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算法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

算法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2-08-04 09:32:43

1. 关于算法与程序设计

三类错误类型:编译错误,逻辑错误和运行错误
1. 编译错误
编译错误是指在程序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常是由于不正确书写代码而产生的。 2. 运行错误�
运行时的错误是指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执行了非法操作所发生的错误。 3. 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使程序运行时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这种程序没有语法错误,也能运行,但却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32题应该就是txt(我试过可以打开) vbp和frm(这两个肯定有) 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 ActionScript APL、A+和J Ada 汇编语言 AWK Basic、Fortran VBScript Brainfuck C、C++ C# Clipper COBOL dBase PASCAL、Delphi Forth FoxPro F# Fava IDL Java JavaScript J# LISP Lua LOGO Mola Nuva Perl PHP PL/I Prolog Python R Ruby Scheme Smalltalk SQL Tcl/Tk Visual Basic Visual FoxPro XML 1 变量必须是以字母、汉字开头的字母、汉字、数字、下划线组成的字符串,且第一个字符必须是 英文字母,最后一个字符可以是类型说明符 2 变量名的有效字符为255个 3 不能用 Visual Basic 的保留字作为变量名,但可以把保留字嵌入变量名中。同时变量名也不能是末尾带有说明符的保留字 4 Visual Basic 不区分变量名和其他名字中字母的大小写,但习惯上,符号常量一般用大写字母定义所以34题应选BC

2.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估算的教学目标有哪些要求

一、《课标》对“估算”有什么新要求
课标修订版中加强了对“估计”以及“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如何理解“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例如:学校组织 987 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 8 元,带 8000 元钱够不够?
解决此题的适当方法是把 987 人看成 1000 人,所以适当的单位是“ 1000 人”。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第一学段估算的核心。在对大数进行估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单位也很重要。教室到学校体育馆有多远,就应当选用米作单位。而从家到学校有多远,就要选择千米作单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就要用光年作单位。
第一学段的估算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刚才的例子是选择了 1000 人作单位。一般来说,估计教室的长度时,通常以“米”为单位;估计书本的长度时,通常以“厘米”为单位。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为单位,如步长、臂长等。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熟悉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真正了解其长短,大小和轻重等,并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表象。
二、如何把握估算教学的内容及其要求
(一)为什么教
?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 为判断计算器、口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
? 在具体情境中估算,有利于学生提高判断、选择的能力。
? 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
? 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二)教什么
关于“教什么”要依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展开教学。至少教学要涉及“估算方法”、“估算策略”。
估算方法:
①凑整的方法。 如凑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
②取一个中间数。 如32、37、 30 和3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5,有的比35多一点,有的比35少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35,直接用35×4,就大约地计算出了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
③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如126 × 8,就可以想到125 × 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④寻找区间。 也就是说叫寻找它的范围,也叫做去尾进一,去尾就是只看首位,那么只看首位的时候,估得的结果就是它的至少是多少;进一就是首位加一,假如说278,就看成了300,首位加一,这样就是它最多可能是多少,这样得到一个范围,就是寻找它的区间范围。
⑤ 大小协调。 两个数,一个数 往大了估,一个数往小了估,或者一个数估一个数不估。
⑥先估后调。
⑦利用乘法口诀凑数。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除法的估算,一般用除数乘一个整十数、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如果乘积最接近被除数,则这个数就是除法估算的商。如 358÷6 ,用除数 6 乘整十数 60 ,其积 360 最接近被除数 358 ,那么整十数 60 即是所求的商。
(三)怎么教?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而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
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应当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并逐步加以积累。
教学建议:
1. 整体把握估算教学,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所谓整体把握估算教学,就是要把握自己所教估算教学部分的知识结构与地位,要知道自己所教学的估算知识部分在整个小学阶段处于什么位置 ? 对今后的估算学习能起到什么作用 ? 要在自己所教的一段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 这样一来在教学中就会做到游刃有余,心中有数。
学习估算的开始阶段,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或许会影响一点教学进度或计算速度,这时老师不能为了赶进度而着急,应该给学生充分理解的空间和时间。要知道开头的 “ 慢 ” 正是为了不久之后的 “ 快 ” 和 “ 好 ” 。
在教学中 首先要考虑估算的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仅仅定位在就教会凑整估算,或是见到 “ 大约 ” 就要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而估算教学中,首要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应该关注的问题,应该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实施。
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什么样的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比如“全家吃饭”饭费大约200元,就是估算。没有必要精确地计算。但作为饭店的收银员就需要精确计算,估算显然不行。
2. 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选好题目,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比如,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你估一估这道题,它的商是几位数?这个问题就有价值。另外,只有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有了对估算价值这种体验以后,他的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
另外,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习惯。估算教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合适的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有深刻的体会,尤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解释过算的过程。
面对不同的算式,学生有时用计算器计算,有时用精确笔算,结果对不对,特别是积的位数、商的位数,准确不准确,可以先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下它大致的取值范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来验证计算的结果。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学生逐步地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以后,他会自觉地进行估算。
3. 鼓励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过程,让学生进行合理估算。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估算结果是多样的,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
法尤其重要,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示范。这种示范并不是包办,而是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科学的范围内进行估算,同时对好的方法加以强调,进行合理的估算。
4. 做好对估算的有效评价
( 1 )对估算意识的评价
首先看一个案例,摘自 TIMSS 的测试:
保罗用 $5 去购买牛奶、面包和鸡蛋。当他到达商店时,发现这三种食品的价格如下图所示: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A. 当保罗试图确认 $5 是否够用时;
B. 当销售员将每种食品的价钱输入收银机时;
C. 当保罗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
D. 当销售员数保罗所付的费用时。
这个题目设计的比较巧妙,它通过一个具体问题,考察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下对是否需要计算估算进行判断,也就是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估算意识。此题对我们的最大启发是,估算意识也是可以考察的。因此在进行估算评价时,也要重视对估算意识的考察。
( 2 )对估算策略的评价
估算分为:一种是根据实际问题来进行估算,一种是脱离实际问题的情境,纯算式的进行估算。
?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即为正确
学生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这个估算就应该是合理的,这是针对着解决实际问题来说的。老师需要认识到,估算结果并不是与实际情况越接近就越好,只要合理即为正确。什么是合理,只要估算的结果,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就是合理。
? 纯试题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一定的区间内,即为正确;但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实际,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有一些题目,脱离了实际问题情境,属于纯算式的估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不能简单地把估算结果是否与精确值最接近作为唯一的标准, 只要能够落在区间内,就视为是合理的。 这个区间,也就是它的取值范围。
同时,不同年龄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估算,它的估算结果落在一个范围比较大的区间内,我们觉得就可以。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估算经验,就要引导他不断地进行再反思,再调整。举个例子来说: 78 × 365 积大约是多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可能这样估 70 × 300 ,或者 80 × 300 ,或者 80 × 400 ,这样我们都可以视为是合理的。有了一定的计算技能以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进行反思,还可以估成 80 × 350 ,这时候的范围就比原来要小多了。
? 数学中比较重视估算结果是否落在了合适的数量级中
数量级也就是十、百、千,万……,换句话说就可以用 10 的多少次次方。如上面提出的 TIMSS 测试题中有一道题的备选答案很有意思,“史密斯家每星期的用水量是 6000 升 ,他家每年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升?”让学生从下面的答案进行选择。
A.30000 B.240000 C.300000 D.2400000 E.3000000
这正是在考察学生对数量级的了解。一年 52 个星期, 52 × 6000 ,结果为十万数量级,再加上肯定比三十万大,所以结果为 C 。
关于评价估算策略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们估算的策略不同,只要是合理的,就应当
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鼓励他们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课堂中涌现出来,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去呵护住学生们的这份探究的精神,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一种方法。教师不要急于给予评判,给孩子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不断地学会调整,不断地学会反思,提升孩子这种判断的能力。
问题四:如何依托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
一、《课标》中对“常见的量”的要求是什么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量”基本在第一学段出现,主要有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重量单位。《课程标准修订版》中这一部分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中“理解常见的量”的具体要求,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有的教师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能够认识这些常见的量,并能够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准确的落实“理解常见的量”这一具体目标呢?
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
(一)依托现实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北京市宣武师范附属第一小学耿爽老师上的《克和千克》,和北京小学走读部朱洁老师上的《认识时间》,都能够依托现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现和理解常见的量。
在《克和千克》一课中 耿 老师注重依托现实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学习(从超市中买回的各种商品及生活中常见的与克和千克有关的情境),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引入能较好的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给孩子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也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认识时间》一课中,朱老师将认识时间与学生在学校的作息时间相结合,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熟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认识钟表,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
(二)依托现实活动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亲身经历了才会印象更深。因此 除了依托现实的生活情境,我们还可以依托现实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量,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时间观念等。
例如: “ 克和千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 感知过轻和重,也曾经在商品标识上看见过千克、克,但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它们是质量单位,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对于 1 克 或 1 千克 到底有多重,更是知之甚少。并且人们对质量的感受力并不强,同一物品掂与提、左手与右手、每人的承受力等,感受结果不同。同时物体的体积与物体的质量不一定是统一的,这些都给学生认识质量单位造成了困难。 宣武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的 耿 老师,在教学《克和千克》一课中,就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可操作的物品,为学生留出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在感受 1 千克 和 1 克 的过程中,认识克和千克,同时帮助学生 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再如:时间单位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没有可视可触的形状与颜色,看不见、摸不着,让他们来掌握抽象的时间概念难度很大。所以发展孩子的时间感必须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使之有可以感知的具体内容。 在《认识时间》一课中,通过让学生体验 1 分钟能干什么?(拍球能拍多少下,跳绳能跳多少下,写字能写多少个),使学生体会、感受、理解 1 分钟有多长,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三、有关“常见的量”的教学建议
(一)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提前为学生学习“常见的量”积累生活经验。
由于“常见的量”这一部分内容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生活经验是否充足,将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平时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相关知识,他就能在这一方面学得很好,例如:学生平时有经常跟随家长购物的经验,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就会轻松很多。反之,生活经验的缺失会使学生不易理解,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常见的量”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常见的量”的学习更贴近学生。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多重学习素材,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算法的描述、特性以及概念

描述算法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和PAD图等,其中最普遍的是流程图。

分类:算法可大致分为基本算法、数据结构的算法、数论与代数算法、计算几何的算法、图论的算法、动态规划以及数值分析、加密算法、排序算法、检索算法、随机化算法、并行算法,厄米变形模型,随机森林算法。

特征:有穷性,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输入项: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输出项;可行性,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骤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3)算法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扩展阅读

算法历史:

“算法”即算法的大陆中文名称出自《周髀算经》;而英文名称Algorithm 来自于9世纪波斯数学家al-Khwarizmi,al-Khwarizmi在数学上提出了算法这个概念。“算法”,意思是阿拉伯数字的运算法则,在18世纪演变为"algorithm"。

因为巴贝奇未能完成他的巴贝奇分析机,这个算法未能在巴贝奇分析机上执行。 20世纪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着名的图灵论题,并提出一种假想的计算机的抽象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图灵机。图灵机的出现解决了算法定义的难题,图灵的思想对算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如何进行计算方法的教学

如何进行计算方法的教学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题目量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而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而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导致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我曾经有过困惑,尝试了计算教学的改革,以下谈谈我怎样进行计算教学的。

一、计算教学与情境创设。

数学情境创设是指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探索,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还是需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正确区分情景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那么,计算课要不要情景,怎样用情景,我们也需要理性思考。我认为,计算教学需要情景,更要合理使用情景。如: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二位数的口算,有这样一个情景。(1)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2)二(3)班和二(4)班能吗?这块计算内容,从乘船这个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借助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设计情景时,意在让学生通过一条船能坐68人和四个班各个班的人数这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出学习的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解决31+23和32+39是怎么计算的,如前者先算1+3=4,再算30+20=50,最后算50+4=54,后者先算32+30=62,再算62+9=71。即重点研究算理和算法。如果把这个情景放在解决问题的课上,那么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31+23,是因为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合起来就可以知道能不能合乘一条船,所以要用加法做,即分析所谓的数量关系,两者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教学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一旦偏离了这个中心,计算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三、关于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
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他使用。一种算法不是上完一节课就被搁置,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喜欢用自己的算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的反思,发现原来的方法又不适合自己,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呈现算法多样化时,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也符合认知的规律。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中,23+31=,可以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计算方法,可用23+30=53,53+1=54;也可以用20+30=50,3+1=4,50+4=54;还可用竖式计算等等方法,只要学生能想出并能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就可允许他们用,等他们用了以后他们会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在后面的32+39=中,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去进行计算。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计算方法多样化需要优化,需要适时优化。当然,计算方法多样化也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时,教师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在教学时我是采用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化进行教学。新理念下提倡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主体的、积极的、自信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知识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发现的我都决定不包办代办,把自己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自立性、创造性。
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就广。

三、多样化的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延伸。
数学计算教学的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传统的计算教学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计算技能。而在课改初期重探究轻练习的教学模式务必造成学生计算不扎实的不良趋向。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计算课与应用题课、几何课比较相对枯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智力高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练习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5. 算法及其特性有哪些

1.算法的重要特性(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在执行有穷步骤之后正常结束,而不能形成无穷循环。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能产生多义性。

(2)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是切实可执行的,即原则上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来实现。

(4)输入:一个算法应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5)输出:一个算法应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这些输出是同输入有特定关系的量。

2.算法描述的方法(1)框图描述:该方法使用流程图或N-S图来描述算法。

(2)自然语言描述:该方法采用自然语言,同时添加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while、for和if等基本控制语句来描述算法。这类描述方法自然、简洁,但缺乏严谨性和结构性。

(2)类语言描述:这是介于程序设计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算法描述形式,其特征是突出算法设计的主体部分而有意忽略某些过于严格的语法细节,如类C或C++的伪语言。这种算法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但专业设计人员经常使用它来描述算法,它具有容易编写、阅读和格式统一的特点。

(4)程序设计语言描述:采用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或C++)来描述。这是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并获得结果的算法描述。

本课程将采用伪C语言进行算法描述。

2.算法与程序的关系算法的含义与程序十分相似,但二者是有区别的。算法和程序都是用来表达解决问题的逻辑步骤;算法是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具体描述,程序是算法在计算机中的具体实现;一个程序不一定满足有穷性(死循环),而算法一定满足有穷性;程序中的指令必须是机器可执行的,而算法中的指令则无此限制;一个算法若用计算机语言来书写,则它就可以是一个程序。因此,程序是算法,但算法不一定是程序。4.算法设计要求在算法设计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求解算法。如何评价这些算法的优劣,从而为算法设计和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通常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算法的质量:

(1)正确性:算法应该能够正确地执行预先规定的功能,并达到所期望的性能要求。

(2)可读性:算法应该好读,以有利于读者对程序的理解,便于调试和修改。

(2)健壮性:算法应具有容错处理。当输入非法数据时,算法应对其作出反应,而不是产生莫名其妙的输出结果。

(4)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效率指的是算法执行的时间。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有多种算法可以求解,执行时间短的算法效率高。算法存储量指的是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大存储空间。高效率和低存储量这两者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6. 求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212

‘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

·课题:下载信息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第三章第四节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下载网页,下载文件,保存文字的方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1247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课题: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 以及如何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来确定搜索的关键词. (2)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网页,图......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9993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98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网上资源检索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高一学生都有到网络检索信息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大海捞针,不能很快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且不少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碰到问题还没养成向网络求助的习惯。通过本节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88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用Outlook Express 收发电子邮件..

·用Outlook Express 收发电子邮件教案东风一中 汪小红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由......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89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信息技术《动态网页制作》教学设计

·本节课采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教学步骤制作成课件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上课时按照老师指定的方法和步骤,将课件下载到本机的硬盘上(如D上)或直接浏览,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学步骤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78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高一年级信息技术选修I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 设计思想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枚举算法”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掌握3种基本程序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设计思想。我将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37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 教学主题 信息技术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074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学主题 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材 分 析 概述:通过考察和讨论交流,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方法和内容. 重点:网......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253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年级 高 一 授课教师 教学题目 建立工作表 (共3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掌握在Excel中基本的数据输入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在Excel中不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698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课 题 程序的分支结构(一) 授 课 日 期 2004年4月7日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教师 刘玉玲 授课班级 高一(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支语句的格式,......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16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课 题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授 课 教 师 徐翔燕 课 型 授导课 课 时 1 授 课 日 期 2006年3月9...第二,用现代的计算机编程技术,解决古代的数学问题,任务......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893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课 题:综合活动:关于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建议书 授课人:王晓春 学 校:旅顺二高中 2.4 综合活动:关于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建议书 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活动主题确定所需信......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246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案

·课 题 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算法的含义; 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090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二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课题 Flash动画制作专题(二) 教具 电脑,课件 教法 任务驱动 教者 赵铁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Flash制作动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373 推荐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信息技术简介 教学目的: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征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3,...总结: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它提供知识和智慧. 提出任务二:信息技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836 推荐程度: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88
当前位置:找教案 → 下载中心 → 教案 → 信息技术 →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 软件列表
软件名称软件大小更新时间人 气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未知2008-03-03169·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教案未知2008-03-0257·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Word2000文字处理教案未知2008-03-284· Word2000文字处理(20课时)用计算机对文字信息进行录入、编辑、排版、打印等,统称为文字处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字处理中,文字处理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升级,文...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 1.2未知2008-03-0343·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教学主题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 (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练习使用校园网提供的电子档案袋来记录自己的...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高一(下)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未知2008-03-0250· 《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章示例教案教学主题走进多媒体世界教案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内容包括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其三个主要特征。从介绍多媒体以及多媒体技术的...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高一下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三章未知2008-03-0249· 《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三章示例教案教学主题多媒体数据文件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多媒体数据采集这一章的基础,从介绍多媒体文件分类入手,引入常见的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从介绍多媒体数...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对分查找未知2008-03-0243· 浙教版高一《算法与程序设计》——“对分查找”教学设计(2课时)一、设计思想本课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指导,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阶段开展教学。本课...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高二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确定数据主题未知2008-03-0262· 《数据管理技术》教案确定数据主题教学主题对网站呈现的数据,进行数据项的分析;策划自己感兴趣的数据管理主题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概述:通过对数据管理网站的分析,了解数据管理的数据项。重点...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Flash动画制作未知2008-03-0274· 高二信息技术教案科目信息技术年级高二课型新授课题Flash动画制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Flash制作动画的一般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上机操作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审美观念...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未知2008-03-0264· 课题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算法的含义;2、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3、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免费版推荐星级: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走进数据库(access)未知2008-03-0250· 信息技术教案【课题】走进数据库(access)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通过问题的解决,展示数据库技术对于检索大量数据时的方便快捷。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操作。 通过打开指定的...

7. 算法具有什么特征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

1,有穷性(Finiteness):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2,确切性(Definiteness):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输入项(Input):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项(Output):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可行性(Effectiveness):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骤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也称之为有效性)。

(7)算法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扩展阅读:

算法要素:

一,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基本操作是以指令的形式描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成为该计算机系统的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和操作有如下四类:

1,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运算

2,逻辑运算:或、且、非等运算

3,关系运算: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等运算

4,数据传输:输入、输出、赋值等运算

二,算法的控制结构:一个算法的功能结构不仅取决于所选用的操作,而且还与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有关。

8. "算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

1,有穷性(Finiteness):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2,确切性(Definiteness):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输入项(Input):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项(Output):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可行性(Effectiveness):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骤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也称之为有效性)。


(8)算法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扩展阅读:

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

算法中的指令描述的是一个计算,当其运行时能从一个初始状态和(可能为空的)初始输入开始,经过一系列有限而清晰定义的状态,最终产生输出并停止于一个终态。

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移不一定是确定的。随机化算法在内的一些算法,包含了一些随机输入。

形式化算法的概念部分源自尝试解决希尔伯特提出的判定问题,并在其后尝试定义有效计算性或者有效方法中成形。

这些尝试包括库尔特·哥德尔、Jacques Herbrand和斯蒂芬·科尔·克莱尼分别于1930年、1934年和1935年提出的递归函数,阿隆佐·邱奇于1936年提出的λ演算,1936年Emil Leon Post的Formulation 1和艾伦·图灵1937年提出的图灵机。

即使在当前,依然常有直觉想法难以定义为形式化算法的情况。

参考资料:网络----算法

阅读全文

与算法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收支预算法怎么做 浏览:875
模板如何上传到服务器 浏览:372
如何同步安卓信息到新ipad 浏览:364
腾讯云轻量服务器流量警告 浏览:503
u盘备份linux 浏览:120
高压缩比活塞 浏览:92
压缩弹簧标准件 浏览:25
linux统计个数命令 浏览:292
cad转pdf居中 浏览:8
编译型语言处理过程 浏览:325
手机创文件夹复制到电脑 浏览:984
有什么直播APP可以看那种 浏览:41
程序员叫什么人 浏览:378
python画地图等高线 浏览:751
epic永劫无间是什么服务器 浏览:444
网游服务器下载地址 浏览:107
macphpfreetype安装 浏览:644
设计道pdf 浏览:615
单片机kill4软件下载收费吗 浏览:846
苹果手机怎么连接RMS服务器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