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算法歧视链

算法歧视链

发布时间:2022-09-05 15:30:55

1. 如何消除算法中的性别歧视

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很多的物种组成的,在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而人类则是分为男人和女人,但是相比较来看男人的力量比女生要强大,可承受的抗击能力也比女人强上很多。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着性别的歧视的。因为女人普遍要弱于男人,所以社会上会认为男人生来就是比女人强。在算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

消除性别歧视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和实际上的行动。应该制定一个完整而又有规律的实施方案。应该多在生活中思考一下各有的优点以及对方的缺点。要把缺点和优点综合起来,客观的评价一个人。不能把那种带有歧视的观念带到生活当中去。性别歧视本身就是不对的,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应该摒弃的。要在心中时刻都保持着这样的一种想法。在算法当中应当客观的去评价一个人,而不是单从性别上去评判。

2. 知乎、抖音、B站用户互相鄙视,她们三者之间存在一条怎样的鄙视链

玩某乎、某音、某站的人,或许我们再加一个,某手。玩这四个APP的人,都多多少少会互相鄙视互相瞧不起。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现象。

而某站,也是一个视频APP,但是这个和某音某手的不一样,它比较偏向追剧款APP。里面也有很多种类的视频,配音秀是最出名的,也有其他一些比较真实的视频,比如不要笑系列,都比较接近生活。有些玩某站的又看不起玩某音的,觉得某音庸俗,自己在B站看的视频才是真正高大上。这三个APP之间的关系就是玩某乎的鄙视玩某站的,玩某站的瞧不起玩某音的,而玩某乎的和某站的也同时鄙视玩某音的咯。

3. 越是在信息时代,越是要重视和保护好什么经济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 10月21日下午,在与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同期举行的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上,与会专家就“数据安全与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认为,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便利性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问题,企业、个人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数据和信息的保护。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价值的生产要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增列数据为生产要素。

然而,由于具有天然的流动性、可复制等属性,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问题,损害企业和个人利益,严重时甚至危及国家安全。例如,在大型平台企业中出现的超范围收集、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过度逐利等现象正日益引发关注,亟需加以规范。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的经济主体在经济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个人信息。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数字生态建设,内部的用数场景日益增多,数据边界逐渐模糊,企业作为数据管理的主体,要从数据采集、传输、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进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旭东认为,数据安全的核心已经从过去的“保管安全”发展到当前的“使用安全”。金融行业是数据高密度使用、高价值使用领域,敏感数据、重要数据特别多,因此,金融行业对数据使用的监管迫在眉睫。目前,数据使用可控、可计量技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为我国金融等行业的数据合法合规使用和数据监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泰康保险集团合规负责人靳毅表示,金融业涉及的个人信息主要是账户信息、交易信息,而在此基础上,寿险业还涉及非常敏感的医疗信息、生物信息等,这对寿险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了个人层面的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之外,北京卓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傅彤还谈到了企业层面的数据安全。她说,随着技术创新驱动的属性,金融科技创新本质越来越体现为“数据驱动”,因此,金融科技行业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和商业秘密的保护。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4. 有些经营者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我们究竟该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在想必大家很多的日常活动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手机里边儿最起码要安装二三十个不同类型的app。但是在我们经常使用app的时候,他们也会记录我们的使用习惯,从而让这些后台可以进行大数据杀熟。在此前央视就关于这样的行为进行过报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避免被大数据杀熟呢?接下来,关于这个话题,我将会从几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三,如何看待这些大数据杀熟的公司?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抵制这些大数据杀熟,但说实话,想要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掌握他们的证据还是非常困难的。毕竟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隐秘的环境,如果不是掌握其核心生意的话,根本就难以直接指控他们在利用大数据。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大数据的确可以简化选择商品的时候的一些繁琐搜索。

5. 2018我们可能要忍受的人工智能阴暗面

2017年的网络安全世界并不平稳,各种各样的病毒和黑客肆虐不绝于耳。进入2018,我们很可能会在这个战场看到更激烈的搏杀。

结束语

就像任何一种技术革新一样,AI也同样在带来价值的同时创造了危险。而且凭借着识别和学习能力的特征,AI带来的负面影响说不定会比过往更大。

但是无论如何,技术就是这么一步步推进的。更好的风景总是伴随着更难走的路途。认识风险,并探索解决方案,或许才是人类与AI相处时更舒服的方式。

6. 中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

是的,近日,中消协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中消协指出,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交通出行、旅游住宿、订餐外卖、网络游戏等生活消费领域都出现了大型平台企业。这些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或服务,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比如,网络游戏抽奖概率不明、大数据杀熟、网络消费促销规则繁复、网络搜索竞价排名推荐、网络直播推送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刷好评隐差评使评价结果呈现失真、平台采用算法限制交易等。这些问题的背后,核心是互联网平台对算法技术的应用。

(6)算法歧视链扩展阅读

中消协指出有些经营者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

一是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

二是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

三是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

四是利用繁复促销规则和算法,实行价格混淆设置,吸引计算真实价格困难的消费者。这类算法造成选择性目标伤害。

7. AI算法为什么会存在性别歧视

因为微软那套算法就是大量学习人类的对话 以及人工教授

8. 苹果13pro max128g够用吗

这是iPhone 13 Pro Max手机评测的第二部分,上部分主要讲屏幕,第二部分主要讲拍照上的进化,这也是Pro版本和普遍版本的iPhone 13最大的区别。
先说结论吧,如果你不是一个摄影发烧友,那么Pro版本的拍照功能,其实跟普通版本并没有拉开很大差距,省下来的钱完全可以多买一台iPad,如果再考虑到Pro版本的256G容量对于拍照、拍视频根本不够用,那么这个差价就变成了5000多块钱,差不多加点钱可以买台MacBook了。
假如你是一个摄影发烧友,那么512G版本的iPhone XS Max是首选,最好选择1T版本加2T的iCloud空间,这样才能开开心心地随时拍照和录4K的高帧率视频。
如果你是一个不愿意掏太多银子的摄影发烧友,建议直接配一台二手市场的索尼A7M3相机,再加一个定焦头,拍出来的照片和视频肯定秒杀任何手机,当然也包括iPhone,带着相机出门还能显出专业性。
言归正传,先说iPhone 13 Pro/Max跟普通版的区别,主要是多了一个3倍变焦的长焦镜头及一个微距功能,在广角镜头和主摄上其实是一致的,夜景上,Pro版本多了一个夜景人像功能。
跟iPhone 12相比,这一代的Pro和Max,在后置摄像头上完全一致,这也是苹果变脸的对iPhone 13 Pro降价,不过那个6.1英寸的屏幕,个人还是偏向于Max,这也是大屏手机用惯了之后,再也回不到小屏幕了,6.7英寸和6.1英寸的视觉差距,绝非0.6英寸那么简单,而是指数级别的。
前置摄像头其实没啥可说的,万年不变的1,200 万画素(F2.2 光圈),相比于安卓机的前置镜头,肯定是打不过,但是你会在意吗?反正我个人是不在意,在意的朋友建议直接换台安卓手机,前置摄像头的美颜功能,肯定比iPhone强得多。
在说后置摄像头之前,还得提下安卓手机跟iPhone拍照风格的差异,虽然大家本质上都是计算摄影,也就是通过AI技术来优化,但是苹果还是较为保守的“真实风格”,从苹果官方样片的雀斑女就可见一斑吧,随便找个苹果店看官方演示机的相册,就知道了。
而安卓普遍是比较夸张的“美颜风格”,索尼则属于最奇葩的一类,最贵的那台相机手机Sony Xperia PRO-I ,也是走真实风格,比苹果还要激进,但是对于新手是极端不友好,根本不适合普通用户。
除了风格的差异之外,苹果一贯是极简的拍照风格,在安卓拍照界面上的高级功能,比如调个光圈、快门之类的,苹果几乎都没有,比如这次推出的“微距功能”,因为没有手动开关,在新机上市后的评测中被一顿差评,到目前的固件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就是苹果一贯的风格。
回到微距功能本身,这也是Pro版本才有的新功能,苹果甚至不愿意通过固件升级给iPhone 12加上,使用下来的感受其实并非那个讨厌的自动识别,而是跟真正的相机微距镜头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适合当成一个发朋友圈的玩具功能。
事实上,对于微距有执着的朋友,不管是iPhone几代,某宝上买个外置的微距镜,应该跟iPhone 13 Pro上的 微距功能差不了太多,毕竟iPhone最近几代都是1200万像素,应该差距不是很大,肯定没有某些评测视频说的那么神乎其神。
至于iPhone 13系列增加的“电影模式”,Pro版本可以在三倍长焦的情况下支持“电影模式”,如果说没有长焦镜头的情况下,“电影模式”实用性不大,那么在长焦镜头的加持下,拍出电影感的视频,应该更实用了一些,而且后期可以再重新对焦,这对于创意视频很有用处,推荐喜欢拍视频的小伙伴尝试一下。
至于3倍变焦跟上一代2倍变焦的效果,应该是大同小异吧,毕竟焦段上差距不是很大,至于网上那种所谓77mm不如上一代的50mm(大意),完全就是放狗屁,因为这是用传统镜头的逻辑来套手机拍照,也就吓唬下外行,无论是2倍变焦还是3倍变焦,乃至于5倍和10倍变焦,跟主摄像头一样,本质上都是计算摄影,光学是辅助,AI算法才是主力。
而且,稍微有光学常识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中长焦镜头的光圈(进光量)通常都比较小,这就导致要做大光圈的长焦镜头,就得做大体积,而且价格极为昂贵,不仅如此,长焦还会有一个防抖的问题,但在手机的使用场景中,镜头不太可能做大,对于防抖也跟相机不在一个级别上,这就导致手机长焦其实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你长期关注手机长焦功能,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度各大厂商都在搞长焦的军备竞赛,包括华为、三星都在2020年推出了10倍光学变焦的旗舰手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大家又纷纷回到5倍光学变焦上,就是发现方向错了,费力不讨好。
显然,相比于安卓厂商交的学费,苹果聪明得多,可能苹果明年的iPhone 14还是会维持3倍光学变焦。
事实上,手机用户使用主镜头和广角副镜头的几率,远大于长焦镜头,甚至于前置镜头的使用几率都远大于长焦镜头,对于这个问题,回头笔者在华为Pro 40+(10倍光学变焦)的深度拍照体验中,再跟小伙伴们详细说。
至于广角镜头,个人认为是这代iPhone最良心的镜头,120度的视角,比一般的安卓广角镜头更大,夜景模式下也能保持很好的画质,更良心的是,整个iPhone 13系列的四款机型,都是配置一样的广角镜头,绝对的良心,反正个人超级喜欢,如果你拿这个广角镜头拍风景,依靠苹果强大的算法,比很多相机用广角今天拍出来的照片要好看很多。
在拍照上,iPhone 13 Pro/Max还增加了Apple ProRAW 功能,不过目前应该还没放出来,考虑到RAW文件的大小,普通用户看看就好,专业用户怎么也得1T容量吧。
在夜景和人像拍照上,相比于三年前的iPhone XS Max,iPhone几乎是碾压,虽然本质上还是算法摄影,但是效果上好了太多,即使是放大看,基本上看不出什么瑕疵。只能说,依托于A14芯片的强大AI能力,苹果iPhone在拍照上完成了后起直追。
在拍照方面,iPhone 13 Pro/Max对得起史上最强的苹果拍照手机这个称号,不过,iPhone夜景拍照里面一直存在的鬼影问题,这一代还是没有解决,可能苹果都忘了这一茬了。
最后简单说下摄像功能,iPhone 13 Pro/Max支持了4K 60帧的杜比视界 HDR 录像技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小破站上看视频效果,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应该是一个福音。然后就是长焦模式下支持后期重新对焦的,这一点算是黑科技了,争取以后在评测产品中多用用,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其实用处不大。
事实上,摄像功能应该是iPhone 13 Pro系列的最大卖点,包括ProRes视频格式的支持,不过,拍视频除了后期耗费时间之外,容量还有歧视链,比如128G容量的Pro,苹果只让你拍1080P下的 ProRes视频,想要4K的话至少256G起步。
回到开头的话吧,苹果对于iPhone 13 Pro的所有升级,都是让你多花钱买512G甚至1T的版本,这里面的差价,几乎可以是一台MacBook笔记本电脑了,没办法,谁让你买Pro版呢?
因此,如果你的预算是8000元以下,个人建议买个256G的iPhone 13最好,事实上,128G和256G的iPhone 13 Pro都会提醒你容量不足,至少512G起,这就是苹果的阳谋吧。
总而言之,如果你选择了Pro版本,千万不要买128G版本,切记!
(备注:第一张图为苹果官方照片,其他均为作者本人实拍!)

9. 算法歧视名词解释

人工智能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网上的和现实世界中的生活。算法将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的上网习惯、购物记录、GPS位置数据等各种网上足迹和活动,转变为对人们的各种打分和预测。这些打分和预测进而左右影响人们的生活的各种决策工作,其中的歧视和不公平由此成为一个显着的问题,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歧视的存在。

以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等为核心的自动决策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购物推荐、个性化内容推荐、精准广告到贷款评估、保险评估、雇员评估再到司法程序中的犯罪风险评估,越来越多的决策工作为机器、算法和人工智能所取代,认为算法可以为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务和决策工作带来完全的客观性。然而,这不过是妄想,是一厢情愿。无论如何,算法的设计都是编程人员的主观选择和判断,他们是否可以不偏不倚地将既有的法律或者道德规则原封不动地编写进程序,是值得怀疑的。算法歧视(Algorithmic Bias)由此成为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规则代码化带来的不透明、不准确、不公平、难以审查等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阅读全文

与算法歧视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stata回归命令vce是啥 浏览:569
身高换算法 浏览:883
如何用自己的服务器搭梯子 浏览:145
天津深度学习算法管理软件 浏览:234
雷军柳传志程序员图片 浏览:737
电脑加密锁客户端怎么下载 浏览:819
微信源码和二开 浏览:677
程序员英文简历模板下载 浏览:654
厦门一键轮廓度测量仪编程 浏览:281
androidsocket循环接收数据 浏览:226
福特福克斯压缩机 浏览:718
怎么把app翻转 浏览:101
如何关闭安卓手机通话地区显示 浏览:330
测验你适不适合编程 浏览:479
编程实现当开关S0 浏览:790
如何降低pdf文件大小 浏览:638
应链帮app怎么用 浏览:536
安卓软件怎么设置打不开 浏览:719
255源码网 浏览:512
奇瑞EQ压缩机 浏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