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阿波罗登月控制算法

阿波罗登月控制算法

发布时间:2022-07-30 04:45:45

1.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用了什么方法把人载回地球

互联网上有一种声音说:“美国载人登月是一个骗局。”那些认为美国登月是一个骗局的人相信,如今,科学技术足够先进时,还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将人类送上月球。在上个世纪计算能力相对较低的时代,美国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美国在月球着陆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要从地球到月球发射航天器,则必须使用火箭。但是,月球表面没有火箭。在这种情况下,宇航员如何才能安全地从月球表面返回?

Chang娥五号进入太空后,升空器和着陆器将与返回器和轨道器分离。上升器和着陆器将降落在月球表面,而返回器和轨道器将停留在月球轨道附近并与它们相遇。上升者和着陆器将在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然后他们携带的设备将进行科学研究并挖掘月球岩石。在月球表面完成任务后,月球岩石和月球土壤将被封装在上升器中,然后将着陆器抛弃。上升者将从月球表面着火,然后会合并停靠在月球轨道上的返回者和轨道者。物品被转移,然后控制上升者放下月球,以防止它成为太空垃圾。

2.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预计1969年7月2 0至21日首次实现登月。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整个工程历时约11年,到1972年12月结束,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它是本世纪人类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登月方案,它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最后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阿波罗”工程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研制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27 吨的大推力“土星5”运载火箭。
研制“阿波罗”飞船是该工程的“重头戏”。飞船的指令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装有主发动机等系统;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阿波罗11号搭载登月舱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又陆续发射了“阿波罗”12至17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故没有登月(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飞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罗”15至17飞船的航天员还驾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采集岩石。
航天员在月球上钻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发现多达57层,每层代表一次陨石冲击,还测量了月球内部发出的热流……“阿波罗” 工程极为壮观,它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3. “阿波罗”有哪些登月方案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登月工程曾经有过三个登月方案,美国宇航局专家对它们进行了反复论证。第一种是用大型火箭直接把飞船发射至月球轨道的“直接登月法”;第二种是飞船分段送入地球轨道,再逐一对接后飞向月球的“地球轨道交会法”;第三种是将飞船送入地球轨道,并推向月球的“月球轨道交会法”。

第一种方案,所需技术简单方便,容易控制,但需昂贵复杂的特大功率火箭。

第二种方案,虽分段发射不需大型火箭,但总发射费用并不低,而且交会次数过多,不易控制。

第三种方案为宇航局工程师约翰•霍博特所提出。霍博特的设想为,用大型火箭把载有3名宇航员的飞船送入地球轨道,当火箭脱离后,让飞船依靠惯性飞入月球轨道。进入月轨后,2名宇航员进入登月舱,然后登月舱脱离飞船指令舱。登月舱用制动火箭减速在月面降落。返回时,启动登月舱的上升发动机,飞上月球轨道,与飞船指令舱会合,宇航员返入指令舱后,便抛弃登月舱,开动指令舱火箭,脱离月球轨道而进入地球轨道。再入大气层时,将指令舱后的服务舱抛弃,仅剩指令舱溅落在太平洋上。

4. 富有传奇色彩的“阿波罗”计划是如何进行的

迄今为止,“阿波罗”登月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富传奇性的人类对太空的探险行动。美国早在1957年就开始设想“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若干年科学技术和财政支持的多方面综合论证,1961年5月25日,美国正式宣布实施该项计划。历时10年多时间,1972年12月底,“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参加“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除美国航空空间局宇航中心外,先后有120所高等学校、2万家工厂、400多万人,耗去250亿美元资金。

在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10年时间里,共进行了17次飞行试验,包括6次无人亚轨道和地球轨道飞行、1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3次载人月球轨道飞行、7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6次成功,1次失败)。

“阿波罗”重50吨,高25米,装在高85米的“土星5”运载火箭上,合成高度达110米,相当于一座36层现代化大楼的高度。飞船由三部分组成:指挥舱高3.6米,最宽处近4米,约有一辆旅行车大小;服务舱长7.3米,内装飞船主要发动机、电源、水、氧以及仪器设备;登月舱高6.9米,直径9.2米,重约16吨,分上升和下降舱段两部分。“土星5”火箭由三级组成。第一级火箭工作2.5分钟,可使飞船速度达每秒2.7千米。飞船飞到离地60千米高度时,第一级火箭脱落后坠入海洋中。接着第二级点火,第二级火箭点火后工作约6分钟,飞船速度可达每秒6.8千米,当飞行高度达180千米时,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接着点火,工作约2分钟,即起飞后12分钟,飞船速度达到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地球轨道后,第三级火箭再启动工作约5分钟,使飞船达每秒10.9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这时飞船逸出地球飞往月球。

若干小时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脱离,靠惯性飞行约3天进入月球轨道。当飞船飞至距地球约32万千米时,它受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正好抵消,速度降到最低。在这之后月球的引力影响逐渐增加,当飞船速度增至每秒2.2千米时,开动火箭降低速度,进入月球轨道。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原因,月球从飞船发射时的位置转过约30多度。飞船进入月球轨道,2名准备登月的航天员从指挥舱进入登月舱。登月舱与指挥舱脱离并开动下降发动机。离月面20.4千米时,用自动控制降落器控制降落;离月面2千米时,进行盘旋,选择登月位置;在降落点上空150米时,以每秒0.9米的速度下降。

在月球的探险活动结束后,航天员再爬上登月舱准备返航。航天员控制推力1.6吨的上升发动机点火,使上升舱段以下降舱段作发射台发射起飞,飞行4分钟后进入16~83千米的月球轨道,逐步接近指挥舱并最后完成和它的对接。航天员进入指挥舱后,抛掉登月舱,并开动服务舱发动机,使飞船获每秒2.4千米的速度,脱离月球轨道,开始返回地球。离地球约640千米时,开动发动机,离开轨道,飞向溅落区,抛掉服务舱,进入稀薄大气层,在南太平洋上溅落,由航空母舰上的直升机进行搜索打捞工作。

1969年7月16日,载着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史无前例地启程飞往月球,开始执行人类首次对月球的冒险探测行动。经过长途跋涉,飞行约38万千米的距离,5天后的7月21日,“阿波罗11”号终于飞抵月球轨道。人类的2位使者,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及其同伴奥德林进入登月舱,开始驾驶登月舱进行登月下降。另一名航天员则驾驶指挥舱继续绕月球轨道飞行,在进行科学考察的同时,和登月舱的同事保持通讯联系,一旦登月活动发生意外或危险,负责救援。好在一切顺利,登月舱在月球的静海着陆。指令长阿姆斯特朗首先爬出舱门,站在5米高的小平台上,面对陌生、荒凉和神秘的月球,举目四望片刻。不知他此时此刻怀着怎样的心情。他先伸出左脚,一步一步地爬下扶梯。这时全世界数亿人围坐电视机前观看了这一轰动全球的登月创举。只见阿姆斯特朗的左脚小心翼翼地首先触及月面,而右脚还停留在登月舱上。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后,才鼓起勇气将右脚也踩上月面。就这样,阿姆斯特朗作为地球人类的使者,首先登上了月球表面。随后同伴奥德林也踏上了月球。

为纪念这伟大的有意义的探险行动,两位使者在月球上安放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刻“1969年7月,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处,我们为人类和平来到这里。”他们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进行一系列实地月球考察,然后带上采集的月球土壤和月岩标本启程返航。他们搬动登月舱的控制器,炸开爆炸螺栓,使上升发动机点火,起飞升入月空。登月舱进入月球轨道,航天员从登月舱顶端的光学观察窗可以在对接时观察指挥舱,用调节高度和方向的小型变轨发动机调节飞行轨道,使其逐渐接近指挥舱。然后通过仪器使登月舱对准指挥舱,以每秒7.6厘米的速度实施并完成对接。两航天员带着月球样品及其他物件,费力地爬过连结通道,回到指挥舱和指挥舱驾驶员会合。然后抛掉登月舱,使它撞击在月球上并进行一次月震试验。启动服务舱发动机,飞船获得每秒2.4千米速度后,逸出月球轨道,正式进入返回地球的航程。1969年7月24日,飞船安全溅落在南太平洋上,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登月探险任务。

“阿波罗”登月飞行共进行了7次,参加的航天员共21人,其中有12人登上月球。登月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其他几次登月飞行的时间是:“阿波罗12”号的飞行是从1969年11月14日~24日,在月球的风暴海降落;“阿波罗13”号的飞行从1970年4月11日~17日,因故障中途返航,未能登月;“阿波罗14”号的飞行从1971年1月31日~2月9日,在月球的薄拉莫勒地区降落;“阿波罗15”号的飞行从1971年7月26日~8月7日,在月球的亚平宁山哈得利峡谷降落;“阿波罗16”号的飞行从1972年4月16日~27日,在月球的迪卡尔高地降落;“阿波罗17”号的飞行从1972年12月6日~19日,在月球的曹拉斯利特罗山脉降落,它历时12天又14小时,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

“阿波罗”登月,除考察外,还在月球上建立了核动力科学站,驾驶月球车进行活动,采集的月岩月土标本达400千克,都带回地球作进一步科学分析。

“阿波罗”登月探险的成功,无疑具有伟大的科学技术意义,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而到达别的天体,是人类向太空渗透的新里程碑,是一次飞跃。在人类向太空继续渗透、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月球还将成为桥头堡。登月的成功,也为人类开拓新的疆域,开发利用月球创造了条件。

“阿波罗”登月计划完成之后,美国决定在以后的几十年内不再进行。这样,为登月飞行研制的精良技术设备,其中包括土星运载工具、飞船和许多实验设备就不再需要了,这一事件曾引起各种议论。至于美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一个谜。

5. 阿波罗号登月是真的吗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场骗局吗?
一位美国教授引发的网上大辩论
·肯定骗局论
·否定骗局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对“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一壮举产生了怀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约2500万美国人认为:所谓美国人先后6次登上月球,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制造有一科技发展史上空前的大骗局。

曾在阿波罗计划中工作过的比尔·凯恩教授,最近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对阿波罗登月计划列举了以下一些重大疑点:

1.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可许多所谓“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却看不到一颗星。
2.登月飞船降落时,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应在粉尘遍地的月球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而在照片中却看不到。
3.在一些照片上,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使人联想到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描画”法,即画出远景再运用光与影来遮掩。

如果登月飞行是假的话,那是用什么手段来瞒住全世界数亿电视观众的呢?比尔·凯恩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随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比尔凯恩教授的这本书公开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了社会各界人事和学术界权威的强烈反响,一场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大辩论就此在美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且,这场大辩论已经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广泛进行。笔者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了解辩论中立双方的大致观点,并加以整理汇总后在公布出来.

·肯定骗局论

主要代表是美学术界着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他认为美国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依据有:

一、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他根据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在月面时所拍摄照片上的阴影计算的太阳入射角和NASA所公布的宇航员在月面活动时间、坐标点与月相周期比较发现有明显不符之处。如他说:“以阿波罗11号飞船为例,登月点是在月球上的静海,东经23.5度,北纬零点6度,从地球发射时间是69年7月16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3点32分,在月球上的舱外活动时间约两个半小时,是从第109小时7分33秒到第111小时39分13秒。通过计算,我发现: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度到7度,几乎是紧贴地平线的。但是阿波罗11那张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有近30度,差得太远了。而阿波罗11在舱外活动拍照时间总共才两个多小时,太阳光入射角度应该只升高了1度左右,这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是在“跨出一步”后46小时才可能到。”
(注:这里提供一点基本信息供有兴趣的朋友作参考,有关月相查询的情况可以从这个网页查到:
http://www.lunaroutreach.org;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网址:http://www.ksc.nasa.gov)

二、阿波罗登月的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
对阿波罗登月的录像分析,哈姆雷特认为:“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即使全副武装起来的宇航员也不过只有六十英磅重。应该轻易地比地球上跳得六倍高或六倍远.从录像上看宇航员充其量跳离地面三到四英寸,不到一米远。这不是很有问题吗?有人把这些镜头放快了二点五倍的速度重放,一切就都正常了,象是在地球上那套装备跳跃应该有的速度、高度、距离和节奏。根据镜头速度放慢到二分之一,加速度就变成了四分之一。可惜这样处理的结果,宇航员的力气也同时变成六分之一了。真登月的话,宇航员在月亮上,他的大腿应该和地球上一样有力。”

三、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他指出激光反射器是阿波罗登月造假的另外一个有力证据。他说:“激光束照到月球上时,发散到一个直径达七公里的大光束,再反射回到地球上时,光束达到二十公里直径。根据我看到的那个反射镜在月球上的照片估计,顶多不过五分之一平方米大小。好,现在请你计算,按照最优条件,即镜子完全垂直于光束,反射率达到百分之百。原始光束有百分之多少可以被镜子截收并反射回来?这个反射回来的光束到地球后有二十公里大小的粗细。假设你的接收装置的截面是一平方米,原始光线有多少最后被你接收?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你会很快得知,地球上激光反射器发射回来而接收。其实,真正的激光反射器是月亮本身,因月地之间的距离遥远,月球本身完全可以实现镜面反射。

四、阿波罗计划工程进展速度可疑
登月用的土星五火箭,功率巨大无比,远超过现代的任何火箭和现代航天飞机,为什么现在弃而不用了?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这怎么可能。其实,美国从来就没有搞出过什么地球空间站,到现在都没有合适的运载工具把一个空间站送上地球轨道,现代航天飞机也只不过一次把不超过二十吨的零碎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土星五火箭是六十年代搞出来的,据说能轻而易举把一百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用来发射空间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图纸还在的话,应该很容易用现代电脑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改进,造出更加有效强大的火箭,为什么不用?NASA辩解说土星五成本太高,骗小孩还可以。美国从六七年到七二年,一口气造出了17枚土星五,从阿波罗1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17枚土星五火箭的发射据说都无一失败。这样的高可靠性的火箭,能一气造出十七个说明它并不贵,为什么突然弃而不用了?

再者,登月舱也很成问题,把一个物体射到月球上还容易一些,可再要从月球上发射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有没有足够燃料使其到达月球轨道速度,即每秒时速达到一点七公里以上?登月时火箭持续燃烧了两次,一次是三十秒,减速脱离月球轨道并下降,另一次长达十二分钟,以抗衡月球重力(我知道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直到实现软着陆。可登月舱还能有足够燃料再从月球上发射升空吗?土星五火箭的初级燃料是煤油和液氧,而二级、三级和登月飞船的燃料都用液氢和液氧。最初的阿波罗飞船从发射到月球再从月球上发射回来,时间长达五天。到以后几次阿波罗飞船登月,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从发射到回程的时间长达八天,在这段时间内如何使作为登月舱燃料的液氢始终保持在超冷状态,这是一个很困难的技术问题,可美国宇航局从来没有讲该怎么解决这一难题!”

另外,从阿波罗飞船研制到登月成功这段历史来看最大的疑点是工程进展的神速,这以美国当时的国力来衡量,也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要注意的是,一直到1967年1月,第一枚土星五火箭刚刚研制出来,才刚要做第一次发射试验(即阿波罗1号),就不幸于当年的1月27日在作登月舱充纯氧试验时,因电线碰擦引起大火,5分钟
之后营救人员才打开舱门,三个最优秀的宇航员都已被燃烧所产生的剧毒气体熏死了。随后进行事故调查,火箭的所有硬件线路重新设计,登月舱也做了许多重新的改进,仅此一项事故,登月计划的实施就被迫延后18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这么短的时间,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早在1965年,美国宇航局就发现;登月舱采用纯氧方案有严重安全弊端,不宜采用,多次试验证明,在纯氧舱室里,电器开关摩擦的火花极易引起大火,而且根本无法扑救。采用纯氧可以减少登月舱压强,并且设计简单,可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采用氮氧二元气的设计。这大大增加了设计难度,因为要采用同时控制两种气体的压强和比率的设备,仅此登月舱就增加了一吨的重量。问题在于,为什么到了1967年,还坚持做仪器带电工作的纯氧试验,并且让宇航员坐在里面,而非一般试验人员?明知道这样很危险,还要强行实验,这就令人怀疑是宇航员不肯合作参与造假计划而被谋杀的。

·否定骗局论

主要代表是在美国攻读生化博士的方舟子先生。他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

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近亿人亲眼目睹。另外,美国宇航员还从月球上带回了一些实物,比如说岩石。再说,几万科技工程人员参与的大规模计划,那么容易做假吗?另外,方舟子指出:“哈姆雷特声称用中学物理常识稍加思考就可以断定阿波罗登月是骗局,这是不够严谨的。比如他说因为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一跳就要比地球上要跳得有六倍高、六倍远,听上去好象很有道理。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在一本少年科普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解释为什么这种算法是错误的,可见这是中学生也能理解的问题,哈姆雷特都是物理学教授了,居然连这个问题也想不明白,还做为一大证据提出来,看来他是走火入魔了。”

一、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
当年美国的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时,是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实况转播。如果是一次骗局,美国政府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一些照片即可。

需知登月的实况转播造假,几乎是不可能的,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而这个后果会导致美国整个国家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美国没有一个总统敢于这么做,况且也没有必要。美国在太空技术上和苏联争夺霸权,有必要选择假登月来冒险吗?事隔二十多年,有几万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大规模计划,竟无比较多的当事者出来指认这骗局,在有新闻自由的国度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克林顿的性骚扰官司不断,虽贵为总统,但新闻界、司法界一样对他纠缠不放。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的话,全体计划参与者的人格都要玩完。而且,事后说出真相并不一定有风险,有时甚至是一本万利的事。要让几万人守着谎言几十年,非强权约束可为。

二、新闻舆论报道监督相当有力
美国是一个讲究新闻报道自由的社会、新闻界有权力揭发任何丑闻。假如政府对公众有行骗行为,美国各大电视台马上聘请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家来制做特别评论节目,以揭穿谎言。如果登月计划被证实为骗局的话,相信美国这些电视台会有行动的。

三、揭露证据还有充分
从几张照片和录象来判断登月计划是骗局,和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一类性质的问题。一般来说,美国宇航局的项目都有成千上万的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人士参与,并且都会保持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欺骗或胁迫他们作假?谈何容易!

网友评论:

从上述有关“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骗局的双方辩论来看:肯定骗局论者多从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否定骗局论者则多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更进一步地说,肯定骗局论的代表哈姆雷特教授多以科学实证的手段来鉴别“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伪。如哈姆雷特根据人在月球表面照片上活动时的投射阴影来发现有关破绽。

再者,哈姆雷特对阿波罗14号飞船登月中的一位宇航员从1米多高的登月梯一跳而下的录象镜头,进行精确计算,发现那是地球重力场的结论。就哈姆雷特提出这两项科学计算方法而言,编者是相当钦佩的。

然而持否定态度者却多以社会传言、社会伦理学为依据来支持“阿波罗登月计划”确有其事。这显然不是以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求实的态度来分析和解释事件的本质,由此象方舟子之类的人士大逊色于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教授能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来辩别“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伪”,是非常值得人们赞赏和学习的,但在这里也必须承认哈姆雷特的论据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科学是以自然客观事实为存在依据的,科学家必须求实。在事实面前能随时否定自己主观的片面看法,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值得编者欣慰的是,哈姆雷特作为一名科学家,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这种科学精神,如他面对自己论据中的不足仍然能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指证。

编者作为一个网民,也希望:在现实世界和互联网中,都能树立起良好的学术辩论风气,以此促进人们对大自然的了解,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最后,编者郑重声明:这场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大辩论还未有定论,但我们并不能由此而否定人类登月的可能性

这儿还有对质疑登月作假的解释:
1.为什么登月舱下方没有制动火箭喷出的气流产生的大坑?
因为登月舱在下降到月球的过程中,制动火箭喷出的气流的范围较大,看不出有明显的“大坑”。
2.为什么在登月照片里,背景中看不到星星,阿波罗登月照片是否是在摄影棚中伪造的呢?
⑴这与曝光时间有关,为了使拍到的近景非常清楚,相机的曝光时间必然很短,这样远景就看不清楚;如果要拍到星星相机的曝光时间必然很长,但是这会导致照片中近处的景物一片白,照片也就无意义。
⑵如果要在摄影棚中伪造登月照片,摄影棚的面积必须达到5000平方米,并且搭建的场景不止一个。而且要“伪造”太阳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太阳光是点光源强度大,在现有技术下无法伪造。
3.在登月过程中既然制动火箭喷出了气流吹走了月尘那么为什么还能留下脚印?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风,月球表面积累了几十亿年的尘土,制动火箭喷出的气流不可能吹走全部的尘土,所以制动火箭喷出了气流吹走了部分月尘还能留下脚印。
4.为什么在有的照片影子的会朝向两个方向?
因为月球表面起伏不平,影子照在月面上产生了弯曲变形,远远看去影子的会朝向两个方向。
5.月球“大气”压力为10的负12次方毫米汞柱,既然如此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为什么会飘动?
美国国旗的上方有一根横杆,所以国旗能够支起来;当初为了带这面塑料国旗,科学家们很伤脑筋,后来想到一个办法:把这面塑料国旗夹在梯子中带去,所以这面塑料国旗带到月球后变的皱巴巴的,再加上铝制旗杆的弹性晃动,远看就像是因为有风而飘动。
6.宇航员在下梯子时是在登月舱的阴影处,为什么能清楚地看到宇航员的脚踩在梯子上?(按理说宇航员所处的位置是在背阴处)
因为照片上的宇航员是奥尔德林,照片拍摄者是阿姆斯特朗,阿当时已经登上了月球。
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一共只有两名,为什么在照片中能同时看到这两名宇航员呢?这张照片又是谁拍摄的呢?
这张照片是有登月舱外的摄象机拍摄的。
2.登月图象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呢?月球温差那么大,照相机如何能够正常工作呢?(要知道照相机只能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里工作)
阿波罗11号的登陆地点位于阴阳交界处,这一点能够从影子很长看出来,在这个地点温度不高也不低,温度在照相机的正常工作范围之内,况且在地球上的南极和北极,温度还要更低,在那样的环境中相机都能正常工作,更何况是在月球的特殊地点上。
3.为何“土星Ⅴ号”运载火箭在阿波罗登月后就弃而不用,甚至连图纸都没有留下?
“土星Ⅴ号”运载火箭第一级的推力达到了3469吨,NASA的解释是:“土星Ⅴ号”运载火箭成本太高。但是NASA的这一解释还是有行不通的地方,既然成本太高,那为什么在1969-1972年美国一口气制造了17枚“土星Ⅴ号”运载火箭呢?现在一种被人们认可的解释认为:“土星Ⅴ号”运载火箭代价太高,用推力达几千吨的火箭发射几百甚至是几十吨的载荷,实在是大材小用,太浪费了,而且“土星Ⅴ号”运载火箭的很多技术都已经运用到现在的航天火箭上了,“土星Ⅴ号”运载火箭的设计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某些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了,所以根本没必要再继续使用“土星Ⅴ号”运载火箭。
4.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按理说宇航员应该蹦得更远才是,可是在记录片中宇航员蹦一步才只有3-4英寸,还不到1米远,而且记录片的放映速度在加快2.5倍后,看起来这与在地球上拍摄的十分相象,这又作何解释呢?
在地球上登月服重达100多公斤,他是根据人在失重状态下的行动设计的,手脚弯曲较困难,在月球上虽然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登月服重达20多公斤,宇航员行动还是特别困难的。在地球上车子行驶扬起的灰尘四散,在月球上由于引力小,月球车行驶扬起的灰尘是呈抛物线轨迹落下的,这一点从纪录片上可以看到。如果要伪造这样的场景必须在地球上制造大片的失重场地,这是不现实的。
5.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飞向月球的旅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料,为何还有充足的燃料返回地球?
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逃逸速度只有1.63km/s,需要的燃料较少;在地球上有空气,火箭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产生阻力,火箭速度的加快过程很慢,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火箭速度能够很快加到1.63km/s,所需要的燃料较少。所以虽然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飞向月球的旅程中消耗了大量燃料,但是还能返回地球。

我认为是真的哦。。

6. 飞船登上月球需要几次变轨如何变轨阿波罗号登月是如何过程的

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经过了8次变轨。
变轨都是通过发动机加速而改变轨道。从理论上讲一次变轨就可以实现,但为了充分利用燃料,同时也为了方便地面控制,把变轨逐步分解。

1969年7月16日,载着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史无前例地启程飞往月球,开始执行人类首次对月球的冒险探测行动。经过长途跋涉,飞行约38万公里的距离,5天后的7月21日,阿波罗11号终于飞抵月球轨道。
人类的两位使者,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及其同伴奥德林要进入登月舱,开始驾驶登月舱进行登月下降。另一名航天员则驾驶指挥舱继续绕月球轨道飞行,在进行科学考察的同时,和登月舱的同事保持通讯联系,一旦登月活动发生意外或危险,负责救援。好在一切顺利,登月舱在月球的静海着陆。指令长阿姆斯特朗首先爬出舱门,站在5米高的小平台上,面对这陌生、荒凉和神秘的月球,举目四望片刻。不知他此时此刻怀着怎样的心情,他先伸出左脚,一步一步地爬下扶梯。

这时全世界数亿人围坐电视机前观看了这一轰动全球的登月创举。只见阿姆斯特朗的左脚小心翼翼地首先触及月面,而右脚还停留在登月舱上。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后,才鼓起勇气将右脚也踩上月面。就这样,阿姆斯特朗作为地球人类的使者,首先登上了月球表面。随后同伴奥德林也踏上了月球,为纪念这伟大的有意义的探险行动,两位使者在月球上安放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刻“1969年7月,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处,我们为人类和平来到这里”。

他们在月面停留 21小时18分钟,进行了一系列实地月球考察,然后带上采集的月球土壤和月岩标本,启程返航。他们搬动登月舱的控制器,炸开爆炸螺栓,使上升发动机点火,起飞升入月空,登月舱进入月球轨道,航天员从登月舱顶端的光学观察窗可以在对接时观察指挥舱,用调节高度和方向的小型变轨发动机调节飞行轨道,使其逐渐接近指挥舱。然后通过仪器使登月舱对准指挥舱,以每秒7.6厘米的速度实施并完成对接。两位航天员带着月球样品及其他物件,费力地爬过连结通道,回到指挥舱和指挥舱驾驶员会合,然后抛掉登月舱,使它撞击在月球上并进行一次月震试验。启动服务舱发动机,飞船获得每秒2.4公里速度后,逸出月球轨道,正式进入返回地球航程。7月24日,飞船安全溅落在南太平洋上,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登月探险任务。

阿波罗登月飞行共进行7次,参加的航天员共21人,其中有12人登上月球。登月航天员的平均年龄40岁左右。其他几次登月飞行的时间是:阿波罗12号的飞行是从1969年11月14日至24日,在月球的风暴海降落;13号的飞行从1970年4月11日至17日,因故障中途返航,未能登月;14号的飞行从1971年1月31日至2月9日,在月球的薄拉莫勒地区降落;15号的飞行从1971年7月26日至8月7日,在月球的亚平宁山哈得利峡谷降落;16号的飞行从1972年4月16日至27日,在月球的迪卡尔高地降落;17号的飞行从1972年12月6日至19日,在月球的曹拉斯利特罗山脉降落,它历时12天又14小时,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

阿波罗登月,除考察外,还在月球上建立了核动力科学站;驾驶月球车进行活动;采集的月岩月土标本达400千克,都带回地球做进一步科学分析。

阿波罗登月的成功,无疑具有伟大的科学和技术意义,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而到达别的天体,是人类向太空渗透的新里程碑,是一次飞跃。在人类向太空继续渗透、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月球还将成为桥头堡。登月的成功,也为人类开拓新的疆域,开发利用月球创造了条件。

阿波罗登月计划完成之后,美国决定在以后的几十年内不再进行。这样,为登月飞行研制的精良技术设备,其中包括土星运载工具、飞船和许多实验设备就不再需要了,这一事件曾引起各种议论。至于美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则是一个谜。

7. 阿波罗登月用到了哪些控制、估计等算法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进一步说是智能计算(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中涉及到组合优化问题的一个子域。其算法是受生物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的影响,通过程序迭代模拟这一过程,把要解决的问题看作环境,在一些可能的解组成的种群中,通过自然演化寻求最优解。进化算法正是借用以上生物进化的规律,通过繁殖、竞争、再繁殖、再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一步步逼近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最优解。进化计算的主要分支有:遗传算法GA,遗传编程GP、进化策略ES、进化编程EP。

8. 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场骗局吗?
一位美国教授引发的网上大辩论
·肯定骗局论
·否定骗局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对“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一壮举产生了怀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约2500万美国人认为:所谓美国人先后6次登上月球,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制造有一科技发展史上空前的大骗局。

曾在阿波罗计划中工作过的比尔·凯恩教授,最近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对阿波罗登月计划列举了以下一些重大疑点:

1.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可许多所谓“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却看不到一颗星。
2.登月飞船降落时,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应在粉尘遍地的月球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而在照片中却看不到。
3.在一些照片上,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使人联想到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描画”法,即画出远景再运用光与影来遮掩。

如果登月飞行是假的话,那是用什么手段来瞒住全世界数亿电视观众的呢?比尔·凯恩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随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比尔凯恩教授的这本书公开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了社会各界人事和学术界权威的强烈反响,一场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大辩论就此在美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且,这场大辩论已经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广泛进行。笔者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了解辩论中立双方的大致观点,并加以整理汇总后在公布出来.

·肯定骗局论

主要代表是美学术界着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他认为美国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依据有:

一、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他根据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在月面时所拍摄照片上的阴影计算的太阳入射角和NASA所公布的宇航员在月面活动时间、坐标点与月相周期比较发现有明显不符之处。如他说:“以阿波罗11号飞船为例,登月点是在月球上的静海,东经23.5度,北纬零点6度,从地球发射时间是69年7月16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3点32分,在月球上的舱外活动时间约两个半小时,是从第109小时7分33秒到第111小时39分13秒。通过计算,我发现: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度到7度,几乎是紧贴地平线的。但是阿波罗11那张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有近30度,差得太远了。而阿波罗11在舱外活动拍照时间总共才两个多小时,太阳光入射角度应该只升高了1度左右,这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是在“跨出一步”后46小时才可能到。”
(注:这里提供一点基本信息供有兴趣的朋友作参考,有关月相查询的情况可以从这个网页查到:
http://www.lunaroutreach.org;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网址:http://www.ksc.nasa.gov)

二、阿波罗登月的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
对阿波罗登月的录像分析,哈姆雷特认为:“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即使全副武装起来的宇航员也不过只有六十英磅重。应该轻易地比地球上跳得六倍高或六倍远.从录像上看宇航员充其量跳离地面三到四英寸,不到一米远。这不是很有问题吗?有人把这些镜头放快了二点五倍的速度重放,一切就都正常了,象是在地球上那套装备跳跃应该有的速度、高度、距离和节奏。根据镜头速度放慢到二分之一,加速度就变成了四分之一。可惜这样处理的结果,宇航员的力气也同时变成六分之一了。真登月的话,宇航员在月亮上,他的大腿应该和地球上一样有力。”

三、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他指出激光反射器是阿波罗登月造假的另外一个有力证据。他说:“激光束照到月球上时,发散到一个直径达七公里的大光束,再反射回到地球上时,光束达到二十公里直径。根据我看到的那个反射镜在月球上的照片估计,顶多不过五分之一平方米大小。好,现在请你计算,按照最优条件,即镜子完全垂直于光束,反射率达到百分之百。原始光束有百分之多少可以被镜子截收并反射回来?这个反射回来的光束到地球后有二十公里大小的粗细。假设你的接收装置的截面是一平方米,原始光线有多少最后被你接收?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你会很快得知,地球上激光反射器发射回来而接收。其实,真正的激光反射器是月亮本身,因月地之间的距离遥远,月球本身完全可以实现镜面反射。

四、阿波罗计划工程进展速度可疑
登月用的土星五火箭,功率巨大无比,远超过现代的任何火箭和现代航天飞机,为什么现在弃而不用了?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这怎么可能。其实,美国从来就没有搞出过什么地球空间站,到现在都没有合适的运载工具把一个空间站送上地球轨道,现代航天飞机也只不过一次把不超过二十吨的零碎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土星五火箭是六十年代搞出来的,据说能轻而易举把一百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用来发射空间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图纸还在的话,应该很容易用现代电脑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改进,造出更加有效强大的火箭,为什么不用?NASA辩解说土星五成本太高,骗小孩还可以。美国从六七年到七二年,一口气造出了17枚土星五,从阿波罗1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17枚土星五火箭的发射据说都无一失败。这样的高可靠性的火箭,能一气造出十七个说明它并不贵,为什么突然弃而不用了?

再者,登月舱也很成问题,把一个物体射到月球上还容易一些,可再要从月球上发射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有没有足够燃料使其到达月球轨道速度,即每秒时速达到一点七公里以上?登月时火箭持续燃烧了两次,一次是三十秒,减速脱离月球轨道并下降,另一次长达十二分钟,以抗衡月球重力(我知道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直到实现软着陆。可登月舱还能有足够燃料再从月球上发射升空吗?土星五火箭的初级燃料是煤油和液氧,而二级、三级和登月飞船的燃料都用液氢和液氧。最初的阿波罗飞船从发射到月球再从月球上发射回来,时间长达五天。到以后几次阿波罗飞船登月,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从发射到回程的时间长达八天,在这段时间内如何使作为登月舱燃料的液氢始终保持在超冷状态,这是一个很困难的技术问题,可美国宇航局从来没有讲该怎么解决这一难题!”

另外,从阿波罗飞船研制到登月成功这段历史来看最大的疑点是工程进展的神速,这以美国当时的国力来衡量,也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要注意的是,一直到1967年1月,第一枚土星五火箭刚刚研制出来,才刚要做第一次发射试验(即阿波罗1号),就不幸于当年的1月27日在作登月舱充纯氧试验时,因电线碰擦引起大火,5分钟
之后营救人员才打开舱门,三个最优秀的宇航员都已被燃烧所产生的剧毒气体熏死了。随后进行事故调查,火箭的所有硬件线路重新设计,登月舱也做了许多重新的改进,仅此一项事故,登月计划的实施就被迫延后18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这么短的时间,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早在1965年,美国宇航局就发现;登月舱采用纯氧方案有严重安全弊端,不宜采用,多次试验证明,在纯氧舱室里,电器开关摩擦的火花极易引起大火,而且根本无法扑救。采用纯氧可以减少登月舱压强,并且设计简单,可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采用氮氧二元气的设计。这大大增加了设计难度,因为要采用同时控制两种气体的压强和比率的设备,仅此登月舱就增加了一吨的重量。问题在于,为什么到了1967年,还坚持做仪器带电工作的纯氧试验,并且让宇航员坐在里面,而非一般试验人员?明知道这样很危险,还要强行实验,这就令人怀疑是宇航员不肯合作参与造假计划而被谋杀的。

·否定骗局论

主要代表是在美国攻读生化博士的方舟子先生。他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

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近亿人亲眼目睹。另外,美国宇航员还从月球上带回了一些实物,比如说岩石。再说,几万科技工程人员参与的大规模计划,那么容易做假吗?另外,方舟子指出:“哈姆雷特声称用中学物理常识稍加思考就可以断定阿波罗登月是骗局,这是不够严谨的。比如他说因为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一跳就要比地球上要跳得有六倍高、六倍远,听上去好象很有道理。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在一本少年科普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解释为什么这种算法是错误的,可见这是中学生也能理解的问题,哈姆雷特都是物理学教授了,居然连这个问题也想不明白,还做为一大证据提出来,看来他是走火入魔了。”

一、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
当年美国的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时,是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实况转播。如果是一次骗局,美国政府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一些照片即可。

需知登月的实况转播造假,几乎是不可能的,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而这个后果会导致美国整个国家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美国没有一个总统敢于这么做,况且也没有必要。美国在太空技术上和苏联争夺霸权,有必要选择假登月来冒险吗?事隔二十多年,有几万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大规模计划,竟无比较多的当事者出来指认这骗局,在有新闻自由的国度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克林顿的性骚扰官司不断,虽贵为总统,但新闻界、司法界一样对他纠缠不放。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的话,全体计划参与者的人格都要玩完。而且,事后说出真相并不一定有风险,有时甚至是一本万利的事。要让几万人守着谎言几十年,非强权约束可为。

二、新闻舆论报道监督相当有力
美国是一个讲究新闻报道自由的社会、新闻界有权力揭发任何丑闻。假如政府对公众有行骗行为,美国各大电视台马上聘请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家来制做特别评论节目,以揭穿谎言。如果登月计划被证实为骗局的话,相信美国这些电视台会有行动的。

三、揭露证据还有充分
从几张照片和录象来判断登月计划是骗局,和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一类性质的问题。一般来说,美国宇航局的项目都有成千上万的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人士参与,并且都会保持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欺骗或胁迫他们作假?谈何容易!

网友评论:

从上述有关“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骗局的双方辩论来看:肯定骗局论者多从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否定骗局论者则多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更进一步地说,肯定骗局论的代表哈姆雷特教授多以科学实证的手段来鉴别“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伪。如哈姆雷特根据人在月球表面照片上活动时的投射阴影来发现有关破绽。

再者,哈姆雷特对阿波罗14号飞船登月中的一位宇航员从1米多高的登月梯一跳而下的录象镜头,进行精确计算,发现那是地球重力场的结论。就哈姆雷特提出这两项科学计算方法而言,编者是相当钦佩的。

然而持否定态度者却多以社会传言、社会伦理学为依据来支持“阿波罗登月计划”确有其事。这显然不是以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求实的态度来分析和解释事件的本质,由此象方舟子之类的人士大逊色于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教授能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来辩别“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伪”,是非常值得人们赞赏和学习的,但在这里也必须承认哈姆雷特的论据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科学是以自然客观事实为存在依据的,科学家必须求实。在事实面前能随时否定自己主观的片面看法,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值得编者欣慰的是,哈姆雷特作为一名科学家,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这种科学精神,如他面对自己论据中的不足仍然能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指证。

编者作为一个网民,也希望:在现实世界和互联网中,都能树立起良好的学术辩论风气,以此促进人们对大自然的了解,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最后,编者郑重声明:这场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大辩论还未有定论,但我们并不能由此而否定人类登月的可能性!

阅读全文

与阿波罗登月控制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hp循环匹配 浏览:321
技巧pdf 浏览:477
单片机断程序怎么解决 浏览:158
如何制作APP的图片 浏览:504
php大小排序 浏览:546
linuxkerberos 浏览:124
暗黑破坏神3如何下载亚洲服务器 浏览:951
linux中ftp服务器地址怎么看 浏览:436
ansys命令流do 浏览:122
单片机6502 浏览:765
自助洗车有什么app 浏览:937
程序员离职率多少 浏览:322
程序员那么可爱电视剧今天没更新 浏览:337
我的世界地形算法 浏览:344
台湾dns的服务器地址云空间 浏览:288
音乐喷泉软件要什么加密狗 浏览:501
androidhttpmime 浏览:774
威科夫操盘法pdf 浏览:982
算法可以用图表表示 浏览:949
山西太原php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