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大步流星指标源码

大步流星指标源码

发布时间:2022-09-23 12:25:53

A. 每天一万步的好处

1、走路是一种增强体质和增加免疫系统的理想运动方法。它不仅能够促进心血管的流通,锻炼心肺功能,还能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是,步行健身法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更多的热能,它能通过步行健身使身体能更有效地从食物中摄取营养。

2、步行健身可以让心脏更加强壮,可达到减肥效果;可以收获更多能量,从而锻炼自己的耐力及身体的柔韧性,这些都可以起到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试验证明,如果一周进行4次45分钟轻快的步行运动,无须改变饮食习惯,体重就会下降。

3、步行可以和缓解压力和解除忧虑。运动可以缓解脑中啡肽,减轻疼痛感并且还有镇定的功效。这就是每天晚上30分钟的步行可以缓解一天中所有的紧张情绪,疲乏感,最后起到振作精神作用的原因。

4、步行可以减轻很多疾病的痛苦。比如糖尿病,心脏病,骨刺,背痛,气喘病以及支气管炎等病的疼痛感。

(1)大步流星指标源码扩展阅读

走路健身应注意:

走路锻炼深受一些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喜欢,尽管走路锻炼属于一种非常安全的运动健身项目,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其锻炼的方法和要领,就很难达到应有的健身效果,甚至还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如果选择长走锻炼身体,方法一定要正确。

首先选一双合脚的软底运动鞋。如是专门的跑鞋更好,这样可缓冲脚底的压力,以防止不太运动的关节受到伤害。穿一套舒适的运动装。这样能让自己的心情和身体放松,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走出来。准备一壶清茶水。可适当加些糖、盐,因为清茶能生津止渴,糖、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

其次,选择一条合适的运动路线。在运动中人体耗氧量会增加,如空气不好,甚至有废气等污染物,反而会使运动效果适得其反。所以,长走路线应该是人流量少、通风、空气好,离汽车越远越好。

另外,走路时间要恰当。长走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太阳升起以后,下午3点也是最佳的锻炼时间。长走运动不能等同于平常的走路、散步或逛街,速度应略快,每周锻炼至少3次,并且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

此外,长走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如轻轻压一压肌肉和韧带,做一些下蹲运动等,让自己的心脏和肌肉进入到运动状态。长走健身运动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后别忘做一些放松运动。

参考资料:走路-网络

B. 红色警戒3问题

起义时刻 最新公布的《起义》封面来源于http://www.shacknews.com/laryn.x?story=56657
发行商电子艺界(EA)今日宣布,去年十月上市的《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报3》将在今年三月份迎来第一个仅以网上下载形式发布的资料片。具体发售时间为3月14日。
这个独立资料片标题为《起义》,将包含每个阵营各4个的迷你战役,还有一个讲述旭日帝国特种兵尤莉子来历的额外战役。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报3:起义》同时还会引入“指挥官挑战”,这个特色内容让你在不同领土不同难度多达50个挑战关卡中与9大指挥官一试身手,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游戏规则。
在真人电影方面,杰玛·阿特金森(Gemma Atkinson)[征服者注:扮演伊娃·麦肯纳]和伊娃娜·米莉塞维奇(Ivana Milicevic) [征服者注:扮演达莎·费多洛维奇]将在回归演员之列,其余演出阵容很快将陆续公布。
“《起义》在很多方面来说都是来自C&C社区的回馈结晶,”EALA高级制作人Amer Ajami说,“我们正在为玩家带来超乎他们想要的——更多快速、流畅、有趣的游戏过程,更多在RA3里面没说完的故事,以及更多好莱坞顶级演员的精彩表演。同时,我们也很激动能够为游戏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新的单位和指挥官挑战,这是玩家们磨砺技术、深入战斗的好途径。”《红色警报3:起义》的开发消息宣布后,EA洛杉矶的社区经理Apoc和开发团队的其他成员,在接受媒体采访以及官方论坛的发言时,吸取了去年公布DRM加密后缺少有效沟通和信息发布的错误,面对玩家的种种疑问,及时做出了准确回答:
1、《红色警报3:起义》是一款独立运行的游戏,不需要原版的《红色警报3》。
2、《红色警报3::起义》包含了传统的遭遇战模式,玩家可以在大量新增的遭遇战地图上对抗电脑AI
3、《红色警报3:起义》聚焦游戏的单人战役和遭遇战,并不包含双人合作和联机游戏的内容,因此不会对《红色警报3》的多人游戏造成明显的影响。至于多人游戏部分,未来将通过类似《起义》的方式推出相关资料片。
4、EA洛杉矶将会全力提供对《红色警报3》的补丁和技术支持,推出各种官方锦标赛,《起义》中新增的遭遇战地图也将在未来通过补丁的方式,陆续添加到《红色警报3》中
5、Apoc暗示开发组并不急于添加第四阵营,而是先带给玩家新的单位和地图,其中专为尤里子量身定做的迷你战役,将会包含一些“玩家从未在C&C游戏中看到过的内容”。新增的“指挥官挑战模式”将包含50多个挑战任务,类似于拥有各种目标和挑战的迷你战役
6、《红色警报3:起义》将首先通过EA商店提供数字下载,但是EA洛杉矶强调这部游戏也会推出普通的零售版(很大可能是光盘载体,也有可能是类似点卡的方式,玩家购买专门的游戏下载卡后通过网络进行下载)
7、《红色警报3:起义》已经在EA网络商店全面开放预定,售价为19.95美元或者19.99欧元(征服者注:这样的价格安排,再次证明欧版游戏为啥在国内不受待见了)
8,女歌手圣洁凡蕾丝将在 《起义时刻》中演出。
http://eastore.ea.com/DRHM/servlet/ControllerServlet?Action=DisplayProctDetailsPage&SiteID=ea&Locale=en_US&ThemeID=718200&proctID=110709700
[编辑本段]新增单位

升阳帝国

弓箭少女

定位:防空/对地步兵
训练总部:北海道真宗弓道寺 所属国:日本 战场训练地点:帝国速成道场 信条:“迎接敌人的是我们的满弦弓” 配备:>“空杀”二式巨弓 >充能保护手套 >多功能目镜 >提供最佳灵活性的轻身装甲>激发忠心的作战准则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弓箭少女的情报:
小弓办大事——弓箭少女武器的传统外形是非常具欺骗性的,实际上它发射出去的与其说是箭还不如说是激光制导穿甲火箭还更像些。和坦克杀手的等离子切割炮又不同的是,少女们的巨弓可以有效对付步兵、飞机和其他轻装甲目标。 [这是在暗示坦克杀手混上她们就可以扫全图么……]
穿心刺骨雨——弓箭少女们受过训练使用特殊的充能弓箭,可以在半空分裂成狂风骤雨般的一片白热飞矛,这样一次散弹雨可以抹杀大群的步兵,不过对别的东西就没什么用处了。少女们发射这些较重的武器前必须短暂充能。
进楼有特“长”——由于今时的战争里头流行巷战,大多数现代步兵都受过在进驻建筑中作战的训练。弓箭少女们尤其深谙此道,她们在进驻时可以在比平时更远的距离外击落敌机。
专业多面手——虽然弓箭少女们可说是旭日帝国步兵力量中最全能的单位,他们和男兵相比在数量上还是处于劣势,所以部署代价较为高些。她们偏低的射速是另一个应该拉上其他步兵作战的理由。

超巨堡垒

设计用途:对地/重型炮击 制造方:天使财阀 [Tenshi = TENzai + SHIrada,即天斋健二所属的机器人家族+白田直美所属的造船家族] 原产国:日本 量产方:帝国船坞 关键指标: >自优化“GIGA”CPU核心 >多向海/空推进器 >白田350毫米主炮(×8)>天斋VX型脉冲导弹(×4) >神息装置随着帝国战败之日的迫近,顶尖军火商们联手起来,把他们各自最强也最昂贵的武器和人工智能系统整合到最后的项目中:超巨堡垒超巨堡垒最初被当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平台,现在确信这是一座能变换成两种截然不同模式的平台:一种是巨大的海上堡垒,填满了超过半打的重型舰炮和多具独立追踪的导弹系统;还有一种是天空堡垒,形似一张巨脸,在“嘴”部安装了叫做“天神吐息装置”的武器。是天斋机器人公司和白田船业公司的强制联姻让这一切变为可能,总有一天这会被认为是战后帝国所做的最古怪的东西之一,另外,这也可能被作为是军用机器人的巅峰之作而被万世膜拜。白田船业的先进武器、复合装甲、还有浮岛要塞的水面运动系统和天斋机器人最精密的AI和两级形态变换系统无缝结合起来,成就了这件绝世武器。项目的直接负责人都是匿名的,很可能已经身故;一些同盟国官员甚至怀疑这座电脑驱动的超巨堡垒是那些拒绝认罪的战犯的杰作。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超巨堡垒的情报:
双重变形——就像旭日帝国几种小得多的人工辅助机器人,超巨堡垒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作为海上堡垒,它可以击败敌人一整支舰队、轰炸海岸线、或者攻击空军编队。作为天空堡垒,它可以用一种叫做神息装置的东西毁灭地面上应该是任何东西。要是什么东西在天空堡垒变形回海上模式时呆在那大头下面,会被直接压扁的。
真够巨的——在超巨堡垒面前,其他所有现代兵器都变成玩具似的,包括苏盟海军中最大的船只也是如此。因此它被认为应该是缓慢且不可撼动的。它体内众多冗余的系统据说会不断地进行自我维护与修理。 [这是说这东西还像天启、基洛夫它们那样自动补血吗……]
造价高昂——在超巨堡垒的开发过程中,原本几乎无限的研究经费逐渐演变成了赤字。根据资源评估,世上存在的这些大怪物的数量应该十个指头都数得过来。
纳米拼装——超巨堡垒那体积远远不是帝国船坞能像造普通战舰那样弄出来的,所以它必须通过像建造帝国船坞所用到的那些纳米核心一样展开得来。要是纳米核心被提前干掉,超巨堡垒自然毁于一旦。

钢铁浪人

设计用途:反装甲机器人 [呃,比鬼王少了“先进”两个字]
制造方:天使财阀 [如同以前介绍所说,Tenshi = TENzai + SHIrada,即天斋健二所属的机器人家族+白田直美所属的造船家族]
原产国:日本
量产方:帝国机械工房
关键指标:
>波动大刀
>生物调节仪
>皮下神经控制接口
>暴力抑制器
>吓人用的恶鬼外甲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钢铁浪人的情报:
波动大刀——钢铁浪人和其他帝国部队不同,因为它的特长是白刃战,这些人工辅助机器人对敌人装甲师非常有效,但首先需要接近敌人,能量武器才派得上用场把敌人切块剁丝。波动大刀一砍就能严重损毁集中在一起的多体敌人。
排成一线——钢铁浪人并非全无间距攻击能力,波动大刀积蓄着一股能量,可以在武器大力插进地面时被释放出来,这动作将打出一到灼热的能量波直线杀伤钢铁浪人前方的一切物体。
流星大步——虽然钢铁浪人论体型上仅次于巨大的鬼王战斗机甲,它的步速却显着地快,想占射程便宜的装甲部队最好不要浪费他们的第一炮。 [开完一炮就没机会了……]
人海控制——浪人们的波动大刀实在太大,对步兵这样的小体积目标缺乏效率,不过即便如此,任何人都还是会被巨大的力量掀翻在地,成为待宰的羔羊。

盟军

冷冻军团兵

定位:高级对地步兵
训练总部:维也纳未来科技公司天气控制分部 战场训练地点:盟军新兵训练营 信条:“我们喊‘定住’的时候,我们就那个意思。” [注:美国口语常用freeze(冻住)表达叫人不许动的意思,尤以警察使用频率为甚……] 配备: >“霜寒”式冷冻炮>动力喷气包 >苔原护足 >X-1“本能”式单兵装甲 >布鲁克林-费尔牌赞助的太阳眼镜
“军团兵”计划的一个吸引人之处是它“非暴力”的解决冲突方式,冷冻军团兵摈弃了一切传统武器而诉诸一款半固定式的“冷冻炮”,所用科技吸纳自未来科技公司自己的冷冻直升机设计,此装置能迅速吸收前方一个圆锥形区域里99%的热量,实质上就是令到周围的一切瞬间冰冻。这效果来得是如此突然,生命体会进入一个神志清醒但不能动弹的状态,方便把他们禁锢、收集起来,日后将其复活接受快速、公平的战争审讯。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冷冻军团兵的情报:
冷冻武器——冷冻军团兵可以用冷冻炮让一整个班的敌人乖乖留在原地,这武器可以快速冰冻地面目标,下至无保护的步兵、上至一整个工厂或者装甲师。被冻住的物体无法移动且极端脆弱。
竟是两栖——他们看上去到了水上就会像石头一样往下沉,但冷冻军团兵却能够溜冰一样横越水面。只需速冻他们脚下的水(感谢未来科技公司创新的苔原护足),冷冻军团兵便能在海面上也找到落脚之处。
凌空一脚——冷冻军团兵背后的喷气推进装置中储存的热能可以用来进行短距离飞行和其他战术。由于他们装甲的质量,冷冻军团兵通常会狠狠地落地,并可以作近身作战之用。
钱包空空——“军团兵”计划属于盟军和未来科技公司诸多合作项目之一,而账单却分摊到了申请使用这些精英特种部队的战地指挥官的头上。好在,少量冷冻军团兵就已经足以抵一个步兵排了。

先驱者炮艇机

设计用途:高级支援轰炸机
制造方:未来科技公司
原产国:荷兰
量产于: 盟军空军基地
关键指标:
>120mm撞击加农炮(×2)[译注:就是盟军超武那种玩意]
>25mm消灭者链炮
>机载质子撞击燃料电池
>三重加强的涡扇引擎(×4)
>扫描和通讯组件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先驱者的情报:
撞击加农炮——依靠质子撞击炮的巨大威力,撞击加农炮能够屠杀敌人的装甲师和建筑。撞击加农炮的第一炮几乎永远能正中目标,但后续射击会因为过热和后坐力而产生些许偏移。即便如此,接踵而至的大爆炸会让小小的误差不再(也不可能)重要。
机鼻链炮——如果先驱者遇到需要“收拾残局”的情况,或是脚下有需要优先照顾的目标,它可以切换到25mm消灭者链炮来完成这些工作。链炮缺乏全面的火力,但它可以利用致命的精度与极高的射速来弥补。
保持盘旋——先驱者炮艇机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时刻保持运动,哪怕是在攻击时也是如此。由于撞击加农炮安装在机身右侧,使得它在开火时一般向顺时针方向飞行。因此,先驱者在进行突击时会把自身暴露在大量防空火力之中。
一分货一分矿——先驱者炮艇机毫无疑问是盟军兵器谱中最昂贵的一员,造价甚至比航空母舰还高。此外,只有获得最高级别许可等级的战地指挥官才能够呼叫这种飞机,而且未来科技公司需要通过部署区域的防卫局来搜集运行数据。

平息者自行野战火炮

“平息者”
用途:先进重型火力压制
设计:未来科技公司
原产国:荷兰
量产方:盟军重工厂
特征装备:150毫米可收缩加农炮, 两挺7.62毫米机枪,4具全地形气垫推进泵,全息目标指向仪,“火鸡(!!)”式火炮展开系统
战场信息:
巨型大炮——平息者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双管火炮部件,凸现了它作为现今使用的地面火炮平台中最长的射程及最强的火力。没有很多东西能承受巨型大炮单单一发炮弹,火炮可以粉碎敌人的防御,军事设施和部队。因为它的爆炸半径和85%的命中率,当面杀伤可以被接受时,巨型大炮是最佳的武器。
全地形适用性——平息者能跨越任何地域,包括水面,而且速度颇佳,噪音轻微。它的小型机枪能在移动过程中保护机枪手,360度全方位的覆盖使之免受敌军的火力侵袭。平息者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展开大炮。
早期可得——部分未来科技公司富有竞争力的主张涉及到使平息者比雅典娜火炮更容易获得。比如说,平息者在更低的许可水准下就能为指挥官所用。不过仍在试验中的平息者相对地较贵,并且只有盟军国防部建筑出现在当地来采集战斗数据及与未来科技公司保持联系后才能提出征用申请。
已知问题——虽然拥有双管小型机枪和不错的装甲,平息者既不能在近距离上对付重型载具,也不能对敌人的空军作出回击。因此,它最好被用于保护良好的后排。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平息者的全息扫描仪(瞄准时地面出现的光靶)能被敌我双方发现。在距离光靶过近的兵力被强烈建议立刻撤出该区域。

苏联

研磨坦克

设计用途:高级对地车辆
制造方:框架建筑公司
原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量产方:苏联重工厂
关键指标:
>钨合金表面研磨筒
>装甲顶盖
>气冷引擎组件
>水敏式浮筒
>清洁工具储藏间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研磨坦克的情报:
吞噬天地——虽然缺乏传统武器,但研磨坦克可以迅速磨烂任何地面目标。一般来说,目标越大,研磨坦克把它撕烂嚼碎所需要的时间也更长。当研磨坦克开工时,被它吞噬的牺牲品可是毫无反抗之力的。
加速冲锋——通常研磨坦克并不是红军最快的车辆。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一个工业强度的涡轮增压器大大提升了它的最大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散热问题,研磨坦克无法长时间维持这种速度。
水深火热——正是由于它是山寨品,研磨坦克结合了苏联矿车的部分配件,使得它如此庞大也能拥有两栖能力。这可能是研磨坦克最不出所料的设计了:苏联知道他们需要一种可以用于突破交战水域,为后续部队杀出一条血路来的重装甲战斗车辆。
转向噩梦——虽然研磨坦克比主战坦克速度还快,但由于轴距问题它的转向可不轻松。这就意味着较小的敌人有时可以依靠机动性躲过被撕成碎片的厄运。而苏联战略家提供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更多的研磨坦克排成一列横线碾过去。

生化步兵

译注:首先要表明一下的是,这个单位和二代的辐射工兵是同名的,不过原名Desolator并没有辐射、生化什么的意思,所以仅就其武器进行名称翻译。
设计用途:高级反人员步兵
制造方:鄂木斯克实验科学部
原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量产方:苏联兵营
关键指标:
>死亡喷沫管(×2)
>泼溅枪
>防碎毒液罐
>装甲防毒面具
>电池供电的维生系统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生化步兵的情报:
恰如其名的死亡喷沫——生化步兵使用一对加压喉管喷射出致命毒液作战,那些剧毒可以让人几乎立即骨肉分离——字面意思,而骨头也会在一阵子之后化掉。因此,这种非常规武器对活体目标的威胁被认为远大于子弹或者炸弹。
融化装甲的泼溅枪——生化步兵对装甲车辆也有绝活,从它们溅射炮中发射出来的团状腐蚀物不仅会阻塞机件(从而减缓移动速度),还会作为死亡喷沫的催化剂。本质上,一旦车辆被“泼溅”了,它就会像陷入沙滩的胖子一样容易被死亡喷沫干掉。
近乎伤害免疫——生化步兵对各种不同毒物的抵抗力有一个喜人的副作用,就是让他们几乎不会感受到普通疼痛和身体创伤。这不是说这些人没有疼痛感觉,他们只是早已习惯了体验“持久的负面感觉”。
昂贵的实验——战后,实验科学部不顾一切地把所有剩余资金都投入到了研制生化步兵装甲和武器中去。虽然结果证明是有效的,但这些部队的相关花费还是限制了他们的数量。

收割机甲

设计用途:对地/防空机甲
制造方:实验科学部
原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量产方:苏联重工厂
关键指标:
>PKX40榴弹发射器 (x3)
>喀秋莎火箭炮
>加压腿部活塞
>可选独立悬挂
>吓人用的鲨鱼嘴涂装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收割机甲的情报:
浑身是炮——收割机甲从苏联的过量生产中获益良多,所以它才一次过装了那么多爆炸性武器。三门榴弹发射器和头顶的火箭发射架从战斗力来说已经是过头的了,这还让收割机甲能同时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 [译注:双武器同时对空对地,似乎是RA2天启党的怨念起效了]
价格牛B——由于供应短缺而且装了那么多武器,收割机甲造价颇贵,甚至超过了一台苏联主战坦克。虽然大多数苏联单位都被认为是专业且高效,收割机甲看上去却是全才。
原始跳跃——就像镰刀机甲那样,收割机甲可以进行远距离跳跃。然而和镰刀又不同的是,收割机甲这一跳就能把腿给跳断了,从此以后就是当炮塔的命。由于重量远超镰刀,收割机甲可以在着地那一下子踩爆几乎任何东西,使得原始跳跃的潜在价值可能盖过了不良后果。
坚固炮台——失去腿之后,收割机甲除了不能移动之外还是维持着战斗力的,它可以向任何方向攻击。而由于原始跳跃通常会把收割机甲的座舱一半塞进地里,它在这个状态的防御力会得到提升。

迫击炮摩托

设计用途:轻型炮击单位
制造方:克拉斯尼摩托厂
原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量产方:苏联兵营
关键指标:
>1100cc 两缸发动机
>装甲载人跨斗
>可折叠“便携迫击炮”
>防火燃烧瓶酒箱
>帅气的军绿色涂漆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迫击炮摩托的情报:
燃烧瓶阵风——虽然迫击炮摩托的名字来源于它最重的武器,坐在跨斗上的炮手却倾向于使用莫洛托夫燃烧瓶来做打带跑攻击,因为这样摩托无须减速。这些人似乎非常懂得在飞车途中扔出一个个着火的瓶子,炸人技巧比普通苏联动员兵显然来得高。
便携迫击炮——迫击炮摩托最强最远的武器需要刹住车来使用,以极佳的命中率抛射出爆炸弹头。它们用来炸毁固定防御实在太有效了,不过炮手最好让第一炮发出去得有价值。 [因为打完一炮他们就要有觉悟被炸飞么……]
飚车无极限——或许迫击炮摩托最要命的地方是它的速度,在一个出色司机的手中迫击炮摩托真的可以围着敌人绕圈圈。据说,为了练习在最高速度下掌控车辆(也为了提高同志们的士气),摩托车手们经常和恐怖机器人比赛斗快。
兵营新特产——迫击炮摩托是唯一足够小到能从兵营装配维护的车辆,然而,还是需要本区域建有苏联重工厂来提供替换零件、燃油和弹药。

C. kdj线咱们看

大部分股民朋友都了解炒股就是炒预期,炒股看重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但炒股不仅要仔细考察公司的基本面,还需要了解一下技术面。一谈到技术面,多数人都会想起MACD指标,却对KDJ的用法很陌生,对付想要做短线的朋友来说,KDJ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KDJ指标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到底该如何用这个技术指标来提升自己做短线操作的容错率。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KDJ是什么?
KDJ指标又被称作随机指标,由K线、D线和J线这三条曲线共同构成,通过看图,我们得出,K、D、J它们三个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其中快速确认线就是K线,D线代表的是慢速主干线,所谓J线则代表的是方向明暗线。K值和D值的浮动范围是0~100,而J值则能够小于0或者大于100,波动范围更大。KDJ就是拿来判断中短期行情走势。

总体看来,KDJ指标只是用来判断行情的一种技术手段,想要准确地判断个股走势,大盘走势、所处的板块及时事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也是判断的标准。实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某只个股的朋友,不妨点击下面这个链接,输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码,进行深度分析【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三、KDJ指标的优劣势
KDJ指标的优点是对股价变化非常敏锐,可以利用它来短线操作。但由于该指标有着过高的敏感度,有时买入或者卖出信号发出得过早,容易导致投资者操作错误。那如何才能找到完美买卖时机?纯人力技术分析还有用吗?试试点击下方链接,AI智能判断买卖时机,进场再也不犹豫:【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D. 电影行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前景是怎样的

一、电影行业的现状

2020年,全球电影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区总票房均同比降幅超过70%。而此前一直占据世界电影市场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计票房仅20.89亿美元,仅为2019年的18.45%,创40年来历史新低。

2020年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封城措施解除后人们对于外出娱乐的热情高涨,尽管中国电影总票房因疫情影响比上年减少68.23 %,但中国电影票房仍然以29.83亿元的好成绩,远高第二名北美8.94亿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绩。

二、电影行业的就业前景

电影学的就业前景很好,就业率也不错。毕业生主要到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电影行业,娱乐行业等从事电影的制作、策划等工作。

电影产业市场规模仍需时间恢复

2015-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前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良好,电影票房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受到重创,2020年票房仅有约204.2亿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后,电影产业将逐年回归正轨。

E. 日晷怎样计时

编辑本段日晷简介
rì guǐ (1)太阳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 铜制的指针叫“晷针”
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之大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发明的短影平仪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编辑本段常见的日晷
使用日影测时的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Gnomon),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需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点,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现有常见的日晷有下列几种不同的形式: 常见日晷
(1)水平式日晷
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 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2)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The ERquatorial Sundial)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 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的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
(3)极地晷
极地晷(TheRE polar Dial) 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 大日晷
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
南向垂直日晷(Vertical Direct South Dial)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70)使用。
(5)东或西向垂直式
东或西向垂直式Vertical Direct East or West)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6)侧向垂直式
侧向垂直式(Vertical Declining)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
投影日晷(Analemmatic Sundial)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划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编辑本段用于导航和计时的携带式日晷

编辑本段日晷的角度等计算
日晷的制作除了指时针必需正确的安装之外,时间线的刻划也不能忽视。各形日晷时间线的刻划与日晷的地理位置,指时针的高度等,都有关系。假设地理纬度为φ,指时针的高度为H,要刻划的时间与正午的差值为T;时间线与指时针的夹角为A,距离为D,则各形日晷的计算式如下: (1) 水平式日晷:TAN(A)=TAN(T)*SIN(φ) (2) 赤道式日晷:等分圆盘,每小时相当与十五度,正午线垂直朝下。 (3) 极地晷:D=H*TAN(15*T) (4) 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 (5) 东或西向垂直式:D=H*TAN((6-T)*15) (6) 侧向垂直式:TAN(A)=SIN(O)*TAN(R+15*T) 指时针与墙面垂线的夹角TAN(W)=SIN(θ)*COT(φ) 指时针高出于墙面的夹角SIN(O)=COS(θ)*COS(φ) 指时针与正午线的时间线差COT(R)=COT(θ)*SIN(φ) 6点与12点时间线的夹角COT(S)=SIN(θ)*TAN(φ) θ:日晷墙面的斜角 (7) 投影日晷:D= SIN(T*15),V= sin(φ)*COT(φ) 椭圆长轴与短轴的比:sin(φ) 竖竿(人立足)的位置:Z=TAN(del)*COS(φ) del:太阳的赤纬,V:时间点在短轴方向上的值 D:时间点在长轴方向上的值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中国古代测时仪器。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有时间刻度,晷针垂直于盘面,通过晷针日影在盘面上的方向就能测定时间。因盘面安置的方向不同,日晷可分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日晷的早期历史尚不清楚,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但晷盘是木制的。后世改用石质晷盘,金属晷针。北京故宫等处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的石质赤道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南北极。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 [sundial]∶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人利用日影来定时刻的计时器。日晷的种类很多,根据晷面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种,功能也不尽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发明的短影平仪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皇宫里的日晷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焰火点亮日晷 时钟接近20:00,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突然,一道耀眼的焰火在体育场上方滚动,激活古老的日晷。日晷将光芒反射到2008面缶组成的缶阵上,和着击打声,方阵显示倒计时秒数。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 震撼理由:构思巧妙,猝不及防,冲击视觉 震撼二:烟花璀璨京华 "大脚"大步流星 焰火组成的巨大的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路穿过天安门广场直奔国家体育场而来,29个焰火脚印,暗合29届奥运会,同时也有古老的中华民族正大步流星地奔向奥林匹克的意味。 补充材料: 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 (即晷面) 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跟着变动。其实,日晷可以设计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让固定的指针产生阴影来测量时间,因此日晷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和卯酉式日晷等等。 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2009年08月27日一款由8盎司纯银打造的“日晷”银章在北京亮相。这款银章以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为设计原型, '日晷'银章
银章正面记录了开国大典、改革开放、港澳回归、飞天梦圆、北京奥运、新中国六十华诞等中国的重大事件。
用于导航和计时的携带式日晷
可携带的摺叠式日晷 一种便于携带的日晷称为摺叠式日晷,他有以绞链结合在一起的两个小晷面,通常会折叠起来放在平整的小盒子内,以方便放在口袋中。晷针则是在两晷面之间的带子,当带子被扯紧拉直时,两个晷面会互相垂直,一个面形成垂直式日晷,另一个面则是水平式的日晷。 最考究的晷面材料是以白色的象牙制作,图饰上来自中国的暗色真漆,晷针则是黑色的丝绸、亚麻或大麻纤维。 如果在晷针上正确的位置打个结作为节点,摺叠式日晷也能当作日历来使用,至少可以显示农作的适当时机。 让两个晷面以不同的角度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投影),摺叠式日晷便可以自行调整。当两晷面显示出相同的时间,而且绞链是水平的,摺叠式日晷指示的是当地的视太阳时。另外,当绞链朝向北方(在北半球时),摺叠式日晷被旋转了一个角度,晷针才能与地球的自转轴平行,则当正午、日出与日落时,摺叠式日晷的时间不会受到纬度改变的影响,但是在早上9点和下午3点,纬度每偏差1度,在两个晷面上的时间便会相差4分钟(肇因于日晷在错误的纬度上)。 这表示摺叠式日晷可以像指南针一样来使用,甚至可以测量纬度。也些摺叠式日晷附有小的铅锤和分度器来读取正确的纬度;也有些附有指南针,可以测量地理上的特征。在古代,大型的(1公尺以上的)摺叠式日晷曾经被用于航海上。 18世纪早期的携带式日晷 这一种形式的日晷以黄铜制造,直径约8公分,当携带外出时有黄铜的盖子保护(图中未显示)。有些特点使他能保持足够的精确度,如附有指南针可以正确的定出北方,时间的刻度为5分钟。这个日晷是1742年由在都柏林的一位数学仪器制造商Gabriel Stokes制造的。
等高仪日晷(Elevation sundial)
等高仪可以显示正确的日期,是使用在导航与天文学上的日晷。 在设计上是一个平坦的小圆环,有一个小把手,或是像表链上的饰物,还是小装饰。. 当以把手将环悬吊起来时,小孔会在环的内侧投下阴影,经由环内的标示可以显示时间,但使用者自己必须知道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通常这个小孔被设置在一片可以滑动和锁住,用来调整日期的金属片上。 在现代,美国的特种部队仍然喜欢在他们的刀片上刻上一个简易的日晷,以便在手表失效时仍能知道时间。

F. 火箭发射利用什么原理

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通常火箭一词也包括导弹、航天器,甚至烟花焰火。最常见的火箭燃烧的是固体或液体的化学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产生热气,通过喷口向火箭后部喷出气流。火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而其他各种喷气发动机仅须携带燃料,燃料燃烧所须的氧取自空气中。所以,火箭可以在地球大气层以外使用,而其他喷气发动机不能。火箭发射时产生巨大的推力使火箭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升入高空,随着燃料不断减少,火箭自身质量逐渐减小,在与地球距离增大的同时,质量和重力影响不断下降,火箭速度也因此越来越快。“土星”5号火箭启程登月时,5台发动机每秒钟消耗近3吨煤油,它们产生的推力相当于32架波音747的起飞推力。无法确定火箭发明的确切时间。大部分专家认为中国人早在13世纪就研制出了实用的军用火箭。19世纪出现了几项重大技术进步:燃料容器的纸壳改为金属壳,延长了燃烧的持续时间;火药推进剂的配方标准化;制造出发射台;发现了自旋导向原理等等。19世纪末,火箭开始用于非军事目的,如用火箭携带救生索飞向海上遇难船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戈达德和其他几位专家奠定了现代火箭技术的基础,并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20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出全新的火箭动力航天运载工具即航天飞机。它主要分3个部分:机身后部装有3台主发动机的轨道飞行器;装有液氢和液氧推进剂的外挂燃料箱(5分钟后脱落),保证主发动机工作;装有2台可分离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2分钟后脱落),它们与轨道飞行器主发动机同时启动,提供初始升空阶段的推力。198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

火箭是依靠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火箭在飞行过程中随着火箭推进剂的消耗,其质量不断减小,是变质量飞行体。现代火箭可用作快速远距离运送工具,如作为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的运载工具,以及其他飞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于投送作战用的战斗部(弹头),便构成火箭武器。其中可以制导的称为导弹,无制导的称为火箭弹。

简史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与使用,为火箭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北宋后期,民间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后称“起火”),就利用了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类的烟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于观赏的火箭。南宋时期,不迟于12世纪中叶出现了军用火箭。到了明代初年,军用火箭已经相当完善并被用于战场,称为“军中利器”。明初时期的兵书《火龙神器阵法》和明代晚期的兵书《武备志》等有关文献,都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火箭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仅《武备志》就记载了20多种火药火箭,其中“火龙出水”火箭已是二级火箭的雏形。

中国古代火箭技术传到欧洲之后,经改进,火箭 曾被列为军队的装备。早期的火箭射程近、落点散布大,以后被火炮代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火箭武器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威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液体火箭技术开始兴起。1903年,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 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无控液体火箭。 1944年,德国首次将有控的、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V—2导弹用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和美国等相继研制出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火箭武器。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新型火箭。1970年 4月24日,用“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用更大推力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图1)发射了可回收的重型卫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了新型火箭。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又获成功。1984年4月8日, 用第三级装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 “长征”3号运载火箭(图2)成功地发射了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卫星。1988年9月7日,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图3)将气象卫星成功地送入太阳同步轨道。1992年8月14日,新研制的“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将澳大利亚的奥赛特B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都表明火箭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火箭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已稳步地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在发展现代火箭技术方面,中国的钱学森、美国的W.von布劳恩和苏联的S.P.科罗廖夫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分类与组成 火箭可按不同方法分类。按能源不 同,分为化学火箭、 核火箭、电火箭以及光子火箭 等。化学火箭又分为液体推进剂火箭、固体推进剂火箭和固液混合推进剂火箭。按用途不同分为卫星运载火箭、布雷火箭、气象火箭、防雹火箭以及各类军用火箭等。按有无控制分为有控火箭和无控火箭。按级数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按射程分为近程火箭、中程火箭和远程火箭等。火箭的分类方法虽然很多,但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推进系统、箭体和有效载 荷。有控火箭还装有制导系统。

火箭推进系统是火箭赖以飞行的动力源。其中火 箭发动机按其工质,可分为化学火箭发动机、核火箭发动机、电火箭发动机和光子火箭发动机等。广泛使用的是化学火箭发动机,它是依靠推进剂在燃烧室内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为推力的。推力与推进剂每秒消耗量之比称为比冲,它是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其高低与发动机设计、制造水平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推进剂的性能。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根据其特点和用途选定的,其大小相差很大,小到微牛,如电火箭发动机;大到十几兆牛,如美国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助推器。

对有控火箭而言,为保证火箭准确地导向目标, 还装有制导系统。制导系统控制火箭的质心运动和绕质心的转动(俯仰、偏航与滚动),将火箭稳定而精确地导向目标。制导系统的日臻完善和制导精度的不断提高,是火箭技术发展的一大特点。

箭体用来安装和连接火箭各个系统,并容纳推进 剂。箭体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外,还要求在既定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质量越轻越好,体积越小越好。在起飞质量一定时,结构质量轻,则可获得较大的飞行速度或射程。

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有人造卫星、飞船或空间探 测器等航天器。火箭武器的有效载荷就是战斗部(弹头)。

为成功地发射火箭,还必须有地面发射设备和发 射设施。地面发射设备有大有小。小的可手提肩扛,如便携式防空火箭和反坦克火箭的发射筒(架);大的如卫星运载火箭,则需有固定的发射场和庞大的发射设施,以及飞行跟踪测控台站等。

现状与发展趋势 20世纪50年代以来,火箭技术 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中尤以各类可控火箭武器(导弹)和空间运载火箭发展最为迅速。从火箭弹到反坦克导弹、反飞机导弹和反舰导弹以及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各类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均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武器装 备。各类火箭武器正在继续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扰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发展。此外,反导弹、反卫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制和发展之中,在地地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载火箭,已广泛用于发射卫星、载人飞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80年代初, 苏、 美两国已经分别研制出六、 七个系列的运载火 箭。其中,美国载人登月的“土星”5号火箭,直径10米,长111米,起飞质量约293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27吨。苏联的“能源”号火箭,起飞质量约2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为100吨。中国的“长征”2号E火箭(图5),采用了并联助推技术,不仅提高了运载能力,还为进一步发展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奠定基础。运载火箭正向着高可靠性、低成本、多用途和多次使用的方向发展。可多次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的航天飞机的问世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火箭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可提供更加完善的各类导弹和推动相关科学的发展,还将使开发空间资源、建立空间产业、空间基地及星际航行等成为可能。

G. 每天一万步的好处

1.饭后散步30分钟,可以增加热量消耗30%。
2.在沙地、松软的土地或草地步行,也可以增加热量消耗45%。
3.每天步行1公里(加上日常活动),每个月能减少约0.3公斤的脂肪。
4.步行可促进新的骨骼细胞生成,帮助身体完成相当庞大的新陈代谢——相当于每7年产生一套全新的骨骼。
走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在我们眼中稀松平常的走路,其实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郑丽丽介绍,肥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甚至肿瘤的发生,都与久坐不动有关系。而走路则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已经有医学研究表明,走路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减少30%的心脏病、50%的糖尿病。”郑丽丽说。
“走路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等消化系统不适;还可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肺炎等疾病。”郑丽丽说,此外,走路时骨骼、肌肉、韧带、神经都参与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功能,提神醒脑,愉悦心情。
走路对骨骼也有好处。“很多50岁左右的人尤其是女性,下肢力量减退,只有年轻人的40%。而走路可以促进钙的合成,预防骨质疏松,同时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郑丽丽说。
至于走路在减肥方面的卓着成效,有相当多的成功案例可以证明,在此就不必啰唆了。
每天最好走一万步

阅读全文

与大步流星指标源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框架源码研读 浏览:444
仙侣奇缘3如何架设服务器 浏览:952
单片机RRC指令 浏览:887
默认加密文件密码 浏览:3
怎么用反诈中心app查询电话 浏览:708
linuxvi操作 浏览:296
什么是实木压缩板 浏览:639
加密空投与硬分叉指南 浏览:15
加密wps文档密码忘了怎么办 浏览:685
冲程算法 浏览:988
鸡料与鸡粪的算法 浏览:833
phpif变量为空值 浏览:59
iot编译器异常 浏览:600
代理服务器被禁用怎么上网 浏览:411
隐私加密怎么设置密码 浏览:940
马丁靴补色解压 浏览:565
在设置app上怎么找到个人热点 浏览:754
按照档案号生成文件夹 浏览:1001
程序员转方向 浏览:111
lol敏捷加密 浏览: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