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AMD的CPU型号详解
用AMD Athlon 64 X2 3800+ AM2 这款cpu可以有很多种配法,我给你几种参考下
经济型
cpu:AMDAthlon64X2 3800+AM2(盒装)--------------950
内存:现代1GddrII667X2------------------------1330
硬盘:希捷(5年盒)SATA300/160G/7200rpm/8M-------490
主板:七彩虹C.KT9-M2---------------------------399
显卡:小影霸AT2Pro(X1300pro256m/128bit)--------399
显示器:清华同方LM720/17寸液晶----------------1080
声卡 网卡 主板集成 --
音箱 漫步者R18------------------------ --------60
光驱 光驱 LG16XDVD----------------------------150
机箱电源套装(p4-300w)-----------------------180
一般的光电键盘鼠标套装-------------------------30
合计:---------------------------------------5068
评价:此套配置主要是针对办公、多任务、现行的绝大多数游戏和未来几年内的vista;2g的双通道DDRII667内存+256m/128bit的显卡已经绰绰有余;显示器有点过时(25ms)的;如果主要不是打游戏,也基本够了(其实以前在25ms的显示器上打游戏也不觉得慢);8ms的显示器也有一个低价的选择,就是GreatWallT176V-------------------------------------1280
---------------------------------
游戏型:
cpu:AMDAthlon64X2 3800+AM2(盒装)--------------950
内存:现代1GddrII667X2------------------------1330
硬盘:希捷(5年盒)SATA300/160G/7200rpm/8M-------490
主板:七彩虹C.KT9-M2---------------------------399
显卡:铭瑄狂镭X1950GT钻石版显卡----------------990
显示器:GreatWallT176V(8ms)-------------------1280
声卡 网卡 主板集成 --
音箱 漫步者R18---------------------------------60
光驱 光驱 LG16XDVD----------------------------150
机箱电源套装(p4-300w)-----------------------180
一般的光电键盘鼠标套装-------------------------30
整体评价:1950gt是999元以下性能最强悍的显卡,核心同样基于TSMC最新的80nm工艺制程,原生12条像素处理流水线、36个像素处理单元,8个顶点着色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9.0、Shader Model 3.0、OpenGL 2.0、HDR。采用双256(256m/256bit)的高速三星1.2ns GDDR3显存,无论是现在的游戏还是未来几年的游戏将来的vista,都绰绰有余.
-------------
如果需要更改部分配置,下列配件供你参考
液晶显示器:
20宽:
GreatWall-A201(8ms)********************************1999
玛雅W202V(5ms)*************************************1999
19宽屏:
AOC912Sw-----------------------------------------1599元
AcerAL1916WAs************************************1570元
17寸:
清华同方LM72017寸液晶显示器------------------------1080
GreatWallT176V*************************************1280
明基FP71G+---------------------------------------¥1390
LGL1719C-----------------------------------------¥1390
AOC176Si-------------------------------------------1330
AcerAL1716As-------------------------------------¥1399
优派VA702(8ms)***********************************¥1488
CRT17寸纯平:
美格770XC+----------------------------------------¥750
LGT713SH------------------------------------------¥799
优派A71fSB****************************************¥780
LGT750BH+-----------------------------------------¥799
带*的表示在预算范围内比较推荐的
-----
硬盘:
西部数据80GBSATA-SATA150/80G/7200rpm/8M---------------355
西部数据160GBSATA-SATA150/160G/7200rpm/8M-------------445
西部数据200GBSATA-/SATA150/200G/7200rpm/8M------------530
西部数据250GBSATA-/SATA150/250G/7200rpm/8M------------565
---------
迈拓Plus9SATA80GB(3年盒)SATA150/80G/7200rpm/8M--------350
迈拓Plus9SATA160GB(3年盒)SATA150/160G/7200rpm/8M------450
迈拓Plus9SATA200GB(3年盒)SATA150/200G/7200rpm/8M------560
迈拓Plus9SATA250GB(3年盒)SATA150/250G/7200rpm/8M------605
----------
希捷7200.9SATA2.580GB(5年盒)SATA300/80G/7200rpm/8M****385
希捷7200.9SATA2.5160GB(5年盒)SATA300/160G/7200rpm/8M**490
希捷7200.9SATA2.5200GB(5年盒)SATA300/200G/7200rpm/8M**615
希捷7200.9SATA2.5250GB(5年盒)SATA300/250G/7200rpm/8M**625
带*的表示在预算范围内比较推荐的
-------
显卡
小影霸AT2Pro(X1300pro256m/128bit)----------------------399
祺祥 X1300XT 512M-HM狂超版-----------------------------499
小影霸 7300GT-GT3 -------------------------------------499
迪兰恒进 X1600Pro加强版--------------------------------580
盈通 镭龙RX800XL-256GD1(双256)-------------------------549
铭瑄 狂镭X800XL白金版(双256)---------------------------599
迪兰恒进 镭姬杀手X800GTO3------------------------------599
太阳花钛子7300GT---------------------------------------599
双敏 火旋风PCX1628 Pro---------------------------------599
富彩 7600GS魔龙版--------------------------------------599
祺祥 战神X800XT 256M狂飙版(双256)----------------------660
七彩虹 天行7600GS-GD3 UP烈焰---------------------------699
蓝宝石 1650PRO白金版-----------------------------------799
艾尔莎 6800GS白金版------------------------------------799
影驰高频GF7900GS(双256)--------------------------------999
铭瑄狂镭X1950GT钻石版显卡------------------------------990
双敏火旋风PCX19528PRO(x1950pro)-----------------------1099
七彩虹镭风X1950PRO-GD3CH版****************************1399
带*的表示在预算范围内比较推荐的
---------
主板
七彩虹 C.NF4X-M2 Ver1.4--------------------------------490
梅捷AMN6-RL--------------------------------------------499
致铭NF55S-G (固态电容双卡nf5)------------------------599
华硕M2N8-VMX(nf6400-405,集成6100显卡)------------------599
七彩虹 C.NF5-DH Ver1.4*********************************649
升技KN9(nf4u)----------------------------------------680
升技KN9S (nf5)***************************************690
华硕 M2N-MX(nf6400-405,集成6100显卡)-------------------730
华硕 M2N(nf430)----------------------------------------750
磐正超磐手AT690GPro(集成AX1250显卡X700级别G网8声)******799
带*的表示在预算范围内比较推荐的
---------------------------------
现代 512MB DDR2-667---------------------------------330
海盗船CM2X512A-6400(DDRII512m)**********************500
现代1GBDDR2-667-------------------------------------665
Kingmax1G/DDRII800**********************************780
海盗船TWIN2X1024-6400(512M*2DDRII800)**************1000
海盗船CM2X1024-6400PRO(DDRII8001G)-----------------1490
海盗船TWIN2X2048-6400(1G*2DDRII800)----------------2530
建议:在相同的容量情况下,尽量选双条的,因为这样可以建立双通道平台
带*的表示在预算范围内比较推荐的
----------------------------------
② 显卡容量:2048M GDDR5,其中:GDR5是什么意思
目前业界并不存在DDR5内存,内存刚刚处在DDR2与DDR3换代阶段。而现在为大家津津乐道的DDR5,其实就是DDR5显存。
从显卡问世以来,显存就在不断地发展。单是GDDR时代,就有GDDR1、GDDR2、GDDR3和GDDR4。就在最近,全新的GDDR5显存全面上市。一时间,许多玩家和用户都将焦点集中在了它上面。各种说法也随之而来,有人说:GDDR3和GDDR5之间,就没什么区别,就是频率高点。也有人说:GDDR5显存的显卡多数都搭配128bit的显卡,性能还不如GDDR3、256bit的。
编辑本段
显卡GDDR5
GDDR5显存与GDDR3的不同
1、速度不同-频率可达6.4GHz以上,GDDR5比GDDR3快2倍以上
在GDDR5与GDDR3的诸多不同中,显存频率的高低是最为明显的。GDDR3的频率最高可达2200MHz,而GDDR5的峰值频率却可以达到5000MHz,甚至更高。相信许多朋友会问,为什么GDDR5可以运行在比GDDR3更高的频率上呢?
目前市售显卡中最快的显存是0.4ns的GDDR5,频率可达5000MHz
如果直接引用白皮书的专业名词,相信大家一定会看的云里雾里。简单地说:是2倍于GDDR3的数据预取量和DQ并行总线,使GDDR5显存的实际速度快了一倍。所谓的数据预取技术实际上和快餐店备餐的原理差不多,从GDDR2到GDDR4时代,显存的预取数据为4bit(也就是提前准备了4份快餐)。需要调数据的请求一到(食客下单了),显存就把这4bit的数据送上去;而GDDR5由于使用了更为先进的算法,预取的数据达到了8bit(8份快餐),当要求到来,它可以一下子将2倍于GDDR3的数据量提交上去。速度自然快了1倍。
不仅如此,GDDR5显存还使用了DQ并行双总线,相当于提供了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一条通道,而以前的GDDR3显存却只有一条通道。如此折算下来,GDDR5的速度可达GDDR3的4倍以上,5000MHz的高频自然不足为奇。
2、功耗更低-GDDR5比GDDR3节能20%
毫无疑问,相比GDDR3或GDDR4显存颗粒而言,GDDR5显存颗粒最大的亮点就是拥有更高的带宽,但显存频率的提升,也增加了芯片功耗,这会制约显卡性能的发挥。从技术标准来看,GDDR3显存颗粒的工作电压为1.8V,GDDR5显存电压仅有1.5V,还具有优秀的电源管理技术,功耗自然更低。不仅如此,GDDR3使用的多为80nm制程,而GDDR5为55nm,制程的提高,使芯片的体积大大缩小,发执量也可以低许多。
3、 带宽更高-GDDR5配128bit显存,仍比GDDR3配256bit快
根据公式,显存带宽=显存频率×显存位宽/8,以市售599元的昂达GT240神戈为例,其显存频率达了4000MHz。其带宽=4000MHz x 128bit /8,而GDDR3版本、显存频率在1800MHz的GT240,其带宽=1800MHz x 128bit /8 。前者依靠是后者2.22倍的显存频率,获得了极大的带宽优势。即使面对的256bit的显卡,也可以凭借高频率的优势获得性能上的领先。
在芯片相同的情况下,GDDR5版本的GT240,会比GDDR3版本的快28.9%,而当频率进一步提高(650/4000MHz),两者的差距会拉到38%。此时,GDDR5版本的高频GT240,在性能上比256bit的96GT高24%,甚至接近了芯片性能更高的98GT。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GDDR5优异的性能。
编辑本段
进入DDR5时代
在两年前,芯片厂商其实就已经意识到GDDR3的显存频率难以再往上大幅提升,ATI和JEDEG(国际内存标准的制定组织)制定了GDDR4颗粒标准,并在Radeon X1950XTX/HD2900XT/HD2600XT/HD3870等显卡上率先使用了GDDR4显存配置。但由于只有ATI单方面推广,NVIDIA方面依然专注GDDR3产品,因此内存芯片厂商对于GDDR4没有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而GDDR4至今仍然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在于GDDR4未能解决功耗和成本问题,而且带宽提升并不显着以及显存延迟问题明显,与同频率的GDDR3相比性能不升反降。
三星显存颗粒
因此,在08年的7月,AMD将目标重新锁定在GDDR5上,在当时新一代的Radeon HD4870产品上率先采用GDDR5显存颗粒,在保持256bit显存位宽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显存频率,消除了困扰多年的带宽瓶颈。
GDDR5显存显卡产品渐成市场主流
而奇梦达、三星、hynix等厂商均开始了GDDR5显存颗粒的研发与生产,从发展趋势来看,采用GDDR5显存的显卡在2009将占据20%的市场份额。
AMD从HD4000系列开始,主流产品均配备GDDR5显存,最早的是2008年11月上市的Radeon HD4870, 和后期相继发布的Radeon HD4890/4750/4770以及新一代旗舰核心RV870和主流HD5000系列的相关产品。NVIDIA从2009年11月份发布第一张搭配GDDR5显存颗粒的显卡开始,产品规划上也已经采用GDDR5显存的产品。
2010年采用GDDR5显存的显卡产品已渐成为市场主流。
③ ATI独显是什么
成立于1985年,是全球领先的图形卡、视频设备和多媒体产品的提供商。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台式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移动电话和游戏设备等。 凭着在员工、产品和卓越技术上的实力,面向客户的策略,及对新技术和市场关键领域的洞察力和运用能力,ATI公司已成为图形卡行业的先行者、革新者和领导者。
ATI公司的业务由两个核心部分组成。
PC业务:
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ATI公司以其在PC平台的顶尖技术,为PC和工作站用户提供顶级的图形性能。 采用最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ATI公司生产的Radeon系列图形处理器将给PC用户带来顶级的视觉体验。 ATI公司专为移动产品生产的Mobility Radeon图形处理器,目前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占据了半数以上的份额,这款图形处理器能在不降低机器性能、处理能力和移动性情况下,提供更多激动人心的特性。 ATI公司的该集成显卡产品,让价值和主流用户之流均可以实惠的台式机和PC机价格而获得高性能的图形处理功能。
消费电子产品业务:
在过去的几年中,基于对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的需求,整个消费电子行业都在追求更高的图像处理功能。 ATI公司为移动电话配备的Imageon图形处理器和为数字电视配备的Xilleon图形处理器由此应运而生。 同时,ATI为任天堂(NINTENDO)的GameCube主机提供图形处理器,并同时与任天堂和微软Xbox产品签署未来技术协议。
ATI公司拥有超过2500名员工,它的总部分别设在马克姆和安略,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都设有办事处。 其产品在加州、佛州、马萨诸塞州、安大略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研发中心进行研发,并在加拿大和台湾生产。 在2004年,ATI公司的财政收入达到20亿美元。公司的股票在NASDAQ(股票代码ATYT)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TY)进行公开交易,并是NASDAQ股市百强之一。
ATI公司于2006年因经营不佳,被AMD公司以54亿美元收购。
ATi大事回顾
1985年 8月20日 ATi公司成立
10月ATi使用ASIC技术开发出了第一款图形芯片和图形卡
1987年 7月 ATi发布了 EGA Wonder 和 VGA Wonder 图形卡
1988年 4月 ATi参与制定了 VESA 标准
1991年 5月 ATi发布了 Mach8 双芯片图形卡
1992年 4月 ATi发布了 Mach32 图形卡集成了图形加速功能
ATi发布了 VLB(VESA本地总线)和PCI总线 的产品
5月 ATi成立了德国子公司
1993年 11月 ATi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多伦多股票交易市场挂牌,股票代码:ATY
1994年 8月 ATi发布了 Mach64 图形芯片
11月 ATi的图形卡驱动和应用软件可以支持13个国家的语言
1995年 6月 ATi成为第一家支持APPLE MAC的显示卡厂商,同时也是第一家支持PC和MAC双平台的厂商
1996年 1月 ATi发布了业内第一款3D图形芯片,并在一年中销售了超过100万个
7月 ATi成立爱尔兰公司作为欧洲的运营总部
8月 ATi宣布了首款MAC机用PCI基板
9月 ATi成为第一家将电脑图像显示在电视上的公司
11月 ATi成为第一家将3D图形芯片引入笔记本市场的公司
ATi成为第一家将TV卡附加到显示卡的公司
1997年 2月 ATi发布3D RAGE II+ DVD 芯片,这是第一款图形加速加DVD屏幕补偿软件产品
3月 ATi成为第一家完发布全支持AGP 2X产品的公司
ATi成为第一家供应硬件DVD加速产品的公司
1998年 4月 ATi被IDC评选为图形芯片工业的市场领导者
5月 ATi为市场份额前10名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提供更多的OEM产品
8月 ATi成为AGP市场的领导者,销售了一千万个AGP图形芯片
ATi发布RAGE MAGNUM 图形芯片,这是一款针对高端OEM客户的产品
ATi发布新一代RAGE 128 GL 图形芯片
9月 ATi的RAGE LT PRO 图形芯片领导笔记本市场
10月 ATi获得Chromatic Research Inc.开发的system-on-a-chip(SOC)技术
ATi通过收购SiByte Inc.获得了MIPS处理器
1999年 1月 ATi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 K.Y. Ho被经济周刊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业领袖之一
2月 ATi发布RAGE MOBILITY M1,这是世界上第一块内置8M显存的笔记本图形芯片
ATi的RAGE 128 Pro第一个在3D WinBench99中超过700分,基于RAGE 128的RAGE FURY 32MB得到743 Winmarks的成绩,成为世界上最快的显示卡
4月 ATi出售500万个RAGE MOBILITY 图形芯片
7月 ATi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
2000年 2月 ATi成为全世界的移动图形解决方案领导者
4月 ATi完成对ArtX Inc.的收购,K.Y. Ho成为ATi公司主席兼CEO,David E. Orton成为董事会主席兼COO
ATi发布RADEON 图形芯片,这是世界上最强的图形处理器。RADEON标志着ATi进入高端游戏和3D工作站市场
2001年 2月 ATi发布MOBILITY RADEON 图形芯片
3月 ATi获得FireGL芯片,从而进入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市场
7月 ATi获得HYDRAVISION桌面管理软件
8月 ATi发布RADEON 8500,这是第一款完全支持DirectX 8.1规格的产品
ATi发布FireGL 8800 工作站图形卡
ATi发布MOBILITY RADEON 7500
ATi发布ALL-IN-WONDER RADEON 8500DV
10月 ATi发布XILLEON 220,这是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system-on-chip产品
ATi发布RADEON 7000 和 7200
11月 ATi发布MOBILITY FireGL 7800和FireGL 8700工作站图形卡
2002年 1月 ATi公司获得OPenGL标准委员会的永久会员资格
ATi发布RADEON 8500 MAC版和RADEON 7000 MAC版双头图形卡
ATi凭借IMAGEON 100 进入无线市场,这款产品专为PDA和Smart Phone设计
4月 ATi在北美发布System Integrator Partner Program
6月 ATi获得NxtWave通信公司的机顶盒技术
7月 ATi新的FIREGL X1帮助DCC和CAD工作站进入新纪元,ATi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作站图形卡和OpenGL, Microsoft DirectX 9.0 以及 Linux 图形解决方案
ATi发布RADEON 9700,RADEON 9000 和RADEON 9000 Pro
8月 ATi发布MOBILITY RADEON 9000 和RADEON 9700 PRO
9月 ATi发布新版的ALL-IN-WONDER 9700 PRO 和MOBILITY FIREGL 9000
10月 ATi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块使用DDR-2技术的图形卡
11月 ATi的RADEON 9700 PRO 赢得了PC Magazine 2002卓越技术奖
ATi发布新一代掌上多媒体芯片IMAGEON 3200
2003年 3月 ATi发布RADEON 9800,RADEON 9600,RADEON 9200和MOBILITY RADEON 9600家族
2006年 7月 24日 ATi被AMD公司以54亿美元收购。
2007年 6月 ATi发布自己的第一款支持DX10的显卡——HD2900XT,采用512-bit位宽显存,成为当时显存位宽最大的显卡。显存带宽超过128.5GB/s,是当时显存带宽最大的显卡。同时拥有320个超标量流处理器,成为当时单个流处理器数量最多的显卡。核心集成7亿个晶体管,成为当时集成晶体管数量最多的显卡。
2007年 11月 ATi发布业界第一款支持DirectX10.1、Shader Model4.1的显卡——HD3800系列,同时,这也是业界第一款以55nm工艺制造的显卡。
HD3000系列以来,AMD-ATi改变命名策略,“xx50”代表较低级的显卡,“xx70”代表较高级的显卡。
ATi改变产品策略,研发主力转向主流市场。
2008年 1月 ATi发布HD3870X2,是业界首款单卡双芯的显卡解决方案,成为当时的单卡性能王者。
上半年 ATi发布了Mobility Radeon HD3800 系列显卡,表明AMD-ATi将主流级显卡带入移动市场的决心。
6月 ATi发布了基于RV770核心的HD4800系列显卡,有800个超标量流处理器,成为当时单个流处理器最多的显卡,集成9.56亿个晶体管。其中4870是业界首款使用GDDR5显存的显卡。HD4870拥有业界第一1.2T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HD4800系列出众的性价比在一些国家甚至一度脱销。
8月12日 ATi发布4870X2与4850X2,这是AMD-ATi第二次发布单卡双芯解决方案。发布第二代节能技术PowerPlay2.0。
[编辑本段]ATi收购始末
ATI和另一大显卡生产厂家nVIDIA时刻都在激烈争夺市场,这加速了显卡的发展。A卡、N卡总共占据了独立显卡市场95%以上,高性能显卡层出不穷,有了强大的硬件支持,游戏开发商更没有闲着,04、05、06年,DirectX9游戏泉涌而出,FutureMark公司的3DMark成为Gamers钟爱的测试软件。在此期间,A卡的Radeon系列步入X系列,如Radeon X800XL,Radeon X1950 XTX等。
与此同时,nVidia的显卡步入GF6、GF7系列,这两个系列就是奔着D 9.0C而来。A卡、N卡的争夺进入到白热化境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 A卡的X700家族和N卡的6600家族的争夺。无论从价格、规模、性能上讲均旗鼓相当。
2006年,ATi相较NV的弱势逐渐显现:Ati只有显卡,这导致它们发产品(尤其是笔记本系列)全要看他人脸色。而nV也是一家出色的主板芯片厂家,自己的主板搭配自己的显卡,使得它们的产品更有市场。比较类似的是Intel 和 AMD.Intel 既有CPU,也有主板、集成卡,这就导致Intel的市场空间巨大无比,尤其是品牌机、笔记本电脑。虽然P4的NetBrust构架本质上是一种失败,而在P4饱受非议、PD尚未发布时AMD有了较大发展,但还是逐渐落于被动。于是,PC史上一件大事发生了——双A走向联合。
6月份以来,关于AMD收购ATI的传闻就不绝于耳。美国时间2006年7月24日上午八点,AMD官方网站发表正式声明,确认收购ATI。这是近年IT界最大的一次收购,整个市场格局都将为之改变。这份声明一经发表,即时成为业界的焦点,各方面消息纷至传来……
AMD董事会主席兼CEO鲁毅智表示:ATI正式加入了AMD家族,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我们将充 分整合一系列具有互补性的技术,继续致力于创新,力争为业界提供最佳产品选择。
AMD计划打造一个新的x86处理器系列,将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在芯片级别上整合在一起,该产品的开发代号为“Fusion”。
据悉Fusion处理器将于2008年底或2009年初面世,未来将用于所有的计算领域,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工作站等解决方案.
这次收购,使得两家均收到影响——Intel借此大量发布PD、Core系列,迅速抢占市场,而AMD只好先以单核速龙3000+迎击。nVIDIA发布了第一款D10显卡,而Ati的首款D10显卡的发布却不得不延迟。
[编辑本段]DirectX 10 时代到来
DX10(DirectX 10 )
显卡采用的一种新技术,更好的渲染色彩,使画面流畅,游戏性能更好。
在DirectX 10的图形流水线体系中,最大的结构性变化就是在几何处理阶段增加了几何渲染单元(Geometry Shader)。几何渲染单元被附加在顶点渲染单元之后,但它并不像顶点渲染单元那样输出一个个顶点,而是以图元作为处理对象。图元在层次上比顶点高一级,它由一个或多个顶点构成。由单个顶点组成的图元被称为“点”,由两个顶点组成的图元被称为“线”,由三个顶点组成的图元被称为“三角形”。几何渲染单元支持点、线、三角形、带邻接点的线、带邻接点的三角形等多种图元类型,它一次最多可处理六个顶点。借助丰富的图元类型支持,几何渲染单元可以让GPU提供更精细的模型细节。
[编辑本段]R600锋芒初露——HD 2900XT
终于,在2006年中,AMD-ATI发布了自己第一款支持DX10、SM4.0的显卡——ATi Radeon HD 2900XT。HD2900XT基于R600核心、80nm制造工艺,她拥有超豪华的各种硬件配置,由此可以看出收购后的AMD-ATi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她拥有7.2亿个晶体管,320个超标量流处理器,512-bit的显存位宽,最大超过128.5GB/s的显存带宽,全面支持DX10、SM4.0,AvivoHD视频硬件加速器等组件。 在众多的游戏性能测试中,HD2900均败给了竞争对手nVIDIA基于G80核心的8800系列。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ATi在DX10支持上选用了超标量流处理器(流处理器以下简称SP)。这样有助于处理大量的并行数据,但是超标量SP要5个一组才会发挥全部效用。而nVIDIA选择了矢量SP,1个即可发挥全部效用。这样比起来真正可比的SP数量是HD2900XT 64(X5)个;8800Ultra/GTX128个,8800GTS(640MB)118个,8800GTS(320MB)96个。这样一比就知道HD2900就算有神助也不可能打败8800系列。整个HD2000系列都是这样,2600是24(X5)个,2400是8(X5)个。
2、ATi不支持核心频率异步,即核心频率必须跟SP频率相同,而nVIDIA的SP频率k可以轻松超越1GHz,由此可见ATi的HD2000系列根本无法和同级产品竞争。
3、ATi没有正确发挥核心特性。R600核心是环形总线架构,特点是数据读取速度快、数据命中率低。这种特性决定了HD2900需要高速显存,而非高带宽显存。HD2900选用512-bitGDDR3显存,就像一个眼力不出众的、力量大的人在很宽、而且阻力很大的地板上找东西一样。而1GB版HD2900XT由于GDDR4显存本身的延迟时间过长被拖累。
4、HD2000系列的算法还不够成熟,BUG不少,在打开AA(抗锯齿)后性能下降明显。
尽管如此,HD2000系列并没有被G8000系列落下太多,可以看出HD2000系列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令人欣喜的是,HD2000附带的AvivoHD硬解码技术效果要比G8000系列好很多。相比之下,HD2000还有一定的竞争力。
[编辑本段]R600走向成熟——HD3800系列
2007年11月末,AMD-ATi发布了HD3800系列显卡。她是业界第一款55nm工艺制造的显卡,业界首款支持DirectX10.1、Shader Model4.1的显卡。她基于RV670核心,保留了R600核心大部分特性。同样拥有320个超标量SP,晶体管数量缩减至6.66亿个。她引入了ATi的新技术,比如PowerPlay节能技术、AvivoHD二代硬解码技术等。AMD-ATi此次没有在HD3800身上使用512-bit显存,而是只用256-bitGDDR3显存,可见AMD-ATi已经发现了HD2900身上的显存策略错误。
AMD-ATi改变命名策略,“xx50”代表较低级的显卡,“xx70”代表较高级的显卡,舍弃诸如GT、PRO、XT、XTX等含糊不明的后缀。
AMD-ATi自此调整了市场策略,研发主力转向主流市场以节约成本,借此吸引厂商打通销售渠道,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其中HD3850凭借精准的定位,填补了nVIDIA的巨大定位空缺,取得一定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AMD-ATi将失去旗舰级市场,AMD-ATi将用单卡集成双芯片的方式推出旗舰卡,以节省成本。AMD-ATi的市场策略开始领先。2008年1月发布的HD3870X2是业界第一个单卡双芯的显卡解决方案,击败先前最强单卡GeForce8800Ultra,成为当时单卡性能王者。
HD3800系列性能稳定,使用中没有较大问题,R600开始走向成熟。
[编辑本段]R600的巅峰——HD4800系列
2008年6月,AMD-ATi经历一年多的卧薪尝胆,终于爆发了!基于RV770核心的Radeon HD4800系列终于发布了!抢先上市的HD4850拥有1T(10^12)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轻松击败了高端市场的GeForce9800GTX,即使nVIDIA发布了高频的9800GTX+也无济于事。RV770可以说是RV670的全面升级版,在制造工艺成熟后,320个超标量SP增为800个超标量SP,光栅和纹理单元也增加了,AMD-ATi在HD4800系列身上使用了优化的AA算法,在游戏开启AA后能够完胜G9800系列显卡。在稍后上市的HD4870身上AMD-ATi使用了正确的显存策略,引入256-bitGDDR5显存,回归传统的显存控制器设计,并且采用了频率达到3.6GHz!HD4870性能更上一层,拥有1.2TFlops业界第一的浮点运算能力,游戏性能甚至能与怪兽级的GTX260叫板。
Radeon HD 4800系列表现出众,HD4850刚一上市1499元的定价当天就迫使nVIDIA将GeForce9800GTX从2999元降至1999元几天之后就将至1399元,由此可见其影响力。HD4800系列性价比出众,受到显卡爱好者的追捧,在各国热卖,一些国家中甚至一度脱销。
8月12日,AMD-ATi发布HD4870X2以及4850X2。4870X2主要面对旗舰级市场,对抗最高级怪兽显卡GTX280。HD4850X2则鼓励主推非公版产品,节省成本降低价格,占据高端市场。当日,AMD-ATi发布驱动程序CatalystControlCenter8.8,将对单卡双芯及双卡互联解决方案进行性能爆发式的提升;同时附带的PowerPlay2.0新一代节能技术,将进一步提升AMD-ATi产品的竞争力。
A卡和N卡的较量,始终在继续。
④ 上哪能搞到显卡芯片的资料
1、DirectX9战场全面胜利
最先推出的Radeon 9700/Pro可谓令人耳目一新,不仅率先实现DirectX 9.0硬件级支持,还破天荒地集成了1.1亿个晶体管!作为新一代产品,Radeon 9700/Pro实现了256Bit位宽,并且显存位宽也达到这一数值。从显存宽位、渲染管道、纹理贴图单元等令人关注的指标来看,Radeon 9700/Pro的表现是无懈可击的。与当时的GeForce4 Ti相比,Radeon 9700/Pro完全超越它,而且已经不能算作是同一时代的产品了。可以负责地说,在当时产品研发进度上,ATI第一次超越了nVIDIA。Radeon 9700/Pro配置了四个可编程顶点描景管道,而且改善了多边形设置引擎,可以提供对Vertex Shader 2.0、Pixel Shader 2.0、NURBS、Displacement Mappingdeng等技术最完美的支持。全屏抗锯齿技术始终是GPU厂商不断努力的方向,而Radeon 9700/Pro带给业界的是Smoothvision 2.0,配合新一代HyperZIII显存压缩技术,直接令全屏抗锯齿效果的实用价值大大提高。
毫无疑问,高价位的Radeon 9700/Pro仅仅是ATI的一面旗帜,真正令人疯狂的是Radeon 9500/Pro。Radeon 9500/Pro使用与Radeon 9700/Pro相同的R300 GPU,只不过显存位宽降低到128Bit DDR。相对而言,Radeon 9500的速度降低更多一些,因为它只有4条像素渲染流水线。不过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很多Radeon 9500/Pro都可以通过软件修改为Radeon 9700/Pro,此时性能大幅度提高,备受发烧友推崇。或许是看到了Radeon 9500/Pro的这一“小瑕疵”,也或许是为了降低成本,ATI迅速推出了基于RV350内核的Radeon 9600/Pro。Radeon 9600/Pro同样完整地支持DirectX 9.0,不过仅仅配置2个可编程顶点描景管道,而且像素渲染流水线缩减为4条,同时显存位宽也只有128Bit DDR。如此一来,Radeon 9600/Pro反倒失去了光芒,因此普及速度并不快。当然,后来ATI衍生出的Radeon 9550还是非常成功,被很多ATI Fans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对比GeForce FX5950U与Radeon 9800XT,我们却能发现奇怪的一幕。在大多数基于DirectX 8.1的游戏中,两者的差距微乎其微,而在执行DirectX 9.0游戏时,Radeon 9800XT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如此,ATI旗下的Radeon 9600系列也具有类似的优势,令nVIDIA的GeForce 5700/5600系列受到很大的打击。从官方公布的消息来看,GeForce FX5950U与Radeon 9800XT在DirectX 9.0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甚至是导致性能差距的重要原因。尽管两者都是支持Pixel Shader 2.0与Vertex Shader 2.0,但是渲染精度、指令数量、Shader长度等都不相同。
Radeon 9800惊人的DirectX9 3D动态贴图技术
原本nVIDIA GeForce FX相对于Radeon 9700Pro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可以执行长度达1024指令的Pixel Shader程序,但是ATI随后发布的Radeon 9800系列可以执行任意指令长度的Pixel Shader程序,这比GeForce FX5950又进了一步。这一切都归功于ATI的F-buffer技术,主要用于存储渲染流程中的中间结果,这样就避免了把所有的像素都写入帧缓存,提高了工作效率。
nVIDIA势力的日益壮大以及在接口开发方面的垄断行为令Microsoft非常恼怒,甚至一度传出nVIDIA退出DirectX 9.0制定小组。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这至少证明nVIDIA与Microsoft的关系大不如前。众所周知,目前Pixel Shader与Vertex Shader都只能在D3D接口下应用,退出OpenGL组织的Microsoft一心想彻底淘汰OpenGL接口,而且已经基本实现。在这种情况下,nVIDIA的境地自然非常不利,很可能在面对新一轮3.0版本Pixel Shader以及Vertex Shader竞争时处于下风。更为蹊跷的是,ATI研发小组还拥有原本负责制定DirectX标准的前Microsoft成员,这也是令nVIDIA最为尴尬的。对比同级别的显卡,nVIDIA在OpenGL性能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而ATI的D3D速度更为出色。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并非是单纯的技术原因,厂商之间的“合作”与“牵制”起了决定性作用。
如果要对ATI和nVIDIA的第一次DirectX9对抗下一个结论,那么ATI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但是,可千万不要小看了nVIDIA的雄心,就在ATI吃着Radeon 9550的老本时,nVIDIA的PCI Express攻略已经展开,并就此将ATI打入深渊。.
SM 3.0的溃败
ATI以及其它GPU厂商的复苏为nVIDIA敲响了警钟,Radeon 9700/9800更是让nVIDIA知道落后的感觉。GeForce FX5800的4×2流水线架构以及128bit GDDR2显存更是使得nVIDIA在性能宝座的争夺中彻底败给ATI,对于nVIDIA而言,真正令其坐立不安的还不仅仅是ATI的高端产品。Radeon 9550以及衍生到PCI Express接口的X300-X550-X600小组合体对于市场占有率的侵蚀一度非常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FX5200/5500/5600/5700之流挽回局面已经没有可能,而且nVIDIA的桥接芯片存在成本偏高的问题。如何才能彻底压制ATI,这成了nVIDIA的当务之急。事实上,nVIDIA一直在产品研发进度方面略微领先于ATI。在GeForce 5900发布之前,GeForce 6系列就已经进入研发阶段。nVIDIA对GeForce 6投入的工程研发人员不下500人,研发经费数以亿美元计算。自此为止,可以彻底宣告nVIDIA的GeForce 6产品线布置完成,NV3X核心逐步退出市场。以GeForce 6200TC对抗被称为nVIDIA心腹大患的集成显卡,以GeForce 6600LE系列牵制ATI的X300-X550-X600阵营,以GeForce 6600GT再加上高端SLI技术彻底打压竞争对手,应该说nVIDIA有一定的胜算。
但是从技术角度而言,X300-X550-X600阵营却不得不面对平庸的现实。如今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支持Shader Model 3.0,包括《细胞分裂3》、《孤岛惊魂》、《帝国时代3》、《使命召唤2》等。GeForce 6200以及GeForce 6600LE全面支持Shader Model 3.0,而ATI显卡显然在这方面处于落后局面。
Shader Model 3.0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的游戏研发时的编程模型,方便游戏开发商更简单的做效果更好的游戏。Shader Model 3.0被应用到很多环境表面和混合的镜面光源中。和Shader Model 2.0相比,Shader Model 3.0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拥有 置换贴图技术,许多复杂的光影算法在 Shader Model 1.1 和 Shader Model 2.0 上无法实现.
对于任何厂商而言,众多市场总是不可放弃的前沿阵地。当时,ATI一心希望X300-X550-X600阵营能够坚守低端市场,而X700至少对GeForce 6600系列构成威胁。但是现在看来,ATI的如意算盘显然不切实际。由于技术研发上的落后,ATI已经在第二轮的DirectX9竞争舞台中败北。当然,X700的失败也意味着整个产品线的溃败。X800尽管随后衍生出X850系列,但是在高端市场根本无法打开局面,难以与GeForce 6800系列正面对抗。
一条管线内置多个工作单元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以前的GeForce4 Ti以及Radeon 8500等显卡都运用过这些技术。与纯粹依靠单管线相比,这种方式能够在纹理填充以及像素计算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不过此时的实际工作能力并非简单的相乘关系,而且其中的复杂关系很难评判。在ATI最新推出的X1600 RV530 GPU中,只有四条渲染管线,但是每条管线拥有12个像素填充单元。
如今我们对于一条流水线定义是“Pixel Shader(像素着色器)+TMU(纹理单元)+ROP(光栅化引擎,ATI将其称为Render Back End)。从功能上简单的说,Pixel Shader完成像素处理,TMU负责纹理渲染,而ROP则负责像素的最终输出,因此,一条完整的传统流水线意味着在一个时钟周期完成1个Pixel Shader运算,输出1个纹理和1个像素。以GeForce 6600LE为例,一块传统的4流水线构架显卡(4X1)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4个Pixel Shader运算,输出4个纹理和4个像素。流水线=Pixel Shader+TMU+ROP,这一概念一直得到GPU厂商的拥护。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3D游戏开始有明显的取向性,此时这一平衡也自然被打破。
正是基于像素着色器程序中算术指令比重不断提高这一事实现状,ATI开始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高像素渲染管线数量。以X1600为例,它拥有4条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只不过Pixel Shader、TMU以及ROP形成3:1:1的关系。具体而言,X1600有12个Pixel Shader,而TMU和ROP却只有4个,因此这款GPU核心在一个周期内可以进行12次Pixel Shader运算,输出4个纹理和4个像素。也就是说,X1600在Pixel Shader运算上等同于16流水线显卡,但在纹理填充率和像素填充率上等同于4流水线显卡。按理说,X1600的技术的确是比较先进,但是将一项技术优势作为非同级别竞争的砝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面对GeForce 6600GT和GeForce 7300GT真正的8管线,X1600显然没有胜算。好在,ATI近期发布了X1650XT,此时真正拥有12管线,并且实现了36个像素单元,但是这似乎一切已经晚了,因为ATI已经被AMD所收购。
依靠NV40 NVIDIA打了个翻身仗,新的显示芯片G70在2005年年中顺利上市。与激进的NV40不同,G70以NV40为基础,在性能和功耗、成本等几个方面取得非常好的平衡。
而急于扳回一城的ATI却连续遇上了功耗等不利因素造成的Re-tape,导致传说中的R520一再跳票。经过了4个月痛苦的G70 VS nothing的煎熬,R520终于在10月发布。
与R420一样只有16条渲染管线,在采用极线程分派处理器后,R520能够最多同时处理512个线程,先进的线程管理机制使得每条渲染管线的效率大为提升;8个引入SM3.0的顶点着色单元,动态流控指令得到了支持,采用R2VB的方式绕过了SM3.0对VTF的规定;采用了256位的环形总线尽管增加了内存的延时,却灵活了数据的调度;支持FP32及HDR+AA;而先进的Avivo技术使得ATI产品的视频质量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与G70相比,R520的技术更为先进,但是像素着色单元过少是其硬伤,不久后NVIDIA推出的7800GTX 512MB凭借高频和大容量的内存就轻松超过了R520。针对R520的缺点,ATI迅速作出了反应,推出了与R520在架构上很不一样的R580。
ATI认为未来游戏将会对Shader的要求更高,所以像素着色单元与TMU的比值应该更大。于是R580采用了48个3D+1D像素着色单元,却使用了与R520相同的16TMU。这种奇特的3:1架构被证明在如极品飞车10和上古卷轴4等PS资源吃紧的新游戏中能够获得比传统的1:1架构更为优秀的表现。先进的软阴影过滤技术Fetch4则让R580对阴影的处理更有效率。
R580在老游戏下性能表现与对手的旗舰产品不相上下,而在Shader压力繁重的新游戏中特别是高分辨AA/AF全开的模式下,甚至能够超过对手产品50%以上的性能表现。相比较于R520,R580游戏表现大为增强,成为了当时的游戏之王。
然而R580系列与其前辈R420有着共同的软肋,那就是中低端产品同样表现不佳。继NV43横扫中低端之后, 继任者G73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与此同时20管线的7900GS芯片良率之高使之成为了有史以来成本最低的中高端芯片,不断的降价给了ATI中高端产品已强大的压力。反观ATI,用R580的1/4缩小版X1600系列去攻占中低端市场,12PS、4TMU这种在高端芯片上优秀的3:1架构设计在普通游戏分辨率下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过少的TMU资源成了性能的瓶颈。ATI在中低端的竞争中再次败北。
强悍的1950XTX,甚至新一代的中高端GF8800GTS也不敢保证能够完全将其击败
R580性能强悍,但集中了主要利润的中低端市场被对手夺取后,ATI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ATI股价大跌,长期在15美元左右徘徊。在ATI与Intel的合作意向谈崩了之后,AMD向ATI伸出了双手。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宣布以总值54亿美元的现金与股票并购ATI,10月25日,AMD宣布,对ATI的并购已经完成,ATI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已经成为了历史。
就在AMD即将完成收购的时候,R580+上市,这次上市带来了新系列的产品线。高端以X1950XTX为主打,基本上可以看作是X1900XTX的GDDR4版本,GDDR4显存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片内传输带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性能。RV570即X1950Pro/GT具有36个PS单元、12TMU、12ROPs,同样是3:1的架构,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对手的产品,成为中高端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RV560即X1650GT则可以看作R580的1/2,24PSU、8TMU、8ROPs,测试成绩超过G73,成为了中低端的性价比最高的显示芯片之一。
可惜X1950XTX的全系列产品出来得太晚,尽管有了良好的定位和强大的性能,可为时已晚,ATI已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剩下的将由AMD代为完成。
2007年4月中旬,NVIDIA正式向外界宣布旗下三款中端DirectX 10显卡——GeFroce 8500GT、8600GT以及8600GTS。这意味着,nVIDIA除了占据高端的DX9显卡市场,还向主流的DX10显卡市场迈进。虽然ATi于07年5月中旬推出了旗下首款旗舰级的DX10显卡——Radeon HD 2900XT,但没有中坚力量,AMD-ATi始终不能于主流市场立足。于是AMD-ATi在2007年的6月12日,又向大家公布了其低端至中端的主流DX10显卡——RV630/610系列。
尽管又比nVIDIA的首批中端DX10显卡慢了一拍,但AMD-ATi的RV630显得后劲凌厉,得益于更先进的65nm核心制程,开发厂商能够对ATi的Radeon HD 2600系列更好的控制成本,按照不同的定位,价格低廉的Radeon HD 2600Pro、超频版的Radeon HD 2600Pro、非公版2600XT.....多种不同规格的RV630显卡登陆市场,成为ATi在中端DX10市场上的一只庞大队伍。
R600锋芒初露——HD 2900XT 支持VC-1、H.264高清硬解的UVD解码器
终于,在2006年中,AMD-ATI发布了自己第一款支持DX10、SM4.0的显卡——ATi Radeon HD 2900XT。HD2900XT基于R600核心、80nm制造工艺,她拥有超豪华的各种硬件配置,由此可以看出收购后的AMD-ATi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她拥有7.2亿个晶体管,320个超标量流处理器,512-bit的显存位宽,最大超过128.5GB/s的显存带宽,全面支持DX10、SM4.0,AvivoHD视频硬件加速器等组件。 在众多的游戏性能测试中,HD2900均败给了竞争对手nVIDIA基于G80核心的8800系列
网上查的
⑤ 8600GT比 7600GS打游戏强吗
8600GT/GTS显卡基于NVIDIA最新的G84显示核心,基于80nm制造工艺,它采用
了DirectX 10规范的统一渲染架构,没有了传统意义上渲染管线的概念,统一
称为单一的Steaming-Prozessoren单元。8600GT内建32个Steaming-
Prozessoren处理单元,完全支持全新的DirectX 10与Shader Moder 4.0技
术。
PureVideo 2D视频方面,G84和G86可以播放1080p分辨率的MPEG-2和WMV HD高清视频,并支持H.264视频硬件解码加速,但NVIDIA没有提及对VC-1解码的支持。G84和G86还具备先进的后期处理视频算法,比如时空反交错、2:2反转矫正、3:2剧场还原、4-tap水平视频缩放、5-tap垂直视频缩放等等。
7600GS,256核心位宽,128显存带宽,12条渲染管线,5个定点着色单元
现在8600GT是新的产品哦
8600GT肯定比7600GS高多很多很多
所以8600GT比 7600GS打游戏强得多多拉!
⑥ 密集波分复用的关键技术
以光网络构建未来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系统需要重点解决高速光传输、复用与解复用技术。基于光的分插复用(OADM)技术,网络间的光交叉互连(OXC)技术,集成化的窄带、高速、波长可调的低噪声探测器技术,以及可用于光纤网络干线传输的、速率可达4OGbit/s的、波长可调谐的、高稳定的增益耦合DFB激光器/光调制器的集成光源。
1)光纤传输通常认为单模光纤SMF色散很大,对减少四波混频(FWM)引起的干扰有好处,但需要很多的补偿光纤。实际的实验表明SMF(G.652)和DSF(G.653)用于WDM系统时,其SPM,XPM的危害较小,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过去理论和实验表明DSF光纤的FWM干扰严重,不宜作WDM系统。然而采用喇曼放大后,其放大作用是沿光纤分布而不是集中的,因而发送的光功率可减小,从而FWM干扰可降低,因此WDM在DSF光纤中传输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偏阵模色散(PMD)、色散补偿是长距离大容量WDM系统必然遇到的问题,如果想得到一个又宽又平的波段。那么对色散补偿器件的色散和色散斜率同时有一定要求。
2)DWDM光源 WDM光网络对光源的要求是高速(大容量)、低啁啾(以提高传输距离)、工作波长稳定,为此要研究开发高速、低啁啾、工作波长可调且高度稳定的光源。从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上看集成光源是首选方案,激光器与调制器的集成兼有了激光器波长稳定、可调与调制器的高速、低啁啾等功能。有多种集成光源:其一是DFB半导体激光器与电吸收调制器的单片集成。其二是DFB半导体激光器与M-Z型调制器的单片集成:也有分布布拉格反射器(DBR)激光器与调制器的单片集成以及有半导体与光纤栅构成的混合集成DBR激光器。
3)DWDM探测器波长可调谐的窄带光探测器是WDM光网络中一种高效率、高信噪比的下载话路的光接收技术。为了使系统的尺寸大大降低,可考虑将前置放大电路和探测器集成在一起。该类器件的每个探测器必须对应不同的信道,所以探测器必须是窄带的,同时响应的峰值波长必须对准信道的中心波长,所以响应带宽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谐。此外要求探测器间的串扰要小。共振腔增强型(RCE)光探测器集窄带可调谐滤波器与探测器于一体,是这类探测器的首选方案。
4)波长转换全光波长转换模块在接入端应用是对从路由器或其它设备来的光信号进行转换,将非匹配波长上的光信号转换到符合ITU规定的标准波长上然后插入到光耦合器中;而当它用于波长交换节点时,它对光通路进行交换和执行波长重用功能,因此它在波长路由全光网中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宽带透明性和快速响应是波长转换器的基本要求。在全光波长交换的多种(包括交叉增益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四波混频、非线性光学环镜)技术中,最有前途的全光转发器是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s)中基于交叉相位调制原理集成进Mach-Zehnder干涉仪(MZI)或Michelson干涉仪(MI)而构成的带波长转换器,它被公认为是实现高速、大容量光网络中波长转换的理想方案。
在大规模使用WDM组网时,特别是通道调度时,可能需要把某一波长变换为另一波长,或者需要整个波段的变换。Lucent研制的光波段变换器是利用LiNbO3的二阶非线性系数x(2):x(2)对光波长进行变换的。光波导是周期极状LiNbO3光波导(Periodically poled waveguide)。
5)光放大器为了克服光纤中的衰减就需要放大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已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系统中,它能在1550nm窗口提供30nm左右的平坦增益带宽。
对于宽带EDFA放大器特别需要在整个WDM带宽上的增益平坦特性。日前己有基于掺铒光纤的双带光纤放大器DBFA(Dual-band fiber amplifier),其带宽可覆盖1528~1610nm范围。它由常规的EDFA和扩展带光纤放大器EBFA(Extended band fiber amplifer)共同组成。相类似的产品有Bell Lab的超宽带光放大器UWOA(Ultra-Wideband Optical Amplifier),它有80nm的可用带宽可对单根光纤中多达100路波长信道进行放大。它覆盖了C波段(1530~1656nm)和L波段(1565~1620nm)。
英国帝国学院(UK Imperial College)研制了宽带的喇曼放大器。受激拉曼放大(Stimulated Raman Amplify)是在常规光纤中直接加入光泵功率,利用光纤的非线性使光信号放大的。单光泵的喇曼放大的增益带宽较窄,采用波长为1420nm和1450nm两个光泵的喇曼放大器可得到很宽的带宽(1480~1620nm)。喇曼放大的增益可达30dB,噪声系数小于6dB。光泵功率为860mW。
6)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交叉连接器(OXC)光分插复用器OADMs(Optical Add Drop Muxs)实现在WDM光纤中有选择地上/下(drop or add)特定的任何速率、格式和协议类型的所需光波长信道。它是高速大容量WDM光纤网络与用户接口的界面。OADM一般是复用器、解复用器、光开关阵列的单片集成或混合集成。可调波长工作的OADM器件正在开发之中,并且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WDM光网络间的交叉互连也将逐步过渡到完全采用光的形式进行。国际上已经有单片集成OXC的实验室工作报道,但是更多的工作是集中在其中的关键器件上,主要有为了解决网络阻塞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波长转换器件。AWG(Array Waveguide Grating)是最适于DWDM复用与解复用以及作为核心器件构成OADM和OXC的新型关键器件。因为AWG可与石英光纤高效耦合使插入损耗很低、能够实现低成本集成。此外,AWG减轻了对光源面阵的集成度的要求,采用多个单波长激光器与其耦合就可以实现DWDM目标。该研究的技术关键在于掌握厚层波导的制备技术,设法避免因应力引入偏振色散,甚至导致器件破裂。
7)光开关光波导开关集成面阵也是构成OXC和OADM的关键部件,实用的光开关阵列,大都是用LiNbO3光波导开关实现的。这种光开关矩阵实现大规模单片集成难度较大,尤其难以与操作电路实现OEIC集成,也有采用SiO2/Si的热光开关,但响应速度较慢,约为毫秒量级,只适用于信道切换,对信元/包的交换,其响应速度不能满足要求,要实现信元/包交换至少响应时间要达到微秒量级。而准实时交换(如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交换)则要达到纳秒量级。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决定于OXC的集成规模和运行的灵活程度,所以最终的OXC应当是单片集成的。技术关键是发展高速响应Si基彼导光开关,而利用电注入折变效应构成的SOI型SiO2/Si波导光开关,可以实现小于微秒的光开关运作,有望实现大规模单片集成。
赫茨实验室研制了速度极高的光开关,它可在160Gbit/s的光数据流中取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波长分别为1302nm、1312nm的两个光脉冲在半导体光放大器中产生的四波混频可对照检查155O nm的光信号脉冲取样。这种高速开关适用于未来从光IP信号中直接提取路由地址,以便实现光IP(IP over Optical)。
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Micro-elec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的微镜阵列光开关技术也是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在光网络中使用MEMS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电子设备具有低成本、快速、体积小、通信容量大,而且具有体积小、灵活可变、对比特率和协议透明、跨越电子限制提高网络速度等优点。但开关速度还达不到要求。微机械技术还可做可变光衰减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静电引力改变微机械中的遮蔽片的位置,以遮蔽光纤的导光面积,从而改变光衰减。该器件可由光信号控制,可用以制作:光衰减器、光功率稳定器、光功率均衡器和光波段开关。
另一种光开关是高分子数字交换器件。采用Polymer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光波导器件正趋于成熟。高分子材料易于加工,成本低,在电极上施加电压就可控制光信号通过或不通过光波导。存在问题是易于从衬底硅片上脱落、易吸水和老化问题。 光网络可按照物理连接分为环网、网状网、星型网和总线结构。环型拓朴与网状拓扑相比有很多优点,例如:链路分摊的成本低,链路可共享,而且当出现大的突发数据流时可同时使用工作光纤和保护光纤降低路由器的负荷,从而避免了在路由器端的缓存需要。
多波长网络又可分为单跳网和多跳网。在单路网中从源端到目的地的数据流就像一个光流一样穿过网络,在中间任何节点无需电的转换。从光网络选路方式上划分有两种典型的单跳网络:广播与选择网(Broadcast and select network)以及波长选路网(Wavelength routed network)。
广播与选择网是通过无源星型耦合器件将多个节点按照星型拓朴结构连接起来的。基本原理是以广播形式发送,接收端有选择地滤波接收。这种网络主要用于高速局域网或广域网。有两种工作方式:固定波长光发送而使用可调谐的光接收或者接收波长固定而发送波长可调。广播与选择网有两个不足之处:其一是浪费了光功率。发射的光功享送到所有的接受器,不管这个接收器是否是通信对象。这样,对实现通信节点来说,增加了光分流引起的损耗。其二是可扩展性差。N个节点至少需要用N个波长,增加一个节点要增加一个波长,每一个接收器的可调谐范围也要相应增加一个波长,而且不能执行波长重用。
与之相反,波长选路网关键元素是波长途择交换器,它也分为两种:波长远路交换方式和波长转换交换方式。前者是通过改变WDM路由动态地在通信间交换数据信号。后者通过波长转换将数据倒换到另一个波长通道上。
若在节点中采用光开关、波长转换器、可调谐滤波器、阵列波导路由器等光子器件,就可构成灵活的、可扩展的、可重构的光网络结构。 光网络是由光通路将波长路由器和端节点相互连接而构成的。显然每个链路可支持好多信号格式,但它们都被限定在波长粒度上。波长交换机(或波长路由器)构成形式有以下几类:
非重构交换机:每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对应关系是固定的而且波长一致,一旦建成就无法改变。
与波长元关型可重构交换机: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可以动态重构,但这种关系与波长无关。即每一个输入信号都有一些固定的输出端口。
波长选择型可重构交换机:它同时兼有端口的动态重构和依据输入波长的选路功能。
给定一个网络的物理拓扑和一套需要在网络上建立的端到端光信道,而为每一个带宽请求决定路由和分配波长就是波长途路由问题。光网络中波长路由问题主要有3类:
一是在不使用全光波长变换模块时,实现自适应网络波长和路由的动态分配(RWA)问题,解决途径是确定优化判据、波长和路由的分配算法。也包括在所需系统代价最小的情况下故障恢复路由的动态自愈恢复算法。
二是在有全光波长变换模块时,利用波长变换模块如何降低波长堵塞的算法研究,包括使用波长变换模块后系统性能增加和波长路由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尺寸的关系。
另外要实现真正的自适应路由和波长分配,还必须考虑业务流量制约下的选路问题。最理想的情况是DWDM光网络节点监测光信道上的业务流量,根据使用情况按照相应算法增加/减少光信道数量和提高/降低光信道数据速率。
光网络独一无二的属性是可以实现波长路由,通过网络中的信号路径由波长、源信号、网络交换的状态信息以及选路中的波长改变信息等来共同决定。图2表示了一种基于波导光栅路由器(WGR)的波长选路网中光路的建立过程。WGR节点通过波长路由算法分配波长,波长转换器的应用可增加网络的灵活性。
波长分插复用(WADM)可与路由器直接连接,使得在两者之间建立光路径成为可能。由于Internet数据在发达和接收信道上具有很高的不对称性,因此依据对称的话音业务设计的现有通信系统不能适应这种非对称业务。而直接将路由器与分立波长相连的一个优势是光学系统能够直接根据Internet数据的流量情况在以波长为基础的光域上执行相应的流量疏导功能。 由于DWDM系统提供的相互不存在时间关系的不同波长的复用,因此不需类似于SONET中的时钟系统。然而要保证传输质量,也许在WDM系统中仍需要同步技术。
光纤可非常容易地实现安全性连接。量子密码(Quantunm cryptography)技术使用最基本的量子互补(quantum complementarity:基于粒子与波在行为上互斥的同时又是完全描述一种现象的密不可分的两个要素)原理就是其中之一,它允许相距较远的两个用户使用共享的随机比特序列作为密码通信的密匙。十分复杂的传统加密措施是通过复杂和强度很大的数学运算来实现的,与其相比分布量子密码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技术,正像它的名字所表示的那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基本的物理原理来保护和加密有用信息的有效方法。 与点到点WDM系统相比,WDM光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网络中同一参考点各信道的功率不同。在端到端WDM系统中,信号发送端处各波长的功率是相等的。而在光网络中,从本地节点上路的光信号与其它传输了不同距离、从而有不同光功率的一些信号复用在一起传输。即使是复用在一起传输的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由于EDFA、光滤波器和光开关等器件对各波长的响应略有不同,它们的功率也可能不同。不同功率的波长信号经过级联EDFA系统后,某些波长的功率将可能进一步降低,使该信道性能恶化。此外由于光网络的上下话路、重新配置或网络恢复等原因。使进入节点的各个波长通道的光功率也存在差异,由于光信号要经历多个节点和链路,各个波长通道之间的光功率差异产生累积,导致各个光信道的信噪比下一致,使得系统服务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使某些信道劣化到不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在光网络中有必要在节点对每个波长的光功率进行均衡,以保证通信质量。
光网络中通道的不均衡性可严重恶化网络性能,因此通道的均衡性是光网络性能好坏的重要依据,已经提出了许多均衡方案,如AOTF滤波器、MZ滤波器、F-P滤波器调谐方案,以及衰减器调谐方案等,这些方案都是利用光元源器件如可调衰减器以及有源器件如SOA的基于通道级均衡。一种方法是在终端机上的OMUX盘对输入的多路光信号进行中断检测,这一消息被监控系统处理后,将通过监控信道通知到全线各站点,控制各站的光放大器的输出动率。另一种方法是在各种光放大器盘上均设计有输入、输出光信号监视点,通过监控子架,实现对线路信号中各波长通道的集中监视和分析,即从光放大器盘的光监视点引入光信号,进行在线分析,可获知任一波长通道的工作状态,如光功率大小、光波长值、光通路的信噪比等重要参数。当功率监测点位于0XC/OADM中功放EDFA之前,监测并调整各个信道中的信号功牢或信号与噪声的总功率时,这种方案对于各个通道的不均匀性具有很好的均衡效果。但是,如果整个复用段的光功率发生波动,会导致所有受影响的通过都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不仅增加了调整时间,还使调节过程复杂化。链路支持的波长数目增多时情况尤为突出。此外,在特定情况下(若通过均衡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仅靠通道级均衡无法实现功率均衡。因此为适应网络配置、网络重构对各个光通道的影响,WDM光网络中光功率均衡是WDM光网络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光网络节点要支持光联网,必然要有对光通路的OAM(操作、管理与维护)信息,因此就必须具有开销处理能力。对开销的载送方式有随路和共路两种,各有优缺点。而提供开销的方法有3种:副载波调制(SCM),例如利用引示音(Pilot Tones);光监视通道(OSC);数字“包封器”(Digital“Wrapper”)。
WDM系统如何与IP网结合以传送IP信息(通称IP 0ver WDM),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不久的将来IP数据业务会占主要地位。当不使用SONET/SDH设备而要实现直接的IP 0ver WDM,则需要考虑在原来的SONET/SDH中执行的某些功能(如各种开销字节的处理)如何在新型系统中来实现。一种方案是:光的通过开销有两部分,一部分在光容器帧结构内,它对应SONET/SDH的段开销,另一部分不在帧内,而是用调制的导频(pilot tone)另外传送,光层只具有WDM的复用功能。
光联网技术提供在光层上的传送组网技术,例如在光通路(OCh)层上作OCh的快速路由和交换;为了以光通路组网,就需要具有管理频(率)隙(slot)的能力(正像在现有网中管理时隙一样),这里一个频隙就是一个光通路。 在传统的点到点波分复用(WDM)系统中,由于波长选择器件(如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和可调谐光滤波器)性能的不完善,相邻波长信道之间会产生串扰,这种串扰被称为异频串扰。它是一种加性串扰,表现为在信号上叠加了一定功率的噪声,恶化了信号的消光比。构成光网络时这种串扰的影响下去积累,且在接收机前加光滤波器可以将其滤掉,因此对系统的影响较小。
而在以波分复用传输和波长交叉连接(OXC)为基础的WDM光网络中,当不同输入链路中同一波长(频率)的信号被送入同一光开关,根据需要完成光交叉连接后,再送入相应的波分复用器中。由于器件性能的不完善,一个信道的信号经过交叉器件后会包含其它信道的串扰。当多个信道重新耦合到一起时异频串扰就会转化为同频串扰,即与信号光频率相同的串扰。它可以是不同链路中相同波长间的串扰或同一信号与自身的串扰。当光通道经过多个OXC时,由于每个OXC中波长选择器件的作用,异频串扰不会随着节点数的增加而积累。而同频串扰和信号在同一个波长信道内,不受波长选择器件的影响,将随着节点数的增加而下断积累。因此同频串扰需要着重研究。
OXC引入的同频串扰可以分为相于串扰(串扰光的相位与主信号相关)和非相干串扰(串扰光的相位与主信号不相关)。当主信号的一部分能量经过OXC变成串扰时,串扰光信号与主信号可能相干。这主要由串扰光信号和主信号的传输时延差与激光器的相干时间决定。当传输时延差小于激光器相干时间时,这种同频串扰就成了相干串扰。为了减小串扰对系统的影响,在设计OXC时应该使不同光路的时延差大于激光器的相干时间。
⑦ NVIDIA G98这款显卡怎么样
蛮不错的,你看看NVIDIA 的所有显卡历程G98和D8M如许并存的命名体式格局还会在这一代产品中继续下去,不过在未来的产品中将只会接纳全新的命名体式格局2008年01月10日
VC-1编码1080P《King Kong》测试
G98-8400GS在开启硬解加速后,CPU平均占用率只有14.19%
G86-8400GS在开启硬解加速后,CPU平均占用率高达35.27%
◆ VC-1编码1080P《DEJAVU》测试
G98-8400GS,CPU平均占用率9.02%
G86-8400GS,CPU平均占用率43.47%
H.264编码1080P《X-MAN3》测试
G98-8400GS,CPU平均占用率14.54%
G86-8400GS,CPU平均占用率6.76%
◆ H.264编码1080P《The Prestige》测试
G98-8400GS,CPU平均占用率13.13%
G86-8400GS,CPU平均占用率6.79%
MPEG-2编码1080P《Pioneer DEMO2006》测试
G98-8400GS,CPU平均占用率31.11%
G86-8400GS,CPU平均占用率30.13%
Radeon HD 2400 Pro,CPU平均占用率42.09%
对于MPEG-2编码,由于其算法最为简略,NVIDIA和AMD-ATI不约而同的接纳了选择性加速的体式格局,因此CPU占用率都比力高,G98和 G86处于统一水平,CPU占用率在30%摆布,而Radeon HD 2400 Pro在播放时CPU占用率达到42%,明显不如对手
和G98在市场上的对手Radeon HD 2400 Pro比拟,其3D性能要稍强一点
G98超频能力不俗
G98的默许核心/显存频率为567/500MHz,手头的这块影驰G98工程样卡使用的是同公版G86-8400GS同样的简陋散热器,在这个散热器效用下,哄骗nTune调节频率,G98可以超到680/586MHz的频率,很是稳定 也就是说,熬头代PureVideo HD技能虽则能够加速高清影片儿的解码处理,但最占用资源的Entropy Decode和IDCT(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失散余弦逆转换)仍然是由CPU来完成的,仍然会占用大量的CPU时间,对于一些低端配备布置的台式机,播放H.264编码影片儿一件很是坚苦的事
AMD的UVD技能能撑持VC-1、H.264编码节目的全硬件解码
30%的CPU据有率也并不低,多重VCL熵编码的解码工作让体系有一定承担与此同时,NVIDIA的对手AMD在其Radeon HD2000系列显卡中加入了全新视频加速引擎UVD(Universal Video Decoder,通用视频解码器),能纯粹负责显卡播放VC-1、H.264/AVC编码高清视频时的4个历程,也就是说,AMD的UVD技能能使成为事实对 VC-1/H.264编码节目的全硬件解码加速,在播放VC-1编码节目时,CPU占用率更低
在针对VC-1编码的高清视频时,对手的UVD技能更胜一等,尤其是在低端市场上,CPU处理能力远逊主流,要患上这个问题越发尖锐化,NVIDIA也颇受压力,决定推出第夏商周PureVideo HD技能
◆ G98:纯硬解加速的第3代PureVideo HD
12月3日,NVIDIA公布了基于G98核心的新一代Geforce 8400GS(D8M,Desktop 8 Mainstream)显示核心G98核心里的PureVideo HD技能为第夏商周,纯粹使成为事实对VC-1编码的全程硬件解码加速
新一低的Geforce 8400GS(D8M)
也许有些读者对G98的别称D8M有些陌生,这是NVIDIA全新的核心命名体式格局,D代表Desktop市场,第二位代表产品世代,第三位为针对的市场,M代表Mainstream(主流)市场
新一低的Geforce 8400GS(D8M)
G98的新特征:撑持VC-1编码影片儿的全硬解码加速播放
G98能供给对VC-1编码全历程硬件解码加速
作为第夏商周的PureVideo HD技能,已经能纯粹接管了VC-1编码节目的解码工作,也就是全程硬件解码加速,复杂的位流处理/熵解码此刻也交由GPU来完成,如许CPU有更多的空闲行止理其他事务,纯粹解放了CPU从而使之具备与对手全面竞争的能力
G98的新特征:65nm的制造工艺
除了PureVideo HD的改进外,G98延用了G92核心Geforce 8800GT(D8P)的制造工艺,也是接纳了65nm的制程,相对于上一代的80nm制程而言要进步不少,更进步前辈的工艺要患上在出产成本和功耗上都会有所改善,我们估计G98整卡TDP在25W摆布,核心的TDP在15W摆布
但是在制造工艺上,NVIDA一直滞后于对手,要知道,AMD的RV670已经开始应用55nm的制造工艺了
G98的新特征:PCI Express 2.0接口
和D8P同样,G98也开始撑持PCI Express 2.0接口标准PCI-E 2.0意味着单一通道宽度倍增(由原先2.5Gbps提升至5Gbps),另外还有其他新的特征,比如更高的供电规格,可以供给300W的供电能力
虽则G98撑持最新的PCI-E 2.0规范,但是对于这款低端产品来说PCI-E Bandwidth并不会成为它的性能瓶颈,以是不会作为主推卖点
G98的新特征:撑持HDMI和Dual Link HDCP输出
G98还撑持HDMI和Dual Link HDCP输出,HDMI接口需要另外转接,可以经由过程HDMI Audio Mixing的要领把SPDIF音频旌旗灯号整合视频旌旗灯号混淆输出
G98的新特征:3D能力被削弱
最新版的GPU-Z对G98撑持也不足,但可以看到G98的频率
同现存Geforce 8400GS同样,G98也是64bit显存位宽,从目前患上到的资料来看,G98架构上只有G86的半壁,8个Stream Processor、4个Texture Filtering Unit、4个Texture Addressing Unit和2个ROP,核心频率将运行在567MHz,显存频率为500MHz,Shader频率为1400MHz
虽则频率较现存的8400GS为高,但Stream Processor从16个降到8个,3D性能依旧会减低许多
G98:为高清视频解码及组建HTPC量身定做
接纳G98核心的Geforce 8400GS增强了高清视频播放能力,削弱了3D应用能力,是为高清视频解码及组建HTPC量身定做的产品
Cyberlink PowerDVD是台湾讯连科学技术所研发的高品位的影音光盘播放程序,最新的7.3版本已经能够全面撑持ATI Avivo HD和NVIDIA PureVideo HD高清硬件解码功效,并同时撑持Blue-Ray和HD-DVD除这个之外,PowerDVD Ultra 7.3还撑持.ts格式的高清视频直接播放,开启硬件解码只消简略的几个步骤,是目前众多播放软件中最利便易用的
CPU占用率除了用通例的Windows使命管理器来查看外,还会使用Vista操作体系自带的资源监视器(Resource Monitor)来不雅察,它的好处是能直接患上到某个程序在某个时段内的平均CPU占用率
测试片源选用了Remux格式的5部高清视频,别离是DEJAVU(时空线索)、X-MAN3(X战警3)、The Prestige(致命戏法)、Pioneer_DEMO2006(先锋演习)、King Kong(金刚) 其中接纳VC-1视频编码的有DEJAVU、King Kong,H264/AVC编码的有X-MAN三、The Prestige,MPEG-2编码的有Pioneer_DEMO2006,五部片源均撑持1080P格式 G98拥用第夏商周的PureVideo HD技能,能够对VC-1编码举行纯粹的硬件解码加速,G98-8400GS在开启硬解加速功效后,CPU占用率只有14.18%,比拟于G86- 8400GS的35.27%,有了质的飞跃,能让用户更好体验认识VC-1编码的影片儿
AMD的UVD技能在举行硬解播放时,CPU占用率更低,这主如果由于UVD是经由过程一个处理单位来举行四个步骤的加速处理,而PureVideo HD技能是哄骗VP和BSP两个处理单位来协同工作的,这两个处理单位在通讯上需要占用一定的CPU时间,因此CPU占用率上相对要高
◆ 测试总结
G98-8400GS的公布,对于NVIDIA在低端市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完整的VC-1和H.264硬解加速能力,纯粹可以和对手一较是非,从而挽回在高清播放显卡市场上的劣势
从高清播放测试可以看到,G98-8400GS具备有100%的VC-1编码解码能力,CPU占用率也直线降落,不再成为对手进犯的软肋,这也是G98真实的市场价值所在
G98-8400GS在播放H.264编码影片儿时,CPU占用率比G86-8400GS略高,大概是14%比7%的样子,也就是说G98在针对 H.264解码时,不进反退,我们还不能诠释为何呈现如许的环境,或许只是工程卡的原因,正式上市的产品有可能会修正这个问题,关于此,我们将会跟踪报道
对手Radeon HD 2400 Pro在H.264和VC-1解码时,CPU占用率更低(都在5%)摆布,理论上说UVD比起PureVideo HD更优异,但现实环境并不恁地简略家喻户晓,AMD-ATi高清显卡的VC-1硬解功效不能被KMplayer等第三方播放器所挪用,半壁程度上落空了UVD的现实意义(据闻此刻已有解决要领),优异的硬件需要完善的软件撑持,超高分辩率的硬解限定、VC-1回放花屏、VC-1硬解不能被第三方软件挪用,AMD-ATi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太多
另外一方面,G98在架构上作了减少,只保留了8个SP,要患上它在3D性能上明显不如G86-8400GS,NVIDIA的意图也很明显,G98 就是一块高清显卡,又想玩游戏又想看高清的话,去买G92这些吧不过G98的超频能力不错,小超一点,照旧能YY一下的并且NVIDIA也比力有意思,G98的3D性能刚比如对手Radeon HD 2400 Pro超出跨越那末一点点但是3D性能的降落,始终让人觉患上窝憋,高清平台用户也有多很游戏喜好者的
65nm制程的G98相当自制,以前有消息称核心成本为17美圆,整卡售价在50美圆摆布(应该会定位到400元RMB之内),和目前市道上的 G86-8400GS价格差未几,NVIDIA意欲用G98全面取代G86-8400GS,凭借对VC-1/H.264的全硬解,在低端市场上开始对 AMD施加更多的压力,打劫更多的高清播放市场,力争在高清显卡市场上也占领霸王地位
G98和D8M如许并存的命名体式格局还会在这一代产品中继续下去,不过在未来的产品中将只会接纳全新的命名体式格局2008年01月10日
◆ 开始硬解加速的第1代PureVideo HD
2004年12月,NVIDIA正式推出了PureVideo技能,这是一项基于GeForce 6/7系列GPU中整合的可编程视频处理引擎,能够对H.264、VC-1、WMV-HD和MEPG-2等高清视频播放举行硬件加速的显卡特色技能,能提升图形芯片的视频播放性能,主要效用是获患上更低的CPU占用率与更清楚的画面,呈现家子电影院级高清视频
小知识:在举行解码回放时,需要举行四个步骤处理,即Bitstream Processing、Inverse Transform、Motion Compensation和Deblocking
但是我们知道,在H.264、VC-1和MPEG-2这三种习用的编解码体式格局中,H.264是复杂度最高的,其 Entropy Coding(熵编码,主如果CAVLC和CABAC两种方案)的运算很是复杂,占用的大多资源现实上就是在举行Entropy Decode(熵解码)操作,如果播放码率很是高的HD级别视频时,GPU没有办法举行熵编码硬件加速,那末目前多数的CPU生怕很难让你流利地不雅看完一部电影
VC-1编码1080P《King Kong》测试
G98-8400GS在开启硬解加速后,CPU平均占用率只有14.19%
G86-8400GS在开启硬解加速后,CPU平均占用率高达35.27%
◆ VC-1编码1080P《DEJAVU》测试
G98-8400GS,CPU平均占用率9.02%
G86-8400GS,CPU平均占用率43.47%
H.264编码1080P《X-MAN3》测试
G98-8400GS,CPU平均占用率14.54%
G86-8400GS,CPU平均占用率6.76%
◆ H.264编码1080P《The Prestige》测试
G98-8400GS,CPU平均占用率13.13%
G86-8400GS,CPU平均占用率6.79%
MPEG-2编码1080P《Pioneer DEMO2006》测试
G98-8400GS,CPU平均占用率31.11%
G86-8400GS,CPU平均占用率30.13%
Radeon HD 2400 Pro,CPU平均占用率42.09%
对于MPEG-2编码,由于其算法最为简略,NVIDIA和AMD-ATI不约而同的接纳了选择性加速的体式格局,因此CPU占用率都比力高,G98和 G86处于统一水平,CPU占用率在30%摆布,而Radeon HD 2400 Pro在播放时CPU占用率达到42%,明显不如对手
和G98在市场上的对手Radeon HD 2400 Pro比拟,其3D性能要稍强一点
G98超频能力不俗
G98的默许核心/显存频率为567/500MHz,手头的这块影驰G98工程样卡使用的是同公版G86-8400GS同样的简陋散热器,在这个散热器效用下,哄骗nTune调节频率,G98可以超到680/586MHz的频率,很是稳定 也就是说,熬头代PureVideo HD技能虽则能够加速高清影片儿的解码处理,但最占用资源的Entropy Decode和IDCT(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失散余弦逆转换)仍然是由CPU来完成的,仍然会占用大量的CPU时间,对于一些低端配备布置的台式机,播放H.264编码影片儿一件很是坚苦的事
◆ 不能全硬解VC-1的第2代PureVideo HD
2007年4月17日,NVIDIA公布了G84/G86显示核心,也标记取第二代PureVideo HD技能的诞生
NVIDIA PureVideo HD第二代技能
GeForce 8600/8500/8400显卡上的PureVideo HD,比上一代多了VP2(Video Processor)、BSP Engine(Bitstream Processor)和AES128(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处理单位VP2频率更高,做Motion Compensation(动态赔偿)和Inverse Transform(失散余弦逆转换),而BSP Engine负责Entropy Decode,AES128负责为加密的AACS内部实质意义解密,从而进一步减轻CPU承担
G84/86系列能供给对H.264编码全历程硬件解码加速
很明显,第二代的PureVideo HD技能已经纯粹接管了H.264编码节目的解码工作,也就是全程硬件解码加速,复杂的位流处理/熵解码和IDCT交由GPU来完成,如许CPU有更多的空闲行止理其他事务,即即是低端的平台,也能轻松播放H.264编码的高清影片儿
需要注意的是,在Geforce 8800系列中,除了最新的8800GT使用的是第二代PureVideo HD技能外,其他的如8800GTS/GTX/Ultra都是使用的熬头代PureVideo HD技能
G84/86系列对VC-1编码的硬件加速并不纯粹
但是,即即是到了第二代PureVideo HD,对于VC-1编码的影片儿,仍然只能完成3/4的硬件加速,其中Bitstream Processing依然留给CPU完成NVIDIA以为,VC-1编码的复杂度比拟H.264要低,思量到成本、芯片巨细和越来越强的处理器等原因, 3/4的硬件加速已经能够大好地让用户体验认识高清盛宴了
在前边的那张不同编码软解码下CPU占用率对比图中可以看出,使用软解码对VC-1编码举行解码时CPU占用率在61%摆布,比H.264简直是要低不少,如果配合PureVideo HD的3/4硬件加速,CPU占用率会进一步减低,从以前现实测试患上到的数据来看,CPU占用率还在30%摆布
AMD的UVD技能能撑持VC-1、H.264编码节目的全硬件解码
30%的CPU据有率也并不低,多重VCL熵编码的解码工作让体系有一定承担与此同时,NVIDIA的对手AMD在其Radeon HD2000系列显卡中加入了全新视频加速引擎UVD(Universal Video Decoder,通用视频解码器),能纯粹负责显卡播放VC-1、H.264/AVC编码高清视频时的4个历程,也就是说,AMD的UVD技能能使成为事实对 VC-1/H.264编码节目的全硬件解码加速,在播放VC-1编码节目时,CPU占用率更低
在针对VC-1编码的高清视频时,对手的UVD技能更胜一等,尤其是在低端市场上,CPU处理能力远逊主流,要患上这个问题越发尖锐化,NVIDIA也颇受压力,决定推出第夏商周PureVideo HD技能
◆ G98:纯硬解加速的第3代PureVideo HD
12月3日,NVIDIA公布了基于G98核心的新一代Geforce 8400GS(D8M,Desktop 8 Mainstream)显示核心G98核心里的PureVideo HD技能为第夏商周,纯粹使成为事实对VC-1编码的全程硬件解码加速
新一低的Geforce 8400GS(D8M)
也许有些读者对G98的别称D8M有些陌生,这是NVIDIA全新的核心命名体式格局,D代表Desktop市场,第二位代表产品世代,第三位为针对的市场,M代表Mainstream(主流)市场
新一低的Geforce 8400GS(D8M)
G98的新特征:撑持VC-1编码影片儿的全硬解码加速播放
G98能供给对VC-1编码全历程硬件解码加速
作为第夏商周的PureVideo HD技能,已经能纯粹接管了VC-1编码节目的解码工作,也就是全程硬件解码加速,复杂的位流处理/熵解码此刻也交由GPU来完成,如许CPU有更多的空闲行止理其他事务,纯粹解放了CPU从而使之具备与对手全面竞争的能力
G98的新特征:65nm的制造工艺
除了PureVideo HD的改进外,G98延用了G92核心Geforce 8800GT(D8P)的制造工艺,也是接纳了65nm的制程,相对于上一代的80nm制程而言要进步不少,更进步前辈的工艺要患上在出产成本和功耗上都会有所改善,我们估计G98整卡TDP在25W摆布,核心的TDP在15W摆布
但是在制造工艺上,NVIDA一直滞后于对手,要知道,AMD的RV670已经开始应用55nm的制造工艺了
G98的新特征:PCI Express 2.0接口
虽则G98撑持最新的PCI-E 2.0规范,但是对于这款低端产品来说PCI-E Bandwidth并不会成为它的性能瓶颈,以是不会作为主推卖点
G98的新特征:撑持HDMI和Dual Link HDCP输出
G98还撑持HDMI和Dual Link HDCP输出,HDMI接口需要另外转接,可以经由过程HDMI Audio Mixing的要领把SPDIF音频旌旗灯号整合视频旌旗灯号混淆输出
G98的新特征:3D能力被削弱
最新版的GPU-Z对G98撑持也不足,但可以看到G98的频率
同现存Geforce 8400GS同样,G98也是64bit显存位宽,从目前患上到的资料来看,G98架构上只有G86的半壁,8个Stream Processor、4个Texture Filtering Unit、4个Texture Addressing Unit和2个ROP,核心频率将运行在567MHz,显存频率为500MHz,Shader频率为1400MHz
虽则频率较现存的8400GS为高,但Stream Processor从16个降到8个,3D性能依旧会减低许多
G98:为高清视频解码及组建HTPC量身定做
接纳G98核心的Geforce 8400GS增强了高清视频播放能力,削弱了3D应用能力,是为高清视频解码及组建HTPC量身定做的产品
Cyberlink PowerDVD是台湾讯连科学技术所研发的高品位的影音光盘播放程序,最新的7.3版本已经能够全面撑持ATI Avivo HD和NVIDIA PureVideo HD高清硬件解码功效,并同时撑持Blue-Ray和HD-DVD除这个之外,PowerDVD Ultra 7.3还撑持.ts格式的高清视频直接播放,开启硬件解码只消简略的几个步骤,是目前众多播放软件中最利便易用的
CPU占用率除了用通例的Windows使命管理器来查看外,还会使用Vista操作体系自带的资源监视器(Resource Monitor)来不雅察,它的好处是能直接患上到某个程序在某个时段内的平均CPU占用率
测试片源选用了Remux格式的5部高清视频,别离是DEJAVU(时空线索)、X-MAN3(X战警3)、The Prestige(致命戏法)、Pioneer_DEMO2006(先锋演习)、King Kong(金刚) 其中接纳VC-1视频编码的有DEJAVU、King Kong,H264/AVC编码的有X-MAN三、The Prestige,MPEG-2编码的有Pioneer_DEMO2006,五部片源均撑持1080P格式 G98拥用第夏商周的PureVideo HD技能,能够对VC-1编码举行纯粹的硬件解码加速,G98-8400GS在开启硬解加速功效后,CPU占用率只有14.18%,比拟于G86- 8400GS的35.27%,有了质的飞跃,能让用户更好体验认识VC-1编码的影片儿
从高清播放测试可以看到,G98-8400GS具备有100%的VC-1编码解码能力,CPU占用率也直线降落,不再成为对手进犯的软肋,这也是G98真实的市场价值所在
G98-8400GS在播放H.264编码影片儿时,CPU占用率比G86-8400GS略高,大概是14%比7%的样子,也就是说G98在针对 H.264解码时,不进反退,我们还不能诠释为何呈现如许的环境,或许只是工程卡的原因,正式上市的产品有可能会修正这个问题,关于此,我们将会跟踪报道 65nm制程的G98相当自制,以前有消息称核心成本为17美圆,整卡售价在50美圆摆布(应该会定位到400元RMB之内),和目前市道上的 G86-8400GS价格差未几,NVIDIA意欲用G98全面取代G86-8400GS,凭借对VC-1/H.264的全硬解,在低端市场上开始对 AMD施加更多的压力,打劫更多的高清播放市场,力争在高清显卡市场上也占领霸王地位
⑧ 显卡上的显存类型是DDR5,这是什么意思
回答:显存的意思。
⑨ 机器人系统开发属不属于IT行业
微机械电气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这一前沿技术主要涵盖以下研究专题:①集成化微型仪器与传感器;②微加工与测试技术;③微操作系统。 微操作系统作为MEMS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研究,现已研制出多种各具特色的微操作机器人实验样机系统[1]。 自1993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从事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各单元技术。经过几年的技术储备,研究重点开始由各单元技术转向系统集成及应用,如微操作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动仿生机构综合理论、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理论、精细微操作系统的光-机-电集成设计方法等,并把生物工程作为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把生物工程作为微操作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目的可以解释为2点:①从应用层面说,目标相当明确地界定在“面向生物工程”上,如细胞操作、基因转移、染色体切割等,希望给下一世纪中国的“绿色革命”带来推动作用。②从技术层面说,定位在基于显微视觉全局闭环的计算机伺服自动协调作业上。长远观之,其相关技术与微加工、微电子、显微医学等可触类旁通。 1微动并联机器人[2] “微动并联机器人的研制”课题研制了1台六自由度微动机器人,以其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包括三自由度粗动平台、显微视觉系统、控制系统及周边辅助设备的实验平台,并重点围绕微操作机器人的机构选型、误差分析、显微视觉及系统标定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具体阐述如下: (1)通过对国内外微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设计出了创意独特、两级解耦的串并联微动机器人,这在微动机器人领域尚属首例。 此串并联微动机器人有六个自由度,由上(3RPS机构)、下(3RRR机构)两机构并联串接而成[2],它具有上下机构运动解耦,运动学、动力学及误差分析简便,控制成本低,加速度大,可完成粗调、细调2种功能等特点。其具体技术指标如下:外形尺寸为100mm×100mm×100mm,工作空间为40μm×40μm×24μm,运动分辨率为0.2μm。 (2)为了合理地分配精度,充分评估各项误差对末端执行器位姿的影响,我们利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串并联机构结构参数误差与位姿误差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项结构误差对末端位姿的影响程度,并得出了若干对微操作机器人设计、加工及安装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 (3)对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驱动特性、柔性铰链的机械性能、微动机器人末端位姿的选择、微动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及图像处理等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4)提出了对实验环境的若干改进措施。 2面向生物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是按照给定的程序做简单重复的动作(如焊接、装配、搬运等),不需要太强的智能。而对于微操作机器人来说,情况就有很大不同。因为被操作对象十分微小,操作人员不可能十分清楚它们的精确位置,况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定,微观世界里的物理法则及力学特性与宏观世界也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机器人有很强的自动识别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温度变化、机械振动、噪声波动、机械蠕变等不稳定因素扰动,以及非线性微动特性、传递累积误差的影响,也使得微操作机器人必须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即自我实时标定及补偿能力)。因此微操作机器人必须与其它仪器设备组合成一套光机电高度集成的系统,方能进行显微操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正在研制的用于细胞操作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包括倒置生物显微镜、粗动平台、左操作手、右操作手、摄像头、图像处理单元、控制系统、人机交互接口等。 本系统采用全局闭环控制方法,即将显微视觉作为反馈控制源参与伺服控制形成视觉伺服反馈控制系统。系统的具体运作方式解释如下:活体细胞或染色体悬浮在培养液内,左右微操作机器人对称地安装在显微镜机架上,毛细玻璃管与毛细玻璃针等操作工具作为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毛细玻璃管用于捕捉与固定细胞,毛细玻璃针用于细胞的切割、注射等)。首先,在显微视觉伺服的控制下,玻璃管、玻璃针及被操作对象将自动地调整到显微镜的焦平面内。左机器人完成活体细胞的捕捉与固定,右机器人完成切割、注射等精细操作。整个操作过程都在显微视觉的监视下完成,即图像处理单元实时地处理分析采集的图像信息(如细胞、玻璃管、玻璃针之间的相对位姿,细胞核在细胞内的位置等),并变成控制信号输送给控制器,机器人在控制器的命令下实时地对细胞进行追踪、捕捉、注射、转移等,直至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在进行显微注射时,外源基因或染色体或蛋白质的注射量的多少也是在显微视觉及注射装置的共同监控下完成的。整个操作过程通过显微镜、摄像头、监视器实时再现出来,供科研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操作者可根据图像信息,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对系统进行遥控操作。被操作对象的选取是由操作者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完成的。 在研制本系统过程中,已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 (1)利用螺旋理论,对微动并联机构的型综合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几种并联机构型综合的新方法。 (2)选用Delta三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微操作机器人机构,并结合微操作的特点,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工作空间优化、误差分析及动态特性分析。作为微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微操作机器人机构应具有外形小、工作可达域相对较大、驱动精细、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与精度稳定性、良好的动态特性等特点。Delta微动并联机构基本迎合了这些要求。它的外形尺寸为100mm×100mm×100m,工作空间约为500μm×500μm×400μm,运动分辨率约为80nm。 (3)在多年探索研究及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对构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有指导意义的设计原则。它不单适用于面向生物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对构筑其它应用领域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将显微视觉作为反馈控制源参与伺服控制形成视觉伺服反馈控制系统,使显微操作自动化程度及操作精度大大提高。操作者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被操作对象(细胞、染色体等),系统将自动完成显微操作,如基因注射、细胞切割等。 (5)机械加工、装配精度低于系统综合精度的特点导致了系统标定的困难性,而各子系统向参考坐标系转换的误差,以及由温度、振动、蠕变等因素造成的误差的随机性更加剧了离线标定的复杂性。本课题针对视觉伺服控制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特性,提出新颖的欠参数标定法。 (6)本项目拟采用多套智能控制算法,如基于视觉校正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基于视觉的模糊预测控制方法,实现基于显微视觉全局闭环的计算机伺服自动协调作业。这些方法在初始模型不精确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快速、准确地定位。 3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构筑比工业机器人的设计更为复杂,涉及的研究领域也更为广泛。在构筑“面向生物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过程中,以下问题应引起特别注意。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构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准则。 (1)莫奢望能构筑一套“万能机器”。由于细胞或染色体是活性的,它的形状颜色各有不同,研制出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显微操作。部分操作可能更适合于采用电学、化学、甚至手工方法完成。 (2)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各单元应刚性连接。为了减少积累误差、增强系统抗振能力、减少标定测量次数,系统各单元应以显微镜视野为分布中心刚性地连接一起。 (3)左右微操作手的工作空间应比显微镜的视野大,并且包围它。显微镜的视野是一定的,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避免机器人在工作空间边界附近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差的情况出现,左右微操作手的工作空间应该比显微镜的视野范围大。系统安装调试时,机器人及相关周边设备应以视野中心分布,保证操作工具的端部与视野中心重合,并在视野内运动操作。这种安装组合方式我们称之为“运动集中型”微操作机器人系统。 (4)微操作机器人的理论工作空间应比其实际工作空间大。数学模型的精确性、驱动器的性能、机构材料的弹性变形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微操作机器人的实际可达域要比理论可达域小。在构筑机器人系统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5)微动机构的运动链应尽量短。为了增强抗振能力、减小装配误差、提高结构刚度,系统应尽量减少运动环节。这也是并联机构在微操作领域倍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