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程序设计中,编译与解释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我们编写的程序现在一般都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如c/c++
以及面向对象的visual
系列;我们编写的程序计算机是不能直接执行的,因为计算机只能执行二进制程序.因此要经过一个将我们写的代码翻译成二进制的过程.
完成这个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1.解释方式
2.
编译方式
1.解释方式是每执行一句就翻译一句即边执行边解释.这种方式每次运行程序时都要重新翻译整个程序,效率较低,执行速度慢,如QB,不过现在几乎没有人再用这种低效的方式的设计语言了.
2.编译方式是在程序第一次执行前就先执一个全部的翻译过程,然后每次执行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执行这个翻译好的二进制文件了,这样的程序只需要翻译一次,效率明显要高很多,现在的大多数语言都是这种方式,网页中的asp.net
采用的也是这种方式.
❷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区别
①编译原理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②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可编程器件的低级语言,亦称为符号语言。
2.处理方式区别
①编译过程与解释挺像,区别就在于编译是将所有的源代码指令一次性成翻目标代码并执行。
②汇编过程就是把汇编指令一对一地翻译成01机器码的过程。而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语言只有一类:汇编语言。
3.特点区别
①编译语言的特点就是不需要解释器的参与,所以运行比较快,但是编译好的程序只能在当前平台运行,是个局限性。
②汇编语言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早,应用最广,功能最强大,运行速度最快的编程语言。但是汇编语言开发工期长,可读性差,并且不能跨平台编程。
❸ 解释性编程语言与编译性编程语言有何区别
解释性语言是指,在执行时由相关程序实时读取程序语句,然后再编译执行的语言,这样的源程序多为文本文件。可以理解为由专门的程序读取你用文本写的程序,然后边解释边执行。
而编译语言则是可以有计算机直接执行的机器语言,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
最大的区别就是,编译好的程序比解释性的快很多,效率高很多。
❹ 解释语言和编译语言有什么不同
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
将它们分为两类:
1.解释类:执行方式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同声翻译”,应用程序源代码一边由
相应语言的解释器“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一边执行,因此效率比较低,而且不
能生成可独立执行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
以动态地调整、修改应用程序,典型的解释型的高级语言有BASIC。
2.编译类:编译是指在应用源程序执行之前,就将程序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
(机器语言),因此其目标程序可以脱离其语言环境独立执行,使用比较方便、效率较高。
但应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须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生成新的目标文件(*.OBJ)才
能执行,只有目标文件而没有源代码,修改很不方便。现在大多数的编程语言都是编译型
的,例如Visual C++、Delphi等。
高级语言里一个程序的编译和执行大概是 下面的情况:
编译器将高级语言从源代码翻译成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就相当于从中文翻译成中文),而后就隐退了。在随后的某个时刻,
用户启动目标程序由操作系统执行。实现高级语言的另外一种方式为解释:
与编译不同的是,解释器在目标程序(其实根本就没有目标程序,只是与编译来对比)执行期间,解释器一直随之运行
。这种执行过程完全由解释器控制的。从效果上看,解释器实现了一台“虚拟计算机”,其“机器语言”就是高级语言,解释器一次读入一条或多条语句
,按照其自身规定的方式去执行相应的操作。一般说来,解释比编译有着很好的灵活性;编译一般有着较好的性能。但是有些语言确是采用了两者的混合形式:
书中的原文:”如果初始阶段的翻译器比较简单,我们就说这个语言是“解释的”。如果翻译器很复杂,我们就说这一语言是“编译的”。现在两者的区分变得有些模糊了,因为“简单”和“复杂”都是修饰性术语,也因为完全可能出现用一个编译器(复杂的翻译过程)生成代码,而后又由一个复杂的虚拟机(解释器)执行。对于最后这种情况,如果翻译器对程序做了彻底的分析(而不是做某种“机械的”变换),而且有关的中间语言程序与源程序并没有很强的相似性,我们还是说这个语言是编译的。这两种特性----彻底的分析和非平凡的变换-----是刻画编译方式的标志性特征。“
❺ 关于“编译型语言”和“解释性语言”的区别
1、程序控制权不同:
对于解释性语言而言,程序运行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jre,.net)而不再用于程序。编译型语言对于编译器而言,运行时的控制权在用户程序。
2、运行速度不同:
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以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编译语言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编译型语言。
3、移植性不同:
解释型语言,例如Java语言,Java程序首先通过编译器编译成class文件,如果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则通过Windows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VM)进行解释。如果运行在Linux平台上,则通过Linux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进行解释执行。
所以说能跨平台,前提是平台上必须要有相匹配的Java虚拟机。如果没有Java虚拟机,则不能进行跨平台。
编译型语言,例如C语言,用C语言开发程序后,需要通过编译器把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即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文件,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识别的二进制文件是不同的),所以C语言程序进行移植后,需要重新编译(如Windows编译成ext文件,Linux编译成erp文件)。
❻ 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的两种工作方式(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
将它们分为两类:
1.解释类
执行方式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同声翻译”,应用程序源代码一边由相应语言的解释器“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一边执行,因此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生成可独立执行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动态地调整、修改应用程序,典型的解释型的高级语言有BASIC。
2.编译类
编译是指在应用源程序执行之前,就将程序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因此其目标程序可以脱离其语言环境独立执行,使用比较方便、效率较高。但应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须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生成新的目标文件(*.OBJ)才能执行,只有目标文件而没有源代码,修改很不方便。现在大多数的编程语言都是编译型的,例如Visual C++、Delphi等。
❼ 请简述解释性编程语言和编译性编程语言的区别
对于语言本身来说,各种编程语言本质没什么不同。所谓的“解释性”和“编译”指的是执行机制上的不同。
解释性语言是指它常用的执行机制是使用一个“解释器”来执行,解释器对于程序是一句一句“翻译”成机器语言来执行,例如shell脚本语言。
编译型语言是指它常用的执行机制是使用一个“编译器”来编译成机器语言,然后你就可以直接运行(执行)这个编译成的“可执行文件”。例如C语言
你也可以为解释性语言(如shell脚本语言)写个编译器来编译,这样它就成了“编译语言”;
你也可以为编译型语言(如c语言)写个解释器来执行,这样它就成了“解释性语言”
❽ 在编程中使用的解释性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编译型语言:将程序源码直接编译成机器语言。执行程序时无需在进行编译。
解释性语言:将源码编译成字节码,每次执行程序时都需要将重新编译成机器语言,运行速度较慢。
❾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
编译型语言在程序执行之前,有一个单独的编译过程,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就不用再进行翻译了。
解释型语言,是在运行的时候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所以运行速度相对于编C/C++ 等都是编译型语言,而Java,C#等都是解释型语言。
虽然Java程序在运行之前也有一个编译过程,但是并不是将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而是将它编译成字节码(可以理解为一个中间语言)。
在运行的时候,由JVM将字节码再翻译成机器语言。
注:脚本语言一般都有相应的脚本引擎来解释执行。 他们一般需要解释器才能运行。JAVASCRIPT,ASP,PHP,PERL,Nuva都是脚本语言。C/C++编译、链接后,可形成独立执行的exe文件。
编译型语言:
编译型语言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其执行速度。用C/C++编写的程序运行速度要比用Java编写的相同程序快30%-70%。
编译型程序比解释型程序消耗的内存更少。
不利的一面——编译器比解释器要难写得多。
编译器在调试程序时提供不了多少帮助——有多少次在你的C语言代码中遇到一个“空指针异常”时,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来明确错误到底在代码中的什么位置。
可执行的编译型代码要比相同的解释型代码大许多。例如,C/C++的.exe文件要比同样功能的Java的.class文件大很多。
编译型程序是面向特定平台的因而是平台依赖的。
编译型程序不支持代码中实现安全性——例如,一个编译型的程序可以访问内存的任何区域,并且可以对你的PC做它想做的任何事情(大部分病毒是使用编译型语言编写的)
由于松散的安全性和平台依赖性,编译型语言不太适合开发因特网或者基于Web的应用。
解释型语言:
解释型语言提供了极佳的调试支持。一名Java程序员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定位并修复一个“空指针异常”,因为Java运行环境不仅指明了异常的性质,而且给出了异常发生位置具体的行号和函数调用顺序(着名的堆栈跟踪信息)。这样的便利是编译型语言所无法提供的。
另一个优势是解释器比编译器容易实现
解释型语言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其平台独立性
解释型语言也可以保证高度的安全性——这是互联网应用迫切需要的
中间语言代码的大小比编译型可执行代码小很多
平台独立性,以及严密的安全性是使解释型语言成为适合互联网和Web应用的理想语言的2个最重要的因素。
解释型语言存在一些严重的缺点。解释型应用占用更多的内存和CPU资源。这是由于,为了运行解释型语言编写的程序,相关的解释器必须首先运行。解释器是复杂的,智能的,大量消耗资源的程序并且它们会占用很多CPU周期和内存。
由于解释型应用的decode-fetch-execute(解码-抓取-执行)的周期,它们比编译型程序慢很多。
解释器也会做很多代码优化,运行时安全性检查;这些额外的步骤占用了更多的资源并进一步降低了应用的运行速度。
❿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1.编译型语言在程序执行之前,有一个单独的编译过程,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以后执行这个程序的时候,就不用再进行翻译了。
2.解释型语言,是在运行的时候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所以运行速度相对于编译型语言要慢。
3.C/C++ 等都是编译型语言,而Java,C#等都是解释型语言。
4.虽然Java程序在运行之前也有一个编译过程,但是并不是将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而是将它编译成字节码(可以理解为一个中间语言)。
在运行的时候,由JVM将字节码再翻译成机器语言。
5.脚本语言一般都有相应的脚本引擎来解释执行。 他们一般需要解释器才能运行。JAVASCRIPT,ASP,PHP,PERL,Nuva都是脚本语言。C/C++编译、链接后,可形成独立执行的exe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