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业调度算法的选择原则有哪几个
批处理作业的调度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先来先服务算法。原则上按照作业进入输入井的次序调度,如果作业的资源得不到满足,将会推迟调度,它的资源得到满足的时候会优先被调度进来。
优点: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缺点:系统的吞吐率低,平均周转时间长,有大作业到来的时,许多小作业推迟调度。
②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优先调度计算时间短的作业进行调度,资源不满足的情况下推迟调度。在这种调度算法下,要求用户要对作业的计算时间预先有一个估计,调度以此为依据。
优点:由于被选中的作业计算时间,所以不能尽快地完成并退出系统,降低了作业的平均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
缺点:大作业会不满意,而且极限情况下使得某些大作业始终得不到调度。
③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该算法考虑了计算时间等待时间,既考虑了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又考虑了大作业长期等待的问题。所谓响应比是按照以下公式来定义的:
响应比R=等待时间/计算时间
这里的计算时间是估计的作业计算时间,从公式看,计算时间越短,响应比越高;而另一方面,大作业等待时间越长,响应比也会越大。一个作业完成以后,需要重新计算一下在输入井中的各个作业的响应比,最高的将优先调度。
④优先数调度算法。为每一个作业指定一个优先数,优先数高的作业先被调度。对于优先数相等的作业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优先数的制定原则是:作业的缓急程序,估计的计算时间,作业的等待时间,资源申请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⑤均衡调度算法。使用不同资源的进程同时执行,减少作业等待同类设备而耗费的时间,加快作业的执行。
Ⅱ 位移传感器响应时间段的算法公式有哪些
你好,你提到的这种位移传感器是滑动电阻型的, 就是说随着位移传感器触点的移动在不同的电阻下它会输出不同电压值, 所以电压和位移是一一对应的, 而在设计传感器的时候已经定义好了电压和位移的准确关系了, 直接计算就可以了.
Ⅲ 进程调度的方式有哪两种试列举至少4种进程调度算法。
进程调度的方式有非剥夺方式和剥夺方式。
非剥夺方式:
分派程序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进程后便让它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进程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阻塞时,才把处理机分配给另一个进程。
剥夺方式:
当一个进程正在运行时,系统可以基于某种原则,剥夺已分配给它的处理机,将之分配给其它进程。剥夺原则有:优先权原则、短进程优先原则、时间片原则。
进程调度算法:
1、先进先出算法(FIFO):
算法总是把处理机分配给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一个进程一旦分得处理机,便一直执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阻塞时,才释放处理机。
举例:有三个进程P1、P2和P3先后进入就绪队列,它们的执行期分别是21、6和3个单位时间,对于P1、P2、P3的周转时间为21、27、30,平均周转时间为26。可见,FIFO算法服务质量不佳,容易引起作业用户不满,常作为一种辅助调度算法。
2、最短CPU运行期优先调度算法(SCBF--Shortest CPU Burst First):
该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下一个“CPU执行期最短”的进程,为之分配处理机。
举例:在就绪队列中有四个进程P1、P2、P3和P4,它们的下一个执行进程调度期分别是16、12、4和3个单位时间,P1、P2、P3和P4的周转时间分别为35、19、7、3,平均周转时间为16。该算法虽可获得较好的调度性能,但难以准确地知道下一个CPU执行期,而只能根据每一个进程的执行历史来预测。
3、时间片轮转法:
前几种算法主要用于批处理系统中,不能作为分时系统中的主调度算法,在分时系统中,都采用时间片轮转法。简单轮转法:系统将所有就绪进程按FIFO规则排队,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处理机分配给队列中的进程。这样,就绪队列中所有进程均可获得一个时间片的处理机而运行。
4、多级反馈队列:
多级队列方法:将系统中所有进程分成若干类,每类为一级。多级反馈队列方式是在系统中设置多个就绪队列,并赋予各队列以不同的优先权。
Ⅳ 进程调度中等待时间,周转时间和响应时间分别怎么算的求举简单的例子(作业到达时间一样,都为0)
平均周转时间=总周转时间/个数。
平均周转时间为衡量不同调度算法对相同作业流的调度性能。在操作系统中,作业的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直至其完成并退出系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根据平均等待时间的概念,将所有进程的等到时间加起来,除以进程数,就可以。
根据平均周转时间的概念,将所有进程的等待、执行时间加起来,除以进程数,就可以。
(4)响应时间短时采用哪种算法扩展阅读:
在操作系统中,响应时间指用户发出请求或者指令到系统做出反应(响应)的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包括两个方面:
时间长度和时间的易变性。用户响应时间应该适中,系统响应时间过长,用户就会感到不安和沮丧,而响应时间过短有时会造成用户加快操作节奏,从而导致错误。系统响应时间的易变性是指相对于平均响应时间的偏差。即使响应时间比较长,低的响应时间易变性也有助于用户建立稳定的节奏。
Ⅳ 知道的平均响应时间计算方法
响应时间是一个计算机,显示器成像等多个领域的概念,在网络上,指从空载到负载发生一个步进值的变化时,传感器的响应时间。通常定义为测试量变化一个步进值后,传感器达到最终数值90%所需要的时间。网络对整体响应时间的影响是通过不同机制完成的。在图像领域的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将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而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
Ⅵ 单片机中断响应时间怎么计算
中断响应时间:从外部中断请求有效(外部中断请求标志置1)到转向中断入口地址所需要的响应时间。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时刻,INTx引脚的电平被锁存到内部寄存器中,待下一个周期查询。
最短时间:中断请求有效,查询后在下一个周期便开始执行一条硬件的子程序的调用(时间是两个周期),然后开始执行服务程序的第一条指令。这样从锁存电平的周期到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中间相隔3个机器周期。
2.最长时间:如果中断信号发生在前面所说的3种情况时,响应时间就要变长:
(1)响应时间取决于正在执行的同级或高级中断的执行时间;
(2)指当前CPU执行的指令是多周期指令,如乘除法指令(4个周期),最坏情况,还要等3个周期。这样响应周期变为3+3=6个周期
(3)CPU当前执行的指令是RETI或访问IE、IP寄存器时,本指令(1个周期)没有响应,且下一条指令执行完后才能响应,这样附加的等待时间最长不会超过5个周期(1+4)。整个响应为5+3=8个周期。
这样,如果不考虑第1种情况,整个中断响应的时间范围应当是:3~8个机器周期。
Ⅶ 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的原理
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既考虑作业的执行时间也考虑作业的等待时间,综合了先来先服务和最短作业优先两种算法的特点。
该算法中的响应比是指作业等待时间与运行比值,响应比公式定义如下:
响应比 =(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要求服务时间,即RR=(w+s)/s=1+w/s,因此响应比一定是大于1的。
如实例:
某系统有3个作业,系统确定它们在全部到达后,再开始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的调度算法,则它们的调度顺序是什么?各自的周转时间是什么?
作业号 提交时间 运行时间
1 8.8 1.5
2 9.0 0.4
3 9.5 1.0
(1)如果都到达再算的话,等待时间=最后一个的提交时间-该作业到达的时刻
1: 9.5-8.8=0.7
2: 9.5-9=0.5
3: 0
所以响应比为(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1
1: 0.7/1.5+1=1.47
2: 0.5/0.4+1=2.25
3: 1
所以2先运行,2从9.5开始运行到9.9结束;
再以9.9时刻算响应比:
1: (9.9-8.8)/1.5+1=1.73
3: (9.9-9.5)/1+1=1.4
所以2执行完后1开始执行,从9.9执行到11.4结束
最后一个是3:从11.4开始执行到12.4结束
(2)如果不是都到达后才运行,那么在8.8时只有作业1到达,所以先运行作业1
8.8+1.5(运行时间)=10.3
到10.3的时候作业1完成,此时作业2和3都已到达所以计算其响应比
(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1
作业2:(10.3-9.0)/0.4+1=4.325
作业3:(10.3-9.5)/1.0+1=1.8
所以先运行作业2
10.3+0.4=10.7
到10.7运行作业3
10.7+1.0=11.7
到11.7结束
Ⅷ 操作系统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的思想
最高响应比优先法(HRN,Highest Response_ratio Next)是对FCFS方式和SJF方式的一种综合平衡。FCFS方式只考虑每个作业的等待时间而未考虑执行时间的长短,而SJF方式只考虑执行时间而未考虑等待时间的长短。因此,这两种调度算法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带来某些不便。HRN调度策略同时考虑每个作业的等待时间长短和估计需要的执行时间长短,从中选出响应比最高的作业投入执行。 响应比R定义如下: R =(W+T)/T = 1+W/T
其中T为该作业估计需要的执行时间,W为作业在后备状态队列中的等待时间。每当要进行作业调度时,系统计算每个作业的响应比,选择其中R最大者投入执行。这样,即使是长作业,随着它等待时间的增加,W / T也就随着增加,也就有机会获得调度执行。这种算法是介于FCFS和SJF之间的一种折中算法。由于长作业也有机会投入运行,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作业数显然要少于SJF法,从而采用HRN方式时其吞吐量将小于采用SJF 法时的吞吐量。另外,由于每次调度前要计算响应比,系统开销也要相应增加
(1)等待时间相等时。则服务时间越短,优先级越高,符合SJF思想。
(2)服务时间相等时,则等待时间越长,优先级越高,符合FCFS思想。
(3)对于长作业,只要其等待时间足够长,也能获得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