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密度有极限吗
密度没有极限,因为物体的最小结构,可能是0维的,所以不占有空间,可以无限叠加。
因为这里有一个悖论,如果组成我们世界的最小物质是三维的,那么它肯定有长宽高,因为只有有了长宽高才是三维的物体。
有了长宽高,这个物体就会有表面和内部,也就肯定会有内部结构,内部包含物质,只要包含物质就肯定可以再分。
理论上来说,不可再分的三维物体是不存在的。
如果物质有最小的三维结构,那么密度就有极限,最小三维结构物体的密度就是我们宇宙密度的极限。
目前已知密度最大的物体为黑洞。星球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当星球的质量足够大以后,内部引力就会很大,当引力足以把星球上原子外侧的电子压入原子核以后,这颗星球就变成了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8^14到8^15克每立方厘米。
中子星质量增大,再坍缩会成夸克星,夸克星的密度比中子星大几十倍。
再进一步会成为黑洞,黑洞的密度现在还没有理论可以确定,不过比夸克星大很多倍。
目前已知最大密度的物体是宇宙大爆炸的奇点,体积无限小,质量无限大,所以密度为无限大。
目前的理论还解释不了奇点的存在,但是有理论显示,物质的最小构成,维度为0。没有长宽高,可以无限多的物质压缩在一起。
而宇宙的基本粒子,都是由0维的最小结构相互作用生成的。
所以密度没有极限,可以无穷大。
密度在物理学里指的是单位体积内物质质量的多少。例如水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克,黄金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9.26克。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锇。密度达到了每立方厘米22.59克。
图:锇
在微观世界上来观测原子,会发现原子核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空间,而主要质量却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密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图:太阳结构
在太阳系中,物质密度最大的地方就在太阳的核心处。由于太阳的质量非常的巨大,在其核心处压力达到了3300亿个大气压,使得这里的密度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50克,是水的150倍,锇的6.64倍。
图:白矮星
当太阳核心处的燃料耗尽后,就不会产生辐射压来抵挡重力的压缩作用了。这时会发生重力坍缩,直到将外层电子压缩到最低能量轨道上,这时形成了电子简并态物质。电子简并压能够抵挡住1.44倍太阳质量的压力。这时太阳就成为了白矮星。白矮星的物质密度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吨。
图:中子星
如果质量超过了1.44个太阳质量,电子简并压就抵挡不住重力的压缩了。电子会被压缩到原子核内部,形成了中子简并态物质。这就是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达到了每立方厘米8000万吨 20亿吨。
图:双黑洞合并
当质量超过了3.2倍太阳质量,就没有什么能够抵挡得住重力坍缩了。它会坍缩成奇点。奇点的密度被认为是无限大的。但实际上是不会出现无限大的。
“凡是具体的,都是有限的;只有抽象的,才是无限的。”这是我们人类认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一个标准。因为,零或无穷大的事物,在现实的世界中都是无法想象的。
比如,宇宙是膨胀的,那么宇宙的体积就一定是有限的。体积为零或无穷大的膨胀,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实际上,零或无穷大仅只是数学上的抽象概念。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存在零或无穷大的事物。
对于密度这一具体的物理概念而言也是如此,不存在密度为零或无穷大的物体。
对于不存在密度为零的物体,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不存在绝对的真空。否则的话,就只是虚无,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对于人类来说,虚无只是暂时没有认识和感应到存在的物理意义,而不是真的存在虚无的空间。
比如,古希腊时期的原子论,认为原子是最小的实体,原子之间的空隙就是虚无。然而,后来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逐步发现了空气和空间。前者是由离散的气体分子构成的,而后者则是由离散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构成的。
至于物体的密度,也随着人类发现粒子的逐渐细小和基本,而不断地增大。
比如,当认识到原子层次时,发现的天体是太阳,其密度与地球 上的物质密度大体相当;
后来又认识到存在着靠电子的简并压形成的白矮星,其密度大了许多倍,据说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白矮星有几吨重;
再往后,认识到存在着中子星,即电子和质子被挤压成中子。于是,中子星的密度又大了很多倍,其相当于基本粒子的密度。
最后,科学家 们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距离为零时,引力无穷大,推断出了密度无穷大的奇点。对于具体的天体来说,就形成了连光也无法逃逸的黑洞;对于我们的宇宙来说,就由奇点产生反转,形成了超过光速的巨大爆炸。
对于最后一点是存疑 的,因为密度无限大的奇点失去了具体的物理意义。其问题就出在万有引力公式,在作用距离为零时的无穷大。
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存在距离为零的情况。而且,在距离为零的情况下,不存在空间效应,超距的万有引力也就因此而消失了。
实际上,我们每发现密度增大的天体,都是由更为基本的粒子构成的,其密度的上限是该粒子本身的密度。粒子的半径限制 了密度的进一步增大。
对于我们的宇宙来说,其密度的极限就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之间的距离等于零。
由于普朗克常数h的存在,其物理量纲为粒子的角动量,是量子的本征参量,说明量子的质量和半径都是大于零的。根据计算,量子的半径等于3.58x10-21厘米。
所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体系,我们的宇宙是由离散的量子构成的,宇宙中所含有的量子数目是不变的。只是由于宇宙的膨胀,使量子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充斥于整个宇宙。
当宇宙收缩时,量子之间的距离又会不断地减小。宇宙收缩的极限就是量子的间距等于零。于是,宇宙开始了反转,形成了宇宙的大爆炸。因此,宇宙不存在奇点,宇宙密度的上限就是量子本身的密度。
总之,具体而有限的宇宙,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构成的。宇宙密度的下限是量子间距的无穷大,此时宇宙消亡了;宇宙密度的上限是量子之间的距离为零,即宇宙开始了反转,产生剧烈的膨胀。
② 关键词叠加和关键词密度的区别是什么
关键词叠加是这关键词局部出现堆砌,而密度则是针对整个页面而言的,密度大,不代表叠加,但是叠加过分肯定会导致密度过大
③ 为了让窗函数密度估计法叠加稳定,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Parzen窗法。
Parzen窗,是非参数估计概率密度的一种。比如机器学习中还有K近邻法也是非参估计的一种,不过K近邻通常是用来判别样本类别的,就是把样本空间每个点划分为与其最接近的K个训练抽样中,占比最高的类别。
④ 密度分析后怎么做叠加分析
摘要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
⑤ 地上地下叠加建筑密度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计算呢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总用地面积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绿地率=绿化面积/总用地面积
⑥ 北京市各种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的规定
摘要 如果是北京热闹地区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毫无疑问高了,一般在3.0上下。要是否热闹的地区,容积率在1.0-2.0上下,建筑密度在25%。
⑦ 商品混凝土中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国家标准是多少检测具体有什么作用,请详细解答。谢谢
国标中要求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表观密度又叫视密度,即集料的实际密度,包括集料实体和内部闭口空隙在内的密度。直白点将就是纯纯的这种集料不包括外部任何空隙的每一方的重量。
密度大于2500kg/m,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细骨料颗粒直径在0.16~5 mm之间.一般采用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谷砂等,当缺乏天然砂时,也可用坚硬岩石磨碎的人工砂。
(7)叠加密度有什么要求扩展阅读:
商品混凝土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依靠技术进步改变小生产方式。
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商品混凝土最早出现于欧洲,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总产量中已经占有绝对优势。
从20世纪60年代国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发展比较迟缓。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
近十年来,国家对发展预拌混凝土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特别是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4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达155412. 74万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增长32. 9%。
⑧ 中国西部地壳密度结构
地震速度结构是重力反演的最好约束,为突出地震结果得到的地壳层状结构,地壳密度初始模型基本按照地震分层给出4个主要密度界面,包括沉积盖层(基底顶界面)、上地壳、中地壳、下地壳和莫霍界面。利用二维均质多边模型正演公式人机交互式计算每一层的重力效应,叠加得到剖面正演异常。对理论布格重力异常与实测布格重力异常的拟合偏差,进行地质、构造综合解释,尽量保持初始地震模型的层状几何结构,在层状初始模型内部增加横向密度分块。拟合好以后,得出最终密度结构模型。中国西部4条重力剖面图位置见图7.1.1。
7.4.1 西藏噶尔-新疆布尔津剖面
西藏噶尔-新疆布尔津剖面(图7.4.1),途经新疆大红柳滩、和田、库车和克拉玛依,剖面长度1920km。建立地壳层状密度初始模型主要参考了305项目新疆地学断面和孙俊猛博士论文(邵学钟等,1994;秦国卿等,1999;卢德源,2000;李秋生等,2000)。
西藏噶尔-新疆布尔津剖面地壳厚度变化很大。西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都有山根。西昆仑山脉地壳厚度80km。天山山脉地壳厚度60km。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地壳减薄,地壳厚度为50km。
图7.4.1 西藏噶尔-新疆布尔津布格重力反演解释剖面
西藏噶尔-新疆布尔津剖面的地壳按照地震速度分层,纵向上可以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横向上分为六个块体,包括了西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和阿尔泰山脉。地壳的密度分层则可以分为五个密度层。第一层至第五层的层间密度差分别为0.1,0.06,0.05,0.05和0.3g/cm3。第一密度层和第二密度层为上地壳,第三密度层至第五密度层为下地壳。第一密度层以2.74g/cm3的基底高密度为背景,其上局部叠加密度为2.14~2.54g/cm3的地表低密度沉积盖层。第二密度层的密度为2.84g/cm3。只有西昆仑山脉的密度较低,为2.81g/cm3。第三密度层以2.90g/cm3为背景,局部叠加西昆仑山脉和准噶尔盆地2.87g/cm3的低密度块体。第四密度层以2.95g/cm3为背景,局部叠加西昆仑山脉和准噶尔盆地低密度块体,密度分别为2.93g/cm3和2.90g/cm3。第五密度层的密度为3.00g/cm3。莫霍界面之下,密度为3.30g/cm3。
一般来说,山脉地壳平均密度低,对应低异常;例如西昆仑山脉。盆地平均密度高,对应高异常;例如塔里木盆地。但是,准噶尔盆地整体上地壳平均密度低。准噶尔盆地的高异常是由高密度的岩石圈地幔所引起。
7.4.2 西藏亚东-内蒙古额济纳旗剖面
西藏亚东-内蒙古额济纳旗剖面(图7.4.2),途经青海雁石坪、格尔木,剖面长度1936km。建立地壳层状密度初始模型以西藏亚东-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学断面为骨架(高锐等,1990;孟令顺等,1990,1992,1995,1996;吴功建等,1991;崔作舟等,1995,1999)。
西藏亚东-内蒙古额济纳旗剖面地壳厚度南厚北薄。青藏高原地壳厚度达到70多千米。祁连山山脉有山根,地壳厚度60km。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壳减薄,地壳厚度分别为50多千米和40多千米。
西藏亚东-内蒙古额济纳旗剖面的地壳按照地震速度分层,纵向上可以分为三层。横向上以格尔木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地壳的密度分层由于格尔木南北两侧地壳层位的错位,采用南北不同的密度分层。南部可以分为六个密度层。第一层至第六层的层间密度差分别为0.2,0.26,0.06,0.05,0.02和0.3g/cm3。北部可以分为五个密度层。第一层至第五层的层间密度差分别为0.25,0.03,0.12,0.1和0.3g/cm3。
图7.4.2 西藏亚东-内蒙古额济纳旗布格重力反演解释剖面
格尔木以南青藏高原主体部分有六个密度层。第一密度层以2.78~2.81g/cm3的基底高密度为背景,其上局部叠加密度为小于2.56g/cm3的地表低密度沉积盖层。第二密度层为低密度层,密度为2.61g/cm3;第三密度层2.87g/cm3;第四密度层2.93g/cm3;第五密度层密度为2.98g/cm3;第六密度层密度为3.00g/cm3。莫霍界面之下,岩石圈地幔密度为3.36g/cm3。
格尔木以北地区,包括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山脉和河西走廊,有五个密度层。第一密度层密度为2.56g/cm3;第二密度层密度为2.81g/cm3;第三密度层为低密度层,密度为2.78g/cm3;第四密度层密度为2.90g/cm3;第五密度层密度为3.00g/cm3。莫霍界面之下,岩石圈地幔密度为3.34g/cm3。
格尔木以南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地壳较厚,密度较低,具有厚壳低密型地壳特征。格尔木以北地区,包括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山脉和河西走廊,地壳减薄,密度较高,为薄壳高密型地壳特征。格尔木以南青藏高原主体部分的岩石圈地幔密度大于格尔木以北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山脉和河西走廊的岩石圈地幔密度。
7.4.3 新疆阿勒泰-四川成都剖面
新疆阿勒泰-四川成都剖面(图7.4.3),途经新疆奇台、甘肃红柳园、阿克塞、青海花石峡,剖面长度2520km。建立地壳层状密度初始模型以徐新忠等(1997)建立的地震剖面为骨架。
图7.4.3 新疆阿勒泰-四川成都布格重力反演解释剖面
新疆阿勒泰-四川成都剖面地壳厚度变化不大。祁连山山脉、阿尼玛卿山山脉和巴颜喀拉山山脉都有山根。地壳厚度60km。吐哈盆地和四川盆地地壳减薄,地壳厚度为40多千米。
新疆阿勒泰-四川成都剖面的地壳按照地震速度分层,纵向上可以分为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地壳的分层则可以分为4个密度层。横向上分为4个块体,包括了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北山-河西走廊、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阿尼玛卿山山脉和巴颜喀拉山山脉。第一层至第四层的层间密度差分别为0.2,0.1,0.1和0.3g/cm3。第一密度层的密度为2.60g/cm3。第二密度层的密度为2.80g/cm3。第三密度层的平均密度为2.90g/cm3。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北山、河西走廊密度层的密度较高,为2.93g/cm3。阿尼玛卿山山脉密度层为中地壳低密度层,为2.67g/cm3。红柳峡至花石峡之间(祁连山山脉和柴达木盆地)第三密度层底部叠加低密度层,密度为2.72g/cm3。第四密度层的平均密度为3.00g/cm3。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北山、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山脉-柴达木盆地密度层的密度较高,为3.04~3.10g/cm3。莫霍界面之下,密度为3.30g/cm3。
图7.4.4 塔什库尔干-青海德令哈布格重力反演解释剖面
7.4.4 塔什库尔干-青海德令哈剖面
塔什库尔干-青海德令哈剖面(图7.4.4),途经新疆和田、民丰、若羌,剖面长度1990km。建立地壳层状密度初始模型时,以和田和若羌为控制点,分别参考305项目新疆地学断面和若羌-茫崖天然地震剖面(姜枚等,1999)。
塔什库尔干-青海德令哈东西向剖面地壳厚度变化不大。地壳厚度为60km左右。
塔什库尔干-青海德令哈剖面的地壳按照地震速度分层,纵向上可以分为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地壳的分层则可以分为四个密度层。第一层至第四层的层间密度差分别为0.06,0.06,0.1和0.3g/cm3。第一密度层的密度为2.78g/cm3;第二密度层的密度为2.84g/cm3;第三密度层的密度为2.90g/cm3;第四密度层的密度为3.00g/cm3。莫霍界面之下,密度为3.30g/cm3。
⑨ 混凝土用砂、石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有没有明确的要求一般都在多少范围之内啊
有要求。
砂的表观密度不得小于2500kg/m3,松散密度不得小于1400kg/m3,空隙率不得大于44%。
石的表观密度不得小于25600kg/m3
1类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3%
2类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5%
3类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7%
密度大于2500kg/m,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细骨料颗粒直径在0.16~5 mm之间,一般采用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谷砂等,当缺乏天然砂时,也可用坚硬岩石磨碎的人工砂。
(9)叠加密度有什么要求扩展阅读:
国标中要求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表观密度又叫z视密度,即集料的实际密度,包括集料实体和内部闭口空隙在内的密度。直白点将就是纯纯的这种集料不包括外部任何空隙的每一方的重量。
建筑材料堆积密度:砂子堆积密度一般取1300–1600Kg/m3(与含水率有关)石子堆积密度一般取1500–1800Kg/m3(与石子材质有关) //砂子堆积密度常用1.28t/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