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形意拳术pdf

形意拳术pdf

发布时间:2022-06-06 15:30:17

㈠ 形意拳怎么练

形意拳的起源问题,到目前为止仍在争论。我们不管其创始人是否是岳飞还是姬际可或是谁,总之,形意拳是练武的老前辈们总结了各种拳术的精华。归纳成:从上向下的为劈劲;从下向斜上方的为钻劲;向前直打的为崩劲;拨开敌手用另一只手直击敌人的为炮劲;用横力制敌的为横劲。并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为理论基础,更以肺、肾、肝、心、脾等人体内脏相联系。形成了现在的劈崩钻炮横的五形拳。形意拳除了五行拳外,还以龙、虎、猴、马、蛇、鼍、鸡、鹞、燕、鹰、熊取其各动物之特长,编成十二形拳,形意拳与八卦掌,太极拳三门拳种被称为内家拳,是近百年来最盛行的三种拳种。在清未年间,形意拳的李飞羽,八卦门的董海川,太极门的杨露蝉齐名于世,为内家拳的全盛时期。在民间流传的形意拳谱很多,如:“九要论”、“内功经”“神运经”“纳挂经”“地龙经”孙禄堂的“形意拳”刘殿琛着“形意拳术抉微”李存义着“形意拳谱”薛颠着“形意拳讲义”凌善清着“形意五形拳图说”许笑羽着“形意拳图解”姜容樵着“形意母拳”、李剑秋着“形意拳门拳术讲义”、王礼着“形意拳精义”、李天骥着有“形意拳”。此外尚有许多抄本流传于世,形意拳的参考资料比各家拳种都多,这也作为形意拳门兴盛的一个证据。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广传于河北,河南,在全国各地都有练形意拳的人。尽管形意拳传播广,派别多,但是练出的动作皆大同小异,仅在姿式上有大架子,开展与紧凑之分和十二形及十形之别(山西、河北练十二形,河南练十形)

形意拳又叫心意六合拳,所谓“六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内三合加上外三合共为六合。六合全能使形神一致,心到手至,意到神随,以思维支配动作,内外合一,以勇猛、劲整、条件反射快为其特点。

怎样才能达到六合的要求?

首先要从站桩练起,形意拳最基本的桩是三体式(又名鹰捉)。形意拳谱中专为练三体式写成一首歌,名为开式歌。歌中按身、肩、臂、手、指、股、足、舌、臀等九部分,分别提出练法的要求。

兹把该歌各部原文列后,原文后提出个人体会,仅供同志们作参考。

身:(原文)前俯后仰,其式不劲,左斜右倾,皆身是病,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以上歌意说的是:“为了保持重心和保持直立动物的特点(大脑与心脏垂直),并保持五弓力的作用,一定要注意不低头哈腰和左斜右倾,正而似斜,斜而是正,是为了减少受敌面积,增强横劲,使我手增加长度。”
肩:(原文)头宜上顶,肩宜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上文指出:头为全身的最高点,承受着 760mm 汞柱的大气压,缩颈会使全身骨节受压迫,致使人的动作受到压抑,头向上顶可使动转灵活,对肩要求卷且垂,其目的是为使脊背裹园,容易串劲,肩下垂,即放松肩关节,使力便于到手,所谓肩松力到手,胯松劲到脚,便指此而言,再松肩还可利于下气,人如果肩部高笃横隔膜自然上提气便沉不下去。

臂:(原文)左臂前伸,右臂在助,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过曲不远,过直少力。所谓左臂曲肘前伸,后臂护助,曲中求直,目的是为了按骨斗(),运劲到手,过直则变化不灵,并且容易被敌伤肘。
http://www.artx.cn/
手:(原文)左手齐胸,右手在脐,后者微塌,前手力伸,两手皆履,用力宜匀。左手前伸是通过上钻下劈至乳齐,右手拉至脐处,这充分表现出劈拳的特点,后手塌劲,前臂垂劲,则将后手之力通过肩脊传向前手,以增强前手力量。

指:(原文)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争,似刚似柔,指要放松,手心要空。虎口圆撑,劲用意领,脚趾也要用意将母趾与其它四趾分开... ...

㈡ 形意拳教学书籍

直接上亚马逊搜,很多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㈢ 形意拳术大全pdf百度云

形意拳术大全(第二版).pdf
http://pan..com/s/1i3J2xxz

㈣ 形意拳三体式二十四法较法

薛颠——形意拳术讲义

㈤ 形意拳全部拳法图解

你到书店买些书吧 书上就有擦图 还有解释 书看 苗树林的 吴殿科形意拳术大全 那个很系统 其他的就是老本 山西科技出版社有发行

㈥ 《形意拳术讲义》薛颠 哪有卖的

网上有电子书,直接上趣盘搜索下载就是。

㈦ 形意拳是什么

形 意 拳

形意拳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武术,也是武术遗产中的瑰宝之一,是内家拳主要拳系之一,据初步考证,她诞生于明末清初,系姬际可所创。

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也称心意拳,简称意拳,传至李能然之后,易名派生为形意拳。

形意拳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形意拳不但有较强的技击性,而且对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改善素质、防病治病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论男女老少、体强体弱均可习练,也不受场地的限制,即使是斗室席地也足以达到锻炼的目的,所以形意拳的流传较为广泛,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个拳种。

形意拳经过长期的沿革和不断的总结完善,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理论上更加充实、健全。

从形意拳的风格来讲,有舒展大方,伸缩自如,刚柔相济,动静相兼,静若书生,动如雷鸣,迅如猛虎的特点;从其意义上来讲,有“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象形取意、内外兼修的特点;从劲力上讲,强调重意不重力,求其气催血动,贯通全体,以意运气,意到气到,气至劲达,阳出阴收,阴伸阳缩,阴阳相伴,动静相兼,内外合一,全体合一;从技击方面讲,它有阴阳互易之妙,柔克刚进之法,横裹其力,纵放其势,顾中有打,打中有顾,七拳七进,相连并用,上攻下随,下攻上领,上下若和,中节乃攻,勾挂撩劈,踩踏蹬踢,斩截裹挎、挑顶云领,引进落空,展放似电,急发暴力,整齐合一,滚出滚入,起钻落翻,右转左旋,动静相兼,有莫测之变化,有无穷之妙用。其中十二形拳是龙、虎、猴、马、龟、鸡、燕、蛇、鸢、鹰、熊、鹤等十二种鸟兽的形态。

形意拳就其练法要领及拳理,经历代传人不断研究充实,与八卦、太极一理贯通,故归于内家拳系。

由于历代传人不断研究实践,形意拳发展很快,历代名人辈出,功夫精绝,且经过研究实践的心得体会,多年的体用验证,着文立说,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到清末,形意拳发展至鼎盛时期,成为一大名拳,流传至今。

㈧ 形意拳的拳谱

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干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述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干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F月,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练拳忌三害

初学武术,谨当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

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病。

练努气时,太刚则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疾。

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练习之时,谨忌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呼吸合道

天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蒂。天地相距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吸百脉皆开,一呼百脉皆闭。

天地化功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

初级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化气之功夫。

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

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息,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

三步功夫

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也。

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化劲者,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化也。

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也。

易骨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谓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此谓之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此谓之三步功夫。

七拳法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八字诀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人体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

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着于外者也。

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整体合一

易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通感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六合为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内外如一,谓之六合。

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三节合一

三节者,根、中、梢也。

以人言之,头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以头言之,天庭为梢节,鼻为中节,地阁为根节;以身言之,胸为梢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以下部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换而言之,人之一身,无处不有三节。三节之动,不外起、随、催三字而已。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无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三节之所以贵明,故分而有三,合而为一也。

四梢三心归一

盖人之一身有四梢,血梢、肉梢、筋梢、骨梢是也。此四梢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

发为血梢,属心。心怒生气,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

爪为筋梢,属肝。手足之动,手抓足蹬;气力兼并,爪生奇功。

牙为骨梢,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老耄,上下成行。

舌为肉梢,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强;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悬,人心要灵。明乎四梢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梢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梢三心归一体,运用灵活一混元。

步法手法及五恶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之跃。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落翻钻,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抖、舒也。

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二三节要明,四梢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行于外,发着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战手要法

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站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式。站左进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发拳要攥紧,拳紧增力气;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三节四梢要相齐,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
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方能贯溉四肢;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谦,不歉,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

拳经曰:打法定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龙,拳打烈炮。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返弓。遇敌好似火烧身,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

形意要领

一要塌腰,二要垂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知情,七要起落钻翻分明。

塌腰者,尾间上提,而阳气上升督脉之理,又谓之开督。

垂肩者,肩垂则气贯肘,肘垂则气贯手,气垂则气贯丹田。

扣胸者,开胸顺气,而通任脉之良笺,能将精气上通泥丸,中通心肾,下通气海,而至于涌泉。

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头顶而气冲冠,舌顶而吼狮吞象,手顶而力推山。

提者,谷道内提也。古仙云:紧撮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头上飞。而又谓之醍醐贯顶,欲得不老,还精补脑。

横者起也,起者钻也,起为钻也,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顺者落也,落者翻也,落为翻也,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而钻,足落而翻。腰亦然,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是真起落也。

无论如何,起钻落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手起如钢锉,手落如钩竿,起者进也,落者退也,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坠字;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钻翻。进步不胜,必有怯敌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象之用也。

至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蛰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龙卷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以寸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势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有无穷之妙用也。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至于饮食茶水之间皆有可能。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三步化劲,神化之功用也。然而所用三步功夫,虚实、奇正也不可专用意于虚实,是在人之形势感触耳。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化,如循环之无端,所用无穷也。

拳经曰:拳去不空回,空回非奇拳,正谓之此意也。学者深思格物此理,而要意得矣。

十六处练法

一寸、二践、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颈、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寸,足步也。践,腿也。钻,身也。就,束身也。夹,如夹剪之疾也。合,内外六合。疾,疾毒内外合一。正,是正直,看斜有正,看正有斜。颈,手摩内五行。警,警起四梢也,火机一发,有物必落,磨颈磨胫,意气响连声。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成起落。进退、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知枉学艺。阴阳,看阴有阳,看阳有阴,天地相合能下雨,拳之阴阳相合能成一气,气成始能打人成其一块,皆为阴阳之气也。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正在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也。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

拳经曰: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拳经歌

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抡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口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把打起落手头挡,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渔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

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手无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

腹打去意要占阴,好似返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拳经

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莫外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

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

固灵根而动心者将敌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武艺虽精窍不通,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术,知者传授要择人。

无极论

无极者,空空静静,若虚无一物也。圣人自阴阳以说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无形则天地安足生,故日: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太极之五太也。胎胞气质形之本也,一惊而生气质形也,气之轻清而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然太易者,末见其气者;太初者,气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始者,气形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寻生万物也。如易仍无形,太极也不生气,形质混沦而相离,虚无缥缈复而谓之无极也。

虚无无极含一气

虚无者,无形之势也。无极者,含一混沌不分之气也。此气乃是先天真一之祖气,氤氲无形,其中有一点生机含藏,名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生死之道、天地之始、万物之祖、阴阳之母、四象之根、八卦之蒂,即太极之发源,而谓之无极也。

起势

开势先将身体立正,面向前,两手下垂,两足九十度之姿势,心中要空空无物,此势谓之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无极含一气之势也,此势乃为练拳之道要,形意拳之基础也。

太极论

太极者,气形质之本,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也,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在人五脏属脾,脾旺则人之四肢百骸健全,取诸形意中为横拳,内包四相,即劈、崩、钻、炮之拳,共为五德,而又谓之五形。

太极势

将无极之姿势,半面向左转,左足跟靠右足里胫骨,为四十五度之姿势。随时再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和而不流,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腭,谷道内提,此势取名一气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干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相,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双修也。故心以动而万物生,其理流行于外,发着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似静,其气缩至于心中,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故练拳以此开势之法势,心中要空空无物,此势谓之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无极含一气之势也。此势乃为练拳之要道,形意拳之基础也。

两仪论

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太极左伸则为阳仪,太极右伸则为阴仪,所以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阴阳相生,则生生不息。

天为之一大天地,人为之一小天地,天以阴阳相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三才之相也。人以三才而生三身。三身者,上、中、下三丹田也。三田往返,阴阳相交,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之金丹也。拳术之理亦然,且拳术左分为阳仪,右分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之玄妙也。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一气也。形名虽殊,其理则一,正是此意义也。

太极

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上拳,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里拧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顺胸上起,往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掌大指根节,谓之鸡骨妥、龙身、熊膀、虎抱头。鸡骨妥者,独立之势。龙身者,三曲之形。熊膀者,顶直立之劲。虎抱头者,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之意。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谓也。

两仪生三才

将太极之姿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前半步,左手同时进时,往前顺右肱推出,至右手腕向下翻动,成半阴半阳掌,右手也同。左手向前推翻时,向里拧劲,回拉至下丹田,成半阴半阳掌,两手大指虎口圆开,两肱曲伸,似直不直,似曲不曲,目视左手大指梢。两肩松开沉劲,两胯根塌劲,是肩与胯合;两肘垂劲,两膝合劲,是肘与膝合;两足蹬劲,两手五指伸劲,是谓手与足合。此谓之三合也。

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为一,此时身势不可前栽后仰,右斜左歪。正是斜,斜是正,阴是阳,阳是阴,阴阳相合,内外如一,此谓之六合也。总而言之,六合是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三才因斯而生焉。以后无论各拳,各形开势,皆用三才势为主,熟读拳经,深默温习,法无不中。

拳经云:三才三身非无因,分明配合天地人,三元灵根能妙用,武术之中即超群。

劈拳

劈拳性属金,是阴阳连环成一气之起落也,气之一静,故形象太极。气之一动而生物,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故内包四拳,其五行循环之理。土生金,故先练劈拳,上下运用,有劈物之意,其形像斧,故名劈拳。所诸身内则为肺,劲顺则气合,劲拗则肺气乖。夫人以气为主,气合则体壮,气乖则体弱,故学者不可大意也。上步初势曰:两手紧握,同变阴拳,左拳落出,肘顺胸前,高不过肩,力垂左肩,右手靠脐,肘至肋边,眼平舌卷,气降丹田。
满意请采纳。

㈨ 什么叫形意拳有什么特长

1、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显着之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无花俏之招法,长劲亦是最快。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中,要能有闪转腾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进,走亦打,打亦走,如黄河之决堤。
2、形意拳是我国三大着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3、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
4、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形意拳是明显的枪拳,枪术是中国周朝以后出现的战场绝艺,有护王定国之功。

㈩ 形意拳校二十四法

这个是薛颠的九要,其中的就是二十四要。
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相弓出势速猛,两股相弓进退灵通,故谓三弓。
三垂: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力气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故谓三垂。
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故谓三扣。
三圆:脊背形圆精气催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故谓三圆
三顶: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荣,故谓三顶
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坳旋转灵通,故谓三摆
三挺: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九霄,故谓三挺
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故谓三抱
起钻落翻要义:起要势钻,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位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钻落翻,四字理分清。

李存义传的没有三弓、三摆,多了三毒、三曲。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
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

不过两人传的东西都差不多,选择看谁的就用谁的。都记住就好了,免得麻烦。

个人意见。。。。

阅读全文

与形意拳术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程序员转金融IT 浏览:832
黑马程序员培训效果如何 浏览:908
本地集成编译 浏览:526
韩国电影哪个app可以看 浏览:701
玖月授权什么app什么梗 浏览:783
怎么使用服务器上的ip地址是什么情况 浏览:748
手机密码加密后怎么解密 浏览:343
华为云的服务器的ip地址怎么访问不 浏览:365
webstormvue在线实时编译生效 浏览:184
3225pdf 浏览:171
java中的常用类 浏览:394
安卓手机oppo反向色调怎么开 浏览:138
罗志祥pdf 浏览:224
美国战争pdf 浏览:243
任务栏右击如何显示常用文件夹 浏览:100
海克斯康三次元编程 浏览:748
什么app可以上门喂猫 浏览:889
老程序员抓弹幕 浏览:655
刷地铁卡应该下个什么app 浏览:154
安卓版谷歌浏览器为什么用不了 浏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