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压缩实验中压缩时为什么必须将试件对准中心位置,如没队中会产生什么影响
主要因为是杆件受力均匀,使截面各处应力大致相等,仪器对中可尽量满足条件,如果没有对中,便会导致应力不均匀容易造成不稳定破坏, 使实验破坏数据和实验破坏截面形状受影响。
试样破坏时的最大压缩载荷除以试样的横截面积,称为压缩强度极限或抗压强度。压缩试验主要适用于脆性材料,如铸铁、轴承合金和建筑材料等。
(1)压缩强度极限扩展阅读:
无法测出压缩强度极限,但可以测量出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屈服强度等。与拉伸试验相似,通过压缩试验可以作出压缩曲线。图中为灰铸铁和退火钢的压缩曲线。曲线中纵坐标P为压缩载荷,横坐标Δh为试样承受载荷时的压缩量。
如将两坐标值分别除以试样的原截面积和原高度,即可转换成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中Pp为比例极限载荷,P0.2为条件屈服极限载荷,P b为破坏载荷。在压缩试验中,试样端面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影响试验结果。
试样越短影响越大,为减少摩擦力的影响,一般规定试样的长度与直径的比为1~3,同时降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涂以润滑油脂或垫上一层薄的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B. 什么是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
比例极限
比例极限proportional limit 符号:σP(下标) 拉伸曲线中OE段,材料在不偏离应力与应变正比关系(虎克定律)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钢材在弹性阶段分成线弹性和非线弹性两个部分,线弹性阶段钢材的应力与变形完全为直线关系,其应力最高点为比例极限
屈服极限
yield limit;yield point 也称流动极限。材料受外力到一定限度时,即使不增加负荷它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叫“屈服”。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称屈服点,或屈服极限,用σs表示。有些材料的屈服点并不明显。工程上常规定当残余变形达到0.2%时的应力值,作为“条件屈服极限”,以σ0.2表示。
强度极限
符号:σb(下标);单位:MPa(或N/mm2) 出现于拉伸曲线SB阶段,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发生形变.是保持构件机械强度下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强度极限;ultimate strength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出现的最大应力,也可称为破坏强度或破坏应力。一般用标称应力来表示。根据应力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拉伸强度(σt)、压缩强度(σc)、剪切强度(σs)等。
C. 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抗压强度有什么区别
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抗压强度区别:
1.压缩强度是在压缩试验中,试样直至破裂(脆性材料)或产生屈服(非脆性材料)时所承受的最大压缩应力。
2.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代号σbc,指外力施压力时的强度极限。
3.计算时采用的面积是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在没有明显屈服点的场合,可以用预先设定的偏置屈服点的压应力来定义。压缩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力学量,它表征材料抵抗压缩载荷而不失效的能力。
4.岩石的最大抗压强度的量测,通常是在固定的实验室中进行,并利用功率为十至一百吨以上的特殊水压机来把测试样本压碎。为测试岩石的抗压强度,其样品需制成立方体或圆柱体的形状,同时其尺寸还得视岩石的不同而异。
D. 材料力学拉伸与压缩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利用拉伸试验得到的数据可以确定材料的弹性极限、伸长率、弹性模量、比例极限、面积缩减量、拉伸强度、屈服点、屈服强度和其它拉伸性能指标。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一系列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强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时,当载荷不增加而仍继续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叫做屈服。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屈服点或称物理屈服强度,用σS(帕)表示。工程上有许多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通常把材料产生的残余塑性变形为 0.2%时的应力值作为屈服强度,称条件屈服极限或条件屈服强度,用σ0.2 表示。材料在断裂前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用σb(帕)表示。
测定材料在轴向静压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的试验,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试样破坏时的最大压缩载荷除以试样的横截面积,称为压缩强度极限或抗压强度。压缩试验主要适用于脆性材料,如铸铁、轴承合金和建筑材料等。对于塑性材料,无法测出压缩强度极限,但可以测量出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屈服强度等。与拉伸试验相似,通过压缩试验可以作出压缩曲线。图中为灰铸铁和退火钢的压缩曲线。曲线中纵坐标P为压缩载荷,横坐标Δh为试样承受载荷时的压缩量。如将两坐标值分别除以试样的原截面积和原高度,即可转换成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中Pp为比例极限载荷,P0.2为条件屈服极限载荷,P b为破坏载荷。在压缩试验中,试样端面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影响试验结果。试样越短影响越大,为减少摩擦力的影响,一般规定试样的长度与直径的比为1~3,同时降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涂以润滑油脂或垫上一层薄的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如果满意,请采纳!
您的采纳使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E. 抗压强度和压缩强度有什么区别
试样直至破裂,时所承受的最大压缩应力。与构件抵抗外力(压力)的极限强度 ,不是一回事儿吗?
F. 疲劳极限同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如何区别就是您给说说这疲劳极限是怎么来的
1、定义不同
疲劳极限是指经过无穷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值。屈服极限是也称流动极限,是材料受外力到一定限度时,即使不增加负荷它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强度极限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出现的最大应力,也可称为破坏强度或破坏应力。
2、特点不同
疲劳极限是材料学里的一个极重要的物理量,表现一种材料对周期应力的承受能力。屈服极限是材料屈服极限是使试样产生给定的永久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强度极限受的外力是拉力时称抗拉强度极限;受压时称抗压强度极限;受弯时称抗弯强度极限:受剪时称抗剪强度极限。
3、影响极限的因素不同
构件的疲劳极限与构件状态和工作条件有关。构件状态包括应力集中、尺寸、表面加工质量和表面强化处理等因素。有些材料的强度极限屈服点并不明显。工程上常规定当残余变形达到0.2%时的应力值,作为“条件屈服极限”。
疲劳极限是材料学里的一个极重要的物理量,表现一种材料对周期应力的承受能力。疲劳极限是指经过无穷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值,又称为持久极限。许多塑料事实上并不存在疲劳极限,为此,特用循环次数达到10的10次方而试样尚有50%不破坏情况下的应力表示疲劳极限。
G. 1、 在对低碳钢试件进行压缩试验时,为什么测不出其强度极限值
主要是因为低碳钢材料延展性强,随压缩力的增加,其面积也随之增大,试件被压扁,由圆柱形变成鼓形,因此无法求出强度极限。
H. 压缩试验低碳钢为什么没有强度极限
低碳钢为塑性材料.开始时遵守胡克定律沿直线上升,比例极限以后变形加快,但无明显屈服阶段。相反地,图形逐渐向上弯曲。这是因为在过了比例极限后,随着塑性变形的迅速增长,而试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因而承受的载荷也随之增大。
从实验我们知道,低碳钢试件可以被压成极簿的平板而一般不破坏。因此,其强度极限一般是不能确定的。我们只能确定的是压缩的屈服极限应力。
------------------------------------------
谢谢采纳哦
~
I. 压缩试验的基本资料
试样破坏时的最大压缩载荷除以试样的横截面积,称为压缩强度极限或抗压强度。压缩试验主要适用于脆性材料,如铸铁、轴承合金和建筑材料等。对于塑性材料,无法测出压缩强度极限,但可以测量出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屈服强度等。与拉伸试验相似,通过压缩试验可以作出压缩曲线。图中为灰铸铁和退火钢的压缩曲线。曲线中纵坐标P为压缩载荷,横坐标Δh为试样承受载荷时的压缩量。如将两坐标值分别除以试样的原截面积和原高度,即可转换成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中Pp为比例极限载荷,P0.2为条件屈服极限载荷,P b为破坏载荷。在压缩试验中,试样端面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影响试验结果。试样越短影响越大,为减少摩擦力的影响,一般规定试样的长度与直径的比为1~3,同时降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涂以润滑油脂或垫上一层薄的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J. 比较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强度极限
拉伸和压缩时强度极限如下:
对于受拉伸或压缩的等截面直杆(棱柱形杆),根据杆受力时横截面保持为平面的假设,则横截面上无剪应力τ,而其正应力σ为均匀分布,其值等于轴力N 除以横截面面积A,即σ=N/A;当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时。
根据胡克定律(见材料力学),杆内一点处的轴向(纵向)线应变为ε=σ/E(E为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在轴力N 为常量的长度L范围内,绝对线变形ΔL的计算公式为ΔL=NL/EA。
(10)压缩强度极限扩展阅读:
如变截面直杆受拉伸(压缩)时,横截面上正应力亦非均匀分布,且有剪应力存在。根据弹性力学的分析结果,矩形截面的等厚度楔形板受拉伸时,如果顶角α=20°,则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与按公式 σ=N/A算得的值相比,两者相差2%,而当 α=60°时,两者相差竟达20%。
在工程计算中,对于拉杆通常只要求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即工作应力不超过容许应力(材料的破坏应力除以安全系数);必要时也要求控制其变形量。对于压杆,其正常工作的条件往往不是受强度控制,而是受稳定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