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综合差价率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有的企业是进了货然后再把货倒手卖掉,就是进销差价,综合差价率是这个的一个比率计算。比如医院的药品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个差价就是利润。
② 什么是差价率
商品差价率是商品差价与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简称差价率。商业经营环节的差价率又称毛利率。由市场调节价格的商品,其差价率在市场竞争中形成。
差价率是指,买卖差价率。买卖差价率,即买卖差价相对于买入价的百分比。简单来说,商品差价与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简称差价率。
差价率的计算公式是:商品差价率= (卖出价格-买入价格)/卖出价格×100%。其卖出价与买入价的差价就是其收益。
(2)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的概念扩展阅读:
差价率的计算,一般以差价中价格低的一方为计算基价;购销差价率、批零差价率也可以差价中价格高的一方作为计算基价。以价格高的一方作为计算基价的差价率,又称折扣率。
多数差价率与商业企业经营费用率、运杂费率和利润率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因而也与工商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与生产企业有关的差价率如质量(品质)差价率则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利润率的大小。
③ 价格调整差价率怎么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概述 综合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全部商品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将“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额调整为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则是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采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手续比较简便,但只适用于商品种类较少,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比较接近的企业。
[编辑]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的计算步骤 其具体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因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 [编辑]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的举例分析 【例1】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库存商品”总账余额为573 000元、“受托代销商品”总账余额为190 000元、“商品进销差价”总账余额(分摊前)为161 440元,8月份“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为246 000元。
则: 综合差价率=161440/(573000+190000+246000)=16% 8月份已销商品 应分摊的进销差价=246 000×16%=39 360(元) 应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如下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39 3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9 360 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计算简便,但不适宜经营品种繁多的企业。
因为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不一,每期各种商品销售比重又不尽相同,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影响商品销售毛利及库存商品价值的正确性。 谢谢。
④ 零售企业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三种方法为何结果不同呢
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对于正确计算库存商品的真实价值和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分类(组)差价率计算法和实际差价率计算法三种。(一)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其具体计算步骤是: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商品销售成本×××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因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例:某企业本月末零售商品有关计算分摊进销差价资料如图下表:商品进销差价分摊资料表 单位:元营业组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 账户贷方发生额 百货 文具 针织 服装 36 000 46 800 137 700 174 750 84 000 126 000 480 000 524 250 156 000 234 000 540 000 640 750 合计 395 250 1 214 250 1570 750按上列资料计算该企业本月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综合差价率(含税)=395250/(1214250+1570750)×100%=14.19%已销商品进销差价=1 570 750×14.19%=222 889.42(元)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计算简便,但不适宜经营品种繁多的企业。因为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不一,每期各种商品销售比重又不尽相同,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影响商品销售毛利及库存商品价值的正确性。特别是一些价格上下浮动商品,更不适用。(二)分类(组)差价率计算法分类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的各类(组)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计算方法与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基本相同,只是计算的范围已缩小,各类(组)的差价率计算出来以后加以汇总,即形成企业全部商品的进销差价。例:仍以上例资料,计算各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见图下表: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表 单位:元营业组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户贷方发生额进销差价率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1) (2) (3) (4)(5)=(2)/(3)+(4)×100%(6)=(4)×(5)(7)=(2)-(6)百货文具针织服装 36 000 46 800 137 700 174 750 84 000 126 000 480 000 524 250 156 000 234 000 540 000 640 750 15% 13% 13.5% 15%23 400.00 30 420.00 72 900.O0 96112.50 12 600.00 16 380.00 64 800.00 78 637.50合计 395 250 1 214 250 1 570 750 222 832.50172 417.50(三)盘存差价计算法盘存差价计算法又称实际差价计算法,是通过实际盘点,求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其计算程序为:1.月末,通过库存商品实地盘点,得出各种商品实际盘存数量,分别乘以最后各种商品的原进价或最后进价,求得全部商品的进价总额。2.按零售价计算各种商品的售价总金额。3.用全部库存商品的售价减去全部商品的进价,得出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4.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月末余额减去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得出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其计算公式如下:月末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月末库存商品售价总金额-月末库存商品进价总金额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例】某商店百货组期末商品盘点情况及进、销价格资料如图下表:商品盘存及进销价格计算表百货组 19××年×月×日 单位:元商品品种单位盘存数量 零售价(含税) 购进价 库存商品进 销差价(含税)单价 金 额单价 金 额单价 金 额(1)(2) (3) (4)(5)=(3)×(4) (6)(7)=(3)×(6) (8)(9)=(5)-(7)田乙丙丁盒包条把300 200 400 100 28 25 20 15 8 400 5 000 8 000 1 500 24 21 17 12 7 200 4 200 6 800 1 200 4 4 3 3 1 200 800 1 200 300 22 900 19 400 3 500查期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为7 000元。已销商品进销差价=7 000-3 500=3 500(元)盘存差价计算法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因为它不受已销商品中各种不同差价率和所占销售比重的影响;但工作量较大,要对全部经营品种逐一进行实际盘点、计价,一般在年度终了,对全年进销差价进行核实时使用。
⑤ 价格差异率怎么算
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当月入库成本差异)/(期初原材料计划成本+当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 100%。
综合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全部商品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将“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额调整为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则是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⑥ 综合价差率的计算
综合差价率就是商品流通企业核算商品差价的一种方法。因为商品流通企业很多都是以计划成本入账,把库存商品的价格作为商品的销售价格记账,而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又与库存商品(即记账的销售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就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的存、销比例,平均进项分摊综合差价率的公式为:综合差价率=[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期末“受托代销商品”账 户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