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那里算错了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得数不一样啊
LZ您好
这个是基础的“有效数字问题”
如果您的√3不是取1.7,而是取1.73或者1.732,你会发现两个计算的结果分别是381.5/380.6和381.1/381.0
很显然比你的388/374的差距小很多。
之所以会这样,这是因为你在分子有理化的时候,乘了一遍√3,这个操作对无理数分母有理化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于有理数这个操作当然是莫名其妙的。但不巧的是,你把√3当做了有理数,而且还是1.7这种精确度0.1的……
要是还不理解,您看看,剔除√3的部分,剩下的“系数”变化前是660,变化后是220,变了3倍,那是因为你除去了3,而这个3来源于你有理化过程乘了√3,和原本就在的分母√3而变出来的。
现在你令√3=1.7,而1.7X1.7=2.89而已啊。
这件事情顺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老师可能没说,但是以后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实验都会用到一条】:
任何计算过程,计算过程所取数值都应比结果至少多1位有效数字。如果乘除法,可能还要额外多取1位。
‘贰’ 根号60怎么化简,求过程
解答过程如下:
√60
=√(2²×15)
=√2²×√15
=2√15
(2)根号660化简算法扩展阅读
根号化简的方法
1、√ab=√a·√b﹙a≥0b≥0﹚ 这个可以交互使用.这个最多运用于化简,如:√8=√4·√2=2√2
2、√a/b=√a÷√b﹙a≥0b﹥0﹚
3、√a²=|a|(其实就是等于绝对值)这个知识点是二次根式重点也是难点。当a>0时,√a²=a(等于它的本身);当a=0时,√a²=0;当a<0时,√a²=-a(等于它的相反数)
4、分母有理化:分母不能有二次根式或者不能含有二次根式。当分母中只有一个二次根式,那么利用分式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二次根式。如:分母是√3,那么分子分母同时乘以√3。
当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使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如:分母是√5 -2(表示√5与2的差)要使分母有理化,分子分母同时乘以√5+2(表示√5与2的和)
‘叁’ 根号6怎么化简
根号6已是最简根式了,不能再化简,根号6的值是约等于2.45。单项式要化简的话,最起码可以提取公因式,但是根号6无法提取。
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小学数学,还包括奥数,在学习方面要求方法适宜,有了好的方法和思路,可能会事半功倍!那有哪些方法可以依据呢?希望大家能惯用这些思维和方法来解题!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
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
‘肆’ 根号下660等于多少
根号下660等于
2倍根号下165
网络知道快速获得财富。
连续签到7天可获得150财富
连续签到15天可获得500财富
连续签到30天可获得1200财富
‘伍’ 如何化简根号式
化简根号,特别是层数比较多的根号,从最后一层开始,把每一层根号里化成平方的形式,然后脱去根号。
偶尔直接把要求的式子平方,适用于根号里有相同部分但是某一根号前正负不同,可以平方后通过平方差公式转化变成平方形式,然后再开方。
‘陆’ 根号怎么化简啊
要想化简平方根,你只需要直到如何分解该数字,并找出其中包含的完全平方数就可以了。只要你记住一些常见的完全平方数,并知道如何分解一个数字,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化简平方根。
因数法化简平方根
1、如果该数字是偶数,除以2。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意味着寻找一切可以通过相乘得到该数字的数字,它可以帮助你化简平方根。
如果该数字是偶数,那么你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以2。在这个例子中, √98变成√(2x49),因为98除以2为49。如果你的数字不能被2整除,尝试3,4,5,依此类推,直到你得到一个因数。
。
负数的平方根在复数系中有定义。而实际上,对任何定义了开平方运算的数学对象都可考虑其“平方根”(例如矩阵的平方根)。
‘柒’ 数学二次根式化简数字,就是像把什么根号630变成3倍根号70之类的数字化简,急要啊!!要多一点,常用的!
这类题很简单,也不要做过多的练习,要领是把根号底下的数字分解成乘积的形式,希望出现的数字为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等,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可以开平方的,先从小的数字分解,这样比较容易,直到不能分解为止,比如2、3、5、6、7、10、11、13、14等。
掌握了这些原则,解题时很容易的。
比如√24可分解为√4x6=2√6 √72=√8x9=√2x4x9=6√2 √448=√4x112=√4x16x7=8√7
‘捌’ 求根号如何化简 求方法
把根号里面的数字拆成一个完全平方数乘以一个非完全平方数,比如把28拆成4(完全平方数)和7(非完全平方数),然后把完全平方数开方出来,放到根号前面就可以了,所以根号28开方就是2倍根号7。
成立条件:a≥0,b>0,n≥2且n∈N
‘玖’ 根号化简的方法
我在做这种题时自己总结了一条方法:
先把要开方的数分解因数,再根据因数来开方。
比如说,要化简√243,就先把243分解因数:
243=3*3*3*3*3
∴√243=√(3*3^4)=3^2*√3=9√3
再比如说,要化简√396:
396=2*2*3*3*11
∴√396=√(2^2*3^2*11)=3*2*√11=6√11
开立方时亦可用上述方法:
三次根号81=三次根号(3*3*3*3)=三次根号(3*3^3)=3*三次根号3
‘拾’ 根号6600还能化简吗
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