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叫肠胃减压,怎样做肠胃减压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 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
1.胃肠减压器 三瓶重力吸引装置。
安装吸引瓶甲、乙及收集瓶。吸引瓶甲灌满清水,用时开放排水管,水则由瓶甲内流瓶乙,吸出之胃肠液流入收集瓶内。瓶甲的水流 完后,可将瓶甲与瓶乙互换,重新安装排水管及吸引管,继续进行吸引。
2.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器 一般在吸引器和胃肠减压管之间加装一调压瓶,可防止吸引力过大,损伤胃肠黏膜。瓶中盛水1/2,以长管插入水面下的深度来调节吸引的压力,插得越浅,吸引力越小,插得越深,则吸引力越大,用于胃肠减压时,一般长管插入水面下4~5cm即可
Ⅱ 胃肠减压期间禁饮禁食禁服口服药 如需服口服药应该停胃肠减压多长时间
哪有看情况吧,有些药物还是要用的,可以碾碎后通过胃管注入啊,胃肠减压是持续的胃管留置,又不能说停就停的,难道先拔出来,过一下又插回去吗。在消化道通畅以后再拔管。因此胃肠减压禁食是说食物、水不能进,有些药还是可以用的
Ⅲ 胃肠减压是怎么回事
胃肠减压的操作就是插胃管,减少胃和肠道内容物,以此减少消化腺的分泌,比如胰腺炎的时候就需要这么做。因为胰腺炎就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流到消化道外引起的自身消化,胃肠减压就可以减少胰腺的分泌,减轻症状。
Ⅳ 什么是胃肠减压术什么情况下做
胃肠减压术是胸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伤口的愈合。
胃肠减压术适用于各型肠梗阻病人;胃部疾病需要排出胃内容物者。胃、食管、肠管手术后以及腹腔内或腹膜后的手术,引起暂时性肠麻痹者。
简单点说就是:
1.适用于单纯性及麻痹性肠梗阻,解除肠内压力。
2.腹部较大手术前做胃肠减压,减少并发症。
做这个的主要原理是:
利用负压作用,将胃肠道中积聚的气体、液体吸出,减轻胃肠道内压力。用于消化道及腹部手术,减轻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性;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断。
Ⅳ 胰腺癌晚期腹水 做胃肠减压要做多久病人已经半个月没吃饭了,只是靠输营养液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种情况为什么要做胃肠减压,腹水可能是低蛋白引起来的。
Ⅵ 做胃肠减压已经很多天了,为何还是有很多脏东西
胃肠减压的胃管最起码要术后7-10天才能拔,如果没有进食,吸出来的应该是胃液,刚开始几天或许会有陈旧的血块,不知你说的是哪里痛什么痛,如果剧烈呕吐胃内容物,有可能是幽门梗阻,可以做个食道造影之类的检查。
Ⅶ 胃肠减压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保持胃管通畅
严密观察病情,多到病人床前看一看。有时胃管已经脱出很大一截,病人及家属一般都注意不到,可见及时巡视病房是相当重要的。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可用注射器抽吸。若有阻塞,应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通畅。如胃管前端小孔贴在胃壁上,可稍微转动胃管或上下提拉胃管并冲洗。如果是由于病人呕吐将胃管退至食管或折于口咽部,则应重新放置。胃肠减压器的放置应低于胃,这样才有助于液体引流。
观察引流液
引流液如果超过负压吸引器体积的2/3时应及时倾倒,以免影响引流效果。倾倒时应注意闭合胃管接口端,以免空气进入胃内导致腹胀。要随时注意观察引流液色、量的变化,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适当活动
病人活动的标准是:下床或坐起不出虚汗,心率无明显增加,面色无改变。当病人活动或出汗引起胶布固定不牢时应及时观察胃管是否向外滑出或自行脱出,并更换胶布。
做好基础护理
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禁水会使患者咽部出现干痛不适,为此,应做口腔护理2~3次/d,或漱口4~5次/d,并采用无菌生理盐水40ml雾化吸入(根据医嘱,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呼吸道易感染者可加入抗生素,以防呼吸道感染)2次/d。这样就可以湿润咽喉部,减少胃管对咽喉壁的刺激,减轻不适。夏天由于鼻翼两侧分泌油渍较多,皮肤长时间粘贴胶布又红又痒,所以,每班应更换胶布1次,更换时用湿手巾轻轻擦拭鼻部,避开上次胶布所粘贴部位,以利于皮肤的恢复。
心理护理
在巡视病房或交接班时,病人总会问什么时间能拔除胃管、什么时间能吃点东西等一系列问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胃肠减压治疗原理及病情,不失时机地用成功范例来消除其负性情绪,配合医生的治疗。应运用体贴、安慰、治疗性语言疏通病人的思想,如听音乐、允许家属探视、给予安慰,这样来分解病人的焦虑心理,减轻不适。拔管指征:拔除胃管的指征是肠鸣音恢复,有肛门排气或排便。有时,拔管前可先夹管24h,如果没有恶心、呕吐、腹胀,可考虑拔管。
Ⅷ 胃肠道手术,术前进流食的时间是
成人从术前8~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以防因麻醉或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摘自第九版外科学教材)
以上这段话从我刚开始接触外科学时就被老师反复强调,工作后我们也都是这么严格执行的,工作十余年,也并没有出现因麻醉或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偶尔有不服从规定的患者,我们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规避这样一种麻醉风险。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点击以下这篇文章看一个典型案例:手术前须知:禁饮4小时,禁食12小时,否则后果严重!
术前禁饮禁食
我们通常会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不断畅游,我们通常也会被教材上的知识深深吸引并不能自拔。但是,有谁质疑过教材吗?我们在术前真的就必须严格禁饮4小时,禁食8~12小时吗?幸好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于是我们开始了质疑,并开始思考,我们离真理越来越近。
胃肠道手术和非胃肠道手术的术前禁饮禁食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起初在我们做学生时往往会以为禁饮4小时,禁食8~12小时是针对胃肠道手术的,可是我们错了,因为胃肠道手术有更严格的禁饮禁食标准。具体如下:
必要时可行胃肠减压。涉及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有幽门梗阻的病人,需要在术前进行洗胃。结直肠手术,酌情在术前一日及手术当天清晨行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并于术前2~3天开始进流食、口服肠道制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摘自第九版外科学教材)
胃肠减压
也就是说禁饮4小时,禁食8~12小时是针对非胃肠道的手术,比如说骨科的关节置换术,血管外科的大隐静脉切除术,泌尿外科的前列腺电切术等等。只要是不涉及胃肠道及消化系统的手术都是非胃肠道手术。
胃里如果没有东西不就说明不会有呕吐物从而引起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吗?
确实如此,呕吐物造成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的前提条件是有呕吐物或者说是胃内容物,通俗点讲就是胃里面要有东西。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原理我再介绍一下:
如上图所示,食管和气管是相邻的,阻挡他们的就是会厌软骨。当我们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进入气管,再到支气管,最后到肺。当我们吞咽时,会厌软骨会放下,堵住气管口,让食物进入食管再到胃。而当我们麻醉后如果产生呕吐,患者的会厌软骨此时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呕吐物就会反流至气管,如果使小的呕吐物就会引起肺部炎症,如果是大的呕吐物会立即堵住气管造成窒息而死亡。
那医生为了保险起见,让患者都禁饮4小时,禁食8~12小时不就行了吗?
快速康复
这样是不行的,就拿骨科来说,我们现在强调的就是快速康复,而想要快速康复,患者术前的状态非常重要!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极端一点,如果是一个青壮年做关节置换,在术后可能很快就康复了,而一个老年人做关节置换,康复的速度就会慢上很多。因此,术前如果因为饥饿、口干而出现低血糖、焦虑、血压不稳等对快速康复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目前的指南均建议在充分评估反流误吸的风险后缩短禁饮禁食时间,制定个体化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