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4-linux gpio模擬spi
首先是spidev,要在/dev/下面產生設備文件,需要spidev的支持
使用的是gpio模擬spi,gpio模擬spi的時序原理是bitbang文件實現的,所以這個也需要打開,如果是在openwrt下動態載入的話就是如下兩個配置
如果是直接內核的話是如下兩個
跟I2C的arch層一樣,主要是devices的添加和board_info的添加,如下
對於platform_add_devices,因為是使用spi_gpio,所以name是"spi_gpio"這樣才可以與driver裡面的spi_gpio相互匹配probe到。
因為SPI是可以一個匯流排上面掛多個,然後通過片選腳CS進行硬體切換,所以這變有個num_chipselect需要設置,如果有2個設置就設置2,一個設備就設置1,這邊設置好之後,後面board_info也要有對應的個數,而且片選引腳需要不同。
I2C是通過每個設備有自己不同的地址,通過地址來進行軟體切換。
對於board_info使用的是spidev,drivers/spi/spidev.c文件,該文件的內容是注冊一個spidev驅動。該驅動是一個字元設備驅動。
如果設備與驅動匹配,那麼就會執行spidev_probe()的內容。在spidev_probe()函數中會調用device_create()成功後在 /dev 目錄下就會生成 spidev 相關的設備節點。
這邊有幾個參數要注意:
調試過程想看一些細節的debug信息可以打開內核的動態debug信息,這個在以前的print system裡面有
printk的等級設置成8.
開始
定位到是 spi_gpio_request 的時候報錯
後仿橘者面就將zkernel/3.10.49/arch/mips/mtk/ziroom/zrmt7628.c裡面GPIO的信息調整下, 因為SPI的引腳和LED的引腳號一樣 ,內核不知道哪裡會檢測到。
修改後列印備薯如下:
之後在/dev/下面就生成了spidev1.0的設備
有了/dev/spidev1.0設備之後,就可以在應用成操作改設備收發數據。
在drivers/spi/spidev.c裡面已經封裝好了ioctl的對應介面,根據這些伍禪介面就可以測試使用。
在Documentation/spi/spidev_test.c下面有個應用層的實例,打開看下就清除了。
$(cc) spidev_test.c -o spidev_test生成可執行文件spidev_test
然後拷貝到板子上,將MOSI和MISO短接就可以測試回環數據是否正常。
有邏輯分析儀的接上logic看波形就更加直觀。
gpio模擬SPI:
https://blog.csdn.net/luckywang1103/article/details/70145870
在ARM Linux下使用GPIO模擬SPI時序詳解:
https://blog.csdn.net/yangzheng_yz/article/details/50470577
linux SPI驅動:
https://www.cnblogs.com/xuyh/category/90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