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配服务器 > 高可用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高可用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5-14 16:41:21

Ⅰ 什么是高可用性(HA)HA是什么

它与被认为是不间断操作的容错技术有所不同。HA系统是目前企业防止核心计算机系统因故障停机的最有效手段。 高可用性(HA)的功能 1、软件故障监测与排除 2、备份和数据保护 3、管理站能够监视各站点的运行情况,能随时或定时报告系统运行状况,故障能及时报告和告警,并有必要的控制手段 4、实现错误隔离以及主、备份服务器间的服务切换 HA的工作方式:HA有主从方式和双工方式两种工作模式 高可用性与容错技术有什么区别? 容错(FT)技术一般利用冗余硬件交叉检测操作结果。当发现异常时,故障部件会被隔离开而不影响用户的操作。 高可用性方案则利用更少的冗余部件同时由软件检测故障,一旦故障发生立即隔离损坏部件,通过提供故障恢复实现最大化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 容错技术随着处理器速度的加快和价格的下跌而越来越多地转移到软件中。未来容错技术将完全在软件环境下完成,那时它和高可用性技术之间的差别也就随之消失了。

Ⅱ 什么是服务器

什么是服务器
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是网络上一种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硬盘、磁带、打印机、Modem及各种专用通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表及数据管理等服务。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

目前,按照体系架构来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ISC(精简指令集)架构服务器:这是使用R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芯片、SGI公司的MIPS等。

IA架构服务器:又称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机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与其兼容的处理器芯片的服务器,如联想的万全系列、HP的Netserver系列服务器等。

从当前的网络发展状况看,以“小、巧、稳”为特点的IA架构的PC服务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资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

服务器技术之EMP技术

目前服务器的技术热点主要有:IRISC与CISC技术、处理器技术、多处理器技术(AMP技术、SMP技术、MPP技术、COMA技术、集群技术和NUMA技术)、SCSI接口技术、智能I/O技术、容错技术、磁盘阵列技术、热插拔技术、双机热备份。

服务器在网络中承担传输和处理大量数据的任务,要具备高可伸缩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体系将带动服务器技术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处理器技术、总线和内存技术、容错技术、群集技术、硬件管理接口、均衡服务器平台技术等。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术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术也是一种远程管理技术,利用EMP技术可以在客户端通过电话线或电缆直接连接到服务器,来对服务器实施异地操作,如关闭操作系统、启动电源、关闭电源、捕捉服务器屏幕、配置服务器BIOS等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实现快速服务和节省维护费用的技术手段。 应用ISC和EMP两种技术可以实现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服务器技术之RAID冗余磁盘阵列技术

目前服务器的技术热点主要有:IRISC与CISC技术、处理器技术、多处理器技术(AMP技术、SMP技术、MPP技术、COMA技术、集群技术和NUMA技术)、SCSI接口技术、智能I/O技术、容错技术、磁盘阵列技术、热插拔技术、双机热备份。

服务器在网络中承担传输和处理大量数据的任务,要具备高可伸缩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体系将带动服务器技术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处理器技术、总线和内存技术、容错技术、群集技术、硬件管理接口、均衡服务器平台技术等。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冗余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Video/Audio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所以,若在RAID 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于一般应用来说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但它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严格意义上说,不应称之为"阵列"。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

负载均衡技术概览

当前,无论在企业网、园区网还是在广域网如Internet上,业务量的发展都超出了过去最乐观的估计,上网热潮风起云涌,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即使按照当时最优配置建设的网络,也很快会感到吃不消。尤其是各个网络的核心部分,其数据流量和计算强度之大,使得单一设备根本无法承担,而如何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合理的业务量分配,使之不致于出现一台设备过忙、而别的设备却未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的情况,就成了一个问题,负载均衡机制也因此应运而生。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提高服务器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网络关键部位出现单点失效。

对一个网络的负载均衡应用,可以从网络的不同层次入手,具体情况要看对网络瓶颈所在之处的具体分析,大体上不外乎从传输链路聚合、采用更高层网络交换技术和设置服务器集群策略三个角度实现。

■传输链路聚合

为了支持与日俱增的高带宽应用,越来越多的PC机使用更加快速的链路连入网络。而网络中的业务量分布是不平衡的,核心高、边缘低,关键部门高、一般部门低。伴随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多工作组局域网的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企业内部对高带宽应用需求不断增大时(例如Web访问、文档传输及内部网连接),局域网核心部位的数据接口将产生瓶颈问题,瓶颈延长了客户应用请求的响应时间。并且局域网具有分散特性,网络本身并没有针对服务器的保护措施,一个无意的动作(像一脚踢掉网线的插头)就会让服务器与网络断开。

通常,解决瓶颈问题采用的对策是提高服务器链路的容量,使其超出目前的需求。例如可以由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采用升级技术是一种长远的、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对于许多企业,当需求还没有大到非得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进行升级时,使用升级技术就显得大材小用了。在这种情况下,链路聚合技术为消除传输链路上的瓶颈与不安全因素提供了成本低廉的解决方案,

链路聚合技术,将多个线路的传输容量融合成一个单一的逻辑连接。当原有的线路满足不了需求,而单一线路的升级又太昂贵或难以实现时,就要采用多线路的解决方案了。目前有4种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多条线路“捆绑”起来。同步IMUX系统工作在T1/E1的比特层,利用多个同步的DS1信道传输数据,来实现负载均衡。IMA是另外一种多线路的反向多路复用技术,工作在信元级,能够运行在使用ATM路由器的平台上。用路由器来实现多线路是一种流行的链路聚合技术,路由器可以根据已知的目的地址的缓冲(cache)大小,将分组分配给各个平行的链路,也可以采用循环分配的方法来向线路分发分组。多重链路PPP,又称MP或MLP,是应用于使用PPP封装数据链路的路由器负载平衡技术。MP可以将大的PPP数据包分解成小的数据段,再将其分发给平行的多个线路,还可以根据当前的链路利用率来动态地分配拨号线路。这样做尽管速度很慢,因为数据包分段和附加的缓冲都增加时延,但可以在低速的线路上运行得很好。

链路聚合系统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但也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使人们可以在服务器等关键LAN段的线路上采用冗余路由。对于IP系统,可以考虑采用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可以生成一个虚拟缺省的网关地址,当主路由器无法接通时,备用路由器就会采用这个地址,使LAN通信得以继续。总之,当主要线路的性能必需提高而单条线路的升级又不可行时,可以采用链路聚合技术。

更高层交换

大型的网络一般都是由大量专用技术设备组成的,如包括防火墙、路由器、第2层/3层交换机、负载均衡设备、缓冲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等。如何将这些技术设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一个直接影响到网络性能的关键性问题。现在许多交换机提供第四层交换功能,可以将一个外部IP地址映射为多个内部IP地址,对每次TCP连接请求动态使用其中一个内部地址,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有的协议内部支持与负载均衡相关的功能,例如HTTP协议中的重定向能力。

Web内容交换技术,即URL交换或七层交换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访问流量的高层控制方式。Web内容交换技术检查所有的HTTP报头,根据报头内的信息来执行负载均衡的决策,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如何为个人主页和图像数据等内容提供服务。它不是根据TCP端口号来进行控制的,所以不会造成访问流量的滞留。如果Web服务器已经为图像服务、SSL对话、数据库事务服务之类的特殊功能进行了优化,那么,采用这个层次的流量控制将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目前,采用第七层交换技术的产品与方案,有黎明网络的iSwitch、交换机,Cisco的CDN(内容交换网络系统)等。

服务器群集解决方案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某网站内部职员和外部客户同时使用网站,而公司要将内部职员的服务请求连接到一个较慢的服务器来为外部客户提供更多的资源,这时就可以使用Web内容交换技术。Web主机访问控制设备也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降低硬件成本,因为它可以轻易地将访问多个主机的用户流量转移给同一个Web服务器。如果用户访问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这些流量还可以被转移到专用的Web服务器设备,虽然这种专用设备的成本较高,但是由于使用的是相同的Web内容交换技术来控制流量,所以网络的结构框架就不用再进行改变了。

但是,使用Web内容交换技术的负载均衡设备所能支持的标准和规则的数目有限,其采用的标准和规则的灵活性也有限。另外,负载均衡设备所能监测到HTTP报头的深度也是限制内容交换能力的一个因素。如果所要找的信息在负载均衡设备所不能监测的字段内,那内容交换的作用就无法发挥。而且,内容交换还受到能够同时开启的TCP连接数量以及TCP连接的建立和断开比率的限制。另外,Web内容交换技术还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包括内存占用和处理器占用)。对Web内容交换技术进行的测试表明,操纵Web内容的吞吐量是很费力的,有时只能得到很小的性能改进。所以,网络管理员必须认真考虑投入与回报的问题。

■带均衡策略的服务器群集

如今,服务器必须具备提供大量并发访问服务的能力,其处理能力和I/O能力已经成为提供服务的瓶颈。如果客户的增多导致通信量超出了服务器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其结果必然是――宕机。显然,单台服务器有限的性能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一台普通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只能达到每秒几万个到几十万个请求,无法在一秒钟内处理上百万个甚至更多的请求。但若能将10台这样的服务器组成一个系统,并通过软件技术将所有请求平均分配给所有服务器,那么这个系统就完全拥有每秒钟处理几百万个甚至更多请求的能力。这就是利用服务器群集实现负载均衡的最初基本设计思想。

早期的服务器群集通常以光纤镜像卡进行主从方式备份。令服务运营商头疼的是关键性服务器或应用较多、数据流量较大的服务器一般档次不会太低,而服务运营商花了两台服务器的钱却常常只得到一台服务器的性能。新的解决方案见图,通过LSANT(Load Shar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fer)将多台服务器网卡的不同IP地址翻译成一个VIP(Virtual IP)地址,使得每台服务器均时时处于工作状态。原来需要用小型机来完成的工作改由多台PC服务器完成,这种弹性解决方案对投资保护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既避免了小型机刚性升级所带来的巨大设备投资,又避免了人员培训的重复投资。同时,服务运营商可以依据业务的需要随时调整服务器的数量。

网络负载均衡提高了诸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其他关键任务服务器上的因特网服务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单一计算机可以提供有限级别的服务器可靠性和可伸缩性。但是,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高级服务器的主机连成群集,网络负载均衡就能够提供关键任务服务器所需的可靠性和性能。

为了建立一个高负载的Web站点,必须使用多服务器的分布式结构。上面提到的使用代理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相结合,或者两台Web服务器相互协作的方式也属于多服务器的结构,但在这些多服务器的结构中,每台服务器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属于非对称的体系结构。非对称的服务器结构中每个服务器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一台服务器用于提供静态网页,而另一台用于提供动态网页等等。这样就使得网页设计时就需要考虑不同服务器之间的关系,一旦要改变服务器之间的关系,就会使得某些网页出现连接错误,不利于维护,可扩展性也较差。

能进行负载均衡的网络设计结构为对称结构,在对称结构中每台服务器都具备等价的地位,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服务而无须其他服务器的辅助。然后,可以通过某种技术,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每台服务器上,接收到连接请求的服务器都独立回应客户的请求。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建立内容完全一致的Web服务器并不困难,因此负载均衡技术就成为建立一个高负载Web站点的关键性技术。

总之,负载均衡是一种策略,它能让多台服务器或多条链路共同承担一些繁重的计算或I/O任务,从而以较低成本消除网络瓶颈,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高端服务器技术

服务器性能指标以系统响应速度和作业吞吐量为代表。响应速度是指用户从输入信息到服务器完成任务给出响应的时间。作业吞吐量是整个服务器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假定用户不间断地输入请求,则在系统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单个用户的吞吐量与响应时间成反比,即响应时间越短,吞吐量越大。为了缩短某一用户或服务的响应时间,可以分配给它更多的资源。性能调整就是根据应用要求和服务器具体运行环境和状态,改变各个用户和服务程序所分配的系统资源,充分发挥系统能力,用尽量少的资源满足用户要求,达到为更多用户服务的目的。

技术目标

服务器所要求的高扩展性、高可用性、易管理性、高可靠性不仅是厂商追求的技术目标,也是用户所需求的。

可扩展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留有富余的机箱可用空间,二是充裕的I/O带宽。随着处理器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并行处理器数量的增加,服务器性能的瓶颈将会归结为PCI及其附属设备。高扩展性意义在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有关部件,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同时,又保护投资。
http://www.people.com.cn/GB/it/306/2087/2682/20020904/815071.html http://bbs.rzlanshan.gov.cn/dispbbs.asp?boardID=3&ID=5048

Ⅲ 服务器的高可用到底有啥好处

可以减少服务器检修停机的时间,不会耽误网站运行啊,北京多联元的服务器可用性达99.999%。

Ⅳ 服务器有什么用

服务器一般均放置在机房重点,闲人一般均是免进的。比如我们每天浏览的网站,其实数据均在服务器,服务器一般都在一些数据公司以及电信等网络大厦。

2,简单的说,服务器和电脑功能都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讲服务器称之为电脑,只是服务器对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及处理器数据能力有更高要求,比如我们每天浏览一个网站,发现这个网站每天24小时都能访问,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网站服务器不能关闭,要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且要承受很多人同时访问,因此服务器在稳定性、质量以及性能方面要比普通电脑有更苛刻要求。比如我们电脑如果一年四季不关机,可能很容易坏掉,但针对个人计算机,不可能这样做,因此电脑硬件的设计要求相比服务器要低不少。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服务器就是比我们一般电脑更高级的电脑,再各个硬件上拥有更高标准的做工,服务器内部硬件和一般电脑一样,均是由CPU、内存、主板、显卡、硬盘等组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服务器由于偏向处理器处理器数据能力,因此很多服务器主板均可以安装多个处理器、多条内存以及更多硬盘,因此看起主板、机箱等均比较庞大,最后服务器由于对于显示性能不是很重要,很多服务器都不需要显示器,远程管理即可,因此一般服务器均使用的是集成显卡。

3,服务器与普通电脑的区别也不仅仅是硬件性能指标不同,在系统方面也很不相同,一般我们电脑是使用windows XP或者windows7等系统,但服务器一般使用windows 2000、windows 2003、windows 2008以及Linux等服务器系统,内部界面与windows xp类似,只是里面多了一些服务器应用软件。其中Linux系统更复杂,多数采用dos命令操作

Ⅳ 高可用与负载均衡的区别

高可用性集群中的节点一般是一主一备,或者一主多备,通过备份提高整个系统可用性。
而负载均衡集群一般是多主,每个节点都分担流量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Ⅵ 服务器是做什么用的,具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机房要用服务器。

服务器的定义和作用如下: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

也可以这样讲,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以上软件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也被称为服务器。

相对于普通PC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计算机有所不同,在质量与处理器数据性能上更出色。

服务器和电脑功能都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讲服务器称之为电脑,只是服务器对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及处理器数据能力有更高要求。

服务器作用比较广,网络游戏、网站、部分软件都是需要存到服务器的,还有一些企业会配服务器,他们平时工作上的重要资料都是存在服务器的硬盘中的。

(6)高可用服务器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按照体系架构来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

非x86服务器:包括大型机、小型机和UNIX服务器,它们是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或EPIC(并行指令代码) 处理器,并且主要采用UNIX和其它专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精简指令集处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处理器,SUN与富士通公司合作研发的SPARC处理器、EPIC处理器主要是Intel研发的安腾处理器等。

这种服务器价格昂贵,体系封闭,但是稳定性好,性能强,主要用在金融、电信等大型企业的核心系统中。

x86服务器:又称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机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处理器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价格便宜、兼容性好、稳定性较差、安全性不算太高,主要用在中小企业和非关键业务中。

Ⅶ 常说的1U,2U,3U,4U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这是指的服务器大小规格

1U=4.45cm

2U=8.9cm

3U=4.45cm * 3

4U=4.45cm * 4

这指的是服务器的高度

现在的服务器为节省空间都是很扁的

所谓的1U服务器就是一种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它们可以通过本地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2003、Linux、Solaris等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用系统软件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

(7)高可用服务器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U的概念

之所以要规定服务器的尺寸,是为了使服务器保持适当的尺寸以便放在铁质或铝质的机架上。机架上有固定服务器的螺孔,以便它能与服务器的螺孔对上号,再用螺丝加以固定好,以方便安装每一部服务器所需要的空间。

规定的尺寸是服务器的宽(48.26cm(19英寸))与高(1.75英寸(4.445cm)的倍数)。由于宽为19英寸,所以有时也将满足这一规定的机架称为“19英寸机架”。厚度以4.445cm为基本单位。1U就是4.445cm,2U则是1U的2倍为8.89cm。

所谓“1U的PC服务器”,就是外形满足EIA规格、厚度为4.445cm的产品。设计为能放置到19英寸机柜的产品一般被称为机架服务器。

我国的1U式服务器发展已处于发展阶段,国内的用户数量已经很多,当前多以数据中心和科研机构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由于符合未来计算模式的发展方向,并且在我国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越发频繁。针对个人的数据备份、网络游戏平台和中小型企业网站的实施与应用,都已采用这种服务器产品。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服务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有限的机房的空间里,如何合理的规划与实施,对与我们来说,就不能不重视这些问题。机架式服务器因为配置灵活、计算密度高,在节省能源成本、维护成本、环境成本等方面,对比塔式服务器都有优势。这些优点就给大中型信息系统的建设为1U服务器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Ⅷ 大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大服务器通常指处理器数量为8颗以上的高端服务器,是一个性能强大、具有极高可用性的方案型产品,主要承担大型中间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关键核心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在线事务性能和极高的可用性。大服务器是云计算的核心平台。 云计算的本质是数据和应用的集中,但是集中并未改变计算的类型,未来的云计算平台仍然要运行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核心应用,而且规模会跨数量级的膨胀。此外,云计算平台管理、资源调度、作业调度等高负载业务,本身也是关键高压力应用系统,这些云计算的核心系统由于都涉及到大型的OLTP处理,一般服务器不可能满足通过集群的方式来满足,因此,大服务器是是云计算核心业务的必然选择。具有一个实际的例子,在流行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特别是私有云应用中,虽然存储节点可以采用廉价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但管理名空间、访问控制、数据检索、文件到数据块的映射关系的主服务器,特别是面向巨量数据的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主服务器,就往往需要采用高端服务器,以保障分布式文件系统的高效能、高可用和高鲁棒性。

Ⅸ 什么是服务器,有什么作用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服务器?服务器,也称服务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用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在正常的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服务器的作用对于现代化的网络应用而言,可以说非常重要,离开服务器的支持,基本上所有的上网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服务器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响应终端的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我们在上网的时候是不可能直接将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我们都需要通过服务器来连接网络,只有服务器响应你的联网请求,并且进行处理以后才可以联网;二是存储的功能,服务器的存储空间一般比较充足,可以存储非常多的信息。

服务器作为当代网络应用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设备,或将在未来提供更具多样化的服务功能。

Ⅹ 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的内容简介

资深Linux/Unix系统管理专家兼架构师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结晶,51CTO和ChinaUnix等知名社区联袂推荐。结合实际生产环境,从Linux虚拟化、集群、服务器故障诊断与排除、系统安全性等多角度阐述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的最佳实践。本书实践性非常强,包含大量企业级的应用案例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读者可以直接用这些方案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全书一共10章。第1章以作者的项目实践为基础,以RHEL和Centos为平台,有针对性地讲解了构建高性能Linux服务器的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包括硬件、网络配置、日志管理、性能优化、监控等重要内容;第2章十分详尽地讲解了FreeBSD8.1在企业中的部署与应用,这是目前第一手关于FreeBSD8.1的宝贵资料;第3章讲解了Linux服务器的虚拟化,主要包括VMware和XEN两大虚拟机在Windows Server 2003和Centos系统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同时还介绍了Citrix XenServer的使用方法;第4章探讨了生产环境下各种棘手的服务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第5章介绍了生产环境下的SHELL脚本,这些脚本都经过实践验证,读者可以直接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第6章首先讲解了构建高可用Linux集群的理论知识,然后以作者的实际项目为例详细演示了构建高可用Linux集群环境的方法(附有项目施工图);最后还探讨了MySQL数据库性能优化方面的话题;第7章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了VPN在企业中的部署与应用,包括VPN技术的分类和选择、IPsec VPN的不足和OpenVPN的应用范畴、OpenVPN的部署案例和部署时的注意事项;第8章全面讲解了Linux防火墙及系统安全方面的内容,其中iptables相关的知识是重点,讲解非常详细,很多脚本都可以直接使用;第9章介绍了构建免费开源的企业级邮件系统的完整过程,这也来自于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第10章针对系统管理员的学习、工作以及职业规划给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对新人尤为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高可用服务器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ython类装饰器参数 浏览:345
均线pdf微盘 浏览:789
女生喜欢玩的解压游戏 浏览:440
支付宝暗号加密操作 浏览:133
柯洁在哪个app下围棋 浏览:751
平板用什么app看内在美 浏览:609
cad计算机命令 浏览:173
邮箱设置域名服务器错误什么意思 浏览:671
硬盘解压失败受损蓝屏 浏览:654
应用和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485
程序员需要知道的网站 浏览:713
微信支付页面加密码怎么加 浏览:57
网络加密狗问题 浏览:698
cnc曲面编程实例 浏览:170
什么app零粉分发视频有收益 浏览:164
肯尼亚程序员 浏览:640
新科源码 浏览:661
如何判断服务器有没有带宽 浏览:44
天正建筑批量删除命令 浏览:96
cad最下面的一排命令都什么意思 浏览: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