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吊筋计算出自什么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2.11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2h1与3b之和的范围内(图9.2.11)。
当采用吊筋时,弯起段应伸至梁的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2.7条的规定。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❷ 吊筋长度怎么计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5-11
❸ 框架梁吊筋如何计算
梁高小于800时,吊筋的斜边长就是框架梁骨架高的根号2倍,框架梁如果梁高大于800,吊筋的斜边长就是框架梁骨架高的1.732倍.然后在加上平直段的2乘以20倍的吊筋直径。再加上次梁宽加上100就好了。。。见详图11G101-1的87页附加吊筋构造。
❹ 吊筋长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吊筋长度计算公式:吊筋长度=(次梁宽度+2x50mm)+2×斜段长度+20d×2(d指吊筋直径)
计算规则
1、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
2、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斜边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护层厚度。
3、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
(4)吊筋计算法规范扩展阅读
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产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主梁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
为防止这种破坏,在次梁两侧主梁上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主梁下部或主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
❺ 吊筋的计算规则
吊筋的计算规则有三:
1. 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
2. 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
斜边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护层厚度。
3. 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
计算公式:吊筋长度=(次梁宽度+2x50)+2×斜段长度+20d×2 【ps:d:吊筋直径】
并且所有抗震等级,从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以及非抗震等级的构造是一样的。
❻ 装修吊顶吊筋的长度怎样计算
吊筋长度计算公式:吊筋长度=(次梁宽度+2x50mm)+2×斜段长度+20d×2(d指吊筋直径)
计算规则:
1、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
2、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斜边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护层厚度。
3、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
(6)吊筋计算法规范扩展阅读:
架立筋和吊筋的主要区别是:
1,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1)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2)架立筋的作用
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设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2,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
(1)在连续梁中,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在负弯矩作用下截面上部处于受拉区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故可以在主梁上用附加钢筋或吊筋。吊筋设置于集中荷载处,以增强局部抗剪能力,如主次梁交接处的主梁设置吊筋,或梁生柱处的梁设置吊筋。
(2)吊筋的作用
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将该集中力传递到梁顶部,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
❼ 吊筋长度怎么计算
吊筋长度计算公式:吊筋长度=(次梁宽度+2x50mm)+2×斜段长度+20d×2(d指吊筋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