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找到古罗马的老普林尼写的《自然史》一书,谁能告诉我在哪里买或者哪里有电子版啊,万分感谢!!!
我告诉你吧,网址是pdf格式的。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7006684.html?from=like
Ⅱ 求爱因斯坦、摩尔根、居里夫人、李四光、海森堡、华罗庚、拉马克等这几位科学伟人的着作。
爱因斯坦
主要成就: 提出相对论及质能方程
解释光电效应
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代表作品: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重要贡献 相对论
E=mc^2
光电效应
“上帝不掷骰子”
宇宙常数
摩尔根
主要有《进化与适应》、《实验胚胎学》和《胚胎学与遗传学》、《基因论》等。
居里夫人
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有传记《居里夫人》
李四光
晚年的两部重要着作《地质力学概论》和《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
海森堡
自传《物理与物理之外》《原子核科学的哲学问题》、《物理学与哲学》,《自然规律与物质结构》、《部分与全部》、《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和社会》
华罗庚
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7年所着《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出版。
1957年出版了六十多万字的《数论导引》。
1958年着《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作为讲义。
1959年《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一书在东德出版,1963年被译成中文。
1962年着《从单位圆谈起》。
1963年《典型群》出版。
1964年写出《统筹方法平话》和《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
1967年着有《优选法》和《优选法平话》。
198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科普着作选集》。
拉马克
《动物哲学》
Ⅲ 《杂食者的两难食物的自然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杂食者的两难》([美] 迈克尔·波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PSFS605C49qZQEpQxtQz0Q
书名:杂食者的两难
作者:[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邓子衿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7-7
内容简介: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数百万年来,人类已经整合汇编了明智的饮食之道,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和烹调方式。让我们避开有害的食物,摄取有益的食物,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然而,20世纪后半期,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更无从判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不该吃。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的卖场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要吃有机苹果还是普通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的还是进口的?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应该吃肉还是吃素?
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
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作者简介:
迈克尔·波伦 Michael Pollan,美国首屈一指的饮食作家,其作品多次获得具有“美食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
2009年获选《新闻周刊》十大思想领袖,2010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2013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食物之神”。代表作《杂食者的两难》《烹》《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至今仍是饮食写作的典范。
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闻学教授及科学和环境新闻学奈特项目的主任,但迈克尔·波伦更像是一位热爱田野调查的美食侦探,从农场到超市,再到制作出各种美食的厨房,研究食物从产地到餐桌的过程,同时对饮食文化背后的人类社会困境进行思考。他也是自然爱好者,他将走访田园的体验化作优美而幽默的文字,为工业化食物链下的人类,指出一条古朴、美好且真实可行的路。
Ⅳ 《自达尔文以来》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自达尔文以来》([美国] 斯蒂芬·杰·古尔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IauqXHjOkf5hH4wqp7Lg5Q
书名:自达尔文以来
作者:[美国] 斯蒂芬·杰·古尔德
译者:田洺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5
内容简介:
社推荐语
之所以生存下来,一切只是大自然的选择进化论的核心不在于进化,而在于长时间被拒绝和忽视的自然选择。很多人认为:最适者生存,那么谁是最适者?就是生存下来的那个。但古尔德指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博物学大师讲进化论的真相和进化的奇迹进化论的普及读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进化论,它又是如何被人误用的《自达尔文以来》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作者文笔老道、学识深厚,本书堪比文坛上司汤达、普鲁斯特的文学评论。
——《科学》书评古尔德是个有着深刻见解的学者,他的才智、经验和学识远远超出了生物学领域……他是卓越的自然史评论家。
——《芝加哥论坛报》书评
这本科学家撰写的散文杰作,收集了古尔德在《自然史》杂志上发表的科学随想。作者在哈佛大学教生物学,是科学内行,又有历史家的眼光。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达尔文在确立了进化论之后,为什么迟了20年才发表?古尔德说,这是因为他清楚进化论的含义比一般人所意识到的更为离经叛道。然而自达尔文以来,进化论已经发展了快二百年,可许多人仍然对进化论一无所知。大家不知道进化这个概念在开始就是误用的。达尔文自己并不用这个概念,他只是在《物种起源》的最后一段才用到这个词,而且是作为权宜性对比才这样用的,他自己的用法是“经过改变的继承(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 。自然选择本身就是对环境的适应,并没有从低到高的方向性,并不代表进步。从“经过改变的继承”到进化,人们保留了人类的中心地位,保留了世界观(进化论最初是为了与关于上帝的信仰相协调,后来它取代了上帝),不过却离大师本人的思想越来越远。
错综复杂的学术争论,扑朔迷离的历史往事,都因古尔德的生花妙笔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是当今世界上着名的进化论者、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他和埃尔德里奇(Niles Eldredge)在1972年共同提出间断平衡学说,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修正。在他的着作《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1977)、《人智的错误量度》(1981)、《时间之箭、时间之环》(1987)和《奇妙的生命》(1989)等书中,他论述了进化生物学、智力测验、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等学科发展史中各种争论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从1974年起,古尔德定期为《自然史》杂志撰稿,这些稿件已经收集成几个集子,包括《自达尔文以来》(1977)、《熊猫的拇指》(1980)、《母鸡的牙齿和马的脚趾》(1983)等。他的科学文章文风典雅,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