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md处理器和intel处理器哪个好有什么区别
Intel处理器好,amd处理器的价格只有Intel处理器的一般,但是amd处理器没有Intel处理器稳定,amd处理发热量也大一些。
随着处理器主频和内部集成晶体管数目的增加,处理器消耗的能量也开始大大增加。为了满足处理器所需要的巨大电能,因为奔腾四处理器的功率达到了72W,因此它需要在主板上附设额外的电源接口来满足处理器的供电需要,而由于发热量的增加,一个散热风扇也成了一个必需品。
❷ 英特儿处理器跟AMD处理器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点大神们帮帮忙
英特尔名声好信誉好质量好就是贵了点;AMD各方面也不错性价比高,intel稳定一点 ,AMD玩游戏强。如果从架构说,AMD的cpu与intel的设计思路就不太一样。AMD比较重视效率,用的是 10级整数12级浮点流水线,而intel则高达20~32级,因此频率无法提到太高,但是遇到分支预测错误的修正速度会快很多,而日常应用除了多媒体处理外预测错误很常见,因而通常AMD的cpu要在频率低一些的情况下性能仍要高于intel的。 缓存方面由于小数据量的文件占绝大多数,且一级的速度要快于二级,因此性能各有千秋。AMD的athlon 64主要优势是内置内存控制器,因此延迟小很多,性能自然好,但是升级空间手很大限制。 个人喜欢AMD,性价比高,还有ti o o 说得好象不对,AMD双核两颗核心共同处理同一任务,这正好和Intel的双核概念不同,Intel单任务下只运行一个核心,多任务下是两颗核心各干各的,这也是为什么AMD的双核要效率高于Intel!!!!!!!!!
❸ amd与英特尔的区别
amd与英特尔是两个不同的公司,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名称、成立时间、业务范围等等。
一、名称不同:
amd是指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而英特尔是指英特尔公司。
二、成立时间不同:
amd公司成立于1969年。
而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具有50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三、业务范围不同:
美国AMD半导体公司专门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CPU、GPU、APU、主板芯片组、电视卡芯片等),以及提供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amd致力为技术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到个人消费者——提供基于标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
amd在创办初期的主要业务是为Intel公司重新设计产品,提高它们的速度和效率,并以"第二供应商"的方式向市场提供这些产品。
为了加强产品的销售优势,该公司提供了业内前所未有的品质保证—— 所有产品均按照严格的MIL-STD-883 标准进行生产及测试,有关保证适用于所有客户,并且不会加收任何费用。
而英特尔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英特尔在197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2014年2月19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E7v2系列采用了多达15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
2014年3月5日,Intel收购智能手表Basis Health Tracker Watch的制造商Basis Science。2014年8月14日,英特尔6.5亿美元收购Avago旗下公司网络业务。2015年12月斥资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公司。
2017年3月,英特尔以1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bileye, "算法+芯片"整合成AI制胜关键,CEO科再奇表示收购Mobileye是为了自动驾驶的安全。2018年8月17日,宣布将收购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组件的初创企业Vertex.ai。
(3)amd与英特处理器编译程序区别扩展阅读:
2002年2月,英特尔被美国《财富》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声,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在2002年度业务的表现、员工水平、管理质量、公司投资价值等六大准则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
在这一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同时,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名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这是由全球着名人力资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通过一项联合举办的企业内部员工调查结果评选出来的。
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收入为31亿美元。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英特尔公司位列146位。
2018年11月14日,举行的2018英特尔人工智能大会上,英特尔宣布了 “AI未来先锋计划”,在前沿研究、师资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对接等方面展开多方位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携手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❹ 英特处理器与AMD处理器的区别谁知道 ,请详细说明一下,谢谢!
AMD的CPU里面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所以感觉上会比较快。而INTEL的酷睿架构是最好的,INTEL以前的架构都被AMD的K8秒杀了。酷睿架构比AMD的K8和K10都要好,都要先进,而且低功耗,省电,目前INTEL已经推出45NM的CPU,而AMD目前就只有65NM和90NM这两种。比起INTEL落后很多。酷睿性能好,但价格也贵,一般人买不起,所以就买AMD(性价比高)如果拿酷睿和K8或K10比,酷睿的好很多。我说的很简单,希望你能明白。
补一下:一些评测都说INTEL比AMD好,其实还有另一种原因就是用了微软的系统,微软对INTEL的CPU有较好的支持和兼容,而AMD的支持不太好,要打双核补丁,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说法说INTEL比AMD稳定。传输没什么不同的,主要是两家的缓存储存方式不同,INTEL对二级缓存的依赖还是比较大的。
那些说AMD不稳定(或者说intel比AMD稳定)的人都是人云亦云之辈。因为九十年代,AMD的CPU生产是部分外包的,这样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才有AMD不稳定一说。说归说,但其实CPU这东西挺皮实的,要想把它用坏,那确实得有一定难度。现在intel和AMD两家都把产品外包了,大家都半斤八两,八十步笑百步,这时候还说某厂CPU比某厂稳定,那就是扯淡了。
❺ 因特为和AMD的处理器有什么区别
AMD的cpu与intel的设计思路就不太一样。AMD比较重视效率,用的是10级整数12级浮点流水线,而intel则高达20~32级,因此频率无法提到太高,但是遇到分支预测错误的修正速度会快很多,而日常应用除了多媒体处理外预测错误很常见,因而通常AMD的cpu要在频率低一些的情况下性能仍要高于intel的。 缓存方面由于小数据量的文件占绝大多数,且一级的速度要快于二级,因此性能各有千秋。 在有AMD的athlon 64主要优势是内置内存控制器,因此延迟小很多,性能自然好,但是升级空间手很大限制
❻ 关于处理器Intel和AMD的区别
AMD Athlon64 2800+(盒) Socket 754/0.13um/L2 512K/1800MHz/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945
AMD Athlon64 FX-53(Sledge Hammer) Socket 940/0.13um/2.4G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6800
AMD Opteron 140 Socket 940/0.13um/14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1980
AMD Opteron 146 Socket 940/0.09um/20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2390
AMD Opteron 240 Socket 940/0.13um/14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1990
AMD Opteron 242 Socket 940/0.13um/16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1890
AMD Opteron 244 Socket 940/0.13um/18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2190
AMD Opteron 246 Socket 940/0.13um/20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2690
AMD Opteron 248 Socket 940/0.13um/22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3990
AMD Opteron 250 Socket 940/0.13um/24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5790
AMD Opteron 252 Socket 940/0.09um/26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1000MHz/盒装 7990
AMD Sempron 2200+(盒装) Socket 462(Socket A)/0.13um/1500MHz/L2 256K/前端总线 333MHz/盒装
AMD Sempron 2400+(盒) Socket 462(Socket A)/0.13um/1667MHz/L2 256K/前端总线 333MHz
AMD Sempron 2800+ 754针(盒) Socket 754/0.09um/1600MHz/L2 256K/前端总线 800MHz
AMD Athlon 64 X2 3800+ Socket 939/0.09um/2.0G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3850
AMD Athlon 64 X2 4200+ Socket 939/0.09um/2.2G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AMD Athlon 64 X2 4800+ Socket 939/0.09um/2.4GHz/L2 2048K/前端总线 1000MHz/盒装 9150
AMD Athlon XP 2600+(Thoroughbred/333) Socket 462(Socket A)/0.13um/L2 512K/2.08GHz/前端总线 333MHz/散装
AMD Athlon64 3000+ 939针(Venice) Socket 939/0.09um/1.8Ghz/L2 512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1200
AMD Athlon64 3200+ 939针(Venice) Socket 939/0.09um/2.0Ghz/L2 512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AMD Athlon64 3500+ 939针(Venice) Socket 939/0.09um/2.2Ghz/L2 512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AMD Athlon64 3800+(Newcastle) Socket 939/0.13um/2000MHz/L2 512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AMD Athlon64 4000+ Socket 939/0.13um/2400M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3800
AMD Athlon64 FX-57 Socket 939/0.09um/2.8GHz/L2 1024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11850
AMD Opteron 265 Socket 940/0.09um/1.8GHz/L2 2048K/前端总线 1066MHz/盒装 9990
AMD Opteron 270 Socket 940/0.09um/2.0GHz/L2 2048K/前端总线 1066MHz/盒装 12190
AMD Opteron 275 Socket 940/0.09um/2.2GHz/L2 2048K/前端总线 1066MHz/盒装 14990
AMD Sempron 2500+ 754针/64bit(盒) Socket 754/0.09um/1400MHz/L2 256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AMD Sempron 2500+(盒) Socket 462(Socket A)/0.13um/L2 256K/1750MHz/前端总线 333MHz/盒装 485
AMD Sempron 2600+ 754针/64bit(盒) Socket 754/0.09um/1600MHz/L2 128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AMD Sempron 2800+ 754针/64bit(盒) Socket 754/0.09um/1600MHz/L2 256K/前端总线 800MHz/盒装 680
第1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HyperTransport总线
AMD,这个成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的处理器厂商,经过多年不懈地与英特尔的抗争,终于小有成就了—凭借此前的AthlonXP及目前K8处理器,AMD这个品牌旗下的处理器产品已经成为了不少消费者心中的“最爱”。
然而你对他目前的处理器产品线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对各系列的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为败之地几乎是不可能的。AMD当然深谙此理,其产品正是不断技术创新中来获取我们的“心”……
● HyperTransport总线
HyperTransport是AMD为K8平台专门设计的高速串行总线。它的发展历史可回溯到1999年,原名为“LDT总线”(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闪电数据传输)。2001年7月,这项技术正式推出,AMD同时将它更名为HyperTransport。随后,Broadcom、Cisco、Sun、NVIDIA、ALi、ATI、Apple、Transmeta等许多企业均决定采用这项新型总线技术,而AMD也借此组建HyperTransport开放联盟,从而将HyperTransport推向产业界。
在基础原理上,HyperTransport与目前的PCI Express非常相似,都是采用点对点的单双工传输线路,引入抗干扰能力强的LVDS信号技术,命令信号、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共享一个数据路径,支持DDR双沿触发技术等等,但两者在用途上截然不同—PCI Express作为计算机的系统总线,而HyperTransport则被设计为两枚芯片间的连接,连接对象可以是处理器与处理器、处理器与芯片组、芯片组的南北桥、路由器控制芯片等等,属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总线范畴。
第一代HyperTransport的工作频率在200MHz—800MHz范围,并允许以100MHz为幅度作步进调节。因采用DDR技术,HyperTransport的实际数据激发频率为400MHz—1.6GHz,最基本的2bit模式可提供100MB/s—400MB/s的传输带宽。不过,HyperTransport可支持2、4、8、16和32bit等五种通道模式,在400MHz下,双向4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0.8GB/sec,双向8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1.6GB/sec;800MHz下,双向8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3.2GB/sec,双向16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6.4GB/sec,双向32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12.8GB/sec,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总线技术。
2004年2月,HyperTransport技术联盟(Hyper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sortium)又正式发布了HyperTransport 2.0规格,由于采用了Dual-data技术,使频率成功提升到了1.0GHz、1.2GHz和1.4GHz,双向16bit模式的总线带宽提升到了8.0GB/sec、9.6GB/sec和11.2GB/sec。Intel 915G架构前端总线在6.4GB/sec。
目前AMD的S939 Athlon64处理器都已经支持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而最新的K8芯片组也对双工16Bit的1GHz Hyper-Transport提供了支持,令处理器与北桥芯片的传输率达到8GB/s。
第2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64位技术
● AMD 64技术
AMD公司于2003年4月22日推出了第一款AMD64 处理器—即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处理器。于2003年9月23日推出AMD速龙64处理器—这是用于基于Windows的台式电脑和移动PC机的第豢詈臀ㄒ灰豢?4位处理器。
AMD64技术采用类似于从80286升级在80386的平滑升级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寻址位宽,另一方面又具备向下兼容,这样可以在让64bit处理器运行在32bit应用环境下,而且64位计算技术可使操作系统和软件处理更多数据并访问极大量的内存。
在AMD64架构中,AMD在x86架构基础上将通用寄存器和SIMD寄存器的数量增加了1倍:其中新增了8个通用寄存器以及8个SIMD寄存器作为原有x86处理器寄存器的扩充。这些通用寄存器都工作在64位模式下,经过64位编码的程序就可以使用到它们,在32位环境下并不完全使用到这些寄存器,同时AMD也将原有的EAX等寄存器扩展至64位的RAX,这样可以增强通用寄存器对字节的操作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同时支持32位和64位代码及寄存器,x86-64架构允许处理器工作在以下两种模式:Long Mode长模式和Legacy Mode传统模式,Long模式又分为两种子模式:64位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目前支持AMD 64的操作系统包括Linux、FreeBSD还有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Intel在经过一番变革之后,也推出了类似的x86-64扩展指令集EM64T,从技术架构上有抄袭AMD64之疑!
第3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Cool‘n’Quiet技术
● Cool‘n’Quiet技术
Athlon64系列的另一个关键特性是AMD特有的Cool‘n’Quiet技术,这是一种智能温控技术,可以在CPU没有满负荷运行的时候降低处理器频率以及散热风扇的速度,以此来降低系统的功耗和风扇的噪音。
类似于移动版Athlon 64所采用的PowerNow!技术,它可自动调节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并搭配测温器件,自动调速散热器达到降温静音效果。可以这样认为,Athlon 64的CnQ技术几乎可以与Intel PentiumM中所使用的SpeedStep技术和Transmeta Crusoe中的LongRun技术相媲美。目前除了32位闪龙外,目前S754、S939的Athlon64、64位闪龙处理器都支持此功能。
当然Intel也在基于Prescott核心的处理器中入引入了Thermal Control Circuit温控技术,效果相对于Cool‘n’Quiet技术要更胜一筹。不同于Cool‘n’Quiet,Thermal Control Circuit热量控制电路拥有两套热敏二极管。
其中一套热敏二极管侦测CPU的温度值并传输给主板上的硬件监控系统,这套装置象传统的内部温控技术一样通过关闭系统来保护CPU,不过只是在紧急情况才会自动关闭。第二套热敏二极放置在CPU内核温度最高的部位,几乎触及ALU单元,也做为热量控制电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温控效果更具动态性。
第4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整合内存控制器
● 整合内存控制器
在K8的处理器架构中,将原本内建于北桥芯片的内存控制器部份,转移到处理器身上,这样一来内存的规格便建立在使用的处理器上,而不是决定在芯片组身上了!
我们都知道,P4平台是目前唯一支持双通道DDR2内存架构的桌面平台,拥有的内存带宽已经比此前的双通道DDR要高许多,而Athlon 64平台目前能停留在双通道DDR400的水准。
但由于Athlon 64平台的内存控制器在CPU内部,内存延迟要远低于、运作效率要远优于P4平台,而且由于内存控制器将与CPU速度相同,因此内存带宽是随着内核频率提升同步提升的,这使得Athlon 64内存架构是按需配置的。
换句话说玩家在选购K8处理器时,除了运作频率的考虑外,也得考虑该处理器是支持何种的内存架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缩短内存传输的时间来增些许的效能,缺点是一旦想更换处理器可能连同主机板也要一并换掉。
第5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CPU硬件防毒技术
● CPU硬件防毒技术
K8处理器还有一项绝技—NX bit防毒技术。相信很多用户还对冲击波病毒心有余悸,其实,像冲击波这种蠕虫病毒就都是靠缓冲区溢出问题兴风作浪的,而通过NX bit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NX bit可以通过在转换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的页面编译台中添加NX位来实现NX。在CPU进行读指令操作时,将从实际地址读出数据,随后将使用页面编译台由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如果这个时候NX位生效,会引发数据错误。一般情况下,缓冲区溢出攻击会使内存中的缓冲区溢出,修改数据在堆栈中的返回地址。
一旦改写了返回地址,则堆栈中的数据在被CPU读入时就可能运行保存在任意位置的命令。通常由于溢出的数据中包括程序,因此可能会运行非法程序。因此,操作系统在确保堆栈及缓冲区的数据时,只需将该区域的NX位设置为开启(ON)的状态即可防止运行堆栈及缓冲区内的程序,其原理就是通过把程序代码与数据完全分开来防止病毒的执行。
英特尔也在它的“J”系列处理器中加入了类似功能,但其与AMD硬件防毒技术的实现原理是一样的。
第6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3DNow!、SSE、SSE2一样不少!
● 3DNow!、SSE、SSE2一样不少!
3DNOW!是AMD推出的指令集,主要中通过单指令多数据(SIMD)技术来提高CPU的浮点运算性能;它们都支持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对多个浮点数据进行处理;都有支持如像MPEG解码之类专用运算的多媒体指令。与Intel公司的MMX技术侧重于整数运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针对三维建模、坐标变换 和效果渲染等三维应用场合,在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处理性能。
不过,由于受到Intel在商业上以及Pentium 3/4成功的影响,软件在支持SSE、SSE2、SSE3上比起3DNow!更为普遍。因此,虽然Intel是自己的冤家,AMD仍继续推出了增强版Enhanced 3DNow!,引入了SSE、SSE2、SSE3指令集的支持。其中目前基于Venice核心上的新Athlon 64处理器也是目前支持最多SIMD指令集的处理器,包3DNow!,SSE2和SSE3一样不少。从技术上来看,SSE3对于SEE2的改进非常有限,我们不应该期望SSE3指令集能为新Athlon 64带来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而且性能提升也需要有软件支持为前提。
第12页:AMD全系列桌面处理器点评 - Athlon64 X2
● Athlon64 X2
Athlon 64 X2是AMD的桌面双核心处理器,竞争对手是英特尔的Pentium D处理器。从架构上来看,Athlon 64 X2除了多个“芯”外与目前的Athlon 64并没有任何区别。Athlon 64 X2的大多数技术特征、功能与目前市售的Socket939 Athlon 64处理器是一样的,而且这些双核心处理器仍将使用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与芯片组连接及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技术。
目前Athlon 64 X2共有Toledo、于Manchester两个核心版本:其中Toledo核心就相当于是两个San Diego核心的Athlon 64处理器的集成,而Manchester自然就相当于两个Venice核心了,两者主要区别是L2缓存容量之一。AMD 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共推出五个型号,分别是3800+、4200+、4400+、4600+与4800+,这五款处理器除了在频率上有2.0Ghz与2.4Ghz的差异外,L2高速缓存也有1MB+1MB与2MB+2MB的差异。
AMD 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由AMD德国Feb 30晶圆厂生产,晶体管数目为154—233.2 million(视L2缓存容量而定),采用90纳米SOI制程设计,除了具备x86-64Bit架构外,并具备了3D NOW! Pro、SEE、SEE2、SEE3指令集,并整合防毒与Cool”Qulet节电技术。
结语:
可以说,AMD目前的产品划分做的很好,从Socket 754的Sempron、Athlon 64,Socket 939的Athlon 64、Athlon 64 FX,再到双核心Athlon 64 X2,几乎每一个价格范围都有产品,这一方面说明了AMD市场运作的渐渐成熟,我们也期望AMD未来一路走好……
❼ 英特尔处理器和amd比较
其实两个品牌的处理器各有优势的。毕竟他们相对应的性能来说都是差不多。而且现在AMD的处理器性价比更高。如果对于玩普通的网络游戏的话还是英特尔的处理器有一定的优势。在综合单核性能上面优势还是英特比较大。而且现在的网络游戏优化大多数都是英特尔平台。不过现在AMD的锐龙处理器也是提高了单核性能。特别是对于大型的一些图形处理和一些专业软件应用上面是更好与英特尔的。两个处理器都有优势要看你用在什么方面了。
❽ 电脑处理器AMD和英特儿有什么区别
AMD是台湾AMD公司的标志P4是Inter公司CPU中的一个型号!AMD和INTER公司是世界两大CPU生产商占世界家用CPU市场的95%以上的市场份额!AMD对游戏的性能支持比INTER好~I的浮点运算能力比A的强~还有就是A的发热量大~其他的区别偶也不是搞硬件的也不是发烧友就不知道了!INTEL的做工和AMD的做工有区别的
我们来看表面看到的最显着的问题就是L1上面
通常AMD的L1比INTEL的L1要大的很多
所以导致了在同等主频下AMD的要比INTEL的快的多
AMD和INTEL的处理器名称定义也不相同
AMD是用的PR只定义
而INTEL用的则是主频定义
还有就是AMD和INTERcpu性能的比较
什么实际频率只有1.8G的AMD 2500+处理器运行速度比实际频率2.4G的P4-2.4B还快?为什么采用0.13微米制程的Tulatin核心的处理器最高只能做到1.4G,反而采用0.18微米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处理器却能轻松做到2G?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上两种“怪圈”的存在。 每块CPU中都有“执行管道流水线”的存在(以下简称“管线”),管线对于CPU的关系就类似汽车组装线与汽车之间的关系。CPU的管线并不是物理意义上供数据输入输出的的管路或通道,它是为了执行指令而归纳出的“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指令的执行都必须经过相同的步骤,我们把这样的步骤称作“级”。管线中的“级”的任务包括分支下一步要执行的指令、分支数据的运算结果、分支结果的存储位置、执行运算等等…… 最基础的CPU管线可以被分为5级: 1、取指令 2、译解指令 3、演算出操作数 4、执行指令 5、存储到高速缓存 你可能会发现以上所说的5级的每一级的描述都非常的概括,同时如果增加一些特殊的级的话,管线将会有所延长: 1、取指令1 2、取指令2 3、译解指令1 4、译解指令2 5、演算出操作数 6、分派操作 7、确定时 8、执行指令 9、存储到高速缓存1 10、存储到高速缓存2 无论是最基本的管线还是延长后的管线都是必须完成同样的任务:接受指令,输出运算结果。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前者只有5级,其每一级要比后者10级中的每一级处理更多的工作。如果除此以外的其它细节都完全相同的话,那么你一定希望采用第一种情况的“5级”管线,原因很简单:数据填充5级要比填充10级容易的多。而且如果处理器的管线不是始终充满数据的话,那么将会损失宝贵的执行效率——这将意味着CPU的执行效率会在某种程度上大打折扣。 那么CPU管线的长短有什么不同呢?——其关键在于管线长度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说它把原来的每一级的工作细化,从而让每一级的工作更加简单,因此在“10级”模式下完成每一级工作的时间要明显的快于“5级”模式。最慢的(也是最复杂)的“级”结构决定了整个管线中的每个“级”的速度——请牢牢记住这一点! 我们假设上述第一种管线模式每一级需要1个时钟周期来执行,最慢可以在1ns内完成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管线结构的处理器的主频可以达到1GHz(1/1ns = 1GHz)。现在的情况是CPU内的管线级数越来越多,为此必须明显的缩短时钟周期来提供等于或者高于较短管线处理器的性能。好在,较长管线中每个时钟周期内所做的工作减少了,因此即使处理器频率提升了,但每个时钟周期缩短了,每个“级”所用的时间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从而可以让CPU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了。如果采用上述的第二种管线模式,可以把处理器主频提升到2GHz,那么我们应该可以得到相当于原来的处理器2倍的性能——如果管线一直保持满载的话。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CPU内部的管线在预读取的时候总会有出错的情况存在,一旦出错了就必须把这条指令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块拥有5级管线的CPU在执行一条指令的时候,当执行到第4级时出错,那么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这条指令的速度,要比一块拥有10级管线的CPU在第8级管线出错时重新执行要快的多,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充分的利用CPU的全部资源,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更高主频的CPU呢?? 回溯到几年以前,让我们看看当时1.4GHz和1.5GHz的奔腾四处理器刚刚问世之初的情况:当时Intel公司将原奔腾三处理器的10级管线增加到了奔腾四的20级,管线长度一下提升了100%。最初上市的1.5GHz奔腾四处理器曾经举步维艰,超长的管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由于预读取指令的出错从而造成的执行效率严重低下,甚至根本无法同1GHz主频的奔腾三处理器相对垒,但明显的优势就是大幅度的提升了主频,因为20级管线同10级管线相比,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缩短了,虽然执行效率降低了,但处理器的主频是根据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而定的,跟执行效率没有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采用0.18微米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能把主频轻松做到2G的奥秘! 固然,更精湛的制造工艺也能对提升处理器的主频起到作用,当奔腾四换用0.13微米制造工艺的Northwood 核心后,主频的优势才大幅度体现出来,一直冲到了3.4G,长管线的CPU只有在高主频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优势——用很高的频率、很短的时钟周期来弥补它在预读取指令出错时重新执行指令所浪费的时间。 但是,拥有20级管线、采用0.13微米制程的Northwood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的理论频率极限是3.5G,那怎么办呢?Intel总是会采用“加长管线”这种屡试不爽的主频提升办法——新出来的采用Prescott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俗称P4-E),居然采用了31级管线,通过上述介绍,很明显我们能得出Prescott核心的奔四处理器在一个时钟周期的处理效率上会比采用Northwood核心的奔四处理器慢上一大截,也就是说起初的P4-E并不比P4-C的快,虽然P4-E拥有了更大的二级缓存,但在同频率下,P4-E绝对不是P4-C的对手,只有当P4-E的主频提升到了5G以上,才有可能跟P4-3.4C的CPU对垒,着名的CPU效能测试软件SuperPi就能反应出这一差距来:P4-3.4E的处理器,运算Pi值小数点后100万位需要47秒,这仅相当于P4-2.4C的成绩,而P4-3.4C运算只需要31秒,把同频率下的P4-3.4E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AMD 2500+处理器,采用了10级管线,只有1.8G的主频却能匹敌2.4G的P4;苹果电脑的G4处理器,更是采用了7级管线,只有1.2G的主频却能匹敌2.8C的P4,这些都要归功于更短的管线所带来的更高的执行效率,跟它们相比,执行效率方面Intel输在了管线长度上,但主频提升方面Intel又赢在了管线长度上,因为相对于“管线”这个较专业的问题,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陌生的,人们只知道“处理器的主频越高速度就越快”这个片面的、错误的、荒谬的理论!!这就是Intel的精明之处!!! 以上简单介绍了有关CPU的执行效率和管线方面的知识!希望有更多朋友一起交流!
❾ AMD处理器工作原理和英特处理器工作原理有什么区别呢
英特的i系列的有超线程,制做纳米也小,32nm的,一般都是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