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1單片機晶振頻率分別為11.0592MHz機器周期分別為多少
12/11.0592微秒,51單片機的一個機器周期等於12個振盪周期(晶振頻率的倒數)。
1.大部分51單片機1個機器周期=12個時鍾周期(或振盪周期),有些增強型的1個機器周期=1個時鍾周期(或振盪周期),如stc12系列,stc15系列
2.51單片機的機器周期=1/晶振頻率;當晶振頻率=11.0592MHz,1個機器周期=12個時鍾周期(或振盪周期)時,機器周期=12/11.0592微秒。
(1)單片機機器周期計算擴展閱讀:
1、使用用戶板的晶振:模擬器晶振旁有兩組跳線用來切換內部晶振和用戶板晶振,當兩個短路塊位於模擬器晶振一側時,默認使用模擬板上的晶振(11.0592MHz), 當兩個短路塊位於電容一側時,使用用戶板的晶振。
2、為便於調試帶看門狗的用戶板,模擬器的復位端未與用戶板復位端相連;故模擬器的復位按鈕只復位模擬器,不復位用戶板;若要復位用戶板,請使用用戶板復位按鈕。
② 什麼叫機器周期,89s51單片機的機器周期如何計算
時鍾周期:通常為節拍脈沖或T周期,既主頻的倒數,它是處理操作的最基本的單位。
機器周期:為了便於管理,常把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一階段完成一項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儲器讀、存儲器寫等,這每一項工作稱為一個基本操作。完成一個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機器周期。
指令周期:單片機從內存取出一條指令並執行這條指令的時間總和。一般由若干個機器周期組成。
③ 單片機中晶振頻率為12MHZ的機器周期怎麼算
1、系統晶振頻率是12M,則機器周期=12/12=1us;
2、定時1ms=1*1000=1000us;
3、工作在方式0下:最大計數值是2^13=8192;
4、定時初值=8192-(1*1000)=7192;
5、換算成十六進制數為:定時初值=1C18H。
定時器中斷是由單片機中的定時器溢出引起的中斷,51單片機中有兩個定時器t0和t1。
定時/計數器t0和t1由兩個8位專用寄存器組成,即定時/計數器t0由th0和tl0組成,t1由th1和tl1組成。
此外,還有兩個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和tcon。tmod負責控制和確定t0和t1的功能和工作模式。tcon用於控制t0和t1的開始或停止計數,以及定時/計數器的狀態。
(3)單片機機器周期計算擴展閱讀:
計時器工作流簡介:
定時器的工作過程可以按此順序進行(以51為例,使用定時器0模式生成一個50ms的定時器)
一、確定使用哪個計時器和使用哪種方式。在此步驟中,使用tmod進行設置。tmod的低位4位用於設置定時器0,高位4位用於設置定時器1。
其中,m0和m1用於設置計時器的工作方式。澆口一般不需要設置。C/T選擇計數模式或計時模式,如TMOD=0x01,這意味著定時器0在模式1下工作。
二、接下來,我們需要設定時間。50毫秒的定時器,th0=65535-50000/256和tl0=65535-50000%256可以這樣使用。
可以理解為:因為這是定時器的初始值,也就是說,計數脈沖在這個數字的基礎上向上增加,當它達到65535時,就會溢出並中斷。
三、第三步是打開中斷,並使用ie寄存器打開總中斷ea=1。此步驟對於所有中斷都是必需的,然後打開定時器0中斷和ET0=1。
四、此時,准備工作完成,定時器啟動,使用tcon寄存器tr0=1實現50ms的定時器。
文獻:《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曹巧媛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第四章單片機定時功能的應用——第一節定時器/計數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④ 單片機中機器周期的演算法怎麼解
採用的時鍾頻率
除
分頻數
就是
單片機中機器周期的倒數
⑤ 單片機時鍾頻率為6MHZ,機器周期為多少
也稱時鍾周期,是指為單片機提供時鍾信號的振盪源的周期(也叫時鍾周期),當採用6MHz晶振時,一個振盪周期是1/6M秒。
狀態周期:每個狀態周期為時鍾周期的2倍,一個狀態周期為,2/6M秒。
機器周期:一個機器周期包含6個狀態周期,也就是12個時鍾周期,一個狀態周期為12/6M秒。
指令周期:它是指CPU完成一條操作的所需的全部時間。每條指令執行時間都是有一個或幾個機器周期組成。MCS-51系統中,有單周期指令、雙周期指令和四周期指令。
(5)單片機機器周期計算擴展閱讀:
微處理器內通過內部匯流排把ALU、計數器、寄存器和控制部分互聯,並通過外部匯流排與外部的存儲器、輸入輸出介面電路聯接。外部匯流排又稱為系統匯流排,分為數據匯流排DB、地址匯流排AB和控制匯流排CB。通過輸入輸出介面電路,實現與各種外圍設備連接。
接外部晶振和微調電容的一端,在片內它是振盪器反相放大器(該放大器構成片內振盪器振盪器的頻率是晶體振盪頻率)和時鍾發生器的輸入端;若使用外部時鍾時,該引腳接地(對於HMOS單片機)或懸空(對於CHMOS單片機)。
⑥ 單片機指令周期的計算
計算方法:PIC單片機的每四個時鍾周期為一個內部指令周期,例如:8MHz的晶振,則內部指令周期為1/(8/4)= 0.5 uS
實例一:35us, 8MHz的晶振, 8位定時器, 分頻比1/2 , 初值 E4
實例二:156.25us , 32768Hz的晶振, 8位定時器, 分頻比1/32 , 初值 FC
計算方法一: 35 = =(256-初值)*分頻*4/晶振 + 14/分頻 =(256-初值)+14/2
計算方法二:0.015625 =(256-初值)*分頻*4/晶振 = (256-初值)*32*4/32768
特別注意:分頻比1-8 需要加上一個14/分頻
指令周期是指令周期執行某一條指令所消耗的時間,它等於機器周期的整數倍。傳統的80C51單片機的指令周期大多數是單周期指令,也就是指令周期=機器周期,少部分是雙周期指令。
(6)單片機機器周期計算擴展閱讀
在MCS-51系統中,有單周期指令,雙周期指令。四周期指令只有乘,除兩條指令。指令的運算速度和它的機器周期直接相關,機器周期數較小則執行速度快。
在編程時要注意選用具有同樣功能而機器周期數小的指令。每一條指令的執行都可以包括取指和執行兩個階段。在取指階段,CPU從內部或者外部ROM中取出指令操作碼及操作數,然後再執行這條指令。
在8051指令系統中,根據各種操作的繁簡程度,其指令可由單位元組,雙位元組和三位元組組成。從機器執行指令的速度看,單位元組和雙位元組指令都可能是單周期或雙周期,
而三位元組指令都是雙周期,只有乘,除指令佔四個周期,一條指令的位元組數表徵這條指令在存儲器中所佔空間大小,而周期數表徵運行這條指令所花時間長短,即運行速度。
⑦ 單片機求機械周期
機器周期 T = 2us。
初始化:
TMOD = 1;
TH0 = (65535 - 500) / 256;
TL0 = (65535 - 500) % 256;
while(1);
⑧ 單片機的機器周期(12M晶振)1微秒是如何計出來的
一個機器周期一般由12個時鍾周期組成。時鍾頻率是12MHz,即每個時鍾的時間長度是1/12,000,000秒
那麼每個機器周期的時間長度就是:
12x(1/12,000,000)=1/1,000,000秒,也就是1微秒。
看樣子多半是精簡指令集(RISC)的單片機。
請注意:
1、這里計算跟晶振精度基本上沒啥關系。
2、一個機器周期由12個時鍾組成,是一般而言;也有的單片機機器周期不是12個時鍾周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