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L.O.l.是什么化学元素
不是化学元素吧
L.O.L在美国或在Internet上面,这三个字母代表着“Laugh Out Loud”,就是“大声地笑。”然而,浪漫的英国人不肯放弃任何一个传达爱意的机会。在这里,L.O.L象征着“Lots of Love”(许多的爱)。
“x”在数学中,代表着未知数。用未知数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让大家在互相猜测中增添了无限的欢笑和浪漫的神秘感。除了未知数外,“X”还有另外一个含义:Kiss。这主要是因为“X”的发音和“Kiss”相似。在书信、电邮或是卡片的末尾,许多人会写上:XOXO。如果说“X”是“Kisses”,那么“O”就是“Hugs”(拥抱)。我们做“抱”的姿势不是都把手臂圈成“O”的形状吗?
❷ 如何用化学元素写情书
如何用化学元素写情书?-
-
-
化学男:含蓄表达
“H At Tc .Os As At Ge Nb . Nb Pu Kr Y Pu Li Os .Zn Li Pu Kr Y U Tl Ag.Ga Os Pd !”这些字母看似神秘,不过学化学的同学却一目了然。这些都是化学元素,比如H是氢,At是砹,Tc是锝,Os是锇,As是砷。如果逐句翻译过来就是:“亲爱的,我深爱着你,你不可以不理我,心里不可以有他人,嫁我吧!”
-
-
-
-
-
请采纳~
❸ 元素的化学定义是什么
元素的化学定义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核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
一些常见元素的例子有氢,氮和碳。2012年为止,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拥有原子序数≧83(铋元素及其后)的元素的原子核都不稳定,会放射衰变。
第43和第61种元素(锝和钷)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数高达95,没有稳定原子核的元素都一样能在自然中找到,这就是铀和钍的自然衰变。
(3)化学元素编译书信扩展阅读:
元素的历史起源:
元素思想的起源很早,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曾经把水(后来又把空气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组成元素,形成了三元素说。古印度人有四大种学说,古代中国人有五行学说。
关于元素的学说,即把元素看成构成自然界中一切实在物体的最简单的组成部分的学说,早在远古就已经产生了。不过,在古代把元素看作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式的这种近代观念是不存在的。无论在我国古代的哲学中还是在印度或西方的古代哲学中,都把元素看作是抽象的、原始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希腊自然哲学提出了着名四元素说。这不是希腊哲学家创造的,四元素说在古希腊的传统民间信仰中即存在,但不具有(相对上来说)坚实的理论体系支持。古希腊的哲学家是“借用”了这些元素的概念来当作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元素
❹ 编一张化学报,主题元素周期表有关,可以是元素周期表不发展史 发现史 也可以是莫元素的发展史 发现史
19世纪中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出生于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因双目失明出外就医,失去了得以维持家人生活的教员职位。门捷列夫14岁那年,父亲逝世,接着火灾又吞没了他家中的所有财产,真是祸不单行。1850年,家境困顿的门捷列夫藉着微薄的助学金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后来成了彼得堡大学的教授。
幸运的是,门捷列夫生活在化学界探索元素规律的卓绝时期。当时,各国化学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内在联系规律。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这很像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因此,他干脆把元素的这种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据此画出了标示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
显然,纽兰兹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点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过,条件限制了他作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原子量的测定值有错误,而且他也没有考虑到还有尚未发现的元素,只是机械地按当时的原子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来,所以他没能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
可见,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为的。当年,纽兰兹的“八音律”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
门捷列夫顾不了这么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艰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的仍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在物质上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可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
门捷列夫,这位化学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在他死后;人们格外怀念这位个子魁伟,留着长发,有着碧蓝的眼珠、挺直的鼻子、宽广的前额的化学家。他生前总是穿着自己设计的似乎有点古怪的衣服。上衣的口袋特别大,据说那是便于放下厚厚的笔记本——他一想到什么,总是习惯地立即从衣袋里掏出笔记本,把它顺手记下。
门捷列夫生活上总是以简朴为乐。即使是沙皇想接见他,他也事先声明——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对于衣服的式样,他毫不在乎,说:“我的心思在周期表上,不在衣服上。”他的头发式样也很随便。那时,男人们流行戴假发,对此,门捷列夫总是摇着头说:“我喜欢我的真头发。”
❺ 求全部化学元素名称和符号,急需!!谢谢!!!
1.氢(qīng)H 1.00794(7)
氢[hydrogen],金属氢[Hydrogenium]。气体元素符号。无色无臭无味。是元素中最轻的。工业上用途很广。{氢气}
1H氕[protium]。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是氢的主要成分,普通的氢中含有99.98%的氕。
D 或2H氘[deuterium]。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普通的氢中含有0.02%的氘。用于热核反应。{重氢}
T或3H氚[tritium]。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有放射性。{超重氢}
2.氦(hài)He 4.002602(2)
氦[helium]。气体元素符号。无色无臭无味,在大气层含量极少,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用来填充灯泡和霓虹灯管,也用来制造泡沫塑料。液态的氦常用做制冷剂。{氦气}
3.锂(lǐ)Li 6.941(2)
锂[lithium]。金属元素符号。银白色,在空气中易氧化而变黑,质软,是金属中最轻的
化学性质活泼;用于原子能工业和冶金工业,也用来制特种合金、特种玻璃等。
4.铍(pí)Be 9.012182(3)
铍[beryllium]。金属元素符号。灰白色,质硬而轻。用于原子能工业中,铍铝合金用来制
飞机、火箭等。
5.硼(péng)B10.811 (5)
硼[Boron]。金属元素符号。黑色或银灰色固体。晶体硼为黑色,熔点约2300°C,沸点3658°C,密度2.34克/厘米3;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较脆。
6.碳( tàn)C 12.011 (6)
碳[Carbonium]。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
7.氮(dàn)N 14.007 (7)
氮[nitrogen]。气体元素符号。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硝石”。1772年由瑞典药剂师舍勒和英国化学家卢瑟福同时发现,后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确定是一种元素。氮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46%,自然界绝大部分的氮是以单质分子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氮的最重要的矿物是硝酸盐。氮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氮14和氮15,其中氮14的丰度为99.625%。
8.氧(yǎng)O 15.9994
氧[Oxygenium]。气体元素。旧译作氱。希腊文的意思是“酸素”,该名称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所起,原因是拉瓦锡错误地认为,所有的酸都含有这种新气体。直到2013年,日文里氧气的名称仍然是“酸素”。而台语受到台湾日治时期的影响,也以“酸素”之日语发音称呼氧气。
(5)化学元素编译书信扩展阅读:
19世纪初,道尔顿创立了化学中的原子学说,并着手测定原子量,化学元素的概念开始和物质组成的原子量联系起来,使每一种元素成为具有一定(质)量的同类原子。
1841年,贝齐里乌斯根据已经发现的一些元素,如硫、磷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事实,硫有菱形硫、单斜硫,磷有白磷和红磷,创立了同(元)素异形体的概念,即相同的元素能形成不同的单质。这就表明元素和单质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不相同的。
19世纪后半叶,在门捷列夫建立化学元素周期系的时间里,明确指出元素的基本属性是原子量。他认为元素之间的差别集中表现在不同的原子量上。他提出应当区分单质和元素两个不同概念,指出在红色氧化汞中并不存在金属汞和气体氧,只是元素汞和元素氧,它们以单质存在时才表现为金属和气体。
不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19世纪末,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相继被发现,导致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研究。1913年英国化学家索迪提出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而原子量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异体,它们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方格位置上。
从理论上说,化学元素周期表还有很多元素需要补充,第七周期应有32种元素,而还未发现的第八周期应有50种元素。所以,元素周期还需要不断的补充与完善。
参考资料:
化学元素_网络
❻ 以化学中铁元素为第一人称的五百字的作文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原子序数是26,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是地壳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
铁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的部分元素,包括:Ti、V、Cr、Mn、Fe、Co、Ni 7种元素,属过渡族元素。在宝石学中对宝石的颜色有重要的影响。它们具有相似的原子结构,在自然界中有相近的存在形式和迁移、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而d层电子数的差异又往往导致这组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产生分异,该组元素具有的变价特点也使其对环境的反映非常灵敏,因而可以利用铁族元素特征探讨地质作用过程。其中,铁族元素的丰度、存在形式、铁族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铁族元素与其它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地球化学参数可以提供重要的成因信息。
❼ 一封令人惊奇的信是什么
1875年9月,在法国巴黎科学院的例行报告会上,宣读了青年化学家布阿博德朗的科学论文。论文报告说,就在8月份,当布阿博德朗用光谱分析的方法对比利牛斯山里的闪锌矿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的化学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布阿博德朗给这个新元素取名为“镓”(Gallium),因为法国古时候被叫做“家利亚”(Gallia)。
又有新的元素被找到了!喜讯使在场的化学家们精神振奋,因为好久以来,他们之中谁也没有发现新元素了。而发现和研究新元素,是那时化学家们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布阿博德朗把他所测得的镓的一些重要性质发表在《巴黎科学院院报》上。据他报告:新元素是金属,原子量是69.9,熔点不高,比重是4.7(就是同体积的水重的4.7倍)……过了不久,布阿博德朗收到了从遥远的俄国寄来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使他大吃一惊。
当时,邮递信件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没有飞机,火车路线也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没有连成四通八达的线路。再说,那时候火车的速度比马车也快不了多少。布阿博德朗报告发现新元素的消息传到俄国,再从俄国寄信到法国,需要很长的时问。从信封上的邮戳看,写信的人在写这封信以前不可能有很长的时间来研究他的报告。可是,信里除了热烈祝贺他的新发现外,还明确地指出,对于新发现的元素镓,布阿博德朗弄错了一个数据——镓的比重应是5.9~6.0,而不是4.7。同时,信里还详尽地说明了镓应该具有的各种性质,包括布阿博德朗在报告中没有讲到的一些性质。例如,信中说到镓还能生成一些什么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式应该是什么样的,等等。
更令人惊奇的事是,这位寄信来的俄国学者还说,关于这些,他并不是在布阿博德朗发现了镓之后,而是早在1871年和1872年,也就是三四年前就已经反复说过了。
布阿博德朗看了信以后,感到很奇怪。他敢断定,这位远在俄国的科学家手中并没有镓,甚至连镓是什么样子也没见过,为什么居然能够这样肯定地向他——镓的发现者指出,镓的比重不是他所测定的4.7,而是5.9~6.0。布阿朗本想立刻写一封回信反驳这位俄国学者,可是转念一想,觉得还是认真仔细地再作一些实验为好。他知道,只有拿出更可靠的科学实验结果来,说话才具有力量。
他决定用更加纯净的镓来做实验。为了得到更加纯净的镓,他又重新提纯。他非常仔细地操作着,哪怕是一点点杂质,也要想办法去掉。用这次得到的纯净的镓重新测定比重,没想到,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得到的结果,不多不少,正在那位俄国化学家指出的范围之内——5.94。消息传开以后,化学家们忙起来了,他们从这位俄国学者的来信中得知,早在4年以前,他就在一本德文杂志上发表文章,指明了这个新元素的性质。于是,他们赶快找来1872年出版的那本德国化学杂志,大家传来传去地看个不停。是的,那位俄国化学家的的确确是在4年前就已经把这一切都说得很清楚了。
这简直像神话一样!
在化学家们看来,这比神话还要神奇。要知道,这是真正的未卜先知呀!人们被这位俄国科学家的神奇预言征服了。
这位俄国科学家是谁?是怎么预先知道镓的各种性质的,而且还知道得那么准确?他就是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
❽ 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化学式的写法:
①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a. 气态非金属单质大多是双原子分子,通常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表示。例如:H2、O2、N2、Cl2等;
b. 金属、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直接写元素符号表示。例如:He、Ne、C、S、Fe、Zn等。
注意:a. 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结构复杂,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b. 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其分子实际是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例如:臭氧(O3)等。
②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A.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 左正右负;(正价元素写左边,负价元素写右边)[先读的后写]
b. 标注化合价;[正上方]
c. 先约分再交叉;(化合价绝对值约简后,再交叉,即为原子个数)
B. 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
a. 原子团的个数超过1个时,要打上括号,将个数标于右下角;
b. 某酸 = Hn + 某酸根;(n的数值等于某酸根化合价的绝对值);
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化学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