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经济史的目录
序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
第一节 经济史与史学
第二节 经济史与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
第二章经济史演进的轨迹
第一节 经济史的主体及其追求目标
第二节 经济史中的制度因子及制度成本
第三节 经济发展趋势与阶段论
第四节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及大小国之分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史阶段划分暨写作大纲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史上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本书撰写方式
第二编古代社会
第四章原始社会
第一节传说时期
第二节 唐虞时期
第三节 夏商二代
第五章西周(前1027-前771年)——封建制度之建立与衰落
第一节 出现近代国家雏形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划时代意义
第三节 封建制度下财经之优点
第四节 封建制度下财经之缺失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东周(前770-前222年)——由封建社会到重商主义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崩颓
第三节 战国的重商主义
第四节 东周财经的优异面
第五节 东周财经的缺失面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编 第一次一元体制:秦汉——郡县制度
第三编附录公元前中国经济发展之阶段——由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
第七章 由封建制度到一元体制:演变与特色
第一节 政治趋于专制
第二节 经济趋于统制
第三节 社会趋于管制
第四节 大一统在经济上的缺失
第五节 大一统在经济上的贡献
第六节 大一统与中国治乱循环
第八章大一统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从户口变迁看南方之逐渐开发
第二节 阶级变迁与土地兼并
第三节 人民生活情况
第四节 财经职官概述
第五节 赋役制度及政策
第六节 货币金融制度
第七节 社会福利政策
第九章大一统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第一节 公共建设
第二节 科技进步及企业家的出现
第三节 农业发展与重农措施
第四节 工业发展与公营事业
第五节 商业发展与经济中心之分布
第六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七节 秦汉财经得失
第八节 大一统的崩溃
第四编 第一次多元体制:后汉末至南北朝——坞堡经济
第十章多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第一节 政治趋于乖离
第二节 经济趋于隔离
第三节 社会趋于疏离
第四节 战火蹂躏下的破碎经济
第五节 隔离与疏离的经济效果
第六节 多元体制对经济的贡献
第十一章多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南方崭露头角
第二节 阶级变迁与宗教勃兴
第三节 人民生活情况
第四节 政风与财经官制
第五节 赋役制度及福利政策
第六节 货币金融制度
第十二章多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新整合
第二节 科技发展与公共建设
第三节 农工业发展与公营事业
第四节 商业发展暨经济中心
第五节 国际贸易的曲折发展
第六节 多元体制下的财经得失
第七节 小结——由分裂趋向统一
第五编 第二次一元体制:隋至盛唐——府兵制度
第十三章第二次一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第一节 政治趋于开明专制
第二节 经济趋于放宽统制
第三节 社会趋于松弛管制
第四节 略论隋唐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节 长安:世界性首都
第十四章第二次一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第二节 人民生活与由俭入奢
第三节 财经官制
第四节 府兵制度下的田制与税制
第五节 货币金融制度
第十五章第二次一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第一节公共建设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第四节 商业发展与经济中心
第五节 隋唐对外贸易
第六节 隋唐财经得失
第七节 小结:天下又由合而分
第六编 第二次多元体制:中唐五代两宋——区域经济
第十六章第二次多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第一节 政治离而少乖
第二节 经济离而不隔
第三节 社会离而鲜疏
第四节 乱世经济残破及救济措施
第五节 财经制度的变革
第六节 此一期间经济之病象
第十七章第二次多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宗教发展与社会伦理
第二节 东南愈重与西北愈轻
第三节 人民生活
第四节 财经官制
第五节 赋役制度之演变
第六节 公田、专卖及杂税
第七节货币金融制度
第八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互助
第十八章 第二次多元体制下的产业暨经济发展
第一节 公共建设:治水与养士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第四节 商业暨都市发展
第五节 对外贸易之拓展
第六节 中唐至两宋财经得失
第七节 小结:天下再由分而合
第七编 第三次一元体制:元明清——中央集权
第十九章第三次一元体制下政经特色
第一节 政治益趋专制
第二节 经济益趋统制
第三节 社会益趋管制
第四节 中学西传与欧风东渐
第五节 元代经济扩大掠夺与明清对经济的干预
第六节 资本主义在明代萌芽?
第二十章第三次一元体制下的社会环境与政府角色
第一节 民智渐开与逐利渐炽
第二节 南方担当财经重任
第三节 人民生活
第四节 财经官制
第五节 税制之演变
第六节 公田、专卖及杂税
第七节 财政之疲敝
第八节 货币制度
第九节 信用制度
第十节 社会救助与福利
第二十一章第三次一元体制下的经济暨产业发展
第一节 公共建设:交通与学校
第二节 农矿业之发展
第三节 科技暨工业发展
第四节 工匠与行会
第五节 商业暨都市发展
第六节 对外贸易之起伏与移民
第七节 元明清财经得失
第八节 小结:天朝沦为弱国
附录 强迫学习的历程——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肇始
第八编结论
第二十二章结构间结论
第一节 经济发展条件
第二节 政治分合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政治循环的经济因子
第四节 战争与经济
第五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第六节 政府与经济发展
第七节 文化与经济发展
第八节 家族与经济发展
第二十三章结构内结论
第一节 崇本观念与农业发展
第二节 抑末观念下的工业停滞
第三节 商业发展与企业家精神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第五节 科技与经济发展
第六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第七节 土地与经济发展
第八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
第九节 产权、人权与经济发展
第二十四章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回顾
第二节展望
㈡ 中国经济史的清末民初
近代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是逐渐被纳入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早在清朝中叶开始,已有大量对外贸易活动,最初只集中在广州一城,鸦片战争后扩展至沿岸各城市,如上海、天津、宁波等等。清末新兴工业盛行,主要集中在东面沿海,发展至今日生产规模扩展至全国,为着名的“世界工厂”。同时,19世纪50-60年代,受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从通商口岸开始,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基础。
㈢ 求中国通史 吕思勉全集txt格式的。
链接: https://pan..com/s/14lTjhpIGbgf25qq0DO7EFQ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㈣ 求钱穆中国经济史TXT或者pdf
㈤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rvUsJVcFm5dqc-KRcwwmKA
书名: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作者:吴晓波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1
页数:246
内容简介:
着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再度发力!
向钱穆先生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致敬之作!
打破时间壁垒,勾勒历代变法全貌!
探寻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变革的得与失!
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
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着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着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主要出版着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㈥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赵冈)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cfdy5kdgCGSbpRkikU8x8w
书名: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作者:赵冈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8
页数:457
内容简介:
近人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辉煌的成就,但也有两点可议的倾向。第一,断代研究的方式比较盛行,往往无法看出长时期发展的前后脉络。第二,有些人过分强调马克思经济史观在中国历史上的适用性,选择史料来迁就理论构架。
作者以普通经济学的观点,重新检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性质,认它是一个古代的市场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分工以及相当自由的市场活动。以此理论基点出发,本书对这个市场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市场可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要素市场及成品市场。本书前6章,讨论生产要素的市场。后4章,则讨论成品市场。
作者简介:
赵冈、陈钟毅,都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分获博士、硕士学位,后分别在美国两所大学长期任教。为着名美籍华裔学者。
㈦ 中国经济史大事年表
从秦汉开始吧
古代
汉:赵过推广耦犁 出现代田法
北魏:实行均田制
南北朝:使用灌钢法
隋唐:出现曲辕犁 创制了筒车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推广了稻麦复种制 出现高转筒车 出现五大名窑
明朝: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 苏州和杭州市最着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朝中后期: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近代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的影响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05: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1909:冯如制成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1920: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
新中国
1950:中央政府制定了《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
1953: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中共召开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同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吧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80: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4:中央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5:国务院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中央决定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4: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上海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悬浮列车线路。
(这是我们的经济史的大事年表)
㈧ 如何评价侯家驹的《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旨在阐释中国经济的历史演进。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一直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政治中心的迁移、战争灾害的更迭、人口土地的流动、农商交通的发展在不断改变。
㈨ 《中国经济史》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经济史》(钱穆 讲授)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QFdxN3ViFmpA3yU6Tv6FzQ
书名:中国经济史
作者:钱穆 讲授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3-12
页数:312
内容简介:
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
——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
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着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着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着述颇丰,专着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等。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历任中学及大专文史科教师,讲述先秦诸子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史、史记导读、明清古文研究及中国佛教史等科目。着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㈩ 《中国经济史话》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经济史话》(戴扬本)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oPc6SxQLeUou6R2DmgbcpQ
书名:中国经济史话
作者:戴扬本
出版年份:2010-4
页数:152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史话》内容简介: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这些深藏在地下的远古文化遗物重见天日,便以无声的语苦,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类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