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rubymotionandroid

rubymotionandroid

发布时间:2022-05-25 06:00:31

1. leapmotion长方形盒子是仿的吗

github搜索LeapMotion-for-android-Mobile,手机很方便的连接使用leap

2. reactnative 怎么自定义控件

人才稀缺的问题首先的问题是:移动开发人才的稀缺。看看那些培训班出来的人吧,经过3个月的培训就可以拿到8K甚至上万的工作。在北京稍微有点工作经验的iOS开发,就要求2万一个月的工资。这说明当前移动互联网和创业的火热,已经让业界没有足够的开发人才了,所以大家都用涨工资来抢人才。而由于跨平台的框架(例如PhoneGap,RubyMotion)都还是不太靠谱,所以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公司,都会选择针对iOS和Android平台分别做不同的定制开发。而javaScript显然是一个群众基础更广的语言,这将使得相关人才更容易获得,同时由于后面提到的代码复用问题得到解决,也能节省一部分开发人员。代码复用的问题ReactNative虽然强调自己不是“Writeonce,runanywhere”的框架,但是它至少能像Google的 j2objc 那样,在Model层实现复用。那些底层的、与界面无关的逻辑,相信ReactNative也可以实现复用。这样,虽然UI层的工作还是需要做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但如果抽象得好,Logic和Model层的复用不但可以让代码复用,更可能实现底层的逻辑的单元测试。这样移动端的代码质量将更加可靠。其实ReactNative宣传的“Learningonce,writeanywhere”本身也是一种复用的思想。大家厌烦了各种各样的编程语言,如果有一种语言真的能够统一移动开发领域,对于所有人都是好事。UI排版的问题我自己一直不喜欢苹果新推出的AutoLayout那套解决方案,其实HTML和CSS在界面布局和呈现上深耕多年,Android也是借鉴的HTML的那套方案,苹果完全可以也走这套方案的。但是苹果选择发明了一个Constraint的东西来实现排版。在企业的开发中,其实大家很少使用Xib的,而手写Constraint其实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出现了 Masonry 一类的开源框架来解决这类同行的痛苦。我一直在寻找使用类似HTML+CSS的排版,但是使用原生控件渲染的框架。其实之前 BeeFramework 就做了这方面的事情。所以我还专门代表InfoQ对他进行过采访。BeeFramework虽然开源多年,而且有2000多的star数,但是受限于它自身的影响力以及框架的复杂性,一直没有很大的成功。至少我不知道有什么大的公司采用。这次Facebook的ReactNative做的事情相比 BeeFramework 更加激进。它不但采用了类似HTML+CSS的排版,还把语言也换成了JavaScript,这下子改变可以称作巨大了。但是Facebook有它作为全球互联网企业的光环,相信会有不少开发者跟进采用ReactNative。不过也说回来,Facebook开源的也不一定都好,比如 three20 就被Facebook放弃了,但是不可否认 three20 作为一个框架,在那个时期的特定价值。所以ReactNative即使没有成功,它也将人们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移动开发的效率上了。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相关的框架因此涌现出来。MVVMMVVM在Web开发领域相当火热,而iOS领域的 ReactiveCocoa 虽然很火,但是还是非常小众。纠其原因,一方面是ReactiveCocoa带来的编程习惯上的改变实在太大,ReactiveCocoa和MVVM的学习成本还是很高。另一方面是ReactiveCocoa在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协作上不太友好。而Web开发领域对MVVM编程模式的接受程度就大不相同了,在Web开发中有相当多的被广泛使用的MVVM的框架,例如 AngularJS。相信ReactNative会推动MVVM应用在移动端的开发。动态更新终于说到最“鸡冻人心”的部分了。你受够了每次发新版本都要审核一个星期吗?苹果的审核团队在效率上的低下,使得我们这一群狠不得每天迭代更新一版的敏捷开发团队被迫每2周或1个月更新一次版本。很多团队上一个版本还没审核结束,下一个版本就做好了。ReactNative的语言是基于JavaScript,这必然会使得代码可以从服务器端动态更新成为可能。到时候,每天更新不再是梦想。当然,代码的安全性将更一步受到挑战,如何有效保护核心代码的安全将是一个难题。总结不管怎么样,这确确实实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相信随着几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开发生态也会积累出越来越多宝贵的框架,以支撑出更加伟大的App出现。作为一个移动开发者,我很高兴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用移动开发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

3. 未来编程语言的发展方向

python是一种易读的语言。它的格式非常整齐,而且在其他语言使用标点符号时,它经常使用英文关键字。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它不使用大括号来限定块,语句之后的分号是可选的。与C或Pascal相比,它具有更少的语法异常和特殊情况。

Python是一种多范式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和结构化编程得到了全面支持,其许多特性支持函数式编程和面向方面编程(包括元编程和元对象),所以Python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首选语言,也是未来最赚钱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显式比隐式更好

简单胜于复杂

可读性计数

Swift语言

当谈到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时,Swift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编程语言。2014年由AppleInc.发布,它是用于iOS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主要编程语言。

但是,Swift并不是Apple独有的,它也逐渐走向了Linux。这种编程语言的好处在于它的开放源代码,以及有趣的工作。下面是为什么在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时应该考虑Swift的一些更多的原因:读取更简单,它消除了对传统约定的需要

需要更少的代码

维护非常简单,因为它统一了Objective-C的双文件系统

它可以让开发人员检查他们的代码,而无需开发整个应用程序

Ruby

你知道你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在Ruby上创建应用程序吗?令人印象深刻的,对吧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各地的移动应用开发服务都喜欢这种编程语言的答案。此外,Ruby是其中增长最快的之一,因为它能够支持多种平台。

但是,当涉及到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时,在Ruby上创建应用程序需要使用RubyMotion和Rhodes等框架。通过利用这些框架中的任何一个的服务,开发人员可以为许多平台构建应用程序,例如Android,Windows,iOS以及OSX.许多热门网站都使用Ruby编码。这些包括Basecamp,Airbnb,Pixlr,彭博等等。想知道Ruby是如此的辉煌吗?这里有一些非凡的功能包括:

它允许你使用现有的代码

动态类型支持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编码

它包括面向对象的语言

4. 想成为一个Android开发工程师,还需学习其他什么技术

开发android,需要掌握这些基础。
①Java基础知识 ②Linux基础知识 ③数据库基础知识 ④网络协议 ⑤Android基础知识 ⑥服务器端开发知识①Java基础知识
很多朋友一上手就开始学习Android,似乎太着急了一些。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是以Java语言为基础的,所以没有扎实的Java基础知识,只是机械的照抄别人的代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万丈高楼平地而起,Java就是筑起高楼的每一块砖头。那么Java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过关呢?我个人认为至少要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a)Java基础语法:具体的知识点列表可以在这里下载:《Java知识点列表》V1.0。这部分内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烂熟于胸。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看书或者是看视频,但是关键是要多加练习,无论是书上的练习还是视频里面的练习,都需要仔仔细细的完成;
b)设计模式:由于在Android系统的框架层当中,使用了大量的设计模式,如果没有这个方面的知识,对于Android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设计模式的种类非常之多,一个一个的全部掌握,是不现实的,必须首先掌握面向对象的基础设计原则,有了这些基础原则的支持,就可以举一反三。这部分内容可以在《Effective Java》和《Agile.Software.Development:Principles,Patterns.and.Practices》这两本书中找到。
②Linux基础知识
大家都知道,Android系统的基础是Linux操作系统。在开发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使用到一些Linux命令。所以说一些Linux的基础知识是必须的(话说现在的程序员,不懂Linux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推荐大家看看《鸟哥的私房菜》这本书,写的相当不错;
③数据库基础知识
这个比较简单,就是一个增删改查的数据库操作,可以看一下这本书:《SQL编程练习与解答》
④网络协议
至少需要学习两种基础的协议,HTTP协议与Socket协议;
⑤Android基础知识

⑥服务器端开发知识
由于很多Android应用程序都需要服务器端的支持,所以掌握一些服务器端开发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选择哪一种服务器端知识进行学习,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技术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a)Java EE:就是上面邮件当中所提到的SSH—Struts+Spring+Hibernate。这种技术的优点的功能完整、强大,已经使用了很多年,而且既然大家已经非常熟悉Java了,那么学习SSH看起来也顺理成章。但是使用这种技术开发服务器端程序,非常麻烦。即使是一些简单的功能,也可能需要大量的代码和配置文件来实现;
b)PHP:简单易学,开发快速。但是我们需要多学一种语言,是否得不偿失,就要大家自己判断了;
c).NET:这项技术的特点和Java EE差不多,但是要想掌握.NET,则需要掌握c#,也是个麻烦的事情;
d)ruby on rails: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服务器端技术,简洁,优雅,寥寥几行代码,就可以实现很复杂的功能,但是这需要Ruby语言知识作为基础;
至于选择哪一种知识,就看大家自己的判断了,毕竟每个人想法不一样,爱好也不相同。

安卓开发学习书籍
书的话建议买 精通Android2 ,或者 Android2高级编程 这两本书,讲解的细致,但是一定要结合sdk来看。国内的不要买。。。。(切身体会,千万别买)
看完之后就可以自己动手做做项目了。

对于java基础,我现在的感觉是 如果要深入学习android平台,java基础一定要好(里边包括各种java类库的用法,本地代码jni什么的)。但如果平时随便做做应用的话,会面向对象编程就完全可以了。
安卓开发学习学习网站
推荐你关注DevStore(主要是开发者服务商店)还有csdn和开源中国,都是开发者经常关注的网站。
DevStore(全球首家开发者服务商店)主要是整合开发者会用到的服务,可以实现在线对比评测,省去自己去网上搜索寻找的过程,还有sdk配置过程,很方便的,嘿嘿,我还在这个网站上写评测挣过外快呢。
csdn是 中国最大的开发者技术社区,牛人还是很多的
开源中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主要是软件下载,源码托管
自学的话平时就多看一些官方文档,帮助文档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多看看,平时多敲代码,多看住哟啊哈斯看规范,看完之后去敲代码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错误,多做项目自然多遇见问题,遇见问题解决问题,下次自然就知道怎么解决,在实践中发现真理。
当然可以的话有一个老师还是很好的,但是要记得要是的作用只是引导,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5. 我为什么弃用Objective-C而选择RubyMotion

关于Ruby语言

Hendrik以前不仅从未用过
Ruby,还没少嘲笑过它。而现在Hendrik却认为,Ruby绝对是一种有着清晰漂亮语法的编程语言。Ruby是一种让你灵活机动的编程语言。

有时我们可能会对某种语言嗤之以鼻,然后说:“我绝不会在这种语言上浪费时间。”但Ruby一定不会让你这么说。Ruby强大的元编程特性能够帮助建立
领域专用语言(DSL);Ruby精炼的语法能帮助我们有效解决一些特定问题和处理许多复杂问题的细节。

Ruby语言具有强大的反射机制与元编程功能

更重要的是,Java、PHP、Perl以及Objective-C都不具备的,而Ruby具备的特征是:Ruby有一群追求完美的铁杆粉
丝。Ruby程序员们选择Ruby,意味着他们不仅仅选择了一种编程语言,还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Ruby粉丝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极简的、精致的编程体验。

RubyMotion的优势

RubyMotion是完全由Ruby语言编译的二进制实现,它基于iOS构建并直接与iOS
API封装,开发者可以访问所有公开的iOS
API,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Objective-C库和Gems。RubyMotion能够让Rails开发者编程时感到得心应手。

Rake是RubyMotion的创建和执行工具,它的程序是在
REPL环境下执行的。应用程序可在iOS模拟器上运行,RubyMotion提供一个交互式的Shell用来即时编码和调试,能够方便地实现交互式检查和修改。

Hendrik对于RubyMotion是这样评价的:在iOS开发方面,RubyMotion的核心思想是用优美的Ruby语言代替丑陋的Objective-C语言。

RubyMotion为Ruby程序员(尤其是那些因Objective-C和Cocoa Touch犯难的Ruby程序员)提供了一个iOS开发的入口。尽管RubyMotion诞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它为使用Ruby语言进行高效开发提供了很大便利。

RubyMotion的劣势

1. 不提供免费版本。许多开发者不愿尝试RubyMotion多半是因为它不免费,尽管199美金的价格物有所值,但是开发者们往往需要先体验产品,再考虑付费购买。如果未来RubyMotion能够提供免费或试用版本,将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前来参与。

2. 缺少Ruby高手。正因为RubyMotion比较年轻,所以RubyMotion社区(
RubyMotion community)缺少Ruby编程高手,社区中许多开发者的作品都比较简单,比较初级。

3. 不能彻底摆脱Xcode。使用RubyMotion还是需要Xcode提供的SDK、模拟器以及数字签名功能,只不过不需要全程使用Xcode,尤其是在撰写代码的时候。

正确看待RubyMotion

在一些苹果开发社区中,我们时不时会看到一些污蔑RubyMotion的言论。如果你经常浏览
HackerNews上对于RubyMotion的讨论,你会很容易发现人们对RubyMotion不加遮掩的蔑视。

RubyMotion创始人Laurent Sansonetti

Rails也好,RubyMotion也好,都是前辈们呕心沥血的作品,是从知识、代码、编程技巧等多个层面的经验总结,他们的目的无非是
帮助大家用更精炼的代码进行编程,使得程序开发更为简便。所以对于新兴的编程语言、工具,大家大可不必投以藐视的态度,这也是对前辈们劳动成果的一种尊
重。

6. android app自动化测试工具有哪些

1、Monkey是Android SDK自带的测试工具,在测试过程中会向系统发送伪随机的用户事件流,如按键输入、触摸屏输入、手势输入等),实现对正在开发的应用程序进行压力测试,也有日志输出。实际上该工具只能做程序做一些压力测试,由于测试事件和数据都是随机的,不能自定义,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

2、MonkeyRunner也是Android SDK提供的测试工具。严格意义上来说MonkeyRunner其实是一个Api工具包,比Monkey强大,可以编写测试脚本来自定义数据、事件。缺点是脚本用Python来写,对测试人员来说要求较高,有比较大的学习成本。

3、Instrumentation是早期Google提供的Android自动化测试工具类,虽然在那时候JUnit也可以对Android进行测试,但是Instrumentation允许你对应用程序做更为复杂的测试,甚至是框架层面的。通过Instrumentation你可以模拟按键按下、抬起、屏幕点击、滚动等事件。Instrumentation是通过将主程序和测试程序运行在同一个进程来实现这些功能,你可以把Instrumentation看成一个类似Activity或者Service并且不带界面的组件,在程序运行期间监控你的主程序。缺点是对测试人员来说编写代码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对Android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还需要配置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不能跨多个App。

4、UiAutomator也是Android提供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基本上支持所有的Android事件操作,对比Instrumentation它不需要测试人员了解代码实现细节(可以用UiAutomatorviewer抓去App页面上的控件属性而不看源码)。基于Java,测试代码结构简单、编写容易、学习成本,一次编译,所有设备或模拟器都能运行测试,能跨App(比如:很多App有选择相册、打开相机拍照,这就是跨App测试)。缺点是只支持SDK 16(Android 4.1)及以上,不支持Hybird App、WebApp。

5、Espresso是Google的开源自动化测试框架。相对于Robotium和UIAutomator,它的特点是规模更小、更简洁,API更加精确,编写测试代码简单,容易快速上手。因为是基于Instrumentation的,所以不能跨App。配合Android Studio来编写测试的简单例子

6、Selendroid:也是基于Instrumentation的测试框架,可以测试Native App、Hybird App、Web App,但是网上资料较少,社区活跃度也不大。

7、Robotium也是基于Instrumentation的测试框架,目前国内外用的比较多,资料比较多,社区也比较活跃。缺点是对测试人员来说要有一定的Java基础,了解Android基本组件,不能跨App。

8、Athrun是淘宝出的一个移动测试框架/平台,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Android部分也是基于Instrumentation,在Android原有的类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一整套面向对象的API。这里有详细介绍。

9、Appium是最近比较热门的框架,社区也很活跃。这个框架应该是是功能最强大的,

它的优点:

它的哲理是:

它的设计理念:

相关限制:

总结:

7. Android 想学一些后台的东西 是选 Python 还是 ruby

语言层面上这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从应用上,如果你想往 web 后端或者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上发展,选 Python;对前端感兴趣就学 Ruby 吧,LESS、SCSS 这些 CSS 预处理工具都是 Ruby 写的,而且 Ruby 开发者社区跟前端重叠度很高。另外,在 Mac 上,Ruby 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偏后台关注性能的话,可以参考一下这个benchmark https。//www。techempower。com/benchmarks/
里面有很多的测试方式,可以综合看一下

当然开发效率也要综合考虑,python和ruby的开发效率我估计都比较高,但 python 有一个好处是适用面很广,很多后台运维的东东都可以用python很快搞定

8. Web前端开发与iOS终端开发的异同

语言
前端和终端作为面向用户端的程序,有个共同特点:需要依赖用户机器的运行环境,所以开发语言基本上是没有选择的,不像后台想用什么就用什么,iOS只能用Objective-C,前端只能javascript,当然iOS还可以用RubyMotion,前端还能用GWT/CoffieScript,但不是主流,用的人很少,真正用了也会多出很多麻烦。
这两者有个有意思的对比:变量/方法命名的风格正好相反。苹果一直鼓吹用户体验,写代码也不例外,程序命名都是用英文全称并且要多详细有多详细,力求看变量和方法名就能知道是干嘛的,例如application: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而js因为每次都要从网络下载,要力求减少代码体积,所以变量方法名是尽量用缩写,实际上有代码压缩工具,无论变量名写多长最终上线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大家也都习惯了用短的命名,例如上述objc的application: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方法在js里习惯的命名是:$()。
objc与js都是动态语言,使用起来还蛮像,但objc是编译型,速度快,很多错误也能在编译过程中被发现,js是解释型,性能依赖于解释引擎,即使在强劲的v8引擎下性能也赶不上编译型语言,语言太动态,变量完全没有类型,写起来爽,debug起来稍微费点劲。一直感觉js轻巧灵活放荡不羁充满各种奇技淫巧,objc中规中矩没c++ java那么严肃也没有js那么灵活。
线程
前端开发几乎不需要线程这个概念,浏览器实现上页面HTML和CSS解析渲染可能与js不在同一个线程,但所有js代码只执行在一条线程上,不会并发执行,也就不需要考虑各种并发编程的问题。在新的JS特性中可以创建worker任务,这样的任务是可以另起一条线程并行执行的,但由于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支持,不同线程传递数据各个标准定的还不一样,使用场景也少,似乎没有大规模用起来。对于数据库操作/发送网络请求这样的任务是在不同于js代码执行线程的,不过这些都由浏览器管理,前端无需关心也无法影响这些线程,只需接收事件回调,不需要处理任何并发问题。
终端开发需要大量使用多线程,iOS有一条主线程,UI渲染都在这个线程,其他耗时长的逻辑或者数据库IO/网络请求都需要自己另开线程执行,否则会占用主线程的时间,导致界面无法响应用户交互事件,或者渲染慢导致滚动卡顿。程序逻辑分布在多个线程里跑,需要处理好各种代码并发执行可能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时序错乱之类的问题,并发也导致有些bug难以排查,一不留神就掉坑,需要适当用一些队列/锁保证程序的执行顺序。iOS提供了一套多线程管理的方法GCD,已经把线程和队列封装得非常简单易用功能强大,比其他端或后台是好很多了,但还是会花大量功夫在处理多线程问题上。
存储
终端开发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逻辑,手机APP不像浏览器,用户打开浏览器必定是连着网,但打开一个APP时很可能是离线,也很可能处于网络状况极差的移动GPRS,所以必须把之前请求回来的数据保存好。保存数据后又需要与服务端最新的数据同步,如果全量同步数据量太大,耗流量速度也慢,于是需要增量同步,需要与服务端一起制定实现增量数据返回的方案,需要处理好客户端与服务端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当数据存储量大结构复杂时,还需要利用好有限的内存做cache,优化各类存储查询性能。
前端在桌面端很少需要存储,除非是Single Page App,不存储自然就不需要数据更新的一系列工作,数据都是从后台取出拼接后直接显示到页面上,即使像微博有可以在页面内不断加载更多数据,数据也只存在于内存,不会持久化存储,因为桌面端网速稳定,不计流量,所有数据可以直接从后端拿取,客户端没必要再做一套存储。移动端那些做得很像原生APP的Web应用就跟终端开发一样了,数据同样保存到SQLite,存储逻辑以及要处理的问题都差不多。
框架
在第三方框架上Web前端和iOS开发完全相反,Web原生弱小又十分开放,让大量第三方框架和类库可以施展拳脚,而iOS原生强大又十分封闭,导致第三方框架没有多少生存空间。
浏览器一开始只为内容型的网页而设计,js也只是这个网页上能加点小特效的脚本语言,在Web应用时代跟不上发展,需要很多第三方库和框架辅助,再加上前端开发是完全开放的领域,导致库和框架百花齐放多如牛毛,在初期多数库的作用集中在封装dom操作,大家不断重复造dom操作基础库的轮子,在一段时间百家争鸣后独尊jQuery,在有使用库的网站中90%以上使用jq,几乎成了个标准基础库。后期大家已经不再重复造这个基础库的轮子了,多了一些代码组织和前端架构的框架,例如一些帮助项目模块化的框架require.js,MVC框架backbone/angular.js等。
iOS开发苹果已提供了完整的开发框架cocoa,而这框架在每一代系统中都在升级优化和添砖加瓦,开发模式也已经定型,第三方框架没有多少生存空间,大量流行的开源项目是一些通用组件和库,像网络请求库AFNetworking,数据库操作库FMDB。而一些大的框架像beeFramework/ReactiveCocoa较难流行起来。
兼容
前端开发需要兼容大——量的浏览器,桌面的chrome,safari,ie6-ie10,firefox,以及各种套壳猎豹360等浏览器,移动端iOS/Android各自的浏览器,以及无限的不同的屏幕尺寸。看起来挺可怕,实际上也没那么难搞,只是拿出来吓唬下人。桌面端chrome/safari以及各种套壳的极速模式用的都是Webkit,差异很小,firefox也大体遵从标准实现,与Webkit差别不大,旧的ie6/7就需要特别照顾,不过很多网站都不支持ie6了,移动端更是一家亲,全是Webkit,除了新特性上的支持程度不一,其他差异不大。对于不同的屏幕尺寸,高端点的会用响应式布局,针对不同屏幕尺寸自适应到不同布局,一般点的桌面端定死宽度,移动端拉伸自适应宽度就搞定。
终端开发也需要兼容各种不同的系统版本和手机尺寸,Android不用说,iOS也有3.5/4/4.7/5.5/9.7英寸这些尺寸,不过兼容起来跟Web一样挺容易,就是自适应宽度,iOS的UIKit把这些都处理好了,还有autolayout,sizeClass等高级特性可用,在尺寸上并不用花太多功夫。系统版本上iOS7为分水岭,iOS7前后版本UI上差异比较大,需要做一些功夫兼容,不过iOS用户更新换代很快,预计再过一两年iOS7以下用户就可以忽略了。
性能
终端和前端都是面向用户的,性能优化目的都是尽快呈现内容,以及让程序在用户操作下流畅运行。终端主要关注的是存储/渲染性能。当一个APP存储数据量大,数据关系复杂时,数据查询很容易成为性能瓶颈,需要不断优化数据存取的效率,规划数据IO线程,设计内存cache,利用好终端设备有限的内存,渲染上避免重复渲染,尽可能复用视图,寻找最高效的渲染方案。
前端关注页面加载速度,由于Web页面的结构/样式/程序/资源图片都是实时请求的,要让页面更快呈现内容,就要优化这些请求,让这些资源以最快速度加载下来,包括合并图片/合并代码减少请求数,压缩代码,并行请求,根据版本号缓存代码请求,gzip压缩,模块/图片懒加载等。此外跟终端一样也关注渲染性能,遵从一些规则避免页面reflow,避免使用CSS阴影这样耗性能的特效,用CSS3动画代替js等。
编译
终端开发需要编译的过程,把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再与各种库链接后生成平台对应的可执行文件,最后由操作系统调度执行。在iOS终端开发中编译和链接的规则苹果已经在xcode这个开发工具上封装好,一般开发可以不用关心,但有深层需求时还是需要跟编译打很多交道,例如用编译前端Clang自定义静态代码检测规则,写编译脚本做自动化编译和持续集成,打包生成静态库,根据链接后的可执行文件的组成优化APP体积等。
前端开发的程序则不需要编译过程,只需要把代码扔给浏览器,浏览器边解析代码边执行。虽然js/css代码写完无需做任何事情浏览器就可以解析执行,但为了上面说的性能优化,前端代码上线前会对所有代码和资源文件进行处理,这些处理包括:压缩合并js/css,合并css sprite图,处理模块依赖,处理代码资源版本号,处理资源定位等。这个过程很像传统程序的编译,把给人看的代码优化处理成给机器看的,并解决一些依赖关系,可以算是前端的编译过程。像grunt.js/fis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完成这个编译过程,通常前端编译跟上线部署结合在一起,作为上线系统的一部分。
安全
前端和终端的安全性问题上虽然不需要像后端考虑得那么多,但还是有些需要注意。在请求的安全上,终端和前端都一样,用户向后端发送的请求都需要经过层层路由,不知道在哪里就被截获篡改或回放了,于是需要做一些措施防御这些情况,最常见的就是身份验证,多是采用会过期的token形式代替用户名密码,防止被抓包后黑客可以永远登陆这个账号。数据安全要求高的会用加密传输,或者使用https,另外还需要看情况处理一些DNS劫持,运营商广告植入等问题。
其他安全问题终端很少考虑,在未越狱的iOS机器上系统已经帮忙保证了整个APP运行环境的安全,而在越狱的机器下恶意程序拥有root权限可以做任何事情,APP也难以防范。前端方面浏览器的特性使前端开发有几个安全隐患,一是Web页面上任意位置都可以动态插入js代码,浏览器会无区别地执行这些代码,二是身份验证信息都统一保存在cookie里,三是页面上可以随意通过iframe嵌入其他网站的页面。造成XSS、CSRF、cookie劫持这些攻击手段,所以前端写代码时都需要考虑还这些安全问题,做好相应的防范,最简单和重要的防范就是对所有用户输入输出的内容做完整的过滤,避免页面内被嵌入恶意代码。
交互/开发
最后说下对这两个领域在交互和开发上的个人感触。以前在做Web前端时,感觉Web让人机交互倒退了十年,交互都是硬邦邦的点击—啪一下出来结果,滚动是一格格地刷新,很多人当时在鼓吹html5可以做出多么炫的效果时,实际上FLASH在十年前就可以做出来了,还比最现代的浏览器更流畅。iPhone流行后,人机交互终于恢复了应有的水平,体验上比Web流畅太多,指尖交互/流畅的动画/便捷的滑动手势/无限制的实现,主流终于恢复或超越了十年前Flash的水平。
但人机交互提升了,开发方式却大倒退,Web的开发方式非常先进,用户用到的都是最新版本,发现bug可以马上上线秒修复,特别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快速迭代,而终端APP不行,撇开iPhone的审核不说,Android也无法做到保证用户用的是最新的程序,用的都是传统的客户端更新的方式,bug的修复版无法及时给到用户,无法一天上线几十次,需要维护很多旧版本,开发方式倒退回Web时代以前。这都是因为移动网络不稳定以及流量有限造成的,移动端无法像桌面端浏览器那样完全依赖网络,所以在移动网络稳定流量免费之前,开发方式都不会有多大变化。
另外并不看好HTML5,网络上说它可以取代APP说了三四年,到现在也没什么战绩,我看不到它的优势,原生APP可以获得更多的系统资源,更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HTML5在这方面永远比不上,而它在移动端网络和流量的限制下也无法发挥Web的开发优势,所以它不会成为主流,只适合做一些轻量的小东西。

9. 安卓app主要用什么编程语言的

安卓App用Java和Kotlin作为开发语言。

Google IO 2017宣布了 Kotlin 会成为 Android 官方开发语言。在Kotlin 语言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安卓应用程序都是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

(9)rubymotionandroid扩展阅读

Google在今年I/O2017开发者大会中宣布,正式把Kotlin纳入Android程序的一级开发语言(First-classlanguage),并与开发团队JetBrains合组非牟利基金会推广Kotlin。据多间外国媒体报导,这是GoogleI/O开发者大会中引来最多欢呼声的消息。

Kotlin将于AndroidStudio3.0得到支持,JetBrians指开发者不用再安装额外元件或担心兼容问题。Kotlin能与Java互通,但拥有Java不支持的功能。Google相信利用Kotlin可使Android程序开发更快捷有趣,但他们补充,此举绝非取代Java和C++的官方支持。

阅读全文

与rubymotionandroid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待遇 浏览:439
解忧程序员免费阅读 浏览:106
录像免压缩 浏览:504
总结所学过的简便算法 浏览:360
南昌哪些地方需要程序员 浏览:759
三台服务器配置IP地址 浏览:173
如何用命令方块连续对话 浏览:278
win7linux共享文件夹 浏览:304
命令符打开本地服务 浏览:599
android应用程序源码 浏览:703
安卓开发工程师简历怎么写 浏览:61
热水器水量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117
stk卫星编译 浏览:480
对后台程序员的要求 浏览:761
ios大文件夹图标 浏览:626
生的计划pdf 浏览:714
oppoa93加密便签在哪查找 浏览:21
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编程 浏览:227
给手机加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浏览:601
单片机运算符 浏览:297