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冒泡排序复杂度问题
2,3,1 2,1,3, 1,2,3
所谓最坏情况既是与你的预期排序完全相反,你想得到递增序列,
数据却是递减的..
㈡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为平方复杂度即O(n2)
㈢ 谁能帮忙分析一下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要详细的哦~·
N^2
一定没错!
㈣ 冒泡排序最好时间复杂度为什么是O
冒泡排序的最佳时间复杂度是O(n),即是在序列本来就是正序的情况下。
㈤ 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是一种用时间换空间的排序方法,最坏情况是把顺序的排列变成逆序,或者把逆序的数列变成顺序。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次比较都需要进行交换运算。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数列 5 4 3 2 1 进行冒泡升序排列,第一次大循环从第一个数(5)开始到倒数第二个数(2)结束,比较过程:先比较5和4,4比5小,交换位置变成4 5 3 2 1;比较5和3,3比5小,交换位置变成4 3 5 2 1……最后比较5和1,1比5小,交换位置变成4 3 2 1 5。这时候共进行了4次比较交换运算,最后1个数变成了数列最大数。
第二次大循环从第一个数(4)开始到倒数第三个数(2)结束。进行3次比较交换运算。
……
所以总的比较次数为 4 + 3 + 2 + 1 = 10次
对于n位的数列则有比较次数为 (n-1) + (n-2) + ... + 1 = n * (n - 1) / 2,这就得到了最大的比较次数。
而O(N^2)表示的是复杂度的数量级。举个例子来说,如果n = 10000,那么 n(n-1)/2 = (n^2 - n) / 2 = (100000000 - 10000) / 2,相对10^8来说,10000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总计算次数约为0.5 * N^2。用O(N^2)就表示了其数量级(忽略前面系数0.5)。
㈥ 谁能讲一下冒泡排序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6)冒泡排序算法复杂度扩展阅读:
算法优化:当里面的一层循环在某次扫描中没有交换则说明此时数组已经全部有序,无需再再次扫描。
所以可以添加一个标记每交换一次就进行标记,如果某次没有没有标记就说明已经有序了
写冒泡排序可以排序多个字符串。假设对4个字符串进行排序,每个字符串不超过10个 ,那么可以把这三个字符串看成一个二维数组,这样一个一位数组的指针就可以访问该数组,然后根据冒泡排序的原理就可以排序了。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
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再交换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