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ython创建生成器的两种方法
创建生成器方法
方法一
要创建一个生成器,有很多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 ]改成( )
创建L和G的区别仅在于最外层的[ ]和( ),L是一个列表,而G是一个生成器。我们可以直接打印出L的每一个元素,但我们怎么打印出G的每一个元素呢?如果要一个一个打印出来,可以通过next()函数获得生成器的下一个返回值:
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
生成器保存的是算法,每次调用next(G),就计算出G的下一个元素的值,直到计算到最后一个元素,没有更多的元素时,抛出StopIteration的异常。当然,这种不断调用next()实在是太变态了,正确的方法是使用for循环,因为生成器也是可迭代对象。所以,我们创建了一个生成器后,基本上永远不会调用next(),而是通过for循环来迭代它,并且不需要关心StopIteration异常。
相关推荐:《Python视频教程》
方法2
generator非常强大。如果推算的算法比较复杂,用类似列表生成式的for循环无法实现的时候,还可以用函数来实现。
比如,着名的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任意一个数都可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
1, 1, 2, 3, 5, 8, 13, 21, 34, ...
斐波拉契数列用列表生成式写不出来,但是,用函数把它打印出来却很容易:
运行结果: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fib函数实际上是定义了斐波拉契数列的推算规则,可以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推算出后续任意的元素,这种逻辑其实非常类似generator。
也就是说,上面的函数和generator仅一步之遥。要把fib函数变成generator,只需要把print(b)改为yield b就可以了:
运行结果:
在上面fib的例子,我们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调用yield,就会不断中断。当然要给循环设置一个条件来退出循环,不然就会产生一个无限数列出来。同样的,把函数改成generator后,我们基本上从来不会用next()来获取下一个返回值,而是直接使用for循环来迭代:
运行结果:
但是用for循环调用generator时,发现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语句的返回值。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须捕获StopIteration错误,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的value中:
运行结果:
相关推荐:
三分钟看懂什么是Python生成器
2. 怎么用python生成列表[h1,h2,h3,h4],一直到h100
["h%s"%(i+1) for i in range(100)]
3. Python随机生成列表
举例说明:从集合中随机获得10个数
1、定义一个列表集合iRandom = []
2、向iRandom中插入1-60,共60个数字
3、打乱列表顺序
4、截取列表前10个数,即为随机获取到的列表集合随机数
import random iRandom = [] #定义随机数列表listRandom = list(range(1,61)) #生成整数型1-60的列表组合random.shuffle(listRandom) #打乱列表顺序iRandom = listRandom[0:10] #截取打乱后的前10个值,赋值给新列表iRandomprint('随机列表组合:',iRandom)
4. python生成器主要用在哪里
就是生成相关数据,比如破解wifi密码,生成很多密码,通过python一个个试。
5. python怎么创建列表
如何创建列表,或生成列表。这里介绍在python的基础知识里创建或转变或生成列表的一些方法。
零个,一个或一系列数据用逗号隔开,放在方括号[ ]内就是一个列表对象。
列表内的数据可以是多个数目,不同类型。
相关推荐:《Python视频教程》
利用函数list():
用 list([iterable])函数返回一个列表。
可选参数iterable是可迭代的对象,例如字符串,元组。list()函数将可迭代对象的元素重新返回为列表。
将字典类型数据作为参数时,返回的列表元素是字典的键。
将range()函数作为参数,返回一个整数元素的列表。
如果没有参数list()函数将返回一个空列表。
其他能生成列表的方法:
利用split分割字符串生成列表:
字符串调用split方法返回一个由分开的子串组成的列表。
利用列表推导式:
列表推导式,是生成列表的一种方便的表达式。
有关列表推导式,看下面的连接。
6. Python列表生成器的循环技巧分享
Python列表生成器的循环技巧分享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列表生成器的循环技巧分享,本文讲解了列表生成器中一个循环和二个循环的不同写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列表生成式即List Comprehensions,是Python内置的非常简单却强大的可以用来创建list的生成式。
一个循环
在C语言等其他语言中,for循环一般是这样的
如果python也这么写,那么真该看下python的基础教程了~
但要注意的是,需要加一个[]来,否则会报错...
在上面的例子中,不仅可以嵌套for,甚至可以嵌套if语句
再看看,原来是什么样子
两个循环呢?
原来可能是这样的?
现在可以这样了!!!
7. 关于python列表生成的一个问题
python的列表生成式
一、r的防止字符转义
print r"a\nb"
运行结果:
a\nb
二、获取变量类型
a = r"a\nb"
print type(a)
运行结果:
<type 'str'>
三、判断类型
a = r"a\nb"
print isinstance(a,str)
运行结果:
True
四、对list、tuple、dict、set进行迭代
4.1常用的方式
list = ['a','b','c']
for i in list:
print i
dict = {"k1":"v1","k2":"v2"}
for k,v in dict.items():
print k,v
但是这种迭代方式会把list装到内存中进行迭代
4.2使用迭代器来迭代
list = ['a','b','c']
for i in iter(list):
print i
dict = {"k1":"v1","k2":"v2"}
for k,v in dict.iteritems():
print k,v
dict = {"k1":"v1","k2":"v2"}
for k in dict.iterkeys():
print k
这种方式的迭代比较省内存
4.3迭代值的同时迭代下标
list = ['a','b','c']
for index,value in enumerate(list):
print index,value
五、列表生成式
根据集合生成列表
list1 = ['a','b','c']
list2 = [1,2]
print [x*y for x in list1 for y in list2 if y>1 and y<3]
运行结果是:
['aa', 'bb', 'cc']
六、列表生成器
通过列表生成式,我们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列表。但是,受到内存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而且,创建一个包含100万个元素的列表,不仅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如果我们仅仅需要访问前面几个元素,那后面绝大多数元素占用的空间都白白浪费了。
所以,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那我们是否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呢?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list,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在Python中,这种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称为生成器:generator。
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改成(),就创建了一个generator: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generator保存的是算法,每次调用next(g),就计算出g的下一个元素的值,直到计算到最后一个元素,没有更多的元素时,抛出StopIteration的错误。
但是我们一般通过for循环来迭代它,并且不需要关心StopIteration的错误。
for n in g:
print(n)
8. python什么是列表解析,生成器
>>> L= [(x+1,y+1) for x in range(3) for y in range(5)]
>>> L [(1, 1), (1, 2), (1, 3), (1, 4), (1, 5), (2, 1), (2, 2), (2, 3), (2, 4), (2, 5), (3, 1), (3, 2), (3, 3), (3, 4), (3, 5)]
>>> N=[x+10 for x in range(10) if x>5]
>>> N [16, 17, 18, 19]
列表解析,返回的是一个列表list,列表解析是用中括号括起来的[]
>>> L= (i + 1 for i in range(10) if i % 2)
>>> L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b749a52c>
>>> L1=[]
>>> for i in L:
... L1.append(i)
...
>>> L1
[2, 4, 6, 8, 10]
生成器与列表解析语法相同,唯一的区别是用小括号括起来的(),它返回的是一个生成器对象,而不直接把结果输出出来,它在内部实现是通过“延迟求值”实现的
9. Python中列表生成式和生成器的区别
列表生成式语法:
[x*x for x in range(0,10)] //列表生成式,这里是中括号
//结果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x*x for x in range(0,10)) //生成器, 这里是小括号
//结果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0b072e6140>
二者的区别很明显:
一个直接返回了表达式的结果列表, 而另一个是一个对象,该对象包含了对表达式结果的计算引用, 通过循环可以直接输出
g = (x*x for x in range(0,10))
for n in g:
print n
结果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当表达式的结果数量较少的时候, 使用列表生成式还好, 一旦数量级过大, 那么列表生成式就会占用很大的内存,
而生成器并不是立即把结果写入内存, 而是保存的一种计算方式, 通过不断的获取, 可以获取到相应的位置的值,所以占用的内存仅仅是对计算对象的保存
10. python生成器是怎么使用的
生成器(generator)概念
生成器不会把结果保存在一个系列中,而是保存生成器的状态,在每次进行迭代时返回一个值,直到遇到StopIteration异常结束。
生成器语法
生成器表达式: 通列表解析语法,只不过把列表解析的[]换成()
生成器表达式能做的事情列表解析基本都能处理,只不过在需要处理的序列比较大时,列表解析比较费内存。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gen = (x**2 for x in range(5))
>>> gen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00002FB7B40>
>>> for g in gen:
... print(g, end='-')
...
0-1-4-9-16-
>>> for x in [0,1,2,3,4,5]:
... print(x, end='-')
...
0-1-2-3-4-5-
生成器函数: 在函数中如果出现了yield关键字,那么该函数就不再是普通函数,而是生成器函数。
但是生成器函数可以生产一个无线的序列,这样列表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处理。
yield 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函数变成一个 generator,带有 yield 的函数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Python 解释器会将其视为一个 generator。
下面为一个可以无穷生产奇数的生成器函数。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ef odd():
n=1
while True:
yield n
n+=2
odd_num = odd()
count = 0
for o in odd_num:
if count >=5: break
print(o)
count +=1
当然通过手动编写迭代器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只不过生成器更加直观易懂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lass Iter:
def __init__(self):
self.start=-1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self.start +=2
return self.start
I = Iter()
for count in range(5):
print(next(I))
题外话: 生成器是包含有__iter()和next__()方法的,所以可以直接使用for来迭代,而没有包含StopIteration的自编Iter来只能通过手动循环来迭代。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 isinstance(odd_num,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odd_num, Iterator)
True
>>> iter(odd_num) is odd_num
True
>>> help(odd_num)
Help on generator object:
odd = class generator(object)
| Methods defined here:
|
| __iter__(self, /)
| Implement iter(self).
|
| __next__(self, /)
| Implement next(self).
......
看到上面的结果,现在你可以很有信心的按照Iterator的方式进行循环了吧!
在 for 循环执行时,每次循环都会执行 fab 函数内部的代码,执行到 yield b 时,fab 函数就返回一个迭代值,下次迭代时,代码从 yield b 的下一条语句继续执行,而函数的本地变量看起来和上次中断执行前是完全一样的,于是函数继续执行,直到再次遇到 yield。看起来就好像一个函数在正常执行的过程中被 yield 中断了数次,每次中断都会通过 yield 返回当前的迭代值。
yield 与 return
在一个生成器中,如果没有return,则默认执行到函数完毕时返回StopIteration;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def g1():
... yield 1
...
>>> g=g1()
>>> next(g) #第一次调用next(g)时,会在执行完yield语句后挂起,所以此时程序并没有执行结束。
1
>>> next(g) #程序试图从yield语句的下一条语句开始执行,发现已经到了结尾,所以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le>
StopIteration
>>>
如果遇到return,如果在执行过程中 return,则直接抛出 StopIteration 终止迭代。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def g2():
... yield 'a'
... return
... yield 'b'
...
>>> g=g2()
>>> next(g) #程序停留在执行完yield 'a'语句后的位置。
'a'
>>> next(g) #程序发现下一条语句是return,所以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这样yield 'b'语句永远也不会执行。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le>
StopIteration
如果在return后返回一个值,那么这个值为StopIteration异常的说明,不是程序的返回值。
生成器没有办法使用return来返回值。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def g3():
... yield 'hello'
... return 'world'
...
>>> g=g3()
>>> next(g)
'hello'
>>> next(g)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le>
StopIteration: world
生成器支持的方法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help(odd_num)
Help on generator object:
odd = class generator(object)
| Methods defined here:
......
| close(...)
| close() -> raise GeneratorExit inside generator.
|
| send(...)
| send(arg) -> send 'arg' into generator,
| return next yielded value or raise StopIteration.
|
| throw(...)
| throw(typ[,val[,tb]]) -> raise exception in generator,
| return next yielded value or raise StopIteration.
......
close()
手动关闭生成器函数,后面的调用会直接返回StopIteration异常。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def g4():
... yield 1
... yield 2
... yield 3
...
>>> g=g4()
>>> next(g)
1
>>> g.close()
>>> next(g) #关闭后,yield 2和yield 3语句将不再起作用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le>
StopIteration
send()
生成器函数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接受外部传入的一个变量,并根据变量内容计算结果后返回。
这是生成器函数最难理解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实现后面我会讲到的协程就全靠它了。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ef gen():
value=0
while True:
receive=yield value
if receive=='e':
break
value = 'got: %s' % receive
g=gen()
print(g.send(None))
print(g.send('aaa'))
print(g.send(3))
print(g.send('e'))
执行流程:
通过g.send(None)或者next(g)可以启动生成器函数,并执行到第一个yield语句结束的位置。此时,执行完了yield语句,但是没有给receive赋值。yield value会输出初始值0注意:在启动生成器函数时只能send(None),如果试图输入其它的值都会得到错误提示信息。
通过g.send(‘aaa’),会传入aaa,并赋值给receive,然后计算出value的值,并回到while头部,执行yield value语句有停止。此时yield value会输出”got: aaa”,然后挂起。
通过g.send(3),会重复第2步,最后输出结果为”got: 3″
当我们g.send(‘e’)时,程序会执行break然后推出循环,最后整个函数执行完毕,所以会得到StopIteration异常。
最后的执行结果如下:
Python
1
2
3
4
5
6
7
0
got: aaa
got: 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h.py", line 14, in <mole>
print(g.send('e'))
StopIteration
throw()
用来向生成器函数送入一个异常,可以结束系统定义的异常,或者自定义的异常。
throw()后直接跑出异常并结束程序,或者消耗掉一个yield,或者在没有下一个yield的时候直接进行到程序的结尾。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ef gen():
while True:
try:
yield 'normal value'
yield 'normal value 2'
print('here')
except ValueError:
print('we got ValueError here')
except TypeError:
break
g=gen()
print(next(g))
print(g.throw(ValueError))
print(next(g))
print(g.throw(TypeError))
输出结果为:
Python
1
2
3
4
5
6
7
8
normal value
we got ValueError here
normal value
normal value 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h.py", line 15, in <mole>
print(g.throw(TypeError))
StopIteration
解释:
print(next(g)):会输出normal value,并停留在yield ‘normal value 2’之前。
由于执行了g.throw(ValueError),所以会跳过所有后续的try语句,也就是说yield ‘normal value 2’不会被执行,然后进入到except语句,打印出we got ValueError here。然后再次进入到while语句部分,消耗一个yield,所以会输出normal value。
print(next(g)),会执行yield ‘normal value 2’语句,并停留在执行完该语句后的位置。
g.throw(TypeError):会跳出try语句,从而print(‘here’)不会被执行,然后执行break语句,跳出while循环,然后到达程序结尾,所以跑出StopIteration异常。
下面给出一个综合例子,用来把一个多维列表展开,或者说扁平化多维列表)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ef flatten(nested):
try:
#如果是字符串,那么手动抛出TypeError。
if isinstance(nested, str):
raise TypeError
for sublist in nested:
#yield flatten(sublist)
for element in flatten(sublist):
#yield element
print('got:', element)
except TypeError:
#print('here')
yield nested
L=['aaadf',[1,2,3],2,4,[5,[6,[8,[9]],'ddf'],7]]
for num in flatten(L):
print(num)
如果理解起来有点困难,那么把print语句的注释打开在进行查看就比较明了了。
总结
按照鸭子模型理论,生成器就是一种迭代器,可以使用for进行迭代。
第一次执行next(generator)时,会执行完yield语句后程序进行挂起,所有的参数和状态会进行保存。再一次执行next(generator)时,会从挂起的状态开始往后执行。在遇到程序的结尾或者遇到StopIteration时,循环结束。
可以通过generator.send(arg)来传入参数,这是协程模型。
可以通过generator.throw(exception)来传入一个异常。throw语句会消耗掉一个yield。可以通过generator.close()来手动关闭生成器。
next()等价于send(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