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梵高的人生经历对作品和性格的影响是什么
梵高,1853年生于荷兰,1890年卒于法国。在西方绘画史上,梵高是一个天才的画家,一个传奇的画家,同时又是一个悲情的画家,一个苦命的画家。梵高的人生经历无疑对其作品和性格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梵高是个天才的画家。梵高出身贫寒,少年时就倍受生活艰辛。他没有上过一天皇家美院接受正统的美术教育,也没有幸遇“高人”点化,但他却似乎有着超凡的艺术细胞和异乎寻常的艺术灵感,他的极富创造性的绘画艺术使他不仅成为西方绘画史上一个新的流派后印象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也使他成为十九世纪荷兰和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抑郁偏执和热情奔放是梵高的多重性格特点,也是他传奇而悲情的人生写照。梵高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世人留下了800多幅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西方绘画史上写下了浓重华彩的一笔。
② 如何看待梵高的一生
塞尚,《水果》
没有一个人融入社会伦常,却都成了艺术天幕上的星辰。约翰·雷华德是这样描述他们的:“这是些不幸的天才,因为他们的艺术刚刚诞生便受到了摧残;这又是些幸运的人,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痛苦孕育出了不朽的艺术之花。”
时至今日,提到梵高,总离不开《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花》。干枯、浓烈,比自画像更像是自画像。
、
梵高,《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花》
如果将芸芸众生比作麦田,日光温煦、雨露滋润,梵高则像是麦田里的向日葵,向阳而生,遇水颓败。
没有任何理由去嘲笑那近乎癫狂的割耳朵与歇斯底里,他的生活不能被理解,他的天才不能被理解,他的生命甚至到了百年后才真正被人理解。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百年后的中国,一个将梵高称作“瘦哥哥”的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
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
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阿尔的太阳
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烧得旋转
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
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
要画就画橄榄收获
画强暴的一团火
代替天上的老爷子
洗净生命
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
烧吧
25岁那年,他将自己的头颅枕上了冰冷的铁轨。比“瘦哥哥”自杀时还小12岁。他的名字叫查海生,也叫海子。
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言,艺术完结之日,就是生命完结之日。
这样看世界有点意思,微信公众号:傅踢踢 微信id:futeetee
③ 梵高生活怎么样
<梵高生活> - 大师笔下的大师 很精致的一部小书,可惜拿到的只是电子版,感觉不到书的质感与墨香。粗略看来装帧设计还算精致。 书内附置了许多幅梵高的创作。这无疑对于一个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梵高生活,丰子恺大师用很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梵高生活的时代,背景, 以及梵高短暂波折的一生。 梵高,是艺术中的大师,他也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一个完全不会处理日常生活的人,如果没有他那怜爱的父亲,弟弟,以及许多帮助包容他的人,也许他的人生路径会完全改变。正是有了这些人,他才可以不顾一切的完全投入到创作中去。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变成了对画画的热情,对艺术的探索,研究。一方面对他不能自理的不解,另一方面却又折服于他对于艺术的决心,痴迷,天分。 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的村庄津德尔特。他足迹欧洲大地追逐阳光,渴望在阳光下创作。短短的三十七年,给后人留下了两千多幅画作。如此高产也只有他这样的勤奋的天才能做到吧。 正如丰子恺大师所言,作品及人,梵高把自己生活的经历,喜悦,忧愁,以及悲欢离合的一生通过画画来表达。他一生穷困潦倒,一直没有得到世人的赏识。去世后不久,他的作品便得到了好多人的追崇。 他对艺术痴狂一生,是印象派艺术的开创者,他大张旗鼓的鄙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画本,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及画画技巧,我行我速的创作自己心中的作品。因从小受宗教的影响,他有一颗宽厚的心,经常把自己的钱拿给不如自己的人花,他的画作也经常表达一些宗教情怀,如晚祷.画作铲煤工,则是对底层生活艰辛的一种真实表达。各种各样的向日葵作品。也许是他太向往阳光,如向日葵般需要,渴望阳光。他的肖像代表作,唐吉老爹像,“不但描出人物的外部的形似而已,又必表出其人物的内部的感情,情绪与灵魂"。这幅画作更是表达了梵高对唐吉老爹温厚而真挚,对其多次帮助提携的感恩。 《梵高生活》通过丰子恺大师的笔触越发了解了梵高之所以成为的梵高。
④ 求《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KzbaXT5Y06-6laRoqVwS8Q
⑤ 介绍梵高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其他介绍: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而他的水彩画十分出众和油画不分上下 。
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网络--文森特·梵高
⑥ 急求《优雅的姿态 可可·香奈儿的传奇人生》和《梵高生活》读后感2篇,800字!!
记得上中学时,学校门口的文具店里,会卖一种小小的、半本书大的明信片画册。在那个没有版权的时代,梵高和他的人物、静物其实很早就走入了许多人的青春期。如《星月夜》,我们互相赠送阅读,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少年时的节日。后来读《亲爱的提奥》时,梵高喃喃自语的箴言才令人忽然觉得,艺术家的内心生活与俗众朴素的对于美的领会相距甚远。梵高说:“在我们的心灵里,也许有团大火,但从来没有任何人走近这团火,以使自己得到温暖;过路人只看见从烟囱冒出的一点烟,便从旁走过,继续走自己的路。依你看,该怎么办呢?”
在读《梵高生活》时,丰子恺细腻、同情的笔触有如一个遥远的知心人一般沁人心脾。他似乎是努力抑制着对于梵高不屈从于俗世价值的品德的热爱,将梵高呈现为一个介入生活、热爱劳工阶层、热爱自然的天才画家。书中不止一次写到“他的性质”,其实“性质”二字颇带有“性情”、“本质”、“天性”的旧时意蕴,像对艺术品的珍赏。
丰子恺本人也是读者们熟悉的艺术家与教育家。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编撰出版这本书时,命名为《谷诃(梵高)生活》。时隔八十余年,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为本书题名,如艺术的跨海传承、隔空慰藉。书中还辑录了多幅梵高名画,由一个艺术人望向另一个艺术人的目光,有如在美的镜像中悄然辉映。
《梵高生活》中写道:“古来艺术家有两种类型:其一,纯粹是一个‘艺术家’或‘技术家’。我们鉴赏他的艺术的时候,只要看他的作品,不必晓得他的人格如何与生活如何。其二,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或技术家而是一个‘人’……前者是印象派画家莫奈,后者便是后期印象派画家梵高。”可以说,梵高为艺术而生的短暂一生,暗含着艺术起源于生活,又与艺术家生命不断冲突的必然,是多重复杂世相的隐喻。
艺术家用热血所染成的“人生记录”,在丰子恺笔下的梵高看来,得因于“生活是作品的说明文”。梵高努力从苦难者身上汲取养分,决心从绘画上发表这一点悲哀。他的成长与许多人一起分享着磨折,如他的父亲、弟弟提奥与好友高更。当读者们疼惜他的孤傲与不俗,其实也能从《梵高生活》中看到他的亲人们对艺术家生命的珍爱与支持。
当梵高的作品以更为通俗的方式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是否还记得他心灵中的那团炙火。还是越来越多人如冷眼荒烟般的路过,将自己全部的生命才华投注于如火如荼的物质世界。在这个逸乐时代中,艺术家的私生活就是公众的逸乐生活,所有的创作都沦为资本主义化的产品,人们在高度自觉地让渡一切不可标的的艺术创造时,谁还记得梵高生前大胆地痛骂:“商卖是图利。图利是上品的盗窃!”
梵高直到27岁时,才开始大量画画。37岁自杀,留下了2000余幅杰作。他的一生屡遭挫折。当人们一代又一代流传他疯癫割耳的怪异行径时,或许从丰子恺的文字中可以体会到艺术家游离于日常与真理之间的挣扎。
《梵高生活》中写到梵高父亲临终前对他说的最后的话:“我觉得死比生容易。死虽然苦,但生比死更苦。”无论对于平凡人、或是敏感的艺术家而言,生的苦楚如鲜血一样象征着伤口与疼痛。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的过程中,他眼底所目及的苦难苍穹,与麻木不仁、屈从于世的人们显得那么不同。“灿然的青玉与蓝玉嵌成的天空,地狱一般的热灼而腐烂的天空,熔金喷出一般的天空,其中悬着火轮一般的旭日。”梵高离世那一年的《法国水星》杂志创刊号上如是赞美他。
他就是那轮“团火”,照亮这个充满了黑幕的时代。
⑦ 《梵高生活小说》好词,好句,好段
梵高传中喜欢的句子
她们贫苦,或许还不幸,但是痛苦使她们获得了灵魂。
上帝是不存在的,事情就是那么简单——没有什么上帝,唯有一片浑噩——悲惨、苦难、残酷、煎熬、黑暗和无尽头的浑噩。
我们内在的思想常常外露出来吗?也许在我们的灵魂中有一团热火,但没有人用它使自己暖和起来。过路人仅仅看到烟囱里冒出一点烟,照旧走自己的路。你瞧,该怎么办呢?一个人不能守护着这团内在的火,心怀这个刺激物,耐心地等待某个人走来坐在它旁边的时刻到来吗?
我将尽力而为,但我一点不轻视平凡,就其纯粹的意义来说,轻视平凡的东西,就一定无法超越这个起点。
你永远不会认识爱情,因为它不能生存,即使你的肌肤能够忍住火烧的痛苦之严酷考验,它也不能生存!”
一阵无声的悲伤巨涛涌上他的喉咙。他举起左手捂住嘴,压住阿姆斯特丹和整个世界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他已经受到判决和被认为一钱不值的喊声。他的嘴唇尝到了事与愿违的惨苦的、惨苦的幻灭。
不论画人物还是风景,他希望表现的不是感伤,而是严肃的悲痛。
“普通人的头脑是依二元性来思考的:光和影、甜和酸、善和恶。那种二元性在大自然中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既没有善,也没有恶,只有存在和实践。当我们描绘一个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描绘生活;当我们给那个行动命名——如邪恶或建狠——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主观偏见的领域。
首先,我们认为一切的真实都是美好的,不论它的面貌会显得多么可怕。大自然的一切,我们全盘接受,一点不漏。我们相信,在粗糙的真实中,比在巧妙的谎话中,有更多的美;在下层社会中,比在全巴黎的沙龙中,有更多的诗意。我们认为痛苦是好的,因为它在人的全部感情中,是最深刻的。我们认为性是美的,甚至即使是由妓女和龟鸨所表演的。我们把个性放在丑恶之上,把痛苦放在可爱之上,把穷困的现实放在法兰西的全部财富之上。我们全盘接受生活,不作道德上的裁判。
“我的画家的手指长得驯服了,”他想,“即使我的躯壳渐渐碎裂。”
“你并不丑,文森特。你是美的。你自己在糟蹋和折磨了包裹着你灵魂的可怜躯体,但是你无法伤害你的灵魂。我爱的正是你的灵魂。当你用热忱的劳动摧残你自己的时候,灵魂将继续生存……没有尽头,我就为这爱你。”
梵高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冥冥之中他的生命是为了创造那些画而存在的。就像巴顿将军说的,战士最好的归宿就是被战争胜利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激情是好的。但是他的生活是不敢赞同的。假如没有供养他的弟弟,或者他的画最后并没有成功,那么他就是一个极其失败的人。他所缺的正是对生活对周围人的责任感。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太多的束缚所以我们才不能成为艺术家。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对艺术的态度,但不能指导我们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艺术家那样生活。我们只是平凡的人,我们只能妥协。
满意望采纳
⑧ 暑假有那些好书可以推荐下
1.《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
《梵高生活》
推荐语:《梵高生活》是丰子恺编着的荷兰绘
画巨匠梵高传记。这也是一本很易读的小书,梵高的画作穿插其间,丰子恺先生恬淡的描述,有如他擅长的漫画,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梵高与丰子恺,乍
看毫无相似之处,却都是全心投入艺术之人,同是东西画技法融合的探索者,同样在作品中表露至性至情。正因如此,丰子恺写梵高,既有艺术家的敏锐与共鸣,点
出梵高投入创作时的狂热和风格转变,又渗入了东方的温厚情味,余韵深长。
⑨ 《渴望生活梵高传》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渴望生活:梵高传(新版)》([美] 欧文·斯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XX0wxmd0nFvBFlJEly6rSQ
书名:渴望生活:梵高传(新版)
作者:[美] 欧文·斯通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2
页数:544
内容简介: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是其年仅26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八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作者简介:
欧文·斯通(IrvingStone,1903-1989),美国传记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像他的同乡杰克·伦敦一样,斯通的童年生活十分艰难,读完中学后仍打工。读完大学之后,获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去印第安纳大学任教。他一生创作了二十五部传记小说,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⑩ 《渴望生活梵高传》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渴望生活》([美国] 欧文·斯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BEz7vnVYjNEoz08aqGLRQg
书名:渴望生活
作者:[美国] 欧文·斯通
译者:常涛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4
页数:525
内容简介: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作者简介:
欧文·斯通(Irving stone, 1903-1989),美国着名传记小说作家。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先后做过报童、推销员、牧童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于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欧文·斯通一生创作二十五部传记小说,传主包括杰克·伦敦、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