向和什麼有關?C語言啊匯編啊,C語言和什麼有關?你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