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HCIE必做实验之CloudCampus VXLAN 虚拟化园区网络方案部署
基本概念:虚拟化园区网络架构由三个部分组成,Underlay、Fabric和Overlay。Underlay是构建在实体网络设备上的物理拓扑,用于提供园区内的互联互通能力。Fabric基于物理拓扑,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的逻辑拓扑,实现Underlay网络资源的池化,一网多用。Overlay通过创建VN(Virtual Network)实例,构建逻辑隔离的虚拟网络,一个VN代表一个业务网络。
网关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类型。集中式网关由Border担当,统一管理,简化运维,所有跨子网的流量通过网关转发,但可能不是最优路径。分布式网关由Edge负责,便于扩展网络规模,跨子网流量的转发路径最优,但网关的部署、故障定位及网络运维相对集中式复杂。
实验目的包括:掌握站点创建及设备上线流程;Fabric网络的创建、资源部署和Underlay网络的自动化部署流程;Overlay网络部署流程;业务随行及准入控制部署流程;手动注册控制器IP地址的方式;通过iMaster NCE控制器WEB界面进行AR路由器业务配置的方法。
实验需求涉及HQ(总部)和AGG(汇聚层)设备,以及CORE(核心层)设备,AR(出口路由器)作为DHCP服务器,为内部设备分配IP,并作为HQ与云端的连接点。云端部分通过交换机模拟,负责连接HQ与iMaster NCECampus控制器,且交换机作为控制器的网关。
VXLAN网络实验采用分布式网关模型,ACC(接入层)设备作为Edge节点,CORE(核心层)设备作为Border节点。
实验步骤包括预配置规划,完成预配置与控制器互通,配置AR1作为DHCP服务器,并实现路由可达与NAT功能。
实验心得:部署BGP协议,使用BGP EVPN作为VXLAN控制面,简化配置。在不同VN实例间实现互访,通过静态路由配置。分布式网关与集中式网关操作的区别主要在于控制器下发的配置不同,分布式网关的Edge设备作为二、三层网关,而集中式网关的Edge设备作为二层网关,Border作为三层网关。
Ⅱ vn.py发布v2.5.0 - Web应用后端服务
vn.py发布的v2.5.0版本主要改进了Web应用后端服务,具体更新内容如下:
引入FastAPI作为后端服务器:
数据库结构改动:
简化更新过程:
Web应用服务启动与配置:
FastAPI接口文档:
扩展交易系统功能:
界面接口剥离功能简化:
注意:若数据库结构有变化,可能需要先删除旧数据,然后根据新结构重新下载或进行迁移操作。对于RQData用户,可以直接重置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