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在编译海思给的例程时,出现这个错误,怎么解决
从你的描述上来看,你应该是直接拷贝了别人的工程或者是例程来编译的吧看直接这样编译的话会出这个问题的,你可以这么做,先把对应编译目录下的.obj文件和其他的调试文件全部删除,但是一定保留源文件和工程文件,这样再重新编译就可以了,这个原因是因为编译的时候需要制定对应的目录的,你从别人那里直接拷过来的话,目录不一致,因此出现找不到文件的问题,只要删除那些非源代码文件就能解决了
Java的实现
打开Follower.java里的这个函数
这里的Follower.this.invitations就是我们的消息队列,定义是:private LinkedList<Invitation> invitations;LinkedList不是线性安全的集合,需要我们加同步。具体的同步方法就是函数里写的,通过Java常见的用wait,notify和notifyall给对象加锁。
处理并发有wait、notify和notiyall,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这里了解一下:http://www.importnew.com/16453.html。Follower就是一个等待leader发送invitation,处理并返回结果的过程。
Leader.java
这么一段代码:
里面就是Leader发送邀请inv,并等待follower返回结果的大概逻辑,通过对消息体加锁,是Java传统的实现多线程并发的方式。还有消费者的消息队列也会加锁,在Java里,有个对象叫LinkedBlockingQueue,是不用加锁就可以put和take的,但在例子里,我们选用了更简单的LinkedList,也是为了表现一下加锁的逻辑。
Rust的实现
Leader的结构为:
Follower的结构为:
对于其他语言转过来的同学,这里的Vec,i32,bool都很好理解,不过里面出现的Arc和Mutex,Sender,Receiver就是新东西了,上面这4个都是Rust标准库的东西,也是这次分享要介绍的重点对象,是这4个东西共同实现了消息的生产,传递和消费。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Arc<T>实现了sync接口。Sync接口是做什么呢?权威资料是这么说的:当一个类型T实现了Sync,它向编译器表明这个类型在多线程并发时没有导致内存不安全的可能性。
如果看不懂不要紧,我们先看看实际中是怎么用的: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关注这几句:
let data = Arc::new(Mutex::new(vec![1u32, 2, 3]));
let data = data.clone();
let mut data = data.lock().unwrap();
下面分别解释一下是做什么的:
简单的说Arc::new表明了这是通过clone()方法来使用的,每clone,都会给该对象原子计数+1,通过引用计数的方法来保证对象只要还被其中任何一个线程引用就不会被释放掉,从而保证了前面说的:这个类型在多线程并发时没有导致内存不安全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不定义为Arc<>就传到其他线程使用,编译器会报:
error: capture of moved value: `data`
data[i] += 1;
我们可以记住clone()就是Arc的用法。
接下来我们看Mutex:
Mutex实现了send接口。同样,在权威资料里是这么描述的:这个类型的所有权可以在线程间安全的转移
那我们又是怎么用Mutex的呢?就是用lock().unwrap()。lock()的作用是获取对象,如果当前有其他线程正在使用Mutex<T>里面的T对象时,本线程就会阻塞,从而保证同时只有一个线程来访问对象,mutex也另外提供了try_lock()的方法,是不阻塞的,只要其他线程被占用,就返回err,通常Arc和Mutex都是一起使用的。
回到我最原始的题目,Mutex和Arc实现了对象本身的线程共享,但是在线程间如何传递这个对象呢?就是靠channel,channel通常是这么定义的let (tx, rx) = mpsc::channel();它会返回两个对象tx和rx,就是之前我提到的sender和receiver。
在我的Rust实现里,关键的语句是以下几个:
let leaders = (0..leader_cnt).map(|i|
Arc::new(Mutex::new(Leader::new(i,dance_types.len() as i32)))
).collect::<Vec<_>>();
这一句是new一堆leader出来,Arc和Mutex表明leader是可以多线程共享和访问的。
同样Follower也是:
let followers = (0..follower_cnt).map(|i|
Arc::new(Mutex::new(Follower::new(i,dance_types.len() as i32,leader_cnt)))
).collect::<Vec<_>>();
接下来这几句就有点不好理解了。
这里定义了一堆的sender和receiver,其中把他们都作为leader和follower的成员变量存起来。大概意思就是每一个leader都通过sender列表可以发送invitation给所有follower,同时又有单个receiver来接受所有follower发给自己的处理结果inviresult。
同样follower也是这么做。这样在之后每一个follower和leader作为一个线程跑起来之后,都能在相互之间建立了一条通信的通道。
这个是和Java实现多线程并发最大的不同之处!Java是通过给对象加锁,Rust是通过channel转移对象的所有权,在代码里,leader发送inv给folloer是下面这一句
match self.senders[*follower_id as usize].lock().unwrap().send(inv){,其中的lock().unwrap()是获得该leader对该follower的发送通道的所有权,send(inv)就是转移具体的发送对象invitation所有权了。
这个转移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内存拷贝。就是在follower接收的时候,let inv = match self.receiver.recv() { ,原来leader里面的inv在send之后已经是不可访问了,如果你之后再次访问了inv,会报use of moved value错误,而follower里面的inv则是在follower的栈里新生成的对象,所以,在Java里面我只定义了invitation对象,但是在Rust里面,我要再定义一个InviResult,因为我即使在follower线程里面填了result字段,leader线程也不能继续访问inv了。所以需要依靠follower再次发送一个invresult给leader,所以整个Rust程序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思路。
实践总结
之前我测试比较Java和Rust实现的性能时,由于没有把调试信息去掉,导致Java比Rust慢很多,特别是那些调试信息都是调用String.format,这是比几个string相加慢上10倍的方法,两者都去掉调试信息后,leader和follower都会2000的时候,在我低端外星人笔记本里,性能差别大概是2倍吧,没我想象中大,Rust的程序整个写下来比较费力,一方面是对ownership机制不熟,思维没有转变过来,另一方面Rust的确需要开发者分部分精力到语法细节上。
编者注:冯总也有一些其它的实践体会,请参见CSDN对冯耀明的专访,请戳这里。也可以查看他的个人博客里的总结。
下面摘录采访中关于Rust的内容过来:
首先Rust里面的ownership和lifetime概念真的很酷,就因为这个概念实现无内存泄露,野指针和安全并发。
其次,Rust的语法不简单,也是有不少坑的,据说Rust的潜在用户应该是现在的C和C++程序员,他们可能会觉得比较习惯,说不定还 觉得更简单。由于ownership机制,一些在其他语言能够跑通的程序在Rust下就要调整实现了,它会改变你写程序的思维方式。据说一些写Rust超 过半年的程序员已经爱上它了!
我对Rust感受较深的是下面几点:
初学者不熟悉ownership机制,会无数次编译失败。但一旦编译成功,那么程序只剩下逻辑错误了。同样,由于ownership机制,将来在项目里修改Rust代码将可能是痛苦的过程,因为原来编译通过的代码可能加入新功能就编译不过了,这是我的猜测。
Rust编译速度慢,不过据说最近每一个Rust新发布的版本编译速度都比之前的版本提高了30%。
Rust没有类,有的是结构体加方法,我喜欢这种简单的概念。
Rust没有类继承,只有接口,虽然接口可以提供默认的实现。这样一来,在大型项目里原来类继承来重用代码的效果是否就要用成员变量实例来完成呢?
Rust没有null,取而代之的是None和Option<T>,也因此,结构体在初始化的时候必须初始化所有字段。
Rust有我一直很想要的错误值返回机制,而不必通过抛异常或者需要每每定义包含结果和错误体实现。
Rust用send和sync两个接口来处理多线程并发,其中Arc<T>和Mutex<T>分别实现了这两个接口,简单易用。
Rust目前没有一个强大的IDE,支持断点调试,变量监控等。
它跟现在动态语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它适合一些资深的程序员,我倒是觉得有必要有这么一本书,叫《从C++到Rust,你需要改善的20个编程 习惯》,能从实践上告诉开发者Rust里我们应该遵从什么样的编程习惯。Rust未来是否像C那样流行开来成为新一代的主流语言没有人能够知道,但它绝对 是值得你去了解和关注的语言。
进一步的思考:反转链表 - Java和Rust的不同实现
Rust的list应该怎么定义,譬如反转列表又是怎么做呢?
由于ownership的机制和不存在空指针的情况,很多在其他带GC的语言能够跑起来的程序在Rust下面就要换一种做法。最近试用Rust的基础数据结构时,更加加强了我的看法。下面以最原始的链表list为例。
在Java中,考虑最基本的链表定义
class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xt;
ListNode(int x) {
val = x;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sb.append("[");
sb.append(val);
ListNode pNext = this.next;
while (pNext != null) {
sb.append(",");
sb.append(pNext.val);
pNext = pNext.next;
}
sb.append("]");
return String.format("%s", sb.toString());
}
}
如果我们要反转链表,可以这么做:
public ListNode reverseList(ListNode head) {
if (head == null) {
return null;
}
ListNode pNext = head.next;
ListNode pPrevious = null;
while (head != null) {
pNext = head.next;
head.next = pPrevious;
pPrevious = head;
head = pNext;
}
return pPrevious;
}
那如果我们按照一般思维,在Rust里对应的实现就是这样子的:
struct ListNode{
id :i32,
next :Option<Box<ListNode>>
}
反转链表:
fn reverseList2(head :&mut Option<Box<ListNode>>) -> Option<Box<ListNode>> {
match *head{
None => None,
Some(head) => {
let mut head = Some(head);
let mut pNext = head.unwrap().next;
let mut pPrevious:Option<Box<ListNode>> = None;
while true {
match head {
None =>{break;}
_ =>{}
}
pNext = head.unwrap().next;
head.unwrap().next = pPrevious;
pPrevious = head;
head = pNext;
}
pPrevious
}
}
}
然后编译,报了以下错误:
=》match *head{
ERROR:cannot move out of borrowed content
=》 pNext = head.unwrap().next;
ERROR:cuse of moved value: `head`
这些错误就是因为Rust的ownership机制,让我们无法像Java或者C++里保存临时变量,特别是在循环里。反复试过各种写法,都行不通。
最后,换成这么来做
链表定义:
use List::*;
enum List {
Cons1(i32, Box<List>),
Nil,
}
// Methods can be attached to an enum
impl List {
#[inline]
fn new() -> List {
Nil
}
#[inline]
fn prepend(self, elem: i32) -> List {
Cons1(elem, Box::new(self))
}
fn len(&self) -> i32 {
match *self {
Cons1(_, ref tail) => 1 + tail.len(),
Nil => 0
}
}
fn stringify(&self) -> String {
match *self {
Cons1(head, ref tail) => {
format!("{}, {}", head, tail.stringify())
},
Nil => {
format!("Nil")
},
}
}
}
fn reverseList(list:List, acc:List ) -> List{
match list{
Cons1(val,tail) => {
reverseList(*tail,acc.prepend(val))
}
Nil => acc
}
}
fn main() {
let mut head = List::new();
let mut i=0;
while i < 10 {
i+=1;
head = head.prepend(i);
}
println!("{:30}",head.stringify());
let result = List::new();
let result = reverseList(head,result);
<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println!("{:30}",result.stringify());
}
从结果可以看到,链表已经实现反转了。所以在Rust下面,很多做法都要换一下。有人说这就是Rust函数式编程的思维。我但愿这种递归式的做法不会有溢出。
C. linux 编译安桌系统 海思
一般是编译之前的配置出问题了,好好看看readme,根据你自己的环境重新configure一下。
D. rust可以写机械程序吗
可以。把所有用指针的地方都改为unique_ptr就行了,unique_ptr相当于Rust中的所有权机制。但是其他rust的编译时安全检查的功能做不到。
_咝阅?
_ust 速度惊人且内存利用率极高。由于没有运行时和垃圾回收,它能够胜任对性能要求特别高的服务,可以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还能轻松和其他语言集成。
_煽啃?
_ust 丰富的类型系统和所有权模型保证了内存安全和线程安全,让您在编译期就能够消除各种各样的错误。
_?
_ust 拥有出色的文档、友好的编译器和清晰的错误提示信息, 还集成了一流的工具——包管理器和构建工具, 智能地自动补全和类型检验的多编辑器支持, 以及自动格式化代码等等。
E. Rust工作台怎么使用
对准它然后按E 接下来就把装备放进去,修东西,会需要一些材料。
F. 海思hi3520编译x264库吗
刚到手的Hi3520开发板,拿来第一件事当然是搭环境,本来调了那么多板子,这不是小菜一碟嘛,可就是挂NFS还浪费了快一个小时,郁闷的了,这倒也好,顺着Hi3520的脉络,就把这个环境搭建过程记录一下,权当记个笔记噻。。。
买的是雅仪科技的Hi3520开发板,板子还是蛮好看滴,6800大洋。因为最多要驱动八块sata硬盘,所以板子采用的是计算机的ATX电源。拿过来之后立马接上串口,上电,擦,毫无反应,这是神马情况,打电话一问才知道板子本身接出来的串口不是调试串口,UART0要我自己做根线接出来,我勒个去。。。
然后开始挂NFS,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可就因为公司的网络折腾了我好一会儿,我自己习惯用ubuntu,可ubuntu严重依赖网络啊,公司的网络受限,我执行sudo apt-getinstall nfs-kernel-server丫根本不能装,么有办法了,只能曲线救国,换成Fedora,这下能搞的吧。
这里把ubuntu和Fedora下NFS挂载的基本步骤说明下,后面再说明下要注意的问题:
先说ubuntu下面的:
1、安装nfs服务
执行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安装nfs-kernel-server时会自动安装nfs-common和portmap
2、修改/etc/exports文件
执行命令:vim /etc/exports
一般刚安装的nfs-kernel-server服务则这个文件内容应该为空,在文件中加上下面一行
/root/Hi3520192.168.1.244(rw,sync,no_root_squash)
这里的/root/Hi3520表示你linux主机上的共享目录,IP地址你可以改为你开发板的IP,后面的参数网上说的已经很多了,不必过多说明
3、设置linux主机的IP地址,这个不用多说了哎
4、重启nfs服务
执行命令:
sudo/etc/init.d/portmap restart
sudo/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
再说Fedora下面的:
Fedora下面稍微复杂,但是Fedora的NFS服务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已经存在,我们只需配置并将其开启
1、开启nfs服务
在终端下输入setup,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系统服务”,讲其中的netconsole,netplugd,nfs服务选上(按空格键选择或者取消)。并按TAB键确认退出
在终端中输入service nfs restart重启nfs服务
2、修改/etc/exports文件
此处同ubuntu中的操作
3、设置linux主机端的网络
这里就不仅仅是设置IP了,还要设置下网络
在虚拟机(我这里用的是VMware)菜单中依次选择”edit->virtual networksetting->Host virtual network mapping”,在第一个下拉菜单中选择一个已经存在的网卡,就是你PC上真实的网卡,并按“应用”,“确认”
关闭虚拟机,确认Network connection为bridged模式
上面是linux主机端的一些设置,下面说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我们很多人挂NFS的时候是将PC机和开发板用一根网线直接连接,这个时候IP地址你可以随便设,但是这样的话在开发的时候就不能上网了,所以很多人利用一个小humble将PC机和开发板同时接入局域网中,这个时候设置IP的时候您就不要昏头了啊,一定要先确认这个IP是能用的哎,还有就是虚拟机的network connection要选桥接呀。
再说下Hi3520开发板的设置吧,我看很多开发板是通过在uboot中设置bootargs让linux启动的时候就直接挂载NFS,而海思的板子都是在板子进入linux之后通过执行脚本来挂载NFS的,个人觉得后者比较灵活,我想挂就挂,前者就略显麻烦了哎
海思的文档里面信誓当当的把脚本写好啦
modprobe mmzmmz=ddr,0,0xC2000000,16M /*插入mmz模块,网口驱动会使用该模块*/
modprobe hiether /*插入网口驱动模块*/
ifconfig eth0 hw ether00:10:85:18:01:84 /*配置MAC地址*/
ifconfig eth010.85.180.184 netmask 255.255.254.0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oute add default gw10.85.180.1 /*配置默认网关*/
modprobe nfs /*插入NFS模块*/
mount -t nfs -o nolock10.85.180.133:/home/c54122/glibc-nfs /mnt
和3515的文档上一模一样,可是你丫网卡驱动有变化呀,不负责任哎,改了连文档也不更新,而且我这板子上用的是千兆网卡,还得设置一下模式,我擦,贴上我的脚本内容,IP地址和主机端的NFS目录根据情况自己改呀
modprobemmz mmz=ddr,0,0xC2000000,16M
modprobeh2gether port_mode=1
ifconfigeth0 hw ether DC:07:C1:FE:26:D3
ifconfigeth0 192.168.1.244 netmask 255.255.255.0
routeadd default gw 192.168.1.1
modprobenfs
mount-t nfs -o nolock 192.168.1.233:/root/Hi3520 /mnt
执行这个脚本,NFS就挂载上啦,然后可以开发喽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注意下,ubuntu下安装3520的SDK时,可能很多人会报错,那是ubuntu将默认的shell改成了dash,改回去就是了呀,执行命令sudo dpkg-reconfigure dash,然后选择“否”,over!
G. 对比 Go 语言,Rust 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我并没有什么编程的经验,觉得编程实在是太复杂了,不喜欢去研究太多,对这个也不怎么懂,只能说自己是个半吊子,就是所掌握的知识,也是东拼西凑的,朋友和我说点儿,自己去书上看一点儿,只能说根据自己的体验给出一些体会吧。
其实我觉得什么代码啊编程啊这些东西还是比较适合理工的学生去研究,我一看脑袋就大,完全不明白在讲什么。我大概了解的就是这些,语言的话大家可以多方面的去了解,也不是说有缺点就是不好,看配置看个人吧,每个人习惯不一样,也许有的人用不稳定的还觉得挺好呢,有的人就喜欢比较完美的,在我看来编程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复杂,会有很多的代码,这些代码弄得我自己头都大了,有的时候还得去恶补一下。
H. 买RUST为什么有两个要下载
Rust这个是正式服,另外一个是测试服。
Rust的最明显优势就是安全。通过语言层面保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因此代码需要遵循Rust的内存管理模型,主要包括所有权系统和类型系统。
Rust是编译语言,没有垃圾回收,拥有非常高的性能。
I. 为什么Rust这样的语言还需要C/C++编译器
需要用 VS 的链接器,应该是需要支持 FFI 的原因。Windows 是 Rust 承诺要支持的主要平台之一,这意味着,Rust要有能力和Windows上的静态库和动态库来交互。这时候,MSVC的ABI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可以参考 Rustup 的官方文档对Windows平台的描述,rust-lang-nursery/rustup.rs。 Windows平台上有两套ABI,一个是MSVC,一个是MinGW。所以你其实有两个选择,要么安装 msvc,然后
rustup install stable-x86_64-pc-windows-msvc
要么安装 MinGW,然后
rustup install stable-x86_64-pc-windows-gnu
在 Rustup 的文档上有这么一句话 By default rustup on Windows configures Rust to target the 32-bit MSVC ABI, that is the i686-pc-windows-msvc target triple. 所以,默认安装的话,你需要安装 msvc。
J. 想做副业,学编程,学哪种语言比较好(零基础)
最近有很多同学问我,我是一个零基础的小白,到底学习哪一种语言比较好?作为一个写了十年代码程序员,用过七种语言的我来说,必须要强调一下,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当你真正理解了要做的事,选一个顺手的就行。跟工具一样,哪天有新的好用的语言出来,把旧的扔掉就好。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给大家一个参考。
决定用什么语言的因素有有很多,比如性能,内存占用,开发难度,运维难度,目标平台,可执行文件大小,代码可维护性,项目周期,项目规模,招聘难度,团队构成,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派系斗争等。
比如腾讯就有大量历史遗留的C和C++的服务器代码,毕竟20年前没得选。又比如空降技术负责人可能会为了让自己人上位,让自己团队出成绩,选择用其他语言或者框架对本来工作良好的系统进行重构。
下面开始聊语言
python
先说python,是因为这个语言小学生都开始学习了,以后不会python要被小学生欺负了。语法简单,除了前端几乎万能,可用的库极其丰富,能想到的功能几乎都有现成的库可以用。不管是搞爬虫,做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分析,还是自动化运维,自动化测试,python几乎都是首选。不想当程序员还想学习一门语言的话,学习python就没错了。缺点是慢,但是能让机器累的事,何必让人来累。
php
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可能这个已经成为很多程序员的梗。
我没用php开发过大型项目,自己做东西的感觉是这语言非常简单,以前用的人很多,招聘容易,但是不适合做复杂的项目。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迅雷以前有不少运营活动页面是PHP做的。
C
C的语法足够简单,应该是最接近机器语言的高级语言,适合编写操作系统底层,驱动程序,硬件相关的程序以及看重性能的程序。由于过于简单,构建大型程序的复杂度非常高,建议想往研发方向走的同学都学习一下C语言。
可以对计算机一些底层原理了解,比如指令执行过程,内存管理,异常,多线程,编译过程等又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C语言再学习其他语言会变得很轻松,学习破解也有帮助,毕竟汇编基本都可以反编译出C代码。
C++
C++是一个糟糕的语言,这不是我说的,这是Linux之父说的。我自己用C++四五年时间,越到后面就感觉这句话越有道理。
首先C++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一个跟C一样偏底层的语言,如果不理解写的代码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出了错,你是永远不可能知道错在哪里的。
一个没有垃圾回收的语言,不用智能指针很容易导致内存泄漏,错误的用了智能指针不但内存泄漏之后不好解决,还容易导致提前释放等问题。
C++支持强制类型转换,如果转换前后的内存结构不一样,很有可能导致各种隐性问题。还有Java之类非原生语言的异常处理都是语言自定义的异常,而C和C++中的异常很多都是操作系统层的异常。
Windows下一个简单的try catch,你觉得可以抓到try中所有的异常,但是由于异常处理函数的指针保存在栈上,这时一个栈溢出可能直接导致异常处理函数指针被覆盖,异常会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微软有大神曾说过,想你的代码后续可维护就删掉代码中所有的try catch。
又由于语言非常底层,当程序出现底层崩溃的时候,想解决掉这个崩溃往往要读一些汇编,这时候如果使用了大量的模板,比如stl和boost,那生成的汇编几乎完全不可读。看过stl代码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玩意儿写的有多晦涩,就导致了你想用一个C++库,如果不了解这个库的实现原理,那大概率会出错。
C++的复杂度又让你很难真的理解那个库的原理,结论就是C++强大,但是必须用的人也强大。C++直到现在还在疯狂的增加特性,我用了四五年我自己都不敢说自己会玩C++,能用其他语言就优先考虑其他的,把C++作为最后的选项,不建议新手学,除非你的目标领域必须使用。
Rust
Rust是为了解决C和C++的各种问题而出现的语言,性能接近C++,通过所有权限,不用垃圾回收就解决了生命周期管理。有包括管理,又有极其严格的编译器检查,能编译通过的代码就不会有大问题,编译器直接把水平不够的新手挡在了门外,通过解决出问题的人是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C++的问题。
我第一次用rust写个小程序就跟编译器较了一天的劲。它的缺点就是学习难度太大,语言太小众,库太少,很多轮子都要自己造。但是随着微软之类的大厂使用,相信之后发展会比较好,新项目如果需要C或者C++可以优先考虑rust。
Java
我现在主要也是一个Java程序员,对于Java这个语言我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感觉,配套设施完善,什么都能干,体验非常赞,就是内存占用有点难看。想搞安卓考法的必修,阿里有大量的服务器项目使用Java。
唯一想吐槽的是gradle这个构建系统,版本问题搞得很头疼。
JavaScript
js是前端的必修课,没得选,然而node让js也万能了。用node做过后端项目后,感觉动态类型语言还是不太适合,由此带来的低级错误很多,虽然可以用typescript解决,但是最终还要编译成js,无法直接调试。由于没有原生的多线程支持,利用cpu也只能通过开多个进程的方式。小项目的后端做着玩还可以,大点的还是考虑Java或者是go吧。
Lua
Lua是极其轻量的语言,语言特性接近js,runtime非常小。作为一个脚本语言,性能出色,内存占用低,很适合各种嵌入式设备或者插件系统。
Go
这玩意儿一定是谷歌为了解决自己后端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而开发的语言,各种特性直戳痛处。语法简单,规范严格,这就让不管什么水平的开发写出来的代码差距都不会太大。
静态类型,没有默认参数,没有异常处理,可以降低犯低级错误的概率。编译成原生代码,可内嵌C代码,原生支持协程和多线程,可以保证性能,支持跨平台编译,输出单文件方便部署,这些优点带来的问题是Go的指向性太强,只适合做高并发api类的后端服务。
想用Go开发其他任何领域都会觉得特别别扭,类似C的语法过于简单,又没有泛型,导致很多功能都显得很啰嗦。但由于Go解决了部署问题,跨平台问题,降低了研发人员的水平要求,降低了犯错误的概率。
关于这些语言的性能没有绝对的排序,但根据我做项目带团队和面试的经验,绝大多数的程序员的水平都还碰不到语言的性能瓶颈。一般来说对语言的理解以及多线程,算法,网络,数据库,缓存。硬件甚至业务的理解都比语言的性功能影响更大。
再次强调,语言只是工具,只有适不适合,没有好与不好。基础强大,用哪个都不怕,基础太差,用什么都尴尬。
只是会语法并不是掌握了这门语言,要知道程序背后发生了什么。比如C++的对象模型,Java的虚拟机,垃圾回收,Go的协程,js的promise,rust怎么编译通过等等。
基础是一门语言的核心,不管学习哪一门语言都要重点学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