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wift能试用oc编写的第三方sdk么
swift和oc的runtime是一样的,在开发者大会上也说过可以轻松的在swift中使用oc的文件,我已经使用过很多第三方的sdk了,一般要创建一个头文件,在头文件中引入第三方sdk需要使用的头文件,然后再和项目绑定,就可以使用了
B. 如何逐步点亮iOS开发技能树
iOS开发能力 掌握(最好是精通)OC语言和runtime各种细节(读过相关的clang源码和runtime源码为佳)。精通基本的framework(Foundation,UIKit等,平时干活用得最多的)。掌握一些第三方的轮子,这个主要看你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如果自己有搞过不...
C. 怎么获取 oc runtime 官方源码
#import <objc/runtime.h>
@implementation NSObject (XXOOProperty)
/* 获取对象的所有属性和属性内容 */
- (NSDictionary *)getAllPropertiesAndVaules
{
NSMutableDictionary *props = [NSMutableDictionary dictionary];
unsigned int outCount, i;
objc_property_t *properties =class_PropertyList([self class], &outCount);
for (i = 0; i<outCount; i++)
{
objc_property_t property = properties[i];
const char* char_f =property_getName(property);
NSString *propertyName = [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char_f];
id propertyValue = [self valueForKey:(NSString *)propertyName];
if (propertyValue) [props setObject:propertyValue forKey:propertyName];
}
free(properties);
return props;
}
/* 获取对象的所有属性 */
- (NSArray *)getAllProperties
{
u_int count;
objc_property_t *properties =class_PropertyList([self class], &count);
NSMutableArray *propertiesArray = [NSMutableArray arrayWithCapacity:count];
for (int i = 0; i < count ; i++)
{
const char* propertyName =property_getName(properties[i]);
[propertiesArray addObject: [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 propertyName]];
}
free(properties);
return propertiesArray;
}
/* 获取对象的所有方法 */
-(void)getAllMethods
{
unsigned int mothCout_f =0;
Method* mothList_f = class_MethodList([selfclass],&mothCout_f);
for(int i=0;i<mothCout_f;i++)
{
Method temp_f = mothList_f[i];
IMP imp_f =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temp_f);
SEL name_f = method_getName(temp_f);
const char* name_s =sel_getName(method_getName(temp_f));
int arguments = method_getNumberOfArguments(temp_f);
const char* encoding =method_getTypeEncoding(temp_f);
NSLog(@"方法名:%@,参数个数:%d,编码方式:%@",[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name_s],
arguments,
[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encoding]);
}
free(mothList_f);
}
@end
D. runtime实现的机制是什么,有哪些用法,一般用于干嘛
runtime库里面包含了跟类、成员变量、方法相关的API,比如获取类里面的所有成员变量,为类动态添加成员变量,动态改变类的方法实现,为类动态添加新的方法等 需要导入<objc/message.h><objc/runtime.h>1.是什么
1> runtime是一套比较底层的纯C语言API, 属于1个C语言库, 包含了很多底层的C语言API
2> 平时编写的OC代码,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 其实最终都是转成了runtime的C语言代码, runtime算是OC的幕后工作者
3> 举例:
OC :
[[MJPerson alloc] init]runtime :
objc_msgSend(objc_msgSend("MJPerson" , "alloc"), "init")2.用过么? 怎么用?
1> runtime是属于OC的底层, 可以进行一些非常底层的操作(用OC是无法现实的, 不好实现)
*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 动态创建一个类(比如KVO的底层实现)
*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 动态地为某个类添加属性方法, 修改属性值方法
* 遍历一个类的所有成员变量(属性)所有方法3.相关的头文件和函数
1> 头文件
* <objc/runtime.h>
* <objc/message.h>2> 相关应用
* NSCoding(归档和解档, 利用runtime遍历模型对象的所有属性)
* 字典 --> 模型 (利用runtime遍历模型对象的所有属性, 根据属性名从字典中取出对应的值, 设置到模型的属性上)
* KVO(利用runtime动态产生一个类)
* 用于封装框架(想怎么改就怎么改)3> 相关函数
* objc_msgSend : 给对象发送消息
* class_MethodList : 遍历某个类所有的方法
* class_IvarList : 遍历某个类所有的成员变量
* class_.....
E. 如何通过WebView监控提升WebAPP性能
相对于需要专业移动开发人员的原生应用(Native APP),基于HTML5/CSS/JavaScript的WebAPP凭借开发者门槛低、迭代迅速、支持跨平台发布等特点,成为电商、银行等网络服务、浏览类应用的首选,然而由于页面渲染导致的性能差距是WebAPP与原生应用无法抗衡的最大原因,因此针对WebView组件的性能优化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什么是WebView
WebAPP所显示的Web页面都是由一个叫做WebView的组件渲染出来的,每个网页都有一个链接即URL,首先将URL转换成NSURLRequest,然后用加载网页的类WebView加载Request,使用 - (void)loadRequest:(NSURLRequest *)request这个方法,就能将网页加载显示出来。
目前iOS中有两个加载网页的类,分别是UIWebView和WKWebView,UIWebView是UIKit框架中的一个类,而WKWebView是WebKit框架中的类,从性能上来说WKWebView的性能高、稳定性好、占用内存小,完全优于UIWebView。但由于WKWebView是iOS8提供的组件,因此系统版本低于iOS 8.0的iPhone/iPad用户就无法正常使用WKWebView组件开发出来的APP。所以目前大部分开发人员还在使用性能、稳定性并不理想的UIWebView进行WebAPP开发,而本文所说的云智慧透视宝WebView性能监控也是以UIWebView为主要优化目标。
要进行性能监控必须获得WebAPP页面加载全过程的性能数据,透视宝是通过向当前加载链接的html5、jsp、php网页代码中注入获取数据的JS代码,然后通过OC与JS交互,将数据传递给OC,然后再将数据整理发送到透视宝后端。
监控哪些WebView性能数据
透视宝能监控四大类数据:
行为数据:抓取用户在移动端网页点的行为操作,也就是点击网页的内容,分析用户的行为
时间相应数据:分解一个链接从加载开始到完成这段时间内,每个阶段的耗时
Ajax请求数据:抓取终端用户响应时间,响应数据下载时间,数据响应成功的callback执行时间和ajax错误数据
JS错误数据:抓取加载链接的代码错误信息
① 时间响应数据及数据计算公式
(图片来源:51cto技术博客)
参见上图,JS传给透视宝的时间响应数据就是这些字段,其中navigationStart是起点,所有的计算都需要依赖于它。分析移动端H5性能数据,其实就是测算HTML5、JSP、PHP等网页元素在iOS上加载的时间长短,通过这些性能数据前段开发人员能够准确发现性能问题并及时解决,下表是透视宝定义的响应时间分解数据及计算方案:
② 资源时序数据
每一个网页都是有很多资源组成的,包括.js、.png、.jpg、.css、script等,每一个元素的加载都需要加载时间,资源时序数据就是准确记录每一个元素的加载时间及类型,并把这些数据通过JS的performance接口直接获得并传给OC,不需要计算。
③ JS错误及ajax请求数据
JS错误指的是抓取网页代码的错误,包括错误类型及堆栈信息,直接定位错误。ajax请求的数据有请求的链接、uri、 终端用户响应时间,响应数据下载时间,数据响应成功的callback执行时间和ajax错误数据。JS错误和ajax请求数据都是有JS代码直接获取到,不需要处理。
JS代码注入
想要准确监测网页性能就需要进行代码注入,而只有拿到网页的代码才能注入, UIWebView这个类里面除了三个加载链接的方法和4个代理方法,就没有其他内容了,而这些方法并不能获取到内容,所以我们就需要考虑其他方法。UIWebView在加载拦截的时候会进入NSURLProtocol这个类,而恰好这个类能拿到当前加载链接NSURLRequest,而且会走进这个类的 - (void)startLoading方法,这个方法在页面load完成之前,页面刚加载之后,所以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创建一个类,继承NSURLProtocol这个类,重写startLoading方法,由于能拿到链接的request,所以我们就对这个链接发送请求,用原生态的NSURLConnection或者NSURLSession都可以,我们用的NSURLConnection这个类发送请求并设置代理,方法是这个 - (nullableinstancetype)initWithRequest:(NSURLRequest*)request delegate:(nullableid)delegate startImmediately:(BOOL)startImmediately,
NSURLConnection的代理方法中有一个能接受请求链接数据的方法, - (void)connection:(NSURLConnection *)connection didReceiveData:(NSData *)data,得到的NSData是16进制的字节流数据,通过utf8转码将字节流转换成字符串,然后发现这个字符串正好是这个当前加载网页的代码,
网页代码都是由标签组成,都会有<head>这个标签,我们就把JS代码注入到<head>标签之下,放在自己添加的<script>标签中;代码实现就是获取字符串中<head>这个字符的位置,然后在其下面插入用<script>包装的js代码,然后转回成新的NSData的字节流数据。
由于页面还没有加载,我们已经改动代码了,就需要把注入JS代码的重新记载一次,需要用NSURLProtocol的代理属性NSURLProtocolClient,用NSURLProtocolClient这个中的这个方法- (void)URLProtocol:(NSURLProtocol*)protocol didLoadData:(NSData*)data,将新的NSData加载一次,转回成NSData是因为这个方法需要的是NSData数据。
当然上面只是介绍主要实现的一些方法,还需要用到NSURLConnection的其他代理方法,只是这些方法不需要添加什么,按照常规处理就行了,就不一一介绍了。
性能数据获取
加载链接过程中JS代码就会通过performance接口获取数据,然后获取的这些数据需要传给移动端,如何传递数据呢,传递数据的过程也叫OC与JS交互的过程。
获取数据的时机:
由于不清楚什么时候JS能拿到数据,所以从最开始就需要进行交互的监控,也就是加载链接的时候,因为透视宝SDK用来监控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使用这个方法,需要用到OC的运行时,动态加载机制,又叫hook。首先通过添加UIWebView的类目,添加类目是将UIWebView类的实现分散出来,每个类都是由NSbject继承下去,所以每个类都有 (void)load方法,而且这个方法的执行是最早的,我们就在这个方法中使用OC的运行时runtime,使用一个方法交换UIWebView加载链接的三个方法的指针,这样就会在执行加载方法之前执行我们交换出来的方法,在这个方法里面我们传递一个与JS匹配的标识,通过标识相同来获取数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从最开始就监控数据的传递。
F. 有没有自学 iOS 开发的一些经验
基础
一定的编程经验
这里说的编程经验是至少熟练一门编程语言,对 OOP 有一定的了解,最好熟悉一些基本的设计模式。遇到过的好多 iOS 开发,大多是从别的语言转过来的,所以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学起来会更容易 get the point.
如果是第一次接触编程,当然也是没问题的,只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比想象的难。
英语
发现不少开发对于英语似乎有点接受不能,通常都是中文优先,除非迫不得已,才硬着头皮看看 StackOverflow,英文文章,文档等。忘了是谁说过“难走的路越走越好走”,通常如此。其实只要稍微 push 一下自己,那些技术文章啃下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有过几次成功的体验后,这种恐惧感就会减少很多。优质的文章、视频、书籍,多是英文的,不迈过这个 坎,将来要么成为瓶颈,要么花更大的成本去填补。
入门
书籍
要学习 iOS 开发,自然要先学 Objective-C (当然现在也可以直接上 Swift,不过如果多人协作的话,OC目前还是主流),因为 OC 是 C 语言的超集,所以了解 C 语言对于学习 OC 肯定会有帮助,不过就算不了解,直接学 OC 也没太大问题。
这里推荐 BNR (Big Nerd Ranch) 的这本 Objective-C Programming The Big Nerd Ranch Guide,讲解地比较细致,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OC,更重要的是教你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解决问题,以及这个问题对应的一些知识点,如何使用文档等等。
来到一个新的世界,肯定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想订阅一大堆博客,买一堆书,看各种教程和视频,然后就变得浮躁,不知该从哪下手,这会导致拖延症。 我渴了,给我倒一杯水,这个很直接,马上就可以做,但如果是给我买一瓶饮料,而自己对那些饮料又不怎么熟悉时,就纠结了,不如刷会微博,看看朋友圈,玩个小游戏先。
所以一本好的入门教材很重要,要契合自己当前的水平,且常常会有收获,这种成就感会激励着你继续学下去。
在看书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书中提到某个人、观点、知识点、书、文章,然后就顺着它提到的这些东西出去了,可能某个知识点又牵扯到另一些内容,然后就这样越走越远。想起了一个故事——
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拔鼠,土拔鼠逃跑时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不一会儿,忽然从树洞里跑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因为慌乱在树上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
对于这个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我更愿意以初心去解读。兔子为什么会爬树?为什么能砸晕三只猎狗?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之前追赶的土拨鼠哪去了?看书时难免会有延伸阅读,这个深度我觉得不宜超过 2 层,不然很容易就回不来了。
还有就是如果有可能,最好每天都看点,这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总是会有优先级更高的事,或者之前的某些习惯在干扰。一旦断了几天,就不想再拿起来了。
还有,苹果官方的 Start Developing iOS Apps Today 也是很不错的入门材料。
视频
推荐斯坦福老头子(Paul Hegarty)的 Developing iOS 7 Apps for iPhone and iPad ,当初也是看的这个(那时还是更老的版本),Paul 是资深的 Mac/iOS 开发(前苹果员工?),很多知识点讲得很到位,学生们的提问也大都在点上,同时配有Demo,总之听下来会对 iOS 开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同时推荐一本小册子:objc-zen-book,花不长时间就能看完,里面是一些 Best Practices,对于编写优质代码会很有帮助。
笔记
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任何阶段都适用。以前也没太在意这个,觉得概念性的东西,脑子过一遍,就大概知道了,然后就去啃其他的东西了,现在看来,如果有记笔记的话,会更有助于消化概念、知识点,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达芬奇就记录了10000多页的笔记。
记笔记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成为编程巨星的唯一秘诀就是:对所做的事情理解地越深,就会做得越好。同时如果遵循遗忘曲线去复习的话,效果更佳。对知识点了解地足够透彻后,Debug 时才更有可能知道问题出在哪,解决问题也更容易有思路。
笔记不仅可以记知识点,也可以记录调试过程,比如这篇笔记,有一种调试方法:小黄鸭调试法
许多程序员都有过向别人(甚至可能向完全不会编程的人)提问及解释编程问题,就在解释的过程中击中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边阐述代码的意图一边观察它实际上的意图并做调试,这两者之间的任何不协调会变得很明显,并且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
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真的这么去做,这时抽离出另一个自己,记录下跟ta的对话,也是个发现问题的好方法。
练习
这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知道了些概念或原理后,总是会想着去验证下是不是这样,无论结果是否如自己预期,实践的过程会降低对语言的陌生感,慢慢地培养一种驾驭这门语言的自信,如果出了错,正好可以重新梳理一下。
目标
如果静下心来看完了 BNR 的这本书,以及斯坦福的 iOS 开发视频,那么对 OC 应该比较了解了,一些常用的 UIKit 用起来也没什么问题了,比如 UIViewController / UIView / UIScrollView / UIImageView / UITableView。也熟悉一些概念,如 KVO / MVC / Delegate / DataSource。
这个阶段下来,应该会有:哦,iOS 开发也就这样嘛,多翻翻文档,熟悉 Cocoa Touch 的一些 Class,差不多也能做出一个简单的 App 了。
进阶
入门之后,接下来可以折腾的东西还会有不少。
书籍
Effective Objective-C 2.0,里面提到了 52 种提高 iOS App 质量的途径。涉及了 API 设计、protocols / category 的使用、写出更模块化的代码等,读下来应该会有不少收获。
iOS Programming: The Big Nerd Ranch Guide (4th Edition),又是一本 BNR 的书,这本书的特点是通过 Demo 来引出知识点,然后提一些问题,并且会细说解题思路。看书的过程中,对于元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有一定帮助。
--- update ---
发现巧哥的 iOS开发进阶 已经可以在京东买到了,虽然没有细看,但巧哥出品质量肯定有保障。
其他资源
进入这个阶段后,可以去探索更大的世界了,现在的资源已经很丰富了,但还是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以下是我觉得挺不错的资源
iOS Dev Weekly 每周一期,内容多为这一星期里值得关注的Github项目、文章、工具等。
iOS 移动开发周报 这是唐巧大大整理的每周不错的 iOS 开发相关的内容,多为中文。
RayWenderlich 很多详细又全面的教程,不容错过。
iOS Dev Slack 国内不少 iOS 开发(包括大大们)都在这里,不过现在好像不怎么能拿到邀请了。
中文 iOS/Mac 开发博客列表,打开工具订阅吧。
还有,如果可能的话,多去分享自己学到的东西,教是最好的学,我试过几次,效果真的很不错。
目标
这个阶段下来,对于常用的设计模式、内存管理、Blocks 的使用、图像操作、网络请求和管理、多线程应该比较熟悉了。对于 CALayer、Animation、UIScrollView、UITableView、UICollectionView、 ViewController Container 则非常熟悉,对“非常熟悉”的定义是:不打开 Xcode,脑子里就能把相应的知识点复述出来 80% ,比如这个类有哪些方法,Delegate / DataSource 有哪些方法,怎么使用,如果要实现某个效果,应该怎么做(好吧, UICollectionView 除外)。
高级
其实高级、进阶、入门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入门阶段也可以探究高级阶段的一些东西。我觉得支撑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动力不是兴趣,而是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优雅代码的追求。
If your standards are low, you're going to stop pretty early on in the process.
BNR 的这篇 Leveling Up 已经讲得很好了,也更加细致。
书籍
iOS 7 Programming Pushing the Limits 这本书对 iOS 7 的一些特性会讲解地比较深入,当然也不仅仅是 iOS 7。只叹 iOS 更新实在太快,书籍往往跟不上,一本好书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来撰写,等书可以出版了,iOS 又出新版本了。
源码
看优秀的源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更容易解决。这些是我觉得值得细看的源码:AFNetworking(NSOperation, HTTP, Block), SDWebImage(Image Handle, Cache, NSOperation, Block),SVPullToRefresh(UIScrollView, State Handle), JSONModel(runtime)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翻翻 CoreFoundation / OC runtime 的源码。
资源
oleb
NSHipster
objc.io || objcio.cn
WWDC 视频
工具
chisel Facebook 出品的 LLDB 助手,用于调试很方便
Reveal 每当好奇某个 App 的实现时,都会打开它一窥究竟,用于调试自己的 App 也很方便
Aspects steipete 大大出品的一款方便使用 method swizzling 的工具,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添加代码到某个方法
class-mp 从 Mach-O 文件生成 OC 头文件,有时想看看某个 App 大概是如何组织的会比较方便
Hopper 可以对二进制文件进行反编译,甚至可以生成伪代码!有时想看看 UIViewController 里某个方法大概是怎么实现的,就可以用它。
Instruments 这个内置的工具对于发现 App 的各种问题很有帮助,如内存占用、泄露,渲染问题等。
目标
这个阶段,对于底层的实现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各种 Core 开头的 Framework 至少可以说出个大概,工具也能熟练使用,“正经的代码”写过数万行,可能天天在翻 Dash。如果别人让你实现某个功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不错的实现方案,并且足够细致,甚至精细到如何使用 Core Graphic 去画某个图像。
其他
我觉得无论学习什么,“速成”的心态是最要不得的,这只会让自己变得浮躁,一知半解,整个过程也很难让自己的元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慢慢来,攻占一个城后,再去打下一个,这时心态也会平和许多。
G. 一个资深的iOS开发者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iOS开发能力
掌握(最好是精通)OC语言和runtime各种细节(读过相关的clang源码和runtime源码为佳)。精通基本的framework(Foundation,UIKit等,平时干活用得最多的)。掌握一些第三方的轮子,这个主要看你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如果自己有搞过不错的轮子最好(这点可以看出你的经验,眼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知识 学校里的那些经典课程(数据结构,算法,三大浪漫基础,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基础课程),这些反正都是老生常谈了。。。不好好打基础只能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即使做不到精通,至少应该了解各个基础知识的关系和入口点(知识体系结构),就像你写oo时建立的类层次结构。
学习能力 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目标快速的调研、掌握、改进和山寨各种技术,并且能把各种相关知识点融合起来,产生新技术,推动技术发展。搜索技能,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和如何去找,到哪去找 提问技巧,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图,好让别人知道怎么帮你,请搜索“提问的艺术” 广义的开发能力 不仅限于iOS,要在技术上有所建树,还是需要开阔自己的眼界,从不同领域汲取营养,开阔眼界,所谓的全栈和跨界正是如此。 搞技术的人要有一颗“好奇心”。
工程能力 各种工具(VSC,CI,Issue Tracking,Testing,Profiling)使用,订制改进,开发。这些算加分项,合理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开发效率。 需求能力,可理解,制定和改进各种技术需求,业务需求。文档能力,各种文档和绘图工具,善于表达和总结,最好是多多分享,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管理能力 管理自己,可以按自己得既定目标有条不紊的前进,遇到突发事件能按优先级调整并实施新计划。
管理团队,首先是三观端正,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能有效的和同事就问题进行商讨,有一定的说服能力,可以代领身边同事一起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H. 理解ios的runtime机制有什么用
一.RunLoop:
Runloop是事件接收和分发机制的一个实现。
Runloop提供了一种异步执行代码的机制,不能并行执行任务。
在主队列中,Main RunLoop直接配合任务的执行,负责处理UI事件、定时器以及其他内核相关事件。
(1).RunLoop的主要目的:
保证程序执行的线程不会被系统终止。
(2).什么时候使用Runloop ?
当需要和该线程进行交互的时候才会使用Runloop.
每一个线程都有其对应的RunLoop,但是默认非主线程的RunLoop是没有运行的,需要为RunLoop添加至少一个事件源,然后去run它。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必要去启用线程的RunLoop的,除非你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中需要长久的检测某个事件。
主线程默认有Runloop。当自己启动一个线程,如果只是用于处理单一的事件,则该线程在执行完之后就退出了。所以当我们需要让该线程监听某项事务
时,就得让线程一直不退出,runloop就是这么一个循环,没有事件的时候,一直卡着,有事件来临了,执行其对应的函数。
RunLoop,正如其名所示,是线程进入和被线程用来相应事件以及调用事件处理函数的地方.需要在代码中使用控制语句实现RunLoop的循环,也就是说,需要代码提供while或者for循环来驱动RunLoop.
在这个循环中,使用一个runLoop对象[NSRunloop currentRunloop]执行接收消息,调用对应的处理函数.
Runloop接收两种源事件:input sources和timer sources。
input sources 传递异步事件,通常是来自其他线程和不同的程序中的消息;
timer sources(定时器) 传递同步事件(重复执行或者在特定时间上触发)。
除了处理input sources,Runloop
也会产生一些关于本身行为的notificaiton。注册成为Runloop的observer,可以接收到这些notification,做一些额外
的处理。(使用CoreFoundation来成为runloop的observer)。
Runloop工作的特点:
1>当有时间发生时,Runloop会根据具体的事件类型通知应用程序作出相应;
2>当没有事件发生时,Runloop会进入休眠状态,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
3>当事件再次发生时,Runloop会被重新唤醒,处理事件.
提示:一般在开发中很少会主动创建Runloop,而通常会把事件添加到Runloop中.
二.Runtime:
RunTime简称运行时。就是系统在运行的时候的一些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消息机制。对于C语言,函数的调用在编译的时候会决定调用哪个函数(
C语言的函数调用请看这里
)。编译完成之后直接顺序执行,无任何二义性。OC的函数调用成为消息发送。属于动态调用过程。在编译的时候并不能决定真正调用哪个函数(事实证明,在编
译阶段,OC可以调用任何函数,即使这个函数并未实现,只要申明过就不会报错。而C语言在编译阶段就会报错)。只有在真正运行的时候才会根据函数的名称找
到对应的函数来调用。
那OC是怎么实现动态调用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OC通过发送消息来达到动态调用的秘密。假如在OC中写了这样的一个代码:
[objc] view plain?
<span style="font-size:18px;">[obj makeText];</span>
其中obj是一个对象,makeText是一个函数名称。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调用。在编译时RunTime会将上述代码转化成
[objc] view plain?
objc_msgSend(obj,@selector(makeText));
首先我们来看看obj这个对象,iOS中的obj都继承于NSObject。
[objc] view plain?
@interface NSObject <nsobject>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nsobject>
在NSObjcet中存在一个Class的isa指针。然后我们看看Class:
[objc] view plain?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struct objc_class {
Class isa; // 指向metaclass
Class super_class ; // 指向其父类
const charchar *name ; // 类名
long version ; // 类的版本信息,初始化默认为0,可以通过runtime函数class_setVersion和class_getVersion进行修改、读取
long info; // 一些标识信息,如CLS_CLASS (0x1L) 表示该类为普通 class ,其中包含对象方法和成员变量;CLS_META (0x2L) 表示该类为 metaclass,其中包含类方法;
long instance_size ; // 该类的实例变量大小(包括从父类继承下来的实例变量);
struct objc_ivar_list *ivars; // 用于存储每个成员变量的地址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methodLists ; // 与 info 的一些标志位有关,如CLS_CLASS (0x1L),则存储对象方法,如CLS_META (0x2L),则存储类方法;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 指向最近使用的方法的指针,用于提升效率;
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protocols; // 存储该类遵守的协议
}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个Class类中,存在很多东西,下面我来一一解释一下:
Class
isa:指向metaclass,也就是静态的Class。一般一个Obj对象中的isa会指向普通的Class,这个Class中存储普通成员变量和对
象方法(“-”开头的方法),普通Class中的isa指针指向静态Class,静态Class中存储static类型成员变量和类方法(“+”开头的方
法)。
Class super_class:指向父类,如果这个类是根类,则为NULL。
下面一张图片很好的描述了类和对象的继承关系:
注意:所有metaclass中isa指针都指向跟metaclass。而跟metaclass则指向自身。
Root metaclass是通过继承Root class产生的。与root class结构体成员一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结构。不同的是Root
metaclass的isa指针指向自身。
I. oc runtime 怎么得到加载的类
举例说明:
比如你[obj makeText];
则运行时就这样的:首先,编译器将代码[obj makeText];转化为objc_msgSend(obj, @selector (makeText));,在objc_msgSend函数中。首先通过obj的isa指针找到obj对应的class。在Class中先去cache中 通过SEL查找对应函数method(猜测cache中method列表是以SEL为key通过hash表来存储的,这样能提高函数查找速度),若 cache中未找到。再去methodList中查找,若methodlist中未找到,则取superClass中查找。若能找到,则将method加 入到cache中,以方便下次查找,并通过method中的函数指针跳转到对应的函数中去执行。
J. 中高级IOS开发程序员要具备哪些能力和技能
一、数据加密必备技能-密码学
在网络加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安全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课题。如何让用户数据、网络数据、内容数据安
全可靠,也是每个开发者需要深思并捍卫的。熟练掌握密码学原理,了解 MD5 算法、非对称、对称加密算法底 层实现,以及如何运用到项目开发中。让开发者实力捍卫数据安全!
1.密码的起源历史
2.Base 64 编码格式、散列函数
3.MD5 &加盐、HMAC加密
4.对称加密算法
5.RSA Openssl、数字签名
二、RunLoop
RunLoop是iOS和OS X中非常基础的一个概念,在开发中不常用,在面试中也几乎是都会问到的一个问题.对RunLoop的概念以及底层实现原理,都是我们应该要掌握的,并且要知道在开发中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到RunLoop。
1.能理解RunLoop概念
2.知道RunLoop的使用方式
3.RunLoop在开发中的使用
三、Runtime
OC 纵横 iOS 开发已经多年,但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底层原理?在使用上难道就真的只有
这样?我们该如何更加掌握这门语言的应用?另外 OC 能做到的 Swift 也能做到吗?
1.runtime 到底是什么
2.runtime 怎么运用
3.runtime 怎么运用
4.siwft 中如何使用runtime
四、SDWebImage源码的分析
在开发中, 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 我们大都会引入很多的框架, 觉得只要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达到目的就行, 当然这没错,但是确忽略了很多好框架中的编程思想,和实现的逻辑, 只知道使用框架, 不知道它里面的精髓, 长远来说对我们的发展是不好的, 所以让我们从经典的框架开始学起,一起来学习SDWebImage的精髓.
1.SDWebImage的demo的分析
2.SDWebImage缓存的概念
3.下载超时和图片的格式区分
4.SDWebImage的清理机制和内存的监听
五、H264编码
扎克伯格说“视频是未来facebook社交的最重要的行为之一”。作为开发而言,我们应该了解视频如何做到编码。在直播平台编码的技术也是频频使用,让我们从业务层跨往视频编码底层的第一步。
1.了解直播项目的架构以及技术突破点;
2.视频组成原理
3.H264文件的结构
4.软编码和硬编码的区别以及应用场景
5.硬编码的原理
6.使用硬编码编码视频文件
7.H264解码的多种处理方式
六、AAC编码
直播、音视频项目已经是iOS 应用类的APP的中坚力量。解密音频编码过程,让开发者不在对编码讳莫如深。映客、全名K歌、网易云音乐等等知名APP都会用到的音频AAC编码方式。
1.了解声音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原理
2.PCM编码解析
3.AAC编码原理
4.AAC文件的结构
5.音频在软编码FFmpeg 和 硬编码的区别
6.利用硬编码编码音频
7.捕获媒体数据,如何区分音视频数据
8.利用FFmpeg 合成 H264文件和AAC文件到MP4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