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分布式算法题大全

分布式算法题大全

发布时间:2022-08-21 17:50:25

A. 分布式存储中,怎样使用paxos算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在分布式系统中,我们经常遇到多数据副本保持一致的问题,在我们所能找到的资料中该问题讲的很笼统,模模糊糊的,把多个问题或分类糅合在一起,难以理解。在思考和翻阅资料后,通俗地把一致性的问题可分解为2个问题:
1、任何一次修改保证数据一致性。
2、多次数据修改的一致性。
在弱一致性的算法,不要求每次修改的内容在修改后多副本的内容是一致的,对问题1的解决比较宽松,更多解决问题2,该类算法追求每次修改的高度并发性,减少多副本之间修改的关联性,以获得更好的并发性能。例如最终一致性,无所谓每次用户修改后的多副本的一致性及格过,只要求在单调的时间方向上,数据最终保持一致,如此获得了修改极大的并发性能。
在强一致性的算法中,强调单次修改后结果的一致,需要保证了对问题1和问题2要求的实现,牺牲了并发性能。本文是讨论对解决问题1实现算法,这些算法往往在强一致性要求的应用中使用。
解决问题1的方法,通常有两阶段提交算法、采用分布式锁服务和采用乐观锁原理实现的同步方式,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算法的实现原理。

两阶段提交算法

在两阶段提交协议中,系统一般包含两类机器(或节点):一类为协调者(coordinator),通常一个系统中只有一个;另一类为事务参与者(participants,cohorts或workers),一般包含多个,在数据存储系统中可以理解为数据副本的个数。两阶段提交协议由两个阶段组成,在正常的执行下,这两个阶段的执行过程如下所述:
阶段1:请求阶段(commit-request phase,或称表决阶段,voting phase)。
在请求阶段,协调者将通知事务参与者准备提交或取消事务,然后进入表决过程。在表决过程中,参与者将告知协调者自己的决策:同意(事务参与者本地作业执行成功)或取消(本地作业执行故障)。
阶段2:提交阶段(commit phase)。
在该阶段,协调者将基于第一个阶段的投票结果进行决策:提交或取消。当且仅当所有的参与者同意提交事务协调者才通知所有的参与者提交事务,否则协调者将通知所有的参与者取消事务。参与者在接收到协调者发来的消息后将执行响应的操作。
举个例子:A组织B、C和D三个人去爬长城:如果所有人都同意去爬长城,那么活动将举行;如果有一人不同意去爬长城,那么活动将取消。用2PC算法解决该问题的过程如下:
首先A将成为该活动的协调者,B、C和D将成为该活动的参与者。
阶段1:A发邮件给B、C和D,提出下周三去爬山,问是否同意。那么此时A需要等待B、C和D的邮件。B、C和D分别查看自己的日程安排表。B、C发现自己在当日没有活动安排,则发邮件告诉A它们同意下周三去爬长城。由于某种原因,D白天没有查看邮件。那么此时A、B和C均需要等待。到晚上的时候,D发现了A的邮件,然后查看日程安排,发现周三当天已经有别的安排,那么D回复A说活动取消吧。
阶段2:此时A收到了所有活动参与者的邮件,并且A发现D下周三不能去爬山。那么A将发邮件通知B、C和D,下周三爬长城活动取消。此时B、C回复A“太可惜了”,D回复A“不好意思”。至此该事务终止。
两阶段提交算法在分布式系统结合,可实现单用户对文件(对象)多个副本的修改,多副本数据的同步。其结合的原理如下:
1、客户端(协调者)向所有的数据副本的存储主机(参与者)发送:修改具体的文件名、偏移量、数据和长度信息,请求修改数据,该消息是1阶段的请求消息。
2、存储主机接收到请求后,备份修改前的数据以备回滚,修改文件数据后,向客户端回应修改成功的消息。 如果存储主机由于某些原因(磁盘损坏、空间不足等)不能修改数据,回应修改失败的消息。
3、客户端接收发送出去的每一个消息回应,如果存储主机全部回应都修改成功,向每存储主机发送确认修改的提交消息;如果存在存储主机回应修改失败,或者超时未回应,客户端向所有存储主机发送取消修改的提交消息。该消息是2阶段的提交消息。
4、存储主机接收到客户端的提交消息,如果是确认修改,则直接回应该提交OK消息;如果是取消修改,则将修改数据还原为修改前,然后回应取消修改OK的消息。
5、 客户端接收全部存储主机的回应,整个操作成功。
在该过程中可能存在通信失败,例如网络中断、主机宕机等诸多的原因,对于未在算法中定义的其它异常,都认为是提交失败,都需要回滚,这是该算法基于确定的通信回复实现的,在参与者的确定回复(无论是回复失败还是回复成功)之上执行逻辑处理,符合确定性的条件当然能够获得确定性的结果哲学原理。

分布式锁服务

分布式锁是对数据被外界修改持保守态度,在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将数据处于锁定状态,在用户修改数据的同时,其它用户不允许修改。
采用分布式锁服务实现数据一致性,是在操作目标之前先获取操作许可,然后再执行操作,如果其他用户同时尝试操作该目标将被阻止,直到前一个用户释放许可后,其他用户才能够操作目标。分析这个过程,如果只有一个用户操作目标,没有多个用户并发冲突,也申请了操作许可,造成了由于申请操作许可所带来的资源使用消耗,浪费网络通信和增加了延时。
采用分布式锁实现多副本内容修改的一致性问题, 选择控制内容颗粒度实现申请锁服务。例如我们要保证一个文件的多个副本修改一致, 可以对整个文件修改设置一把锁,修改时申请锁,修改这个文件的多个副本,确保多个副本修改的一致,修改完成后释放锁;也可以对文件分段,或者是文件中的单个字节设置锁, 实现更细颗粒度的锁操作,减少冲突。
常用的锁实现算法有Lamport bakery algorithm (俗称面包店算法), 还有Paxos算法。下面对其原理做简单概述。

Lamport面包店算法

是解决多个线程并发访问一个共享的单用户资源的互斥问题的算法。 由Leslie Lamport(英语:Leslie Lamport)发明。
Lamport把这个并发控制算法可以非常直观地类比为顾客去面包店采购。面包店只能接待一位顾客的采购。已知有n位顾客要进入面包店采购,安排他们按照次序在前台登记一个签到号码。该签到号码逐次加1。根据签到号码的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入店购货。完成购买的顾客在前台把其签到号码归0. 如果完成购买的顾客要再次进店购买,就必须重新排队。
这个类比中的顾客就相当于线程,而入店购货就是进入临界区独占访问该共享资源。由于计算机实现的特点,存在两个线程获得相同的签到号码的情况,这是因为两个线程几乎同时申请排队的签到号码,读取已经发出去的签到号码情况,这两个线程读到的数据是完全一样的,然后各自在读到的数据上找到最大值,再加1作为自己的排队签到号码。为此,该算法规定如果两个线程的排队签到号码相等,则线程id号较小的具有优先权。
把该算法原理与分布式系统相结合,即可实现分步锁。

Paxos算法

该算法比较热门,参见WIKI,http://zh.wikipedia.org/wiki/Paxos%E7%AE%97%E6%B3%95
Paxos算法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如何就某个值(决议)达成一致。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在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如果各节点的初始状态一致,每个节点都执行相同的操作序列,那么他们最后能得到一个一致的状态。为保证每个节点执行相同的命令序列,需要在每一条指令上执行一个“一致性算法”以保证每个节点看到的指令一致。一个通用的一致性算法可以应用在许多场景中,是分布式计算中的重要问题。节点通信存在两种模型: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和消息传递(Messages passing)。Paxos算法就是一种基于消息传递模型的一致性算法。BigTable使用一个分布式数据锁服务Chubby,而Chubby使用Paxos算法来保证备份的一致性。

采用乐观锁原理实现的同步

我们举个例子说明该算法的实现原理。如一个金融系统,当某个操作员读取用户的数据,并在读出的用户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时(如更改用户帐户余额),如果采用前面的分布式锁服务机制,也就意味着整个操作过程中(从操作员读出数据、开始修改直至提交修改结果的全过程,甚至还包括操作员中途去煮咖啡的时间),数据库记录始终处于加锁状态,可以想见,如果面对几百上千个并发,这样的情况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乐观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乐观锁,大多是基于数据版本( Version)记录机制实现。何谓数据版本?即为数据增加一个版本标识,在基于数据库表的版本解决方案中,一般是通过为数据库表增加一个 “version” 字段来实现。读取出数据时,将此版本号一同读出,之后更新时,对此版本号加一。此时,将提交数据的版本数据与数据库表对应记录的当前版本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提交的数据版本号大于数据库表当前版本号,则予以更新,否则认为是过期数据。
对于上面修改用户帐户信息的例子而言,假设数据库中帐户信息表中有一个 version 字段,当前值为 1 ;而当前帐户余额字段( balance )为 $100 。
操作员 A 此时将其读出(version=1 ),并从其帐户余额中扣除 $50($100-$50 )。
在操作员 A 操作的过程中,操作员B也读入此用户信息( version=1 ),并从其帐户余额中扣除 $20 ( $100-$20 )。
操作员 A 完成了修改工作,将数据版本号加一( version=2 ),连同帐户扣除后余额( balance=$50 ),提交至数据库更新,此时由于提交数据版本大于数据库记录当前版本,数据被更新,数据库记录 version 更新为 2 。
操作员 B 完成了操作,也将版本号加一( version=2 )试图向数据库提交数据( balance=$80 ),但此时比对数据库记录版本时发现,操作员 B 提交的数据版本号为 2 ,数据库记录当前版本也为 2 ,不满足 “ 提交版本必须大于记录当前版本才能执行更新 “ 的乐观锁策略,因此,操作员 B 的提交被驳回。这样,就避免了操作员 B 用基于 version=1 的旧数据修改的结果覆盖操作员A 的操作结果的可能。
乐观锁机制与分布式系统相结合上, 我整理了伪代码如下:
obj 操作的目标
vlaue 修改的值
atom_update_ver 每个目标上的版本,每次修改该值递增
set( obj, value)
{
//从每个节点上取出修改前的对象版本
get original_ver = obj.atom_update_ver from each node;
//将值赋到每个节点的obj目标
set obj = value from each node;
//条件修改每个节点的obj版本,目标版本加一
//比较和修改操作是原子操作
result = (set obj.atom_update_ver = original_ver + 1
where original_ver + 1 > obj.atom_update_ver
for each node);
if(result == ok)
return set_ok;
else
return set(obj, value);//不成功递归修改

该算法未考虑节点下线、失效等问题,在后续我将分析采用乐观锁原理实现一致性算法,解决问题2、节点失效、通信失败等问题。

B. 分布式计算系统 Maekawa算法 13个进程怎么划分子集

第一个进程子集是(1.2.4.10);第二个进程子集是(2.3.5.11);以后每一列数字递增,13以后从1重新开始。

分布式系统的类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1、分布式数据,但只有一个总数据库,没有局部数据库。

2、分层式处理,每一层都有自己的数据库。

3、充分分散的分布式网络,没有中央控制部分,各节点之间的联接方式又可以有多种,如松散的联接,紧密的联接,动态的联接,广播通知式联接等。

(2)分布式算法题大全扩展阅读

衡量分布式系统的指标

1、性能:系统的吞吐能力,指系统在某一时间可以处理的数据总量,通常可以用系统每秒处理的总的数据量来衡量;系统的响应延迟,指系统完成某一功能需要使用的时间。

系统的并发能力,指系统可以同时完成某一功能的能力,通常也用QPS(query per second)来衡量。上述三个性能指标往往会相互制约,追求高吞吐的系统,往往很难做到低延迟;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较长时,也很难提高QPS。

2、可用性:系统的可用性(availability)指系统在面对各种异常时可以正确提供服务的能力。

系统的可用性可以用系统停服务的时间与正常服务的时间的比例来衡量,也可以用某功能的失败次数与成功次数的比例来衡量。可用性是分布式的重要指标,衡量了系统的鲁棒性,是系统容错能力的体现。

3、可扩展性:系统的可扩展性(scalability)指分布式系统通过扩展集群机器规模提高系统性能(吞吐、延迟、并发)、存储容量、计算能力的特性。

好的分布式系统总在追求“线性扩展性”,也就是使得系统的某一指标可以随着集群中的机器数量线性增长。

4、一致性:分布式系统为了提高可用性,总是不可避免的使用副本的机制,从而引发副本一致性的问题。越是强的一致的性模型,对于用户使用来说使用起来越简单。

C. 什么是分布式计算

什么是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ation)是一种计算方法,和集中式计算是相对的。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有些应用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完成,如果采用集中式计算,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分布式计算将该应用分解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配给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节约整体计算时间,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D. DUAL 基于扩散计算的分布式更新算法((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

增强的I G R P(E I G R P)是C i s c o所有的把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最佳特
性融合在一起的路由协议。E I G R P像I G R P一样配置并且使用与I G R P相同的度量。增强部分是
通过加入散播更新算法(D U A L)来提供的。D U A L是在J.J. Garcia的指导下由SRI 公司开发
的,用来获得理论上保证无环网络的快速收敛的路由协议。距离向量、链路 -状态和D U A L的
结合产生了E I G R P的下列特征:
■ 快速收敛。
■ 减少了带宽消耗。
■ 增大网络规模。
■ 减少路由器C P U利用。
快速收敛是因为使用了D U A L。使用E I G R P的路由快速收敛是通过在路由表中备份路由而
达到的。换句话说,到达一目的网络的最小开销(选中者)和次最小开销(也叫适宜后继,
feasible successor)路由被保存在路由表中。这使得路由器可以快速地适应链路断接而不引起
网络中主要网络的分裂。所优选的和备份的路由基于来自邻接路由器的更新而被重新计算。
在初始收敛后,E I G R P仅当有路由变化时并且仅为变化的路由更新邻接路由器。
因为E I G R P仅当到某个目的网络的路由状态改变或路由的度量改变时才向邻接 E I G R P路
由器发送路由更新,这些部分更新需要少得多的带宽。另外,路由更新仅被发送到需要知道
状态改变的邻接路由器。由于增量更新的使用, E I G R P比I G R P使用更少的C P U。
因为1 5跳跃数的限制,大型网络使用R I P作为路由协议有困难。E I G R P使得可以构建更大
的网络,把跳跃限制增加到2 5 5。这意味着E I G R P计算的度量支持成千的跳跃数,允许很大的
网络配置。使用E I G R P也把网络大小的限制移动到协议栈的传输层。 E I G R P在报文通过1 5个
E I G R P路由器后、并且下一跳是E I G R P路由器时将传输控制域增1,E I G R P以此来减轻传输层
跳跃数1 5的不足。如果报文上非E I G R P路由器使用下一跳,则传输控制域获得增量。
因为E I G R P是C i s c o公司拥有产权的路由协议,所以它具有开放标准路由协议所不具有的
优点。E I G R P还可用于传送Novell IPX RIP/SAP更新和A p p l e Ta l k路由表维护协议(RT M P)的
路由和服务信息。在这些另外的路由协议上使用E I G R P,尤其在Novell IPX网络中优点更突出,
E I G R P在E I G R P路由器之间发送增量R I P / S A P更新。这些更新仅当I P X项发生改变时才被发送。
另外,在N o v e l l网络中使用E I G R P时,跳跃数将是2 5 5而不是IPX RIP的跳跃数1 5。用于N o v e l l
I P X的E I G R P基于E I G R P度量的带宽和延时选择到某目的地的最佳路由,而不是 I P X度量的滴
答和跳跃数。
E I G R P使用三种类型的表来确定路由。所有这些表用于 E I G R P所支持的三种网络协议。
这些表被称为邻接(N e i g h b o r)、拓扑(To p o l o g y)和路由(R o u t i n g)。每台E I G R P路由器列
出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邻接路由器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上邻接路由器所连接到的接
口。使用此表验证双向通信的E I G R P进程。拓扑表包含目的网络和多达 6条的到达每个目的地
的已知路由。其中包括选中的(最佳路由)和适宜后继(备份路由)。路由表是到达目的网络
的最佳路由(选中者)的列表。路由表是用拓扑表中的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佳路由项填充的。
E I G R P为所有允许的、支持的网络层协议维护一组表。 E I G R P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
(V L S M)I P寻址和路由汇总进一步支持I P网络层协议。

E. 分布式计算的基本信息

广义定义
所谓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它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最近的分布式计算项目已经被用于使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位志愿者的计算机的闲置计算能力,通过因特网,您可以分析来自外太空的电讯号,寻找隐蔽的黑洞,并探索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您可以寻找超过1000万位数字的梅森质数;您也可以寻找并发现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更为有效的药物。这些项目都很庞大,需要惊人的计算量,仅仅由单个的电脑或是个人在一个能让人接受的时间内计算完成是决不可能的。
中国科学院的定义
分布式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所谓分布式计算就是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分布式计算比起其它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稀有资源可以共享。
2、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上平衡计算负载。
3、可以把程序放在最适合运行它的计算机上。
其中,共享稀有资源和平衡负载是计算机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思想之一。 分布式计算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闲置处理能力来解决大型计算问题的一种计算科学。下面,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工作的:
首先, 要发现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跨学科的、极富挑战性的、人类急待解决的科研课题。其中较为着名的是: 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GIMPS(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 研究寻找最为安全的密码系统,例如:RC-72(密码破解)。 生物病理研究,例如: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 各种各样疾病的药物研究,例如:United Devices(寻找对抗癌症的有效的药物)。 信号处理,例如:SETI@Home(在家寻找地外文明)。 在以前,这些问题都应该由超级计算机来解决。但是, 超级计算机的造价和维护非常的昂贵,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科研组织所能承受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一种廉价的、高效的、维护方便的计算方法应运而生——分布式计算!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与之伴随产生的是电脑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多的电脑处于闲置状态,即使在开机状态下中央处理器的潜力也远远不能被完全利用。我们可以想象,一台家用的计算机将大多数的时间花费在“等待”上面。即便是使用者实际使用他们的计算机时,处理器依然是寂静的消费,依然是不计其数的等待(等待输入,但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互联网的出现, 使得连接调用所有这些拥有限制计算资源的计算机系统成为了现实。
那么,一些本身非常复杂的但是却很适合于划分为大量的更小的计算片断的问题被提出来,然后由某个研究机构通过大量艰辛的工作开发出计算用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负责将计算问题分成许多小的计算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联网参与计算的计算机进行并行处理,最后将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当然,这看起来也似乎很原始、很困难,但是随着参与者和参与计算的计算机的数量的不断增加, 计算计划变得非常迅速,而且被实践证明是的确可行的。目前一些较大的分布式计算项目的处理能力已经可以达到甚而超过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巨型计算机。
您也可以选择参加某些项目以捐赠Cpu的内核处理时间,您将发现您所提供的 中央处理器 内核处理时间将出现在项目的贡献统计中。您可以和其他的参与者竞争贡献时间的排名,您也可以加入一个已经存在的计算团体或者自己组建一个计算小组。这种方法很利于调动参与者的热情。
随着民间的组队逐渐增多, 许多大型组织(例如公司、学校和各种各样的网站)也开始了组建自己的战队。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以分布式计算技术和项目讨论为主题的社区,这些社区多数是翻译制作分布式计算项目的使用教程及发布相关技术性文章,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那么谁可能加入到这些项目中来呢? 当然是任何人都可以! 如果您已经加入了某个项目,而且曾经考虑加入计算小组, 您将在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及论坛里找到您的家。任何人都能加入任何由我站的组建的分布式计算小组。希望您在中国分布式总站及论坛里发现乐趣。
参与分布式计算——一种能充分发挥您的个人电脑的利用价值的最有意义的选择——只需要下载有关程序,然后这个程序会以最低的优先度在计算机上运行,这对平时正常使用计算机几乎没有影响。如果你想利用计算机的空余时间做点有益的事情,还犹豫什么?马上行动起来吧,你的微不足道的付出或许就能使你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小的一笔呢! BOINC是Berkeley Open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Computing的简称,即伯克利开放式网络计算平台。
BOINC是不同分布式计算可以共享的分布式计算平台。不同分布式计算项目可以直接使用BOINC的公用上传下载系统、统计系统等,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各个分布式计算之间的协调性,也能使分布式计算的管理、使用更加方便易用。
BOINC项目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主持发起。
BOINC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赞助。
BOINC有自己的积分系统,因为在BOINC上可以运行的项目千差万别,比如项目A的任务包(Workunit,简称WU)在某台机器里需要3个小时完成,而项目B的任务包在这台机器里需要30个小时才能完成,显然用WU的数目来衡量工作量是不可行的;类似的,机器性能也有差别,用CPU时间来衡量工作量更是不行的。积分系统只能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到用户实际完成的计算量,这篇文章对BOINC中积分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信息,中文网民人数占世界的比重已经增长到了12%左右,并且还在快速增长着。这里所说的中文网民是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人的。
相比于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分布式计算却发展缓慢。就我看来,网民数量的统计并不能十分客观地反映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而参与分布式计算网民的数量或比例却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国家科学普及化的水平。在这方面,毋庸置疑,欧美国家是十分领先的。在北欧国家,几乎一半的电脑参加了分布式计算项目,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再让我们来看看我们中国和印度,尽管我们拥有了不少最新科技,且看上去在网络普及化进程中有不错表现,但是在分布式计算方面却很薄弱。让我们来看些例子:
SETI@home是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式计算项目。从中国的参与人数来看,它在中国也是最着名的项目。它通过使用联网的计算机下载程序分析射电望远镜所收到的讯号,来搜索地球外的生命迹象。
尽管中国在分布式计算中取得了进步,中国的国际排名从29上升到了24,但是我们中国用户却仍然只完成了日本用户完成的工作数的十分之一,而日本,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网民人数却少于中国。看来,提高网民素质、提高科学普及化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印度和一些中东国家也有相似的问题,而中欧国家明显在这方面作得比较好,不少独联体国家所完成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俄罗斯联邦的总合。
Folding@home是一个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分布式计算工程。它使用联网式的计算方式和大量的分布式计算能力来模拟蛋白质折叠的过程,并指引我们对由折叠引起的疾病的一系列研究。
中国参加这个项目的人数在不断增多,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3213团队的用户数达到3025人,活跃用户有190人左右。
参与该项目Climateprediction工程是把最新的气候预测模型通过家庭、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来进行计算。这些计算完成的结果将会组成世界最大的气象预测模型。气候改变了,而我们对此的行动已经是全球重要的话题。这将影响到人类的农业生产、水资源量、生态系统、能源需求、保险花费和很多其他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方面。确凿的科学依据表明,地球在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可能会变得温暖,但是我们无法估计到底变化会有多大。如果您参加,这将能有助与21世纪的气候科学预测。
中国已经有了很多计算机,其中不乏性能极其先进的。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仅仅是打字、播放幻灯而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数字鸿沟。另一个现象同样令人痛心疾首,所有的分布式计算项目都是由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起的,这一方面也加深了科学鸿沟。斯坦福大学化学系的戈尔哈姆·理乍得·切尔曼教授说,分布式计算将加快整个人类的科学进程。科学家们可以完成以前从来想不到要去完成的,或者要花几十年几百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这是的确是千真万确的,但是这种计算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发达国家的科学垄断。
中国有关部门也开始意识到分布式计算的重要性,一些大学教授和科学家也开始钻研分布式计算科学,比如:中科院CAS@HOME和清华大学的“清水计划”。

F. 分布式功率控制的算法

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是指用户终端(UT)和无线接入网络(RAN)之间的接口,它是任何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模块之一,也是其“移动性”的集中体现。IMT-Advanced的空中接口,在设计思想上是基于ITU-R M.1645建议,其设计目标是:以用户为中心;技术上灵活;成本上可行。

IMT-Advanced系统中典型应用场景有三种:广域场景,其小区覆盖大,业务量中等;大城市场景,其小区覆盖中等,业务量高;本地场景,其小区覆盖小,业务量高。IMT-Advanced系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空中接口提出了不同的性能要求(见表1)。

阅读全文

与分布式算法题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inuxredis30 浏览:541
狸窝pdf转换器 浏览:696
ajax调用java后台 浏览:904
活塞式压缩机常见故障 浏览:614
break算法 浏览:731
换电池的app是什么 浏览:771
单片机ad采样快速发送电脑 浏览:22
第五人格服务器错误是什么回事儿 浏览:467
查看手机谷歌服务器地址 浏览:191
python操作zookeeper 浏览:705
苹果手机dcim文件夹显示不出来 浏览:430
如何压缩文件夹联想电脑 浏览:583
程序员的学习之旅 浏览:440
apkdb反编译 浏览:922
雪花算法为什么要二进制 浏览:825
在文档中打开命令行工具 浏览:608
android图标尺寸规范 浏览:369
python实用工具 浏览:208
流量计pdf 浏览:936
科东加密认证价格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