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交叉编译环境mcs-51单片机的 交叉编译环境有哪两种
51单片机用keil软件编程,交叉编译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
‘贰’ linux下的交叉编译环境设置
采用交叉编译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嵌入式目标系统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供编译过程使用,因而只好将编译工程转移到高性能的主机中进行。
linux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重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对目标系统的编译器gcc
2.对目标系统的二进制工具binutils
3.目标系统的标准c库glibc
4.目标系统的linux内核头文件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步骤
一、下载源代码 下载包括binutils、gcc、glibc及linux内核的源代码(需要注意的是,glibc和内核源代码的版本必须与目标机上实际使用的版本保持一致),并设定shell变量PREFIX指定可执行程序的安装路径。
二、编译binutils 首先运行configure文件,并使用--prefix=$PREFIX参数指定安装路径,使用--target=arm-linux参数指定目标机类型,然后执行make install。
三、配置linux内核头文件
首先执行make mrproper进行清理工作,然后执行make config ARCH=arm(或make menuconfig/xconfig ARCH=arm)进行配置(注意,一定要在命令行中使用ARCH=arm指定cpu架构,因为缺省架构为主机的cpu架构),这一步需要根据目标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配置,笔者进行的实验中目标机为HP的ipaq-hp3630 PDA,因而设置system type为SA11X0,SA11X0 Implementations中选择Compaq iPAQ H3600/H3700。
配置完成之后,需要将内核头文件拷贝到安装目录: cp -dR include/asm-arm $PREFIX/arm-linux/include/asm cp -dR include/linux $PREFIX/arm-linux/include/linux
四、第一次编译gcc
首先运行configure文件,使用--prefix=$PREFIX参数指定安装路径,使用--target=arm-linux参数指定目标机类型,并使用--disable-threads、--disable-shared、--enable-languages=c参数,然后执行make install。这一步将生成一个最简的gcc。由于编译整个gcc是需要目标机的glibc库的,它现在还不存在,因此需要首先生成一个最简的gcc,它只需要具备编译目标机glibc库的能力即可。
五、交叉编译glibc
这一步骤生成的代码是针对目标机cpu的,因此它属于一个交叉编译过程。该过程要用到linux内核头文件,默认路径为$PREFIX/arm-linux/sys-linux,因而需要在$PREFIX/arm-linux中建立一个名为sys-linux的软连接,使其内核头文件所在的include目录;或者,也可以在接下来要执行的configure命令中使用--with-headers参数指定linux内核头文件的实际路径。
configure的运行参数设置如下(因为是交叉编译,所以要将编译器变量CC设为arm-linux-gcc):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prefix=$PREFIX/arm-linux --host=arm-linux --enable-add-ons 最后,按以上配置执行configure和make install,glibc的交叉编译过程就算完成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glibc的安装路径设置为$PREFIXARCH=arm/arm-linux,如果此处设置不当,第二次编译gcc时可能找不到glibc的头文件和库。
六、第二次编译gcc
运行configure,参数设置为--prefix=$PREFIX --target=arm-linux --enable-languages=c,c++。
运行make install。
到此为止整个交叉编译环境就完全生成了。
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点、在第一次编译gcc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找不到stdio.h的错误,解决办法是修改gcc/config/arm/t-linux文件,在TARGET_LIBGCC2_CFLAGS变量的设定中增加-Dinhibit_libc和-D__gthr_posix_h。
‘叁’ 什么是交叉编译
举个例子来解答。
我们的电脑PC的CPU是intel或者AMD的,这种CPU全部是x86架构的,内在指令是一样的。
而嵌入式linux的CPU一般是ARM的,这种CPU的指令架构和x86完全不同。
如果,你在电脑上写了个C语言程序,然后编译运行,但是这种程序只能在PC上,也就是intel或AMD的CPU上运行。你下载到ARM的机器上是不能运行的。
如果想要运行,就要在PC上根据ARM的指令架构来编译程序。
这种在这种架构的CPU机子上编译另外一种架构CPU的软件,就叫做“交叉”编译。交叉CROSS就是这个意思。
‘肆’ 什么是交叉编译环境
交叉编译(cross-compilation)是指,在某个主机平台上(比如PC上)用交叉编译器编译出可在其他平台上(比如ARM上)运行的代码的过程。
‘伍’ 如何构建交叉编译环境。
你说的是我下面的回答吗?下面就一些问题作一个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环境一般是由目标系统硬件(开发板)和宿主PC机所构成。目标硬件开发板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而目标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统的内核编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则需要通过宿主PC机来完成(所以称为交叉编译)。双方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并口或以太网接口建立连接关系。
但在此我建议构建如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适合个人或研发小组使用:单独拿出一台PC机(PII以上即可,就用以前淘汰的旧机器就可以),在该PC上安装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如Red Hat Linux 8.0及以上),可以采用默认的安装选项(注意要包含FTP服务),这台PC作为Linux服务器,除管理员以外,一般不直接让其他人去操作。
将该Linux服务器接入局域网,并新建一些合法用户,以便其他的PC机(在此我们将其称为工作站)的合法用户能访问到Linux服务器。而其他的PC机(工作站)仍然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原来干啥继续干啥。
需要的软件工具包括:
1、FTP客户端程序(如Cuteftp,可到网上下载)。
2、Telnet工具(如SecureCRT,可到网上下载)。
3、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一般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4、GNU编译工具,可由相关网站下载,或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在工作站安装:
在某工作站PC上安装FTP客户端程序和Telnet工具,安装完毕后应该可以在该工作站PC和Linux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的传输,并在工作站PC可以通过Telnet登陆到Linux服务器(可能需要将Linux服务器的防火墙服务关闭才能完成)。
在Linux服务器安装:
将工作站PC上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压缩包和GNU编译工具通过FTP传送到Linux服务器的某个目录(如合法的用户目录),然后在该目录下解压,并将GNU编译工具安装到默认的工作目录即可,以上工作通过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而不需要在Linux服务器上进行。
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
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一般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步骤,会根据MakeFile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可参考相关文档,编译的工作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
‘陆’ 嵌入式系统开发为什么要采用交叉编译的方式
由于嵌入式系统资源匮乏,一般不能像PC一样安装本地编译器和调试器,不能在本地编写、编译和调试自身运行的程序,而需借助其它系统如PC来完成这些工作,这样的系统通常被称为宿主机。宿主机通常是Linux系统,并安装交叉编译器、调试器等工具;宿主机也可以是Windows系统,安装嵌入式Linux集成开发环境。在宿主机上编写和编译代码,通过串口、网口或者硬件调试器将程序下载到目标系统里面运行。所谓的交叉编译,就是在宿主机平台上使用某种特定的交叉编译器,为某种与宿主机不同平台的目标系统编译程序,得到的程序在目标系统上运行而非在宿主机本地运行。这里的平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核心处理器的架构,二是所运行的系统,这样,交叉编译有3种情形:(1)目标系统与宿主机处理器相同,运行不同的系统;(2)目标系统与宿主机处理器不同,运行相同的系统;(3)目标系统与宿主机处理器不同,运行不同的系统。实际上,在PC机上进行非Linux的嵌入式开发,哪怕使用IDE集成环境如Keil、ADS、Realview,都是交叉编译和调试的过程,只是IDE工具隐藏了细节,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而已。
‘柒’ ubuntu下进行嵌入式C语言开发时,什么叫交叉编译为什么要交叉编译
交易编译就是将文件编译成目标机可执行的文件。
比如说:你在PC机上写一个helloword,怎么让它到开发板上运行,开发板上的指令跟PC机不到,就需要用到交叉编译工具,编译成开发板上能识别的指令。
‘捌’ 交叉编译环境包括哪些工具,它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你要知道一个软件可能需要在多个CPU架构的平台上运行,如ARM架构,X86架构等等。
假设你要开发一个软件目标平台是ARM,那么你可以选择在PC上,即X86平台上进行开发,然后使用交叉编译工具把软件编译成ARM架构版本,然后才能在ARM上运行,如果只是用一般的编译工具链,那么只能编译在当前平台上运行。
至于编译工具链有哪些,具体要看你的开发平台和目标平台,会对应不同的编译工具。
‘玖’ 解释“linux交叉编译环境”这个概念,要具体专业点,用专业术语解释,考试的一道问答题来的,谢谢
交叉编译器是一种可以在平台A上为另一种平台B编译程序的编译器。其中,运行交叉编译器的平台A称为宿主机,交叉编译生成的目标文件的运行平台B称为目标机。交叉编译器的编译过程称为交叉编译。
一个完整的arm-linux交叉编译器包括arm-linux-gcc、glibc、binutils等组件。其中,arm-linux-gcc是为ARM平台编译C程序的编译器;glibc是嵌入式C程序所需的基本函数库;binutils包含一组二进制工具。所以交叉编译器又称为交叉编译工具链。
由于交叉编译器中每个组件都有各自的版本,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版本的组件来制作交叉编译器。但是,组件之间会因版本不匹配的问题二产生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建议直接使用制作好的arm-linux交叉编译器。
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拾’ 如何建立Linux系统下交叉编译环境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环境一般是由目标系统硬件(开发板)和宿主PC机所构成。目标硬件开发板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而目标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统的内核编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则需要通过宿主PC机来完成(所以称为交叉编译)。双方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并口或以太网接口建立连接关系。 但在此我建议构建如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适合个人或研发小组使用:单独拿出一台PC机(PII以上即可,就用以前淘汰的旧机器就可以),在该PC上安装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如Red Hat Linux 8.0及以上),可以采用默认的安装选项(注意要包含FTP服务),这台PC作为Linux服务器,除管理员以外,一般不直接让其他人去操作。 将该Linux服务器接入局域网,并新建一些合法用户,以便其他的PC机(在此我们将其称为工作站)的合法用户能访问到Linux服务器。而其他的PC机(工作站)仍然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原来干啥继续干啥。 需要的软件工具包括: 1、FTP客户端程序(如Cuteftp,可到网上下载)。 2、Telnet工具(如SecureCRT,可到网上下载)。 3、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一般由销售商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